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作者:————————————————————————————————日期:

谈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学语文论文

谈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童春连

语文素养涵盖了语文学习中培养的多种能力——汉字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广义上来说还包括学生的人格修养,思维方式等等很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能力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学生自我努力才能得以提升的,时间长,见效慢。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对考试成绩的关注远远超过对语文素养的积累的重视,导致学生语文素养现状令人堪忧。

一、高中生语文素养现状

1.汉字书写能力

我们在学生的语文作业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字迹潦草,方方正正的汉字写得点画不到位,歪歪斜斜,不成字体。真正字写得美观、整洁的作业寥寥无几。同时,错别字现象也十分普遍,每份作业上面都会有几个甚至十几、几十个错别字,有的是因为不认真写错了,有的则是因为对字词缺乏必要的掌握。高中生经过十来年的语文学习,应该具备一定的汉字书写能力,然而我们学生的现状却值得我们深思。

2.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仅仅在阅读中可以判断出,高中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严重不足。比如现代文阅读就是比较简单,容易得分的阅读题,对学生理解能力是一个最基本的测试,很多小题通过阅读或者经过简单的理解、总结都可以找到答案。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会摸不着头脑,无法理解文章的意思,写不对答案。即使能写对答案,也是表述混乱、幼稚、白话连篇,语意概括得也十分不好。

3.写作能力

其实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差并非是在高中阶段才形成的,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就普遍比较惧怕作文课,写作文时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却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语句不流畅,中心不明确,缺乏真情实感。然而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也没有任何改观。我们在审阅学生作文时可以发现,高中生的作文并没有比初中生优秀多少,有时候我们费尽力气想挑选一篇范文来讲读,却发现居然找不到一篇。

二、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素养

1.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切学习的保障,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是学习基础有多扎实,学生的智力水平多高,也无法达到成功。因此我们要想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有很多,包括汉字书写习惯、常规的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主动写作并修改、准确表达、耐心倾听等,可以说语文学习的习惯举不胜举。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应该贯穿于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目的地强调并做长期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2.重视语文的熏染,尊重学生的体验

无论是语文教材的课文,还是我们练习中的阅读题,都具有丰富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把握好这些,以这些文章来熏陶、感染学生,润物细无声,则可以使学生接受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洗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进行这样的熏染时,切不可机械灌输,而是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体验,多听听学生对于这些是怎样认识的。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

于任何事物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认知和体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鼓励不同的意见,鼓励创新的表达,鼓励“冰化了是春天”的诗意答案。

3.树立“大语文”学习观

其实说到底,语文课上所培养的学生的语文素养毕竟是有限的,仅凭课堂上的那些教学内容,仅凭我们一言半句的引导,学生语文素养是无法切实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树立“大语文”学习观,要让生活中处处都变成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与课本紧密相关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积极组织开展“校园广播”、办黑板报、组织校园文学社等校园文化活动;多学科渗透的学语文;在家庭、社会中学语文等。让学生们感到自己既在学习语文,也是在参与生活,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这样一来,学生所经历的、所接触的、所认识的都是语文,他们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就会潜移默化得以提高。

此外,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素养,通过不断地阅读、学习、体验、感悟,来实现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才可以着手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非朝夕之间可以完成,语文素养是经过长期积累和不断努力才可得以提升的,这不仅仅需要学生的积累和努力,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学观,放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切实、扎实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将目光放长远,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落实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三中。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尽管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各个说法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思想,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就目前而言,综合地理学界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观点,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个大的方面。 1.地图技能 在中学阶段,地图技能不局限于掌握地图“三要素”,还包括识图、绘图、用图等方面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门语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有显著的效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识图素养。识图不仅要认识各个类型的地图,还需要能够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图信息来解决实际地问题。 2.空间视角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的一门学科,非常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致力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并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3.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以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如大气、水文、土壤、植被、人口、聚落、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地理要素,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割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湖北省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王新英 内容摘要: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兴趣习惯课堂教学多媒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挑动学生心目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 1.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有时甚至已被列为主课之外。,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 一、夯实基础,奠定文学素养根基 (一)早下手,抓反复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高就越难在语文学习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高一刚入学就抓紧具语文的学习。 高一刚开学,我在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况下,给每个学生配备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一书,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有系统了解,并要求学生在早读课,课余时间加以记忆,加以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将这本书的内容分散在课堂测验,单元测试,朋考试卷,知识竞赛中出现,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提高效率。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针对学生实行,我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也发挥读本的作用,我按照教材的事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抓实读本中的文言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常重点篇目快,甚至让学生课外自读的原则,有变化地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这样,我们一方面抓实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思路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扩大阅读量,提高其语文素养。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我没有一蹴而就,而是根据教材编写体例,从话题作文开始,逐步训练学生的各种论力,纵的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区别写作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诏题作文,横的方面,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进而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评改,评改方式灵活变化。一是学生自评,二是学生互评,三是分组评改,四是教师评改。每一次评改之后,却令有充分的交流过程,让学生讨论、揣摩、感悟、找出得失,提升水平。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一步一步提升起来。 二、名著诵读,提升语文能力(一)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在学习一篇课文前,我收集印发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体裁或题材的不同作品,把这当作导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 (二)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语文的重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基础,为提高阅读水平,学校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在上阅读课前,我给学生讲清阅读课的重要性,阅读的要求,并且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摘抄本,促使学生不断阅读。 (三)拓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文言文是高考的重要部分,要求长期积累,因而我非常重视这一方面,我通过不同方式补充课外文言文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去翻译并作为论据写入作文,使学生阅读,写作同时提高。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4658087.html,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 作者:宋瑞平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36期 摘要:英语作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之外,还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从“创设英语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加强文化碰撞,扩展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四个方 面探讨了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 所谓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在英语教学中,要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于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之中,使学生在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创设英语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下载与课文主题与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电影等资料,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交际和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图文声并茂的立体的英语思维与交际空间,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景、寓教于趣、寓教于乐。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准确鲜明的设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学要求衔接起来。 例如,在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The Olympic Games时,我先出示运动场、五环旗的照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提问学生:“What was the most exciting event; for Chinese sports fans in 2008?”B eijing successfully held the 2008 Olympic Games.我继续问:“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徐小萍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语文不感性趣,读文章语感较差,口语表达词不达意,写作文是错字连篇,词汇贫乏想象力不丰富,就连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较高的学生也存在视野狭窄,文章空洞,而美情欠缺的问题。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低。由此观之,语文素养之于语文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从一线教学看来,我们可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合适的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注意感情的培养,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等等。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二、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一)、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赵景瑞:《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凭借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上好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当一个人在听话时,能通过快速的感知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主旨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情,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能准确捕捉到文章的意旨,也说明有着很强的语感。一个人如有很强的语感,说话时方能做到得体自然,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准确达意。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语文审美能力的高低。把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思想亮点,是一线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任务,还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语感培养的方法有:1、联系生活,获得语感。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感培养就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学生要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中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有关表象,进行有关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言语所构成的情景,领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获得准确的语感。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充分利用体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以后,我启发说:“同学们,《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是多么感人啊!快读一读,把文中的‘贝多芬’换成‘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好奇地捧起课本,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本的人物融为一体,细腻

坚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坚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高时效的社会,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適应时代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发挥语文的智育功能,健全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着重介绍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标签: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素养是学习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日常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践行“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把学生培育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出一份力。 一、挖掘课文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美是人在主观情愫的牵引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的评判,源自心灵的感受。“美”能够净化心灵,美化妆容,是最真实,最纯粹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人文底蕴”中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美的素材,让学生感受美,参与制作“美”,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不可否认,当下畸形文化横行初中校园,初中生谈论的不是诗词书画、健康生活,谈论更多的是网络游戏、低俗网站,低级趣味正在腐蚀着祖国的接班人,因此,初中语文课堂进行美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刻不容缓。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时,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的美,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语文教师首先将课前准备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与紫藤萝有关的风景图),并且配合一曲悠扬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语文教师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并且让学生闭眼去感受,脑海中构造紫藤萝的画面。 3.请几个学生在课堂阐述自己脑海中的紫藤萝瀑布,由师生共同点评,给予赞扬。 4.留下课下作业,仿写一篇写景状物的作文,字数不限,题材不限。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系列论文)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核心素养应具有“可教性”,这反映了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学习英语有利于我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我们通过英语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如果仅仅从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角度来看待中小学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的价值,是不能完全说得通的。 其实,中小学的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除了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来学习以外,还具有多重的育人价值。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有助于我们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就是从英语的工具性和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这两个角度来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与目标。也就是说,学习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用英语做哪些事情,还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可以学习其他哪些方面的知识:形成哪些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 作为教师,是不仅仅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去教,这个语言教学也就不仅仅实现一种工具性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今后的学生要实现的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心智,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的思辨能力,创造性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这个可能才是我们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新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新理念、改变教法,可以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关注学生。 【关键词】终身发展;人文精神;自悟探究;知识拓展;面向全体;更新观念 跟随新课程的步伐,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转向开放、创新的教育。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多年的新课改教学经历使我们收获丰富,感触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走进教材、体验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中,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我们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感悟语言文学的美。如:教学老舍的《养花》一文时,可以抓住老舍先生养花所付出的劳动这一段落,着力渗透“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一富有人文内涵的思想内容。课上引导学生夸夸班上热爱劳动的同学,并倡导组织学生进行公益活动,家务劳动,自己也学养花等实践活动。这样也就使学生懂得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熟读教材,强调自悟探究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讲为主要方法。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

亲子共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亲子共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时代,只要有零花钱,我总会到书店买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现在,我的孩子也像 那时的我一样。读书是我们一家人的享受,亲子共读,我们家沐浴着书香,充满了和谐和幸福。”我校黄美慧同学的妈妈在“传承好家风”国旗下讲话中如实说。立足“弘扬传统文化,实 现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以传承和弘扬好家风为突破口,提出了“让书香与家风相伴,学识与情怀同在”的亲子共读理念,开展了“家风好书大家读”“家风节 目共品悟”“家风学本润成长”系列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的读书活动中来,在家庭 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达到家长和孩子在读书中共同成长的目标。在学校理念的引领下, 我积极推进班级的读书活动,引领学生与家长共同在书籍的海洋中畅游、成长。 一、精选书单,阅读有方向 学期初,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推荐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家风类书籍,如《朱 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了凡四训》等,让学生浸润于家风,沐润于家训, 获得精神的滋养,养成好习惯,培育好品行。 为保证阅读的效果,我采取教师与家长双线推动的方式:每周二晨会时间我进行引读, 与学生分享精彩片段,共同交流读书感受;课后小手拉大手进行亲子阅读,与家长签订读书 协议,以阅读记录单的形式记录读书过程,以群内话题讨论的方式,分享读书收获。丁裕妈 妈在群里曾有过这样的分享:“从入学以来,我们积极参与亲子共读活动,每天晚上八点,我和孩子一起读书,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读书特别有仪式感。和孩子一起读《颜氏家训》, 不仅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家训中的人生哲理、处事德行潜移默化影响我和孩子。 二、共赏节目,阅读有活力 近年来,一些传递家风类的电视节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节目中生动的人物故事、厚 重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的讲述风格犹如和煦春风,将家风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令人赞叹。学校推荐家长观看此类电视节目,如《家风》《信中国》《见字如面》等,亲子共看、共品、共悟。以“亲子阅读共话感悟”问卷的形式,让家长和学生在文字、视频对话中,自警、自省、自励。每个周末,我们班都有一段特别的亲子时光,家长和孩子一起坐在电视前,观看本周 推荐的节目。记得去年十二月,针对一段时间学生们经常丢铅笔、丢橡皮、浪费纸张等现象,我推荐亲子共同观看《家风》节目中关于曾国藩家风的部分,曾国藩家风文化的核心是勤与俭,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 家风文化。家长在问卷中写道:“孩子看曾国藩家风,格外专注,对曾国藩的勤俭似有不解,我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禁反思,家长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时候,忽视了勤俭节约的培养。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曾国藩家风给了我警醒。”家长在与孩子共同观看节目的同时,反思家庭教育的不足,让一家人成为更好的生命共同体。 三、品悟学本,阅读润成长 学期初,结合学生习惯养成现状,学校带领一支骨干团队,对古往今来名人、伟人及英 烈的优秀家风故事进行筛选、整理,编写了《家风学本》,分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奋 好学、勤俭节约、向上向善、艰苦奋斗六个主题,采取一月一主题的方式,通过每周一次集 体学习、每月一次家长讲坛,每学年一次家风故事演讲比赛、家风微电影制作大赛,激励学 生学习身边的榜样,促进家长言传身教地传递好家风。 每周四晨会时间,我都会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家风学本,在这里,学生们认识了孝老爱 亲的汉文帝、许世友;诚实守信的乔致庸、章太炎;勤俭节约的曾国藩、季文子;勤奋好学 的匡衡、陈景润;吃苦耐劳的毛泽东、焦裕禄……学生通过学习家风学本懂得了家风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嘴边,更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在聆听故事与探讨交流中,学生们懂得了“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并决心将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 义门初级中学师永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语文学科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观认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新形势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培养全面的人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分别从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阅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几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新课程观还认为:语文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种理念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它指出了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它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长期以来,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活动也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偏低,大部分中学生写的字东倒西歪,潦草难辨;语文知识面狭窄,除了知道课本上的那些作家和老师所讲过的以外,其他的都显得十分陌生;口头表达能力弱,方言比普通话还实用……为此,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

的变化多样、新颖别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重学生的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的个性需求,逐步使他们趋向内心的自我完善。要充分重视语文教育中的人格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培养自信心、提高耐挫力。学会认识与接纳自己,培养积极的情感。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而产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积极情感,不仅能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热情,而且还会促进其知识的掌握和人格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丰富的心理辅导活动,以减少乃至于消除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使其在自我观念、认知、情感、意志、性格、人际交往诸方面。 2、创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空间,注重审美情趣的提升语文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的过程而孕育,并随着发展。情感,不仅是热爱母语的情感,还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还有人类共同的高尚的情感,如富有同情心,爱真善美等。态度,既有学习语文方面的态度习惯,又有对待多元文化的态度。 3、扎扎实实的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 双基扎实,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不管教育改革到哪一天,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16-12-26T11:14:51.8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19期作者:张波 [导读] 在小学、初中阶段,老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并不重视,而且语文的学习也是针对性的学习。重庆市潼南中学校402660 在高中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忽视语文的学习,因为大家都觉得语文是一门拉不开分的学科,因此对语文很不重视,而语文素养也没有得到培养,以至于到了大学之后发现缺乏语文素养很多学科都会学得很吃力,而且影响到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高中时期就要着手培养语文素质。看似语文很好学,会认汉字会读课文会背会写就行了,其实不然,这是种错误的思想。语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的整体水平,并且也是学生之间差距的体现,是一个人的魅力所在。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不足 1.学生基础薄弱。在小学、初中阶段,老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并不重视,而且语文的学习也是针对性的学习,哪里不会补哪里,字不会写就练字,课文背不会就加大力度,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很死板。这种语文教学方式也不能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所以很多学生在高中时的语文成绩与别人有了差距。而语文作业是单纯的做题讲题,并不会刻意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使得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上次犯的错误这次还会再犯,既没有效率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表达能力较弱。有时候你会发现有的学生书面知识掌握得很好,可你一旦让他给你讲题或者是讲解一下知识,他可能就结结巴巴说了很多却不知道在说什么,这就是表达能力差。从小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上课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很少,以至于到高中学习注重表达时心里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3.知识面有限。从小我们就被鼓励多看课外书、补充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可是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因为虽然学校鼓励看课外书,却不会拿出很多时间来阅读,因为要考试要有一个好成绩,而这时候成绩的取得大多不需要很多的文化素养就可以做到。但是到了高中时期老师会拿出时间来让我们阅读课外书,一方面是写作的需要,我们需要素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文化素养,毕竟高中的语文不是单单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所以从小培养阅读的文化意识非常重要。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 1.转换教学观念与学习观念。在很多课堂中,语文算是比较无聊的课了,因为是汉语,我们天天说天天用,很多学生就会忽视这门我们常用却很重要的课程。但是如果老师将课堂弄得轻松有趣,效果会不会不同?回答是肯定的,学生都喜欢有趣的课堂,这样才不会不自觉地走神,也不会出现自己想学习语文却学不下去的现象。所以老师要摒弃老旧的教学方式,将有趣的成分加入到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2.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很多学生认真学习一门课程的前提是他们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因为这个老师的个人魅力提起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有的学生在这个老师教的时候成绩飞速猛进,而换老师以后又会一落千丈了。而老师作为学生的指向标,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如果一个老师的素质低下,又有什么资格教书育人呢?所以说当学生厌倦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就要反思是不是自身问题,自己没有讲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不要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这样死记硬背的课堂是不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的。 3.将语文素养教育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语文并不是一门空巢学科,而是一门实际应用的学科,小的方面来说,我们处处都用到语文,语文表达、语文理解等等。而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将语文学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学习语文却觉得语文学习没有用。而一门学科不能跟生活和实践结合就是一座漂浮在空中的楼阁,没有一点实际意义。所以当我们学习了语文知识后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这种语文学习方式也要坚持,如果只是这一次两次的学习并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当这种语文学习方式成为习惯,语文素养教育自然就得到了发展。 4.为学生创造表达与交流的良好环境。我们从小就会说汉语、写汉字是因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语文这种大环境中,所以说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能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发言、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语文学习的素质教育是全民应该关注的话题,这关系到我们文化的发展传承。所以老师要积极主动推行这种教育方式,学生也要积极践行,老师转变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提高自己的语文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敬茹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育观[J].新课程·中学,2014,(5)。 [2]胡元从高中语文练习的角度来审视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

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中学教育带来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语文不感性趣,读文章语感较差,口语表达词不达意,写作文是错字连篇,词汇贫乏想象力不丰富,就连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较高的学生也存在视野狭窄,文章空洞,而美情欠缺的问题。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低。由此观之,语文素养之于语文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从一线教学看来,我们可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合适的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必须积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苦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努力使教学有新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注意感情的培养,以情激趣;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

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等 等。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设疑法,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悬念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关切的心情,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使关切的心情变成学习的兴趣。感染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课文蕴含的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兴趣。激励法,心理学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导法,就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诱导,把学生其它方面的兴趣吸引到语文学习上来。 二、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 (一)、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赵景瑞:《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它可以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凭借它可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凭借它可以去训练学生的阅读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只有掌握好了语文,才能在各个学科里有所帮助,因此,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何谓语文素养?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的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然而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梁启超说:“用情感动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文章本是有情物,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播放激昂慷慨的《好汉歌》以及《水浒传》的电影片段,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其次,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众所周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基础阶段的相对枯燥乏味的部分。比如,字、词积累,教师可结合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激发兴趣。又如,朗读背诵,体悟情感,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了。 二、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切实打好语文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其实,良好的习惯无非就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做。就拿写字来说,现代社会虽是网络时代,但是教学生写好汉字,仍然是我们母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语文素养的提高当然离不开好的语文基础。语文学习是讲究咬文嚼字的,学科本身就具有工具性的一面。首要问题是学好语言文字,语言文字都没掌握好,如何和人沟通交流,如何准确表情达意?新课标提出词语教学要随文讲解。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教学生字词语。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明确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说读书偏重于知识,那么使用则偏重于实践和训练。读了

如何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关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培养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高中政治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文就如何通过高中生政治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思维引领,重在导航 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领者,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再将它转移给学生,在此过程中学校也需要通过开设讲座、去其他学校听课等措施培养教师正确的核心素养。教师的思维引领是学生核心素养走向正确方向的指明灯,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教师通过各种小故事、智力题、视频等丰富课堂内容的时候也要注意内容的健康性、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探索世界与寻求真理》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唯物论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博物馆失火,你只可以选择救一幅画,你选择哪一幅画”这条智力题作为引入,学生就会自然而然、争先恐后地回答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此后,教,,揭晓正确答案,是离窗口最近的画。教师要把握时机向学生灌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1 可贵思想。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核心素养,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问题引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与小学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提问题、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引领学生加入到学习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思考,使其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量变与质变”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你们怎样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郎朗从小开始苦练钢琴最终成为一位有名的钢琴家,这是量变还是质变,”“酸奶过了一定的时间变质了,这是量变还是质变,”这样提问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有利于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思想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增加学生做题目的感觉,明白不同题目之间的差别,而不是仅仅听教师讲解的抽象理论知识。理性思考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提高思考能力 三、练习引领,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练习是政治课堂的延伸,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来检验自己课堂学习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这一途径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在当今应试教育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学习的 2 第一要义,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练习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巩固学生核心素养的掌握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毫无目的、大量无节制地让学生做题目,这样只会事倍功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练习之前的经典、易错的题目,还要寻找、创新一些符合生活实际、当代潮流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让政治教学与社会接轨,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有关唯心主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接近生活实际的小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哪些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后果是什么 案例1 村里张大妈家的小孙子生病了,张大妈认为是孩子得罪了天神,就请了符纸烧给孙子喝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教材的启用,倡导着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着教育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着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既为语文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以“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为重要途径,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尤为重要。 一、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每天专门设立“阅读课”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语文课建立在大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在下午

设立半小时的阅读课,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写采蜜集、写读后感、交换读物、教师推荐好的读物。我自认为课外阅读重在兴趣,分阶梯走。 俗话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起始阶段,特别是第一个学期要重在激趣,学生随便可以看什么书,教师不要去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画(这往往是学生看得最多最普遍的),这阶段意在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然后,下学期逐步开始在阅读内容上,转移部分内容到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上面。可以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或在阅读时间上做限定,如周一、三、五阅读课不读连环画、漫画,另外与课内联系起来,更能使课内课外相映成趣,起推波助澜之功用。 至于读的方法,比如《海的女儿》分为3个下午来读,有时采用一千零一夜讲故事的方法——讲到情节转折处或即将故事结局,悬着等到明天中午讲。这时,往往形成了学生渴求知识的高潮,也是教师推荐读物的好时机。在读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我们还可以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