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简介ppt课件
《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介绍.pdf

《城市意象》意象五要素介绍凯文.林奇(Lynch.K)是将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学者之一,其标志是他1960年所著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的问世,这是一本有关城市意象研究最具影响的著作。
书中林奇通过画地图草图和言语描述这两种方法对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的城市意象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意象及其元素、城市形态等问题作了论述。
凯文.林奇在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林奇将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在城市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
“道路”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林奇说:“人们习惯于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想知道它从哪来并通向哪里。
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使观察者无论在何时经过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
”道路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是有连续性”。
道路作为“线型连续”方式不同而各有特色。
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他认为任何城市的道路必然具有网状关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在选择方向和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
人们对自己已经熟悉的道路,或者在一条不断变化的景观道路上行走,在相对意义上不觉得路很长,而且有预期感,所谓“移步异景”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如山、沟壑、河湖、森林等,也有人工界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线、桥梁、港口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ppt课件

ppt精选版
10
城市意象分析 ——节点
ppt精选版
11
城市意象分析 ——节点
花卉宝石广场是市政府1998年城市建设三大骨干工程之一,以原 花卉园为基础扩建而成。该广场以植物造园为主,广场理石铺装 为辅,共分三个功能区: (1)南部植物观赏区。园内共有花卉组型30个,栽植蓿根,露地 花卉40余种。四周花坛设置了草坪灯、自动喷灌装置,外园采用 蘑菇石作为园椅,点缀了花钵、花架。有鲜明的花卉色彩和绰约 的树木风姿。 (2)中部文化广场区。面积5000平方米,地面采用天然花岗岩铺 装,镶嵌了铜质宝鉴,花岗岩钻石图案,钢质通透七彩门,花岗 岩北斗七星石。有丰富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科技含量。 (3)北部花展服务区。花卉展室总面积650平方米,欧式建筑风 格,展出各种切花、礼品花、盆景、温宝花卉。还有音响室。管 理房和广场鸽栖息巢相配置。是一处整的植被科普场所
ppt精选版
12
城市意象分析 ——地标
实例:锦州古塔
地标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参考点。
由于标志物是从一大堆可能元素中挑选出来
的,因此其关键的物质特征具有单一性,唯
一性,令重大。
通常有两种方式,其一,使元素在许多地点都
可被看到。其二,通过与临近元素退让或高
度等的变化,建立起对比。
ppt精选版
14
关于锦州的城市意象——结语
对于城市的主观意象,是人们对空间的认识从感知开始,经过 分析、对比和筛选,逐渐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和场所,形成 主观意义上的感应空间和城市意象。城市意象是一种经验认识 空间,是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心理印象,是对城市客观形 象的主观评价。
ppt精选版
15
ppt精选版
4
城市意象分析 ——交通
城市设计之林奇五要素 PPT

1.2 标志物(Landmark)
标志物设计的原则: (1) 强化与背景之间的对比 (2) 产生联想 (3) 组织标志体群
1.3 路径(Path)
习惯或顺其移动的路线;方向、延续、交叉
交通线
人行道
各种车道
1.3 路径(Path)
习惯或顺其移动的路线;方向、延续、交叉
路径的设计原则: (1)建立鲜明的特征 (2)道路的连续性 (3)做到方向明确
1.4 边界(Edge)
非路的线性要素
交通分隔线
宅地界线
围墙
地形变化线
1.4 边界(Edge)
边界的设计原则: (1)增加边界使用强度
另一类型的点状参照物,观察者只是位于其外部,而并未进入其 中。如建筑标志、店铺或山峦,也就是在许多可能元素中挑选出一个突出 元素。
标志物
1.2 标志物(Landmark)
这些富有特色的建筑物,不但给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方向感,还易 于成为城市的特色景观,如悉尼的歌剧院、巴黎凯旋门、南京紫峰大厦。
1.2 标志物(Landmark)
1 城市意象元素的形态类型
节点(Node)、地标(Landmark)、边界(Edge)、路 径(Path)、区域(District)
1.1 节点(Node)
在城市中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人们往来 行程的集中焦点。交通线路中的休息站、道路的交叉或汇聚点,从一种结 构向另一种结构的转换处。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
南京→高淳
[城市与设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京→高淳
城市意象及其要素(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及其要素--Kevin Lynch/凯文林奇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城市,似乎都存在着一个公众意象,那就是许多个体印象中共同的部分,也有可能存在着一系列的公众意象,每一种都代表着一大批城市居民。
一个人要在自己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并与同侪很好地合作,就离不开这种公众意象。
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幅独一无二的画面——其中有些内容绝少、甚至从不与他人交流——然而它又与公众意象大体相近。
这回总公众意象在不同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强制性与包容性。
这种分析仅限于可见的物质对象所产生的影响。
另外一些影响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譬如一个地区的社会意义、功能、历史,甚至名字,这些都将在本书中详细解说,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释形式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认为物质的设计形式应该用来强化这些意义,而不是弱化它们。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能归诸于物质形式的城市意象内容分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地区、节点、地标。
当然,这些元素可以用于更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们总在各种环境图景中反复出现。
我们试对它们作出如下定义:1.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
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
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或关注。
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
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
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
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
哈尔滨 城市意象

哈尔滨极乐寺
防洪纪念塔
圣母守护大教堂
谢谢观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市空间
点轴”编织的城市肌理
哈尔滨城市布局具有明显的 早期欧洲古典城市设计手法,以 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教堂、火车 站、办公楼等为“标志性控制 点”,各点之间景观轴线规划为 道路和绿带,形成主干路网,主 干路交汇点安排环岛、公园,主 干路之间的轴线空间按功能需要、 地形特点或城市形态又规划了方 格式、放射式、鱼骨式等多样化 次干路网结构,将城市划分为种 类众多、面积配置适中的街坊, 建筑采用周边式布局,尺度宜人。
城市是一个可以被感知的事物, 它由成千上万不同阶级,不同性格的 人们演绎并感知着。城市是不断发展 的。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打 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 负。”
凯文· 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把城 市留给人们的印象的表达用五种元素 勾勒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及 标志物。
基本要素间存在共性,但仍存在一 定差异;城市意象的形成是主、客观因 素和中介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道路
哈尔滨最为主要的交通干道,堪称城市的“脊梁”,大街两边有许多欧 式教堂等文物保护建筑,以红博地下广场为中点分为东大直街和西大直街。 沿大直街行进可达到哈尔滨各主要景点和地区。 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现在发展成为哈 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 锦簇的休闲小区以及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标志物
圣·索菲亚教堂
1932年重建,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筑艺 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中外。教堂巍峨壮美,具有浓郁的异国情 调,成为哈尔滨市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她历尽风雨,饱经风霜,是 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重要遗迹。
城市意象导读

第四章: 第四章:城市形态
■设计线路 ■其他元素的设计 ■形态特征 ■整体的感知 ■大都市形态 ■设计过程
2010-102010-10-27
城市形态首先必须具有它应该表达的最根本功能,即交通、主要用地划分和关键的焦点,普遍人的 即交通、主要用地划分和关键的焦点, 即交通 愿望、欢乐和社区的感觉在此都能够表现的有声有色 愿望、欢乐和社区的感觉在此都能够表现的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如果环境组织明晰、个性鲜明,那 么市民就能够向它传达自己理解的含义和联系,这里因此才能成为一处真正的场所,显而易见而写绝对 无误。 城市是人创造的,城市给人最精彩的感觉应该是“起源于艺术,发展于需求”。主动调整环境,区 “起源于艺术,发展于需求” 分和组织感官所感知到的事物,是人类亘古以来的习惯,生存和统治都需要基于这种感觉上的适应性。 接下来我们进而要讨论相互作用的另一个范畴,即在我们通常的生活领域内,使环境与人类的感知形态 即在我们通常的生活领域内, 即在我们通常的生活领域内 和抽象过程互相适应。 和抽象过程互相适应
■形态特征
□ 3、连续性 、 指边界或表面的连续(如两旁有建筑物的街道,天际轮廓或后退红线)、各 部分的相邻(如一组建筑)、有节奏的重复(如街道转角形式),表面、形式和功能 的类似、相同和协调(如用同样的建筑材料,凸窗的反复出现,类同的集市,统 一的标牌)。这些特性易使人感受到一个单一而又关联的复杂的具形实体,为个 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 应用这些特征时必须保证道路的连续性 连续性。如果这些特征沿路不断出现,那么道路就能以一种连 连续性 续的统一构成而使人难忘。
□主要街道在感觉上与众不同,进而统一成为连续的感知元 素,这类似于我们熟悉的功能层次,可以将其称作街道的视觉层次 视觉层次。 视觉层次 这就是城市意象的骨架。
城市意象五要素

城市商业区
城市生活区
4.中心与节点
城市节点是城市构造空间及主要要素旳联结点
节点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为人们 城市意象旳汇聚点、浓缩点, 有旳节点更有可能是城市与区 域旳中心及意义上旳关键。节 点往往成为城市占主导地位旳 特征,林奇把节点视为不同构 造旳连接处与转换处,是观察 者能够进入旳战略性焦点,经 典旳如道路旳连接点和某些特 征旳集中点。比较其他城市意 象要素而言,城市节点是一种 相对较广泛旳概念,节点作为城 市构造与功能旳转换处。
给人一种方向感
将景观联络起来 道路具有连续性
2.边界
边界是除道路以外旳线性要素
水体与城市构成旳边界
城市旳边界构成要 素既有自然旳界线 ,如山、沟壑、河 湖、森林等,也有 人工界线,如高速 公路、铁路线、桥 梁、港口和约定俗 成旳人造标志物等 。城市边界不但在 某些时候形成“心 理界标”,而且有 时还会使人形成某 种不同旳文化心理 构造
《城市意象》五要素
1.道路
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旳主体要素
“道路”经常与人旳方 向感联络在一起,“那 些沿街旳特殊用途和活 动旳汇集处会在观察者 心目中留下极深刻旳印 象”。道路作为城市物 化环境旳景观元素,使 景观取得“联络和连续 旳关系”,“道路只要 能够辨认,就一定是有 连续性”。道路作为“ 线型连续”方式不同而 各有特色。林奇十分强 调城市道路旳方向性、 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 。
天安门——北京
城市景观节点
5.标志物
城市标志物是点状参照物,“是观察者旳外部观察参照点,有可 能是在尺度上变化多端旳简朴无知元素
标志物作为一种地标, 在人们对城市意象旳形 成经常用作拟定身份和 构造旳线索,当一种城 市旳某一人工物体被公 以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时 ,这个标志就已成为一 种空间构造系统,它与 其他要素“在有规律旳相 互作用或相互依赖中构 成一种集合体”。另外城 市标志物最主要旳特点 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唯一 性”,在整个环境中“令 人难忘”。
城市意象与山水城市专题研究

四 节点
3 案例 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
强烈而明确的意象: 与城市的总体特征及附近狭窄曲折的 道路空间形成鲜明对比。 又与城市标志性要素——大运河紧密 联系。广场本身在形状上有方向性, 人进入其中可以清晰辨向。 内部高度的个性和组织:两部分空间 组成,通过钟楼联系在一起。 各具特色的标志物。。。
五 标志物
2 对于边界的设计 区别对待因边界的分隔作用而产 生的边界两侧区域关系的处理。
(1)将边界作为隔离的屏障 (2)将边界作为凝聚的缝合线, 通过视觉的联系,空间的渗透等 使两侧区域既分又合。
空中边界:高架路——城市中有 效地导向元素
二 边界
3 案例 芝加哥 密执安湖 湖滨 强烈而明确的意象: 大都市区沿湖滨展开的巨大尺度冲击 高楼、公园、私人海滩绵延 湖岸平易近人,可将湖景尽收眼底 湖与城市在尺度和活动上的差异悬殊, 让人过目不忘。
四 节点
1 概述
节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
典型的如道路连接点或某些特征的集
中点。
概念上节点是城市意象中很小的点,
实际上他可以是很大的广场,更大范 2 加强节点意象的方法:
围内来看,甚至可以是整个市中心区。 从连接点的作用方面来看,在设计中
节点既是连接点也是聚集点:功能的 可以加强与之相联系的要素在节点处
城市意象与山水城市
城市意象的概念
• 1960 林奇《城市意象》
• 虽然每个城市的居民对城 市的感应不同,但是“任 何城市似乎都有一个共同 的意象,它是由许多个别 的意象重叠而成的”。
• 所谓“城市意象”,是指 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 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 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地经验 认识空间,是人的大脑通 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 市印象。也是居民头脑中 的“主观环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