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岩土工程BIM实施指南编制说明

南宁岩土工程BIM实施指南编制说明
南宁岩土工程BIM实施指南编制说明

《南宁市岩土工程BIM实施指南》编制说明

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

2018年7月30日

目录

一、任务来源 (1)

二、编制背景及目的 (1)

2.1 编制背景 (1)

2.2 编制目的 (2)

三、编制依据 (2)

四、编制内容及成果 (4)

4.1编制成果内容 (4)

4.2提交成果 (10)

五、主要编制工作 (10)

六、重要条文解释 (12)

6.1模型的分类与精细度 (12)

6.2 交付内容 (14)

一、任务来源

受南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依据《南宁市岩土工程BIM实施指南研究与编制合同》(项目审批编号:[2017]NCCJB133),由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牵头负责指南编制。

二、编制背景及目的

2.1 编制背景

2013年8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征求关于推荐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33356-20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广西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工作实施方案》、《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提升工程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南府规[2016]24号)、《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南府规[2017]1号)等精神文件明确指出要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推进BIM技术普及应用,截止到2020年要完善BIM技术应用标准、实施指南,形成BIM技术应用标准和政策体系,在有关奖项,如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鲁班奖(国际优质工程奖)及各行业、各地区勘察设计奖和工程质量最高的评审中,设计应用BIM技术的条件。

在此BIM技术在建设行业全面推行的大环境下,岩土工程BIM实施指南编制势在必行。

2.2 编制目的

南宁市岩土工程BIM实施指南编制旨在推动BIM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指导和规范南宁市建设工程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技术应用。有利于提高广西岩土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提高投资效益;有利于规范岩土工程市场及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质量监督和工程审计;有利于服务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应用BIM技术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利于南宁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提升南宁市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编制依据

实施指南编制遵循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其中遵循的规范、标准包含: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2)《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

(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2012);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12)《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

396—2007)(简称《广西膨胀土规程》);

(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14)《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

(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1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

(1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1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

(19)《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0)《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21)《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22)《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79-2014)

(23)《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 83-2011)

(2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

(25)《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JJ/T157-2010)

指南编制的参考资料包含:

(1)《中国市政行业BIM实施指南》(2015)

(2)《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7)

(3)《湖南省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7)

(4)《成都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技术规定》(2016)

(5)《福建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指南》(2017)(6)《北京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 (DB11T 1069-2014) (7)《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清华大学软件学院BIM课题组2010)

(8)NBIMS(美国BIM标准第三版)

四、编制内容及成果

4.1编制成果内容

1.根据国家和地方标准,结合南宁实际,与BIM云平台充分衔接,编制符合南宁市实际情况的岩土工程BIM实施指南。

2.在工程项目勘察中推进基于BIM技术进行数值模拟、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多专业协同设计和流程优化,建立BIM技术应用条件下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工作机制,为岩土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全专业的业务流程、建模内容、建模方法、建模深度、模型应用、成果交付、电子文档存储、信息共享等提供具体指导,重点研究设计阶段BIM、算量BIM、施工阶段BIM、竣工验收BIM,为所有参与方提供BIM技术应用项目实施标准框架与实施标准流程,打通壁垒,实现BIM模型相互通用,并在各阶段能拓展、深化,细化。

3.根据情况开展业务培训,使政府、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审图、软件、高校及科研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基本掌握指南。

4.实施指南内容主要包含:基本规定、城市三维模型、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成果交付、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中岩土工程BIM应用、岩土工程BIM的协同应用以及应用实例。

① 基本规定

在建筑信息模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勘察作为建筑业中的一环,岩土工程BIM的发展也成为了必然趋势。

岩土工程BIM的实施目标包含:建立岩土工程信息模型、项目各

阶段各参与方数据信息共享、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的模拟与分析,共三个目标。实施形式分为由项目型实践到行业整体实施-自下而上、企业级规划到项目全面实施-自上而下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三种。

受限于建模软件不完善以及模型精度问题,应着力实现上部结构建模与地下工程地质信息充分结合,不同专业基于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的协作功能,并根据工程类型与用途,合理选择模型深度,采用合适深度建模?

项目实施前,规定了项目开展应完成的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以及软件、硬件与网络的实施准备。

根据岩土工程信息模型需要包含的建模基本规则及需要包含的信息、建模精度规定建模标准。并根据交付时应包含内容、交付物深度及成果格式,规定成果交付标准。

② 城市三维模型

城市三维模型宜分为地形模型、建筑模型、交通设施模型、管线模型、植被模型以及其他模型等。按照稳定的自然地形物边界、行政区域界线等规定,宜按“区(县)、管理单元、建模单元”三级对城市三维模型建模单元进行划分与编码,并宜按“建模单元编码、模型类型、模型细节层次、模型顺序号”四级进行模型命名编码。

根据各类数据信息内容不同的特点,规定了框架数据采集与处理、纹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属性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内容。并规定地形模型、建筑模型、交通设施模型、管线模型、植被模型以及其他模型应包含的内容、模型建立基本规定以及建模方式与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