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中秋节的异同
中秋节的中外对比

中秋节的中外对比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东亚地区以及华人社群中的重要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庆这个象征团圆和祈福的节日。
然而,与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习俗相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秋节在国外的不同对比。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中秋节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并保留至今,强调家庭团聚和感恩。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朝代,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人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它代表了阴历八月十五,意味着丰收和团圆。
在中国文化中,中秋节被赋予了传统的意义和价值,人们通过团圆饭、赏月、吃月饼等方式来庆祝。
而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中秋节并不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也没有类似中国中秋节的传统和习俗。
虽然中秋节在部分亚洲国家如韩国、越南等也有庆祝,但规模和方式与中国相比仍然有所不同。
二、庆祝方式的差异在中国,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象征,人们通常会提前一天开始准备,购买各种食材和礼品,以便与家人、亲友一起庆祝。
庆祝中秋节的传统方式包括吃团圆饭,赏月和吃月饼等。
在晚上,家人会一起赏月,同时品尝着美味的月饼。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习俗,如猜灯谜等,增添了节日的趣味。
而在国外,中秋节庆祝方式与中国有较大差异。
在非华人社群中,很少有人庆祝中秋节,甚至可能完全不了解这个节日。
在华人社群中,庆祝中秋节的方式也因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异。
一些华人会举办中秋晚会,进行文艺表演和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庆祝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家人聚餐,与远离家的亲人视频通话,或者通过赏月和吃月饼等方式来保持传统。
三、月饼的差异中秋节的标志性食物是月饼,在中国家喻户晓。
传统的月饼是用豆沙、莲蓉、五仁等作馅料,外面包裹着糯米皮,口感酥软。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的制作方式也逐渐丰富多样,出现了各种创新口味的月饼。
在国外,由于文化背景和口味偏好的不同,市场上的月饼种类也会有所区别。
在中国移民聚集的地方,往往有华人超市或专门销售亚洲食品的店铺,提供传统的中秋月饼供购买。
中韩同源节日中秋节之变迁

中韩同源节日中秋节之变迁作者:张炎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6期摘要:本文对中韩两国同源节日中秋节从古至今的变迁进行对比分析,特别了考察中秋节在两国现代社会中的现状,指出现代社会中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和内涵的理解有些减弱,但是韩国更多的保持了固定的模式和礼仪,对于传统习俗起到保护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韩国;中秋节;变迁作者简介:张炎钰(1981-),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韩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2中韩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有着共同的儒家文化与汉字文化背景,自古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中韩两国在岁时风俗上也有很多同源节日,中秋节就是其中一个。
两国学者对于中秋节都进行了很多对比研究,从中秋节语源、由来、风俗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是很少对于两国中秋节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进行对比,签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两国中秋节古代和现代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现代生活中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一、中韩古代中秋节对比中国“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据史料记载,虽然唐朝很多文人中秋赏月玩月,但是在唐代之前并未被视为节日,直至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中秋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古代最早的中秋起源于对月亮的崇拜,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习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民间把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赏月。
中秋节真正成为民俗节日以后,对月亮的神秘信仰趋于淡化,而是以世俗生活居于主导地位。
节日里,一般民众家家户户都准备新鲜水果和月饼,在家里看摆设月光牌位进行供月并拜月,这是的拜月已经成为一般民众功利性的祭祀、祈求,表达世俗的情感和愿望,成为民众生活中的重要节点。
韩国为什么有中秋节

韩国为什么有中秋节
韩国有中秋节是因为中秋节是一个在亚洲许多国家(如中国、韩国、越南等)庆祝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最早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间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的传统也传入了韩国,并成为韩国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韩国,中秋节通常被称为“추석”(Chuseok),它是一天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如祭祀祖先、合家团聚、赏月、吃传统食物等,与家人共度团圆时光。
因为韩国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中秋节成为了韩国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韩传统节日文化对比考察

中韩传统节日文化对比考察作者:张宇柔邓梓莹来源:《科技视界》2017年第04期【摘要】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既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成分,其节日文化广大民众的智慧的硕果。
同时作为中韩两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它,既生动地反映了中韩两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透射出了彼此在文化方面有着同源异质的深层关系。
因此,本文旨在以中秋节为着眼点,通过分析两国各自在传统节日文化上的不同点,归纳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个性,以此为契机加深中韩两国的文化理解与互信。
唯有正确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性,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文化争战”。
【关键词】中秋节;中国;韩国;文化对比;思考与启示0 引言20世纪90年代对于中国中秋节节日文化研究史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从这时起国内学者才开始对它进行相关研究,这其中大多学者还是以国内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为主线来进行研究的,鲜少有研究是针对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同或相近的其他节日。
但是2005年后,这一局面得到了扭转,国内学术界深受“端午申遗”这一事件的影响及启发,对中韩两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也越来越投以关注。
鉴于端午节文化的研究仍是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中秋节的传统节日文化鲜少被触及,本文就在昔人研究的基础上,辅以相关史料,对中韩两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进行文化剖析,通过分析两国节日文化的差异性,以此为契机加深中韩两国的文化理解与互信,并摸索出中韩两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得以求同存异的方式。
1 中韩两国中秋节的对比分析1.1 中韩两国中秋节的起源人类崇拜月神,人类祭祀丰收,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我们查阅历史资料及整理后发现,中秋节诞生于韩国,而中国的中秋节则是由唐代士大夫的赏月活动和新罗侨民的节庆活动相互融合逐渐演变而成的。
1.1.1 中国中秋节的起源在中国,“中秋”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八月,因其恰值三秋之半,这也是“中秋”在中国最早的含义;二是指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日。
据《周礼·春官·师》所载:“中春,昼击土鼓,吹豳(bīn)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韩国的中秋节怎么过

韩国的中秋节怎么过
中秋节是韩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庆祝。
以下是韩国中秋节的一些传统活动和习俗:
1. 举行团圆宴:家人会在中秋节这一天聚在一起,举行丰盛的团圆宴,分享美食,表达亲情。
2. 赏月: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到户外赏月,同时也会做月饼、水果等供奉在园子里,以示敬意。
3. 祭拜祖先:韩国人相信祖先保佑祖籍,因此在中秋节这一天会祭拜祖先,向他们表达敬意。
4. 打秋千:韩国的中秋节有一个特别的游戏活动,就是打秋千。
人们会在户外搭起秋千,互相推荡,传统上认为这可以带来好运和祝福。
5. 赏灯:韩国中秋节期间,人们会悬挂各种彩灯,民间有一种传统的中秋灯笼,上面绘有吉祥图案,象征着希望和幸福。
6. 吃月饼:韩国的中秋节也有吃月饼的传统,不同于中国的月饼,韩国的月饼一般由糯米粉制成,内馅有各种口味,如红豆、黑芝麻等。
以上是韩国中秋节的一些传统方式,不同地区和个人也有不同的庆祝方式,现代韩国人逐渐形成了将中秋节作为家庭团聚、庆祝和表达祝福的日子。
韩国中秋节的来历

韩国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在韩国叫做秋夕,你知道韩国中秋节的来历吗?今天店铺特意准备了一些韩国中秋节的来历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韩国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中国,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秋夕——韩国的中秋节说起韩国的三大节日,就要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了。
中秋节(秋夕)即阴历的8月15日,是韩国最大、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韩国的“中秋节”源于中国,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变化。
中国人过中秋,主要是家人团聚,不能团聚的也讲究千里共婵娟。
韩国人的“中秋节”,除了全家团聚之外,也是追忆祖先恩德的日子,更为重要的是祭祖和扫墓。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朝鲜语称中秋节为(秋夕)。
向亲朋戚友送亦是韩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他们亦叫中秋节做(韩国感恩节),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
中秋在南韩是一个大节日,会一连放三天假。
过去交通未发达之時,民众都会利用这段日子回乡探亲。
時至今日,每逢中秋之前一个月,南韩各大公司都会大減价,以吸引民众购物互相贈送。
韩国人在中秋节食用松片。
中文里有時也称松饼。
是一种以糯米制成的朝鲜传统食品。
是朝鲜饼食的一种,是朝鲜传统文化的代表食品之一。
韩国中秋节过程秋夕的清晨,韩国家家户户都会摆好新谷、水果酒、松饼、芋头汤和各式各样的水果祭拜祖先。
韩国传统上是由长子继承家族的正统,因此秋夕祭拜祖先时,均是兄弟们到大哥家里祭祖。
祭典开始时,男人们都要恭敬地站立在祭桌前,主祭的家族长子要先把家里的大门打开,意指请老祖宗进到家里来。
然后回到祭桌前,烧香、献花与献酒,率领家庭成员行叩礼。
在祖宗们享用祭品的时候,主祭者要向家人介绍祖宗的光荣事迹,然后卜问祖宗是否已享用完祭品。
中秋节在其他亚洲国家的庆祝方式

中秋节在其他亚洲国家的庆祝方式亚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陆,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
中秋节作为一个在东亚地区广泛庆祝的传统节日,不仅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其他亚洲国家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秋节在其他亚洲国家的庆祝方式。
韩国的中秋节庆祝方式在韩国,中秋节被称为“추석”(Chuseok),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家族成员通常会回到他们的故乡,与家人共度团聚的时光。
韩国的中秋节庆祝活动主要包括供奉祖先、举行祭祀仪式和举办传统的民俗活动。
家人们会在家中摆放丰盛的食物和水果,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他们还会举行舞狮、舞龙、唱歌和跳舞等活动,以表达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祈祷。
日本的中秋节庆祝方式在日本,中秋节被称为“お月見”(Otsukimi),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日本人通常会在这一天欣赏满月,并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日本人在中秋节通常会在户外举行庭院派对,观赏月亮,同时摆放一些象征丰收和幸福的物品,如菊花、稻草人、水果等。
他们还会享用美味的传统团子(dango),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小吃,有各种不同的口味。
越南的中秋节庆祝方式在越南,中秋节被称为“Tết Trung Thu”,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越南,中秋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越南人庆祝中秋节的方式非常独特,他们会举行灯笼游行和舞狮表演。
孩子们会手持灯笼,一起在街头巷尾游行,成人则负责扮演舞狮的表演者。
此外,传统的中秋节还包括赏月、品尝特色食品和互赠礼物等活动。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中秋节庆祝方式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中秋节被称为“月光节”(Mooncake Festival),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节日。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中秋节庆祝活动以品尝月饼(mooncake)为主要特色。
月饼是一种由糯米、豆沙和其他馅料制成的传统点心,味道丰富多样。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舞狮表演、灯笼游行等传统活动,以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为什么韩国也过中秋节

为什么韩国也过中秋节中秋节,对于许多亚洲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韩国也不例外,中秋节在韩国被称为“秋夕”,是韩国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要探究韩国为何也过中秋节,首先得从历史文化的渊源说起。
古代的朝鲜半岛,长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中国的儒家思想在这片土地上广泛传播,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儒家所强调的家庭伦理、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等观念,与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感恩、亲情等主题高度契合。
在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许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也随之传入,并逐渐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节日形式。
中秋节作为一个代表家庭团圆和亲情的节日,很容易被韩国社会所接受和传承。
韩国的秋夕节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传统的韩服,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
祭祀的供品通常包括新米、水果、酒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祀仪式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也是一种家族凝聚力的体现,让后代子孙铭记家族的历史和传承。
除了祭祀祖先,秋夕还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外工作或求学的人们会尽可能地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畅谈家常,其乐融融。
这种团聚的氛围,与中国中秋节的团圆主题如出一辙。
美食也是秋夕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饼是韩国秋夕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它通常由米粉制成,内馅有豆沙、栗子等。
制作松饼的过程往往是一家人共同参与,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此外,还有各种新鲜的水果和传统菜肴,让节日的餐桌丰富多彩。
在韩国,秋夕还有一些独特的民间活动。
比如,妇女们会举行“羌羌水越来”的舞蹈活动,大家手拉手围成圆圈,载歌载舞,展现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韩国的秋夕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传承民族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往往忙碌于工作和个人事务,而秋夕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家庭成员相聚在一起,增强亲情的纽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中秋节的异同
篇一:中韩端午节异同比较论文
中韩端午节异同比较
中国、韩国都有端午节习俗。
但从它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方面考察,二者有明显的差异。
就中韩两国的端午习俗进行对比研究,希望有助于深入认识两国的这一共同的民俗事项。
中国韩国端午节
一、共同点
1.都是民俗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都是节日民俗,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节日民俗的传承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
中国的端午节主要是围绕着保佑牲畜兴旺,身体健康的基本愿望的节日;韩国的端午祭属于是生产性节日,在祭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围绕着对山神的祭祀,以及保佑农业的丰收。
虽然两国的起源传说不同,但是祛灾求福却是共同的。
2.举行时间接近
中国的端午节是农历的5月5日,且饮雄黄酒、赛龙舟等活动都是在这一天开展的。
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是从阴历的4月5号开始,开始时间较中国端午节早主要是因为酿酒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端午祭举行的时间是从酿酒到阴历的5月7号送神祭结束。
3.都在产业化
端午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都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产业化的运作,以期望达到即保护了文化遗产,有能够为当地创造经济效
篇二:浅析中韩两国文化的异同点
浅析中韩两国思想文化的异同点
——以两国的影视剧为例
摘要作为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韩两国,都以儒家思想为根基,自古以来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种族上就有很深的渊源。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变迁,两国文化的差异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从两国的影视剧入手,分析两国思想文化最主要的异同点。
关键词中韩思想文化异同点影视剧
韩国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在宇宙观、宗教、民间信仰、艺术创造和意象、价值观念、认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颇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两国的文化具有很多的共同点。
早在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就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以及治国的策略,甚至有些东西直接照搬照抄地拿回去,中国的文化对新罗国影响十分久远,新罗也因为吸收了中国的文化而逐渐强大起来。
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不可磨灭。
很多韩国文化中都遗留着中国文化的痕迹,从韩国语中存在70%的汉字词便可看出。
但是,两国的文化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从影视剧入手分析中韩两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异同点,其中会着重分析韩国的影视剧。
一、两国文化的相同点
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汉文化圈,都以儒家思想为根基,有较为相近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种族上就有很深的渊源,特别是在种族上,韩国的民族朝鲜族在我国也有分布,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在生活习惯、风俗文化方面两国的朝鲜族有很大的相同性。
因此,中韩两国在文化上具有独特的亲和力,有很多共享、相通之处。
两国通过几千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造就了极为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特别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和影响,两国拥有很多相似的文化特质。
如奉行“仁、义、礼、智”儒家思想的处世哲学和行为准则等等。
以下几点是笔者从多部韩剧中总结出的两国文化的相同点。
(一)深重的家庭观念
中韩两国在历史上同属东亚儒家文
化圈,在思想根基以及人文、道德方面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和相同性,尤其表现为深重的家国观念,而家庭更在中韩两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
它不仅仅是整个社会的根基,而且还承载着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导向,因而在中韩两国的电视剧作品当中,家庭观念成为寄托和展现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从00年代的《蓝色生死恋》、《妻子的诱惑》、《天国的阶梯》到2013年的《百年的遗产》以及《最佳李纯信》等电视剧,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家庭观念在韩国的传统伦理
文化根深蒂固,占据统治地位。
以《最佳李纯信》为例,该剧讲述的是因父亲去世而被卷入命运漩涡的妈妈和小女儿李纯信寻找幸福以及在寻找幸福的过程中李纯信获得自己的爱情的故事。
①李纯信从小拥有当明星的梦想,然而因为她在家里排行第三,不受家里人重视,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表现平平,一
直生活在两个各方面都相当优秀的姐姐的阴影下。
特别是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直被奶奶所反感和鄙视,认为她想要成为明星是不可能的。
但是,好在母亲和两位姐姐的鼓励和支持,李纯信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奶奶也逐渐接受她成为明星这个事实。
从这部剧可以看出,来自家庭成员的鼓励和支持是促使李纯信实现梦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至今仍保持韩国最高票房的两部喜剧电影——《非常主播》以及《奇怪的她》,都是通过滑稽或奇幻的情节来展示影片中包含的亲情的戏码,因此非常受欢迎。
纵观00年代以来韩国的热播影视剧,家庭在影视剧中占据的地位是有升无降的。
无论是青春偶像剧,悬疑剧,亦或是家庭伦理剧,警匪剧,各种类型的影视剧或多或少都体现出韩国人非常重视家庭的思想观念。
儒家文化中的以家为重的观念在韩国的家庭伦理剧中更
是得到了全方位的完美演绎。
韩国的家庭剧所有的情节设计中都有威严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孝顺的儿子、儿媳,任性、叛逆却心地纯真善良的孙子、孙女。
上述的《最佳李纯信》以及《奇怪的她》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毋庸置疑,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也是相当深重。
“家”是中国社会上最普遍的生存单位,是每个人固有的生存场所。
中国人自古以来与“家”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为“家国一体”。
因此,家庭伦理剧在中国影视剧中占据比较高的比例。
从近期的一次电视节目交易会上,占电视剧类型销量第一位的就是家庭伦理剧,交易份额
②占%,各大公司也把家庭伦理剧作为王牌产品进行展示。
从80年代的《四世同堂》、
《红楼梦》,90年代的《老房有喜》,《婆婆媳妇小姑》,《围城》,到最近几年的《亲情保卫战》、《媳妇的美好时代》、《咱们结婚吧》等电视剧,都可从中看
出中国人以家庭为重,十分重视家人的观念。
(二)保守的价值观
中韩两国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社会协调性和稳定性的保守主义价值观是儒家社会共同的特点之一。
中韩两国通过长久的儒家价值观的熏陶都有着保守的价值观和自然主义价值观。
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相差比较大。
西方社会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开始提倡绝对的个人价值主义观。
而从某些方面看,中韩两国社会的价值观是在集体主义框架内的相对个人主义价值观。
③这种保守的价值观主要反映在中韩两国的人民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这种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