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限值及检测方法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限值及检测方法
N1类车指至少有四个车轮,或有三个车轮且厂定最大总质量超过1000kg,厂定最大 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3.重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超过3500kg的车辆。
4.第一类轻型汽车:设计乘员数不超过6人(包括司机),且最大总质量 ≤2500kg的M1类车。
5.第二类轻型汽车:本标准适用范围内除第一类车以外的其他所有轻型 汽车。
12.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的体积浓度:
排气中一氧化碳(CO)的体积分数即为一氧化碳(CO)体积浓度,以“%(体积分数)” 表示;
排气中碳氢化合物(HC)的体积分数既为碳氢化合物(HC)的体积浓度,以“10-6(体 积分数) ”表示;( 如旧设备仍用ppm作单位,需转为10-6表示)
排气中一氧化氮(NO)的体积分数即为一氧化氮(NO)体积浓度, ,以“10-6(体积 分数) ”表示; ( 如旧设备仍用ppm作单位,需转为10-6表示)
13.额定转速:指发动机发出额定功率时的转速。
14.怠速与高怠速工况:
怠速工况指发动机无负载运转状态。1.即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档位置 (对于自动变速箱的车应处于“停车”或“P”档位);2.采用化油器供油系统的车, 阻风门应处于全开位置;3.油门踏板处于完全松开位置。
油温尺:油温尺一般在机油尺位置插入,但由于各种车辆结构的差异, 插油温尺时要注意调整油温尺的长度,避免因油温尺插入过长而损坏 发动机。
点烟器传感器的安装:如图将传感器垂直插入车辆的点烟器,然后在 仪器面版选择对应的气缸数,等待仪表板显示的转速数据稳定。
电池池极传感器的安装:将转速传感器按“+”“-”极夹好,然后在 仪器面版选择对应的气缸数。等待仪表板显示的转速数据稳定。

车辆卫生检查方案

车辆卫生检查方案

车辆卫生检查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车内环境卫生问题的凸显,给乘车者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为了确保车内环境的卫生和乘车者的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车辆卫生检查方案。

二、车辆卫生检查方案的目的1. 保障乘车者的健康与安全;2. 提高车辆操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形象;3. 促进车辆秩序和内外环境的良好状态。

三、车辆卫生检查方案的内容1. 内饰清洁(1)座椅:定期吸尘、清洗,并保持无异味;(2)地板:清除灰尘、杂物和污渍;(3)车窗:保持清洁明亮,定期擦拭玻璃;(4)顶棚和挡板:去除积尘和异物;(5)仪表盘和控制台:擦拭清洁,并保持整洁有序;(6)车门和扶手:擦拭清洁,防止细菌滋生。

2. 空气清新(1)车内空气净化: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2)消除异味:清除车内异味,保持空气清新。

3. 废弃物处理(1)垃圾桶设置:在车内设置垃圾桶,方便乘车者随时处理垃圾;(2)垃圾分类:引导乘车者将垃圾分类投放;(3)定期清理:定期进行垃圾处理,保持车内整洁。

4. 卫生消毒(1)常用触摸区域:定期对方向盘、换挡杆、车门把手等触摸区域进行消毒;(2)卫生设备:随车携带纸巾和手消毒液,供乘车者使用;(3)车内清洁剂:使用合适的车内清洁剂进行清洁、消毒。

5. 人员着装与卫生习惯(1)司机着装:司机应穿着整洁、清洁的工作服;(2)司机卫生习惯:司机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细菌传播风险。

四、车辆卫生检查方案的实施1. 规范培训:对车辆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和服务水平;2. 定期检查: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车辆进行卫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3. 管理奖惩:建立完善的车辆卫生管理制度,对检查结果不合格的车辆进行相应的处理;4.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车辆广播等渠道宣传车内卫生重要性,引导乘车者共同维护车辆卫生环境。

五、总结车辆卫生检查方案旨在保障乘车者的健康与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和形象,促进车辆秩序和内外环境的良好状态。

汽车内饰气味的标准及等级划分

汽车内饰气味的标准及等级划分

汽车内饰⽓味的标准及等级划分
汽车内饰⽓味的标准及等级划分
在上篇⽂章中我们讲到汽车内饰的检测⽅法及改善⽅案,下⾯我们将总结⾏业内⽓味的测试标准:
1.⼤众-PV3900:2000 汽车内部的部件_⽓味检验
2.通⽤-GMW3205:2000 汽车材料⽓味评定
3.丰⽥:TSM0505G ⾮⾦属材料的⽓味标准
4.福特-BO 内饰⽓味测试
5.沃尔沃-VCS 汽车装饰材料⽓味
6.戴姆勒-VDA270汽车内饰件材料的⽓味性质
7.奇瑞-Q/ 散发性能检验-⽓味性试验
8.上汽-SMC30156-2007汽车内饰材料⽓味实验的标准
9.吉利:Q/JLYJ711061-2009车内⾮⾦属材料⽓味性试验⽅法
10.现代:MS300-34内饰材料的⽓味实验⽅法
11.长城:Q/CCJT001-2009汽车内饰材料⽓味散发性试验⽅法和限值
⼆。

汽车内尔⽓味等级评定
1级⽆⽓味 NOT PERCEPTIBLE。

车内空气质量有关法规分析

车内空气质量有关法规分析

车内空气质量有关法规分析车内空气质量是指车辆内部空气的清洁程度和健康状况。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来监管和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在中国,车内空气质量法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GBT27630-2011《汽车内部空气质量》是针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标准。

标准规定了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限值,包括甲醛、苯、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等。

该标准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监管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3. 产品认证:对于车内空气净化器、过滤器等相关产品,中国质检部门还规定了相应的产品认证标准,如《汽车空气净化器技术条件》(QC/T749-2010)和《汽车过滤器技术条件》(QC/T690-2011)等。

这些标准要求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有效净化车内空气,保证车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法规和标准来监管车内空气质量。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发布了《道路车辆室内空气质量指导》(The Road Vehicles Interior Air Quality Guidance),该指导发布了室内空气质量评估和改善的相关信息和建议。

在欧盟,车内空气质量法规主要由欧洲委员会制定和发布。

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指导文件和标准,如《周围和室内空气质量指标》(Guidelines on Ambient and Indoor Air Quality Criteria)和《车内空气中装备和材料挥发有机物排放的指导》(Guidance on VOC Emissions from Equipments and Materials in Vehicles Interior)等。

车内空气质量的法规和标准主要涉及车内空气质量的监测、评估和改善。

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出台对于确保车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应的健康和环境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质量检测

空气质量检测

空气质量检测一、监测方法1.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1)监测项目PM10、SO2、NO2、NO、O3、CO、湿度、温度、风向、风俗等.有的还配有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降水自动采样器或监测仪。

(2)监测技术路线传统的光学方法:指那些用的较早较成熟的光学方法,即SO2用紫外荧光法、NO X(NO2、NO)用化学发光法、CO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O3用紫外吸收法等,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了这种方法。

DOAS系统方法:即长光程差分光谱法,在大约100~1000nm距离范围内测定在一条线上污染物的浓度。

光谱扫描范围180~600nm,用计算机对在这个范围内有特征吸收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并对干扰物的干扰进行校正,可同时测定多种成分:SO2、NO2、NO、O3、NH3、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

PM10:多用β射线吸收法或石英振荡天平法进行自动监测。

要进行城市空气质量的预测、预报就必须建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根据气象条件变化趋势,对城市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报。

2.车载式的遥感监测在监测车上装有激光光谱检测仪或多光谱检测仪,可对该点几公里至数十公里范围内空气中颗粒物、SO2、NO2、O3等作水平方向和垂直高度的监测,可获得污染物三维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也可以将遥感遥测仪器安装在以固定的监测点位上完成同样的任务。

二、布点与采样1.监测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1)在监测范围内,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质量信息。

代表性指能代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水平、规律及变化趋势,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及分布规律:足够的信息指获得的数据在空间分布上重复性和代表性最好。

(2)监测网络应考虑获得信息的完整性所设计的监测网络不仅应该掌握污染水平,还应该能掌握监测范围内的污染源状况、区域环境污染特征以及影响环境质量的自然环境的背景信息,不仅可以获得污染的共性信息,还能获得范围内典型污染的个性信息,便于对污染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3)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监测目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监测任务由于受人力、财力、物力和监测技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运用系统理论知识的观点和方法,寻求优化的、可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

废气检测方法

废气检测方法

废气检测方法废气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控制和监测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废气排放情况,科学有效的废气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废气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一、传统方法1.1 简单烟度法简单烟度法是一种比较常见也比较简单的废气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透射光强的变化来评估废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柴油车辆的排放检测,通过检测废气中颗粒物的含量,判断车辆是否排放超标。

1.2 五气分析法五气分析法是通过对废气成分的分析来评估废气排放的方法。

常见的五气包括氧气、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通过测量这些气体在废气中的浓度,可以得出废气排放的质量。

五气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和工业废气排放控制。

二、现代方法2.1 激光诱导荧光法激光诱导荧光法是一种基于激光原理的废气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激光的照射,激发废气中的某些组分产生荧光,然后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来确定废气成分的浓度。

激光诱导荧光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非破坏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和工业废气排放检测。

2.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质谱仪来分析废气中各种组分的方法。

质谱仪可以将废气中的气体分子分离,并通过质量光谱的分析来确定每种组分的相对浓度。

质谱法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废气中的常见气体成分,还可以检测一些微量的有害物质,具有高准确性和高精度的特点。

2.3 光学吸收法光学吸收法是通过测量废气中特定波长光线被吸收的程度来确定废气成分的浓度。

该方法根据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特性,来推断气体浓度。

光学吸收法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排放监测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三、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废气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废气检测方法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高效准确的特点。

例如,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废气排放区域的监测,有效提高废气检测的覆盖率和准确性。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废气检测方法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可能。

汽车客运站车辆安全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4篇)

汽车客运站车辆安全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4篇)

汽车客运站车辆安全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一、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1. 轮胎安全- 检查轮胎胎面磨损情况,是否存在裂纹、破损等缺陷。

- 检查轮胎气压,确保符合车辆制造商规定的标准。

- 检查轮胎胎面的磨损深度,确保不超过法定标准。

- 检查轮胎是否安装牢固,轮胎螺栓是否松动。

2. 刹车系统安全- 检查刹车片及刹车盘的磨损情况,确保符合制造商规定的标准。

- 检查制动油液是否充足,确保制动系统正常工作。

- 检查制动系统管路是否有泄漏现象。

- 检查刹车系统的灵敏度,确保刹车效果良好。

- 检查手刹是否可靠,能固定车辆在停放状态。

3. 灯光及电气设备安全- 检查前、后大灯、示宽灯、刹车灯、转向灯等灯光是否正常工作。

- 检查车辆仪表盘的指示灯是否正常。

- 检查电瓶及电路是否有漏电现象。

- 检查喇叭声音是否清晰响亮。

4. 车身及座椅安全- 检查车身是否有凹陷、裂纹等损坏。

- 检查车门及车窗是否关闭紧密。

- 检查座椅是否安装牢固,座椅调节机构是否灵活。

- 检查安全带是否完好,能够正常使用。

5. 发动机及动力系统安全- 检查发动机是否有明显异响或抖动现象。

- 检查发动机的冷却液、机油、润滑油等是否有漏及是否处于正常使用范围内。

- 检查汽车排气是否达到环境标准。

二、检查方法1. 目测检查:通过肉眼观察车辆的外观、组件状况进行初步判断。

2. 测量仪器检查:利用测量仪器检测轮胎气压、轮胎胎面磨损深度等数据。

3. 功能性检查:通过操作车辆的部件,如刹车、转向、喇叭等,观察其反应和效果。

4. 人工检查:检查座椅、安全带等是否牢固,通过触摸、拧动等方式检查安装情况。

5. 检测设备检查: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来检测刹车系统的效果、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等。

以上是汽车客运站常见的车辆安全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通过这些检查,能够及时排除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汽车客运站车辆安全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二)一、车身外观检查1. 检查车体是否有明显的凹陷、损坏、裂缝等情况,特别注意车身关键部位如车门、行李箱盖等;2. 检查车窗玻璃是否完整,有无裂纹或破损;3. 检查车灯是否正常,包括前大灯、示廓灯、转向灯、刹车灯等;4. 检查车辆外部标识是否完整、清晰可辨。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现代社会工业的迅速发展,让环境污染变得日益严重,轻型汽车尤其是一大污染源。

近十年来随着政府部门的开展,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RTC)已经开始不断发展和完善。

根据《汽车尾气污染物限值》(RCVL),轻型汽车不应排放有害污染物的质量,并规定了各种污染物的限制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以期于加强轻型汽车排放管理。

一、轻型汽车排放限值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RTC)是指轻型汽车应当遵守的污染物排放量限值。

目前,国家规定的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主要是按排量大小、工况条件分为国一、国二、国三及其以上几种标准,其限值要求也不断更新升级。

对于国一准的轻型汽车,其排放限值是CO排放量达到3.5g/km以下、HC排放量达到0.7g/km以下、NOx排放量达到0.25g/km以下,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为了准确评价轻型汽车的尾气排放水平,目前常用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有四大类:排放动态室内测量法、排放路试测量法、加载试验法以及滤纸烟度计测量法。

(1)排放动态室内测量法是指在室内环境中,使用汽车试验台或汽车试验室来测量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通常采用自动检测仪器或仪器测量系统对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检测,并结合动态条件来测量。

(2)排放路试测量法是指在实际道路使用状态下,测量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通常使用自动检测仪器或仪器测量系统对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检测。

(3)加载试验法是指在模拟道路的试验台上,测量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通常采用自动检测仪器或仪器测量系统对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检测,模拟实际道路的车辆排放情况。

(4)滤纸烟度计测量法是指在模拟空气中,使用滤纸烟度计来测量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以模拟实际道路上汽车尾气排放情况,通过烟度计单位来测量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

三、结论从上述可以看出,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的限值和测量方法日趋完善,以达到有效减少汽车污染排放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Detect methods for the air qualitv inside Iono
distance coach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太仓绿奇空气净化器科技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延猛、孙鹰、石中瑗、赵东旭、陈国祥、王培根、袁顺才、李冬梅、赵祖光、刘柱、周建国、林建龙、纪碧端、苏亮、张海涛、刘剑、陈庆娣、何秀霞。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方法和测试结果的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长途客车,其他客车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3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14677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16129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 17729 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要求
GB/T 182u4. 13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5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 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T 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l82134.26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 18883-2009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9904 医用氧舱用电化学式测氧仪
3术语和定义
GB/T 15089、GB/T 3730.1和GB/T 18883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环境监测
4.1监测项目
空气质量检测时,应对受检车辆所处环境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空气中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二甲苯、甲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体浓度,以及温度、相对湿度、任意方向环境气流速度。

4.2监测点位置
温度、湿度、各种气体的背景浓度监测点至少设置两个,位置应在距离受检车辆外表面不超过0.5 m的空间范围内,高度与车内采样点位置相当。

环境气流速度监测点至少设置三个,位置应在受检车辆的前部、顶部、后部
距离车身外表面不超过0.5 m的空间范围内。

4.3环境要求
受检车辆测试场所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应低于GB/T 17729规定的标准限值。

5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应与GB/T 17729中对空气质量要求的各项目一致。

6检测准备
6.1车辆状态
6.1.1 受检车辆处于空载静止的状态。

6.1.2受检车辆承载额定乘员并行驶2.5 h~3 h期间的状态。

6.2车内环境
6.2.1实施车内空气采样时,受检车辆的门、窗等处于关闭状态,视车内温度情况,可开启空调使其符合6. 2.2的要求。

6.2.2受检车辆车内采样点所处的环境应满足下列条件:
a) 环境温度:25℃士3.O℃;
b) 环境气流速度不大于0.3 m/S。

6.3 采样点设置
6.3.1车内采样点的数量按受检车辆乘员舱内有效容积大小而定,应能正确反映车内空气的质量状况。

其中:
a)车长9m以下车辆的测量点为两个,9m以上车辆的测量点为三个,沿车厢中轴线均匀布置;
b) 双层客车布置测量点为四个(每层两个),沿车厢中轴线均匀布置,
6.3.2采样点的高度与驾乘人员坐姿呼吸带高度相一致,距地板平面高度1 200 mm士loo mm。

6.4采样时间
受检车辆应在30 min内完成采样。

6.5采样装置
车内空气采样装置应符合GB/T 18883-2002中附录A的有关规定。

6.6样品采集程序
6.6.1受检车辆准备
6.6.1.1 空载静止状态受检车辆
受检车辆的窗、门完全打开(对于新生产车辆,应去除内部构件表面覆盖物,如为保护座椅、地毯等而使用的塑料薄膜),静止放置时间不大于th,使受检车辆充分与外部空气流通,然后关闭门、窗,保持整车的密闭不小于4 h(可开启空调的内循环功能)后开始采样.
6.6.1.2动态受检车辆
车辆承载额定乘员,在密闭、乘员未下车状态下行驶 2.5 h后开始采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