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习题册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

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 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

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

1.我国古代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它提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都体现了深刻的心理学思想。

2.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的四个阶段是(1)、(2)、(3)系统、(4)方法。

3.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是(1)、(2)、(3)探究、(4)行动。

4.实验教育学派产生于,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5.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国教育心理学家。

6.桑代克于年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1)、(2)、(3)。

8.一般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2)、(3)教学和课堂管理心理。

9.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上,奥苏伯尔主张以学生的为主线,把教师的看

作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

10.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盖奇主张以为主线,教育心理学应研究的全过程。

11.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走过的曲折道路可以描述为(1)、(2)、(3)。

12.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分三部分:___,___,___。

13.亚里士多德的 ____ 一书可称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著作。

14.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种灵魂分别是(1) ____ (2) ____ (3) ____ 。

15.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种灵魂为教育的(1) ____ (2) ____ (3) ____ 三方面提供了哲学心理学依据。

16.赫尔巴特学派的5段教学法是赫尔巴特的4段教学法的发展。5段分别是(1) 预备、(2)呈现、(3)联系、 (4) ____ (5) ____ 。

17.法国实验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____ 和 ____ ,他们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

18.在生成学习模型中,学习的4个主要成分是:(1)生成、(2) 动机、(3) ____ (4) ____ 。答案

三、选择

1.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1)学习心理学;(2)人格心理学;(3)普通心理学;(4)发展心理学。

2.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1)学生;(2)人和动物;(3)动物;(4)儿童。

3.贯穿本书学习分论部分的理论是。(1)同化论;(2)信息加工理论;(3)知识分类学习论;(4)反映论。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1)二次大战以后;(2)20世纪50年代;(3)20世纪60年代末;(4)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

5.“教学心理学”这个术语最早由提出。(1)格拉泽;(2)加涅;(3)桑代克;(4)安德森。

6.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最宽泛的定义是。(1)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2)普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3)人类行为之研究与改进;(4)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规律。

7.最早提出“意识阈”和“统觉团”的人是 ____。(1)冯特;(2)詹姆斯;(3)弗洛伊德;(4)赫尔巴特。

8.学校心理学是一门为 ____ 提供服务的应用心理学科。(1)差生;(2)学生和教师;(3)全体学生;

(4)学校领导决策。

9.教育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诞生于____。(1)二战以后;(2)20世纪50年代;(3)20世纪60年代;

(4)20世纪80年代。答案

四、研究与设计

1.找三本以上2000年前后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对这些书的目录与绪论章作如下分析: (1) 它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的看法有何相同与不同? (2) 比较它们的目录,分析各书涉及的内容范畴的异同以及它们与本书的异同。

2.设法找到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中译本《教育心理学概论》(陆志韦译),分析其内容目录并考察它对当代教育心理学体系与内容的影响。

3.仔细阅读本教材新老版前言,找出新老版在体系和内容上的异同。

4.设法找到三种以上不同作者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根据在本章学到的观点,对这些书的体系,内容选择和安排作出适当的评价。答案

五、判断

1.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对此西方各国学者不存在什么争议。

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

4.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5.教育心理学在西方也称“学校心理学”。

6.从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来看,学习的科学研究先于教学的科学研究。

7.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

8.教育社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中较晚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

六、问答

1.从课本以外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早已应用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事教育工作。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怎样为德、智、体三育提供哲学心理学依据的。

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4.简述实验教育学派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

5.简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6.简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的异同。

7.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心理学的关系。

8.谈谈你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观点的看法。

9.简述教育心理学学科与《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

1.《学记》

2.明了,联想

3.注意,期待

4.欧洲,实验

5.美,桑代克

6.1903

7.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8.学习者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

9.学习,教学10.教师的教,教师教11.单向道,死胡同,双向道12.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3.《灵魂论》14.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人类的灵魂15.德育,智育,体育16.统合,应用17.比奈,西蒙18.注意,先前的知识经验

三、选择⑴⑵⑶⑷⑵⑴⑷⑵⑶

四、研究与设计(答案略)

五、判断

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7.错误;

8.正确

六、问答

1.略

2.为顺应三种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实施三方面的教育。首先,人有植物的灵魂,对人体进行肉体营养和繁殖,它通过体育锻炼后,肉体不断完善起来:其次,人有动物的灵魂,人有感觉、愿望、知识,因智育而达到真理的大门;最后,人有理性的灵魂,它通过德育达到完善的境界。

3.赫尔巴特及其学派在其提出的教学过程模型中,根据其统觉理论,特别强调强调学生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统觉团在吸收有关新观念中的作用,主张教师不应只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

4.实验教育学派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5.桑代克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

6.二者都研究学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规律,但学习心理学还研究动物的学习,其成果可以用于动物训练、犯人改造、职业培训等,教育心理学除了研究学习之外,还关心学生的发展与个别差异,教师的教学以及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等内容。

7.二者都围绕学校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进行研究,目前二者已很难区分开。

8.略

9.教科书的内容来自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内容,但在组织教科书内容时,不同作者可有不同偏好。今年复试时,我和同学一起住在师大一村的私人旅社里。。。很苦,不过我们都考上了,而且她的

专业超级热门。回南京时,很感伤,啊,终于可以回家了!

考研不容易,但也不至于难于上青天。唠叨了这么多,我怕你们砍我,还是说正事!

学前教育不是热门专业,它的国家线也不会像法学、经济学、管理学那样高到340,350,而且竞争对手也不会很强!所以放心去复习,别太担心。

划定的7本参考数目,你至少要浏览一遍。

1、吴庆麟那本《教育心理学》,几乎全是加涅的专著的翻版,我相信大家看起来很吃力,尤其是没有心理学背景的。但一定要看,把重点提出来。前面几章是重点,2005年就有涉及到。我当时把前面看了看,后来,我根本不想碰这书。因为很饶舌。。。

2、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出新版的,最好买新的!这本比叶澜的实用!除此外,大家还可参考《教育学基础》,十三所重点院校编的。叶澜的那本,我懒得看,但总算大致看了些重点。因为很散,但你们一定要看,因为看历年试卷就知道也考了那本书上的。

3、两本儿童心理学的书还不错。但你会发现有出入,所以不凡去查心理学大词典,没有条件的,还可以看看王振宇的〈儿童发展理论〉,蓝色封面的。可以加深你对儿童心理学的理解。

4、黄人颂的〈学前教育学〉太老了,是80年代的。建议你们结合起幼儿园纲要的书。

下面是复习时的事情:

1、也许你不是本专业的,但别担心。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要老去论坛里浏览那些

看似英雄豪气的考研帖子,那样你会有不真实的感觉。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复习。

2、别担心别人认识什么导师之类的,因为你先得达到国家线!!!自己的实力很重要!

3、复习的强度不要太大,注意劳逸结合,当你觉得很烦躁,看不进书时,可以和朋友同学去校园散步(当然,不能总是烦躁)。别以为散步就是浪费时间,你坐在教室里,没有效率更是浪费生命。

4、看书的教室可以固定。尤其是可能与陌生的研友结成好朋友,你们资源共享,还可以占位置。不要因为位置的事和人吵闹,那样会没心情复习的。

5、我晚上经常借打水,上厕所和好朋友逛学校。去过南师仙林的人都知道,我们学校硕大无比,呵呵。你可以在散步时候得到放松。

6、不能太迷信辅导班。现在辅导班就开课了,2000多人挤在礼堂。现在你可能记得,暑假一过,可能忘了。辅导班的资料倒可以看看。最后考之前,千万别从众,拼命背辅导班压的大题。。。基础才是最重要的!我是没参加辅导班,政治也有75分。

第二章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加涅认为,

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

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

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

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

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

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

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

分组成。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

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

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生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而对学习的

一种分类。机械学习指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进行机械重复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

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二、填空

1.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变化。

2.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变化。

(3)-------------。

(2)-------------、

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成三大领域(1)---------、

4. 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2)、(3)、(4)、(5)。

5.大脑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沿着一神经元的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轴突和树突相邻并传递神经冲动的部位被称为。

6.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1)、(2)、(3)、(4)四类。

7.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1)、(2)、(3)、(4)、(5)。

8.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把学习分为(1)、(2);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2)。

9.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类:(1)、(2)、(3)、(4)、(5)。

10.乔纳森新提出的学习分类包括、、、、等学习类型。答案

三、选择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3.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4.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

5.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6.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

7.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

8.未给小学一年级学生讲过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他们却能正确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这可以用乔纳森学习分类以下来解释。(1)自我知识;(2)心理模型;(3)信息网络;(4)认知成分技能。

9.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10.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1)动作技能;(2)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4)态度。

四、研究与设计

1.比较本书提到的加涅、奥苏伯尔、乔纳森和我国学者提出的学习分类的异同点并对它们的优缺点作出适当评价。

2.举若干实例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3.从学习心理学研究发展史考察教育心理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学习分类并简评本书所介绍的4个分

类系统的理论依据及其实践意义。

4.阅读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以人物为线索,比较早期学习理论中认知观与行为观的主要分

歧。

五、判断

1.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3.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4.二年级儿童学会用学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这是动作技能学习。

5.六年级儿童在学习圆概念时,学会用圆规画圆,这是智力技能学习。

6.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当时身高1.6米,跳高成绩为1.7米。两年后身高1.75米,通过训

练,跳高成绩达 2.00米。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所以,可以用学习来解释。答案

六、问答

1.简述学习定义产生争论的原因。

2.举例说明学习的生物适应与社会意义。

3.在一个实验中双生子之一T从第48周起每日作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另一双生

子C不作爬梯训练,从第53周开始训练。结果C在2周后赶上了T的爬梯水平。双子C为什么只用两周训练便能赶上双生子T训练8周的水平?其中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4.许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出生以后立即试着站立,然后试着走路,而且很快就会走了。新生长颈鹿

的这种能力变化属于学习吗?为什么?

二、填空

1.行为的

2.内在能力和倾向的

3.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4.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5.轴突,树突,突触

6.潘菽,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学习

7.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8.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9.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

10.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延伸技能,自我知识,动机形成

三、选择

Ⅱ.⑵,⑷。本题考查学习的概念。⑴是人具有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⑶是动物本能;⑵是人在后天学习中形成的条件反射;⑷也是后天环境中经观察而形成的。

2.⑷。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3. ⑶。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4.⑵。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5.⑵。六年级学生,执行与圆规有关的动作不成问题,现在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在“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规则支配下,通过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而表现出的新的能力,是加涅所讲的定义性概念。

6.⑴。书的概念小学生早已习得,而且也在概念与表示概念的符号“书”之间建立了联系,现在只是学习“书”概念的另一种符号,因而属于符号表征学习。

7.⑵。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奥苏伯尔的概念学习。

8.⑵。小学生能正确判断句子,说明他们头脑中形成了句子的结构,将“我”,“爱”,“梅花”三个相关联的言语联系起来,故属于心理模型。

9.⑷。

10.⑵。排版需要一定操作,但这种操作是在头脑中完成的,而使用电脑所涉及的肌肉运动(动作技能)是早已学会的技能。

四、研究与设计

1.都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这是大多数学习分类系统所遵循的分类框架。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只涉及认知领域,冯忠良的分类中的“社会规范”学习相当于加涅的态度学习。两

者都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习。乔纳森的分类主要只涉及认知领域。然而在这个大框架下,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加涅划分了三种技能,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一种特殊的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有知识的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但未对知识和技能加以划分。冯忠良的分类系统中的知识类似于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的知识。两者都涉及知识的简单与综合运用。该分类中的心智技能相当于加涅分类系统中的认知策略。

2.略

3.学习现象非常复杂,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将一种学习的规律用于解释所有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由此使得心理学家用分类的观点来研究学习。对四个分类系统的分析评论略。

4.略。此题可作为学习这两节的学习方式或教学方法。

五、判断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6.错误

六、问答

1.学习现象十分复杂,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因而对学习的看法也不一样。此外,研究者本人所持有的哲学观点(如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也影响对学习的看法。

2.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3.这里双生子C的行为变化应归因于生理上的成熟,并不是学习使然。

4.长颈鹿的能力变化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不属于学习。

第三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学习的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配对联想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同时呈现成对的学习材料,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认知地图: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系列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依次回忆出来。学习的试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境中会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自由回忆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顺序。图式:这里指巴特利特的术语,是个体头脑中原有的观念,对个体的记忆和提取新信息会产生重要影响。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描述的一种条件作用形式,指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重复匹配呈现,获得了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条件反应:斯金纳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指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趋平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实验时用的术语,指无规则的知觉痕迹在保持期间向一个更熟悉的标准的原有记忆痕迹还原,遗忘了许多细节。锐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实验时用的术语,指知觉对象的某个突出特征在保持期间变得更加

突出和集中,强调某突出的细节。情境性学习:学习的社会建构理论对知识与学习的一种看法,认为知识不是个人的认知结构,而是随着时间而发展的社会团体的创造。社会团体的习俗(practices of community)——相互作用和办事的方式以及该团体所创造的工具——构成了该团体的知识。学习意味着变得更有能力参与那些实践和应用那些工具。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在计算机科学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解释认知学习的理论,认为学习结果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知识分为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的陈述性知识和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包括感觉加工、短时记忆加工和长时记忆储存新知识学习主要发生在短时记忆加工过程中。学习的认知建构理论: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解释认知学习的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或改组;学习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两大类;学习总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同化过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条件是原有知识结构的性质。

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

建构主义学习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构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出现的一种解释学习的理论,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主张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二、填空

1.条件反应的两大范型是(1)、(2)。

2.桑代克提出的效果律是。

3.从后期的观点来看,桑代克早年所做的饿猫学会逃出迷笼实验,实为条件反应学习实验,猫的行为不必用效果律解释,而是可以用原理解释。

4.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强化”指。

5.在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应中,“强化”指。

6.人类联想学习研究的三种基本范型是(1)、(2)、(3)。

7.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1)、(2)两大类。

8.经验主义对人的认识的分析具有四个特点(1)、(2)、(3)、(4)。

9.在心理科学史上第一次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了人类联想规律;首次用动物作被试研究动物联想学习的规律。

10.沃尔福克区分的建构主义三个阵营是(1)、(2)、(3)。

11.不同建构主义观关于学习与知识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2)、(3)。

(4)、

(5)。

(3)、

(2)、

12.建构主义关于学习与教学的共同点是(1)、

13.理性主义强调在人的认识中的作用。

14.欣茨曼将学习论流派分为____ 和____两大阵营。

15.学习的S—R联结观强调学习是 _______过程。与此相对的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是 _______过程。

16.托尔曼不赞成学习的 ____ 公式,把学习公式改成 _____ 公式。强调 ____ 的变化导致行为变化。答案

三、选择

1.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相一致。(1)动机原理;(2)强化原理;(3)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4)成熟概念。

2.桑代克后期把练习律看成效果律的附律的原因是。(1)练习只能为奖励提供机会;(2)光有练习而无满意的效果不能导致学习的进步;(3)多练习产生疲劳;(4)缺乏正确指导的练习易形成错误习惯。

3.适合系列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1)儿童背诗词;(2)记住中国各省份名称;(3)记电话号码;(4)记数学公式。

4.适合自由回忆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1)记住中国各省名与相应省会名;(2)记忆电话号码;(3)记忆外语单词;(4)记忆班级同学名字。

5.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形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范型来解释。(1)系列学习;(2)配对联想学习;(3)S—R学习;(4)自由回忆学习。

6.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1)人工饲养的黑猩猩;(2)所有野生的黑猩猩;(3)所有灵长类;(4)个别野生黑猩猩。

7.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1)系列学习;(2)配对联想学习;(3)自由回忆学习;(4)S—R学习。

8.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属于。(1)社会建构主义理论;(2)信息加工理论;(3)皮亚杰理论;(4)激进建构主义观。

9.主张“知识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1)社会建构主义观;(2)信息加工理论;(3)激进建构主义观;(4)奥苏伯尔的理论。

10.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属于的观点。(1)皮亚杰;(2)信息加工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社会建构主义。

11.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1)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2)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3)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1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1)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2)学生是否主动学习;(3)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4)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答案

四、研究与设计

通过分析影响学习论流派的各种哲学观点的合理成分与不足之处,论述不能以建构主义观作为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唯一哲学基础的理由。答案

五、判断

1.记忆电话号码是一种配对联想学习过程。

2.刺激替代是操作条件反应形式。

3.在操作条件反应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5.认知学习观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或内部过程。

6.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7.尽管早期学习论有许多缺点,但其大部分结论可以用于解释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答案

六、问答

1.举例说明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应的区别。

2.为什么说桑代克所研究的尝试错误学习实质上是操作条件反应?

3.简述学习的试误说与顿悟说各自合理和欠缺的方面。

4.托尔曼的“认知地图”说有何依据?

5.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学习理论难于在课堂学习情境中应用?

6.早期学习理论行为派与认知派在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的看法上有哪些根本分歧?

二、填空

1.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应

2.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3.操作,强化

4.在条件刺激出现时或稍后呈现的无条件刺激

5.在适当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

6.系列学习,配对联想学习,自由回忆学习

7.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8.感觉主义,还原主义,联想主义,机械主义

9.艾宾浩斯,桑代克

10.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学建构主义

11.知识是怎样建构的,世界是否可知,知识是情境性的还是普遍性的

12.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13.先天的理性作用

14.认知主义,行为主义

15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顿悟

16.S-R,S-O-R,有机体内部

三、选择

1.⑴。

2.⑴。桑代克效果律中导致满意后果和带来烦恼的行为也可看作是练习,练习能否增强联结,取决于练习的后果,这样,练习律的内容就可纳入到效果律中。

3.⑴,⑶,⑷。系列学习要求被试根据材料呈现顺序回忆。背诗词、电话号码和数学公式必须记住顺序,记忆中国各省名称则不必拘泥于顺序。

4.⑷。记住省名和省会名属配对联想学习,记忆电话号码和外语单词属系列学习,记忆同学名字可不限顺序,属自由回忆学习。

5.⑵。单词音形联系涉及在两项学习材料间建立联系,也无顺序要求,不属于系列学习和自由回忆学习。S-R学习为行为主义学习方式,不涉及内在思想观念间的联系,故选⑵。

6.⑷。

7.⑴。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为研究材料,无意义音节由至少三个以上的字母组成,在回忆时又要求按顺序回忆,因而属于系列学习。

8.⑵。

9.⑶。教材中的极端建构主义又叫激进建构主义。

10.⑷。

11.⑶。

12.⑴。

四、研究与设计

从心理学历史上看,影响学习论流派的哲学观点大致有两种: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前者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与感觉经验,在其影响下,心理学中出现了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研究派别,

对动物的学习,人类的机械学习作了大量研究,但这种研究忽视了人与动物、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区别而带有很大局限性。理性主义注重人的理性思考,注重人的先天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格式塔学派、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都受理性主义的强烈影响。这些学派对人类的高级学习作了深入研究,突出了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不同的地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这两种哲学观点产生的心理学流派各有长处,但都不全面,难以对人类复杂的学习作出全面描述。学生在学校中,仍有一些基本技能、基本知识需要以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揭示的规律来学习,建构主义对这类学习是排斥和忽视的。总之,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只能解释学生学校学习的一部分,不能解释全部,不能将其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唯一哲学基础。

五、判断

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6.正确;

7.错误

六、问答

1.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替代,即用条件刺激替代无条件刺激而与反应形成联系。操作条件反应是反应替代,即某一反应逐渐与某一刺激形成联系,从而排斥其他反应与该刺激形成联系。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在反应之前出现,操作条件反应中强化在反应之后出现。

2.桑代克的猫在笼中的行为是自发性的,碰到开关而逃出,是对其行为的强化。可见猫先作出行为而后受到了强化,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一致。

3.试误说适用于解释机械学习,即问题解决者不具备相关的原有知识情况下的解决方式。顿悟说适用于解释理解性的问题,问题解决者具备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这两种理论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现象的解释,二者其实是统一的(见迁移的学习定势说)。他们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将其理论解释泛化成普遍适用的理论。

4.其依据是白鼠迷宫学习实验。

5.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学习理论多是研究动物的学习,或人类在实验室中对机械材料的学习,这些内容与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相差甚远,从中得出的规律也难以应用到学校中。

6.行为派把学习简单地看作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的形成,强调多次重复的练习和强化等因素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认知派认为学习是头脑内部的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头脑中原有观念内容的相互作用。

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神经网络理论: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提出的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知识在人脑中以神经网络形式储存,神经网络由可在不同水平上被激活的结点组成,结点与结点之间有联结,学习是联结的创造及其强度的改变。概念形成: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该类事物的关键特征。上位学习:指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命题: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arguments)构成的。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表达,有时也用其

他关联词如介词表达;论题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表达。命题网络: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是由具有共同成分的两个命题彼此联系起来形成的。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所进行的学习。程序性知识:指个人不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表现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脚本:一种知识表征的形式,指表征反复出现的事件的图式。概念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加涅认为概念学习是学习运用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列结合学习: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但在横向上存在吻合或对应关系时所进行的学习。默会知识:波兰尼划分的一种知识类型,指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

知识的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符号表征学习:奥苏伯尔区分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双编码理论: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陈述知识以言语和意象两种方式表征,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同化论: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用以解释概念或命题意义获得的心理机制的学说,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涉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强调概念和命题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及教材由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

概念同化: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

命题学习:奥苏伯尔区分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学习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复述策略: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

精加工策略: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概念图示: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组织策略。学生通过画知识网络图来表示概念间的关系,网络图如一课倒置的知识树,把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树干的顶端,把局部的概念置于枝杆,最后把具体细目置于树枝的末梢。

组织策略: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

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是用同化思想来解释外在的逻辑意义怎样向个体的心理意义转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学说。

意义:奥苏伯尔的术语,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同义。

潜在意义:奥苏伯尔的术语,指在个体具有适当原有知识条件下能被个体同化的人类知识。

知识分类学习论:一种解释不同类型知识学习过程和规律的理论。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和知识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二、填空 :1.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1)、(2)两大类。

2.在认知心理学中,命题由两个成分构成,第一个成分是,第二个成分是。

3.可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全过程分成(1)、(2)、(3)三个阶段。

4.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或表征和贮存。

5.人们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有序事件可能以的形式表征。

6.“我爱冬天的梅花”这个句子包含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第二个命题是。

7.奥苏伯尔的符号表征学习指。

8.波兰尼将知识分为____和____。

9.我国教育和心理学辞书中流行的知识定义来源于 ____ 认识论。

10.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导致的 ____ 。

11.我们从一个人会陈述什么,推测他具有 ____ 知识;从他会做什么推测他具有 ____ 知识。

12. “命题”一词在逻辑学中指 ____ ,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指 ____ 。

13.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两个命题可以通过 ____ 彼此联系起来形成命题网络。

14.概念名称学习不同于概念学习,前者指 ____ 学习,后者指 ____。

15.奥苏伯尔把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称为 ____ 。

三、选择:1.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1)双重编码理论;(2)加工深度说;(3)图式理论;(4)知识分类学习论。

2.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概念在外延上与概念对应。(1)智力;(2)习得的认知能力;(3)习得的认知能力与动作技能;(4)认知技能。

3.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大致相对应。(1)书本知识;(2)陈述性知识;(3)言语知识;(4)程序性知识。

4.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表明,在确定知识类型时要考虑。(1)学习的内容;(2)学科特点;(3)测量的条件;(4)学习所处的阶段。

5.儿童在看动画片时,看到上面的情节可推知下面的情节发展。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 这种能力的适当解释是。(1)儿童观察力强;(2)思维的逻辑性;(3)儿童想象能力发展快;(4)儿童头脑中贮存了相关情节的脚本。

6.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学习外语单词属于。(1)符号表征学习;(2)配对联想学习;(3)事实学习;(4)机械学习。

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1)上位学习;(2)下位学习;(3)并列学习;(4)发现学习。

8.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1)上位学习;(2)下位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4)派生学习。

9.儿童在理解了一首诗歌的意义以后,要背诵它,最合适的记忆策略是。(1)精加工策略;(2)组织策略;(3)朗读策略;(4)复述加试背策略。

10.在学习圆周、圆周率概念后,学习用c和π表示圆周和圆周率。这种学习属于。(1)机械学习;(2)有意义学习;(3)物体名称学习;(4)概念名称学习。

11.知识分类学习论来源于。(1)皮亚杰的图式理论;(2)加涅的学习条件论;(3)安德森的激活论;(4)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12.有位历史老师教中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1)复述策略;(2)组织策略;(3)精加工策略;(4)自由联想策略。

13.在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在一段主题思想不明确的短文之前加上标题与未加标题相比, 被试感到加上标题的材料更易于理解且记忆效果好。这一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1)同化论;(2)生成论;(3)联想论;(4)图式理论。

14.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1)精加工策略;(2)组织策略;(3)复述策略;(4)做笔记策略。

15.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4)生成技术。

16. 我国的武术动作教学中,不仅有教练员的动作示范,而且每一个基本动作往往有一个形象的名称,如:太极拳中有“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名称对动作技能的促进作用是。(1)便于语言编码; (2)便于动作形象编码; (3)提高学习兴趣;(4)便于言语和形象双重编码。

四、研究与设计 1.根据熟悉的学科,列出需应用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同化模式进行学习的概念或命题,并明确指出各种学习模式在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性质。

2.请指出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主要形式和依据。

3.根据你熟悉的学科,举例说明上位和下位同化模式中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答案

五、判断1.两个命题通过表示关系的箭头联系起来。

2.也可以把图式看成是概念,因为它们都是反映事物的共同属性。

3.奥苏伯尔所说的三类知识的学习(即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与加涅的三类学习(即符号学习、事实学习与有组织的知识学习)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4.下位学习不能用形式逻辑来解释。

5.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6.在上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总是导致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

7.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符合认知发展的辩证运动规律。

8.精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

9.组织策略不需要在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答案

六、问答

1.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概念与反映论的知识概念有何差异?

2.简析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与“概念”这两个术语含义的异同。

3.简评我国流行的知识概念及其不足之处。

4.试比较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命题表征”与奥苏伯尔的“命题学习”两者异同。

5.试比较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命题网络”与奥苏伯尔同化论中的认知结构的异同。

6.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说明“笔记”(包括note taking, note making)有助于学习的理由。

7.为什么说“自问自答”是一种精加工策略?

8.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习中的mapping策略。

9.简述知识分类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二、填空

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2.关系,论题

3.习得阶段,巩固阶段,提取和运用阶段

4.命题网络,图式

5.脚本

6.我爱梅花,梅花是冬天的。

7.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8.显性知识,默会知识

9.哲学10.知觉建构1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2.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13.共同成分14.表征,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15.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三、选择

1.⑴。

2.⑶。广义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属于习得的认知能力。

3.⑵。这里的知识与技能是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讲的,一个重在说,一个重在做,分别相应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4.⑶,⑷。模型表明,阶段不同,知识类型也不同。学习的第一阶段为陈述性阶段,第二阶段为知识巩固与转化,第三阶段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在第三阶段判断知识类型时,主要看学生用习得的知识干什么。用来回答“是什么”问题,则为陈述性知识;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则为程序性知识,即要考虑测量的条件和要求。

5.⑷。故事一般由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有序部分组成。儿童接触过许多故事后,会形成故事情节的脚本,这使得儿童看到前边的情节时,就可以利用头脑中的脚本推知以后的情节。

6.⑴。学外语单词是学习单词符号表示的意义。

7.⑵。分数的概括、包容范围高于百分数,原有观念是上位观念,新观念是下位观念,进行的是下位学习。

8.⑶。两类知识间不存在上下位关系,但横向上有某种类似,即都对处于其场中的物质产生影响,故属于并列结合学习。

9.⑷。儿童理解了意义,要学习的是表示意义的符号属简单陈述性知识学习(符号表征学习),宜用复述加试背策略。

10.⑷。概念的含义已习得,现在要在概念与表示概念的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属于表征学习,学习用符号表示概念。

11.⑵。皮亚杰图式论指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机制,安德森激活论只论述了陈述性知识提取应用的机制,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只提出了从信息加工角度来看待学习,只有加涅的学习的条件论指出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等知识类型习得的条件和规律。

12.⑶。这是对所记忆的内容添加、补充了意义,属于精加工活动。

13.⑷。加上标题后,被试看到标题就激活了头脑中相应的图式,可以用于理解、记忆短文内容。

14.⑵。课文学习属复杂知识学习,画出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是对材料进行组织的活动,属于心理学的组织策略。

15.⑴。电话号码属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而且是暂时使用而不是长期使用,因而使用复述策略最佳。

16.⑷。示范动作是让观察者进行形象编码,告诉动作名称则让学习者进行言语编码,双编码理论认为,两种编码的记忆效果要好。

四、研究与设计: 1.略。2.命题和命题网络,请参阅教材相关研究的介绍。3.略。

五、判断: 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错误。6.正确。7.正确。8.正确。9.正确。

六、问答1.反映论的知识是从头脑中的内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来界定的,是头脑内外内容的静态比较。现代心理学的知识概念强调知识习得的动态过程,即在与外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2.概念只包括本质特征,图式中也包括非本质的特征,如鸟的图式中可包括会飞的特征,但鸟的概念中只有有羽毛这一特征。

3.来源于哲学,割裂知识与能力的联系,脱离知识来谈能力。

4.二者都重视若干概念间的关系。不同的是,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命题学习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形式,不过命题学习的结果最终要以命题网络形式表征。

5.两者都强调概念间的联系,强调概念的层次组织,指的都是头脑内部的观念内容的组织。但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没有明显错误、通常全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解释)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预测) 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控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总体特点:用普通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908年,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小结:卡桑廖+程序教学+布鲁纳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代入法,没有太大错误都选)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教育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发展性原则: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述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 乳儿0-1岁,婴儿1-3岁,幼儿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小学阶段) 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14、15-25岁,成年25-65,老年65-死亡。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没有互补性)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发展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成熟(生理) (2)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和人交往中;教育) (4)平衡化:最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同化和顺应。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自我中心的语言(2-7岁)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叠字)、独白(自言自语)、集体独白(集体自言自语)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 想参加教师资格证测试的伙伴们是不是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 学的试题有点担忧呢?下面是收集的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以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 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 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 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C)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教育学 心理学 记忆口诀

【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学习理论(口诀): 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 斯金那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 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 布鲁那:“我发现!” 奥苏泊尔:“我接受!” 加涅:“我把信息加工一下。” 建构主义者:“你和我建构的不一样!” 【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口诀): 如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佛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 可以记忆为“内服威力大格外爱做梦” (“内”指代内发论,“服”指代佛洛伊德,“威”指代威尔逊,“格”指代格赛尔,“梦”指代孟子); 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洛克、华生, 可以记忆为“外出寻找落花生” (“外”指代外铄论,“寻”指代荀子,“落”指代洛克,“花生”指代华生)。 【教育学】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口诀): 个人本位论,前者代表人物是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及孟子, 可以连词成句“Looks福尔泰,不要忘了孟子” (““Looks”指代卢梭和洛克,“福”福禄培尔。“泰”指代裴斯泰洛齐); 后者代表人物是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及孔子, 可以用“饼干上有两个孔” (“饼”指代斯宾塞,“干”指代涂尔干,“两个孔”分别是孔德和孔子)记忆。 【教育学】教学: 教学原则包括七个:即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及量力性原则, 那么可以记忆为“直起弓寻找一英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直”直观性,“起”启发性,“弓”巩固性,“寻”循序渐进,“英”因材施教,“里”理论联系实际,“粮”量力性原则),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记住教学原则。 【教育学】德育的实施: “德育的原则”中九个原则即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灵活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对于九个原则的考察在案例分析题时常出现, 我们可以概括为“双导、三施、四结合”就比较好记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强调教育学是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含答案)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测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和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基础心理学(王晓钧)重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 (重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的一门科学,起源于希腊词根:phychc(灵魂)和logos (学问),原意为“灵魂之学”。 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具体的说,心理学研究以下内容: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 3. (重点)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指人类共同拥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也包括注意②情绪和情感过程:在认识他人或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一定的态度 ③意志过程: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行为方式,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由于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又成为差异心理。 ①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个性心理特征。 4.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联系: (1)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基础) (2)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 5. (重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两个鲜明的特点:(1)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身(2)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于一身 6. 心理学的分类: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1)基础心理学:研究重点在于从理论上揭示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 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2)应用心理学:研究倾向于将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一特殊群体,揭示这一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 7.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1)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表现为一个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2)心理结构:人的心理现象是很复杂的,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存在一定的结构;研究心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机能。一个健康发育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不仅要在行为水平上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脑机制,揭示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 (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人的心理现象是进化过程的产物。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5)心理与环境:心理现象是由外界输入的信息引起的,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揭示这种联系和关系是心理学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教育学心理学超级题库(全)-含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超级题库(全)-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患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3)研究人格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认识第心理功能支配和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还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性质,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第2章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释梦理论。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Ⅰ意识:能被个体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情绪、思维) Ⅱ潜意识: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动物性本能、冲动,经验,欲望,动机) 1)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所在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理解潜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Ⅲ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前意识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规范的要求和个人 道德来调节,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相互协调构成了人格的基础。本我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生存的原动力;超我监督、控制个体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自我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使个体适应环境。 Ⅰ本我: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冲动永远存在。 Ⅱ自我:个体出生后在与现实接触中由本我发展分化而来,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代表着理性与审视。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成熟水平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Ⅲ超我: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化的自我,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第内化的结果,属于道德、良心的部分,是人格的最高形式和最文 明的部分,遵循“至善原则”。

心理学常考易错知识点_泛化与分化

心理学常考易错知识点——泛化与分化泛化与分化这类题目在历年教师考试真题里也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也经常在这个题目中摔跤绊跟头,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心理学常考易错知识点——泛化与分化的相关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于未然: 一、提出者 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普洛夫。 二、定义 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三、实质区别 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四、实例 泛化:在巴普洛夫的试验中,最初训练狗对1000赫兹的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然后呈现1100赫兹和1200赫兹的铃声,狗也能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 分化:只有在呈现1000赫兹的铃声时,呈现食物,而在呈现1200赫兹的铃声时,不呈现食物。狗逐渐学会了在有1000赫兹铃声的时候,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 五、真题回顾及解析 【2016年上半年】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解析】B。小英对不但对医生这个特定的人物感到害怕,对穿白大褂的人都感到害怕,说明小英分不清楚医生和穿白大褂的人之间的差别,也就是对相似性事物(白大褂)做出同样的反应(感到害怕),所以是对刺激泛化。 六、练习 以下情境中属于分化的是( )。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杯弓蛇影 C.能正确叫出双胞胎各自的名字 D.把“中国人民银行”看成“中国人民很行” 【解析】C。能对相似性对事物(双胞胎)做出差异性对反应(叫出各自对名字)。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分不清蛇和井绳,对相似对事物做出了同样对反应;同样,B是分不清墙上挂对弓箭和蛇,所以都感到害怕,仍是泛化;D对相似对汉子“银行”和“很行”分不清楚,所以以上三个选项都属于泛化。

教育学心理学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

布鲁纳美国 1.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 证→做出结论) 2.领导美国20C60y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主张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发现法学 习,重视智力发展(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3.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 强调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3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新课标中也叫“探究学习”。即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4.提出假设考验说,研究人工概念的形成(人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 设,即猜想这个概念是什么)——人工概念是认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最早是赫尔于1920年首创的。 5.强调非特殊成分的迁移,也叫普遍迁移。即学习了基本的普遍的概念或原理,可作为学习 其他类似知识的基础。 6.强调原理的迁移,即领悟事物之间关系基本,概念或原理掌握得越深透,越能实现迁移。 7.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基本模式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8.认知结构迁移说 产生式迁移说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产生式迁移理论是根据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ACT,发展而来。 根据ACT理论,技能的学习分两个阶段: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进入学习者的命题网络,然后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当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产生式的重叠时,迁移就会发生。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知识 正迁移就是把适合的编码用于新知识,负迁移就是把不适当的编码错误地用于新知识。 奥苏伯尔美国 1.学习理论之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论: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 学生的学习有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建构论: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信念来建 构新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新知识的建构,对已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 3..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初级概念是通过亲身直接经验获得,二级概念是通过掌握概念的定义获得。 4.概念形成知识入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而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概念同化论的三种模式: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6.积极的遗忘(用意义同化的观点解释遗忘的原因,即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的 简化过程,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7.学习迁移理论之认知派的认知结构说 学习的迁移以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学习的相互作用为前提。强调先前的学习经验,但认为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影响是间接发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迁移。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⑴可利用性⑵可辨别性⑶稳定性(包括清晰性) 8.利用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呈现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 9.《教育过程》认为知识是独立的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知识体系,反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 观。 1.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出发,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掌握学习模式,与卡罗尔一起提出。主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别化指导。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叶弈乾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为弄清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如: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 (2)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和感受过程 (3)意志过程:受认识支持和情感推动,克服困难,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心理状态:心理活动进程中出现的相对持续的状态。如: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3、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如: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2)个性心理特点: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核心)。 三、心理学的任务: 1、理论任务:通过心理学研究进一步揭示心理、意识的起源。 2、实践任务:总目标是为实现和谐社会服务,为实现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及方法 一、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的原则; 3、系统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心理测验法 4、其他(个案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元分析法) 第三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第四节神经系统和脑 一、神经元:人的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二、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椎)和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 三、人脑的结构和机能 四、人的心理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1、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3、经典性条件反射(望梅止渴) 4、操作性条件反射(小鼠踩杆) 5、条件反射的系统性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概述 一、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的觉知。(人能意识到自己、客观世界、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存在) 二、意识的基本特征: 1、觉知性:人类意识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内外信息的了解。 2、能动性:人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积极能动的反映。 3、社会制约性:(1)社会产物,受社会条件制约(2)语言密切联系(3)意识的内容是社会存在的反映(4)个人意识影响社会意识;个体意识发生发展取决于其社会实践、思想接受 三、非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1、非意识过程:人体从来不可能意识到的活动。如:内分泌 2、前意识过程:处在前意识水平的经验储存在记忆中,可通过一定方式提取出来。当前未被意识到但很容易意识到。 3、无意识过程:比前意识更难觉知,但也会影响人的心理过程。如:睡梦。 第二节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含义: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不属于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基本功能):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有意义 2、保持功能:将注意对象的内容保持在意识中直到完成目标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控制活动向一定目标和方向进行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生理机制:(1)定向反射:新异刺激出现,人便产生相应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以便更好感知; (2)优势兴奋中心: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中心时其他区域不同程度抑制;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教师专业知识试题:精选知识点练习 1.中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这里教师所运用的记忆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 B.学习程度适当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及时复习 2.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容为“六艺”,“六艺”包括( )。A.礼、乐B.射、御C.文、算D.书、数 3.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4.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 )。A.亲知B.熟知C.闻知D.说知E.见知 5.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兰贝制 C.特朗普制 D.文纳特卡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教材。(判断题) 8.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判断题) 9.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判断题) 10.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ABD。 3.【答案】ABC。 4.【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墨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5.【答案】C。 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8.【答案】×。 9.【答案】×。10.【答案】√。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班级管理单选题练习三 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B 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B 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答案:B 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A、班主任工作总结 B、建立学生档案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答案:D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容D、学生答案:D 6、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答案:A 7、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答案:D 8、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答案:A 9、教学管理的核心是()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答案:C 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型的领导方式 D、型的领导方式答案:A 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答案:A 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