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

8年级上册物理笔记

1册在手,打牢基础

10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1章机械运动 2 1:长度和时间

的丈量 2 2、机械运动 4 3、速度 4 4、丈量平均速度 5 第2章声

现象 6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6 2、声音的特性 7 3、声音的利用(了

解) 8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 8 第3章物态变化 9 1、温

度 9 2、融化和凝固 10 3、汽化和液化 12 4、升华和凝华 13 第4

章光现象 15 1、光的直线传播 15 2、光的反射 16 3、平面镜成像

17 4、光的折射 18 5、光的色散(了解) 19 第5章透镜及其利用

20 1、透镜 20 2、生活中的透镜 21 3、凸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利用:

21 4、眼睛和眼镜(了解) 23 第6章质量与密度 25 1、质量 25 2、

密度 26 3、丈量物资的密度 27 4、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 28 第

1章机械运动 1:长度和时间的丈量 1.长度丈量最经常使用的

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例如: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

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经常使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

米u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⑴m 1cm=0.01m=10⑵m;1mm=0.001m=10⑶m 1m=106um;1um=10

⑹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丈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

程和分度值; (2).丈量时:4会 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

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1端,有刻度的1边要紧

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倾斜。

C会读:读数时,视野要正对刻度线(视野要与刻度尺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1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总结:4会:1、会选 2、会放 3、会读 4、会记小资料:门高2m ; 1层楼高3m ;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 人走1步:0.6m左右 3、时间的丈量国际单位制:秒 s 经常使用的还有:小时h 、分min 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1h=3600s 丈量时间工具:停表、时钟等小资料:地球自转1周:2 4小时;地球公转1周:1年;人走1m 用1S左右人体脉搏跳动1min 约80次左右;1s 跳动1次多点; 4.特殊丈量方法: (1)积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积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丈量的数量后,再丈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能够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丈量细铜丝的直径,丈量1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换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丈量的,便可用其他物体代替丈量。

思考:(a)怎样用短刻度尺丈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利用影子,找个小东西,例如易拉罐甚么的,跟教学楼放同1水平线上,量它的高度,并在同1时间丈量它影子的高度和大楼影子的高度,初步想简单,就要早上,量好以后,就等比,例如:大楼的高度是X,影子长度是B,小物件的高度是a,影子长度是b,得到的算式就是X/A=B/b,可以得出大楼高度X (b)怎样丈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1曲线的长度?(请把这3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5.误差:丈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可能减少,而不能消除。

(2)减少误差的方法是:1、屡次丈量求平均值;2、改进

丈量方法;3、选用更精密的丈量工具。

(3)毛病是由于不遵照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酿成的,是不该产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总结:误差不可避免,不可消除。毛病可以免。

2、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

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叫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1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1般同1物体

的运动状态也不同。

小知识:世界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永久的,静止是相对的。说静止的物体是相对参照物静止的。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会同

速同向行驶。有相同的速度,相同的方向。

3、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运动越快。)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

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 s=vt t=s/v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单位是:国际制单位米/秒 m/s;经常使用单位:

千米/小时 km/h。

1m/s = 3.6km/h 1km/h=1/3.6 m/s 小资料:人步行速

度约1.1m/s; 自行车速度约5m/s; 高速公路上小轿车速度约33m/s. 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

线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实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生活中大部份运动都是变速的。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类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公式:表示该段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4、丈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

实验进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1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丈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 t1,利用公式:V 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5、根据S1、t1、S2、t2,算出斜面中点到底真个距离S3、小车通过这段距离用的时间t3,并算出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分析数据: V1= V2= V3= 比较数据: V3 > V1 > V2 得出结论:小车在斜面上的速度愈来愈快,做的是变速运动。

★注意事项: 1、斜面的坡度很小目的:让小车滑的速度不要太快,时间长1些减小丈量时间的误差。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1、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2、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 3、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4、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和砝码。 5、时间测量仪器:秒表(停表)。 6、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 7、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8、体积测量仪器:量筒。 9、电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 10、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11、生活中的易拉罐,饮料瓶,塑料袋,泡沫块,气球等都是做实验的好材料。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识要点: 1.国际单位制(SI):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4.分度值: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量程: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最大的读数叫量程。 6.科学测量要点: (1)合理选择测量仪器 (2)正确操作与读数

(3)科学处理数据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2)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3)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4)记录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齐平 (6)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刻度范围的度数 (7)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靠放在玻璃杯边上 (8)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9.量筒的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对准液面的凹部(不包括水银) 10.测量误差: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1.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2.累积法:测量不能直接用测量仪器测出来的微小量时,通常采用先测出这个微小量的若干倍数的值,然后除以它的倍数,求出微小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电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重点笔记整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二物理上册全书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

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全归纳

什么是物理?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怎么学?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体振动 传播:介词 例子:月球 概念: 声波: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15°空气340米/m 测量声速? 固体,液体,气体?看表 声源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耳朵,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前额、耳后的骨头,牙齿,头骨,颌骨 双耳效应 (正是通过对这种声像定位原理的逆向运用,人们发明了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双声道立体声系统,即在录制声音时,在不同的位置用两只话筒进行录音,而在重放时则使用两路独立的放大器和两个扬声器,从而使听者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录音中不同音源的准确位置。) (立体声具有强烈的空间感(方位感和深度感),用一套高水准的双声道音响系统播放音乐节目时,听众几乎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整个乐队就像活生生地坐在你面前演奏一样。)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 钢尺(振幅、音调):振动、频率和音调,乐器 频率,赫兹Hz(一秒振动一次),人20-----20,000Hz 次声波,超声波 猫:60-65,00Hz 火山、地震、蚊子 响度与振幅(鼓,力量大,幅度大,绷紧) 音色(颜色、脸色) 瓶子做的乐器 题:2s做700次振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生活中的例子:

唱片(发音盒), 问题: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_____,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真空_____传声 ?声音要靠____________传播。若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其传播速度是________米/秒 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解释一下你的看法。 我国考古队员利用超声波探测沉船,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每秒,如果探测声呐从海面发出信号,信号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被声呐接受所花时间为0.024秒,求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1.光的传播自然光源: 1.1.光源:自身正在发光,且能持续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1.1.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星星等。 1.1.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1.1.3.光的传播: 1.1.4.可以看见是因为光从光源到了眼睛。 1.1.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在同一 种介词中) 1.1.6. e.g, 隧道挖着 1.1.7. e.g.小孔成像实验,画光的径迹图。 1.1.8.光的传播速度: 1.1.8.1.比声音快(先看闪电后听打雷) 1.1.8.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2.99792*1000000000m/s, 计算时取c=3*100000000m/s (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1.1.8.3.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的3/4, 在玻璃中的为真空中的2/3. 1.1.8.4.光速绕地球(7.5圈/1s),光速到太阳(1000km/h, 17年;光8min) 1.1.8.5.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牛郎、织女,16光年) 1.1.8.6.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4.3光年 1.1.8.7.最近的星系,小麦哲伦云(16万-19万光年);仙女座大星云(225万光年); 测到最远140亿光年。 1.1.9.可以看见的 2.光的反射 a)反射:遇到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发射(水面,玻璃) b)实验:反射光的射出方向。 c)求反射角。 d)反射光线所在平面。 e)法线,入射角=反射角(i=r) f)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发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 入射光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g)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h)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笔记

第一章声现象笔记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 声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真空能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什么形式向四周传播?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并具有能量.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关系是怎样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大于液体,液体大于气体。在空气中声速为340米每秒。 5、回声是如何形成的?产生回声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应用?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听到的声音。产生回声的条件距离声源大于17米。应用于回声测距。 6、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 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音调、音色。 7、什么是响度?响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影响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8、什么是音调?音调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影响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9、音色由什么决定?音色有什么用途? 音色由声源的材料和结构决定。音色可用于辨别不同的声源。10、如何控制噪声? 在声源处控制。在传播途中控制。在人耳处控制。 1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多少赫兹? 频率在20HZ------20000HZ 12、什么是超声波?有什么应用? 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可用于制作声呐测距,B超,超声波清洗、焊接。 13、什么是次声波?有什么应用? 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可用于预测台风,测定地震震源,核爆。 第二章物态变化 1、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体温计使用有什么不同?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使用前要轻甩.可以脱离人体读数. 3、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三、声速 (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 dB,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突然暴露在150 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 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 0℃: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0摄氏度 10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种类:(如图甲、乙、丙。) 4.温度计的使用:①量程②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重点定义: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要点: 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重点: 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 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重点定义: 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 疑点: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拓展: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响度 重点定义: 1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学习一本功课最基础的就是有一个充足的睡眠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两样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与复习!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

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声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 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重点定义: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 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重点: 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