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灾害的概念

形成自然灾害的两个必备条件

①诱因:自然变异现象;

②客体:人、财产、资源。

2、自然灾害系统

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了自然灾害系统。其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共同作用。

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

受灾体:是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灾情: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例题1】自然灾害情况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三者共同的作用。

据此完成(1)~(4)题。

(1)孕育环境包括()

○1大气圈○2岩石圈○3水圈○4生物圈

A ○1

B ○2○3

C ○2○3○4

D ○1○2○3○4

(2)下列属于致灾因子的是()

○1洪水○2山崩○3地球表层○4自然环境

A ○1○2

B ○3○4

C ○1○3

D ○2○3

(3)导致灾情、构成自然灾害的有()

○1致灾因子作用于受灾体并造成危害和不利影响○2海底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

○3山洪爆发冲毁桥梁○4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

A ○1○2

B ○3○4

C ○1○3

D ○2○4

(4)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 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 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

C 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

D 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

3、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

4、自然灾害的危害存在地域差异

○1差异性的表现

○2社会发展水平对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受灾体的经济含量,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受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这两方面都是影响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高低,具体见下图:

○3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5、自然灾害的规律

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可偱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6、灾害链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叫灾害连发性或称灾害链。

例如: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上午发生南亚地区40年来最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高达里氏8.9级,并诱发罕见的海啸,造成严重的损失。

7、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衍生灾害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主导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例如,地震为原生灾害,滑坡与海啸则为次生灾害。但在许多情况下,在灾害的成因没有完全搞清之前,原生灾害与次生灾害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他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地震的发生使社会秩序混乱,出现烧、杀、抢等犯罪行为,使人民生命财产再度遭受损失;再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缺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骨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有时比原生灾害的危害还大。因此,防止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的发生与蔓延也是减灾的重要内容之一。

【例题2】下列灾害可能是由台风引起的是()

A内流区域的水土流失

B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洪涝灾害

C1976年的唐山地震

D2004年印度沿岸发生的海啸灾害

【解析】台风时一种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常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如图所示:

8、判断灾害之间联系性的技巧

(1)分清主灾和次生灾害。在判断哪些灾害之间能形成灾害链时,分清主灾能诱发出哪些次生灾害是关键。

(2)看看能否形成灾害链

○1串发性灾害链

自然灾

2并发性灾害链

○3

9、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阅读以下案例,完成表格】

资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的自然灾害的60%~70%。

资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资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到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期。

资料四:由于人口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的加剧。

补充案例:

A、日本神户在1955以前的几十年中有记录的赤潮仅5次,而10年后的1965年,一年发生了44次,至1975年高达300多次。灾害的影响范围不断的扩大,以往20年

间,自然灾害已造成大约300万人死亡。

B、英国科学家预测,如果1906年发生在旧金山那样的大地震,再次在旧金山或洛杉矶发生,死亡人数将达1.1万和1.4万,经济损失将达550亿美元,综合损失是1906年的数十倍。1995年1月17日发生的日本阪神大地震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的灾害经济损失之最。

C、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共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10~20年出现一次。

D、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

(北纬40°41′,东经122°50′)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度16~21千米,震中烈度为IV度强。4月10时30分,省政府向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了临震预报,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