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中国第二大油气田的发展之路

盈圈m意.帚;慈曼川Ⅲ¨、¨、、

长庆茅由田:

中国第二大油气田的发展之路

周昌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摘要始建1970年的长庆油田,针对世界上罕见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

油气藏构造,不断进行艰苦探索,创下了一连串奇迹:20世纪80年代原油产量上升到百万吨,

90年代达到500万吨以上;2003年油气产量达到1000万吨;2009年实现了3000万吨。长庆油田以

技术创新撬开了低渗透油层之门,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的理念加速油田工程建设,

用数字化提升油田管理水平,同时走市场化路线,引进生产力,着力将油田建设成西部生态油

气区,创造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长庆油田走出了一条管理升级的发展之路,由一个百万吨的

小油田快速发展成全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气田。

关键词长庆油田产量技术创新标准化数字化

2009年12月19H,必定载入中国石油工业波澜壮阔的史册,成为长庆人永远的骄傲一这一天,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3000,J吨,达到3006.06:ri吨,成为仅次

于大庆油田的我国第-:k油气田。这是几代长庆人40

年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在“磨刀石上闹革命”取得的辉煌成果。

1.技术创新撬开低渗透油层之门

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横跨陕西、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五省区,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油气藏构造,号称“磨刀石”的致密油层占到含油层的近七成,经济有效开采的难度相当

72.A国际石油经济2010.3大。要从如此致密的含油层中把原油“抠”出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开采难题。长庆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在油出开发初期,“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严酷现实,使油田的原油产量在100多万吨水平上徘徊了lo多年。

在低渗透油气藏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长庆油田依靠的是科技创新。在深入探索、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长庆油田坚持“三个重新认识”,即“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长庆低渗透、重新认识自己”,勘探思路由向延长组上部组合找油为主转向向延长组

下部组合找油为主,由向下古生界找油转向向上古生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