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四月猜想卷-全国卷I(二)(包含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化学探究题(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化钙反应生成的氨气,故产生的气体有氢气和氨气;
登山运动员携带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携带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携带方便(体积小)、 安全(不易爆炸)。
2.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实验 I 中,在点滴板的 a、b 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填“a”或 “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 (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 X 的名称是_____。 (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试管; a; 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合理即可); 澄清石灰水; 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 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2)a 中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b 中酚酞试液遇到酸不 变色;使用点滴板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3)验证石灰石中是否含有 碳酸根离子可以将盐酸滴到石灰石上,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到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4)氧化铁和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或硫酸铁 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为黄色;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钾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
猜想正确
故填:滴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 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CO3+CaCl2═CaCO3↓+2KCl;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
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苏教版[原创]
![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苏教版[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4bf005f676c66137ee0619f8.png)
九年级化学模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I:127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第Ⅰ卷一、二两大项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上,写在其它地方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各省市用对联的形式向观众拜年,其中青海省的上联是:水泽源流江河湖海,甘肃省的下联是: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联中的“金银铜铁铬镍铅锌”属于A.金属B.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铜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涤纶、羊毛、丝绸都属于天然纤维C.利用燃烧方法可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制品D.某超导材料(钇钡铜氧化物)属于合成材料4.某饮料的配料表如下:纯净水、蔗糖、苹果汁、维生素C、乳酸钙。
此饮料不含..的营养素是A.糖类B.维生素C.水D.油脂5.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6.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NaOH 溶液除去CO中CO2 收集氢气稀释浓硫酸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 B C D7.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工业等。
氮化硅中氮的化合价是A.-3 B.+3 C.+4 D.+58.“市民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A.用工业用盐腌制“咸酸菜"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产品C.牛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的酸奶D.食用霉变的大米、花生9.人类口腔内唾液的pH在进食过程中和进食后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从进食开始至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10分钟至40分钟酸性逐渐减弱并趋于正常。
与上述事实符合的函数图像是10.英国《新科学报》报道火星赤道上有“冰海”。
该区域成为人类寻找火星生命的首选地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是生命之源B.水是人体必须的物质之一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11.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专题5 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1.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
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资料2: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
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
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洗。
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
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答案】(1)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故答案为: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解析】(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试管壁红色变浅;(2)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参与反应的氢气量不足或反应不充分;(3)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绕成螺旋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铜粉末进行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题型04 物质性质的探究-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实验题型特训(解析版)

题型04 物质性质的探究1.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
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氢气【答案】D【解析】A、氮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是水,故选项正确。
2.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答案】D【解析】A、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A.B.C.D.【答案】D【解析】A、图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既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也证明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B、图中的塑料瓶将变扁,证明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还能与石灰水反应。
C、图中石蕊试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碳与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D、图中的实验只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只与物理性质有关。
4.【2019·山东省潍坊市】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2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2022.2.25本试卷共10页,21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上述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o 59 Ba 137 La 139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
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蜡染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制作工序包括:棉布制板、画蜡(将蜂蜡熔化后画在布上形成覆盖层)、蓝靛染色、沸水脱蜡、漂洗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板”用的白棉布,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B.“画蜡”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C.“画蜡”用的蜂蜡,是一种混合物,无固定熔点D.“染色”用的蓝靛,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球棍模型:B.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Na2O2的电子式: 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化学改善人类的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
下列生产生活情境中涉及的化学原理不正确的是4.2021年我国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如首套吨级氢液化系统调试成功、首次实现以CO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1gH2(1)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1gH2(g)的多B.通过降温加压得到的液氢可存放于特制的绝热容器中C.通过遇碘变蓝的现象可证明有淀粉生成D.淀粉可用于生产乙醇、乙酸等化工产品5.五指毛桃汤中含有佛手柑内酯(结构简式如图)。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A.读数偏大B.腐蚀胶帽C.标签受损D.炸裂试管2、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B.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D.用石油为原料生产药物3、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4、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量取液体体积D.给物质加热5、以下诗词中,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是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6、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河水结冰B.酒精挥发C.粮食酿酒D.石蜡熔化7、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加热液体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9、下列成语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A.火上浇油B.百炼成钢C.滴水成冰D.杯水车薪10、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B.火药爆炸C.粮食酿酒D.棉纱纺布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______mL。
九江市2020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江市2020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树根“变”根雕B. 玉石“变”印章C. 水果“变”果汁D. 葡萄“变”美酒2.下列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A. 大理石B. 苛性钠C. 石油D. 18K黄金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浓硫酸稀释B. 称量NaOH同体C. 加热液体D. 制取氢气4.Na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 −2B. 0C. +4D. +6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 酒精挥发--分子消失了B. 气体膨胀--分子间隔变大C. 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6.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6B.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D.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单质7.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B. 金刚石刻划玻璃C. 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 燃煤取暖8.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NaCl、KNO3、(NH4)2SO4 B. HCl、AgNO3、Na2SO4C. KMnO4、Fe2(SO4)3、NaNO3 D. NaCl、K2CO3、NaOH9.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推理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酸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任何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前后总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 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KOH溶液中OH−的一定也能与酸反应10.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实验事实的是()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B. 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与等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7.0分)11.现有下列仪器: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燃烧匙、⑧10mL量筒、⑨100mL量筒、⑩托盘天平等仪器。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新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化学同步练习考试总分:79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1.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咖啡B.奶粉C.食盐D.植物油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里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及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相同的C.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D.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形成的是不稳定的乳浊液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溶剂,可以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将某物质完全溶解于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卷II (非选择题)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5分 )4.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均含一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是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现象。
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10g 100g 10%A B C D E F A B C E →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则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消毒剂,能与水反应:,则为________,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_;检验硬水和软水要用到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四月猜想卷-全国卷I(二)1、《现代汉语词典》有:“纤维”是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或结构。
下列关于“纤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所用到的原料木材纤维属于糖类B.丝绸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其中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光纤高速信息公路快速发展,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我国正在大力研究碳纤维材料,碳纤维属于天然纤维2、降冰片二烯类化合物是一类太阳能储能材料。
降冰片二烯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以发生下列转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 )A.降冰片二烯与四环烷互为同分异构体B.降冰片二烯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是苯的同系物C.四环烷的一氯代物超过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降冰片二烯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的碳原子不超过4个3、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Q 、R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简 单阴离子与锂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Q 的单质与稀硫酸剧烈 反应生成X 的单质。
向100 mL 2X R 的水溶液中缓缓通入2RZ 气体,溶液pH 与2RZ 体积关系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X R 溶液的浓度为0.03 1mol L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RC.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法冶炼Q 的单质D. 2RZ 通入322BaCl Ba(NO )、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4、处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废料铝钴膜(含有2LiCoO 、Al 等)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碱浸时有可燃性气体生成B.还原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2222LiCoO H O 6H 2Co 2O Li 4H O ++++=+++↑C.已知若用盐酸代替硫酸,可不使用22H O ,则使用盐酸还原时有2Cl 生成D.若上述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则需要过滤两次 5、NH 4NO 3溶液受热可发生分解反应:NH 4NO 3 N 2↑+HNO 3+H 2O(未配平)。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解时每生成N 2 2.24 L(标准状况下),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 AB.2.8 g N 2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0.3N AC.56 g Fe 与足量热浓硝酸反应生成NO 2分子的数目为3N AD.0.1 mol/L NH 4NO 3溶液中,4NH +的数目小于0.1N A6、元素周期表中钌(Ru )与铁相邻,位于铁的下一周期,某钌光敏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图中Ru Ⅱ*表示激发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理论上,n (被还原的3I -):n (被氧化的Ru Ⅱ*)=1:2C.在周期表中,钌位于第五周期第Ⅷ B族D.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Ru3++e-=Ru2+7、25℃时,向10 mL 0.01 mol•L-1的NaCN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1的盐酸,其pH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溶液中CN-、HCN浓度所占分数(δ)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图甲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c(CN-)>c(Cl-)>c(HCN)>c(OH-)>c(H+)B.图甲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H+)=0.01mol•L-1+c(OH-)+c(CN-)C.图乙中c点对应的溶液中:c(CN-)<c(Cl-)D.图乙中pH=7的溶液中:c(Cl-)=c(HCN)8、乳酸亚铁晶体[CH3CH(OH)COO]2Fe•3H2O为288,易溶于水,是一种很好的补铁剂,可由乳酸[CH3CH(OH)COOH]与FeCO3反应制得。
Ⅰ.碳酸亚铁的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如下:打开K1、K2,加入适量稀硫酸,关闭K1,使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接下来要使仪器C中的制备反应发生,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仪器C中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得到FeCO3沉淀,检验其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Ⅱ.乳酸亚铁的制备及铁元素含量的测定(4)向纯净FeCO 3固体中加入足量乳酸溶液,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过滤,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经低温蒸发等操作后,获得乳酸亚铁晶体。
(5)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案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
①甲同学通过KMnO 4溶液滴定法测定样品中Fe 2+的含量计算样品纯度。
在操作均正确的前提下,所得纯度总是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经查阅资料后改用碘量法测定铁元素的含量并计算样品纯度。
称取3.000g 样品,灼烧至完全灰化,加足量盐酸溶解,取所有可溶物配成100 ml,溶液。
吸取25.00 mL 该溶液加入过量KI 溶液充分反应,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100 mol •L -1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已知:I 2+2223S O -=246S O - +2I -),当溶液______________,即为滴定终点;平行滴定3次,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9、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一种由含碘废水制取单质碘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 2 ,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
(2)X 是一种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X 气体的主要目的是将I 2还原为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3)分离滤渣1各成分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滤渣2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被氧化为红褐色物质,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操作Y 包括_________。
(5)常温下,在得到含K +和I -的溶液时,Fe 2+会水解形成胶状物吸附I -,造成I -的损失。
若含Fe 2+和I -的溶液中c (Fe 2+) =0.48 mol • L -1,为减少I -的损失,则必须保持该溶液的pH 小于_________ 。
(已知常温下K sp [Fe(OH)2] =4.8 ⨯l0-17)10、有效除去大气中的2SO 和氮氧化物,是打贏蓝天 保卫战的重中之重。
(1)用NaOH 溶液吸收热电企业产生的废气时,涉及如下转化:由上图关系可得:4H ∆=。
(2)某温度下,25N O 气体在一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如下 反应:25222N g =4NO g +O O ()()(g)(慢反应) H ∆<0,2242NO ))N (O g (g (快反应)H ∆<0,体系 的总压强p 总和2(O )p 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上图中表示2O 压强变化的曲线是(填“甲”或“乙”)②已知25N O 分解的反应速率-1250.12(N O )(kPa h )v p =,t=10h 时,25(N O )p =kPa,v=-1kPa h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下同)。
③该温度下反应2242NO ))N (O g (g 的平衡常数p K =1kPa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3)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各种水体和腌制品中,可用电吸附装置去除。
去除虽跟电压、初始浓度、共存阴离子 等因素有关。
某科研机构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①据上图可知,待处理液中-2NO 与-3NO 的0c =1mg L 时,装置对-3NO 的吸附量高于-2NO 。
②据上图分析,为提高离子去除量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一条即可)。
(4)电解法也可以对亚硝酸盐污水进行处理(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通电后,左极区产生浅绿色溶液,随后生成 无色气体。
当Fe 电极消耗11.2 g 时,理论上可处理2NaNO 含量为4.6%的污水g 。
11、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开发高效储氢材料是氢能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
(1)H 3BNH 3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其中N 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2)制备H 3BNH 3的化学原料为(HB=NH)3,为六元环状物质,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有机物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CH 4、H 2O 、CO 2的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B 、C 、N 、O 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3)C 16S 8是新型环烯类储氢材料,研究证明其分子呈平面结构(如图1所示)。
①C16S8分子中C原子和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别______________。
②测得C16S8中碳硫键的键长介于C—S键和C=S键之间,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某种铜银合金晶体具有储氢功能,它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Cu原子位于面心,Ag 原子位于顶点,H原子可进入由Cu原子和Ag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
若将Cu、Ag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CaF2(如图2)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5)MgH2是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其晶胞如图3所示,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则该晶胞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cm3(用含ρ、N A的代数式表示)。
12、有机物M主要用于医药、有机合成等方面。
M的一条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及试剂已省略)如下:已知:(R1、R2是烃基或H原子)回答下列问题:(1)D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
(2)N是A的二氯代物,与B的分子式相同。
A的苯环上的二氯代物的种数是___________ 。
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均相同的N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为检验E是否已经完全转化为M,所用试剂和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
(5)甲苯在光照条件下与Cl2反应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结合题干信息,请设计合成苯甲酸苯甲酯的路线__________ 。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 答案:D解析:木材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糖类,A 正确;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 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C 正确,碳纤维是一种人工合成纤维,不属于天然纤维,D 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解析:降冰片二烯与四环烷分子式均为C 7H 8,且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 正确;甲苯的分子式为C 7H 8,降冰片二烯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是苯的同系物——甲苯,B 正确;根据四环烷的分子结构与分子组成可知,四环烷分子中共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如图:,图中①、②、③、④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化学环境相同(等效氢),⑤、⑥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化学环境相同,故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一氯代物仅有三种,C 错误;从降冰片二烯分子结构(碳碳双键)出发,如图:,和碳碳双键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与碳碳双键中的两个碳原子位于同一平面,①、②、⑤、⑥共面,③、④、⑤、⑥共面,⑤、⑥碳原子位于四面体内部,故共面的碳原子不超过4个,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