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表扬孩子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精)

如何去表扬孩子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精)
如何去表扬孩子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精)

如何去表扬孩子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赞扬如阳光,批评如利剑”。但对孩子的表扬也并非是多多益善,赞扬也像服药一样,不能随便乱用,它也有关于时间和剂量的规定,也有使用的禁忌规则等。

那么,怎样表扬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表扬应针对事,而不应针对人。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以增强孩子的好行为,所以表扬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针对孩子对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如在孩子把玩过的玩具整理好后,我们若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孩子就可能弄不清父母是表扬他玩具收拾得好,还是赞扬他不再玩玩具了。而父母若说:“你把玩具收拾得这么好,我真高兴。”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行为是好的,以后还要这样做。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表扬要及时。及时的表扬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一旦发现孩子有好的行为,就应及时表扬,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在生活中,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是巩固孩子的好行为,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如孩子的东西往往用过后乱扔,你可以要求他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孩子只要能整理好一件东西,也应及时表扬“你这样做真好,若能把其他东西收拾好就更好了”,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巩固自己的好行为,形成好习惯。

4、尽量避免当众表扬孩子。许多父母都喜欢当众表扬孩子,对孩子的某些特长,甚至让孩子当众“表演”,认为这样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其实这样夸奖很容易造成孩子爱虚荣、骄傲自满的倾向。一些被当众夸惯了的孩子,有一点好的表现,没被注意到,就会感

到委屈,甚至有的孩子为了夸奖而弄虚作假,这样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5、表扬的方式要恰当。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爱好不同,其所需的表扬方式也不尽一样,如小孩子喜欢父母的搂抱和爱抚,而对稍大的孩子,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表扬的方式,表扬方式应因人而异。表扬的方式长期重复也会失去效用,所以表扬也应注意要有新意。

·参考答案:孩子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喜欢被人称赞,而且从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陈鹤琴先生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我们对孩子要以积极表扬鼓励为主,消极批评会使孩子灰心丧气。表扬或批评都有是为了强化好的行为,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缺点。

以表扬来说,3岁以下的孩子多表扬一些可能问题不大,但3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表扬的愿望,所以要比较慎重。如果乱戴“高帽子”,使孩子得不到正确的自我评价,相反,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晃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包括改正缺点,克服困难。表扬孩子的成绩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张,要让孩子感到高兴而不自满。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批评也是一样,要批评孩子的不好行为而不要否定他本人。发史们批评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玩具是大家玩的,小朋友要友好相处等道理,不要简单地讲“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坏”。批评孩子时,口气要严而不厉,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

·参考答案:表扬是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常用的一种鼓励孩子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肯定

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进步,效果很好。但表扬要讲方法,讲艺术,如果方法不对会适得其反。

1、表扬不要过滥,孩子做出值得表扬的事情,才能给予表扬。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2、表扬要具体。家长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比如,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一个小朋友摔倒了,爬不起来就哭了,另一个小朋友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帮他打净身上的土,把小朋友送回家。如果家长说你今天真乖,孩子往往不明白“乖”是指什么。你可以这样说:“你今天把小朋友扶起来送回家,你做得很好,妈妈很高兴,以后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就像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用这种方法既表扬了孩子,又培养了孩子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

3、要及时表扬。如果孩子做了某一件好事,家长就应立即表扬,不要拖延。否则,时间过长,孩子对这个表扬不会留下什么样印象,更不能强化好的行为。

4、表扬奖励相结合。孩子表现得好,可以适当地给一些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如给孩子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给一个小玩具、小食品等,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总之,表扬孩子要讲艺术,通过表扬使孩子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并鼓励他不断上进。

一诺,凡见过这个小朋友的老师都夸他懂事、听话、有礼貌。在班上,没看见他乱跑过;老师给添饭添汤后,他总要说声“谢谢”。因为他做事认真,老师经常表扬他。可是,渐渐地我发现他做事总是很小心谨慎,严格执行教师的要求,甚至到了严格控制自己行为的程度。

一次,户外游戏时,一诺和张帆并肩跑着,突然,张帆不小心绊倒了一诺,一诺重重地摔在地上。只见一诺马上从地上爬了起来,表情轻松地看着老师,没事儿一样地向前走了。我走到一诺身边,发现他两个膝盖都摔红了,由于夏天穿得少,他有膝盖正洇着血。望着一诺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他一定摔得很疼,他之所以马上站起来,是不愿意让老师发现他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显而易见,一诺这样做是为了取悦于别人,为了赢得老师和同伴的夸奖,为了得到教师更多的表扬,可是却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一个5岁男孩子应有的真实。这是一个典型的有悦人型倾向的幼儿。

心理学上是这样勾画悦人型人格的:这种人常按照能给自己带来赞扬的方式去行动。比如,他们常向人表示友善、宽容、赞许,取悦于他人。其根本目的则在于以此来换取别人的认可,从而增加自信心。这种人把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做人处事的最高原则。他们没有主见,常常感到虚弱与无助。悦人型人格自信心不足,但他们不是靠增强自己的实力,而是以别人的态度与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标准,用别人的评价与态度与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标准,用别人的评价与态度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增强自信心的目的。

幼儿的个性尚未形成,我们不能说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与态度,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从积极的方面讲,这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但从消极的方面看,如果度掌握好,幼儿就容易失去个性。对于有悦人型倾向的幼儿,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纠正和引导,在教育上应该注意:

对这种幼儿的表扬要适度。表扬历来被当作教育的有效方法,但表扬也要因人而异,对于有悦人倾向的幼儿,过度的表扬只能强化他们的行为,不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另外,表扬的内容应该针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进步,而不仅仅是其在道德、纪律方面的表现。因为这类幼儿是以成人的评价与标准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那么教师的表扬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对表扬的内容和程度都要很好地把握。

让幼儿懂得,要想赢得别人的赞赏,关键要靠自己的实力。教师要让幼儿明白这个道理。一次,我教幼儿画“春天”。绘画中,我发现李××的画很脏,一张纸上有三处黑疙瘩。每当我走到他身边,他都很紧张地注视着我,并用手捂住画。我知道,他是不想让老师和小朋友知道他画画不好。收画的时候,李××又像以前那样向我讲他的画,“这是大树,这是太阳,这是小鸟。”他边讲,边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等待我像以前一样夸他“想得好”。可是经验告诉我,几次夸奖后,他的绘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总是用“讲画”来取悦于老师。于是我问他:“你觉得今天这张画画得好吗?”李××摇摇头。接着我又对他说:“不光讲得好,还要画得好。只有画得好,老师和小朋友才喜欢你这张画。” 此后,区域活动时,我注意在“玩玩做做角”从涂色入手辅导李××绘画。现在李××的绘画水平有了一些进步。

绘画能力的提高,使李××的自信心增强了,现在他再也不需要用“讲画”来达到让老师表扬的目的了。

日常生活中,我还注意用他自己较强的方面去带动其它方面的能力。如,一诺讲故事我,我就从这方面入手,多给他创造建立自信的机会。我认为幼儿之所以形成悦入型倾向,多

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有能力才有自信,有自信才能使幼儿的能力更充分地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