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束天线介绍

合集下载

太赫兹天线(一)

太赫兹天线(一)

技术讲座1数字通信世界2024.031 基本知识[1][2]1.1 天线的基本作用天线是向空间辐射或收集携带信息的空间电磁波的装置。

据此基本功能,天线可分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两大类,但一部天线可用于发射也可用于接收,或加入双工器之类的装置后可收发共用。

虽然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性能要求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并非完全相同,但理论上可以利用电磁场的互易原理,将接收天线当作发射天线来分析。

在下面提到的一些基本性能指标上,它们是具有共性的。

1.2 天线的基本原理1.2.1 电磁波产生的基本原理当带电体上的电荷的量和性质(正、负)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时,它所产生的电、磁场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即,电场中每一点的电场强度(包括大小和方向)、磁场中每一点的磁场强度,在不同时间是不同的。

最基本的交变电磁场的波形是随时间做正弦(余弦)变化,称为简谐波。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在它的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同样地,变化的磁场也在它的周围产生变化的电场。

产生交变电磁场之源称为场源,如电流环和电偶极子等。

以电流环为例,它是随时间变化的电流流过环形导线形成的。

在电流环的周围,引起磁场的环流,它也是随时间而变的;当电流值大时,磁场强,所感应产生的电场也强;当电流值小时,则反之。

接下来,所产生的电场又感应出新的磁场……如此交替循环(图1)。

这样,在空间某一点观察,将会看到电磁场随时间做强、弱和正、负交替的变化,于是在空间的电磁场强度高低起伏,如水面上的波浪从中心一圈一圈向外扩张一样,电磁场在电流环周围连续不断地扩展并传播到整个空间。

这就是电磁波。

由点场源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是以球面波的形式传播的,即在相同时刻,电磁波所到达的各点,均位于以源点为中心的圆球面上。

因所传播距离相同,这些电磁波是同相位的。

理论上,当距离为无限远时,球面接近为平面,球面波成为平面波,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为等相面,或称同相面(图2)。

研究证明,电磁波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上是正交的,它们在自由空间以光速传播。

多波束智能天线GSM系统融合技术研究

多波束智能天线GSM系统融合技术研究
波 束 转 换 天 线 采 用 分 区寻 呼 的方 式 , 是 把 天 就 线 的 波束 分 成 多 个 不 同 角 度 的分 区 。 波 束 转 换 天 线 在分 区 的 基 础 上 向 用 户 方 向 发 送 多 个 波 束 , 过 测 通 量 各个 波 束 的 信 号 强 度 跟 踪 移 动 用 户 , 在 移 动 用 能 户移动时逐个转换 波束 , 且能较好地抑制 干扰 , 并 提 高服务质量 。 自适 应 数 字 处 理 技 术 的 智 能 天 线是 利 用 数 字 信 号 处理 的 算 法 去 测 量 不 同 波 束 的信 号 强 度 , 因而 能 动 态 地 改 变 波 束 , 天 线 的 传 输 功 率 集 中。 应 用 空 使 间 处理 技 术 可 以 增 强 信 号 能 力 , 多 个 用 户 共 同 使 使 的 作 用 , 性 能 主 要 通 过 中 断 其 概 率 ( u a ep o a it ) 到 体 现 。 o tg rb bly 得 i
假定 存 在 N 个 同频 复 用 小 区 , 频 防 护 比 为 射
), 能 天 线 波束 数 目为 M , 统 的 中 断概 率 为 载 波 ,智 系
2 多 波 束 天 线 提 高 G M 移 动 通 信 系 S 统 性 能 分 析
在 GS 移 动 通 信 环 境 中 , 号 主 要 受 到 快 衰 M 信
分 别 为 波 束 转 换 (wi h db a 技 术 和 自适 应 空 间 s t e em) c 数 字 处  ̄ (d pies ail ii l rcsig 技 术 。 a a t p t gt o es ) v ad ap n
干扰 比( I小于射频防护 比时的概率 : C/ ) P = P( I < ) CR , )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摘要;卫星通信本质上属于无线通信方式,即在地球轨道上借助卫星实现中继通信。

它广泛应用于定位、检测和通信。

随着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以及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卫星通信技术逐渐成熟。

然而,由于大多数通信卫星处于地球静止轨道,这种独特的限制导致大量卫星部署在地球轨道上。

因此,对频率资源的利用有很大的限制。

面对日益增长的通信业务需求,我们要积极推进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创新和优化,在了解各种干扰因素的基础上有效应对,努力维护卫星通信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发展;趋势1 卫星通信的干扰因素1.1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影响卫星通信质量的典型因素。

当今时代,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电子设备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些电子设备发出的电磁信号必然会影响卫星通信信号的传输,尤其是雷达系统、广播信号和微波通信,这种电磁干扰功率大,影响不可忽视。

此外,工业生产设备的电气噪声、医疗设备的电磁波以及地球站设施质量问题造成的杂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星通信的信号传输质量。

1.2通信系统干扰在卫星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地面站与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主要依靠通信信号处理设备来实现。

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创新没有同步提高,导致现有卫星频率资源不足。

它们中的大多数只能在同一频率上独立运行。

此外,由于相邻卫星之间的隔离不够,卫星通信之间可能存在耦合效应,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1.3自然环境干扰自然环境干扰难以避免,主要是因为卫星处于宇宙环境中。

无论是太阳噪声、行星运动、大气粒子散射、电离层闪烁、太阳黑子异常等,产生的射线或能力都有能力产生覆盖范围广的高能电磁波束,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信号传输质量降低。

2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分析2.1 扩展频谱技术扩频技术是将编码序列的频谱独立于信号进行扩展,使其带宽远远超过所需的最小范围。

扩频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干扰技术。

星上处理技术

星上处理技术

星上处理技术[英文名称] on board processing technology[定义]为了卫星通信能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异步转移模式(A TM)标准兼容,卫星与光缆无缝连接,卫星必须克服带宽、传输质量、时延、雨衰及保密等问题,还必须具备星上交换能力。

因此,只有通过星上处理技术来实现。

星上处理技术包括:比特再生、前向纠错、基带解调、路由切换、编路、功率可控矩阵、信道带宽可调(数字滤波)、波束成形、多波束天线和切换以及星间链路等技术。

[国外概况]1976年发射的林肯实验卫星(LES)-8、LES-9两颗军用实验卫星上,首次进行了简单的比特再生和几个波束的多波束天线技术等星上处理技术实验。

由于这一技术可以降低干扰、改善信道质量,在随后的军用通信卫星中普遍采用了此项技术。

在1975年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Intelsat-IV A,采用了两个波束的天线,从此,多波束天线技术开始发展。

80年代,由于商用通信卫星的飞速发展,静止轨道频率资源短缺,而多波束的频率复用特性使其具备了巨大优势,从而得到迅速发展。

从几个波束发展到了几十个、上百个波束,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目前,除了多波束频率复用特性外,提高卫星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EIRP)从而降低对地面终端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不同波束之间的用户连接困难问题,则需要连接不同波束的微波切换矩阵。

1991年1月发射Inteolsat-F1及随后发射的F2首次采用了微波切换矩阵,实现了6个波束之间的互连。

1993年9月发射的先进通信技术卫星(ACTS)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保持美国在通信卫星领域的领先地位而研制的一颗具有多项星上处理技术的先进技术实验卫星。

它开创了星上处理技术的新局面。

有众多美国公司参与了ACTS计划的先期研制,从而使他们在星上处理技术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并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其中摩托罗拉公司开发了星上基带交换技术、TRW、Loral等公司研制了点波束天线技术和微波交换矩阵、电磁科学公司研制了波束成形网络、TRW、休斯等公司研制了Ka频段发射和接收设备、Comsat和BBW公司开发了网络控制技术。

低副瓣多波束Rotman透镜天线设计

低副瓣多波束Rotman透镜天线设计

A w i eo e Ro m a n Lo S d l b t n Le s Ant n a wih M u t. e m e n t lib a
U e g, I Y —h F n L U iz i
( otw s C i st eo l t ncTcn l y C e gu6 0 3 , h a Suh et hn I tu f e r i eho g , hnd 10 6 C i ) a n it E co o n
关键 词 : 多波束天 线 ; o a R t n透镜 ; m 波导 ; 螺钉 移相 器 ; 副 瓣 ; a 低 K 频段 中 图分类 号 :N 2 T 83 文 献标 识码 : A d i1 .9 9 ji n 10 —83 .0 1 1 .1 o:0 3 6 / . s .0 1 9x 2 1 .0 09 s
Absr c : lW ieo t n ln ne n Sd v lp d wh c p rtsa a d wih 1 e ms. h n ta t A O sd lbe Roma e s a tn a i e eo e ih o e ae tKa b n t 6 b a r e a — g lr itra ewe n b a Ss l rta afp we e dh.ti tu t rd wi — p a e wa e u d ua n ev lb t e e msi mal h n h l o rb a wit I Ssr cu e t H e m h ln v g ie.
T es e b eue ycnei a e so a i etw e 0t.et e l so s hth i l ei h i l ei r cdb acl gpt r f d cn toba Dr T s rs t hw a tes e b do S d n tn a m s u t do S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无线电监测技术是指对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无线电监测技术在军事、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无线电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线电频谱监测无线电频谱监测是指对特定频段的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频谱监测可以了解当前的频谱利用率,发现频谱异常和干扰源。

频谱监测技术已经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电信管理、频谱规划和无线电环境监测等领域。

3.无线电信号参数监测无线电信号参数监测是指对无线电信号的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些参数包括信号强度、调制方式、码率、调制深度、信道带宽等。

通过信号参数监测可以对无线电设备进行辨识和分类,了解设备的工作方式和性能,并实施信号干扰和对抗。

4.无线电定位监测无线电定位监测是指通过对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实现对信号源的定位。

通过接收多个位置不同的基站或接收站对信号源进行三角定位,能够精确定位无线电设备的位置和活动轨迹,对于侦察和反侦察具有重要意义。

1.多波束天线技术多波束天线技术能够实现对多个无线电信号的同时监测和定位,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定位精度。

未来,随着天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波束天线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智能化监测系统智能化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自动监测和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无线电设备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未来,智能化监测系统将成为无线电监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3.无线电监测与网络安全的融合随着无线通信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无线电监测技术将与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共同应对网络威胁和无线电干扰。

无线电监测技术将从物理层面和网络层面对无线电通信进行监测和保护。

测控与雷达天线跟踪方式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测控与雷达天线跟踪方式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测控与雷达天线跟踪方式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李强【摘要】Based on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of the aerospace industry,the covering density of monitoring network is growing increasingly.In order to better master the state of satellites and spacecrafts,the tracking accuracy of the monitoring antenna must be improved.The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tracking styles of the present monitoring and radar antenna,and anaiys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n gives a prospect of developing trend of tracking technology considering the complication and variability of future environment.%基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测控的需求,地面测控网布设的密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更好了解和掌握卫星以及航天飞行器在轨运行状况,就需要通过测控天线的精确跟踪来完成。

文中对当前测控与雷达天线的几种跟踪方式进行了介绍、分析,并结合未来环境的复杂和多变性,对测控与雷达领域跟踪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年(卷),期】2012(020)014【总页数】4页(P116-119)【关键词】天线;跟踪方式;分析;发展趋势【作者】李强【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9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953.5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测控的需求,应用卫星以及航天飞行器越来越多的被送入浩瀚的太空,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掌握航天飞行器在轨运行情况,就需要对目标进行精确跟踪。

天线基本知识PPT课件

天线基本知识PPT课件

天线的主要电参数
1对单极化天线
方向图 增益 输入阻抗(电压驻波比) 极化 带宽 功率容量 3阶无源互调(PIM)
2 对双极化天线
除具有单极化天线的电参数 外还具有
隔离度
交叉极化比
2021
48
天线的方向图
把天线在空间辐射强度随方位、俯仰角度分布 的曲线图形叫天线方图。
天线方向图通常是一个三维空间的曲面图形。 为了表示方便起见,在工程中常用归一化方向图。
自适应天线是一种控制反馈系统它根据一定的准则采用应天线是一种控制反馈系统它根据一定的准则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形成天线阵列的加权向量通过对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形成天线阵列的加权向量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在有用信号方向上形成主波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在有用信号方向上形成主波束而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从而提高信号的输出信束而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从而提高信号的输出信多波束天线采用多个波束覆盖整个用户区每个波束的多波束天线采用多个波束覆盖整个用户区每个波束的指向固定波束宽度随天线阵元数目的确定而确定系指向固定波束宽度随天线阵元数目的确定而确定系统根据用户的空间位臵选取相应的波束使接收的信号统根据用户的空间位臵选取相应的波束使接收的信号最佳
对无线通信系统也同样是这样。再先进的基站通信设 备,没有好的天线,也无法发挥优良的性能。可见天线是 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
43
天线的作用
将传输线中的高频电磁能量转成为自由空间的电磁波 ,或反之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化为传输线中的高频电 磁能。因此,要了解天线的特性就必然需要了解自由空间 中的电磁波及高频传输线的一些相关的知识。
2021
22
E(r,,)
若天线辐射的电场强度为
把电场强E(r度,,()绝6对0f值(,)) 写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多波束、劈裂天线 3.1. 应用场景 3.1.1. 密集城区场景 密集城区优化问题一直是网络优化难点之一,密集城区建站难,深度覆盖不足,个人用户私装放大器,导致网络上行底噪不断抬升,通话质量不断下降。 密集城区场景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 高话务压力:密集城区存在大量移动用户,话务量高,导致基站配置不断增加,网络干扰剧增 ➢ 深度覆盖不足:密集城区楼房建设密集,对无线信号的传播影响很大 ➢ 基站建设困难成本高:密集城区居民对移动基站比较敏感,建站选址困难。密集城区楼房建设密集,信号传播损耗大,依靠宏站和分布系统覆盖成本高 ➢ 干扰严重:载频多,无线环境复杂,内部干扰严重,而且容易对周边基站造成影响 ➢ 针对不同场景问题应用多波束天线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以下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多波束天线的应用。通过多波束天线优秀的覆盖特性。在覆盖上做到精细控制,减少过覆盖、多重信号重叠造成的各种优化困难。在容量上,以需求为导向,提升网络容量,解决接入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GSM1800信号在城中村深度覆盖能力,从而实现双频网话务均衡的目标,降低城中村私装直放站对GSM900网络造成的影响,提升用户感知。

3.1.2. 高话务场景 高话务场景是指在某个网络中,用户比较集中、话务水平高于其他区域的场景,例如校园、车站、机场、广场等。在这些场景中,由于用户数量庞大,周围的基站建设也比较集中。无线网络呈现强信号、强干扰、高负荷、高需求的特点。因为用户多而且相对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内需要较多的基站覆盖以保证容量,而过多的基站信号重叠会带来了干扰、频繁切换等问题,同时,控制覆盖的困难导致难以投入更多的载波资源,从而限制了网络容量,造成拥塞、接通问题。 高话务场景的优化一直是大中城市网络优化的难点,处于场景中的客户多数是网络敏感客户,对网络的轻微变化感知明显,容易造成网络投诉,这就要求高话务场景的优化要十分谨慎。另外,对高话务场景的优化要考虑到频率、小区容量、基站选址等问题,实施扩容看似简单的手段,在这种场景下受到种种限制而难以实施,或实施后产生很大的负作用。

3.2. 优化目标

3.2.1. 覆盖优化应用 通过更换多波束天线后,总体效果改善明显,达到预期目标,主要体现在: ➢ 信号覆盖得到提升,掉话指标得到改善。 ➢ 更换多波束天线后,上行信号分布相比普通天线有明显改善。 ➢ 覆盖区域信号的增强,大幅减少了上下行弱信号掉话。

天线改造前 天线改造后 3.2.2. 容量优化应用 高话务场景容量提升综合解决方案是以多波束天线应用为基础,结合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密度载频,可通过载频智能调度实现载频的自动扩、减容,应对高话务场景的话务突增和容量不足。天线覆盖的学生宿舍及工业区宿舍如下图:

3.2.3. 干扰质差优化应用 由于用户私装放大器,导致网络上行底噪不断抬升,随之而来的质差干扰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在揭阳城中村中使用多波束天线将话务吸收降低网中900M话务从而达到降低干扰的目的。天线覆盖区域图如下: 3.2.4. 重叠覆盖优化应用 W1湛新5、W1湛新6、W1湛新7基站属典型的密集城区覆盖区域站点,小区状况: ➢ 话务高度集中,数据流量需求大; ➢ 三个小区覆盖方位相近,重叠覆盖区域大,频率资源利用率低; ➢ 话务不均衡,小区配置高 小区改造前后天馈对比图: 更换前 更换后 覆盖示意图:

更换前 更换后 3.2.5. 高配置站点优化应用 将钟村D2、钟村D5两小区分别由10载波和18载波降低为8载波和10载波。钟村D2、D5小区和新增的钟村D7小区和D9小区共同接入五波束天线对原钟村D2、D5小区覆盖区域进行覆盖。既满足集团“三高”整治,又满足该地区高话务的需求。钟村基站改造如下表: 3.3. 规划原则 3.3.1. 多波束相控原理介绍 波束天线是针对当前GSM网络需求推出的高容量天线产品,即单个天线可以提供相当于传统天线多倍的网络容量,适用于高校校园、广场、火车站、城中村等人口密集的区域。 由于单个天线可以产生三个或五个双极化极窄波束,因此可应用于小区分裂扩容。同时,因为波束间具有足够高的隔离度,所以能够实现精确覆盖和抗干扰。 多波束天线是能够产生多个锐波束的天线,这些锐波束可以合成一个或几个成形波束,以覆盖特定的空域。

图一:多波束天线示意图 图二:多波束相控天线阵列—五波束 3.3.2. 多波束天线性能参数

天线类型 两波束 三波束 五波束 频率范围 824-960MHz,1710 - 2170 MHz 1710 - 2170 MHz 水平波瓣 3 x 37° 3 x 22° 5 x 13° 垂直波瓣 14° 12° 12° 增益 16.5dbi、19.5dbi 19 dBi 23dbi 极化方式 ± 45°双极化 回波损耗 > 15 dB 电下倾角 0-15°连续独立可调 6°固定 6°固定 上旁瓣抑制 18db 16dB 16dB 前后比 > 30 dB > 30 dB > 30 dB 端口隔离度——极化 > 25 dB > 25 dB > 25 dB 端口隔离度——波束 > 18 dB > 16 dB > 16 dB 功率容量 每端口500W 每端口300W 每端口300W 三阶互调 <-107 dBm(2 x43dBm) 天线尺寸 1480x508x120mm 798x436x124mm 862x836x117mm 天线重量 20kg 12kg 23kg 3.3.3. 多波束天线技术规格 天线水平方向图 3.3.4. 多波束天线技术优势 从每个端口馈入的信号通过一定的幅度相位关系分配到每个振子,在特定的方向上产生形成一系列对应的波束。每个波束都利用整个天线阵面的有效口径及天线增益形成高增益极窄波束; 创新技术巴特勒馈电网络端口之间的高隔离特性,降低蜂窝小区内同信道干扰(Butler Function)。

普通高增益天线通过压缩垂直波瓣的宽度(一般4至5度),以此来提高天线增益; 由于垂直波瓣过窄,只能依靠零点填充来提升覆盖范围内的信号强度,一般只能保证大于-22dB(定义主瓣信号强度为0dB),即波瓣下方的电平强度跟主瓣对比会下降22dB-25dB,信号强度远远满足不了覆盖需求; 五波束天线的垂直波瓣11.5度,同时在水平面上辐射出5个超高增益(22-23dBi)的窄波束信号(水平波束约为11度)。精细化的波束控制,实现了网络信号的立体精确覆盖; 自主研发生产的多波束天线整体设计科学,创新度高,增益高达23dbi,覆盖性能更优;多波束天线跟普通高增益天线对比,明显提升了信号强度,改善信号的覆盖效果; 波束间隔离度高(10dbi),三阶互调性能优秀(< -150 dBc),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 简单通过硬件扩容,可轻松实现小区分裂,单根天线提供相当于传统天线多倍的网络容量; 适用范围广,适合城中村、车站、广场等各种高话务密度不同场景使用;

3.3.5. 多波束天线安装事项 多波束天线在高话务场景的典型应用是采用分布式基站BBU+RRU+多波束天线,例如五波束天线的典型应用示意如下:

在基站侧,用5 套多密度的RRU 与五波束天线连接,最大可实现对同一场景提供5*12=60 个载频的覆盖。对于现网已经采用RRU 设备的基站,只需更换天线即可实现。例如配置为4*11*11的基站利用三波束天线改造为12*11*12基站,改造示意图如下:

天线安装图如下: 3.4. 应用案例 3.4.1. 高话务场景解决方案 ➢ 目的 高话务场景容量提升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多波束天线的应用和载频智能调度系统,对现网主要的改造在于多波束天线。 本次实验将对实验小区更换一面三波束天线,观察更换后原小区覆盖区域的整体业务量、拥塞及相关测试指标的变化,评估多波束天线对覆盖的改善情况。 对于载频智能调度系统的应用暂不实验。 ➢ 使用小区介绍 本次实验选定东城水厂D3 小区,同站各小区的基础信息如下表:

东城水厂D3 小区覆盖方向主要为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宿舍、运动场以及工业区等,现场勘察覆盖范围内的主要业务场景分布如下: 图二:东城水厂D3 小区覆盖场景示意图 从现场勘察的情况来看,这些场景与我们预期的情况相同。 ➢ 天线更换方案 对东城水厂D3 小区实施天线更换,原小区12 载波分裂为3 个小区,配置为6/6/8。分裂方案如下:

➢ 测试情况 现场DT 测试主要是为了验证多波束天线不同波束(小区)之间的信号重叠情况,通过观察在主服务小区覆盖范围内,同一个多波束天线发射的相邻小区信号强度、切换情况来验证波束之间是否会产生干扰。 (1)天线更换前的测试覆盖情况 在实施天线更换前,东城水厂D3 小区主要覆盖理工学校宿舍区及邻近的工业区员工宿舍。 在小区覆盖范围内,东城水厂D3 信号强度达到-73dB 左右,同站GSM900 小区信号虽强,但并不影响业务吸收。如下图所示为在理工学校宿舍区围墙外测试情况:

(2) 天线更换后的小区覆盖 原东城水厂D3 小区分裂为东城水厂D3、D4、D5 三个小区,在原覆盖范围内进行DT复测后,三个小区的覆盖范围示意如下: 东城水厂D5小区方向角为340 度,正向覆盖区域为上图中右上角位置。在测试过程中发现,D5小区正向有高楼玻璃外墙,造成信号反射,使D3小区的覆盖范围内接收到较强的D5小区信号。D3小区方向角为300度,应覆盖上图中左下角、左上角位置。 ➢ 东城水厂D3小区 东城水厂D3 小区正向覆盖范围内,测试观察D4\D5小区的电平情况如下:

东城水厂D4、D5的信号电平都远远低于主覆盖小区东城水厂D3小区,隔离度十分理想。到达小区边界时,信号正常向D4小区切换。 ➢ 东城水厂D4小区 东城水厂D4小区覆盖范围内测试情况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