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纪念白求恩》巩固练习

14《纪念白求恩》巩固练习
14《纪念白求恩》巩固练习

《纪念白求恩》知识讲解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给下面标红字注音。

(1)狭隘.()(2)拈.轻怕重()(3)晋察冀.()

(4)热忱.()(5)殉.职()(6)鄙薄.()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A.率领悼念概述佣护

B.鄙薄热枕延安系统

C.佩服纯粹扼要恳切

D.道谦教训极端实践

3.填空。

(1)《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白求恩是(国籍)医生,他是战争爆发后来到中国的。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运用能力提升

4.既有同义词,又有反义词的一组是()

A.蛮横——粗野美丽——漂亮

B.生硬——委婉沉睡——苏醒

C.太平——安定闲杂——舒适

D.兴奋——激动扩大——缩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也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地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B.李师傅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C.他整个一生对人类的解放事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D.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2)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3)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7.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设问)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引用)

D.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纪念白求恩》中的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8.对选文第一段文字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9.作者高度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两个句子是:

1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11.选文第一段中提到了“不少的人”对工作和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这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2.“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3.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学完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后,你想如何来反驳他?

课外拓展阅读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白剑峰

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著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③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

...........,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⑤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⑥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14.根据第①段内容,指出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的具体含义。

15.结合原文,说说你对“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这句话的理解。

16.指出第③④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7.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括一下“诺贝尔精神”。

附加题

(2014·北京门头沟期末)综合性学习。

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纪念日。为了更好地学习雷锋精神,我区某学校初三⑴班学生开展“学习雷锋,践行北京精神”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主要信息进行概括。

【材料一】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之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认为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于是,1963年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毛主席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宣传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材料二】

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由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展开,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学雷锋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积极响应,并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活动。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也相继报道雷锋事迹以及各地开展学雷锋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逐步形成。

19.活动中,老师收集了同学们说的三句话,请你阅读后提取主要内容恰当填空。

甲:雷锋精神,像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乙:学习雷锋,就要学习他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不计回报地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做法。

丙:学习雷锋不只说说而已,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

雷锋精神,不仅体现在,更体现在,这一切都。

20.同学们准备成立一个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旨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请你为这个团队取一个简洁而富有创意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团队名:(4个字以内);理由: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1)ài (2)niān (3)jì(4)chén (5)xùn (6)bó

2.C 解析:A项中“佣护”的“佣”应写作“拥”;B项中“热枕”的“枕”应写作“忱”;D项中“道谦”的“谦”应写作“歉”。

3.(1)毛泽东加拿大抗日

(2)论点论据论证

运用能力提升

4.D解析:既有同义词,又有反义词的一组是D项,A组全是同义词,B组全是反义词,C组“闲杂”与“舒适”既不能构成同义词,也不能构成一组反义词。

5.D解析:A项属病句,用词不当。“日新月异”应改为“一日千里”。B项有歧义。可以理解为“许多朋友”送的礼物,也可以理解为“朋友”送的“许多礼物”。C项属病句,错用介词。“对人类的解放事业”应改为“为人类的解放事业”。

6.(1)记叙(2)抒情(3)议论

7.B 解析:该项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课内同步阅读

8.B 解析:按“总—分—总”的结构划分,即得出B项。

9.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10.原句好,原句用双重否定,语意更强烈,更能体现出白求恩的精神,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11.(正反)对比论证。好处:通过对比,反衬出(突出)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12.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白求恩同志常常见面的深深遗憾。(不必拘泥于答案,只要能答出与白求恩见面少的遗憾之情即可)

13.联系白求恩精神,点明有这种观点的人是自私的表现。(能用白求恩的精神进行反驳即可)

课外拓展阅读

14.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渴望和总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困惑。

15.面对诺贝尔奖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

16.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作用:为证明获奖科学家的成就在于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这一观点,与下文写中国科学界缺少诺贝尔精神形成对比。

17.执著求真的科学精神(经年累月的苦守);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附加题

18.要点:【材料一】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材料二】全国掀起学雷锋的热潮。

19.要点:助人为乐的品行坚定的信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0.示例:团队名:春风送暖理由:春风送暖,既指志愿者团队成立在春天学雷锋活动期间;又指志愿者像春风一样把爱心与温暖送给大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