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

一、混凝土耐久性包括的内容

抗冻性、抗渗性、抗硫酸盐侵蚀、碱活性骨料的破坏和钢筋锈蚀等。

二、应该强调的一个理念——混凝土用水量与耐久性的关系

在国内过分强调了强度与耐久性的关系,而忽视了开裂与耐久性的关系。

应强调从水胶比与强度关系转变到用水量与耐久性关系的重要。

认为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用控制水胶比的办法来控制是错误的。因为不是水胶比,而是用水量对控制开裂更为重要。因为在保持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可随之相应降低水泥用量,从而减小了混凝土的温度收缩、自身收缩和干缩。

三、如何配制耐久性的混凝土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必须掺引气剂。

对抗渗要求高的混凝土应提高密实性,例如缩小水胶比。

对处于环境有硫酸盐侵蚀的混凝土应选择抗硫酸盐水泥。

对碱活性骨料的混凝土必须选用低碱水泥、控制混凝土中总碱量和掺掺和料,例如掺粉煤灰。

防止钢筋锈蚀可采取阻锈剂、环氧涂层、阴极保护和混凝土表面的保护性涂层等措施。

把防止混凝土裂缝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统一起来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1)水泥尽可能选择比表面积较小的,因为过细的水泥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①增加水化热;②增加早期强度;③增加干缩与自缩;④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不利。例如用强度损失达25%时冻融循环次数表示抗冻能力。水泥比表面积为270m2/kg时,冻融循环可达390次,比表面积为480m2/kg时只有90次。

优选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C3A发热量最大,收缩大。C3A的收缩是C3S的3倍,C4AF的5倍。水泥中C3A+C3S少些,C2S+C4AF多些对抗裂有利。C3A+C3S含量低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延伸性较大。C4AF多有利于提高折抗强度,增加混凝土韧性和抗冲耐磨能力。

碱(Na2O+0.658K2O)应严格控制,碱在水泥中是引起水泥混凝土不正常现象和产生裂缝的重要因素。例如不正常的凝结时间和碱能促使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

SO3是水泥中重要成分,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当SO3从3.7%减小到1.6%,徐变增大1倍。

MgO水泥中方镁石晶体对后期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有利。要慎重对待外掺(包括在水泥厂内掺)轻烧MgO。

美国国家标准局对199种水泥进行18年的调研发现,碱、细度和C3A等因素一起极大地影响水泥的抗裂性。当水泥含碱量低于0.6%钠当量时,水泥的抗裂性明显的增加。199种水泥收缩环开裂时间从4min到45h。4min开裂的水泥很细,比表面积590m2/kg,45h开裂的水泥碱含量很低(0.02%)。

最好的水泥是含碱量少、水化缓慢和具有低的7d强度。

(2)有条件的应尽量选用具有减水作用的Ⅰ级粉煤灰为混凝土掺合料。

(3)骨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吸水率高的骨料和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

骨料吸水率与干缩关系

不同骨料对混凝土干缩的影响

要更多的关注骨料级配。应用良好的骨料级配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混凝土用水量。

2、混凝土拌和物应注意最小用水量的原则。选用可能的最大骨料粒径和骨料用量。能用四级配的混凝土不用三级配;能用三级配的不用二级配;能用二级配的不用一级配。

能用常态混凝土的不用泵送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尽可能设计小一点。

3、外加剂是现代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减水剂作用:(1)提高混凝土强度;(2)节约水泥

引气剂:提高混凝土抗冻耐久性应首选掺引气剂,掺引气剂还可减少混凝土泌水和降低脆性。

四、了解混凝土性能的统一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优选好既抗裂耐久,又经济的

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性能十分复杂,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相互制约的一面。在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综合考虑。降低混凝土的热强比和弹强比是提高抗裂性的重要措施。

2、极限拉伸是表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而不是影响抗裂安全系数的唯一因素。不能因为要提高极限拉伸而付出提高绝热温升、弹模、干缩和减少徐变的代价,结果是得不偿失,反而降低了混凝土抗裂性。

3、利用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混凝土性能的设计龄期不宜采用早期(例如28d),而应采用后期(例如90d或180d)。

不能依靠混凝土早期性能来抗裂,早期只能采取加强养护和保护的手段来防裂。为了防裂,而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极限拉伸对抗裂效果会适得其反。

混凝土的耐久性

一、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混凝土抵抗物理和化学侵蚀(如冻融、高温、碳化、硫酸盐侵蚀等)的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未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 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抵抗腐蚀性介质侵入的能力; 硬化后体积稳定性好,无裂缝发生,抵抗腐蚀性介质侵入的性能好; 硬化水泥浆中毛细管孔隙率,以及引入空气量。 简单的说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一般包括: 1 混凝土的碳化 2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3 碱-骨料反应 4 混凝土冻融破坏 5 氯离子侵蚀 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原材料的选择 1. 水泥水泥类材料的强度和工程性能,是通过水泥砂浆的凝结,硬化形成的,水泥石一旦受损,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被破坏,因此水泥的选择需注意水泥品种的具体性能,选择碱含量小,水化热低,干缩性小,耐热性,抗水性,抗腐蚀性,抗冻性能好的水泥,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水泥强度并非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性能的唯一标准,如用较低标号水泥同样可以配制高标号混凝土。因此,工程中选择水泥强度的同时,需考虑其工程性能,有时,其工程性能比强度更重要。 2.集料与掺合料集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碱活性,防止碱集料反应造成的危害,集料的耐蚀性和吸水性,同时选择合理的级配,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大量研究表明了掺粉煤灰,矿渣,硅粉等混合材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混凝土内孔结构,填充内部空隙,提高密实度,高掺量混凝土还能抑制碱集料反应,因而掺混合材混凝土,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措施。即近年来发展的高性能混凝土。 3. 混凝土的设计应考虑耐久的要求混凝土配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工作性的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提高密实度,采用合理的减水剂和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掺入足量的混合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结构构件应按其使用环境设计相应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防外界介质渗入内部腐蚀钢筋。结构的节点构造设计也应考虑构件受局部损坏后的整体 耐久能力。结构设计尚应控制混凝土的裂缝的开裂宽度。 4. 混凝土工程施工应考虑结构耐久性混凝土的拌制尽量采用二次搅拌法,裹砂法,裹砂石法等工艺,提高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保水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用水量;大体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混凝土作为土建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其强度不断提高。但是,在提出高强度的同时,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也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 人们一直以为混凝土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达国家才逐渐发现原先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在一些环境下出现过早损坏。美国许多城市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和港口工程建成后20~30年,甚至在更短的时期内就出现劣化。 我国建设部的一项调查表明,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一般可维持50 年以上,但室外的阳台、雨罩等露天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仅有30~40年。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的耐久性问题更为严重,由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过薄且密实性差,许多工程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海港码头一般使用10年左右就因混凝土顺筋开裂和剥落,需要大修。 当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宏大,投入资金每年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约30~50 年后,这些工程将进入维修期,所需的维修费或重建费用将更为巨大。有专家估计,我国“大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高潮还可延续20年,由于忽视耐久性问题,迎接我们的还会有“大修”20 年的高潮,这个高潮可能不用很久就将到来,其耗费将倍增于当初这些工程施工建设时的投资。因此,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尽量减少维修重建费用是建筑行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1 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及其破坏机 1.1 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设计寿命周期内,在正常维护下,必须保持适合于使用,而不需要进行维修加固,即指混凝土在抵抗周围环境中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下,仍能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不仅仅包括结构的安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混凝土耐久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抗渗性。即指混凝土抵抗水、油等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的性能。抗渗性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抗渗性控制着水分渗入的速率,这些水可能含有侵蚀性的化合物,同时控制混凝土受热或受冷时水的移动。二是抗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饱水状态下,经受多次抵抗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性的能力。在寒冷地区,尤其是在接触水又受冻的环境下的混凝土,要求具有较高的抗冻性能。三是抗侵蚀性。混凝土暴露在有化学物质的环境和介质中,有可能遭受化学侵蚀而破坏。一般的化学侵蚀有水泥浆体组分的浸出、硫酸盐侵蚀、氯化物侵蚀、碳化等。四是碱集料反应。某些含有活性组分的骨料与水泥水化析出的KOH和NaOH 相互作用,对混凝土产生破坏性膨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1.2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一般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年限约为50~100年,但实际中有不少工程在使用10~20年,有的甚至在使用几年后即需要维修,这就是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低(不足)造成的。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原因错综复杂,除去社会因素、人为因素外,技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2.2 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又称为混凝土的中性化,几乎所有混凝土表面都处在碳化过程中。它是空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述评_周维

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 用寿命,也即耐用性(Serviceability)问题。这就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特别是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混凝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其目标就是要使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实现良性循环,尽量减少造成修补或拆除的浪费和建筑垃圾,大量利用优质的工业废弃物和矿石,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 1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可定义为“在使用过程中经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蚀等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而能保持其使用功能 的能力”[2-3] 。一般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要求在50年以上,很多国家对桥梁、水电站大坝、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等重要结构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在100年以上。气候条件适中的陆上建筑物,应要求混凝土在200年内安全使用。我国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应按照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分为50年和100年2个耐久性预期目标,对于重大、重要工程应按照100年寿命来设计混凝土。近几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工程的混凝土设计寿命达到100年,这些工程大都结合环境条件和特点,采取专门有效的措施,以充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耐久 性设计要求。比较著名的百年工程有三峡大坝、东海大桥、南 京地铁1号线、崇明越江通道北港桥梁、重庆朝天门大桥空心桥墩、杭州湾大桥等[4]。 但是近几十年以来,混凝土构筑物因材质劣化造成失效以至破坏崩塌的事故在国内外也是屡见不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国际上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达到高峰[1]。许多发达国家每年用于建筑维修的费用都超过新建的费用。 过去,除了大型水利工程外,我国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问题长期不受重视,混凝土结构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受环境作用过早破坏的实例很多,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由于许多工程设计只满足荷载要求,而没有提出耐久性的要求,使已建成的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耐久性隐患。我国在50年代兴建的水电站大坝有很多已经成为“病坝”,我国的混凝土工程量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突飞猛进,可以预见,耐久性不佳的混凝土工程的劣化问题将会日趋严重。因此,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1混凝土的耐久性破坏 混凝土耐久性涉及到混凝土性能的方方面面,是影响混凝土使用寿命的首要因素。造成混凝土耐久性不佳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1)物理破坏: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膨胀裂缝(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骨料和硬化水泥浆体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而引起),如冻融循环、除冰盐分对混凝土的剥蚀等;(2)化学破坏:由混凝土内部材料引起的碱骨料反应以及外部侵蚀性离子(Cl-)引起的诸如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SO42-)以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述评 周维1,朱惠英2 (1.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西南宁 530011; 2.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方面概述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根 本方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与地球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发展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2X(2007)09-0077-05 Reviewofdurabil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oncrete ZHOUWei1,ZHUHuiying2 (1.GuangxiBuildingEngineeringQualityInspectionCenter,Nanning530011,Guangxi,China;2.GuangxiBuildingScienceResearch&DesignInstitute,Nanning530011,Guangxi,China) 收稿日期:2007-05-12 作者简介:周维,男,1965年生,广西柳州人,高级工程师。通迅联系 人: 朱惠英。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00年耐久性混凝土

100年耐久性混凝土 一、100年耐久性混凝土定义 1.国家还未发布 2.一般人认为100年耐久性混凝土为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的混凝土 二、改变观念 1.普通混凝土的概念在大家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2.不能用普通混凝土的理念来理解100年耐久性混凝土,要以高性能混凝土的理念来认识。 三、100年耐久性混凝土技术路线:“双掺”。 四、100年耐久性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 1.原材料 (1)水泥 6种水泥 水泥品种100年耐久性混凝土用:普通硅酸盐及硅酸盐水泥 水泥硬练300 400 500 600 700 水泥强度的演变软练325 425 525 625 ISO 32.5 42.5 52.5 比表面积(300m2/kg) 游离氧化钙≤1.0% 技术要求C3A(非氯盐环境≤8.0%,氯盐环境≤10%) 碱含量≤0.8% cl-含量:钢筋混凝土≯0.10%,预应力混凝土≤0.06% (2)细骨料 级配好中砂(细度模数2.6~2.8最好) C30 ≤3.0% 细骨料含泥量C30~C45≤2.5% ≥C50 ≤2.0% 碱活性 cl-含量≤0.02%

(3)粗骨料 碎卵石压碎指标值:≤16%(<C30),≤12%(≥C30) 沉积岩(水成岩)≤16%(石灰岩.砂岩) 砼强度等级<C30 变质岩或深成火成岩≤20% (片麻岩、石英岩、花岗岩) 压碎指标值火成岩≤30%(玄武岩) 沉积岩(水成岩)≤10% 砼强度等级≥C30 变质岩或深成火成岩≤12% 火成岩≤13% 混凝土结构≤8% 坚固性(5次循环质量损失率)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5% 粗骨料二次破碎(鄂破、反击破)粒形好1500kg/m3 紧密空隙率:<40%吸水率:<20%碎石级配:二级或多级级配 粒形≤10%(<C30) 针片状≤10%(C30~C45) ≤8%(≥C50) 几何性质:圆度(棱角度)、球度(颗粒表面积及其体积比)、表 面组织(表面粗糙度) 园盘状:b/a>2/3,c/b<2/3 球状:b/a>2/3,c/b>2/3 圆度、球度使用的简单方法叶片状:b/a<2/3,c/b<2/3 棒状:b/a<2/3,c/b>2/3 表面组织:探针测深度及高度 碱活性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2.1.1 技术内容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优选及施工工艺的优化控制,合理掺加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采用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制成的具有良好工作性、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 (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1)水胶比(W/B)≤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 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不得选用立窑水泥;水泥比22/kg。,不应大于380m表面积宜小于350m /kg3)粗骨料的压碎值≤10%,宜采用分级供料的连续级配,吸水率<1.0%,且无潜在碱骨料反应危害。 4)采用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及高效(高性能)减 水剂是配制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之一。优质矿物掺合料主要包括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掺合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对于沿海港口、滨海盐田、盐渍土地区,可添加防腐阻锈剂、防腐流变剂等。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宜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粉≤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掺合料≤50%。

)混凝土配制强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5. ≥f+1.645σf cu,k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式中 cu,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f k,cu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预拌混凝土可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取值。 (2)耐久性设计要求 对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 境条件,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67进行 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及采取措施有: 1)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 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抗冻耐久性指数DF或抗冻等级;c) 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面积剥蚀量的要求; d)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应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3%~5%。 2)抗盐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盐害环境确定最大水胶 比;b)抗氯离子的渗透性、扩散性,宜以56d龄期电通量 或84d氯离子迁移系数来确定。一般情况下,56d电通量宜 ≤800C,84d氯离子迁移系数宜≤;c)混凝2?12s.25?10/m土表面 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3)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要求:a)用于硫酸盐侵蚀较为严重 的环境,水泥熟料中的CA不宜超过5%,宜掺加优质3)根 据不同硫酸盐腐蚀环境,b的掺合料并降低单位用水量;

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其它建筑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在设计施工中往往把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作为主要技术指标而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重视不够。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其自身及环境因素长期破坏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能而不变质、不破坏的能力,主要指抗渗性、抗冻性、抗碳性、抗化学侵蚀及碱集料反应等。以下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混凝土各项耐久性能指标的影响进行评述。 1. 混凝土工程耐久性不足的后果 混凝土因其工程量大,将会因耐久性不足对未来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总价值约为6万美元,每年所需维修费或重建费用约3千亿美元。美国50万座公路桥梁中20万座已损坏,平均每年有150~200座桥梁部分或完全坍塌,寿命不足20年;美国共建有混凝土水坝3000座,寿命30年,其中32%的水坝年久失修。美国对二战前后修建的混凝土工程,在使用30~50年后进行加固维修所投入的费用,约占建设总投资的40%~50%以上。中国50~60年代所建设的混凝土工程已使用40余年,如果我国混凝土工程的平均寿命30~50年计,在今后的10~30年内,为了维修建国以来所建基础设施的费用,将是极其巨大的。 日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宏大,每年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约30~50年后,这些工程也将进入维修期,所需的维修费用或重建费将更巨大。作为21世纪的高性能混凝土,更要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入手,以降低巨额的维修和重建费用。 2.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2.1混凝土的抗渗性。 混凝土的抗渗性,指混凝土抵抗压力水渗透的能力。混凝土阻碍液体向其内部流动的能力越好,混凝土的抗渗性越好。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水和其它有害化学液体流入其内部的数量、范围等有关,因此抗渗性能高的混凝土,其耐久性就高。 2.2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当结构处于冰点以下环境时,部分混凝土内空隙中的水将结冰,产生体积膨胀,过冷的水发生迁移,形成各种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混凝土的破坏。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混凝土内部的气孔结构和气泡含量多少密切相关。气孔越少越小,破坏作用就越小,封闭气泡越多,抗冻性就越好。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除了气孔结构和含气量外,还与混凝土的饱和度、水灰比、混凝土的龄期、集料的空隙率及其间的含水率有关。 2.3混凝土的碳化。混凝土的碳化,是指混凝土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起化学反应,生成中性的碳酸钙CaCO3。未碳化的混凝土呈碱性,混凝土中钢筋保持钝化最低(临界)碱度是PH值为11.50,碳化后的混凝土PH值为8.50~9.50。碳化使混凝土的碳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隙溶液中氢离子数量,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减弱。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开始生锈。钢筋锈蚀后,锈蚀产生的体积比原来膨胀2~4倍,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锈蚀越严重,铁锈越多,膨胀力越大,最后导致混凝土开裂形成顺筋裂缝。裂缝的产生使水和CO2得以顺利的进入混凝土内,从而加速了碳化和钢筋的锈蚀。 2.4混凝土侵蚀性。 当混凝土结构处在有侵蚀性介质作用的环境时,会引起水泥石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和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步受到侵蚀,严重的使水泥石强度降低,以至破坏。常见的化学侵蚀可分为淡水腐蚀、一般酸性水腐蚀、碳酸腐蚀、硫酸盐腐蚀、镁盐腐蚀五类。淡水的冲刷,会溶解水泥石中的组分,使用使水泥石孔隙增加,密实度降低,造成对水泥石的破坏,因此,淡水冲刷会对水工建筑有一定影响;当水中溶有一些酸类时,水泥石就会受到溶淅和化学溶

11第十一讲 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

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 ?强度的定义 ?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其它类型的强度棱柱体抗拉劈裂抗弯?强度影响因素 ?提高强度的方法途径 ?混凝土耐久性 ?抗渗性 ?抗冻性 ?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1.砼的f C 及等级 砼的抗压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抵抗破坏的能力。 我国采用立方体抗压强度(cube )和棱柱体抗压强度两种。有的国家(美国、日本)则采用圆柱体抗压强度。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 砼的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弯、抗剪、握裹、疲劳强度等,其中以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在砼结构中,大都采用砼的抗压强度作为设计依据,在施工控制中也都采用f 压评定砼质量,下面主要讨论f C 简要说明f t (一)砼的f C 与f t 砼的强度 图4.1

规定:以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 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的标准条件下,经28天养护,采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 限抗压强度(maximum compressive strength —标准强度the standard compressive strength )来确定砼的等级(大体积混凝土或水工混凝土上为了节约水泥,也有以90天或60天为标准的)。 (1)立方体(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 砼的立方体f C 是划分抗压等级的主要依据。 [note] 立方体f C 是在标准情况下测定的,是砼质量具有对比性。 立方体f C

混凝土强度保证率P% 混凝土强度保证率P% 是指混凝土强度总体中大于设计强度等级的概率。 图4.2 混凝土强度保证率P%示意图 P (t )=95% t f cu,k ψ(l )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混凝土耐久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包括:混凝土抗渗试验等项目。 1应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测定硬化后混凝土的抗渗标号。 2编制依据和采用标准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3检测人员 主检人:周密 4 设备仪器 (1)混凝土抗渗仪 型号:H S/40 量程:4M Pa/c m2 5 抗渗性能检测方法 5.1试样 抗渗试样以6个为1组,规格为顶面直径175m m,底面直径185 m m,高度150 m m的圆台体,一般养护到28天龄期进行试验。 5.2具体的步骤和方法 5.2.1试件养护至试验前1d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在其侧面涂一层熔化的密封材料,随即在螺旋或其它加压装置上,将试件压入经烘箱预热过的试件套中,稍冷却后,即可解除压力、连同试件套装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5.2.2试验从水压为0.1M P a开始。以后每隔8h增加水压0.1M Pa,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 5.2.3当六个试件中有三个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即可停止试验,记下当时的水压。 5.2.4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则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 5.3 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计算: S=10H-1 式中:H—3个试件渗水时的水压力。 6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处理办法

6.1检测过程中,若发生停电,应在设备使用记录中及时记录,对正在检测的试样妥善保管,供电正常后,及时检测。 6.2检测过程中,若发生设备故障,应在设备使用记录中及时记录,通知仪器设备检修人员进行检修,设备修复后,及时检测。 7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 7.1样品品种、编号、工程名称、工程部位、设计等级、成型日期、破型日期。 7.2授权试验、审核、批准签字人签名。 7.3若为有见证抽样、监督抽样,应加盖相应的印章。 7.4试验结果。

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程混凝土施工具有配合比设计难度大、施工控制要求高等特点。因此,从原材料、混凝土配置关键环节、配合比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配合比试验,并从把握原材料质量、计量、搅拌、振捣与抹面和养护等方面介绍施工控制措施。 一、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制关键环节 对高耐久性混凝土的要求很高,其所处环境及工程的特点又有许多不利因素,超出了现行的一般规范标准。耐久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采用试验-计算的方法。 二、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对于高耐久性混凝土水泥、水、骨料、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同时符合设计要求。 2、配合比计量 经过实验室试验确定试验设计配合比。由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控制配合比计量措施:1)由检测机构对搅拌站的计量器具进行测试,确保测试合格,出具检测报告; 2)施工过程中派遣两名经验丰富、责任心比较强的质量检查员,进驻搅拌站,进行旁站计量,适时测试砂石子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计量准确,配比正确; 3)认真进行开盘鉴定,每调整一次施工配合比,必须进行一次开盘鉴定。 三、高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管理

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汽车泵泵送混凝土到浇筑地点。 1、原材料控制 实际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与配合比设计相一致。材料进场后,按材料控制程序进行登记,并收集、保留相关资料。所有原材料做到先检后用;集料堆放场地先硬化、分仓,后堆放原材料;粗骨料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并对其检验状态进行标识;胶凝材料、外加剂储存罐采用顶部搭设遮阳棚和四周棉被包裹防晒。骨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筛洗,严格控制含泥量、级配,并用钢结构雨棚覆盖,降低集料的含水量差异和温度。 2、拌合过程控制 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搅拌设备系统及仪表精度。对微机控制搅拌站计量参数资料要及时分析,动态校正计量。验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测试坍落度。 混凝土搅拌工艺:细骨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第一搅拌阶段)→加水(第二搅拌阶段)→加粗骨料(第三搅拌阶段)→搅拌出料。搅拌时按上述顺序投料。每一搅拌阶段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为3min。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持浆。操作手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拌合时,有技术人员在搅拌站全过程值班,随时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 3、运输及泵送过程控制 本工程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和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两种形式。混凝土搅拌车通过施工道路运输,要求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应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钢筋抗拉与混凝土抗压的优点,表现出良好的受力性能,成为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结构形式,近年对水工结构、港工结构、桥梁结构、建筑结构的大量工程调查显示,钢筋混凝土结构表现出了严重的耐久性问题,许多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往往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就需要进行加固修复,其中耐久性的降低是一大影响因素。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重视。 耐久性是指在确定的环境和维修、使用条件下,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适用性、安全性的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腐蚀和损伤,降低了构件的耐久性和结构的可靠度,导致工程的实际使用寿命往往短于设计使用年限。 影响耐久性的因素,混凝土的碳化,钢筋锈蚀,混凝土的冻融,碱-骨料反应等。 我国在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上尚缺少全国性的系统资料,但从一些调查资料和发表的有关文献来看,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是极其严重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调查表明,我国现役工业建筑物损坏严重,其结构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能保证50年,多数在25-30年左右就必须进行大修或加固。1994年铁路部门的统计表明,我国铁路存在有病害的钢筋混凝土桥2675座,其中的722座发生裂损;仅使用20年的北京西直门立交桥,由于长期在冬季使用化冰盐,部分梁柱锈蚀严重,现己拆除重建。从发达国家所取得的经验来看,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造成的损失己是惊人的。美国标准局(NBS)1975年的调查表明,美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各种损失为700多亿美元,蚀破坏的修复费,1998年度就需要2500亿美元。英国为解决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与防护问题和修复已损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年耗资将近200亿英镑,而日本引以为自豪的新干线,在运行10年后也出现大面积的混凝土开裂、剥蚀现象,日本运输省曾检查了其103座混凝土港口码头,发现使用20年以上的都有大量的顺筋裂缝,目前日本每年用于房屋结构维修的费用就达400亿日元。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低首先起源于材料性能劣化,继而引起混凝土构件强度、刚度衰减,最后影响整个结构安全。由于客观条件,很多研究基于一般假设,如先钢筋锈蚀后加载试验,忽略荷载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劣化影响。在实际工程中绝大多数混凝土结构经受荷载和环境因素同时作用,混凝土在承受荷载时,混凝土本身力学性能退化;同时对钢筋保护作用降低,加速钢筋锈蚀,有效钢筋截面面积减小致使构件承载力降低,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退化使得钢筋塑性不能充分发挥,降低结构延性。混凝土结构经受荷载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荷载与环境等各因素产生的交互作用使得实际服役混凝土结构破坏过程复杂。研究荷载与环境综合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对实际工程更具有意义。 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与一般大气环境综合作用下,荷载对混凝土碳化影响不容忽视,混凝土碳化与荷载大小(应力水平)和荷载形式(拉、压应力)等有关。当荷载应力抑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发展时,混凝土碳化减缓; 而当荷载应力扩展混凝土内部微裂缝时,混凝土碳化加速。 荷载与特定大气环境( 如人工气候环境、盐雾大气环境、海洋大气环境等) 综合作用下构件耐久性研究成果甚少。张俊芝等试验研究了人工气候环境下承受荷载作用混凝土梁受压

混凝土的耐久性有什么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简单的说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一般包括: 1 混凝土的碳化 2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3 碱-骨料反应 4 混凝土冻融破坏 5 氯离子侵蚀耐久性检测项目1、电通量:用通过混凝土的电通量来反应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2、混凝土抗冻标号:用慢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3、混凝土抗冻等级:用快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4、抗硫酸盐等级:用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干湿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级;5、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深度,计算得到氯离子迁移系数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试验方法—简称为RCM法;6、早期抗裂试验:用于测试混凝土试件在约束条件下的早期抗裂性能;7、抗水渗透试验:(1)渗水高度法:用于以测定混凝土在恒定水压力下的平均渗水高度来表示的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2)逐级加压法:用于通过逐级施加水压力来测定以抗渗等级来表示的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8、耐磨性9、护筋性10、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1 混凝土的碳化 2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3 4 混凝土冻融破坏 5 氯离子侵蚀 6 抗冲磨性能 用通过混凝土的电通量来反应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用慢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3 用快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4 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干湿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级; 5、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深度,计算得到氯离子迁移系数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试验方法—简称为RCM法;该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且多应用于工程现场氯离子含量的检测。另外一种更快更简洁的试验方法简称为NEL法;该方法多应用于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快速氯离子检测,现场工程应用尚少。 6、早期抗裂试验:用于测试混凝土试件在约束条件下的早期抗裂性能; 7、抗水渗透试验:(1)渗水高度法:用于以测定混凝土在恒定水压力下的平均渗水高度来表示的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2)逐级加压法:用于通过逐级施加水压力来测定以抗渗等级来表示的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 一、控制骨料粒形和级配。粗骨料中针片状含量不得大于8%。粗骨料必须采用二级配或三级配;用于梁部、框架涵、墩台墩帽等钢筋密度大的结构时,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用于钻孔桩、承台、墩台身等钢筋密度较小的结构时,最大粒径不大于35mm。二、合理使用外加剂,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重大,要严格控制外加剂进料、抽检、贮存等环节;严格执行公司物资管理规定,确保外加剂质量。三、同等级而不同用途的混凝土,应根据用途要求的混凝土性能设计不同的配合比。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下,同等级同用途的混凝土应设计不同配合比以使混凝土的性能适应施工环境变化。四、试配的试件应分为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两种,待分别达到标准规定的龄期进行试压,以评估混凝土在同等养护条件下的强度表现。在工地尚没有进行施工的情况下,可按施工组织设计制订的现场养护方案,模拟同等养护条件。五、每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应采用多种配合比方案,反复比选。六、用于室内设计混凝土理论配合比的原材料应与现场采用的原材料相同。如原材料改变,则必须相应调整配合比。此间,尤其要注意碎石或砂的品质和级配发生改变。不允许不顾原材料改变而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 01-2004 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Guide to Durabilit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Structures 2004年1月

前言 鉴于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对我国当前大规模土建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于2000年提出了一个名为“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研究”的咨询项目,旨在联络国内专家,就我国土木和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为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政策方面的建议。考虑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最为突出,而现行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在许多方面又不能保证工程的耐久性需要,所以项目组决定联系各方专家,组织成立编审组,着手编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供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人员使用。与此同时,国家建设部建筑业司和科技司也委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清华大学土木系就建筑物耐久性与使用年限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就是依托上述项目和课题,在国内众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编审完成的。环境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劣化机理非常复杂,许多方面还认识不清,而且耐久性问题又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与不确知性。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指南这样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可能更便于设计、施工人员能够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使用。《指南》的初稿、讨论稿和送审稿曾分别在2001年、2002年两次学术会议上和在会后广泛征求过意见并经多次修改。由于时间和认识上的限制,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定期补充。 2003年6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报请国家建设部组织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对指南送审稿进行审查和鉴定,并获得通过;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研究认定,本指南作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技术标准。 本指南将每年做局部修订补充,并发布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e715041412.html,)。 对指南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将意见和建议寄:清华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实验室(邮编100084,电子信箱Jiegou@https://www.360docs.net/doc/e715041412.html,)转有关编写人。 指南编审组 2003年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在土建工程中,商品混凝土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近百年来,商品混凝土强度不断的提高成为它主要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使用50MPa以上的高强商品混凝土。有些远见卓识的专家考虑到某些工程的需要, 在提出高强度的同时,也提出耐久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尤其是近5年,在很多重要工程中都成功地采用高性能商品混凝土。 高性能商品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尽管同业对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彼此均认为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基本特征是按耐久性进行设计, 保证拌和物易于浇筑和密实成型,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由温度和收缩产生的裂缝,硬化后有足够的强度,内部孔隙结构合理而有低渗透性和高抗化学侵蚀。 基于上述特点,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成为我国近期商品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核心是保证耐久性。耐久性对工程量浩大的商品混凝土工程来说意义非常重要,若耐久性不足,将会产生极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未来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商品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总价值约为6万亿美元,每年所需维修费或重建费约为3千亿美元。美国50万座公路桥梁中20万座已有损坏,平均每年有150-200座桥梁部分或完全坍塌,寿命不足20年;美国共建有商品混凝土水坝3000座,平均寿命30年,其中32%的水坝年久失修;而对二战前后兴建的商品混凝土工程,在使用30-50年后进行加固维修所投入的费用,约占建设总投资的40%-50%以上。回看中国,我国50年代所建设的商品混凝土工程已使用40余年。如果平均寿命按30-50年计,那么在今后的10-30年间,为了维修这些建国以来所建的基础设施,耗资必将是极其

耐久性混凝土知识

耐久性混凝土知识 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义 1、定义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第2.0.1款定义:在预定的作用和预期的使用与维护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 2、高性能混凝土与耐久性混凝土的区别 根据《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抗渗性)、高工作性(高流动性、高粘聚性、自密实性)和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变形和高弹性模量)的混凝土。 二、铁路行业对耐久性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龄期的规定 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2001年9月1日施行,2010年12月8日作废。适用于铁路混凝土(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与砌体(含石砌体和混凝土预制块砌体)工程的施工。第5.1.2款规定:“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的有关规定”,《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1994年4月1日施行。第2.0.2款规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 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2004年1月1日施行,2010年12月8日作废。适用于新建、改建标

准轨距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第6.1.2款规定:“混凝土强度应按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的规定检验评定”。 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2005年6月14日实施,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转8A货车80km/h)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桥涵跨度小于或等于20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跨度小于或等于96m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第1.0.7款规定:“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100年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规定》(铁建设[2005]160号)2005年9月1日实施,2010年12月8日作废。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客货共线铁路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也应参照执行。第6.4.11款规定:“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天,其他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天”。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2005年9月22日实施,2010年12月8日作废。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客货共线铁路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也可参照执行。 7.12.4款规定:“预应力混凝土、蒸养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天,其它混凝土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天”。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2010年12月8日实施,第1.0.2款规定:“本标准适用于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第6.4.11款规定:“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 从提高商品混凝土耐久性和商品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方面概述现代商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混凝十技术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与地球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发展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改善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商品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用寿命,也即耐用性(Serviceability)问题。这就对商品混凝土的长期性能特别是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商品混凝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其目标就是要使商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实现良性循环,尽量减少造成修补或拆除的浪费和建筑垃圾,大量利用优质的工业废弃物和矿石,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 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可定义为“在使用过程中经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蚀等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而能保持其使用功能的能力”。一般商品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要求在50年以上,很多国家对桥梁、水电站大坝、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等重要结构的商品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在100年以上。气候条件适中的陆上建筑物,应要求商品混凝土在200年内安全使用。我国GB 50010——2002《商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应按照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分为50年和100年2个耐久性预期目标,对于重大、重要工程应按照100年寿命来设计商品混凝土。近几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工程的商品混凝土设计寿命达到100年,这些工程大都结合环境条件和特点,采取专门有效的措施,以充分保证商品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设计要求。比较著名的百年工程有三峡大坝、东海大桥、南京地铁1号线、崇明越江通道北港桥梁、重庆朝天门大桥空心桥墩、杭州湾大桥等。 但是近几十年以来,商品混凝土构筑物因材质劣化造成失效以至破坏崩塌的事故在国内外也是屡见不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年 11 月 14 日

内容摘要 混凝土由于其具有经济、耐久、节能等众多优点,而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作为目前世界最大宗的人造建筑材料,其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文明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由此造成的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混凝土由于自身结构材料和使用环境的特点,还存在着严重的耐久性问题,已不能满足混凝土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实现混凝土环保化、节约化的积极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耐久性对混凝土的重要意义,并着重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最后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的研究结果以及目前国际上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要求。 关键词:耐久性;混凝土;影响因素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 绪论 (2) 1.1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提出 (2) 1.2 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 (2)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分析 (3) 2.1 混凝土冻融破坏 (3) 2.1.1 破坏机理 (3) 2.1.2 影响因素 (4) 2.2 混凝土渗透破坏 (4) 2.2.1 破坏原因 (4) 2.2.2 影响因素 (5) 2.3 碱骨料反应 (5) 2.3.1 破坏原因 (5) 2.3.2 影响因素 (6) 2.4 混凝土的碳化 (6) 2.4.1 破坏原因 (6) 2.4.2 影响因素 (7) 2.5 钢筋锈蚀 (7) 2.5.1 破坏原因 (7) 2.5.2 影响因素 (8) 2.6 化学侵蚀 (8) 2.6.1 产生原因 (8) 2.6.2 影响因素 (9) 3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0) 4 案例分析 (12) 5 结论与展望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