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名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家冯友兰曾说:中国人尊重过去经验,这种心理状态,对中国哲学影响很大。从孔子的时代起,多数哲学家都是诉诸古代权威,作为自己学说的根据。可是有一家却独树一帜,这“独树一帜”指的是

A.“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B.“行禹道”“用夏政”

C.“法与时移,变法革新”

D.“黄帝为祖,老子为宗”

2.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或神明也称“皇”。“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的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秦始皇此举是为了

A.用人间最高统治者权威震慑臣民

B.借助神的神秘力量吓阻不法臣民

C.融合了君权神授与人身隶属关系

D.利用民众信仰神化君权维护统治

3.关于扬州的诗词很多,据下表可知

A.交通便利推动经济繁荣

B.安史之乱造成经济萧条

C.辽兵南下影响经济发展

D.漕运与战争导致其兴衰

4.郭守敬主持制订的《授时历》,在当时是非常准确的历法。清朝人甚至说“有元一代制度,莫善于历”。能制订如此先进历法的客观条件主要取决于

A.统一局面和辽阔的版图

B.天文观测数据采集条件

C.对东西方知识全面了解

D.郭守敬个人的学术造诣

5.顺治拔擢制“时宪历》有功的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并常称其为“麻法”(满语“可敬之父”)。康熙鼓励和提倡学习、模仿西方科学文化。雍正则根本上不相信基督教理论,乾隆更对西方科学技术与文化采取了极端的蔑视态度。清朝前中期诸帝对西学态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

A.加速了西学东浙的步伐

B.冲击了闭关锁国

C.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

D.解决了三藩之乱

5.从1840年到20世纪初,清政府一直沿用《大清律例》。清末预备立宪后,为配合新政的需要,1903年成立修订法律馆,负责起草奉旨交议的各项法律,颁布《公司律》《破产律》等法律。1907年,制定仿照德、日民法典并保留中国历代封建法典的民事规范。这表明清政府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废除封建法律体系

C.仿行宪政维护统治

D.建立近代法治国家

7.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同盟会成为合法组织。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几个党派合并,在北京改组成国民党。1913年初,国民党在全国选举中获得参议院和众议院最多席位,成为国会中的最大党派。这一状况

A.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政体变革

B.使中国实现了民主政治

C.有利于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8.1945年4月,日军发动以夺取芷江机场、直逼重庆为目标的芷江作战,即雪峰山战役,战后在当地建有抗日阵亡将士墓,其右边角也有埋葬当时日军尸体的集葬堆,碑刻“倭寇冢”。冢旁刻诗一首:“八年(现在称为‘十四年抗战’)侵华枉徒劳,得失哪有血债高。流尽扶桑孤寡泪,可怜枯骨顶鸿毛。”这表明

A.正面战场已经取得完全胜利

B.敌后战场是中流砥柱

C.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带来灾难

D.日军因暴行而失民心

3.“据统计,华东地区的20000多个乡在完成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过去麦田和油菜只锄一遍草,现在要锄三遍,一扫过去的冬闲,为来年的春耕大生产做好了积

极准备。”这表明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B.土地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C.农村基层政权得到巩固

D.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增长

10.中国经济的中周期变化并非是线性单调的趋势。如下图所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曲线有三个底部:1980年至1982年、1989年至1991年及1997年至2001年期间,都曾出现了短暂的触底反弹,重新高速增长。这一“触底反弹”的变化根植于当时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C.实行城市企业承包制改革

D.逐步推行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

11.“那尔迈调色板”上的画面中人物的大小比例十分明确,尤其是正面上部一栏那尔迈巡视被斩首的敌人的画面中,那尔迈形象最为高大,和代表“荷鲁斯追随者”的旗帜一样高,其次是那尔迈身前和身后的两位侍者或者官员,大约是那尔迈身高的一半,再次是走在巡视队伍前面的四个掌旗者。这反映古代埃及

A.王权从属于神权

B.阶层趋向于稳固

C.划分了社会等级

D.融合了罗马文化

12.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商品经圣多美、好望角运往亚洲;亚洲的纺织品和香料运抵圣多美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这样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材料反映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联系的加强

C.海外扩张和掠夺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3.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报告提道:“手织工⋯⋯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织袜工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A.表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 B.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C.说明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D.反映了英国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14.1900年9月,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沃斯顿市遭到飓风及海啸的破坏,市政议会在城市重建的任务面前束手无策。州议会任命5名有能力的企业家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将立法与行政合为一体,最终高效地完成了城市的重建工作,随后这个委员会作为一种城市管理制度固定下来。这一调整主要说明了

A.制度革新提升治理水平

B.资本主义体制的本质特征

C.分权制衡体制弊端重重

D.市议会隶属于联邦州议会

15.1924年,俄共十三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发展经济是要有利于资本主义,还是有

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呢?”“蜕化的问题是存在的,资产阶级不相称的

发展的危险是存在的,而且毫无疑问它正在农村兴起。”该报告说明当时苏联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新经济政策遭到质疑

C.战时共产主义无以为继

D.农业集体化势在必行

16.下图是对,20092019十年间世界各国政府新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贸易自由化

措施项目数量统计的结果。据此可知

A.贸易保护主义得到各国大力推进

B.贸易自由化政策逐渐被各国抛弃

C.政治多极化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D.经济全球化遭遇阶段减弱的波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人口与耕地比率表

——据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

北魏一唐代的奴婢、耕牛授田情况表

——整理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人口与耕地比率(人均耕地面积)的特点,

指出农民及政府解决人口多耕地少的对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该土地制度配套的税收制度的影响。(5分)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西夏的崛起,遮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重心的南移,支持外贸的经济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

——虞云国《细说宋朝》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湜,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

大的意义……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

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以来对外主要贸易通道由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一带一路与经济发展”展开论述。(6分)(要求:

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15年《大宪章》中最为精髓的条款是:一、除封建义务所规定的贡款赋税外,“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为了对某一捐助或兵役免除税的额度进行讨论并取得全国的同意,国王应发起召集大主教、主教、寺院长老、伯爵和大男爵等等开会,讨论研究征款事宜”。二、“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

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令我等群起攻之、肆行讨伐”。

国王若对以上规定或基本原则蓄意违反,则贵族可随时造反,国内任何人亦可随贵族造反。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

史》材料二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新生,古新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有些纠结,颇难搞清爽了。陈哲衡先生在《欧洲文艺复兴小史》总论中,营造一个意象“老树新芽”,把这新和旧的关系简约却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了,不由得让人拍手叫绝。对于文艺复兴背景,通常会从中世纪宗教神权统治黑暗,城市经济发展,意大利特殊性这三方面去考虑。

——摘编自陈乐民《欧

洲文明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宪章》的核心原则。(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出现“新和旧的关系”的原因。(8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一次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火会,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C 解析:法家认为“祖宗不足法”,秉持“法与时移,变法革新”的变法观,如商鞅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的变法就是对周制的颠覆,故C项正确。“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儒家思想,故排除A项。墨家提倡“行禹道”“用夏政”,故排除B项。道家以伏羲和神农氏为理论源泉,至稷下学派则以“黄帝为祖,老子为宗”,故排除D项。

2. D 解析:秦始皇用“皇帝”的称谓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更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利用民众的信仰来实现自己的统治,所以D项正确。A项没有谈到“帝”,即失神,排除;守法的臣民也要统治,排除B项;C项只是提示特点,没有谈到美目的,排除

3. D 解析:扬州自唐至宋,成为商业繁盛之都,又是人文荟萃之地。扬州位于我国的天然“黄金水道”长江和“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所以扬州的发展源于大运河(漕运、水路运输)经过此处。但自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两次大举南攻,扬州都遭到破坏,加上宋金对峙,扬州成为双方的边关,京杭大运河不畅,也就是交通运输(漕运)和军事(战争)等原因造成扬州经济的繁荣与衰败,所以D项正确。A项交通包括陆路和水路,没有谈及它的衰落,故A项错误。安史之乱造成北方经济萧条,北方人民南下,促使其更加繁荣,故B项错误。金兵两次大举南攻而不是辽兵南下,故C项错误。

4.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天文历法。大一统局面即统一局面和辽阔的版图给他提供子以前没有的表文观测、数据采集条件,郭守敬设立的观测点,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这是以霸傲不到的.故统一局面和辽阔的版图是最主要的客观条件,A项正确。统一局面和辽阔的版图开拓了当时中国天的眼界,增加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好的天文观测设备、数据采集条件优越虽然也重要,但如果没有阖家统一、版图辽阔,就去不了西伯利亚和南海等地,如明朝就没有做出这样的成绩,故B项错误。郭守敬个人的学术造诣及对东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属于主观条件,排除C、D两项。

5. C 解析:清朝统治者对待西学态度的变化使中国丧失了学习西方近代科技、追赶世界发展潮流的机会,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故C项正确。雍正、乾隆对西学的态度阻碍了西方的科技、文化传入中国,延缓了西学东渐的步伐,A项错误。清朝初年为防范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即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些皇帝对待西学的态度越来越顽固,并没有冲击这一制度,B项错误。三藩之乱的解决是在康熙年间,与题干中其他诸帝对西学的态度无关,D项错误。

6. C 解析:材料强调清政府修改法律时不按袭美国家的法律办事;却学习依照君主专制色彩比较浓厚的德、日民法典,且保留中国历代封建法典弱民事规范,是想维护自己的统治,故C项正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是新政实施的背景,并非清政府改革的目酌,排除A项。材料中有“保留中国历代封建法典的民事规范”的内容,排除B项。由于时代的限制,大部分法律停留在文本层面,并未颁行,排除D项。

7. A 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政党,中国同盟会也成为合法组织,联合别的政党,在选举中成为国会中的最大党派,说明它推动中国向民主政体转变,A项正确。由

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也没有使中国实现民主政治,排除B、C两项;材料并没有谈及辛亥革命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排除D项。

8. C 解析:抗日阵亡将士是民族英雄,日本侵略者是罪有应得,但给日本民众也带来灾难。该诗下阙中的“扶桑”指日本,诗中作者换位思考仿佛看到倭寇家人们的泪水,反映了战争给中国和日本普通百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所以C 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日军宣传投降,9月正式签订投降书,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此次会战与敌后战场的联系,排除B项;诗歌中“八年侵华”“血债高”反映出日军侵华暴行,但材料中还有中国抗日阵亡将士受到人民的纪念,D项以偏概全,没有全面把握材料的主旨,排除。

9. B 解析:从空间来看,华东地区完成土地改革大致在1952年后,分到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东北等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大致在1948年完成,经济上翻身了的农民踊跃支援前线,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基层政权,故C 项错误;虽然1952年的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材料中无法得知此时粮食数量多少,是否比以前要多,故D项错误。

10. D 解析:从曲线上系看,每次当经济不滑至较低水平时,政府都会进行一次重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在改革之后,经济增速便触底反弹,要新高速增长。第一次改革发生20世纪80年代初期,核心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与城市企业承包制改革;第二次核心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94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中国走市场化经济道路;第三次是1997年至2001年期间,国企改革、1998年住房商品化和2001年中国加入WTO,其中房地产成为图中后十五年(2001—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引擎。这三次改革从根本上讲,都提升了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从1978年尤其是1994年以后不断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也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这是经济调整发展的最根本原因,D项正确。A、C两项都只是部分原因;B项一开始还没有确立这条道路。

11. 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埃及艺术用人物大小比例的方式表达了社会等级的划分,故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古代埃及王权从属于神权,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没有前后对比,不能得出社会阶层趋向于稳固,排除B项。材料与罗马文化无关,排除D项。

12. 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亻葡萄牙人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这反映了世界联系的加强和世界市场的拓展,故选B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贸易而不是掠夺,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材料的现象,本质是世界联系的加强,排除D项。

13.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纺织工人收入微薄,不能维持正常生活需要,推动了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最早尝试是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时间不符,排除A 项;材料仅涉及纺织工人的收入,不能说明生活质量的提高,排除C项;工人收入微薄,无法说明社会消费水平提高,排除D项。

14. A 解析:根据材料,市政议会无法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于是设立新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委员会统筹工作,最终取得成功,这是通过制度革新来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故选A 项;材料的主旨是新设立的委员会成功完成了重建工作,而不是批判之前的分权制衡体制存在重重弊端,排除C项;资本主义体制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 项;美国联邦体制下,市政议会、别议会、国会兼不存在隶属关系,排除D项。

15. B解析:根据材料“1928年”“规化的问题⋯⋯资产阶级不相称的发展的危险”及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正处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有人质疑辩经济政策会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在质疑新经济政策,而非说明新经济政策的积极方面,排除A 项;此时战时共产主义早已结束,排除C项;1924年新经济政策遭到了部分人的质疑,并不代表新经济政策已经走到尽头,且材料未涉及农业方面,排除D项。

易错警示:本题容易错选D项。学生看到“资本主义”“蜕化”可能会误选D项“农业集体化势在必行”。但是要注意时间背景,这份政治报告的时间是1924年,此时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还不长,尚未完成恢复经济的使命。1924年对资本主义苗头的批判,是对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质疑,并未说明新经济政策必须要被农业集体化取代,因此可以排除D项。

16. D 解析:解读材料“对2009—2019十年间世界各国政府新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

施和贸易自由化措施项目数量统计的结果”可知,2010年世界各国政府新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项目数量有97,2018年世界各国政府新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项目数量增加到127,2010年世界各国政府新出台的贸易自由化措施项目数量有41,2019年世界各国政府新出台的贸易自由化措施项目数量下降至12,说明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趋势总体减弱,而贸易保护主义总体加强,世界各国政府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遭遇阶段减弱的波折,D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各国抛弃了自由贸易政策,另外B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解读材料统计图可知,材料未涉及“政治多极化”问题,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3分)

(1)特点: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到10市亩多后就开始逐渐下降;人口越来越多,但人均耕地

面积却没有相应增加,反而逐渐减少。(2分。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农民对策:精耕细作;休耕轮作,以休养地力;垄作法、代阳法,保持水土、充分利用肥力;改进工具,铁犁牛耕;兴修水利浇灌系统;施肥捉虫;合理安排农事;依季节按时播种;等等。(3分。只答“精耕细作”可以给3分,其他每点2分,最多不超过3分)政府对策:一是实行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实行,以北魏、隋朝和唐朝的均田制最为典型。二是设置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如西晋的占田制、课田制等。三是清查大地主土地的实际数目,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等。(3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3分)

(2)租调制及租庸调制的影响:给奴婢和耕牛的授田,能充分利用土地,利于经济的发展,

改善民生;以庸代役,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障;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剥削量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改善统治政策,强化政权自身调节能力等。(5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5分)

解析:(1)根据“每人平均市亩数”可得出东汉时期到达最高点,其后逐渐下降;农民的对策;人均耕地面积少,而人口多,决定了中国古代与欧美农业的区别就是精耕细作,归纳其主要方式就可作答。政府的对策:政府为了税收,要抑制土地兼并,其具体做法就是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2)根据“奴婢、耕牛授田情况表”可以肯定这是北魏和隋愍封期鸥均田制,根据材料判断,与均田制配套的税收制度是北魏的租调制和隋唐的租庸调制。根据材料“奴婢、耕牛授田

孺况”等分析,从不同方面分析其对农民、政府、封建经济的影响。

18.(13分)

(1)原因:传统商路(丝绸之路)的断绝;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北宋

市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出现交子等;南宋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发展;技术条件:指南针的发明和造船技术的进步。(7分。每点2分,任答四点7分)

(2)论点:“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中国及沿线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2分)

论述: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环境下,“一带一路”倡议能拉动内需,扩大出口,促进经济稳定增长。(2分)“一带一路”能加速欧亚非三大洲与我国的物资交换与贸易往来。倡议目的是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平等的合作关系。(2分)

19.(14分)

(1)原则:王权有限;法律至上;保护公民权利(财产权和人身安全);肯定臣民对君主

的反抗权。(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原因: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垄断;14世纪以来,意大利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兴起并要求打破教会的束缚,但由于未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思想;14世纪中叶,黑死病的蔓延促使人们开始反省。(8分,每点2分)

解析:(1)从材料一“王国内不可征收······除非······一致的同意······取得全国的同意”可见君主不能专制,权力受限;“审判……不受法律保护”说明法律大于王权,法律至上;“不得剥夺其财产”得出保护财产权等;“贵族……造反,国内任何人亦可随贵族造反”得出臣民有反抗权。(2)从材料二“从中世纪宗教神权统治黑暗”得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垄断;从“城市经济发展”结合意大利最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得出结论。从“意大利特殊性”结合文艺复兴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从资产阶级虽然有所壮大但力量仍然弱小来看,不敢提出推翻封建阶级,只有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来反封建;瘟疫的流行而当时封建主处置失措引起人们反省等等得出结论。

20.(12分)

示例一

论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2分)

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方面学习苏俄(联)的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根据中国国情,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条件。(8分)

总结: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2分)

示例二

论题:中国式现代化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阐述: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方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

国情相结合。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首次较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内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首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结:正确的理论体系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正确路径。

示例三

论题:中国式现代化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成功。

简述:中国共产党人是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人民性的典范。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敏锐地抓住了中国人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在主体、路径等方面的变化,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也由此而清晰地提了出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准确地解读了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把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提升到“我们最大的政治”层面,从而开启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

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式现代化一定会在奋斗中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湖南省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名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家冯友兰曾说:中国人尊重过去经验,这种心理状态,对中国哲学影响很大。从孔子的时代起,多数哲学家都是诉诸古代权威,作为自己学说的根据。可是有一家却独树一帜,这“独树一帜”指的是 A.“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B.“行禹道”“用夏政” C.“法与时移,变法革新” D.“黄帝为祖,老子为宗” 2.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或神明也称“皇”。“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的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秦始皇此举是为了 A.用人间最高统治者权威震慑臣民 B.借助神的神秘力量吓阻不法臣民 C.融合了君权神授与人身隶属关系 D.利用民众信仰神化君权维护统治 3.关于扬州的诗词很多,据下表可知

A.交通便利推动经济繁荣 B.安史之乱造成经济萧条 C.辽兵南下影响经济发展 D.漕运与战争导致其兴衰 4.郭守敬主持制订的《授时历》,在当时是非常准确的历法。清朝人甚至说“有元一代制度,莫善于历”。能制订如此先进历法的客观条件主要取决于 A.统一局面和辽阔的版图 B.天文观测数据采集条件 C.对东西方知识全面了解 D.郭守敬个人的学术造诣 5.顺治拔擢制“时宪历》有功的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并常称其为“麻法”(满语“可敬之父”)。康熙鼓励和提倡学习、模仿西方科学文化。雍正则根本上不相信基督教理论,乾隆更对西方科学技术与文化采取了极端的蔑视态度。清朝前中期诸帝对西学态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 A.加速了西学东浙的步伐 B.冲击了闭关锁国 C.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 D.解决了三藩之乱 5.从1840年到20世纪初,清政府一直沿用《大清律例》。清末预备立宪后,为配合新政的需要,1903年成立修订法律馆,负责起草奉旨交议的各项法律,颁布《公司律》《破产律》等法律。1907年,制定仿照德、日民法典并保留中国历代封建法典的民事规范。这表明清政府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废除封建法律体系 C.仿行宪政维护统治 D.建立近代法治国家 7.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同盟会成为合法组织。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几个党派合并,在北京改组成国民党。1913年初,国民党在全国选举中获得参议院和众议院最多席位,成为国会中的最大党派。这一状况 A.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政体变革 B.使中国实现了民主政治 C.有利于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8.1945年4月,日军发动以夺取芷江机场、直逼重庆为目标的芷江作战,即雪峰山战役,战后在当地建有抗日阵亡将士墓,其右边角也有埋葬当时日军尸体的集葬堆,碑刻“倭寇冢”。冢旁刻诗一首:“八年(现在称为‘十四年抗战’)侵华枉徒劳,得失哪有血债高。流尽扶桑孤寡泪,可怜枯骨顶鸿毛。”这表明 A.正面战场已经取得完全胜利 B.敌后战场是中流砥柱 C.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带来灾难 D.日军因暴行而失民心 3.“据统计,华东地区的20000多个乡在完成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过去麦田和油菜只锄一遍草,现在要锄三遍,一扫过去的冬闲,为来年的春耕大生产做好了积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第一中学等2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2级高一第二学期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第一次联合考试 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时量75分钟 命题学校:岳阳县一中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西周早期的大盂鼎及其上所附铭文,这些铭文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字,即“受民受疆土”。这反映出西周() A.以小篆为官方字体B.有效地拓展了疆域 C.制度建设有所建树D.宗法制度开始出现 2.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在游说君主时,往往强调“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的观点,即是将仁、义视为“王、伯(霸)之道”的根本。这说明()A.诸子百家存在相互借鉴B.儒家治国理念成为共识 C.社会重视个人道德修养D.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 3.下表所示反映了西汉时期()

尚书台的实权逐渐加重;设置大司马取代太尉,并附加兼职,武帝时 如大司马(兼)大将军 昭帝、宣帝时大将军执掌军事,其职权也涉及政务,统领内朝 哀帝时大司马领衔三公之职 A.权臣乱政的根源所在B.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C.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动D.武将把持军政大权 4.史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述材料反映出() A.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生产时间B.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D.存在了几千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5.宋初官方强调文武二途并无偏倚。如朝廷置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持文武二柄”,又设置文、武两种仪式彰显“威加海内”之功德。这说明北宋时期的中央政府() A.并未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治国方略经历一定调整 C.统治政策发生剧烈变动D.受到藩镇势力严重威胁 6.图1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据此可知,该图()

2022~2023年高一下半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

选择题 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西汉开国元勋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唐代律学发展已经完全成熟。材料反映古代律家群体 A.成份多元化,社会地位高 B.都是政府官员,法律素养较高 C.传授经学,培养统治人才 D.只重法律研究,不重司法实践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可知,古代律家群体成份多元化,社会地位都较高,故选A项;著书立说的律学家和经学家并不一定是政府官员,B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由材料“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可知,律学和经学是两个不同的分支学科,而C项显然将二者混淆在了一块,故排除;律家群体除了律学家和经学家外,还有政治家和司法官员,这说明律家群体不仅重视法律研究,还重视司法实践,排除D。

选择题 明宣德以后,向各地派出总督、巡抚,带有一二品职衔。后期,督、抚由临时派遣变为长期设置,管辖范围也相对固定,督、抚二职遂成地方最高官员,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清康熙以后,督、抚正式成为地方官。督抚官制的演变 A.使皇权达到顶峰 B.彻底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C.巩固明朝的统治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督、抚由中央派出的临时性官职到成为正式地方官,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这种变化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故选D项;使皇权达到顶峰的是军机处的设置,排除A项;清朝彻底解决割据问题是在平定三番,收回台湾和改土归流之后,排除B项;明代督抚尚未成为正式地方官,这种变化是在清朝时出现,故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选择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

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历代以来有一部分儒者冷遇荀子,把他排除于儒家道统之外,甚至说他“才高学陋”,“不见圣贤”(程颐)。就连苏轼也说他“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荀卿论》)这主要是荀子( ) A.强调个人自由,重视道德的价值 B.背离孔子仁爱思想与王道精神 C.重视社会控制,发挥自然主义 D.主张人性本善,重视社会教化 2、马口钱是对马匹所课的税。汉代对牲畜课税,始于武帝时的马口钱。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诏令边境人民养马。由官府借给母马,满3年后,10母马还官1驹,即十分之一的税,武帝开征马口钱的原因是( ) A.加强对经济的国家控制 B.应对边疆危机巩固统治 C.削弱基层,增加财政 D.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3、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据此可知( )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 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中央选举权利得到加强 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4、如图安史之乱后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说明当( ) A.经济遭到重大破坏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草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5、1993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7号辽墓出土了一副壁画——《童嬉图》,该壁画纵170厘米,横145厘米,壁画真切地反映了辽代晚期的烹茶方式和程序。据图可知( ) A.南方文化影响力扩大 B.契丹族逐步封建化 C.种茶在辽国推广 D.风俗画开始在北方流行 6、票拟是在没有中枢权力机构的情况下采取的不得已的办法,它对明代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票拟批答拉开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距离,内阁官员审阅大臣的奏章,并附上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复。皇帝若觉得票拟可行,便朱批下发到六部执行。这说明票拟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确保了决策的正确性 C.为皇帝怠政创造条件 D.推动中枢机构趋于成熟 7、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第十六款的中文规定是“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对应的英文内容直译是"由双方公平公正地处理"。《烟台条约》第三端第三款将"会同”两字的本意解释为“观审权”。这说明( ) A.中文比英文内容更严谨 B.英国的司法权得到扩大 C.中英对法律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 D.法律程序应具有可操作性 8、流亡日本期间,梁启超等人仍深思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大败的原因时说:“欧美、日本各国实行公民制度,使人人视国为己之家,人人得以公议其利害,上有国会之议院,下有州、县、市、乡之议会。数千万人共同担负国家之责任,故弊无不克、利无不兴、事无不举、力无不人。”材料强调了( ) A.人民缺乏爱国精神 B.政治体制的落后 C.中国没有言论自由 D.清政府强有力地中央集权 9、抗战时期,按照边区政府规定:各级参议会“是人民代表会议,是各级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各级政府必须遵守和执行参议会的决议,并对它负责”;它有“监督及弹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学期1月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年级2023年1月开学考 试 历史试题 时量:7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 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A.良渚文化的传承B.红山文化的传承 C.龙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 2.汉律对家庭关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尊长卑幼和尊男卑女,如汉律允许男 子有妻有妾,而妻妾则要对丈夫尽忠诚义务。这一现象说明汉代 A.法律制度逐渐严苛化B.儒学促使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C.伦理道德趋向法制化D.社会治理借助宗法制度完善 3.据《魏书·裴植传》记载,原仕南齐的北魏官员裴植一家,父母双亲尚 在人世而兄弟已经分家,而且子女的财产和父母严格分开。《魏书》对此评论说,“一门数灶,盖染江南之俗也”。据此可知 A.江南财产私有观念更强B.宗法制度开始崩溃 C.北方风俗深受南方影响D.门阀政治逐渐衰落 4.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 仅唐朝义净《大唐求法高僧传》所载60 位西行求法僧人,其中就有33 位往来取道南海。这一变化 A.归因于政局动荡B.促进了中印交往 C.反映出佛教衰落D.取决于疆域扩大 5.明代沿袭元代的匠籍制度,将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 相袭。清初废除匠籍制度,官营制造局改用雇佣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待遇较丰厚,所以工匠有着一定的劳动积极性,官营制造局生产相当稳定。这A.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反映工匠人身依附的削弱C.推动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D.体现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6.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由此可知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即把不同的姓氏族群混合派遣到各地建国,如《左传》定公六年祝佗追述,伯禽集团与殷民六族在鲁,唐叔集团与怀姓九宗在晋,他们又分别依靠各地土著居民作为劳役群体,组成各地的封国。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缓和了地方矛盾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淡化了宗族关系 D.促进了民族交融 2.自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至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不仅主宰内朝,而且还挟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这一期间的丞相,或老迈平庸,或谨小慎微。由于昭帝年幼,宣帝乍立,都不省事问政,"政事一决于光"。霍光对朝政的主宰 A.植根于君主专制制度 B.弥补了官员素养的不足 C.完善了中枢决策程序 D.加剧了汉朝的统治危机 3.《资治通鉴》中记载:“自大厅《唐代宗年号,766~779年》以来,节庭佳多出禁军。其禁军大将资高者,皆以倍称之意贷钱于宫室,以路中同,动追亿万,然后得之·····至镇,则重敛以偿所负。”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性借贷关系获得发展 B.官僚成为高利贷盘剥受害者 C.私人借贷助长了藩镇恶政 D.节度使深度参与经营性借贷 4.图1是“宋辽榷场位置略图”,在宋辽关系缓和时,榷场保持开设状态;发生战争时,榷场便不再开设。由此可见,宋辽榷场 A.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与政治局势有密切联系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确保了边境地区的和平 5.王守仁认为,一个观念正确与否,不能离开“行”而只在头脑中加以判定。同样,要了解人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某种观念,也必须根据其是否付诸实践来加以确认。王守仁的这一思

2023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及其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模拟试卷(二)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1990—2022年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分布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B.社会动员能力较强 C.还未产生贫富分化 D.文明神权色彩浓厚 2.东汉明帝名庄,班固撰《汉书》,称“庄子”为“严子”。师古注:“严子,庄周也。”称西汉的学者“庄忌”及其子“庄助”为“严忌”和“严助”。这说明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中央集权不断发展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D.皇帝独尊地位凸显 3.《隋书》记载,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高祖又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于是记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这反映出当时 A.全国人口大幅增长 B.土地兼并情况严重 C.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D.三教并行局面稳定 4.唐朝诗人韩愈描述了他到今广东省阳山县当县令的情形:“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这说明 A.唐朝县级官员的重要职责是征收赋税 B.唐政府未能对边穷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C.韩愈致力于边穷地区的开荒垦田工作 D.岭南开发在唐代已经受到政府的重视 5.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理学 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受自然哲学观影响 6.明洪武十九年,政府规定:“令籍诸工匠、验其丁力、定以三年为班,更番赴京,输作三月,如期交代,名曰轮班匠。”明成化二十一年,政府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这一变化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一中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中后期,某国最高统治者面临国内严峻形势,被迫有所行动,但他同时在国务会议上宣布:“诸位请相信,凡是为保障地主利益能够做的一切,都做到了。”该行动是 A.法国颁布《民法典》 B.德意志实现统一 C.俄国废除农奴制 D.日本明治维新 2.根据下表可知 全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不包括辖县)单位:万人 A.“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 C.忽视了对农业的发展和建设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 3.“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种情形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后B.中日甲午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解放战争时期 4.如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藏的五祀卫鼎。鼎腹内壁铸铭文207字,记录了西周中期的一件土地诉讼案件。此青铜器的铭文 A.需被文献记载印证才能确定其证史价值

B.能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较为可信的史料 C.作为实物史料不可能包含记录者主观认识 D.作为历史叙述都是对当时历史事实的准确客观呈现 5.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A.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B.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C.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6.明清《江宁府志》载:“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明清工商皆本思想严重泛滥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为限制西方殖民而闭关锁国D.资本主义萌芽侵蚀传统经济 7.据史书记载,13世纪前中国历史上曾有个政权,其版图“方圆二万余里,东临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该政权是 A.辽B.西夏C.金D.蒙古 8.997年,北宋政府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等“监司”机构。并规定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员兼任,且“三年一替”。北宋政府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C.完善地方监察制度D.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9.如果想要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最符合要求的外景地是 A.半坡遗址B.姜寨遗址C.二里头遗址D.河姆渡遗址 10.1860年,总理衙门大臣奕诉在奏折中将俄国列为中国第一大威胁。他认为俄国为“肘腋之患”,英法等国为"肢体之患"。这一认识 A.反映出东北西北边疆严重危机B.对中国周边形势作了错误判断 C.表现出清政府的海防意识薄弱D.企图联合英法遏制俄国的侵略 11.下面油画描绘了一个学生文艺宣传队走向街头进行宣传的情景。它对研究下列哪一史实最有证据价值

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3高考冲刺试卷(一)科目: 历史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6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里头遗址规模广大,中心区的主干道路和墙垣将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宫殿区居于核心,祭祀区、官营作坊区、贵族居住和墓葬区等重要遗存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这些都表明了二里头都邑已经有了严谨、规整的规划,且极可能已出现了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这说明 A.专制王权的出现 B.具有较成熟的制度治理模式 C.大一统格局初具规模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2.汉武帝给刺史规定了明确的监察职责,叫“六条问事”,其中第一条是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由第一条可以看出,西汉 A.王国势力空前强大 B.地方土地兼并严重 C.加强皇权势在必行 D.地方管理暴政严重 3.所谓的土断,就是东晋与南朝时期,以土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置郡县原来临时的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调整了地方行政机构。土断共进行10次。这一制度 A.体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 B.遭到了士族大地主的反对 C.破坏了社会基层治理 D.严重歧视和压迫北方民族 4.下图为唐代马球,因为需骑在马上挥仗击球而得名。它在唐代被称为击球、打球、击鞠,被誉为唐代第一运动,马球运动风靡全国。据此可知,唐代 A.豪迈进取开放的时代风貌 B.市民阶层娱乐活动丰富 C.外来文化已成为社会主流 D.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 5.《宋史》载:“天圣中,及元昊反,即诏令陕西、河东等绝其互市,罢保安军榷场;后又禁令陕西并边主兵官与属羌交易。久之,元昊请称臣,数遣使求复互市。”由此可知 A.榷场贸易是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 B.经济政策影响政治走向

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六)历史试题 附答案

2023高考冲刺试卷(六) 科目:历史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卷共6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西周晚期的散氏盘盘底上的文字。其文字() A.体现汉字走向成熟 B.是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资料 C.由“画”到“线”方向变化,书法味浓 D.纵情流畅,具有很强审美价值 2.分析下图可知()

A.王国势力威胁国家统一 B.出现了王国之间混战 C.首都长安处于王国势力的包围之中 D.王国成为抵抗少数民族入侵的主要力量 3.魏晋南北朝时,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的门阀士族以及皇亲贵戚大多信奉佛教。梁武帝在天监三年(504)宣布“唯佛一道,是为正道”,佛教几乎成了国教。其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走向衰落 B.佛教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C.门阀士族为了巩固权利 D.佛教有来世观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 4.下图是苏轼的《枯木怪石图》。该画体现了()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繁荣 B.北宋政治腐败,百业凋疲 C.能乐观生活、顽强向上的心态 D.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 5.欧阳修在上奏中告诫宋仁宗:“且武臣掌机密而得军情,不唯于国家不便,亦于其身未必不为害”故狄青任枢密使仅四年就被罢免,此后武臣在枢密院也几近绝迹。而前线将领皆须听从文官统帅的调遣。这一现象()A.使中央政权得到了巩固 B.导致边患问题严重 C.强化崇文抑武治国理念 D.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 6.如图是《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据图可知()、 A.农业经济支撑着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B.清代中国综合国力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C.小农经济阻碍着新经济因素的正常发展 D.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向工业社会转型

2023届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3届高三12月大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早期遗址盘龙城发现后,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达到长江流域。但盘龙城仅仅是商王朝南下的一个据点或臣服于商的一个重要方国中心,其控制的范围和具体的界限根本无法确定。江西吴城商文化、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遗址发现后,又有学者认为商代的疆域到达江西中部。西周疆域的四至虽然比商代清楚了许多,但也存在这类情况。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由于时 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受阻 C.政治疆域的模糊性和多变性D.早期国家的统治力量还很有限 2.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颁布“榷酒酷”,规定由官府控制酒的产销,官酿官卖,不准私人自由酿酷。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令民得以律占租,卖酒升四钱”,朝廷明确规定了酒的价格,“榷酒”政策被废除,改行酒税制度。这一转变 A.有助于加强财政集权B.有利于节制过度的粮食消费 C.抑制了商业自由发展D.源于统治者治国策略的调整 3.自隋朝为了加强对尚书令的牵制,启用皇帝最为信任之人,其任命就多了份特殊性。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位,因为他曾任尚书令一职,“其后人臣莫敢当”,久而久之尚书令演变成一个荣誉的职衔,于是尚书仆射成为了实际上的尚书省长官。公元662年,唐高宗下令废除尚书令一职。这一现象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二(下)联考历史试卷(3月份)+答案解析(附后)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二(下)联考历史试卷(3月份) 1. 如表为陶寺遗址1000余座墓葬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经鉴定,墓主都是男性。 中型墓长、宽尺寸略小。使用木棺。一般随葬成组陶器(包括少量彩绘陶器)、木器和玉、石器,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见猪下颌骨数个至数十个。这类墓占墓葬总数的近10%。死者多系男性,仅分布在大型墓两侧的为女性。 小型墓墓坑小而狭长,一般长2米,宽0.5米左右。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类墓约占墓葬总数的90%。 A. 墓葬比例关系可反映当时社会结构 B. 随葬品丰富体现了手工业高度发达 C. 墓葬等级规格深受礼乐制度的影响 D. 女性墓葬较少说明男女比例不均衡 2. 在西汉长安城遗址内共发掘了50座窑址,其中37座位于西北角的“西市”及其附近。根据窑址内的遗存判断,33座为烧制陶俑的窑,4座为铸铁窑(如图)。另外,在相家巷村附近还发现大量铸造五铢钱的陶范。据此可推知,西市附近的手工业 A. 满足了东市和西市的市场需要 B. 奠定了长安的经济地位 C. 促进了长安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绝大部分为官营手工业

3. 魏晋南北朝和两宋之交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迁移方向如图。这两次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是() A. 改变中国经济文化格局 B.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平衡 C. 孕育了华夏文明新高峰 D. 激化矛盾加深文化隔阂 4. 历史事件或事物之间存在下列三种联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如图所示,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礼刑关系的发展,也大致如此,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礼刑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商周时期的礼刑并存、秦至汉的礼刑对立、魏晋至明清礼刑相结合 B. 商周时期的礼刑并存、东周到秦的礼刑对立、两汉至明清礼刑相结合 C. 商周时期的礼刑对立,东周至秦的礼刑并存、两汉至明清礼刑相结合 D. 商周时期的礼刑结合、秦至汉的礼刑并存、魏晋至明清的礼刑相对立 5.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间的交融

湖南省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殷人认为天命素定,但周公在总结夏商亡国教训时,明确意识到“天命靡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一思想在周公那里被上升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并较为理性地认为天命不是固定在哪一个朝代哪一个人身上的,而是根据王者的“德行”而转移的。周公的天命靡常思想( ) A.否定了夏商君主的治理效果 B.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 C.意在确立周朝统治的合法性 D.使民本思想贯穿于周朝始终 2、有学者指出,汉代编户齐民中的“齐民”是动词,齐民是目的和实质,其途径和手段是通过统一编户,使民不再分公、私,人也不再分国、野,使民达到齐。据此可知,汉代的编户齐民( ) A.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平等 B.缓和秦以来尖锐的社会矛盾 C.巩固了小农经济的基础 D.反映出政府社会治理的加强 3、史学家周一良在《魏晋南北朝札记·魏书篇》中指出:“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擢……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伧,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南朝政治迫害严重 B.北魏政治环境宽松 C.南人争相加入北朝 D.北方经济更加繁荣 4、《折槛图》(局部)是南宋画家所绘,描绘的是西汉时期,朱云向成帝求赐尚方宝剑,斩奸相张禹。成帝震怒,命御林军将朱云拖出问斩,朱云攀槛力争,左将军辛庆忌为朱云力辩的场景。该画作( )

A.深受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 B.折射出南宋民族矛盾尖锐 C.体现出西汉中期奸臣乱政 D.反映出人物画的笔墨意境 5、从明朝正德时期焦芳起,阁臣开始兼有吏部尚书之例,至隆庆年间高拱以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竟达三年,直接侵夺部权。此间虽然内阁的地位渐隆,但六部仍然受到皇帝的眷顾,有时在参与机要上竟获得比内阁更高多的信任。由是内阁、六部经常争权,职权界限不清。这( ) A.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B.影响了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 C.削弱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D.加剧了朝政腐败与社会矛盾 6、太平军在起义后不久,就从国外得到了新式的武器。1862年4月,上海一家洋行,就供给太平军795门炮和11000磅弹药,香港和通商口岸的洋行,都公开同太平军做枪炮生意。这一状况( ) A.助推了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B.表明列强全力支持太平天国政权 C.是太平军战胜清军的关键 D.成为列强逼迫清政府投降的砝码 7、下表是上海礼查饭店的建立和发展状况。据此可知,这些新变化( ) C.说明英美两国技术先进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8、从1912年至1928年16年间的中国,国家元首换了12次,共有7人先后担任总统,每人每次平均在位不到16个月;内阁改组45次,有29人担任过政府总理,任期最长的为17个月,最短的仅有5天。这表明( ) A.民国初年政治民主色彩浓厚 B.西方宪政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北洋军阀混战影响政局稳定 D.资产阶级政权更迭过于频繁 9、抗日战争中,河北深县后营村妇女自卫队每年接受做军鞋任务三、四次,每次700多双,平时为驻军缝补不计其数。大榆林妇女队员在抗战期间共累计做军鞋2400多双、军袜2600双、军被3400床。这充分反映出( ) A.妇女成为抗日战争主力军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效果显著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试卷(九)历史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试卷(九)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西周分封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以周公辅政时最为典型。周公的分封策略() A.有效巩固并扩大了周朝统治B.稳固了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C.形成了商人残余势力的威胁D.强化了亲疏贵贱与尊卑关系 2.汉武帝中期,皇帝起用南阳制铁商孔仅、齐地盐商东郭咸阳为大农丞,在各地设置盐铁官、酒榷官。不久,商人之子桑弘羊被任命为治粟都尉,取代孔仅掌管盐铁。汉武帝任用这些官员的主要目的是()A.制衡儒家学者的崛起B.赢取商人对国家的支持 C.突破重农抑商的禁锢D.加强经济控制增加赋税 3.南朝时,铜矿有限,政府俦钱困难,市面上铜钱渐少,优质布帛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交易媒介。世家贵族对这一变化表示积极支持,这主要是因为() A.政府权力被门阀士族所垄断B.庄园拥有了生产货币的权力 C.庄园经济自给自足不受冲击D.士族依赖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4.唐朝的韩愈(768-824)举起“复古”的旗帜,反对社会流行的骈文,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他提倡学古文、习古道的主张,强调要有“务去陈言”和“词必己出”的独创精神,掀起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唐宋古文运动。韩愈的主张意在() A.抵制庸俗的流行辞藻B.弘扬华夏孔孟道统思想 C.培养创新型社会人才D.坚持汉儒以来的大一统 5.下面这幅南宋的《卖浆图》,可以用来说明()

A.文人画的意境B.风俗画的雅致C.南宋市井经济D.古代豆浆变迁 6.明初,朱元章规定:“内庭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是明朝中后期,宦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甚至协助皇帝“批红”。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君主专制逐渐衰落B.朱元璋失去影响力 C.宦官专权操弄朝纲D.皇权独揽亲政懈怠 7.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多次来往欧美,在英国观摩牛津大学学生戏剧演出后抒发感慨,认为西洋戏剧与中国舞蹈在肢体形态和风情人情上颇有相似,故西洋戏剧萌生于中国,西洋文明亦可为国人学习。这表明康有为() A.借助托古改制维护变法B.探究传统文化反对革命 C.主张西学中源宣扬维新D.学贯中西彰显文化自信 8.1914年9月天津大公报刊载了如下漫画。该漫画体现了画家() A.痛批军阀割据的黑暗政治B.预言世界大战的严重后果 C.要求中国退出一战避免损失D.反对列强建立新的殖民秩序 9.下表反映的是1937-1949年河北、河南和山东等部分地区农村阶层变动(单位%),造成这一变动的主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3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3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史学家认为记录的真相不受权贵威迫而秉笔直书,是史学家崇高的情操。后世史家称之为 A.史才B.史学C.史识D.史德 2.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3.从当时的形势看,新的人民革命正在酝酿。而英国革命的任务仅仅是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阻碍,一旦出现新的人民革命,虽然可以解决詹姆士二世统治的问题,但将会导致新的社会冲突和动荡,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材料意在说明 A.宫廷政变方式的明智性B.“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权力来源 C.“光荣革命”具有不彻底性D.代议制民主体现了人民的利益 4.1971年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基辛格表示:(1)承认台湾属于中国。(2)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不再孤立中国,在联合国内将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蒋介石集团的代表……7月16日,双方发表了会谈公告。这一公告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表明美国欲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D.标志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 5.以国家大法的方式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是 A.中英《联合声明》B.中葡《联合声明》 C.《反分裂国家法》D.中美《联合公报》 6.依据雅尔塔协定的精神,赫尔利宣称美国只支持蒋介石政府,蒋介石随即下达了全力清剿共产党的命令。但此后不久,苏联提出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美国也作出了同样暗示,这就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更多地考虑政治解决的办法。这反映了 A.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瓦解 B.国共战略决战之后的谈判形势

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 1. 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古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2. 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图片反映的是哪 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A. 元谋人 B. 半坡居民 C. 北京人 D. 河姆渡居民 3. 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统治格局。由此,周王朝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4. 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统一天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 ①统一文字②统一铸“五铢钱”③修筑万里长城④颁布“推恩令”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某校学生以“民族融合”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收集到某个王朝推行“说汉话、穿汉服、行汉制”等措施的资料。请问这个王朝的国君是()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秦始皇 D. 北魏孝文帝 6.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多次盛世局面,主要表现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下属于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7. 宋太祖时陆续解除各节度使的兵权,选用大量文臣出任中央、地方的军政要职,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这表明宋太祖() A. 强化地方权力 B. 完善科举制度 C. 推行重文轻武 D. 分化宰相事权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 A.“民贵君轻”思想、焚书坑儒 B.“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 C.“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 D.“礼”的思想、郡县制 2.《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4.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当专制被暴力推翻后,人们需要在社会中达到新的平等。对此。他进一步指出,鉴于历史上的契约是以牺牲人的自由平等为代价的,所以要创立一种真正合法的契约来取代它。卢梭所提倡的“契约” A.是资产阶级法律学说的基石B.背离了天赋人权的精神 C.反映了追求平等的政治诉求D.揭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5.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高考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高考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如图是先秦时期关于龙凤玉器的出土文物,据此可知() A. 先秦龙凤形象大体一致 B. 玉器加工技术有所退步 C. 玉石文化具有承袭特征 D. 玉饰品越发注重实用性 2.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3.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4.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 坊市制度瓦解 B. 土地集中加剧 C. 农业技术进步 D. 海外贸易拓展 5. 康熙在位时期,皇储之位几度反复。雍正即位后,把选定储君的诏书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匣子里,皇帝死后始得启动,以便预定的新君继位。这一制度的确立()A. 避免了统治阶级的内斗 B. 反映了君主权威的加强 C. 保证了皇位传承的稳固 D. 继承了草原部落的传统 6. 清代的政府灾害救助,一般要经过严密的报灾、勘灾、审户和放赈救助程序。在此过程中,募款、司账、运解、发放等环节相互分开,各有专人负责。这种做法() A. 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B.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 规范了救灾赈灾行为 D. 避免了官员的贪污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