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对象略论

合集下载

语文教育美学的创新力作——评杨道麟《语文教育美学研究》

语文教育美学的创新力作——评杨道麟《语文教育美学研究》
行 , 也 是 语 文 教 育 必 须 以 言 语 作 品 为 手 段 的 原 因 。 因 这 而 , 文 教 材 的 选 文 必 须 文 质 兼 美 , 文 的 教 学 应 当 是 语 课
形 式 与 内 容 的辩 证运 动 。所 以 , 文 教 育 要 引 导学 生 不 语 仅 感 悟 语 言形 式 的美 , 且 感 悟 思 想 内 容 即生 活世 界 的 而 美 , 悟 大 自然 的 美 好 、 类 社 会 的 美 好 和 人 生 的 美 感 人 好 , 悟 思 想 内 容 与 语 言 形 式 的美 好 统 一 。 “ 乙 已是 感 孔 站 着 喝酒 而穿 长 衫 的唯 一 的 人 ” 所 以 好 , 因 为 它 准 之 是 确 地 说 明 了孔 乙 己特 殊 的社 会 身 份 。 “ 出九 文 大 钱 ” 排
21 0 2年 6月 第 2期
焦作 大学学报
J oURNAL I OF J AOZ UO UNI VERS TY I
№ . 2
J n. Ol u 2 2
语 文 教 育 美 学 的创 新 力 作
评 杨 道 麟 《 文教 育 美 学研 究》 语
吴 格 明
( 江南大学文学院 , 江苏 无锡 24 2 ) 1 12
系 问 题 , 是 一 个 很 有 研 究 价 值 的 问 题 。 只 有 充 分 认 识 这
这 一 问 题 的研 究 价 值 , 能 充 分 理 解 《 文 教 育 美 学 研 才 语 究 》 理 论价 值 。 的 语 文教 育 的 基 本 目标 或 语 文 设 科 的 基 本 出 发 点 在 于培 养 和 提 高 学 生 理 解 和 运 用 祖 国语 言 文 字 的 能 力 。 而语 言 运 用 的评 价 坐 标 主要 不 是 对 不 对 和 通 不 通 , 是 而 好 不 好 , 语 言 审 美 问 题 。“中 国 伟 大 , 河 美 丽 ” 个 即 山 这 句 子 很 美 , 为 它 按 照 汉 语 阴 阳上 去 的声 调 来 安 排 音 节 因 之 间 的 关 系 , 成 一 种 抑 扬 顿 挫 的韵 律 美 感 。 造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jiāo xué)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kètí)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shèhuì)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审美能力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因为我们(wǒ men)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无时不刻不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都在我们的身边演绎,我们如何去应对,如何去评价,如何去选择?这就需要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情趣。

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人,是不健全不完美的人。

而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来源于他(她)所接受(jiēshòu)的审美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

”这充分证明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实现人的发展,构建当代精神文明,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使命。

(二)当前小学生审美趣味现状堪忧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课题组成员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的小学生的审美趣味现状令人担忧。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很多中低年级的学生将美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外表和直观感受上,甚至有部分学生在最喜欢的文字中选择了英文和日文,具体表现如下:1、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出现热衷于阅读漫画、暴力、搞笑类书籍,对于清新隽永的儿童文学书籍,反倒没有兴趣。

对自然科学、社会历史等书籍也一样缺乏热情。

除了受课业负担过重和社会文化多元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正确的引导。

2、校园里恐怖暴力玩具流行(尤以各种厮杀、打斗的卡片为主),很多学生视为时尚,争相求购,长期如此,对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影响。

“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观摭谈

“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观摭谈
2 1 4月 0 0年 第 2期
焦作大学学报
j oURNAL I OF JAoZUo UNⅣ ER TY SI
№ . 2
Apr 201 . 0
‘ 专 美 融 " 语 文 育观 摭 谈 ‘ 善 H 的 嗣; l 真 ;山 合 教
杨 道麟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 院, 湖北 武汉 4 07 ) 30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况, 还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 思想” “ 、 革命” “ 、 政治” 等的“ 形左 实右” 长期对语文教育的严重干扰所 形成 的弊端 , 图切 实从 美 学视 野 即中 国美学的真善 美合 一的理念 、 试 西方 美学的真善 美统 一的理 念 和 马克 思 关学的真善 美同一的理 念来观 照语 文教 育并采 用纵 横 开掘 与 多光聚 焦相 结合 、 性 分析 与案 质 例 解剖相 结合 、 感性 体验 与理 性认 识 相 结 合 的方 法将 语 文 ( 言、 章 、 学 ) 语 文 文 中一 直错 乱 的 智 育 的 “ 、 育的 “ 、 真” 德 善” 美育的 “ 的 关 系予 以“ 理”, 真 正实现语 文教 育的 “ 美” 梳 以期 真善 美融合 ” 从 而 有 ,
文 教 育研 究 上 。它 是 美 学 视 野 即 中 国美 学 的真 善 美 合

对 主 流 意识 形 态 的 “ 思想 ” “ 命 ”、 政 治 ” 的 “ 左 、革 “ 等 形 实 右 ” 期 对语 文 教 育 的严 重 干 扰 所 带 来 的在 语 文 ( 长 语 言、 章、 学) 文 文 中或 过分 强 调 智 能 教育 并 使 之成 为 “ 纯 语 言 课 ” 或 过 分 强 调 人 文 教 育 并 使 之 成 为 “ 政 治 、 纯 课 ”、 或过 分 强 调惟 美 教 育 并使 之 成 为 “ 欣 赏课 ” 导 纯 而 致 受 教育 者 从 语文 ( 言 、 章 、 学 ) 既 割 断 了智 育 语 文 文 中 的“ ” 滋养 又 阻碍 了德 育 的 “ ” 真 的 善 的慰 藉 还 忽 略 了美 育 的 “ ” 愉 悦 等 弊 端 , 图 切 实 从 美 学 视 野 来 观 照 美 的 试

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学教育

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学教育

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学教育初探所谓美学是研究美及对人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情显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它具有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之功效。

可令人遗憾的是有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美学在语文中的作用,而现行初中语文课本70%内容属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授课时对这些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名家名篇仍只停留在分析课文的字句文法、篇章结构层面,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与蕴陶!这也是一些学生学到语文心就烦的原因吧!如何才能加强美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呢?处于主导地位的语文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多做文章。

一、语文教学要体现出美学的“情感性”的特征。

“情”是美育的主线,灵魂。

用称之为“美的世界”的语文课本进行教学,自然要注入“情”突出“情”,使之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如何做好这一点呢?笔者认为较为可行的办法是:(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教师要采用各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等情绪,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感情的投入铺路。

没有感情的投入,就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就不能提高教学效率。

备课、上课都要有激情,用教师的情感转化学生的厌学感,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转化。

(二)、创设情境,体验作品的情感美。

“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

“一切境语皆情语”教师应根据教材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基调,进入文章角色或情境,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感染学生。

而创设作品的情境方法多种多样,要按照作品的不同特点加以选择。

同是杜甫的作品,《望岳》和《登高》前者我们可以采用导读法进入情境,后者可用提问想象法进入作品情境。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发展初探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发展初探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发展初探【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文学在接受美学视野下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对网络文学的定义与特点进行了阐述。

然后分析了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网络文学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接受美学视角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影响。

接下来从创作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探讨了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网络文学。

最后对接受美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发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章通过论述网络文学在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网络文学, 接受美学视角, 发展, 创作特点,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现状分析, 影响, 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 展望未来, 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视角下初步探究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指导,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和提升。

的探讨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接受美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发展,为后续内容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接受美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发展是当前文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对于网络文学这一新兴形式的研究,从美学视角出发,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对网络文学的理解和探讨,还能够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接受美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发展进行初步探讨,深入挖掘网络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学意义,探讨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审美特点,从而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和创作提供新的启示和方向。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文学在当代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促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完善文学创作和研究体系。

对接受美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发展的探讨还可以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范例和案例,丰富文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加深对文学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促进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和提升文学研究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学

美学

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从人类知识大体上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科等学科都有着密切关系。

艺术:狭义的艺术就是指艺术活动,它是一个围绕着艺术品,从创造到作品再到接受的全过程,艺术品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它一旦进入接受者的审美欣赏活动,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系,便生成、显现为最高层次的审美对象。

广义的艺术指所有的美学现象,它不单单展现为艺术品,而且展现在人生实践的方方面面,总之,凡是具有类似艺术品的存在特征的状态和现象,都可称为艺术的,比如说,具有艺术性的大自然可称为鬼斧神工的艺术,具有艺术性生活可称为“艺术的人生”。

审美活动:是指具体的人的活动即人在社会实践中造成的主体和对象相互作用而呈现的审美现象。

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主要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精神需求。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高级的活动方式之一。

1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它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完满境界为其突出的特点。

在审美的世界中,物体不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实物而存在,而是作为具有自身丰富意义的符号对象而存在。

2审美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它所构建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

同样是秋天的枫叶,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鲜花还要艳丽;崔莺莺:“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枫叶就像是被泪水染过一般,令人伤感醉心。

3审美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论接受美学视野中文学解读的方式

论接受美学视野中文学解读的方式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5期
哈尔滨学 院学 报
J RN L OFHAR I I E I OU A B N U
Me 0 6 v2 0
20 0 6年 5 月
[ 文章编号 】o 4 5 5 (O6 0—03 —0 lo—. 62 0 )5 06 3 8
之 间构 成 的关 系极 为 微妙 , 既可 能相 符 , 也可 能
费替 产 品 创造 了 主体 , 品 对 这 个 主体 才 是 产 产
品。产 品在 消费 中才得 到 最后 完成 。 …这一 论 ”
完 全相 悖 。两 者相 符 。 可称 之为 “ 解” 两者 不 正 ; 相符 , 读者 的解读 值 大于或 小于 作 家 的期 望值 , 甚 至于两 者 完全 相悖 , 则称 之 为“ 曲解 ” 又称 为 ,
“ 误读 ” 。

述 同样也 适合 于作 为精 神 生产 的文 学创作 。在 文 学创 作 中 , 先 固然是 由 于作 者 的精 神 劳 动 首
才生 产 出 了“ 文 ” 从 而 为 文 学 的 消 费创 造 了 本 ,
条件 ; 同时 , 部 文学 “ 文 ” 若 没有读 者 的 阅 一 本 倘 读 , 么 , 便丧 失 了 自己存 在 的价值 。正是 读 那 它 者的 阅 读使 文 学 创 作最 后 得 以完 成 , 文学 的 使 潜在社 会 影 响力 得 以释 放 。正 是 读 者 的 评 价 、 反 响使 得作 品获得 了它 的 生命 。读者 方 面的信 息反馈 到作 者 那里 , 又制 约 着作者 的创作 , 他 使
“ 误读” 两种情 况。这 两种情况及其 出现的原 因都应是我们 研究与 关注的重点。 [ 关键 词】 学; 文 解读 ; 方式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视野下,研究和实践语文教育教学的审美化,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回归语文教学特点,走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科教学绩效的必由与首选之路。

本文着力从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两大方面,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审美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教学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

语文教材本身是一个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

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那么怎样才能使审美教育得以真正实现呢?一、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必须真正、牢固地树立起现代意识。

教师若不能以现代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也就不可能使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审美感觉中完成自己的审美选择,使文学欣赏真正变成陶冶心灵、提高审美情趣的高级艺术享受。

因此,不管是从语文教学本身,还是从时代的需要来看,新的人才观念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重新学习的要求。

1.奠定稳固的理论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者只有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才能使美育在坚实的基础上走向正常科学的轨道。

然而许多教师对美的认识还是肤浅的,对美的理论的掌握还是不全面的,因而导致自身的审美素质与美育能力也是有限的。

所以,教师必须加强美学方面的“充电”,自觉地精读一些美学经典,涉猎一些前沿的美育观念,掌握一些相关的美学理论。

2.培养高品味的审美修养审美修养包括对美的感知能力、欣赏水准、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

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的心灵和符合美的规律的自觉律己行为。

教师的审美修养,应具有较高层次的艺术水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论文 的探讨从 整体 上缺 乏美学 视野 下 的语 文 教育 现象 的审视 、 学视野 下 的语文 教 育规 律 的揭 示 、 美 美
美学视野下 的语文教育研究必 须突破美学 “ 所讨 论的并 非 一 般 的美 , 而只 是艺 术 的美 ”5的“ 狭 观 _ 褊 点” 对语文教育 的严重误 导。长期 以来 , 由于这 种“ 褊
言教 育 、 文章 教 育 、 文学 教 育三 者 与智 力 教育 、 德 道
教育 、 审美教 育三 者 的共 生互 补 , 后 方 能让 “ 最 两个 ‘ 三育 ’ 归一炉 ” 。也就是 说 , 只有 真正从美 学视野 观 照语 文教育并 使 受 教 者在 语 文 中不 但 获 得 知识 、 形
突破 “ 颇见 解” 偏 的戕 害还要 突破 “ 形左 实右 ” 的干扰 等 , 才能 够使其研 究对 象得 到更全 面而深入 的
拓展 。
关键 词 : 美学视 野 下 ; 文教 育研 究对 象 ; 褊狭观 点” “ 颇见 解” “ 语 “ ;偏 ; 形左 实右 ” 中图分类 号 : 6 2 G 4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6 0 (0 1 0 叭 1 一 3 17 — 7 1 2 1 )4一 l 0 狭观点” 语文教 育 的严重误 导 , 对 因而在语 文 中或 过
二 、 学 视 野 下 的语 文教 育研 究 要突 破 “ 颇 美 偏
见 解 ” 戕 害 的
美学视 野 下 的语 文 教 育 研 究 必 须 突 破 审 美 的 “ 味说 ” 、 美术 说 ” _ 、 美感 说 ”9的“ 颇 见 趣 J“ 8 “ ] _ 偏
解” 对语文教 育 的严重戕 害 。长 期 以来 , 由于审美 或
美学视 野下 的语文教 育研究 的对 象 问题 是 一个
重要 的理 论 问题 。这 个 问题 解 决得 如 何 , 接关 系 直 到它将来 发展 的方 向 以及其 他一 系列 相关 问题 能否 得 到正确 的解 决 。时 至今 日, 于 其 的研 究 对象 仍 关 然 是五花八 门 , 林 总 总 , 衷 一 是 。 比如 , 的学 林 莫 有 者 把很不 成 熟 的美 学 “ 形式 ” 用 为 自己 的研 究 对 套 象, 因而造成 了理论 上的贫瘠 ; 的学者 将 习 以为常 有 的美 学 “ 内容 ” 移植 为 自己 的研 究 对 象 , 因而 造成 了 实践 中的困惑 。从研究 的角 度来 说 , 貌似 简单 、 对 其 实 复杂的事物 的认识 , 过程 往往 是艰难 而 曲折 的 , 其 不 可能一蹴 而 就 。这 就需 要 我们 研 究 者 的感 性 、 知 性、 理性 和悟性 等达 到一 定程 度 , 能够使 其 研究 对 才 象得 到更 全 面 而深 入 的 拓展 。语 文 教 育 要 在 语 文 ( 言 、 章 、 学 ) 中塑 造 “ 真 ” “ 语 文 文 … 求 、 向善 ” “ 、 崇 美 ” 的创 造 性 人 才 和 “ 全 的人 格 ”3, 有 效进 健 _ 并 ] 入 “ 的发展 和完 整性 建构 ”4的全新 境 域 , 必 须 人 _ 就
的《 文味 : 国语 文教 育美 学 的逻 辑起 点 》 《 语 中 、 湖南 人 文科技学 院学报} 0 6年第 6期发 表 的杨 云 萍 的 20 《 对语 文教育 美学 的宏 观思考 》 4 7篇相 关论 文 即 等 8
是 。这些专 著或论文 的探讨 很难从 中直接 找 到对 于 “ 美学 视野下 的语 文教 育 研 究 的思 维 ” “ 学 视 野 、美
“ 的语 文教育不是孤芳 自赏的纯粹艺术美 , 美” 而是 在 “ 的语文教 育和“ 的语文教育 的基础上形 成 的。 真” 善”
教育研 究》 90年 第 4期 发表 的石 磊 的《 育 美 学 19 教
的几个 问题 》 《 国教 育 学 刊》 9 5年 第 3期 发 表 、中 19 的檀 传 宝 的 《 育 学 和 美 学 交 叉 研 究 的 三 种 水 教 平—— 兼论 “ 学教育 观 ” 美 概念 的建立 》 《 州 师 范 、湖 高等 专 科 学 校 学报 》 9 7年 第 4期 发 表 的 钱 威 的 19 《 关于 建立语 文教 育美 学 的构想 》 《 、 现代 教 育研 究 》 1 9 第 1期 发 表 的李 海林 的 《 育 的 美 学 本 体 9 9年 教
探 讨 。 美学视 野下的语 文教 育研 究对 象问题 是一 个重要 的理 论 问题 , 时至今 日, 于它的研 究对 象 关
仍 然是 五花八 门, 林林 总总 , 莫衷 一是 。这就 需要 我们研 究者 的感性 、 知性 、 性和悟性等 , 理 只有 达到

定程 度 , 能够逐 步把握 其真谛 。 关学视 野 下的语 文教 育研 究既要 突破 “ 才 褊狭 观 点” 的误 导 又要
“ 真一 善 一 美 ” 逐 级 发 展 的 程 序 , 有 先 拥 有 了 有 只
“ , 真” 再拥有 了“ ” 之后 才能 拥有 高 层 次 的“ ” 善 , 美 。
也就是说 , 只有 真正从 美学视 野观照语 文教育并让 受 教者在语文 中既能“ 真” 求 并促 使其探索 品质 的养成 ,
关的有孟抗 美撰 写 的《 学艺术 教 育》 人 民出版社 文 ( 20 02年版 ) 书 , 一 单篇论 文为数 也不少 。例如 , 西藏 《 艺术研究 )96年第 2期 发表 的 白吉 的《 19 试论 艺术 教
育中的语文课教育 》《 、苏州 教育学 院学报 }99年第 19 1 —3期发 表 的陆嘉 明 的《 文学 艺术 与 语文 教 育 的融 合 》《 、语文教学与研究)02年第 2期发表 的李伟杰 20 的《 语文教学 与艺术教 育》 《 定师 范高等专科 学校 、保 学报)03 20 年第 3期发表 的孟抗 美 的《 文学在 艺术教 育 中的功能实现》 《 宁学 院学报 )05年第 5期发 、咸 20 表 的叶春梅 的《 语文 中的艺术 教育》 《 、长沙铁 道学 院 学报) 06年第 3期发表 的刘坚平 和刘 菊华 的《 20 艺术 渗透 于 语 文教 育 的研究 与 实 践》 《 、 中国教 研 交 流》
特别关 注 语 文教 育对 于 塑造 “ 真 ” “ 求 、 向善 ” “ 、 崇 美” 的创造 性人才 和 “ 健全 的人 格 ” 到底 具 有什 么 尺
又能“ 向善” 并促使其道德意识 的觉醒 , 还能“ 崇美” 并 促使其 自由心灵的建构 , 能切实有效 地使语 文教育 才
达到真善美融合 的最佳境域。
收 稿 日期 :0 1 0 0 2 1 — 4— 8
作 者 简 介 : 道 麟 (9 9一) 男 , 北潜 江 人 , 士 , 中师 范 大 学 中文 系教授 。 杨 15 , 湖 博 华
杨道麟 : 美学视野下 的语文教 育研 究对象略语文 教育 活动 的开展 等使命 和 美学 视野 下的语 文教育本质 的叩 问、 美学 视野下 的语 文教育存
20 0 6年第 5期发表 的明燕峰的《 文艺术教育 的几点 语
而且应 当注重美 学视野 下 的语 文教 育研究 对 象 的探
讨。


美 学 视 野 下 的语 文 教 育研 究要 突 破 “ 狭 褊
观点” 的误 导
思考》 《 西教 育)06年第 1 发表 的万 彦华 的 、江 20 2期 《 语文教学 中的艺术教 育 因素》 即是 。以上这些 专著
文 史 教 育
美 学视野下 的语文 教育研究对象 略论
杨 道 麟
( 中师范大学 中文 系 , 华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9

要 : 文教 育要 塑造 “ 语 求真 ” “ 、 向善 ” “ 美” 、崇 的创 造性 的人 才和 “ 全 的人 格 ” 并有效 进 健 ,
入“ 的发展 和完整性 建构” 全新境 域 , 必须 而且应 当注重 关 学视 野 下的语 文教 育研 究对 象的 人 的 就
近2 0部专 著 和《 城 师 范高 等专 科 学 校学 报 》 9 7 盐 18 年第 2期发表 的樊德 三等的《 教育 美学二 题》 《 等 、高
在的呼唤 、 美学视野下 的语 文教 育价值 的诉求 等 内核 及美学视野下 的语 文教育本体 的重建 、 学视野下 的 美
语 文教育 客体的寻 觅 、 美学视野下 的语文教 育 主体 的 探颐等体制 的宏 观把 握 。这 就容 易导 致受 教者 从语 文 中既 丢 掉 了智育 的“ ” 真 的源 泉 又 丧 失 了德 育 的 “ 的依托 , 善” 还扭 曲了美 育 的“ 的蕴含 , 本上 没 美” 基 有从美 学视野 问津语 文教育 的问题 , 更没有 真正关 注 语文教育对于塑造“ 求真 ” “ 、 向善” “ 美” 、崇 的创造 性 的人才和“ 健全 的人格 ” 到底具有什 么价值 问题 , 而 从 使语文教育 的研究 失去 了应 有本 质 。针对 这 一论题 的研 究现状 , 施教者必 须善于将 学界一 直无视 的语 文 中“ 、善” “ ” 真” “ 、美 的蕴 涵予 以 “ 发掘 ” 并 真 正 明确 ,
度问题 , 而 使 语 文 教 育 的研 究 失 去 了应 有 意 义 。 从
针对这一 论题 的研 究 现 状 , 教者 必 须 善 于将 学 界 施 直 漠视 的语 文 中 “ ” “ ” “ ” 真 、 善 、 美 的蕴 涵予 以发

着 眼于 目的 的 “ 味说 ” 着 眼 于手 段 的 “ 趣 或 美术 说 ”
下 的语文教 育研究 的架构 ” “ 学视 野 下 的语 文 教 、美 育研 究 的前 景 ” 的 只言 片语 。这 就 容 易导 致 受 教 等 者从 语文 中既抹杀 了智育 的“ 的灵气 又 暗淡 了德 真” 育的 “ ” 善 的光彩还 削弱 了美育 的“ ” 美 的魅力 , 本 基 上没有从 美学 视 野下 探 寻 语 文教 育 的 问题 , 没 有 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