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提取方法的数据比较
中国境内IGS站共性误差提取方法比较

中国境内IGS站共性误差提取方法比较张彭;龙池【摘要】共性误差是连续运行观测站存在的一种时空间相关的误差,剔除GPS站点时间序列中的共性误差,对于提高站点坐标时间序列的精度及形变分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提出的提取共性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离散霍特林展开(KLE)两种.本文针对国内主要IGS站,利用GAMIT10.6解算IGS站观测数据获得坐标时间序列,并采用时间序列误差建模的方式分析周期项所含部分,进而获得残差序列.在残差序列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共性误差,分析其共性误差对时间序列精度的影响,讨论各方法的优劣情况,得出提取共性误差的最优方法.【期刊名称】《现代测绘》【年(卷),期】2018(041)005【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时间序列;共性误差;IGS【作者】张彭;龙池【作者单位】泰州市国土资源局,江苏泰州225300;江苏省金威测绘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8.10 引言全球连续GPS网络为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形变模式的监测提供了统一框架。
在区域性的观测网络中,由于潮汐、春分点的周期性回归和太阳黑子的爆发等因素导致坐标时间序列存在着一种时空间相关的偏差,称为共性误差,提取共性误差也成为能够提高时间序列精度的一个共识[1]。
共性误差需要经过建模的方式提取残差序列,然后从残差序列中提取。
误差模型的建立决定着残差序列是否包含需要提取的信息,目前常采用年周期和半年周期项的误差模型进行残差序列的提取。
伍吉仓等对南加利福尼亚地区(SCIGN)的GPS网络坐标时间序列进行了PCA、KLE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结果表明,PCA与KLE联合滤波能够有效降低北方向、东方向及高程方向的坐标反复性及周年项振幅[2]。
Shen等对不连续的坐标时间序列提出了改进的PCA方法,该方法从不完整序列中提取共性误差。
本文针对误差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探讨,同时利用该误差模型进行了残差序列的提取,并在站点较少情况下,对共性误差提取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
姜黄挥发油两种提取方法比较

姜黄挥发油两种提取方法比较宋玉丹;王书林;余弦;赵磊【摘要】目的比较姜黄挥发油成分两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差异.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水蒸气蒸馏法与自动顶空提取的姜黄挥发油的不同成分.结果自动顶空结合GC-MS分析出姜黄挥发油中化合物56种,水蒸气蒸馏法分析化合物32种,其中22种成分相同.结论自动顶空结合GC-MS法更具优势,可以更快速、准确、全面地测定挥发油成分.【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5(034)002【总页数】5页(P240-244)【关键词】犍为姜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作者】宋玉丹;王书林;余弦;赵磊【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系,成都611100;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系,成都611100;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系,成都611100;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系,成都6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R927.2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干燥根茎,多数地区又称为黄姜、宝鼎香,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经,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1]。
又可提取黄色食用染料。
本草考证,姜黄主产于我国四川、福建、江西等省,广西、湖北、我国台湾、云南等地亦产,以四川犍为为道地产区。
姜黄中主要含黄色的姜黄素类成分和挥发油等。
研究姜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报道挺多[2],但报道其挥发油成分的较少[3-6],近年来报道姜黄挥发油有强效抗真菌作用[7],抗肿瘤作用等[8]。
多数研究均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来提姜黄中的挥发油成分,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MS)法比较自动顶空与水蒸气蒸馏法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犍为姜黄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提供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研究挥发油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1.1 材料姜黄药材采于犍为县姜黄基地,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学院王书林教授鉴定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
文本分类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综述

文本分类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综述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是文本分类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对于智能化应用和信息检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综述文本分类中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和分类算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特征提取方法特征提取是将文本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特征向量的过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1. 词袋模型(Bag of Words):词袋模型将文本转换为一个包含词袋(词汇表)中所有单词的向量。
对于每个文档,词袋模型统计每个词在文档中的词频或词重。
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但忽略了文本中的语法和顺序信息。
2. N-gram模型:N-gram模型将文本分成N个连续的词组,统计每个词组的出现频率。
该方法考虑了词组的局部关系,能够捕捉文本中的一定的语序信息。
3.TF-IDF: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是一种基于词频和逆文档频率的特征提取方法。
它衡量了一个词在文档中的重要性,高频率出现且在整个语料库中稀有的词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4.主题模型:主题模型通过对文档进行主题聚类,将文本转化为对应主题的概率分布向量。
主题模型可以提取文本中的语义信息,但参数估计较为困难。
5. Word2Vec:Word2Vec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词嵌入模型,通过学习词的分布式表示。
Word2Vec可以捕捉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提取更加丰富的特征。
二、分类算法分类算法是根据提取的特征向量对文本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1.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基于贝叶斯定理和特征条件独立假设,计算每个类别的概率,并选择概率最大的类别作为分类结果。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简单高效,对于大规模数据集适用。
2.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通过寻找一个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样本点分开。
它可以处理高维数据,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
3.决策树:决策树根据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一棵树型结构,通过比较特征值进行分类。
特征提取方法

特征提取方法特征提取是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它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一组可用于描述、识别和分类的特征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特征提取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最终模型的性能和准确度。
因此,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并对它们进行简要的比较和分析。
首先,最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之一是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PCA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一组各维度之间不相关的主成分,从而实现数据的降维和特征提取。
PCA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且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PCA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它假设数据是线性可分的,对非线性数据的特征提取效果不佳。
另一种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是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与PCA类似,LDA也是一种将原始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的方法,但它考虑了数据的类别信息,旨在使不同类别之间的距离最大化,同一类别内部的距离最小化。
因此,LDA在进行特征提取时更加关注数据的类别分布,适用于分类问题的特征提取。
除了上述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外,特征提取还可以利用监督学习的思想。
例如,基于信息增益的特征选择方法可以通过计算特征与标签之间的关联程度来选择对分类任务有用的特征。
此外,基于树结构的特征选择方法(如决策树、随机森林)也能够对特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选择,从而实现特征提取的目的。
另外,近年来,深度学习在特征提取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通过多层非线性变换,可以学习到数据的高级抽象特征,从而实现了对复杂数据的高效特征提取。
相比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深度学习方法通常能够取得更好的性能,尤其是在图像、语音等领域。
综上所述,特征提取是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中的关键环节,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问题和场景。
昆虫蛋白质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昆虫蛋白质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传统蛋白质来源如动物肉类和植物蛋白的供应压力日益增大。
因此,寻找新型、可持续的蛋白质来源成为了全球科研和工业界的重要任务。
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群体,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生长周期短、饲养效率高、环境适应性强,被视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型蛋白质来源。
本文旨在对昆虫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昆虫蛋白质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昆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潜在应用前景,阐述了昆虫蛋白质提取工艺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然后,综述了国内外在昆虫蛋白质提取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提取方法、提取效率、提取成本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对不同昆虫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酶法等多种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提取效果、操作简便性、环境影响等因素,评估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和适用范围。
本文提出了昆虫蛋白质提取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在挑战,为进一步推动昆虫蛋白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昆虫蛋白质提取工艺概述昆虫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资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应用潜力。
随着人们对昆虫蛋白质的认识日益加深,昆虫蛋白质提取工艺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章节将对几种常见的昆虫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概述,包括机械破碎法、化学提取法、酶解法以及微生物发酵法等。
机械破碎法是最早应用于昆虫蛋白质提取的方法之一。
通过高速搅拌、研磨或超声波等手段,将昆虫体壁破碎,使蛋白质释放到提取液中。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提取效率较低,且易导致蛋白质变性。
化学提取法则是利用化学试剂对昆虫体壁进行处理,破坏其结构,从而提取蛋白质。
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酸、碱、盐等。
这种方法提取效果较好,但可能引入有毒物质,影响蛋白质的安全性。
乙肝病毒DNA检测2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的性能验证情况分析

乙肝病毒DNA检测2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的性能验证情况分析董剑;许小华【摘要】目的:对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的2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即手工法(煮沸法)和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法(磁珠法),在使用相同的检测试剂和核酸扩增仪的条件下进行性能验证,以评价其验证结果.方法:依据《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由同一操作人员应用中山达安公司生产的HBV-DNA检测试剂盒和ABI7500实时荧光核酸扩增仪,分别采用手工法和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法提取HBV-DNA进行临床样本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性能验证实验.结果:手工法的高值血清批内精密度为2.18%,低值血清批内精密度为3.76%;高值质控品批间精密度为3.29%.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法的高值血清批内精密度为1.78%,低值血清批内精密度为2.44%;高值质控品批间精密度为2.84%.正确度验证分别取浓度为2.0×103、2.0×104、2.0×105、2.0×106copies/ml的可溯源标准品进行验证,手工法偏倚分别为-4.88%、-2.51%、-2.46%,-2.12%,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法偏倚分别为-2.37%、-0.95%、0.74%、-1.33%.线性范围验证中,手工法和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0.985 8,均能满足临床检测的需求.结论: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法较手工法提取核酸有利于简化HBV-DNA提取流程,实现分子生物实验室自动化提取核酸.【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9(040)006【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手工(煮沸法);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法(磁珠法);性能验证;血清【作者】董剑;许小华【作者单位】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检验科,福建漳州363000;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检验科,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R446.10 引言乙型肝炎也被称为乙肝,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类传染病,据不完全统计[1] ,在全世界范围每年至少有100万以上的患者死于乙肝。
灵芝子实体中三萜酸的提取及其稳定性

灵芝子实体中三萜酸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灵芝(Ganoderma lingzhi)子实体中三萜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醇回流法所得三萜酸的提取得率最大,影响提取的关键因素为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优化,并通过回归拟合,建立了预测灵芝三萜酸提取的多项式模型,可预测灵芝子实体中三萜酸提取率的回归模型如下:Y=0.33+0.003125X1+0.021X2-0.014X3+0.0005X1X2-0.019X1X3-0.005X2X3-0.04 4X12-0.040X22-0.032X32。
经响应面最优分析,获得3个因素的最佳水平为:液料比25∶1,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
经实际试验验证,在该条件下,灵芝子实体三萜酸提取率可达0.335 mg/g,与预测值相比,实测值低1.18%。
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25 ℃以下),三萜酸化合物较稳定;但在50 ℃及以上温度条件下,三萜酸存在明显的降解现象,三萜酸的稳定性与温度及保藏时间呈负相关。
灵芝子实体;三萜酸;提取方法;化合物稳定性现代药理学和化学研究表明,多糖和三萜是灵芝(Ganoderma lingzhi)的关键药效成分[15]。
三萜酸是指弱酸性三萜化合物,如灵芝酸、赤芝酸、灵芝烯酸、赤芝孢子酸、丹芝酸等三萜成分,是灵芝三萜的主要活性组分。
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灵芝三萜酸具有抗肿瘤[67]、抗艾滋病病毒HIV1[8]、抑制真核DNA聚合酶[9]、抑制前列腺增生[1011]、止痛、镇静、解毒保肝、抗菌消炎等功能[1,5]。
但现阶段市场上的灵芝产品大多仍以灵芝子实体、孢子粉或其粗提物为主,灵芝重要药效成分的较纯产品,如灵芝三萜或三萜酸的产品仍较少,而且纯的灵芝三萜单体的价格十分昂贵[12]。
笔者旨在探索一种高效、实用的灵芝三萜酸提取方法,并对其产品的保藏稳定性进行分析,为今后纯化灵芝三萜酸以及规模化开发较纯的灵芝三萜酸产品提供技术依据。
不同DNA提取方法在猕猴桃属植物中的应用

不同DNA提取方法在猕猴桃属植物中的应用张鸿凯;杨曼;石登红;韩振诚;李正文;罗翔【摘要】为了探索从猕猴桃属植物幼嫩叶片中获得高质量DNA的提取方法.以4份猕猴桃资源的幼嫩叶片为试材,用不同提取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提取样品的DNA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方法均能得到DNA,但效果不同,试剂盒B方法(天根)提取的DNA质量好,纯度较高,得到的DNA OD (260/280)值均处于1.74~1.96之间;该方法适用于这4种猕猴桃资源的DNA提取;其中,软枣、贵长、葛枣猕猴桃提取效果比较好,红阳猕猴桃提取效果一般.【期刊名称】《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13)001【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猕猴桃;DNA;不同方法【作者】张鸿凯;杨曼;石登红;韩振诚;李正文;罗翔【作者单位】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5;清镇市百花社区,贵州清镇551400;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5;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5;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29;S663.4DNA是动植物的基本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高质量的DNA样品是进行PCR扩增、分子杂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基因组学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1]。
现阶段,以纯化的DNA分子形式或基因组文库的方式进行遗传物质保存是对传统资源保存方式的重要补充之一[2],因此,DNA的提取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试验的成败,获得高质高量的DNA对实现资源保存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猕猴桃属植物的DNA提取方法较多[3-8],在进行提取时虽然能得到一定质量的DNA,但常含有多糖、多酚等杂质,对后续试验有一定影响,为节省试验时间,获得高质量DNA,所以本试验将探究以不同试验方法对猕猴桃属植物DNA提取效果和提取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哪种方法更适用于猕猴桃属植物DNA的提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薯叶
由表2可看出,6种常规提取法中:
碱液提取法提取率较高。
消耗溶剂水的费用较低,但是黄酮含量很低、环境污染大、腐蚀设备;
热水提取法成本低,但提取率和黄酮含量不高,而且用极性大的水作溶剂,容易将蛋白质、糖类等易溶于水的成分浸提出来,致使提取液存放时容易腐败变质,后续的过滤、干燥等操作困难,不利于推广;
乙酸乙酯提取法不但提取率最低,而且溶剂成本高;
无水甲醇提取法提取率较低,污染严重,使用的甲醇属有毒试剂,提取工艺较复杂,不适宜红薯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用体积分数为60%的丙酮作提取剂,提取率中等偏上,所得固体提取物黄酮含量较高,提取液的过滤、回收溶剂、干燥等过程易于进行,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若将提取物直接作为药剂和保健食品的原料,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
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既能克服水提法存放易霉变的缺点,而且提取率和黄酮含量最高,后续的过滤、回收溶剂、干燥等操作比较容易,环保,成本较低,是最可取的、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提取方法。
3 结论
用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提取红薯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成本低、环保安全、提取率和黄酮含量高、提取物较易浓缩和干燥的优点,是一种较优的提取方法,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应用前景广阔。
红薯
柚皮
2.1 提取方法比较
表1为各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可以看出:
热水提取法中黄酮含量较低, 而且提取液存放易腐败变质, 后续的过滤、干燥等操作困难。
原因是用极性大的水作溶剂, 易把蛋白质、糖类等易溶于水的成分浸提出来, 造成霉变。
用碱液提取, 产品得率有所提高, 消耗容剂的费用比乙醇法低, 可作为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
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法克服了水提法存放易霉变的缺点, 具有得率及黄酮含量比较高, 后续的过滤、回收溶剂、干燥等操作比较容易等优点。
体积分数60%丙酮提取法的提取率为3.92%, 固体产品的黄酮含量为15.8%, 比热水提取和碱液提取要高, 提取液的过滤、回收溶剂、干燥等过程易于进行。
若将提取物直接作为药剂和保健食品的原料, 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 且工艺简单, 易于工业化生产。
甲醇提取法的提取率虽较高, 但此法成本较高, 污染严重, 提取工艺较复杂, 使用的甲醇是有毒试剂, 不适宜柚皮黄酮的提取。
乙酸乙酯提取法的提取率较低, 提取费用较高, 也不是一种较好的提取方法。
3 结论
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法提取率和黄酮含量较高, 提取物较易浓缩和干燥, 是一种最佳的提取方法。
体积分数60%丙酮提取法会得到较高的黄酮得率和含量, 且提取物易得, 工艺简单易工业化, 也是一种较好的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