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古希腊文学概述

(冀桐撰写)

学习目标:

本节主要介绍古代希腊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其文明源流,重点讲述古希腊各个历史发展时

期的重要文学及其特点,要求了解世界文化背景下的希腊文明的独特性,探讨檄腊文化繁荣的原因,认识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及代表人物。

知识点:

古希腊的社会历史发展

古希腊文化的成就及其繁荣的原因

抒情诗、散文、文艺理论

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推荐纪录片《走希腊》或播放片断;在课件中配以相关图片

古希腊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其最早的文学是神话,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之后,早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约形成于公元前9——8世纪。然而古希腊文学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早在古希腊文学出现之前,古代东方文学就已产生。公元前15世纪,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埃及箴言文学,印度诗集《吠陀》就已出现。但是它们的影响都没有希腊文学大。

希腊文学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希腊的文化环境中成活、发展,又典型地体现着希腊民族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后来成为整个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础。因此,了解希腊文学,必须把它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去。

一、经典文化类型的形成与古希腊文明

在世界范围内,大约从公元前10世纪,文化进入繁荣、快速发展时期。标志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要类型得到确立,或者说文化的主体进行了一种自我的认证。

所谓“认证”,就和人出生后要逐渐认识自己的姓氏符号、家族、生活环境等因素一样,文化上的认证就是对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性质、本文化与他种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识别,并通过这种认识区别,而获得自我发展的信心。这种识别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符号,也可以借助一定的仪式,还可以依靠前辈的传承,稍后,还有最初的文化典籍。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类型具备了自己的特质,形成具有民族性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一定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成为“种族情绪记忆”或“集体无意识”,代代相传,以顽强的生命力控制本民族的人。这种文化一般为经典文化类型。例如,我们现在讲的中国人的思维是“综合的”、“直觉的”、“浑沌的”(主客合一),西方人的思维是“分析的”、“实证的”、“逻辑的”,都基本在上述过程中得到确立。

具体讲,经典文化类型的发展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是各主要的经典文化诞生的时代;

第二阶段,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这时期经典文化已进入高级文明阶段,并得到充分地发展。

中外学者一致公认,世界经典文化中最重要的有四大类型;

中国文化类型,希腊与西方文化类型,印度文化类型,伊斯兰文化类型。

学术界普遍认为,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简称“两希”)是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她像母亲的两只乳房,哺育着后代的人们。

但“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是在公元1世纪后的数百年内逐渐形成的,是文化整合的结果。因此,西方文化的最早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

二、希腊文化的辉煌成就

希腊文化孕育于公元前20—公元前15世纪的克里特文明,其后又有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3世纪的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化的主要遗迹就是著名的诺萨斯王宫(后被希腊人当作神话中的“迷宫”);迈锡尼文化的一个重大创造是发明了自己的文字。19世纪,德国人斯里曼、英国人伊凡斯曾对上述文化遗迹进行过考古挖掘,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有一部国家地理影片《爱琴海文明》,介绍了远古希腊文明。

到公元前8—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化进入其最辉煌的时代,哲学、文学、艺术全面繁荣。这个时代,正好与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在描述世界历史时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相吻合。

希腊文化,也即西方传统的科学、理性、民主精神,主要奠基于这时期。

(一)、文学:由神话、史诗时代而走向戏剧、文艺美学时代。到古典时期,戏剧达到很高成就。如在伯利克里斯执政时期(公元前443—429),城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和促进文化繁荣。政府直接组织和管理戏剧的创作和演出,

修建露天剧场,其中最大的埃皮道罗斯剧场,最多可容纳10万观众酒神剧场可容纳近两万人。政府规定一年有两个戏剧节,进行演出比赛。

(二)、哲学:由“自然哲学”时期进入“人文哲学”时期,先后出现了“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学派”、“亚里斯多德学派”,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和“哲学三圣”。

古希腊哲学一开始就取了和中国古代哲学不同的路径,直奔哲学的基本主题:世界的“始基”、“本原”,也即“存在”问题。这里的“始基”、“本原”既是指物质,也是指规律。因而这时期的哲学被称作“自然哲学”。

最早的回答者是赫拉克里特、德谟克里特,其中前者宣称:世界不是神的创造,也不是任何人的创造,它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他按着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着一定的分寸熄灭。

希腊哲学的最重要代表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和人生幸福有关的道德伦理问题,但他主张美德基于知识,提出“知识即善”的著名论断,同时认为道德和知识的获得都有赖于教育。他作为哲学家的气质是总爱对事物进行“形而上”的追问,如对“什么是美”、“什么是勇敢”这些概念的追究探讨。他创办学园,能言善辩,让人通过辨析,来认识原以为正确合理的观念的谬误,进而树立新思想。这种弃谬求新、辩证分析的理性思维的方法对后代影响很大。他一开始就想把哲学建立为“智慧之学”---一门驾驭一切、解释一切的学问。同时他也不懈地寻找着人与自然的质的区别。他的箴言被铭刻在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它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此为希腊哲学的第二阶段---“人的哲学”阶段。

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把希腊哲学推向理论系统化阶段。

柏拉图是一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念或观念,而物质世界是虚幻不真实的。他到处讲学,在世时就名声日隆。他的思想(灵感说、迷狂说)对历代文学思潮影响极大。

亚里斯多德对柏拉图的唯心论进行了批判。他确立了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专门研究哲学核心部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宇宙自然的基础、一般与个别,尤其是“存在”问题,由于这部著作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崇高地位,故被称为“第一哲学”。亚里斯多德是一个无学不窥的人,他在哲学、逻辑、伦理、政治、文艺美学、自然科学乃至思维方式方面,都为后代西方奠了基,但其偏颇是将“逻各斯”置于绝对地位,这就难免遭到后代的颠覆。

(三)、史学:出现了“史学三大家”---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落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希腊史》)。

(四)、雄辩术:和希腊的政治与思想自由相关,这时期雄辩术非常兴盛。雄辩术(演说)在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上兴起,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这些演说词也是优美的散文,文体讲究和谐,注重节奏,强调修辞和文学技巧。雄辩家伊索克拉底(公元前436—338)和狄摩西尼(公元前383—322),对后世雄辩术和散文作家有很大影响。

(五)、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数学、几何、物理、生物、医学已形成一定的学科体系。

(六)、建筑与雕塑:建筑艺术得到发展,出现了雅典卫城建筑群和神庙建筑。神庙建筑的三种不同风格---陶立克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其典范是巴台农神庙。留有传世之作的雕刻家有---菲迪亚斯、米隆、留西帕斯等,雅典娜嵌金象牙雕像是菲迪亚斯的杰作,《掷铁饼者》作者米隆。

(七)、体育

古代奥运会遗址是奥林匹亚,它是一个小镇。显示出希腊人自古就有热爱体育的精神。奥林匹亚遗址保存着古希腊人的竞技场。宙斯神庙是奥林匹亚最大的建筑。现代奥运会的圣火用这里的橄榄枝点燃。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是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他使中断了1600年的奥运会得以恢复,复兴了奥林匹克精神。

三、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

对此,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然地理环境原因

古希腊位于亚非欧接壤的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克里特岛以及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它的东、南、西三面临海,海岸线长12500多公里,内陆离海最远50公里。但陆地多为山脉,随处可见大面积的石灰岩,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难以形成自足的农业经济。

黑格尔是肯定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他在《历史哲学》中,把对文化产生影响的主要地理因素概括为三种类型:

1、干燥的高地和广阔的草原;

2、巨江大川流经的平原流域;

3、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

按着这种划分,希伯来文化、犹太文化(西亚北非)应归到第一类;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应归到第二类;希腊、罗马应归到第三类。黑格尔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论述有不少武断意见,但从地理环境研究文化是极富启发性的。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在《历史研究》中,曾以希腊等国为例,提出文明起源于困难环境的刺激,即挑战与应战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假说。在他看来,希腊的地理因素只能决定他向海洋文化方向发展。同时,他认为希腊文化走的是“突破——重建”道路,而不象东方一些国家走的是“连续性”或“绵延性”道路。希腊向来没有建成统一的国家,全国是数百个城邦,他在这一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但随着马其顿王国的入侵,罗马帝国的建立,本土文化衰落了,但却延伸到其它地区。后来又不断地复兴,并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在自然环境决定论方面,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1828---1893,著述颇丰,人称“为思想而活着的人”)的观点最有代表性。

他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决于种族、时代、环境三大因素。(《艺术哲学》,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如他以每种植物只能在适当的天时地利中生长为例,说明每种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气候中产生:造化是公平的,在不同时代,有才能的人和平庸的人数目可能相同。从统计上看,身量合格的壮丁和身量矮小的壮丁,在前后两代中数量相仿。造化是人的播种者,他始终用同一只手、在同一个口袋里,掏出差不多同等数量的、同等质地、同等比例的种子,撒在地上。但这些种子不是颗颗发芽。必须有某种精神气候,某种才干才能发展。因此,气候改变,才干的种类也随着改变……精神气候仿佛在各种才干中做着“选择”。

温和的气候:

丹纳引用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话:“我们的天气温和宜人,冬天并不严寒,阿波罗的火箭也不伤害我们”。

他说:“即便是在今天,居民从五月中旬到九月底都睡在街上,妇女睡在阳台上,在这种地方大家都过着露天生活……在这样气候中长成的民族,一定比别的民族发展得更加和谐。没有酷热使人消沉懒惰,也没有严寒使人迟钝僵硬,他既不会像做梦一般的麻痹,也不必连续不断地劳动;既不沉溺于神秘的默想,也不会坠入粗暴的蛮性。

风景秀丽而物产匮乏:

泰纳:碧蓝的爱琴海中云石岛星罗棋布,岛上疏疏落落有些神圣的树林,长着扁柏、月桂、棕榈,一片可爱的小草……但供养眼睛、娱乐感观的东西多,给人吃饱肚子,满足肉体需要的东西少……他们的生活极其简朴,一个鱼头,一个玉葱,几颗橄榄就能满足肚子的需要……而那些生活在肥沃的平原上,吸着浓厚的空气,吃惯丰富的食物和湖中的鳗鱼的人喜欢吃喝,脑子迟钝。这样的地方自然会产生一批苗条、活泼、生活简单、饱吸新鲜空气的人民……在稀薄、透明、光亮的空气中长大,从小就特别聪明活泼。

他们一刻不停地发明、欣赏、感受、经营,别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好像只有思想是他们的本行。

岛屿众多、交通便利:

泰纳:每个希腊人身上都有水手的气质……商人、旅客、海盗、掮客、冒险家:他们的出身就是这些角色……航海和向外发展,使希腊人表现得永远是精明、巧妙和机智的头脑。

在文明初起的时候,别的地方的`人正在血气方刚、幼稚蛮横的阶段他们两个英雄中的一个却是绝对聪明的尤里西斯:本领高强的水手,做人谨慎,有远见,性情狡猾,会随机应变。

希腊人的这些才气使他们的性格和思维都是开放的、外向的。文明兴起时出现了一批哲学家、诡辩家,文明衰落后又什么行当都能干。罗马统治时期出现一批艺术鉴赏家、诡辩家、雄辩学教师、领薪水的哲学家,甚至有的到有钱人家去做“清客”。当时就有“希腊佬”的称号。

第二,社会政治结构原因

恩格斯的论述:“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世界的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希腊留给后代的主要遗产是民主、科学、理性及其辉煌的艺术。

关于雅典的城邦制和雅典的民主制

雅典城邦的形成与特点

希腊的城邦大约于公元前8---6世纪形成。它一般是以独立的城市(卫城或城堡)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是以手工业和商业为重点,或迅速向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人口数万到数十万。其中最大的城邦是雅典。最有名的城市是雅典卫城。(我们现在所说的希腊文化也主要是指雅典古典时期的文化)

城邦的居民大部分是由各海岛相互移民而来,其结果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社会组织遭到彻底的破坏,被一种以地缘为基础重新组合起来社会组织所取代。

随着社会分工(商业、航海业、手工业)的深入,不同氏族、胞族的成员完全杂居在一起。

雅典民主制的形成与特点:

城邦为民主制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从公元前六世纪梭伦改革(前594)开始,中经克利斯梯尼改革(前508)、到伯里克利改革(前461---前429),雅典民主制逐步由完善并走向全盛。

雅典民主制的组织形式及内容:

公民大会由各选区选出(梭伦时期是400人,克利斯梯尼时期是500人),根据公民的地产和收入的多寡将他们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权利;

公民大会负责选举执政官,并实行票决制;

公民大会有立法权,公民大会选出陪审团,陪审团的司法裁决是最高裁决;

集体决策、监督制约:执政官由最初一人逐步扩展为3人、9人,由公民大会选出的“10将军委员会”负责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事务,并轮流统率军队,监督行政事务;

公民大会成员、执政官、公务人员都实行任期制,执政官须定期提交执政报告;

审查审计制度:平时有“贝壳放逐法”威慑,离任时要进行财务审计;

为鼓励参加公共事务,实行津贴制度。丹纳高度赞扬民主政治为希腊艺术的繁荣提供了特殊而又良好的“精神气候”:

在城邦中,每个公民都是自己的主人,他们不需要去侍奉国王和祭司,他们也不为生活资料发愁(平均每个公民拥有三个奴隶)民主政治为公民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闲时间,在这里,公共事务和战争就是公民的职责。

其次,为培养理想的公民,希腊城邦还实行特殊的教育。例如,各城邦都重视体育竞技的训练,他们力图把人们培养成“最有力量的男人”和“最美的女人”。当然,他们认为“神明”有比人更高的地方,他们更健壮、美丽,因此有关希腊诸神的艺术品都有表现和张扬“人体美”的特点,他们创造了许多大力神和巨人的形象。

再次,城邦注意了自由气氛的营造。这为希腊文化和学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如,每年都举行大型的戏剧比赛和祭典活动,而且鼓励民众的参预。政治家和哲学家可以在街头公开发表演说和进行辩论,可以创立自己的学院授徒讲学。

雅典民主制远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主制,因为享有充分民主权利的只是各城邦中的公民,即自由成年男子,而妇女、奴隶都不能享受公民权。

但它的确立,向我们显示了契约原则在西方社会建构中最早的运用。因为法律是公民社会的最高契约形式,它是对个人政治权利和平等地位的肯定,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

雅典的首席将军伯利克里曾骄傲地宣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人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第三个原因:来自西亚、北非的影响

海上交通非常丰富便利,而且临近亚非。丹纳的描述:

从科尔西尔岛可以看见意大利;在马来阿角可以望见克里特岛上的山顶;从克里特岛可以遥望罗德岛上的群山;从罗德岛可以远眺小亚西亚;从克里特岛到埃及只消三天。

希腊的文字受到腓尼基字母的影响。腓尼基是地中海东岸的古国,约在今黎巴嫩和叙利亚一带。在古代以航海经商,贩卖奴隶闻名。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依据古埃及文字制订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腓尼基的意思是“红色”,他们从海中软体动物身上提取红色用于染衣。有利的地理位置,方便希腊人学习东方文化,他们采纳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由此发展为希腊字母表,形成了文明史上第一套真正完整用文字表现语音的方法。

19世纪对克里特岛的考古发掘,发现许多古巴比伦的文物。

希腊神话中的创世故事、大洪水故事,明显有两河流域苏美尔神话、巴比伦神话、希伯来神话的痕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某些情节场面,是对《吉尔伽美什》的模仿。

全面地看,“开放型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的爱琴文化”、“发达的奴隶主民主制度”、“先进的东方文化的影响”,四者之和,构成希腊文化形成的背景。

四、古代希腊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一)、早期希腊文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

早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希腊最古老的神话产生在公元前1500年。早期都是一些“独立神话”,但异常丰富,后由荷马史诗,继由赫希俄德的《神谱》、希腊戏剧、历史著作定型为“体系神话”。希腊神话走了“集约化”的路子。相对而言,中国是粗放型的,只留存了些片断。中国人较早走向成熟,神话还未来的及充分发展就被冷静的“伦理”文化所代替,神话成了小孩的玩具,长期弃之不用。后人也很少研究神话,只是到了现代,才作为民俗学的一个学科门类引起些许重视。这也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不发达的重要原因。

(神话和史诗专节讲授)

(二)、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时期的文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

第一阶段,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正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

文学创作由群体向个体的过渡,专事文学创作的人出现(职业诗人)。主要成就是抒情诗。

抒情诗的内容和形式:有琴歌、笛歌;分为“阿那克瑞翁体”、“萨福体”。

抒情诗包含的多种艺术因素,如其中的对答式有戏剧因素,而用乐器伴奏演唱,有音乐因素。

萨福是希腊第一为重要的女诗人:柏拉图说她是“第十位文艺女神”,朗吉努斯《论崇高》保留了她的抒情诗片断。

萨福出身贵族家庭,在当时民主派和贵族的斗争中曾流亡国外。传说她因恋爱一个叫法恩的男子不遂而自杀,罗马作家据此虚拟了萨福致法恩的书信,但经考证是毫无根据的。

示图:

(1)、法国画家阿尔玛的作品《萨福和阿尔凯奥斯》(1881),乐师正在为萨福弹竖琴,激起诗人创作的想象。

萨福的抒情诗多半以恋爱为主题,风格朴素自然,感情真挚委婉,多半是“哀伤”的,但并不强烈,是“淡淡的哀伤”,甚至“甜蜜的哀伤”。波德莱尔说过:“有节奏和韵律的痛苦、忧郁和愁思都是一种美”。当然像李后主这样一个亡国之君,他抒发的自然是切肤之痛的亡国之狠,是“深沉的悲伤”,他的诗情可用法国诗人缪塞的话来概括:“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诗篇是纯粹的眼泪。”

几首短诗:

《一个少女》

好比苹果密甜的,高高的转红在树梢,

向了天转红—奇怪摘果的拿她忘掉—不,是没有摘,到今天才有人去拾到。

好比野生的风信子茂盛在山岭上,

在牧人们往来的脚下她受损受伤,

一直到紫色的花儿在泥土里灭亡。

这显然是一个“孤芳自赏型”的女性,通俗的说法是“冷糖不粘型”。诗人劝慰这类女性“时光不会倒流”,要珍惜自己的大好青春,否则会人老黄花瘦,到时追悔莫及。诗中别开生面生面把成熟女性比作果实、花朵。这种比赋,在希腊萨福是否第一人,还无从考证。《相思》

妈呀,亲爱的妈呀!

我哪里有心织布,

我心里已经充满了

对那个人的爱慕。

《月亮下去了》

月亮下去了,七矅星也已西沉,

时已过三更,

夜迢迢,流光似水,

只有我独眠人。

《夏》

清凉的泉水喃喃流过,

芳香洋溢的果园,

林中的树叶发出萧萧,

引人恬然入眠。

萨福与李清照的对读

萨福的经历、气质、诗风与李清照类似,曾有人将二者加以比较。她的有些诗可以与立清照的诗词对读:如《声声慢》、《蝶恋花.离情》、《点绛唇》等。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把这位少女惊诧、惶遽、含羞以及好奇的爱恋心理活动有层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与萨福的《相思》相比,虽然都是写少女怀春的羞怯心理,但李诗更含蓄一些,从头至尾没直接点出“爱”字,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而萨福的诗显得比较外露,并且明确使用了体现主观色彩的人称代词“我”。含蓄与直露、“有我”与“无我”,恐怕是中西抒情诗的重要区别。

第二阶段(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希腊民主制度发展的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

这时期希腊文学走向全面繁荣。

文学的主要成就:戏剧、文艺理论、散文。

散文主要是史学著作、演说辞,属于广义文学范畴。

希腊戏剧形成和繁荣的原因:

1、从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看,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只能产生在叙事文学、抒情文学、音乐、舞蹈之后,而这一切在此前已大体准备就绪。它是各种单项艺术相互融合的结果。

2、从戏剧产生的直接渊源看,都和酒神祭祀有关,其中悲剧来源于酒神祭祀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颂歌,喜剧来自祭典中的狂欢歌舞和即兴滑稽表演。

3、从戏剧产生的外部原因看,希腊的民主制度为它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也即丹纳所说的“精神气候”。

文艺理论

柏拉图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和其哲学观念是一致的,根本之点是“理念”。由此认为文艺的模仿对象不应是自然,而是比自然更高的理念。

柏拉图对现实中的许多文艺作品不满,认为它们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此不实。

在文艺创作的原动力上,柏拉图主张“灵感说”,也即“迷狂说”(宗教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爱美的迷狂、预言的迷狂)。认为诗人的创作不是靠技艺,而是靠灵感。灵感是神力附着的结果。诗人的身份是神的代言者,诗本质上是神的产物。诗人“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在文艺的功用方面,柏拉图是保守的,认为它起了“伤风败俗”和挑动人的不良情欲的作用。这其实是由他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真、善、美的统一)决定的,并非完全是“对民主制时期文艺的不满”。

亚里斯多德

在文艺和现实的关系上,他认为世界并非虚幻,而是真实的存在。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也是一种创造,是“设法筹划一种可存在也不可存在的东西变为存在”;“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把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为一体”,“诗比历史更真实”。

在文艺的功能上,他主张“净化说”,认为文艺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他较早地注意到文学的疗救作用,在对文学功用的探讨上,突破了一般的“道德感化”说。其中亦有他本人的体验和感受。

他还比较全面的论述了艺术的形式问题,尤其强调了艺术的整体性、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

1、关于悲剧的著名的定义: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的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要义:对行动、动作的强调;对整一性的要求;对悲剧效果的界定。

2、悲剧的本质

“诗人在安排情节的时候……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而且“由顺境转入逆境,其原因不在于人物为非作恶,而在于他犯了大错误”。3、悲剧主人公:

“这种人名身显赫,生活幸福,例如俄底浦斯……”,他“必须善良”,品德上好于我们。(“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

4、悲剧的效果:“净化”亚氏的论述涉及到悲剧成因、悲剧冲突、悲剧性格、悲剧效果等问题。是对以往悲剧作品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发展的启示。

古希腊文艺理论的文化定位:总体上体现了希腊人重理性、重艺术规律、重视行动的文化特性。

后代欧洲文艺思潮大体沿着重客体或重主体两条路径向前发展,柏拉图主要对浪漫主义思潮、表现主义思潮产生影响;亚里斯多德主要对现实主义思潮产生影响。

(三)、“希腊化”时期的文学(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

背景:希腊始终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战争造成的两败俱伤;马其顿的入侵;亚里山大的文治功绩;罗马人的入侵(公元前146年)。

希腊本土文学成就不大,只有米南德的新喜剧和一些诗人的田园诗还有价值,但标志着希腊文学在题材和人物方面已完全下移到“人”。

古希腊文学经过罗马文学被后世所继承、发展和传播。古希腊文学在中世纪长期被湮没,欧洲人是通过罗马文学的折射才看到希腊文学的。古罗马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18世纪以后,欧洲人才把研究的重点从罗马转向希腊。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中国古代文学1(专升本)

平顶山学院 补考 课程:中国古代文学1(专升本)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 文学艺术起源于( )(本题 2.0分) A. 人类的阶级斗争 B. 人类心灵感情的表现欲望 C. 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模仿 D. 人类的生产劳动 答案: D 解析: 无 2. (单选题) “建安风骨”主要是指建安文学( )(本题2.0分) A. 具有现实性的社会内容 B. 歌颂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C. 批判了社会中的黑暗面 D. 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 答案: D 解析: 无 3. (单选题) 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本题2.0分) A. 《汉书》

B. 《史记》 C. 《春秋》 D. 《战国策》 答案: C 解析: 无 4. (单选题) 提出自己写史的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是( )(本题2.0分) A. 左丘明 B. 孔丘 C. 司马迁 D. 班固 答案: C 解析: 无 5. (单选题) 先秦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本题2.0分) A. 《尚书》 B. 《左传》 C. 《国语》 D. 《战国策》 答案: B 解析: 无

6. (单选题) 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本题2.0分) A. 盘古开天辟地 B. 女娲造人 C. 后羿射日 D. 黄帝战蚩尤 答案: C 解析: 无 7. (单选题) 《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本题2.0分) A. 史传散文 B. 纵横家书 C. 杂家著作 D. 志人小说 答案: C 解析: 无 8. (单选题) 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本题2.0分) A. 本纪 B. 书 C. 传 D. 表 答案: C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2.正始文学: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3.太康文学:“太康文学”之“太康”,是一个“模糊”概念,其所指时段大致上是西晋立国后的大约四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比较重要的作家有傅玄、张华、张载、张协、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挚虞等。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4.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5.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6.徐庾体: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徐摛和庾肩吾都是南朝梁后期诗人,为简文帝萧纲所器重,并以写艳体诗闻名。徐陵和庾信早年仕梁,诗风亦继承父辈,比较靡丽,而且多用典。徐陵后来仕陈,继续写作艳体诗。庾信则因出使被留在北周,后期诗风有所变化,显得苍凉刚健,非徐陵所及;但重辞藻、用典多的特点,仍与徐有相似之处。唐代元稹为杜甫作墓志铭,曾概括“徐庾”的特色为“流丽”,这是就诗来说的。就骈文而论,则专指徐陵和庾信两人。他们比前辈沈约、任昉等,更讲究用典,写得更丽逸,但由于过份拘泥于典故,有时个别文句欠通顺,影响了文章的流畅。 7.宫体诗: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今人考证“宫体诗”因萧纲入主东宫而得名。内容上多写妇女、男女之情,或者咏物游戏、游宴登临。创作上重声律、求技巧,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细致入微。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靡丽。 “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 8.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特点:体察细致、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10.俗讲:又可称为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是宣扬佛教教义,用来解释佛教经典,将艰深不为俗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概说 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长远的。据文献记载,大概到了传说的五帝时代,可能已经进入氏族社会后期。我国儒家所乐道的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大概就是氏族部落会议以及氏族长和部落酋长推选制的反映。那时的社会没有阶级,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儒家经典著作中曾称赞它为理想的“大同”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少数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人类开始出现了阶级,社会更有了保护私有制的措施,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国家组织也逐渐形成。我国古代文献多有夏禹“家天下”的传说,认为是“小康”时代的开始。按照这个传说看来,夏代可能就是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的起点。但即使如此,只能看作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推移的过渡状态,真正的奴隶制社会是到了殷商时代才完成的,这有许多文献及地下发掘材料可以确切证明。后来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起了变化,奴隶社会才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这个转化的完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及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于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由完成走向巩固。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也是非常长远的。从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看,生产工具已相当进步,且有红色陶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我们一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比“仰韶文化”稍晚、其时代约在公元前四千多年的又有“龙

山文化”,这是山东济南的龙山镇发现的。其文化遗存有精致的黑色陶器、卜骨等。这些考古学上的材料,使我们看到远古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 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发明创造。文字的发生一般是在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候。我国何时开始有文字,现在还不能断言,但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有初步的定型文字,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文字的应用渐渐推广,史前时期流传的原始人民的口头创作如诗歌、神话故事等,有不少被记录下来,使我们得以从文献中窥见上古文化的一斑和文学艺术的萌芽。 但文学艺术并非起于有了文字之后,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学艺术早已产生。上古时代文学的具体情况不能知道,所可推测的就是上古文学同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相联系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还不难推测:由于上古时代人们的群居生活和集体劳动,决定它的文学艺术活动一般是集体的;又由于那时候既没有文字,也没有社会分工,文学就只有口头创作,没有书面创作;只有文学和其他艺术如诗歌和音乐、舞蹈那样互相结合的形式,没有单纯的文学作品独立存在。所有这些集体性的口头创作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相伴随的现象,都是上古文学的特点。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通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意识形态的形象的表现,它不可能超阶级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会还

《中国古代文学1》A卷(专升本)

平顶山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中国古代文学》1 期末试卷A卷(专升本) 一、单选题(共28分) 1.文学艺术起源于(D) A.人类的阶级斗争 B.人类心灵感情的表现欲望 C.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模仿 D.人类的生产劳动 2.“建安风骨”主要是指建安文学(D) A.具有现实性的社会内容 B.歌颂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C.批判了社会中的黑暗面 D.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 3.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C)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战国策》 4.提出自己写史的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是(C) A.左丘明 B.孔丘

C.司马迁 D.班固 5.先秦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B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6.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C)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C)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C) A.本纪 B.书 C.传 D.表

9.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B)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0.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B) A.曹操《短歌行》 B.曹丕《燕歌行》 C.曹植《野田黄雀行》 D.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11.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诗人是(A )A.陈子昂 B.王勃 C.杨炯 D.卢照邻 12.提倡“以文为诗”的词人是(D)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13宋初三体诗中“西昆体”学习的唐代诗人是(D)A.李白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1.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的产生根源与特点所在。 答: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希腊神话是希腊文学中不可分割的宝贵部分,是古希腊人民对现实社会的最早的艺术反映, (1)产生根源 1.1希腊神话是生产力发展处于低级阶段的反映。古代希腊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不足,对于自然灾害和自然现象难以理解,只能借助想象作出解释。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大自然的一切现象、一切变化,都必然是神力在操纵,于是就赋予各种自然力量以神的形象。 1.2希腊神话的起源跟希腊人的原始崇拜关系密切。古代各希腊城邦宗教崇拜的对象,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 1.3希腊神话也源于氏族社会记录历史、解释人伦关系的需要。古希腊神话不仅是古希腊人建立原始宇宙观的必然结果,也是古希腊人试图记录社会发展过程、建立社会秩序的反映,为民除害的英雄、发明工具的巧匠逐渐被尊奉为神,伦理道德秩序通过英雄的故事得到传播。 1.4弗洛伊德认为神话起源于古代人的“白日梦”。他认为神话是人类的世俗梦想歪曲了事实之后的产物。从这一角度来理解古希腊神话的起源也是值得尝试的。 总之,古希腊神话起源于多方面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心理需求,古希腊神话也就曲折地反映了古希腊的自然和社会形式。 (2)特点 2.1古希腊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众神的高度人格化,人神同形同性。古希腊绝大部分神不仅形体与人相似,而且思想感情的活动也与人一致,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2.2希腊神话具有极强的想象力、故事性和哲理性。它把自然万事万物拟人化、神化,通过想象创造出鲜明的形象;而且希腊神话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十分生动;再者它们都是先民劳动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 2.3创作方法多样。希腊神话中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也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总之,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宝库,也是它的土壤,希腊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取材于此,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巨大的精神源泉。 2.古希腊文学为什么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答: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最古老的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具有首创意义,给后世欧洲文学以源源不断的滋养。 (1)古希腊文学蕴涵着原始而质朴的内涵 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蕴涵着原始而质朴的精神、心理、情感与文化内涵。 (2)古希腊文学具有很强的人本主义思想 古希腊文学具有很强的人本主义思想,这些思想构筑了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涵。古希腊人被马克思称之为“正常发育的儿童”,其自由奔放的情感在古希腊文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阐释,其神话中的众神具有人一样的外貌和性格欲望,是人对现实世界执着精神的投射。其塑造的英雄形象在能力和力量方面体现了卓越的特征,歌颂了人的力量与智慧。其悲剧展现了人与命运的冲突,塑造了敢于反叛的人物形象,呼应着古希腊时期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其中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既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

全国各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排名

上一篇下一篇共167篇 全国各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排名2011年12月15日21:56:49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排名 排名 A等 1复旦大学A+ 2华东师范大学A+ 3浙江大学A+ 4武汉大学A+ 5南京师范大学A+ 6北京大学A+ 7四川大学 A 8北京师范大学A 9安徽师范大学A 10西北师范大学A 11陕西师范大学A 12南开大学A 13南京大学A 14中山大学A 15暨南大学A 16苏州大学A 17上海师范大学A 18首都师范大学A 19山东师范大学A 20扬州大学A 21兰州大学 A 22中国人民大学 A 23山东大学 A 24福建师范大学A B+ 等(36 个) :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 等(36 个) :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一上word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 绪论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 一、史家记述: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 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 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 20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文学的演进 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2、朝代的不平衡。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地域的不平衡。一是不同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二)相反相成的因素。 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民歌——孔子整理—“国风”;长江中下游市井民歌——文人—梁陈宫体诗)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文学(1)

中国古代文学 诗经 一名词解释: 六诗(六义):语出《诗·大序》,,即风、雅、颂、赋、比、兴,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四家诗:《诗经》的传授在汉代主要有四家,一是鲁诗,其创始人为鲁国人申培;二是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三是韩诗,出自燕人韩婴,四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毛苌。鲁、齐、韩三家早出,属今文学家,故称今文三家。毛诗晚出,属古文学家。 四书五经: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二、简答: 1.如何评价《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①.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 ②.赋、比、兴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艺术借鉴。 ③.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分析《秦风·蒹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艺术特色: 1、最富张力的爱情生活中的一幕。 2、虚实相生 3、意境朦胧,含蕴不尽 3、背诵:《关雎》《氓》《蒹葭》《七月》 三、思考:汉民族为何没有宏伟的史诗?

楚辞 一、名词解释:楚辞 “楚辞”这个名称它既指称一种文学样式,又指称战国时南方的诗歌总集。 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二、掌握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楚辞这种新诗体的产生得益于四个方面: (1)楚地巫风的盛行; (2)楚地民间音乐的浸润; (3)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4)天才诗人屈原的创造。 三、了解和掌握屈原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状况。 四、了解其他楚辞作家和作品。 宋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唐勒、景差 五、掌握《离骚》的思想内容。 (1)“美政”理想。 概括为“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两方面。 (2)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感。 (3)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 (4)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六、论述《离骚》的主要艺术成就 1、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2、《离骚》以现实为基调,而以浪漫主义为特色。 3、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 4、形式、语言的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论述题 一、《氓》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第三章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章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比兴艺术手法 诗人是农村妇女,农村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触的熟悉的,诗人触物联想,便歌唱起来。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活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第三章的"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对喻,喻下两句,"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六章的"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是反比,比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 对比的表现手法 这是由于现实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形式有二:1.句法对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子耽也,不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2.前后对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比”的表现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另一说,喻男子情意的衰落。“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 《氓》中的第3、4两章——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

中国古代文学1 (1)

唐五代诗歌 初唐 隋代:大体承袭以前的绮靡之风,除了薛道衡《人日思归》独特。 初唐: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台阁宫体 四杰意义:诗风刚健清新,四人不满六朝以来的浮夸诗风,表现人生的种种真情实感,算是唐诗始音。 陈子昂(对诗风转变巨大贡献)和王绩 贡献:1趋于写实,表达人的真实情感 2拓宽诗歌境界,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 3风格上突破齐梁浮艳诗风,六朝诗风与汉魏风骨。 盛唐 产生原因:1社会经济繁荣2人们思想活跃,知识分子渴望建功立业3唐代取士较重视声名,一部分人由隐而士,走”终南捷径”4唐初佛道盛行 山水田园诗派-----王,孟 边塞诗派----高,岑产生背景:1战争频繁2文人投笔从戎 俩大诗人李白,杜甫 李白诗歌艺术特征1豪放飘逸2语言清新 他抨击黑暗现实蔑视权贵 杜甫诗歌思想内容

1揭露了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与好大喜功的政治讽喻诗《丽人行》《兵车行》2偏重于描述劳动人民的苦难3深沉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的咏怀诗《北征》《自京赴奉,,,,》4描绘自然景物,歌咏祖国山川。 风格:沉郁顿挫 中唐 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1诗歌的抒情性2诗歌的现实性3强调诗歌的表现作用,通俗易懂 新乐府运动产生的背景1社会危机日益加深2矛盾日益尖锐3革新成为新潮 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目的:批判现实 汉乐府现实主义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讽喻诗《观刈麦》《轻肥》;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杂律诗《》 韦李;韩孟(奇险,艰涩难懂);元白(通俗易懂);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 杜牧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抒写自己的壮志与理想,表现出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另一个内容是讽刺统治者荒淫奢侈,这一内容的诗歌往往采取咏史形式以借古讽今。 李商隐诗歌三大类:政治诗;感怀诗;爱情诗 唐五代词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古希腊文学概述 (冀桐撰写) 学习目标: 本节主要介绍古代希腊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其文明源流,重点讲述古希腊各个历史发展时 期的重要文学及其特点,要求了解世界文化背景下的希腊文明的独特性,探讨檄腊文化繁荣的原因,认识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及代表人物。 知识点: 古希腊的社会历史发展 古希腊文化的成就及其繁荣的原因 抒情诗、散文、文艺理论 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推荐纪录片《走希腊》或播放片断;在课件中配以相关图片 古希腊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其最早的文学是神话,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之后,早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约形成于公元前9——8世纪。然而古希腊文学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早在古希腊文学出现之前,古代东方文学就已产生。公元前15世纪,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埃及箴言文学,印度诗集《吠陀》就已出现。但是它们的影响都没有希腊文学大。 希腊文学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希腊的文化环境中成活、发展,又典型地体现着希腊民族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后来成为整个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础。因此,了解希腊文学,必须把它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去。 一、经典文化类型的形成与古希腊文明 在世界范围内,大约从公元前10世纪,文化进入繁荣、快速发展时期。标志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要类型得到确立,或者说文化的主体进行了一种自我的认证。 所谓“认证”,就和人出生后要逐渐认识自己的姓氏符号、家族、生活环境等因素一样,文化上的认证就是对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性质、本文化与他种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识别,并通过这种认识区别,而获得自我发展的信心。这种识别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符号,也可以借助一定的仪式,还可以依靠前辈的传承,稍后,还有最初的文化典籍。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类型具备了自己的特质,形成具有民族性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一定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成为“种族情绪记忆”或“集体无意识”,代代相传,以顽强的生命力控制本民族的人。这种文化一般为经典文化类型。例如,我们现在讲的中国人的思维是“综合的”、“直觉的”、“浑沌的”(主客合一),

中国古代文学(一)在线作业

《尚书》书名的意思是()。 A.高尚的书 B.上古之书 C.时尚之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标志着五言诗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A.《孔雀东南飞》 B.《陌上桑》 C.《古诗十九首》 D.《行行重行行》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曾在当时引起轰动,以至产生“洛阳纸贵”说法的文学作品是()。 A.左思《三都赋》 B.张衡《两京赋》 C.司马相如《子虚赋》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纯记人物轶事的小说,最早的是()。 A.西京杂记》 B.《世说新语》 C.《语林》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诗()。 A.《短歌行》 B.《篱里行》 C.《龟虽寿》 D.《观沧海》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所谓“先秦文学”是指()。 A.从上古至秦统一前的文学 B. 从上古到秦朝灭亡前的文学 C.先于秦国建国时期的文学 D.指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诗经》作品的创作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C.上古至春秋中叶 D.西周初至战国时期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观点的文论作品是___________。 A.《与杨德祖书》 B.《典论·论文》 C.《诗品》 D.《文心雕龙》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李斯《谏逐客书》写作时间是____________.。 A.战国末年 B.秦王朝已建立 C.秦王朝将亡之时 D.春秋未期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阮步兵集》的作者是()。 A.阮籍 B.阮元 C.阮瑀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26题 《洛神赋》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植 C.张衡 您的答案:B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1(1)

36.“赋”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A )。 A.荀子的文章B.屈原的文章 C.宋玉的文章D.贾谊的文章 37.《七发》的作者是(C )。 A.王褒B.东方朔 C.枚乘D.贾谊 38.最早奠定汉大赋体式的作品是(A )。 A.枚乘的《七发》B.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C.扬雄的《长杨赋》D.班固的《归田赋》 39.开创汉大赋写作体式的人是( A )。 A.枚乘B.司马相如 C.贾谊D.扬雄 40.把汉大赋推向高峰的人是(C )。 A.班固B.张衡 C.司马相如D.扬雄 41.“劝百讽一”说的是(C )。 A.西汉初年的政论文B.汉代骚体赋 C.汉大赋D.汉代后期的抒情小赋 42.《两都赋》的作者是(A )。 A.班固B.班彪 C.张衡D.扬雄 43.张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A )。 A.《归田赋》B.《鹦鹉赋》 C.《二京赋》D.《刺世疾邪赋》 44.赵壹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D )。 A.《归田赋》B.《鹦鹉赋》 C.《二京赋》D.《刺世疾邪赋》 45.祢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B )。 A.《归田赋》B.《鹦鹉赋》 C.《二京赋》D.《刺世疾邪赋》 4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C )。 A.《左传》B.《国语》 C.《史记》D.《汉书》 4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D )。 A.《左传》B.《国语》 C.《史记》D.《汉书》 48.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是( B )。A.《楚辞》B.《史记》 C.《汉帛》D.《新书》 49.《史记》属于(B )。 A.断代史B.纪传体 C.国别体D.编年体 50.《汉书》的作者是( D )。 A.范晔B.张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