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6和7的加减法》优质课课件

小学数学6和7的加减法学习资料

小学数学6和7的加 减法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45页情境图的课件。 2.学生准备7根小棒、7个小圆片、7朵花(模型)、7个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填空。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1+5= 教师: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学生:不相同。 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学生1:因为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5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1根小棒,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学生2: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1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根小棒,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 “1+5”。 教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5)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7个小圆片,先去掉1个小圆片,并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7-1=;然后再从7个小圆片中去掉6个,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又写出减法算式7-6=。 让学生算出两个减法算式的得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并说一说7-1=6和7-6=1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2.学习第45~46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1)屏幕上出示“摆一摆”前面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图上画了几个小朋友摆小棒、摆花、摆三角形的活动。 教师:图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算加法和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 6和7的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及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算式。 教学资源:草地、6只小猫卡片、6只大象卡片、小棒、苹果树图一份、0-7的数字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动物园玩玩!在动物园里有个美丽的大草地,现在我们就请一些小动物上去玩一玩吧! ●二、新授 (一)、学习加法 1、动手操作,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 现在我们就请1只小猫和6只大象上去玩一玩吧! 数一数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动物,有几只小猫和几只大象,该怎样列式?把式子写下来。读一读你的算式。

板书:1+5 =6 还有谁的不一样,板书:5+1=6 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呢?同桌交流、汇报。 师小结:由于同学们看到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 你们还想请几只小猫和几只大象来玩一玩呢?动手摆一摆,在摆之前,教师要先提出一个要求:草地上必须一共是6只动物,不能多也不能少,另外看看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你们自己动手摆一摆吧! 同桌合作交流、汇报。说一说你请了几只小猫和大象?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的? 板书:2+4=6 4+2=6 3+3=6 为什么3+3=6只能列一道算式呢? 3、巩固练习:出示“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看图列式 树上有几个红苹果和几个青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师板书:5+2=7 2+5=7 5、巩固练习:出示“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学习减法

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4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2+l= l+2= 3-1= 1+3= 4-1=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二、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圆片。(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个、一边摆1个,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 板书:5+l= 1+5= 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问: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学习减法。 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6个圆片,先去掉1个圆片。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1,然后从6里面去掉5个圆片,同学们又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5。 让学生算出两个算式的得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如6-1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和5组成6,所以6-1等于5。也可以这样想:6可以分

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

得数是6、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44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图意,正确列式,理解加法、减法算式含义,会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和7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的减法。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准备 卡片、小棒、数字卡片、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3+1 4+1 3+2 4+0 3-3 5-3 5-0 2+2 4-3 3-2 5-4 1+3 2.复习6和7的组成(看到一个6或7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 6 6 6 ╱╲╱╲╱╲ () 1 4 ()() 3 7 7 7 ╱╲╱╲╱╲ 6 ()()2 4 () 二、新授课 1.教学5+1和1+5。 (1)出示小朋友数小棒图。 观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数小棒?他们坐的位置是怎样的?桌上有几根小棒?小棒放在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摆小棒列算式。 ①每一个同学拿出6根小棒,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1根小棒,谁能说一说这一幅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5+1=6 为什么5+1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可以这样想:5和1组成6,所以5+1=6) ②请大家从右往左看,想一想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1+5=6 为什么1+5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可以这样想:1和5组成6,所以1+5=6) ③比较:看的是同一幅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呢?(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看的方向不一样,小棒的排列顺序就是不一样。从左往右看,小棒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小棒的排列是1和5。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就写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全班同学齐读两个算式。 问:这两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先引导学生说相同点:两道题都是加法,相加的两个数都是5和1,得数都是6。不同点: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 小结:从看小棒图中,我们知道了一幅图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4+2和2+4。 (1)让学生用小花操作:左边摆4朵小红花,右边摆2朵小黄花。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自己摆的小花。从左往右看,先是几朵小红花?后是几朵小黄花?(先是4朵小红花,后是2朵小黄花。)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算式? 算式:4+2=6 (2)比较4+2=6的2+4=6。 问:如果不看图,怎样想4+2等于几呢?(想:4和2组成6,所以2加4等于6。) 怎样想:2加4得几呢?(4加2得6,因为调换4和2 的位置,得数不变,所以2加4等于6。) 3.教学7-1和7-6。 (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学生动手先摆7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6和1。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看,7分成了哪两部分?从7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列式:7-1=6 提问:这幅图从右往左看,7分成了哪两部分?从7里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部分,还剩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列式:7-6=1 (2)提问:计算7-1时怎样想算得快?(7可以分成1和6,所以7-1=6)7-6为什么等于1?(7可以分成1和6,所以7-6=1)。 (3)讨论: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因为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可以列出不同的两个减法算式。)全班同学齐读两个算式。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参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6和7的加减法》参考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6和7的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它是在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编排,教材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习题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6和7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掌握了6、7的顺序及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进行6、7的加减法计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相关计算的经验。 由于学生已有5以内加减法学习的基础,并且前面刚刚学习6、7的组成,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他们还是第一次接触,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仍然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所以,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语言表达的结合;在练习中还应该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6、7的加减法 课题: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课前准备: 课件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0~~~5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6和7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知 1、学习1+5和5+1 出示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5+1=6 师:你是从哪哪儿往哪儿观察的?能完整的再说说吗? 生:从左往右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5+1=6 师:说的真棒!谁能像他那样说? 师:你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从右往左观察 师:那可以怎样说?又怎样列算式呢? 生:从右往左看,右边有1个圆片,左边有5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1+5=6

师:你说的真完整。同桌之间快速的像他那样说说吧。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 明确: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圆片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列的算式就不一样。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相加的得数相同。 2、学习6-1和6-5 课件展示:先摆6个圆片,然后分成5和1 师:仔细观察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生:一共有6个圆片,分成两份,左边5个,右边1个。 师:如果把右边的一个去掉,左边还剩几个圆片?你能列式计算吗?生:一共有6个圆片,去掉右边的1个,右边还有5个。用减法计算:6-1=5(个) 师:如果我去掉右边的又该怎样说,怎样列算式呢? (同桌之间快速的小声的说一说。) 汇报:一共有6个圆片,去掉左边的5个,右边还剩1个圆片,用减法计算:6-5=1(个) 小结:从总数中去掉左边部分,就得到右边部分;如果去掉右边部分,就得到左边部分。 3:学习一图四式 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怎样列式?同桌相互说一说,并列式计算 从左往右:4+2=6 从右往左:2+4=6 去掉左边:6-2=4 去掉右边:6-4=2 小结:同一幅图,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4:找计算方法: 师:你瞧老师这样摆了一些小棒,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 (学生独立的口头列式) 师:如果没有这些小棒,这些算式你可以怎样计算呢? 生:利用分成和组成。 5和2组成7: 5+2=7

小学一年级数学6和7的加减法教案

课题:6和7的加减法 滨河学校:付华华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根据课标要求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1到5的加减法之后,对加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基础上继续学习。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述: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评价方式设置: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二、学习过程预设

三、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2、做第8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3、第5题。出示点子图。 问: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6?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7? 4、第7题,完成后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

6和7的加减法公开课教案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42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九第5、8、10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四式”的练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7根小棒;教师准备教学课件,12个圆片、7个金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你还记得6和7的组成吗?看谁的记性最好。 1.复习6和7的组成。(师板书在黑板上) 2. 口算(1—5加减法),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1= 2+2= 3+2= 4-1= 5-0= 5-5= 二、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6和7及6、7的组成,而且小朋友们都会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了,那6、7的加减法那么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的加减法(教师板题) 三、新知探究 1.教学“一图两式”(两道加法或两道减法)。 (1)教学5+1和1+5(师在黑板上摆圆片)。 师摆,让学生说出(左边有5个圆,右边有1个圆,一共有几个圆?) 师问,你会写一道加法算式并计算吗?板书:5+1=6。(如何计算5+1)(引出:数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法) 接着问,是否可以说右边有1个圆,左边有5个圆,让学生说出条件与问题及一道加法算式。板书:1+5=6。(如何计算1+5)(引出:数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法)(2)引导学生比较5+1和1+5的异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不同点在哪里? 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相加的数在算式中的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6 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45?46页及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 神。 教学媒体 1.教师准备第45 页情境图的课件。 2.学生准备7 根小棒、7 个小圆片、7 朵花(模型)、7 个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1= 1+2= 3+1= 1+3= 1+4= 2+3= 4+1= 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填空。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 的加法和5、4、3、2 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从这

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板书课题:6、7 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 根、一边摆1 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 1+5= 教师: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学生:不相同。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学生1:因为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5 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1 根小棒,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 “5+1”。 学生2: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1 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 根小棒,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 1+5”。 教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 和1+5=6。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5)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7个小圆片,先去掉1 个小圆片,并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7-1=;然后再从7 个小圆片中去掉6 个,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又写出减法算式7-6=。 让学生算出两个减法算式的得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并说一说7-1=6 和7-6=1 两个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和7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和7的 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 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

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 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 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空间。) 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 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 d.怎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 f.怎样列式的?板书:3+3=6 g.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6和7的加减法》教学案例

《6和7的加减法》教学案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6和7的加减法》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6和7的加减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45、46页内容: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一套,男生女生的头像,大大的智慧星 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复习口算、做好铺垫

1、接火车——口算卡片 三、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以旧引新(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显示数学乐园的背景) ①问:这是谁啊?(蓝猫) 这节课蓝猫要带着咱们班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玩 一玩。想去吗?大门紧锁,怎么办呢?(生说:门上有钥匙)②(点钥匙,出现6和7的组成画面)只有回答出蓝猫的问题才能进去。(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同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2、新课探究(点门打开,出现智慧塔,塔尖有闪烁的星星) ①师:小朋友真聪明,门打开了,瞧!这里都有什么? 这是智慧塔,上面有一颗闪亮的智慧星,想不想要!那就让蓝猫带领着我们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吧!(点第一层门出现画面,左边5根小棒,右边1根小棒)请你学着蓝猫的样子摆一摆 ②学生独立摆 ③问:“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

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

《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图上的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列式计算。 2、进一步提高6、7的加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会正确表达图意,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复习铺垫 1.打手势背诵6、7的分与合。 全体学生边打手势边背诵6、7的组成。 2.用数的分与合填空。(课件出示)

填出方格内的数,并说说用了哪句组成。 3.揭示课题。今天学习6、7的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P42例题的情境图,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①观察左图,发现两个学生面对面坐着观察同一幅图,写出了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5+1=6,1+5=6)。 ②观察右图,发现两个学生面对面坐着观察同一幅图,写出了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6-1=5,6-5=1)。 (2)学生进行交流,说一说同一幅图为什么能写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交流之后进行汇报。 预设:学生用6的分与合来说明。5和1组成6,5加1就等于6,1和5组成6,1加5就等于6,6可以分成1和5,6减1就等于5,6可以分成5和1,6减5就等于1。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思考1:为什么同一桌的两个人看同一幅图,得到的算式不一样?

思考2:在不同的桌的人看相同的图写出的算式不同,这是什么原因? 思考3: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总结:两个学生坐的位置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加法算式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计算结果不变;两个减法算式的相同点是被减数相同,不同点是减数和差的位置调换了;把两部分看成知道的条件,把求整体看问题,所以用加法进行计算;把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看成知道的,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4)得出结论: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2.动手操作,巩固方法。 (1)完成教材P42“摆一摆,填一填”的第1、2题。 ①课件出示小花图和小棍图,学生动手摆一摆,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后分别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②教师任意指出一道算式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怎么想的。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6和7的加减法应用教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应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46页、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能从图里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及列式计算用加法计算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6、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会正确地口述题意。 难点:并能正确用加法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田里的庄稼丰收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小朋友也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有了很多收获吧!先来展示一下学到的本领。 1.组数游戏.组成7:我说2,你说(5),2和5组成7…… 2.口算。(卡片) 2+5=7-4=5-2= 0+7= 6-5=

3+4= 2+4= 6-2= 7-7= 7-5= 3.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 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小朋友们的收获真不少。同样有收获的还有小兔子们。(出示46页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学习加法应用题。 1.(出示46页情境图)请你仔细看图,认真思考,在这幅图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看懂的小朋友想一想你准备用哪三句话讲给大家听。提问:这幅图中有什么?有两组兔。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2.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 谁能根据上面小朋友的回答,用三句话完整的说说图意。 生汇报:草地上左边有4只小兔子,右边有2只小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 师讲解:要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在图上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大括号。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一共、总共、总数的意思,并用手势表示)。还有一个新朋友:“?”,“?”表示什么呢?就是提出问题,表示是多少,是几。大括号下面画“?”表示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一共、总共有多少只兔子。 就像刚才小朋友说到的第三句话那样。谁能再来看图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意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lesson plans for 6 and 7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45、46页内容: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一套,男生女生的头像,大大的智慧星 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复习口算、做好铺垫(口算) 三、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以旧引新(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显示数学乐园的背景) ①问:这是谁啊?(蓝猫) 这节课蓝猫要带着咱们班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玩一玩。想去吗?大门紧锁,怎么办呢?(生说:门上有钥匙) ②(点钥匙,出现6和7的组成画面)只有回答出蓝猫的问题才能进去。(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同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1、新课探究(点门打开,出现智慧塔,塔尖有闪烁的星星) ① 师:小朋友真聪明,门打开了,瞧!这里都有什么? 这是智慧塔,上面有一颗闪亮的智慧星,想不想要!那就让蓝猫带领着我们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吧!(点第一层门出现画面,左边5根小棒,右边1根小棒)请你学着蓝猫的样子摆一摆 ②学生独立摆 ③问:“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和7的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 1新设计 操作和游戏贯穿始终 2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 加减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 乐趣。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7的组成,学生已经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通过摆小棒掌握6、7的加减法。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新设计

操作和游戏贯穿始终 5.1.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6和7的加减法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和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太好了!” “同学们请看,这是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智慧星,你们喜欢吗?那么你想得到它 吗?”教师出示剪纸的星给学生看。 二、复习旧知: “接下来我们就要比一比谁最聪明了。” 教师和同学们玩猜拳游戏。 “你猜得真不错,你是得到智慧星的第一个小朋友。”把智慧星送给小朋友。 “还有这些星星,给谁呢? “那看谁的表现最好,我就送给谁。” 三、探究新知: 教学“一图两式” “同学们,智慧爷爷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 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5根,一堆1根,大家摆好了吗?”(教师在黑板上 摆)

“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 =6”(需教师引导学生说)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如果和上个算式一样,可让学生再说一下他是怎样看的)。 “还有小朋友说吗?”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5+1 =6” “再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和同学说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给学生两分钟讨论的时间,展示讨论结果) (学生可说出的结果有:①发现我在这边看到的是1+5=6,他在那边看到的是5+ 1=6;②我发现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③我发现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前后位置不同等等) 在说的过程中,说的只要对,都要给予肯定,说的好的,要赞扬并发智慧星。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现在我们看银幕。。。” 展示第4张幻片(5+1=6)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doc

6、7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本课时教材我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和“摆数活动”,使学生学会六、七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熟练地掌握六、七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突破方法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突破方法是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6和7的计算。 三、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情景教学和动画故事,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本人就注意实践操作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6和7的加减法》优秀教案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情感目标: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6颗红枣、 学具准备: 两种颜色个小圆片各6个,7棵小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们已经学习了5的加减法,现在玩个小游戏好吗? 游戏规则是这样:我拿出的数和你拿出的数合起来是5。例如,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4”。(打出四的手势) ,你们说:我出“1”。(打出一的手

势) 合:4+1=5。 师:下面同桌的小朋友互相玩一玩,看看合作得最好的是哪一桌。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复习5的加减法,使学生口、手、脑并用一起锻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这一课做好辅垫。) 二、探求新知 活动一:分一分,摆一摆(学习6的加减法) (一)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看他们是谁呀?(多媒体出示熊大熊二图片)熊大熊二天天都在保卫自己的森林家园,可是他们觉得人手太少了,于是要在咱们班级中选了6名同学当小护林员。可是,问题来了,要把6个人分成两个小组,熊二不知道怎么分了,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熊二解决这个难题吗?(设计意图:首先从帮助小熊分组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体会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并在动手实践中掌握6的加法。) (二)学生自己动手摆,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汇报 活动二:猜一猜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熊大和熊二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孩。现在咱们玩个游戏,放松放松好吗?

6和7的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 刘军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算式,并算出得数。 教学准备:小棒、小圆片、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挂出小黑板)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随机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2.填空。 (二)新课引入 教师谈话: 小朋友都会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6和7的加法和6和7减几的减法吗?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比手指(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老师要求两个同学面对面的坐,一个同学比,一个同学看。要求一只手比5根、一边比1根,现在你一共比了多少根手指,你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吗?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 5+1= 1+5= 大家看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比的手指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师小结: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那么谁能算出5+1和1+5的得数呢?,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5)现在,请小朋友两人一组比好7根手指,再弯曲一根手指。你能根据刚才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吗?如果从7根手指弯曲6根手指,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7-1= 7-6=) 谁能算出两个减法算式的得数。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并说一说7-1=6和7-6=1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2.学习“画一画”。 (1)小黑板出示“画一画”前面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图上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画一画算加法和减法。 (2)学习“画一画”第一组例题。 学生画三角形,先画加法算式后画减法算式,画完再计算。

一年级数学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 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教学反思: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话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猜数、写数的乐趣。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让学生们观察情境图,从“昆虫王国运动会”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运动员,用小棒把它的数量摆一摆。摆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出他喜欢昆虫运动员的数量,让其他的学生们猜一猜,他喜欢的昆虫可能是什么?低年级的学生们好奇心很强,很想知道同伴们喜欢的是什么,非常感兴趣地到教学中来。写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6根小棒还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6的物体个数,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动脑的乐趣。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