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P29

1.4供应链思想的来源

1)波特的价值链概念,这是最直接的来源,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价值链,价值链将企业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物流、生产作业、外部物流、市场和销售、服务

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总体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政府服务和质量管理)。

价值链的概念把企业价值活动联系为一个整体,但这个价值链是针对单个企业的。

P31

随着精益管理思想的出现,Womack和Jones (1996)及Martin(1997)将价值链概念进一步拓展为价值流。

所谓价值流是一组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活动,这些活动共同对顾客具有价值,为顾客创造了一种结果。

P33-P39

2)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管理方式

1990年詹姆斯•沃麦克和丹尼尔•鲁斯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精益生产概念

精益生产方式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旨在追求生产经营活动尽善尽美,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的全新生产方式它的精髓就是:

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浪费,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

Womack 和Jones 1996年在《精益思想》一书中概

括了精益管理思想五个原则:

1)即准确地确定特定产品的价值,2)识别每一种产品的价值流,

3)使价值的流动连续不断,4)由顾客拉动生产商创造价值,

5)追求完美。

可见,实施基于流程管理是精益管理的基本要求和首要目的。

敏捷制造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制造业

敏捷制造定义为:在连续变化且不可预期的竞争环境中,通过定制化设计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快速有效的反应来适应初始变化,以使企业得以生存与成功的制造范式

敏捷制造要求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中,通过联合那些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结成动态联盟,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迅速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敏捷思想出现说明:

企业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牢固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精益生产基于环节的管理与敏捷制造基于关系的竞争被物流管理吸收,成为供应链概念的重要内涵

3)组织理论,Coase(1937)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指出企业的本质是出于交易成本的节省而对市场的替代。

此后,市场和企业被视为是协调经济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直到

Williamson(1975)提出中间性组织这一概念。

20世纪80年代后,中间组织理论被明确提出,成为组织理论的一个分支。

对企业供需网络中的物流活动进行改进,将各企业独立运作物流,转变为企业链中各企业合作与协同基础上的集成式一体化物流,则企业供需网络中各企业由松散的,非合作的关系转换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供需网络通过物流集成转换为一个合作联盟,随着物流管理的发展,这个合作联盟被冠以供应链的名称并得到推广。作为一种组织间协调,中间组织是出于对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节约而对市场和企业的替代。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供需关系网络即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引起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而获取最大的第三利润源泉

可以认为,供应链是由企业供需关系网络演进而来的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是纵向关联、横向合作的多个企业的集成

从这个定义来看,首先供应链与市场是有区别的

一方面,作为一个系统,或是一个统一的集成体,供应链具有统一决策的功能

当供应链中的某些节点企业在一些涉及到各方利益冲突的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时,并不是采取市场谈判的方式来获取最优解,而往往利用供应链中的“权威”(比如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协调)作用来有效地化解这些冲突另一方面,供应链也是通过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间接地体现出供应链中的专用性资产定价其次,供应链也决不是一个企业

第二章

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Customer)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Competition)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Change),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3C”是用户需求多样性与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根源,同时也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外在压力。

P16 2.2.1供应链的定义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是指产品在达到消费者手中之前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基本分类:

1)从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来看分:内部供应链、外部供应链

2)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分:稳定的供应链、动态的供应链

3)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倾斜的供应链4)按供应链的主导主体控制能力分:盟主型供应链、非盟主型供应链

P255)按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分

(1)有效性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

也称物质效率型供应链是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有效地实现以供应为基本目标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此类产品需求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在整个供应链各环节中总是力争存货最小化,并通过高效率物流过程形成物资、商品的高周转率,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导入期。选择供应商时着重考虑服务、成本、质量和时间因素(2)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

灵敏反应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此类产品需求一般是不可预见的,需要做到因商品脱销、降价销售和存货过时所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因而生产系统需要准备足够的缓冲生产能力,存货需准备有效的零部件和成品的缓冲存货,同时,需要以多种方式投资以缩短市场导入期。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要考虑速度、灵活性和质量。

2.2.3 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供应链节点企业涉及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不同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动态性: 为了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变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4)交叉性: 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P37 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消费者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成本(5R/7R)。

P40 4)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1)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以降低供应链成本优先的战略,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质量、价格、服务、承诺等。

(2)跨企业的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共享利益和共担风险。超越了组织界限,建立新型的客户关系,通过各方合作,建立共同利益的伙伴关系。

(3)集成化管理(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订货系统、商品条码技术、电子支付,Point Of Sales)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重新组织和安排业务流程,实现集成化管理。信息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获得需求信息,提高事物处理的准确性和速度,提高效率)

(4)供应链管理是对物流的一体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通过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成员联结起来,改变了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

供应链管理强调零库存,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成员结成战略同盟,他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使得供应链库存总量大幅降低,减少了资金占用和库存持有成本,还避免了缺货现象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