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1土建基础知识复习课程

第二节1土建基础知识复习课程
第二节1土建基础知识复习课程

第二节 有关常识

1 土建基础知识

1.1 土建图的识图要点

1.1.1土建图纸的组成

建筑施工图(简称建施图) 结构施工图(结施图) 建筑施工采用的工程图纸一般由 给排水施工图 采暖通风图 电气施工图等

1.1.2 幕墙设计主要使用的建施图和结施图

1.1.

2.1建施图

:幕墙设计主要参考有建筑设计总说明、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构造详图、透视效果图。

1.1.

2.2平面图识图要点:总平面表示建筑的整体外形(俯视)尺寸及所在地理位置。各层平面图示出建筑在各层的布局、尺寸、外轮廓形状,其中以细点划线表示在各层的布局,确定其在各层的几何位置关系、尺寸,称“定位轴线”。

1.1.

2.3基本定位轴线一般通过建筑构件的中心线,一般分:横向轴线(从左向右)表示。

1.1.

2.4加的第1表示 ①

实线的延长线上表出图册名称。如下图表示本图中的第4号索引节点详图,且该详图在本图内。

1.1.

2.6立面图表示建筑各个方向的正立面投影,主要表达设计者对建筑的立面造型。

1.1.

2.7剖面图主要表示建筑各层平面及构件在高度方向上的几何位置关系和平面

1.1.

2.8剖面图一般图名为(×

在一层平面图中标出。符号为表示剖切位置的短直线与其垂直的表示观察方向线(均为粗实线),方向为数字所在方向,参见图1。

1.1.

2.9结施图:设计总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图、构件配筋模板图、节点详图等组成。

均在幕墙设计时参考。

1.1.

2.10结构平面布置图:表示各楼层的结构标高,结构的几何尺寸、构件布置及编号、楼梯编号、洞口尺寸等,并有与建施平面图类似的索引节点详图编号;采用定位轴线与对应的建施平面图一致。

1.1.

2.11构件配筋模板图: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上构件的编号可以从相应的构件配筋模板图上找到构件的配筋,准确截面几何形状尺寸,对于常规或不复杂的工程,有时无模板图。

1.1.

2.12结构设计总说明:其中列出建筑的结构类型,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和材料等级等。

1.2 建筑等级分类

1.2.1建筑根据其重要性分四类

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丁类:次要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不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等。

1.2.2 建筑按防雷要求分三类

;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者;

1区爆炸危险环境,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

;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

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

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

建筑物和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且电

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者、具有2

区或11区爆炸危险的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0.06次/a的部、

省办公及其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

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

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和省级档案馆;预计雷击次数≥0.012次/a,且≤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及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预计雷击≥0.06次/a,且≤0.3次/a,的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预计雷击≥0.06次/a的一

般工业建筑物;确定防雷的21、22、23区火灾危险环境;在平均

雷暴日>15d/a,高度≥15m的烟筒、水

塔和在平均雷暴日≤15d/a,高度≥20m的烟筒、水塔等孤立的高

耸建筑物。

1.2.3根据建筑抗风设计的原则和地面粗糙程度将建筑物按地理位置分四类

A类:海面、海岛、海岸、湖岸、沙漠地区。

B类:田野、乡村、丘陵、房屋比较稀疏的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

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高层建筑(幕墙)主要位于B、C、D三类地区,荷载规范给出的基本风压是10m高度上的,不同高度上的风压要乘以高度系数(μz )。

1.2.4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高度、防火等级、结构体系、用途等),建筑物可以分很多类。

1.3 建筑基本结构体系

1.3.1 高层建筑结构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其结构体系主要有:

a。

的抗震性能,见图b。

_剪力墙

成空间密柱框筒。这些以一个或多个筒体来抵抗水平力的结

构。

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由外框筒承受水平荷载,内柱主要承受楼面竖向

力。框筒柱距一般在3m以内,框筒梁较高,开洞面

积一般在60%以下,见图d 。)

筒体-框架结构(以内筒为主抵抗水平荷载;外框架柱距大,

刚度小,主要承受楼面竖向荷载,见图e 。)

筒中筒结构(由薄壁内筒和密柱外框筒组成,具有很好的抗

风、抗震能力,见图f 。)

多筒体结构(在平面内设置多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筒体,适

用于复杂平面的布置要求,

另一方面,设置角筒有利于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见图g 。)

成束筒结构(由若干个筒体并联而成,有很大的刚度和很高

的强度,用于高度很大的高层建筑,,见图h 。)

多重筒(巨型)结构(筒中筒结构进一步发展,圆形平面建

筑物中常采用,见图i 。)

1.3.2 高层建筑由两级结构组成:

第一级结构超越楼层划分,形成跨若干楼层的巨梁、巨柱(超级框架)

或巨型桁架杆件(超级桁架),以这巨型结构来承受水平力和

竖向荷载。

第二级结构是楼面,只承受竖向荷载并将荷载所产生的内力传递到第一

级结构上去。

1.3.3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

架-剪力墙结构,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

创造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

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上、下层结构形式

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

扩大,形成大柱网,常用于外框筒的

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

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上部楼层剪

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转变为框架的同时,下部

柱网与上部柱网轴线错开,形成上、

下不对齐的布置。

1.3.4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1.3.4.1 抗侧力结构体系的选择见表1和表2(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部位。位于Ⅳ类场地的建筑或不规则建筑,表中高度应适当降低。超过表中高度,设计时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措施。)

表1 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表2 适宜采用的结构体系

注:标* 的表示尽量少用。

1.3.4.2 楼面体系的选择(注:幕墙的连接件、层间封修等问题与楼面体系关系密切)

6m,预应力平板不

9m。

6m以内,预应力混凝土楼面

一般为1.2m,现浇混凝土密肋楼盖跨度一

12m。

肋形楼盖:梁板式肋形楼盖应用最广,现浇梁板一般用定型模板施工。

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一般厚度不小于180mm)的现浇楼面:建筑物高度超过50m;设防烈9度;屋面受温度影响较大,而且整浇刚性屋面有利于结构的空间整体受力;平面十分复杂、应力集中严重;上下层刚度变化很大等。

1.4 建筑荷载和地震作用

1.4.1. 高层建筑由于很高,使得水平力(风力与地震作用)成为第一位的、起控制作用的荷载,而竖向荷载的作用成为第二位的作用荷载。

1.4.

2. 结构自重(恒载):由构件截面尺寸、长度、装修材料等直

接计算,建筑材料单位体积重量按荷载规范取

值。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使用荷载(活荷载):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

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按荷载规范取

值。在荷载规范中未作规定的,按表3取。

表3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

1.4.3. 风荷载(按现行国家规范JGJ102-96要求计算,对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应乘以放大系数1.1 、1.2)

1.4.3.1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计算主要承重结构:w k=βzμsμz w0

计算围护结构:w k=βgzμsμz w0

w k——风荷载标准值,KN/m2 ;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μs——风载体形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0——基本风压;

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幕墙可取2.25)。

1.4.3.2 w0= 0.5ρυ02 ,按荷载规范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的规定采用。

(ρ为空气密度;υ0是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高统计所得的50年一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μz应按下表数据采用:

◆μS与体型、平面尺寸有关,一般按下列规定采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