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和修订的-
什么是宪法

公民的基 本权利与
义务
国家 机构
国旗 国歌 国徽 首都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根本制度
宪会制度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生活中的其 他根本问题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
国家标志
刑法:犯罪、刑罚问题 民法: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关系 婚姻法:婚姻、家庭问题
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以宪法为基础和核心的法律体系示意图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依宪治 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是为人民 服务的,它必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 代的前进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我们要维护宪法的权威,做一个 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
下期见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专题
什么是宪法——走近宪法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佟磊老师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共同纲 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我国宪法 的构成
序言与 总纲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

我国宪法五次重要修改的简述作者:孙岳佳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25期摘要: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宪法发展的历史,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宪法的探索实践和完善过程,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宪法,奠定了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其作为我国宪法的基础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过。
“五四宪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奠定了我国宪政的基础与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和基本制度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随后的60多年间,我国根据时代和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对这部宪法几经修改和修正,使我国的宪法不断与时俱进。
关键词:中国特色;法律发展;民族复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即“五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
65年来,这部宪法几经修改和修正,但作为我国宪法的基础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过。
“五四宪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奠定了我国宪政的基础与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和基本制度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后,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改,不断补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写入其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新时期,宪法需要体现新的内容。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宪法发展史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既顺应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了宪法法律发展规律。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
这次宪法修改,是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为基础,被称为“八二宪法”,也是我国的现行宪法。
宪法PPT演示课件

2、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
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 和约束力。
2020/10/12
宪法中规定:一切法律、行 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 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 无效。
三、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 更为严格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进行,宪法的制定要经过起草、讨 论、修改、审议通过等程序。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法
法
令
令
行
驰
则
则
国
国
兴
衰
2020/10/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我国宪法的产生、发展及构成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2020/10/12
我国颁布的四部宪法
1954年9月20日 1975年1月17日 1978年3月5日
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
法 治国的基本方略
国家生活中的 其他根本问题
2020/10/12
带有全局性、 根本性的问题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 国家标志
最高 二、宪法具有
的法律效力。
原因: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建立起以宪法
为核心的多部门、多层次的完整的法律体系,有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 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 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第一条 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 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了解中国宪法的变迁和修改写出笔记

了解中国宪法的变迁和修改写出笔记大家好呀!今天咱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宪法的变迁和修改哈。
一、宪法变迁和修改的重要意义。
咱得知道哈,宪法那可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的总规矩。
它的变迁和修改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而是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保障咱老百姓的权利。
比如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来的宪法条款可能就不太适应啦,这时候就得进行修改,让宪法更好地为咱服务。
就像给家里的老规矩加点新内容,让它更符合现在的生活节奏一样。
二、早期宪法的诞生和发展。
后来,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啦!这可是一件大事儿。
它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重要内容,让咱国家的各项事业都有了更明确的依据。
那时候,人们都为有了自己的宪法而感到自豪,觉得国家的发展更有保障啦。
三、宪法的几次重要修改。
随着时间的推移,宪法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这里面有几次修改特别重要哈。
1. 1988年的修改。
这一次主要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那时候,咱国家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私营经济等新兴经济形式开始出现。
宪法的修改就把这些新情况给考虑进去了,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这就好比给经济发展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各种经济形式都能在宪法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2. 1993年的修改。
这次修改和当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了宪法,这可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儿。
它让市场经济在咱国家有了宪法层面的保障,让大家对经济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了。
就像是给市场经济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它能更加放心大胆地发展。
3. 1999年的修改。
这时候,依法治国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啦。
宪法修改就把“依法治国”写了进去,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咱国家要更加依靠法律来治理,让一切都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保障咱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这就像是给社会秩序上了一道坚固的锁,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安全、有序。
现行宪法制定过程

宪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第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982年制定历经4次修订宪法目录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节国务院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第七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第一部分为序言条文部分共有四章138条宪法的性质和地位序言最后一段
现行宪法的制定过程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 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 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1982年制定,历经4次修订
宪法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宪法第一部分为序言,条文部分共有四章138条
简述宪法的发展史

简述宪法的发展史
宪法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城邦时期,一些城邦开始制定一些书面的宪法规定。
然而,正式的宪法发展始于近代。
以下是宪法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
1.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宪法文件,它宣布美国独立,并确立了自由和人权的原则。
2. 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这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一部重要文件,强调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原则,并对公民自由、财产权和司法公正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3. 德国《魏玛宪法》(1919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制定的宪法,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宪法。
4. 联合国《人权宣言》(1948年):这是联合国制定的一项重要国际人权文件,确立了普遍适用的人权原则,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公平审判的权利。
5. 欧洲《罗马条约》(1957年):这是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基础文件,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6.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正式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7. 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宪法》(1977年):这
是苏联的宪法,强调了苏维埃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原则。
总的来说,宪法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演进和适应变化的过程,各国在制定宪法时都会根据自身国情、政治体制和价值观进行调整和创新。
我国宪法历程简述

中国的宪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下是我国宪法历程的简要概述:
清朝末年: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尝试制定宪法。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第一共和国,颁布了一系列宪法,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宪法)等。
然而,政治动荡和战乱导致宪法的执行和稳定性受到挑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它是一部临时宪法,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1954年:中国制定了首部正式的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确立了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基本法治原则,包括社会主义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1975年:宪法经历了一次重要修宪,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
此次修宪强调了四项基本原则: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982年:中国制定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一部重要的宪法,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强调了人权和法治的保护,同时开放了经济改革的空间。
2004年:宪法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宪,其中包括强调"依法治国"的原则和保障公民财产权等。
这次修宪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政治变革。
2018年:宪法再次修宪,增加了关于监察委员会设立和监察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强化反腐败斗争。
总的来说,中国的宪法历程反映了国家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宪法是中国政治体制和法治建设的基础文件,它的修宪体现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变革和发展方向。
宪法不仅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宪法的历史发展PPT课件

政权部分
第二十八条 宪法第八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 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修改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 动,接受外国使节;” 第二十九条 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职权第十六项“(十 六)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修改为“(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第三十条 宪法第九十八条“省、直辖市、县、市、市 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 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修改为:“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三十一条 宪法第四章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 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第一百三十 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是《义勇军进行曲》。”
政权部分
第二十五条 宪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 代表组成。”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 的代表组成。” 第二十六条 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职权第二十项“(二十)决定全国或 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修改为 “(二十)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 市进入紧急状态”。
1979年修改(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1978年宪法
1980年修改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 1988年修改(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1982年宪法
1993年修改(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1999年修改(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2004年修改(十届人大二次会议)
04年修正案主要内容
人权部分
第二十条 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 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 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 给予补偿。” 第二十一条 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 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 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 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 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 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和修订的?
和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宪法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在各个法制化国家,宪法都是基本法。
我国宪法自颁布以来,经过了多次修订,最新的一次应该在今年的两会上。
在宪法修订案中,加入了很多新内容,其中包括设立监察委员会。
那么,中国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和修订的?我们通过本文告诉大家。
▲一、中国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和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1、宪法修改方式
宪法作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组织和活动的
总章程,是国家法制的自身基础和核心,所以修改宪法方式的规定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
2、宪法修改机关
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
3、宪法修改程序
为保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宪法的修改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二、宪法的地位是怎样的?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宪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宪法至上。
这就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
同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统一的市场规则,更需要统一的法律制度。
保持法制统一,首先要保持法律体系内部的和谐统一。
统一到哪里?统一到宪法。
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与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法律为子法。
2、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
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抵触、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
通过上文,小编告诉了大家中国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和修订的,我国宪法首次颁布是在1954年,然后又颁布过3次,目前实行的是1982年宪法,最新修订的应该是在今年。
宪法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任何法律的制订都要以此为蓝本,宪法的法律效力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