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水连续测温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为有效防止钢铁冶金行业高温熔融金属(包括钢水、铁水、液态炉渣及其相关设备)事故,保障从事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人员安全 , 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合用于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管理。

熔融金属事故主要起因于水汽化爆炸,高温金属液体容器坠落、倾翻、高温金属液体的反应气体喷溅、熔融金属泄漏等.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特殊注重冶金设备和冶炼过程的防水、防潮以及起重运输设备的检测、检验,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条件,强化安全管理工作,从以下 6 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高温熔融金属伤害事故的发生。

4。

1 防止熔融金属遇水爆炸4.1。

1 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附近、运输路线及附近区域不得有积水,正上方不得存在滴、漏水隐患。

4.1。

2 对原料、辅助材料严格检查 ,确保加入炉中的原料、辅助材料干燥无水。

4.1。

3 输送、转注熔融金属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在输送、转注前须经充分干燥并保证畅通。

4。

2 熔融金属的安全吊运要求4.2。

1 吊运熔融金属应当采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冶金铸造起重机,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冶金铸造起重机每年应定期检测一次(对外报检)。

4.2.2 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盛装熔融金属的容器 (设备) 的耳轴等应定期进行检测,凡耳轴浮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 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者报废。

4.2.3 起重机应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指挥,同一时刻只应一人指挥,指挥信号应符合要求。

吊运时应检查确认挂钩、脱钩可靠,方可通知司机起吊,起吊前应进行试重,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并尽量远离起吊地点。

4.2.4 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 ,应与邻近设备或者建、构筑物保持大于 1.5m 的净空距离。

倾倒熔融金属时,容器(罐、包)周围 4m 内不可有非作业人员,防止熔融金属飞溅或者洒落伤人.4。

2.5 吊运的熔融金属液面应与盛装容器口保持至少 300mm 的距离。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红外线测温仪是一种用于非接触式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安防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外线测温仪的操作规程,包括仪器的准备工作、使用步骤、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等内容。

二、仪器准备1. 确保红外线测温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外观是否完好无损。

2.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红外线测温仪,不同型号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功能和测量范围。

3. 检查电池电量,确保电池电量充足,或者连接电源适配器。

三、使用步骤1. 打开红外线测温仪电源开关,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2. 根据需要设置仪器的参数,如温度单位、测量范围等。

3. 瞄准待测物体,保持仪器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通常为仪器测量距离的1-5倍。

4. 按下测量键,触发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温度测量。

5. 读取测量结果,注意记录或者记忆所需的温度值。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前,确保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指南。

2. 避免在强烈的电磁场或者辐射环境下使用红外线测温仪,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3. 注意仪器的工作温度范围,不要将其暴露在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环境中。

4. 在测量过程中,保持仪器与待测物体之间的视线畅通,避免遮挡或者干扰。

5. 注意红外线测温仪的测量距离范围,不要超出其有效测量距离范围。

6. 避免将红外线测温仪直接对准强光源或者反射表面,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7. 在连续测量多个物体时,注意等待红外线测温仪的测量温度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次测量。

五、维护保养1. 定期清洁红外线测温仪的外观和镜头,可以使用干净柔软的布进行擦拭。

2. 避免将红外线测温仪暴露在潮湿或者高温环境中,以免损坏仪器。

3. 如发现红外线测温仪有异常现象或者故障,应及时住手使用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六、总结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是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的重要参考,准确的操作和注意事项能够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如何正确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检测

如何正确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检测

如何正确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检测是当前防控新冠疫情所必需的一项措施。

红外测温仪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温度检测设备,具有准确、便捷、卫生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学校、工厂等场景。

然而,如何正确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检测却需要我们充分了解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正确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检测的注意事项。

一、了解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红外测温仪是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热量来计算物体表面温度的设备。

红外辐射热量与物体温度成正比,通过测量红外辐射的强度和反射率,红外测温仪能够准确计算出物体表面的温度。

二、正确使用红外测温仪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检测之前,需要确保测温仪电量充足,并根据具体型号和生产厂商的要求,完成设备的开机操作。

2. 保持适当距离使用红外测温仪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来确保测量准确。

一般来说,建议将测温仪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0-30厘米左右。

3. 选取适当的测量位置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检测时,应选择被测物体表面的中心位置进行测量。

避免测量过程中出现遮挡物或者干扰因素,影响准确的测温结果。

4. 扫描测温将红外测温仪对准被测物体,按下扫描按钮进行测温。

持续保持仪器与物体稳定的相对位置,不要移动或晃动,以免影响测温准确性。

5. 读取测温结果红外测温仪会在扫描完成后自动显示测温结果。

可以通过红外测温仪上的显示屏来读取温度数值。

有些红外测温仪还会发出声音或显示警示信息来指示温度高于正常范围。

6. 注意环境因素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检测时,需要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测温结果的影响。

避免在强光、高温、风口等环境下进行测温,以免产生干扰,影响测温准确性。

三、注意事项1. 了解红外测温仪的误差范围不同型号和品牌的红外测温仪在测温精度上可能存在差异,应在使用前了解仪器的误差范围,并将其考虑在内,以确保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2. 测温时注意环境温度红外测温是针对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与环境温度无关。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有效防止钢铁冶金行业高温熔融金属(包括钢水、铁水、液态炉渣及其相关设备)事故,保障从事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人员安全,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管理。

3.术语熔融金属事故主要起因于水汽化爆炸,高温金属液体容器坠落、倾翻、高温金属液体的反应气体喷溅、熔融金属泄漏等。

4.管理内容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冶金设备和冶炼过程的防水、防潮以及起重运输设备的检测、检验,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条件,强化安全管理工作,从以下6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高温熔融金属伤害事故的发生。

4.1防止熔融金属遇水爆炸4.1.1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附近、运输线路及附近区域不得有积水,正上方不得存在滴、漏水隐患。

4.1.2 对原料、辅助材料严格检查,确保加入炉中的原料、辅助材料干燥无水。

4.1.3输送、转注熔融金属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在输送、转注前须经充分干燥并保证畅通。

4.2熔融金属的安全吊运要求4.2.1吊运熔融金属应当采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冶金铸造起重机,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

冶金铸造起重机每年应定期检测一次(对外报检)。

4.2.2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盛装熔融金属的容器(设备)的耳轴等应定期进行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报废。

4.2.3起重机应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指挥,同一时刻只应一人指挥,指挥信号应符合要求。

吊运时应检查确认挂钩、脱钩可靠,方可通知司机起吊,起吊前应进行试重,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并尽量远离起吊地点。

4.2.4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应与邻近设备或建、构筑物保持大于1.5m的净空距离。

倾倒熔融金属时,容器(罐、包)周围4m内不可有非作业人员,防止熔融金属飞溅或洒落伤人。

4.2.5吊运的熔融金属液面应与盛装容器口保持至少300mm的距离。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红外线测温仪是一种用于非接触式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安防等领域。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红外线测温仪的正确使用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二、设备准备1. 确保红外线测温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池电量充足。

2. 清洁测温仪的测量窗口,确保无污垢或障碍物。

3.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温模式和单位(摄氏度或华氏度)。

三、测温操作步骤1. 打开红外线测温仪的电源开关,等待设备初始化完成。

2. 确保测温仪与被测物体之间无遮挡物,并保持一定的距离(通常为测量距离的2倍)。

3. 对准被测物体,将测温仪的测量窗口对准物体表面,确保窗口与物体垂直。

4. 按下测温按钮,触发测量动作。

在测量过程中,保持测温仪的稳定,避免晃动或抖动。

5. 等待测温仪完成测量,读取显示屏上的温度值。

四、注意事项1.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将红外线测温仪直接对准明亮的光源或强烈的辐射源,以免干扰测量结果。

2. 避免在强风、强烈的电磁场或电源干扰下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若被测物体表面有涂层、反射性较强或不均匀的情况,应注意可能会影响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4. 在连续测量多个物体时,应等待测温仪的温度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次测量。

5. 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红外线测温仪的电源开关,以节约电池的使用寿命。

五、维护与保养1. 定期清洁测温仪的测量窗口,使用干净的软布擦拭,避免使用化学溶剂或尖锐物品。

2. 长期不使用时,应将红外线测温仪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或受热。

3. 如发现测温仪存在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检修或维护。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定,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避免将红外线测温仪直接对准人体眼睛或其他敏感部位,以免对健康造成损害。

3.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热量散发,避免触摸测温仪的热表面,以防烫伤。

连铸中间体包黑体空腔连续测温

连铸中间体包黑体空腔连续测温

的波长 而变 化” 及基尔霍 夫关 于理想 黑体 的物理 。
模 型( 闭等 温黑 体 ) 密 为理论 依据 而推 出 的黑 体空 腔 辐射 特性 公式 为基础 的。 黑 体空 腔辐 射特性 公式 为
( ) £ F 0・A。 S、 = 。 ・ 0 ・ ( / 1 k) ) T0 ( 一 ,
降低 工人 的劳 动强度 。
整烘 烤强 度 , 以达到节 能 目的 。

及 中 间包烘烤 质 量 等因素 的影 响 ,间断测 温 有其


降低 测温 成本 。
定 的 局 限性 。 为此 ,引入了 黑体 空腔 连续 测温
l 仪 表 的组 成 及 工 作 原 理
1 1 理 论 基 础 .
测 量位 置 固定 ,提高 了测 温 的稳定性 和 可
可观 察 中包烘 烤温度 、以此 衡量 中包烘 烤
Co i o s t mpe a u e me s r ng d v c o i i t e n CC ntnu u e r t r a u i e i e f r lqu d s e li t ndih by bl c o a iy u s a k b dy c v t
i u d s t n i n o to hewih rwa s e d a d s r y n trf w i i .s ti e ei nCC t n ih a ytmea d c n r l t d a [ p e n p a i g wae l n tme oi sb n f— a t o
YANG e - h n W ns e g
( tema ig P a t fB oo r n a d S e l G o p C t ,B o o 1 0 0 C ia S e l k n ln a tu Io n t e( r u ) o L d a tu 0 4 1 . hn / o

钢水连续测温智能检测仪表开发研制

钢水连续测温智能检测仪表开发研制

钢水连续测温智能检测仪表开发研制
钱洪俊;沙骏
【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7(018)005
【摘要】介绍钢水连续测温智能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及其所特有的热电偶冷端高温自动补偿技术,其突出特点是采用多级补偿措施和智能化手段圾效地解决了热电偶冷端环境温度在几百度随机变化的高温条件下的自动补偿难题。

【总页数】4页(P517-520)
【作者】钱洪俊;沙骏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345
【相关文献】
1.多工能钢水及炉窑连续测温专用仪表开发研制 [J], 钱浩;钱洪俊
2.钢水连续测温技术在安钢板坯连铸生产中的应用 [J], 周永华;何俊正;肖帆
3.中间包钢水连续测温系统的改进试验 [J], 王盛林
4.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Al2O3-C管烧制过程温度研究 [J], 肖步庆;孟红记;李太全;王峰
5.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动态测温的仿真研究 [J], 张华;谢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为有效防止钢铁冶金行业高温熔融金属〔包括钢水、铁水、液态炉渣与其相关设备〕事故 ,保障从事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人员安全 , 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合用于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管理.熔融金属事故主要起因于水汽化爆炸 ,高温金属液体容器坠落、倾翻、高温金属液体的反应气体喷溅、熔融金属泄漏等.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要特殊注重冶金设备和冶炼过程的防水、防潮以与起重运输设备的检测、检验 ,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条件 , 强化安全管理工作,从以下 6 个方面采取防 X 措施防止高温熔融金属伤害事故的发生.4.1 防止熔融金属遇水爆炸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附近、运输路线与附近区域不得有积水,正上方不得存在滴、漏水隐患.对原料、辅助材料严格检查,确保加入炉中的原料、辅助材料干燥无水.输送、转注熔融金属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在输送、转注前须经充分干燥并保证畅通.4.2 熔融金属的安全吊运要求吊运熔融金属应当采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冶金铸造起重机 ,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冶金铸造起重机每年应定期检测一次〔对外报检〕 .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盛装熔融金属的容器〔设备〕的耳轴等应定期进行检测,凡耳轴浮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 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者报废.起重机应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指挥 ,同一时刻只应一人指挥,指挥信号应符合要求. 吊运时应检查确认挂钩、脱钩可靠, 方可通知司机起吊,起吊前应进行试重,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并尽量远离起吊地点.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 ,应与邻近设备或者建、构筑物保持大于 1.5m 的净空距离.倾倒熔融金属时,容器〔罐、包〕周围4m 内不可有非作业人员,防止熔融金属飞溅或者洒落伤人.吊运的熔融金属液面应与盛装容器口保持至少 300mm 的距离.熔融金属吊运路线和运输车辆应当与建〔构〕筑物和作业人员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不可与其他物体碰撞.4.3 运输熔融金属的车辆安全要求熔融金属地面运输车辆应当采用专用运输车辆 ,并设置安全监控系统.熔融金属的运输设备应有耐高温、防喷溅的措施,设有完善、可靠的制动措施.装载熔融金属的车辆在厂区道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km/h,在高炉下行驶或者倒罐时,不应大于 5km/h.装运熔融金属的专用车辆,不得在煤气、氧气、氢气管道下方、电缆通廊下方和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留.跨越道路上方的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应对熔融金属的运输车辆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检测、维修和保养, 发现隐患要即将进行整改.4.4 熔融金属作业现场管理冶金企业的会议室、活动室、歇息室、更衣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在安全地点 ,不得设在风口平台和出铁场的下部 ,其门窗应避开铁口、渣口;也不得设置在高温液态金属的吊运影响 X 围内.熔融金属运行区域内的设备、电线电缆、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应当采取隔热防护措施.承受重荷载和受高温辐射、热渣喷溅等危害的建〔构〕筑物 ,应定期进行结构安全鉴定.起重设备进行改造时 ,应当同时对承重厂房结构进行荷载核定 ,保证承重结构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4.5 熔融金属泄漏处置熔融金属泄漏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与时用熔剂或者砂土挡住已流出的金属液体 ,防止熔融金属大面积流淌或者流入积水 ,特别是半封闭空间环境中的积水.当熔融金属引起可燃物着火时,应使用干燥沙子或者其他耐火材料扑救,不得使用水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剂灭火器灭火.存在高温辐射与熔融金属喷溅危(wei)险岗位的作业人员 ,应当配备阻燃服与其他防护用品.被检查单位:检查日期:序号项目一、熔融金属罐体类目123检查内容基础资料文件类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罐体外壳与附件管理检查标准是否有本单位各种熔融金属罐体相关管理制度与规程.有无明确不同罐形的熔融金属罐体指定主管部门和专人负责.是否建立熔融金属罐体一罐一档资料.是否建立熔融金属罐体运行监测记录.是否有对熔融金属罐运行的检查记录.是否制订岗位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记录.砌包人员是否经过技能培训,上岗经过实践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每年进行安全培训和上岗实际考核,做好记录,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台帐.罐体出厂是否有合格证、进厂有对外壳的检查验收记录.罐体外壳与附件是否按要求进行检修和维护,查检维护记录.对罐体主要部位如耳轴、壳体焊缝是否按要求每年进行探伤检测,是否有探伤检测报告.凡耳轴浮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是否已经报修或者报检查结果是否备注二、通用要求4561罐体耐材验收砌筑罐体工作层烘烤与运行使用烘烤器人员的管理废.高温熔融金属罐卧放地坪时,是否放在专用的罐体支座上,热修包是否设作业防护屏.对耐材质量是否进行了检查检测.耐火材料的砌筑、烘烤与验收有无相关的标准.永久层砌筑是否按标准进行砌筑,对罐体透气孔进行清理,查相关标准与砌筑流程卡.永久层打结完烘烤时间是否按标准进行烘烤,并由专人检查确认.工作层、水口座砖等砌筑、安装是否按标准作业,有专人检查确认.是否对钢包、铁包、中间包等砌筑过程进行确认,建立跟踪流程卡.工作层烘烤时间和温度是否满足规定标准.配包过程中是否对罐体与工作层表面进行检查确认.罐体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有相关记录中如实记录钢种、包龄、透气砖寿命等相关运行记录.钢包、铁水罐、中间包等使用后,是否进行检查.渣罐使用前是否进行检查、烘烤并确保干燥.热备用的炉罐包是否烘烤到相应的温度.烘烤器是否装设介质参数检测仪表.烘烤器是否装设熄火检测仪器.采用煤气做燃料是否设置低压报警与自动快速切断阀.是否设置煤气吹扫装置.采用氧气助燃时,氧气在燃烧器出口前不与燃料混合.是否做到在操作控制上确保先点火后供氧.是否对从事高温熔融金属吊运作业的岗位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上岗.接触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人员是否经过体检,无妨碍本工种作业的病症.是否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本工种的教育.2 3 4 吊运铁水、钢水或者液渣等高温液态金属的起重机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或者红热电极操作外部运输是否了解本工种作业的风险.是否了解本工种作业的应急处置方案.应使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冶金铸造起重机.冶金铸造起重机是否每年定期检测一次.冶金铸造起重机是否实行厂、车间、班组三级点检.冶金铸造起重机的操作人员是否具有工作经验丰富的起重工操作.吊运高温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司机操作室和主梁是否设置有效的隔热层.起重机械的大修改造和重要维修的技术档案是否齐全.起重吊运是否有专人指挥.吊运钢包是否检查确认挂钩、脱钩可靠,方可通知司机起吊.吊运装有铁水、钢水、液渣的罐,应与邻近设备或者建、构筑物是否保持大于1.5m 的净空距离.龙门钩挂重铁水罐时是否有专人对两边进行检查确认的.吊起的铁水罐在等待往转炉兑铁水期间,是否做到不提前挂上倾翻铁水罐的小钩.外部运输使用铁路线运输的,尽头铁路线末端,是否设车挡与车挡指示器.铁水运输是否使用专线, 不应与其他交通工具混行.铁水运输混行是否制定严格安全措施方案.厂外公路铁水运输的安全措施方案是否报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平交道口是否符合《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 6389〕的规定.进出炼钢生产厂房的铁路出入口或者道口是否按规定设置报警装置.在煤气附近的操作室或者有人员作业的场所是否安装煤气报警器〔安装高度1.0~2.0 米之间〕.在煤气释放点〔阀门、水封等〕附近是否安装煤气报警器〔高度在1 米摆布〕.铁路线室内车挡后6m、露天车挡后15mX围内,是否设置建造物与设备.采用抱罐汽车运输液体渣罐时,罐内液渣5 熔融金属运行生产区域与罐沿是否保持安全距离.抱罐汽车司机室的顶部与背面是否加设防护装置.外部运输使用柴油车运输的,载运炽热物体是否使用专用的柴油车,其油箱应采取隔热措施.锭坯车、铁水罐车、钢水罐车、渣罐车或者运渣车、废钢料篮车与其他料车是否有无关人员乘坐.煤气或者氧气管道、电缆通廊、管架等下方是否有停留运输炽热物体的车辆.铁路运输重罐车的行驶速度,是否大于10km/h;在高炉下行驶或者倒罐时,是否大于5km/h.高炉炉下、铁水倒罐坑、道口等行走液体金属的铁路线是否进行不定期清理,保持铁路上无杂物.铁水钢水运输线上是否设置了紧急停靠避难线.熔融金属吊运和生产区域是否未设置会议室、员工歇息室等.是否设置安全通道,设置警示标志,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熔融金属吊运和生产区域.铁水倒罐坑和铁水接受坑内是否保持干燥.正常生产和吊运时铁水倒罐坑和铁水接受坑内是否有人.易受高温辐射、液渣喷溅危害的建,构筑物,是否有防护措施.易受钢水与液渣喷溅的平台工作面,是否采用铸铁板或者钢板贴面混凝土块<耐火材料>铺设.运载铁水罐、渣罐等高温物品的过跨车运载物的外表面距楼板和厂房〔平台〕柱的外表面的距离是否不小于0.8 米,且楼板和柱应有绝热保护.炼钢炉、钢水与液渣运输线、钢水吊运通道与浇注区与其附近的地表与地下,是否未设置水管<专用渗水管除外> 、电缆等管线.所有与钢水、铁水、液渣接触的罐、槽、工具与其作业区域,是否有冰雪、积水,或者堆放潮湿物品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废钢配料间应部份是否有房屋遮盖, 以供6789123 三、高炉区域456 炼钢炼铁生产是一级电力负荷炼钢、炼铁供水炉渣处理铁水罐、钢水罐内的铁水、钢水凝盖处理高炉内衬耐火材料、填料、泥浆等炉基测温通风冷却的炉基水冷却炉基高炉出铁厂平台应保持干燥渣、铁沟雨、雪天配料.熔融金属作业和通行地坪是否保持干燥,无有水或者潮湿物品.熔融金属生产时是否有防喷溅措施的.供电应是否有两路独立的高压电源.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或者检修时, 另一路电源是否能保证车间正常生产的用电负荷.供电与电气设备使用的电缆不应架设在热力与燃气管道上,是否远离高温、火源与液渣喷溅区.电缆必须通过或者邻近这些区域时,是否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供水系统是否设两路独立电源供电.供水泵是否设置备用水泵.高炉、转炉、电炉等是否有事故供水设施.供水量是否满足生产的需要.渣罐使用前是否进行检查.罐内是否有无水、积雪或者其他潮湿物料.倒渣或者渣罐地坑内是否保持干燥无积水.采用钢渣水淬工艺, 发现冲渣水量小于规定值时,是否住手水淬, 以防爆炸.罐口结壳与翻渣后罐内结壳,是否使用打渣壳机和撞罐机处理.铁水罐、钢水罐内的铁水、钢水有凝盖时,是否禁止用其他铁水罐、钢水罐压凝盖或者人工使用管状物撞击凝盖.高炉内衬耐火材料、填料、泥浆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热电偶应对整个炉底进行自动、连续测温,其结果是否正确显示于中控室〔值班室〕.采用强制通风冷却炉底时,炉基温度是否不高于250℃ .应有备用鼓风机,鼓风机运转情况是否显示于高炉中控室.采用水冷却炉底时,炉基温度是否不高于200℃ .出铁场平台是否有防止屋面漏水和天窗飘雨的措施.天棚顶有清灰装置时,天棚顶的坡度可为1/12;无清灰装置时,其倾斜角是否小于45℃ .渣、铁沟是否有钢盖板或者供横跨用的活动7 8 910 水冲渣安全要求转鼓渣过滤系统倾翻渣罐铸铁机小桥.撇渣器上是否设防护罩.渣口正前方是否设挡渣墙.渣口和渣铁罐上面,是否设防雨棚和排烟罩.水冲渣是否有备用电源和备用水泵.冲渣喷口的水压,是否不低于0.25MPa.挨近炉台的水渣沟,其流嘴前是否有活动护栏,或者净空尺寸不大于200mm 的活动栏网.水冲渣发生故障时,是否有改向渣罐放渣或者向干渣坑放渣的备用设施.系统正常运转时,其粒化水量、吹扫空气量、清扫水量、粒化器的最高水温与渣流量,是否达到设计规定值.系统运转时,事故水位是否正常.是否有严防液态渣进入粒化系统.采用轮法冲渣工艺时,是否在粒化轮附近设安全防护网.渣罐倾翻装置应能自锁,倾翻渣罐的倾翻角度是否小于116°〔丝杆剩5~6 扣〕.翻罐供电,是否采用隐蔽插头的软电缆,并在离罐30m 以外操作开关.铸铁车间的铁罐道两侧,是否设带栏杆的人行道,行人应在线界以外行走.铸铁机主厂房是否有排气天窗,小型铸铁机车间至少应有防雨棚.铸铁机厂房的主要操作室与工作间,是否有通风除尘设施.铸铁机操作室,是否能清晰地观察到翻罐、铁水溜槽与前半部铸模的工作情况.操作室窗户是否采用耐热玻璃,并设有两个方向相对、通往安全地点的出入口铸铁机工作台是否采用耐火砖砌筑,宽度应大于5m.铸铁机下不应通行, 需要通行时,是否设置专用的安全通道.铸铁机地坑内是否无积水.铸铁机链带下面〔有人出入的地方〕,是否设置防护格网, 以防止没脱模的铁块蓦地下落伤人.翻罐提升机和挪移小车,是否有电动极限控制装置.1112131415高炉操作出渣、出铁渣、铁口维护摆动溜嘴的操作转鼓渣过滤铁水溜槽坡度是否为3%摆布.铸铁时铁水流是否均匀,炉前铸铁是否使用铁口缓冲包,缓冲包在出铁前是否烘干.铸模内是否无水,模耳磨损是否不应大于5%,是否不使用开裂与内表面有缺陷的铸模.铁水罐对位、复位是否准确, 防止偏位和移位.高炉炉顶压力不断增高又无法控制时,是否按照制定的预案, 与时减风,并打开炉顶放散阀,找出原因,排除故障, 方可恢复工作.开、停炉与计划检修期间,是否有煤气专业防护人员监护.负责指挥开、停炉,是否制定开停炉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组成以生产厂长或者总工程师为首的领导小组.高炉蓦地断风,是否按紧急休风程序休风,同时出净炉内的渣和铁.高炉生产系统〔包括鼓风机〕蓦地停电时,是否按紧急休风程序处理.人员进入高炉炉缸作业前,是否拆除所有直吹管,有效切断煤气、氧气、氮气等危(wei)险气源,并认真做好监护、检测和通风措施,是否锁死炉顶布料等相关装置.炉皮开裂的护炉方案,是否制定有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安全措施.非电气信号倒罐的,是否建立渣、铁罐使用牌制度.出铁、出渣以前,是否做好准备工作,并发出出铁、出渣或者住手的声响信号.无渣、铁罐使用牌, 不应倒罐, 高炉不应出铁、出渣.水冲渣的高炉,在出铁前是否先开动冲渣水泵〔或者打开冲渣水阀门〕.维护铁口和渣口作业前,是否先点燃煤气,防止中毒.摆动溜嘴往两边受铁罐受铁时,摆动角度是否保证铁水流入铁水罐口的中心.接班时是否认真检查开关、机械传动部分、机电、减速机、溜嘴工作层等, 发现异常与时处理.停电时是否按规定操作摆动溜嘴.转鼓渣过滤系统运转前的检查是否做到:1214R5O9P0345系统运转加废钢、兑铁水倒炉、出钢转炉、电炉、精炼炉的炉下区域转炉和电炉主控室与各操作室的布置入炉物料的保存和分拣要求设备无异常,粒化头无阻塞,接受槽格栅无渣块, 高低沟、渣闸正常,热水槽无积渣,地坑无积水, 管道阀门无泄漏,胶带运行平稳、无偏离,事故水位正常.正常生产时, 系统设备的运转是否实行自动控制.转鼓渣过滤系统各种联锁、保护装置的调整,是否经主管部门允许,并报主管厂长批准;调整应记录存档.是否有专人〔穿好黄马甲、带好对讲机、手势准确明了〕负责加废钢、兑铁水兑铁水时120 度扇形内是否禁止有人.主控室防爆门在兑铁水、加补炉料前是否关闭.兑铁水前是否确认炉内无稀渣,严禁留稀渣兑铁水.转炉倾动设备是否设有可靠的事故断电紧急开关;氧枪、副枪驱动,设有事故电源<直流驱动采用蓄电池, 交流驱动采用UPS电源>.倒炉开始和过程中,是否做到不长期正对炉口站立、操作.补炉第一炉出钢,是否严禁正对炉口站立、操作.炉下漏钢坑是否按防水要求设计施工,有防积水的措施.炉下钢水罐车、渣罐车运行区域,地面是否保持干燥.炉区、连铸区域厂房的屋面是否有防漏雨设施、下水道是否保持畅通.炉下热泼渣区地坪应防止积水,周围是否设防护结构.大喷事故可能威胁转炉和电炉主控室是否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连铸主控室是否不正对中间罐.转炉炉旁操作室是否采取隔热防喷溅措施.电炉炉后出钢操作室,是否不正对出钢方向开门,其窗户应采取防喷溅措施.具有爆炸和自燃危(wei)险的物料,如CaC2 粉剂、镁粉、煤粉、直接还原铁〔DRI〕等是否贮存于密闭贮仓内,必要时用氮气保护.入炉物料是否保持干燥.6 7连铸模铸浇注入炉废钢是否有拣选措施,入炉废钢内严禁夹带有密封、易爆物.地下料仓、高位料仓的受料口,是否设置格栅板并按照受限空间管控.大包回转台是否配置安全制动与停电事故驱动装置.连铸浇注区是否设置事故钢水包.连铸浇注区是否设置溢流槽.连铸浇注区是否中间溢流罐.连铸浇注之前,是否检查各介质参数符合要求.是否确认结晶器无漏水、渗水、冷却水满足工艺要求,事故槽内不允许有水或者潮湿物.是否禁止使用有缺陷的中包, 中包上线使用前检查中包内衬工作层是否完好;包口座砖按装时是否对中;中包外观检查, 发现中包外壁发红,则即将关闭大包,停机换包.连铸钢包或者中间罐滑动水口开启时,是否做到滑动水口正面无人.检查煤气管道接口是否有漏气现象;保证使用的冷料干燥.连铸浇注时二次冷却区无人,严禁进入扇形段,并严禁进入密封室与冲渣沟是否有管控措施.浮现结晶器冷却水减少报警时,是否即将住手浇注.大包回转台旋转过程中,旋转区域内是否无人.收尾坯中包液面200mm 走车,严禁下渣;是否佩戴好防护面罩.采用放射源控制结晶器液面时,是否建立严格的管理和检测制度,放射源的装、卸、运输和存放,使用专用工具.放射源的启闭是否有检查确认制度, 即放射源只是在调试或者浇注时打开,打开时人员应避开其辐射方向,存放箱与存放地点设有警告标志.开浇和烧氧时是否有预防钢水喷溅的措施.水口烧开后,是否迅速关闭氧气.浇注中是否做到不往钢水包内投料调温.人员是否做到不在有红锭的钢锭模沿上站立、行走和进行其他操作.8 910111213 平板运输过跨车炼钢炉出钢量要求转炉氧枪钢水炉外精炼电炉修炉氧气转炉操作所有车辆投入使用前是否经重车运行试验合格的.平板车辆运行时,是否有发出红色闪光与轰鸣等警示信号的.电动铁水罐车、钢水罐车、渣罐车的停靠处,是否设两个限位开关的.150t 以下的转炉, 最大出钢量是否不超过公称容量的120%.200t 以上的转炉,是否按定量法操作.电炉的最大出钢量,是否不超过平均出钢量的120%.转炉氧枪与副枪升降装置是否配备钢绳X力测定装置.转炉氧枪与副枪升降装置是否有钢绳断裂防坠装置.转炉氧枪与副枪升降装置是否有事故驱动等安全装置.各枪位停靠点,是否与转炉倾动、氧气开闭、冷却水流量和温度等联锁.转炉氧枪供水,是否设置电动或者气动快速切断阀.钢水炉外精炼装置,是否有事故漏钢措施.VD 、VOD 等钢包真空精炼装置,其蒸汽喷射真空泵系统是否有抑制钢液溢出钢包的真空度调节措施.真空精炼装置是否设彩色工业电视, 监视真空罐内钢液面的升降.炉外精炼炉工作之前,是否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待机状态、各介质参数符合要求.修炉时,是否锁定电炉倾动机械.修炉时是否旋开炉盖并将其锁定.修炉时是否关闭液压站.是否将炉前碳氧喷枪转至停放位的,并切断气源.是否切断炉底搅拌气源或者并未采取隔离措施.氧燃烧嘴或者炉壁氧枪的氧气是否切断并采取隔离措施.出钢后,炉内不许许留有剩渣,特殊工艺要求留渣时,转炉留渣操作是否有防喷渣措施.烘炉是否严格执行烘炉操作规程.其他14151617电炉开炉前检查电炉氧燃烧嘴开停电炉通电冶炼或者出钢期间电炉、精炼炉在断电和锁定炉盖时转炉生产期间需到炉下区域作业时,是否通知转炉控制室住手吹炼,并不得倾动转炉.倒炉测温取样和出钢时,人员是否避免正对炉口,待炉子停稳,无喷溅时, 方可作业.确保各机械设备与联锁装置是否处于正常的待机状态.各种介质处于设计是否在要求的参数X围.各水冷元件供排水上方是否有异常现象.供电系统与电控是否正常.工作平台是否整洁有序无杂物.电炉氧燃烧嘴开启时是否先供燃料, 点火后再供氧.关闭时是否先住手供氧,再住手供燃料.人员是否处于安全位置, 不应登上炉顶维护平台.短网下和炉下区域是否有人通行.电炉维修炉底出钢口的作业人员与电炉主控室人员之间,是否建立联系与确认制度.人员在炉盖上方更换电极或者检修作业是否采取防高空坠落措施.检查评语和建议检查人签名被检查单位主要负责人< 签字>复查情况复查人联系复查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贺利氏君城电子有限公司
钢水连续测温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1.连续测温系统的测温管属于耐腐蚀的氧化锆,碳化硼材质。

首次使用前需预
热管底直至烤红再放入钢水进行测温。

2.测温管深入钢水液面达260mm以上,使钢水和管处于热态平衡状态方可测
温。

3.测温管在钢水内部必须远离中包壁和塞棒,保证测量钢水内部温度。

4.为保证测温管能连续使用多个浇次,在使用中应及时加入化渣剂及稻壳或清
除测温管周围的钢渣。

在使用天车吊管时,需多加小心,避免因结渣而将测温管拽断。

5.在测温管放入中包后,如果不插探头须用防尘帽将测温管盖上,以免杂物掉
进测温管内,影响下次使用时的测温值。

6.测温探头通氮气必须良好,以免探头烧坏影响测温值。

在遇中包事故要开动
中包车时,须将探头拔下放在平台上,防止因中包车开动拽断探测器。

7.测温探头必须轻拿轻放,防止因撞击把探头内精密仪器损坏。

8.测温探头与测温管必须紧密接触,以免测温不准。

9.测温探头环境温度过高,大屏幕将以测温值和环境温度值交替闪烁,此时为
报警状态,需要加大风量对探头进行隔热和拔出探头暂停测温等措施。

10.探头的外层镜片有污染物时,须用洁净棉签擦拭(或更换新镜片)。

沈阳贺利氏君城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