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说课稿2篇

《乡愁》说课稿2篇
《乡愁》说课稿2篇

《乡愁》说课稿2篇Lecture notes of homesickness

《乡愁》说课稿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乡愁》说课稿

2、篇章2:《乡愁》说课稿

篇章1:《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案

李庄中学王德君

一、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乡愁》是九年义务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

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注意诗中运用

的比喻、拟人、象征等表达方式,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

语言。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

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

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

情思念。

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

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二)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设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创作小诗。

思想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诗歌的鉴赏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

诗人对祖国、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

1、创设情景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用彭帮桢的歌曲《月

之故乡》和李白的《静夜思》,结合画面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点出主题——思乡之情。

2、诵读法。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教学中,教师采用配乐朗读,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体会诗的情感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然后由学生自

由朗读,初步感知,最后配乐朗读。

3、讨论、归纳法。对诗歌的线索,诗歌的形象,诗歌的主题,采用讨论法以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小结。

4、写作训练法。本诗中的四个形象组成了四幅不同的画面,通过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体会诗与散文的不同。并在赏析的基

础上自己创作小诗。

5、迁移训练法。补充冰心的小诗,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

来鉴赏诗歌。

三、说学法。

1、了解作家及创作的背景。因为诗人身处台湾,与祖国大

陆隔绝几十年,才有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学生要了解这

一点才能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诵读法。诗歌的鉴赏离不开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是学会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通过读,再是品味诗歌内容,领悟诗歌的主题。即诵读——品味——悟情。

3、整体感知,把握诗的形象,并能概括诗歌的主题。

4、学会展开想象与联想,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练、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并学会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诗歌。

5、利用已学知识,学会写小诗,把心中所想、所感用诗的语言写下来。

6、通过迁移训练,扩大学生阅读,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播放彭帮桢的歌曲《月之故乡》,配以画面1.

2、学生齐背李白的《静夜思》,配以画面.

3、点出共同的主题思乡之情.

(二)讲解余光中《乡愁》.

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诗歌蕴含的情感.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情感基调、诗歌节奏、朗读重音;(画面3)

(2)学生自由朗读;

(3)男、女同学间读;(画面4)

2、赏析诗歌.

(1)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画面5)

鉴赏诗歌的方法诵读—品味—悟情.

(2)师生讨论A贯穿该诗的线索是什么(画面5)

B诗歌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画面6)

(3)学生练习A用散文的语言叙述诗歌四个小节所描绘的四个画面;

B抽学生朗读改写后的散文片段;

(4)小节诗歌内容;(画面8)

(5)讲解归纳诗歌主题;

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画面9)

(三)迁移训练指导创作小诗.

1、鉴赏冰心小诗;

画面10

画面11:

画面12:

画面13:

2、练习学写小诗.(画面14)

要求要有具体形象.

要抒发自己的感情.

篇章2:《乡愁》说课稿【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乡愁》说案

一、教材分析

《乡愁》是九义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乡愁诗两首》之一。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新诗。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诗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产生一百多年以来,一代代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本首《乡愁》就是其中之一。

本诗的教学目标是: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体会诗中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3、体会本诗在构思上的特点和结构美、音乐美。

4、背诵本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