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

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

(1~4/共4题)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参考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给定资料

材料1

关于国家治理,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如果把国家比作人体,那么中央政府是心脏和大脑,基层政府是毛细血管,通过基层工作这种微循环,血液得以遍布全身,人体得以完成新陈代谢。从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到杨波、余留芬等,广袤大地上涌现出的最美基层干部见证了国家的发展,续写着时代的荣光。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很多基层干部信心饱满、热情进发,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相继公布,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群众的发展斗志和决心。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关于基层干部的噪音杂音出现,有些人对基层干部群体做出一些极端负面评价,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客观地说,囿于政策水平和管理艺术等原因,加之适逢改革转型期和利益调整期,一些地方确实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未能妥当处理多种问题和关系,有的甚至身涉贪腐,把自己“绊倒”在基层。这不仅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和疏离,而且也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和落实程度。对此,如何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畅通学习路径,让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跟得上发展的需要和群众的期待这一问题,必须尽早提上议程。但个别人的不及格不应无限扩大为对基层干部群体的概括性评价,尤其是在某些自媒体的传播下,“群体极化”效应直接导致社会对该群体的观感进一步偏离真实,这是值得警惕的。

有意或无意的误读,对扎根大地、勤勉工作、服务群众的基层干部和工作者是不公平的,对实际工作有害无益。众所周知,农村工作实为不易。随着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差距体现在多个层面,除了直观的经济水平之外,农村的法治观念、人文环境等,都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这就决定了很多看似简单的工作,在农村落地时要经受各种考验。这些年农村恶性事件多有发生,除了少数基层干部素质欠缺的原因之外,也有很多事件是观念冲突所致。要平衡各种利益、化解观念冲突,保证农村的秩序和发展,农村基层干部需要付出不少旁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客观评定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必须要置身于他们工作的现实情境中,而不能用一些想当然的理性化标准。应该承认,和农村整体发展水准相对应的,是很多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确实需要提高,他们自己也有提高文化水平和增强法律观念的强烈愿望,实际上这也是将农村的事情办得更好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村干部自身来说,需要在工作中以身垂范,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增强思想意识,但与此同时,外界在评判他们时,也需要多一些善意和包容。

对于极少数的恶性“村霸”,各级政府和司法机构近年来高度重视,在既要“打老虎”,也要“拍苍蝇”理念的指导下,已经清除了很多害群之马。对于规模庞大的“村官”群体,整体已经有了外在的监督和约束压力。在这种形势之下,舆论不妨多一些就事论事的善意,而不是因为少数恶性案例强化刻板成见,对“村官”群体进行太过简单的标签化。

在眼下的很多农村地区,人们常常感慨人才流失严重,“能人”都离开农村到城市发展,愿意留下当村干部的很少。在这种情形下。更要珍视那些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村官”们。当然,舆论的善意不意味着纵容,而是要在坚守法治底线的基础上,鼓励更多村干部发挥作用。一个职业的社会评价常常会影响人才对职业的选择,更多善意的期待,会激励更多“村官”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