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版.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版.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版.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

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

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教学准备:材料的实物照片。

教学过程:

一、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

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

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

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2、布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

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

特点。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丝绸、棉布、化纤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一)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3、师生归纳总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

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板书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3、塑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准备:

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纸袋、塑料袋;塑料盆、陶瓷盆;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塑料袋、塑料杯,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下,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塑料组成的?

4、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塑料盆、陶瓷盆;纸袋、塑料袋,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重量轻的优点;(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

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色彩鲜艳、价格便宜、经久耐用。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

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

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

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四)、教师总结,增强环保意识。

三、拓展应用:

1、提问:怎样分辨有毒和无毒塑料袋?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

4、金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

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

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教学重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

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二,新授课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

纯金属(90 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

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二)、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1、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三) ,课堂小结

5 太阳的光和热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

现象。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

增强强光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课前准备:石头玻璃杯铁块太阳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工是怎么孵化小鸡的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观看孵化室(亮着电灯)人工孵化小鸡的过程。

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孵化小鸡时都有电灯)

师:为什么孵化室都要亮盏电灯呢,这有什么用呢?(让学生纷纷猜测)

师: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的光和热》,探究这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太阳的光和热)

二、观察、实验,探究规律

(一)初步感知太阳与温度的关系。

1 、太阳出来后,走在阳光下和在树下有什么不同?

(1)、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说出感受。

(2)、师生交流,指多名学生说说。

2、用手摸一摸墙的背阳处和阳光下的墙。

(1)、你们有何感觉?

(2)、学生体验交流,师小结。

3、摸一摸准备的材料,晒一会再摸。

(1)、两次摸到的感觉是否一样?

(2)、通过这些体验你明白了什么?

(师小结板书: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

(二)总结

正午和傍晚的阳光强弱与温度变化是有规律的: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正午温度高,傍晚温度下降,是因为阳光强弱的缘故。

三、拓展活动

1、师:人们利用光与热的这些关系,让它为我们带来很多帮助。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2、学生说说知道的例子,相互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5 太阳的光和热

光越强温度越高

弱低

6 太阳和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和有重要影响。

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

兴趣。

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收获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2、难点: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那么太阳对人们的

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阳与生

活》这一课。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同学们看书P14 的图中,比较一下白天与晚上的区

别有哪些?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工人叔叔和农民伯伯在劳动,小

鸟和小狗在活动。夜晚月亮出来了,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小鸟和小狗在休息。)

活动二:探究与发现

结合周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一说太阳的光可以帮助我们

做什么?

(预设:晒干粮食、晒被子(杀菌)、让水变热、发电……)

活动三: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衣、食、住离不开太阳;

1、大家在一起找找看,太阳对我们的衣食住行有那些影响?

2、说一说太阳对人们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鸽子在飞;鸡妈妈领着小鸡在

寻找食物;小鸟在树上活动;治疗在树上唱歌;太阳花、芍药花开放晚香玉、昙花闭合等……)

3、夜晚,月亮出来了,猫头鹰出来活动了;太阳花、芍药花闭合,晚香玉、昙花开放。

4、那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吧!

(引导学生,太阳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

三、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五、拓展:

1、关于太阳,你还想研究什么?

2、制定作息时间表

7 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会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时对

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在比较四季现象的过程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四季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课前准备:搜集人们参加户外活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展示学生带来的不同季节的图片,让其他学生

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季节拍摄的。

2、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线索。

3、师引出课题: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这节

课一起了解神秘的春夏秋冬。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考察学生的已有

经验,并迅速引入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本节课总体的

活动指向。)

二、活动过程

1、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1)、学生初步观察在校园中拍摄的四季的图片,组内

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2)、学生代表描述每一幅图片和其他图片的差别。(3)、教师对季节的顺序、循环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在同一场景中比较四季

的不同。)

2、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

(1)、学生初步观察图片,在组内交流。

(2)、学生交流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什么。教师提出观察要求。(3)、学生小组内相互观察各种带来的图片,回忆当时是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拍摄的照片,然后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景物特点、

人们的衣着和活动等。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四季中进行的活动。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类活动出发,进行初步的对比。)

3、在不同的季节,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变化?

(1) 、观察冬天与夏天的小猫。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小猫就是这样通过换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很

多动物有这样的习性。

(2)、观察枫树的叶子在春、秋两季时的不同之处。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除此之外,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大多与季

节密切相关。

(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的填写。

(4)、开展“我说你猜”活动,教师出示校园内玉兰树在不同季节时的照片,学生猜测是什么季节拍摄的,并说出线索。

(5)、教师小结:这种方法也是对比。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对四季中的动植物进行研究,强化学生对四季影响动植物的知识和比较技能。)

三、拓展活动

展示4 幅相同的桃树树干、树枝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

补充四季中这棵树的其他元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画形式,对整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和

总结。)

8 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道月亮是变化的。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了解科学家探究

需要制定计划。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自古人们就喜欢赏月。美丽的月亮、如水的月光历来

是诗人笔下的多情之物。今天这节科学课我们也要来“欣赏月

亮”,但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月亮”。【出示课题:看月亮】二、探究

(一)、谈月亮

提问:关于月亮,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小结:月亮本身不发光,是球形的,只

有半个球面反射太阳的光,又称月球。

1、画月亮

在你的印象中,还记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吗?请同学们在纸

上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吧。指名到白板上画。

你能把这些月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一下吗?在小组中排一

排,指名到白板上排。

提问:为什么这样排?有不同意见吗?

有分歧没关系,我们继续学习,相信你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2、看月亮

(1)找原因

谈话:看到同学们画的月亮,老师很奇怪,为什么你们看到

的月亮这么多形状?是什么原因呢?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2)模拟月相变化

全班统一行动,月球站在 1 号位置上。

【1 号位置】提问:这个时候你们能不能看到月亮?为什么?

所以我们说月亮的变化跟他本身不发光有关系?如果他本身发

光的话,我们就能够都看到圆圆的月亮了。月亮就不会有形状的变化了。

好,月亮要移动了。现在到了 2 号位置,你看到了什么?画

下来。

继续旋转记录。

回到1 号位置。谈话:现在月亮绕着地球旋转了一圈,你知

道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吗?是一个月,准确的说是29. 53 天,我国农历的一个月就是这样规定的。

提问:都看清楚、画好了吗?

哪个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误

差是正常的。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部分就是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科学上

我们把它们叫做月相。

现在谁来说说月相变化的原因?

(小结:月亮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所以月亮始终只

有一半发光,也就是朝着太阳的那一面发光,背着太阳的那一面

是黑暗的,我们是看不到的。

由于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所以太阳月亮

和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有时我

们能看到,有时我们一点也看不到,有时看得多一些,有时看得

少一些,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3)找规律

在这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一边看一边思考: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说说在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从缺到圆再到缺,变化的周期是

一个月,上半月由缺到圆,缺口朝左,下半月由圆到缺,缺口朝右。

再看看我们做模拟实验的时候画的月亮,你知道是一个月中

哪一天的月亮吗?一边看视频一边写下时间。)

了解各个位置月相的名称和时间。

看看你们开课的时候画的月亮,排列的顺序对吗?错的改过

来。

三、拓展活动

1、回顾:在美丽月亮的陪伴下,一节课的时间就要过去了,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填空连线

3、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月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要

想真正的了解月亮,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细致观察。看哪个同学

有恒心、有耐心,能够坚持一个月。

9 种大蒜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

和水培的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蒜生长情况的不同提出问题,并

合理解释。

3、能如实记录大蒜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

话的意识。

4、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水培和土培技术进行培育。

教学准备:

做好准备,一起来中大蒜。大蒜、水槽、有土的花盆、铁锹。教学过程

一、导与新课

1、课件与直观演示法:

演示一:老师运用形象、生动、直观的PPT 说明种大蒜的步骤,对于新鲜的视频演示,可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感觉枯燥无味。

演示二:老师亲自示范种大蒜的方法,让幼儿对具体种植过

程有一个直观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让学生得到浓厚的兴趣,使其对种植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的透彻。

2、师生愉快参与法: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

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对种大蒜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让直接参与种植的过程,在种植活动中,体验种植劳动的乐趣。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大蒜

二、活动过程

(一)、怎样中大蒜?

1、挑选蒜种。

(1)、师生讨论种大蒜时如何挑选蒜种。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挑选个大、饱满蒜瓣儿作蒜种的理由。

教师总结。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蒜种。

各小组展示自己挑选的蒜种,师生评价,留取合格的蒜瓣儿作为蒜种。

2、种大蒜。

(1)、用土培育大蒜。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用土培育大蒜步骤。

师生交流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用土培育大蒜的任务。

(2)、用水培育大蒜。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用水培育大蒜步骤。

师生交流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用水培育大蒜的任务。

(二)、怎样做更有利于大蒜生长?

1、各小组展示自己培育的大蒜,学生评价。

2、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怎样做有利于大蒜生长?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4、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进行验证。

三、拓展活动

活动指向:我们动手做一做。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土培育哪些植物?

2、教师演示用水培育萝卜的过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教师指导学生课下用水培育其他植物,并记录好植物的生

长情况。

10 植物和阳光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需要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能解释植物的生长情况为什么不同。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生长与阳光的关系表现出探

究兴趣,并能持续观察。

4、了解生存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植物与阳光关系的。

教学准备:萍果、石榴、冬枣等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我在大地睁开睡眼的时候,第一个露出了笑脸;我用浑身的热情燃烧着希望;我养育着大地万物,默默无闻,我是谁?(太阳)

2、师:老师今天把太阳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请大家用亲

切的语言跟太阳打声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太阳的图片

(嗨,太阳好!Hello,太阳好)

3、师:太阳可是我们的好朋友,清晨,我们看着它的笑脸

起床;傍晚我们目送它回家。太阳不仅是我们的好朋友,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它!

4、师:老师准备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幻灯片—植物的图片,边看边介绍:快看:各种五颜

六色的鲜花正在开放!有:荷花、白合、牡丹等。还有翠绿色的小草,小草上还挂着露珠呢!各种不知名的小野花也在竞相开放!向日葵在站队欢迎我们的参观!)

师:同学们都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了,这些景色是什么?

(植物)

师:植物与阳光有关系吗?(有)

5、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太阳与植物

(出示幻灯片—题目板书题目)

二、探究:

1 师:关于太阳和植物,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2、师:关于太阳和植物,这节课你最想研究什么?

(学生回答)

3.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真高兴,因为这说

明同学们对科学非常感兴趣。科学课需要我们作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一些问题就等待同学们课后去调查,好吗?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植物喜欢阳光?大家把资料准备好了吗?我看到大家准备的

资料里有文字,有图片真不少啊!我这里有一张卡纸,想把大家的研究资料贴在这张卡纸上,怎样贴最合适?我们在科学研究中

有很多的研究方法,归类就是其中的一种,小组交流:用那种归类法贴最合适?(音乐响)

4、师:大家都贴好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各小组交流并

粘贴在黑板上)

师:通过这种归类法,你了解了什么?

师:对,植物对阳光的需求是不同的,正是因为植物对阳光

的需求不同,所以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比如:向日葵和苔藓就是比较有特点的两种植物。向日葵有什么特点?(向日葵

有向阳性向日葵跟着太阳转)

师:向日葵真的跟着太阳转吗?它怎样跟着太阳转?

师:向日葵真地跟着太阳转,说明向日葵是喜阳的植物;苔

藓有什么特点?(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

师:对,苔藓喜欢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所以苔藓是喜阴的

植物。

5、师:那么,太阳对植物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出示萝卜)

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个萝卜颜色一样吗?再看看你们桌子上的

这些水果,它们的颜色一样吗?想一想,为什么?(学生根据萝卜、苹果、西瓜、大葱回答)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从家长处得知)很好,大家非常注意日常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水果和蔬菜也有这种现象,(出示幻灯片---水果图片)比

如:樱珠、桃子、葡萄、生菜等,它们表面的颜色深浅不一也是这个原因,大家都吃过韭菜和韭黄吧?他们是什么颜色?(绿色

和黄色)谁知道是什么原因?(韭菜是在阳光下生长的,而韭黄则是在没有阳光的环境下生长的)对,这些都是阳光对植物的影响,就是日照时间长的部位,颜色就深;而日照不足或阳光照不到的部位颜色就浅。

6、师:学习了这么多的指示,老师带大家到树林游览好吗?(出示VCD—树林游览)边看边介绍:

师:大家游览完后有什么感觉?(风景很美树林里有很多

空气很新鲜)

师:为什么感到空气新鲜?(因为树木多)

师:树木多为什么会感到空气新鲜?(因为树木吸进二氧化碳,

呼出氧气)

师:真的是这样,边看边介绍: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会

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便成淀粉等养

分,供给植物生长需要,同时还会释放出氧气。要想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应该怎样做呢?(多植树不乱砍伐树不

使用一次性筷子注意环保)

7、师:对,只有与绿色植物做朋友,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

好!老师今天把绿色植物—小树带到了课堂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植物、太阳或大家说些什么?看看你自己的洞里有什么?

把它写在上面,好吗?(学生些心里话)(音乐响)

师:你们都有什么心里话,谁来说?(边说边贴)让小树来

监督我们的实际行动好吗?

师:科学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奥妙等待我们去探究和发掘,老

师希望同学们课后亲身到大自然中去探究更多有关太阳和植物

的更多秘密,好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