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落实生命教育方法初探 文档

小学落实生命教育方法初探 文档
小学落实生命教育方法初探 文档

小学落实生命教育方法初探

近年来,生命教育伴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校开设了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编写了生命教育校本教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可以说,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善待生命,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但是,在轰轰烈烈的生命教育活动背后,也藏着一丝隐忧,有的教师对生命教育的内涵认识过于肤浅,有的教育活动表面热闹,却很难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不能达到预设的教育效果。如何把生命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生命质量,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2011年,我校确立了生命教育办学特色,三年来,我校全体

教师勤奋学习,大胆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方法。

一、更新教师观念,正确认识生命教育的价值

以前,一提到生命教育,许多老师就想到如何让学生避免意外伤害,把生命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这反映出老师们的认识误区。因此,要想把生命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让教师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

何谓“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因此,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尊重生命、命、.

安全教育只是生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决不能以部分代替全体。生命教育也绝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中。为此,我校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专门聘请专家为老师们进行讲座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逐渐明晰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把内心的疑惑及时与专家进行沟通,对实施生命教育的一些基本策略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老师们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会为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努力。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只有老师们认识到生命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巨大价值,才能有教学探索的热情。因此,想要落实生命教育,首要任务是让老师们提高认识,真正了解生命教育的伟大意义。

二、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学科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有效途径。有的学科本身就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课程内容直接与生命教育有关,比如《品德与社会》这一科目。有的学科课程内容并不直接与生命教育相关,但是,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如《语文》、《音乐》、《美术》等。语文可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开展人文教育,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而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则能教会学生欣赏生命的美。

首先,我们根据学科组织教师充分研究教材,找出现有教材中能够渗透生命教育的教材内容,然后,积极寻找教材中渗透生最终确定哪部分内容可以作为进行汇总列表,命教育的落脚点,

生命教育的重点篇目。

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为了让老师们对如何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形成感性认识,学校专门组织骨干教师上校内示范课,以指导普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然后,由点到面,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寻找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开设专门生命教育课程,追求教学实效

生命教育课程虽然不是考试科目,但是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设置了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选派多名年富力强、富有责任心和创新意识的老师担任专职教师。在课时计划里安排1-6年级每周上一节生命教育课,做到定师资、定课时、定教材,并要求教师有详细的教案设计和详尽的活动安排,老师要真教,学生要真学,绝不可以走过场。

生命教育课程应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具体情境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恰当的行为。以一年级上学期的《认识我们的校园》这一课为例,生命课老师带领班级的全体同学走出教室,先在教学楼里参观一圈,老师给同学们耐心介绍不同科室、活动室的用途,然后再带孩子们走到校园里,让孩子们熟悉各个场地、功能区的用途,同时告诉孩子们,在不同的活动区域也有不同的行为举止的要求。这样学生就对校园环境和老师的要求有了感性认识,印象也比较深刻。

教师也应避免枯燥的说教。即使是高年级的生命教育课程,

们注意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当今社会上的热点新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大量的道德判断与道德抉择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在各项专题活动中,贯彻生命教育

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组织不同的专题活动,规模小的如班会,规模大的如学校的大队会、运动会、校园文化节等。这些活动都承担着相应的教育功能,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春城学校提出一个口号:让一切活动都成为每一个孩子的节日。因此,我们力求让每一项活动都成为学生们感受快乐、展示风采、建立自信的舞台。

首先,在活动设计上,要让学生全员参与。

坚决杜绝少数几个“精英学生”霸占舞台的现象。无论是多大规模的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都是活动组织的原则。以校运

动会为例,我校不搞队列评比,因为一评比,老师们就会把守纪律、动作协调的学生派上场,而那些有些调皮的孩子只能当“看客”。于是,我们比出勤率和哪个班集体活动最活跃,保证每个

孩子都是活动的参与者。体育老师也尽量多设集体项目,让每个孩子至少参加一项。有了这样的参与经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自信心就都得到培养了。

其次,要给每个孩子创造“抛头露面”的机会。

自信心是需要培养的。一个学生如果整个小学六年始终都在当别人的观众和听众,他在群体中会有自信吗?答案不言而喻。.

让每个孩子做一回或几回主角,不应该附加任何条件。为此,我校教师在组织各种活动过程中,努力创设更多的机会,争取让全体学生都能有“万众瞩目”的体验。比如,以往做间操的时候,全校十六个班,只有两名领操员,还不更换。现在,由大队部统筹安排,每天由一个班的16个同学共同领操,每个班级前站一名领操员,领操员定期更换。孩子们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领操动作非常标准,心里充满自豪。另外,中队干部、大队干部轮换制、课前派学生去别的班级讲小故事等活动也都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很大。

第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塑造健康人格

在这方面,老师先要做表率,对学生的进步不要吝惜表扬,用老师的积极行为来影响学生。此外,教师还要明确要求并积极引导,让孩子对别人取得的成绩给以热情的肯定和真诚的赞美,塑造学生的阳光心态和积极人格。一个学生如果能持续得到老师、同伴的肯定,最终会以宽容、乐观的心态来对待生活,这也是生命教育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育,回归生命发展的本质,是教育应有之责。老师们通过辛勤的工作,摸索到生命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但是如何让生命教育更加深入地融合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指引航向、提供动力,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探索,我们依然要不断思考与努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