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 为什么GDP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

答:GDP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之所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都等于产出。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正如收入流量循环图所显示的,总收入和总支出是计量经济体系中收入流量的、可以相互替代的、均等的两种方法。

2. 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用来衡量经济中的什么

答: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标。,衡量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物品和服务总费用的变化,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活费用水平。

CPI 衡量的是居民购买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这一篮子物品的清单是由统计部门根据对典型的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有选择地选取固定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种类,找出一个典型消费者商品篮子内各种物品的购买价格的变化,来构造消费价格指数。CPI有拉斯派尔指数和帕舍指数之分。区分这两个指数的关键是所确定的一篮子物品是否可变。拉斯派尔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帕舍指数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价格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

3. 失业率是如何测算出来的我们可以把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归入哪三种类型答: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即: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 劳动力人数)×100%

以u代表失业率,则有:

u U 100%

L 经济体系中的每个人,可以归于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者三种类型。

4. 解释度量失业程度的两种方法。答:度量失业程度的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的获得,实际中可以用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种方法。

5. 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 为什么应计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中的哪一项

①史密斯为自己购买了一所具有100 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房子。

②琼斯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全新的现代房屋。

③约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琼斯200 万美元的IBM 股票。

④政府向灾区发放1000 万美元的救灾款。

⑤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著名厨师在家里为家人烹制了美味菜肴。

⑥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

⑦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

⑧波音公司向中国航公司出售一架飞机。

⑨波音公司向某富豪出售一架私人飞机。

⑩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

答:①史密斯为自己购买了一所具有100 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式房子。不计入GDP,因为房子不是当年建造的,房屋的价值不应当计入GDP,但是有关房屋交易发生的佣金等交易费用则应该计入。

②琼斯为自己建造了一所全新的现代房屋。应该计入当期的

GDP,属于投资。

③约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购买琼斯200 万美元的IBM 股票。不计入GDP,私人购买股票和债券在经济学上不属于投资,而是一种储蓄。

④政府向灾区发放1000 万美元的救灾款。不应该计入GDP,属于政府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不能单独计入GDP的。

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著名厨师在家里为家人烹制了美味菜肴。不计入

GDP 。因为 GDP 是计算市场交易的商

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家务劳动产出的价值,所以不计入 GDP 。

波音公司向美国空军出售一架飞机。计入 GDP ,属于政府购买。

⑦ 波音公司向美国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 ⑧ 波音公司向中国航公司出售一架飞机。计入 ⑨ 波音公司向某富豪出售一架私人飞机。计入 ⑩ 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下一年出售的飞机。计入

6. 下列哪一项经济变量是流量为什么

① 政府债务;②个人财富;③失业者人数;④政府预算赤字。

答:①政府债务是存量。政府债务是指一国政府在某个时点上,累积的内债和外债的总和,所以是存量; ②个人财富是存量。个人财富是指个人或家庭在某个时点上,累及的包括实物资产和各种流动性资产(货 币资产)的财富总和,所以是存量; ③ 失业者人数是存量。失业者人数是指在某个时点上,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而找不到工作的人数,所以 是存量;

④ 政府预算赤字是流量。政府预算字是指在某个财政年度内,政府的财政支出大于其财政收入的部分,是 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形成的,所以是流量。

7.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GNP ,NNP , NI , PI , PDI 这五项中的哪项有影响为什么 答:社会保险税是企业为本公

司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缴纳保险金时,政府部门按比例征收的一种税。社会保 险税在由狭义的国民收入( NI )到个人收入( PI )这一计算步骤扣除。由于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所以它 的增加不影响 GNP 、 NNP 、 NI ,只会影响 PI 和 PDI 。如果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 PI ,也导致个

人可支配收入 PDI 减少。

8. 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两国合并,实际产出没有变化,如果不

考虑关税等影响因素, GDP 总和也不应该有变化。即合并后国 家的 GDP 等于原来甲国和乙国的 GDP 之和。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作以下假定:假定甲乙两个国家之间有贸易往来,例如,甲国向乙国出口服

装 10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机器设备 160 万美元。甲国的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总和是 1000 万美元。乙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的总和是 1500 万美元。用支出法核算 GDP ,从甲国来看,

GDP=C+I+G+(X-M )=1000+(100-160)=940万美元;

从乙国来看, GDP= C+I+G+(X-M )=1500+(160-100)=1560万美元。甲乙两国的 GDP 总和 =940+1560=2500 万美元,计入 GDP 的净出口价值总和为 0。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 两国之间的贸易变成了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 甲地区销售给乙地区 100 万美元的服装,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 160 万美元的机器设备。用支出法核算 GDP ,由于没有进出口,甲地 区的 GDP= C+I+G=1000 万美元,其中包含购买乙地区机器设备的投资支出 160 万美元;乙地区的 GDP= C+I+G=1500万美元,其中包含购买甲地区服装的消费支出

100 万美元。这 100 万美元服装的价值( 160 万

美元机器设备的价值) ,不能重复计算:如果计入了甲(乙)地区的销售收入,就不能再次计入乙地区的消 费(甲地区的投资) 。因此,只要不考虑关税的影响,两国合并后, GDP 总和不会有变化。如果认为甲乙 两国合并后 GDP 总和会增加,是重复计算的错误结果。

9. 为什么居民购买的股票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不能称为投资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

房、设备和存货等的行为,而居民购 买的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实际上是股权在不同人手中的转移,不涉及实际生产和投资,不增加经 济中资本资产存量,所以不能算作投资支出。

10. GDP 平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在反映物价水平上有何区别

答: CPI 与 GDP 平减指数存在三点不同。

① CPI 衡量价格时所涉及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服务,并根据这一篮子物品中的不同种类 的购买比重来确定权数。而 GDP 平减指数是以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因此,企业和政 府购买的产品的价格的上升将反映在 GDP 平减指数上,而并不反映在 CPI 上。

② CPI 衡量的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商品篮子中的物品种类及其权数在不同时期内是不变的, 因而 CPI 是拉斯派尔指数。而 GDP 平减指数是所涉及的商品篮子每年都不同,它取决于每年在经济中所生 产的产品的数量。某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它在 GDP 平减指数的计算中的权数就会变大。所以, GDP 平减指

GDP ,属于投资。 GDP ,属于净出口。 GDP , 属于消费。

GDP ,属于投资项目中的存货投资。

成本的上升,而GDP 平减指数倾向于低估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③CPI直接包括进口品的价格,而平减指数仅仅包括在本国生产的商品的价格。

11. 假设一个保姆嫁给了原来雇佣她的男主人,婚后仍然向之前一样做家务,照顾丈夫。思考结婚这种行为如何影响GDP 又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答:由于GDP核算只计算参与市场交易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自己的家务劳动不包括在内,所以,这种结婚行为减少了GDP,但是总体经济活动没有改变,经济福利也没有影响,甚至提高了福利水平(考虑到为自己家做事或许比为雇主做事更加尽职尽责)。这正是GDP 核算的缺陷之一。

12. 假设一个农民种植了1000公斤小麦,以2200元的价格卖给面粉厂;面粉厂把小麦加工成面粉,以2800 元的价格卖给食品厂;食品厂把面粉加工成面包、蛋糕等出售,销售收入为4000 元。请分析每个环节的增加值是多少GDP 是多少

答:农民种小麦的环节增加值是2200 元(假设不计算投入品);面粉加工环节的增加值是2800-2200=600 元;食品加工环节的增加值是4000-2800=1200 元。各个环节的增加值之和为:2200+600+1200=4000 元,正好等于这个经济体系中最终产品(面包、蛋糕等)的时市场价值4000。

13.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I=S恒等式)的成立,是否意味着经济体系的收入流量循环一定处于均衡状态答:不一定。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没有被居民个人、政府部门等用于花费和支出的收入就是储蓄,而未归于居民个人、政府等部门的产品就是投资品(包括企业生产而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们在价值上一定是相等的。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定义,无论实际经济运行状态如何,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例如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值等于消费与投资之和,总收入等于消费和储蓄之和。总产值与总收入相等,从而得到了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即使存在总产出过剩,产品积压,只要按照定义,把过剩的产品计入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 ,恒等式仍然成立;如果总产出小于总需求,“非意愿存货投资”就为负。

可见,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一种事后核算的恒等式,并一定意味着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经济运行不一定是总量均衡的。在现实生活中,居民和社会各个部门会进行储蓄,企业和家庭会进行投资。储蓄的主体和动机与投资动机的主体和动机都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储蓄和投资在数量不一致。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看,漏出项的总和未必等于注入项的总和,总需求未必等于总供给,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也不一定处于均衡状态。只有满足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即收入流量循环中,漏出项的总和等于注入项的总和,经济才能实现总量均衡,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14. 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

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减津贴)+折旧

GNP=C+I+G+(EX-IM)

=90+60+30+(60-70)=170(亿元)

③政府预算赤字:

BD=支出-收入=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

=30+5-30-10=-5 (亿元)(预算赢余)

④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

=GNP-税收+转移支付-消费

=170-30-10+5-90=45(亿元)

⑤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即贸易逆差10亿元

15. 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下列统计资料:

①国内净产值

②净出口

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④可支配的个人收入

⑤个人储蓄

解:①国内净产值:

NDP=GDP折- 旧=GDP-(总投资-净投资)=60000-(800-200)=59400(亿元)②净出口:

NX=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60000-(40000+800+1100)=18100(亿元)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也就是政府的净税收。已知政府购买是1100,政府的预算盈余是30。预算盈余:BS=政府的收入-政府支出=政府税收-(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税收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

所以:政府税收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 + 预算盈余 =1100+30=1130(亿元) ④可支配的个人收入:

PDI=个人收入 -个人所得税 +政府转移支付 =国内生产净值 - (个人所得税 -政府转移支付)

=59400-1130=58270(亿元)

⑤个人储蓄 =个人可支配收入 -消费=58270- 40000=18270(亿元)

16. 考虑一个生产并消费面包和汽车的简单经济。下表中是两个不同年份的数据。

单位:美元

①把 2005 年作为基年,计算每年的名义 GDP 、实际 GDP 、GDP 平减指数,以及 CPI 。

②在 2005 年和 2010 年之间,物价上涨了多少比较拉斯派尔和帕舍物价指数给出的答案。 解释其差别。

2010 年 GDP 平减指数 = 2010年实际 GDP 10000000 基期商品篮子的现在价 格

CPI=

基期商品篮子的基期价 格 CPI ),物价上涨了 60%;按照帕

舍指数 ( GDP 平减指数),

物价上涨了 52%。拉斯派尔指数大于帕舍指数。可见,当不同产品的价格变动量不一样时,拉斯派尔(固

定一篮子)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因为这一指数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有机会用不太昂贵的产品去 替代较为昂贵的产品。相反,帕舍(可变的一篮子)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费用的增加。尽管这个指数考虑 到不同产品的替代,但并没有反映出这种替代可能引起的消费者福利的减少。

第三章

1. 答:总产出是经济社会的全部可用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它衡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商品 与服务的总产量。

要素投入总量与总产出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用总生产函数来反映。总生产函数通常用下面 的形式来表示: Y=F ( N,K )。

2. 答:在经济学中,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总资本的增加。一般地,利率水平上升,投资支出下降; 利率水平下降,投

资支出上升。投资和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利息率的增加会刺激储蓄的增加; 利率下降储蓄会减少。储蓄和利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均衡决定过程与其他市场的均 衡原理是一样的。均衡利率是资本的需求投资和资本的供给储蓄相等的利率水平。当实际利率低于均衡利 率水平时,对资本的需求就会超过资本供给,资本市场供不应求,企业的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时企业 争相贷款,使得市场利率上升,直到重新回到均衡水平。当实际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水平时,这种情况下人 们会竞相提供贷款,对资本的供给就会超过资本需求,资本市场供过于求,利率下降使得利率重新降到均 衡水平。

3. 答:当资本的边际产量提高时,单位投资的收益率提高了,这就使得企业的投资需求增加,投资需 求曲线向右移

动。比如说发生了技术进步,企业预期新技术的使用会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那么企业会增加投资支出,引进新技术。新的技术改变了组织要素进行生产的方式,提高了资本的效率即 边际产量,则投资需求曲线右移。这时,任一给定实际利率下对应的投资需求增加了。在储蓄函数既定的 条件下,这种投资需求的增加使得均衡利率和均衡的投资、储蓄水平都提高了。

政府的税收政策也会激励或抑制企业的投资数量决策,引起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资本的使用成本除 了受实际利率的影响50000 500000 10 10000000( 美元)

50000 500000 10 10000000(美元)

60000 400000 20 15200000 (美

元)

50000 400000 10 10000000 (美

元) 2010年名义 GDP

15200000

100 60000 500000 20

100 50000 500000 10

16000000 160

10000000

②在 2005 年到 2010 年之间, 按照拉斯派尔指数 152 :解:① 2005 年名义 GDP=100 2005 年实际 GDP=100

2010 年名义 GDP=120 2010 年实际 GDP=120

金的扣除等于是政府为企业支付的投资项目的成本,这就降低了企业的使用资本品的成本,提高了项目的预期收益,会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支出,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一样都会使投资需求曲线右移。

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使得金融市场的均衡利率提高了,较高的利率刺激人们减少消费,增加了储蓄,成为增加的投资支出的来源。

4. 答:消费是国民收入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户消费支出的因素很多。但当我们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时,收入的变化会改变人们的消费支出水平,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也会随之增加,即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量要小于收入的增加量,因为收入除了用于消费,还会用于储蓄以应对未来可能有的支出,所以收入的增量中,有一部分会被用来增加储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当收入等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考虑某一时期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则受到利率的水平的影响。因为消费者现在消费越少,即现在储蓄越多,将来消费就越多。现在消费越多,则储蓄越少,将来可供消费的就越少。当利率水平发生变化时,会改变人们的消费与储蓄决策。

5. 答:政府购买增加会导致市场利率提高,私人投资减少,产生所谓的“挤出效应” 。

假设只有居民户和企业两部门时,初始的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分别I和S,当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相

交于E0点时,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均衡,此时利率为r0,投资和储蓄水平相等为I0,消费为Y-I0。当政府购买增

加△ G时,假设税收水平不变,政府通过发行公债为政府增加的开支融资,这时国民储蓄减少。因为政府的收入没有增加而支出增加了,所以政府储蓄减少了,这使得总的国民储蓄水平下降了。假设政府购买水平的变化不受利率的影响是一个固定值△ G,那么国民储蓄水平的下降使得储蓄曲线向左平移了△G。政府开

支的增加如果不是通过增加税收,那么他就必须通过向公众贷款来筹集资金,这就挤占了企业的投资资金来源,增加了企业筹资的难度,使得市场利率提高了,资本市场竞争的结果是达到新的均衡点E1,这时利

率提高到了r1,而投资水平下降到了I1,投资减少了△ I。

6. 答:税收水平发生变化时,对于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是存在着争议的。减税是否会影响国民储蓄的水平就看消费者是否会改变消费水平。消费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如果人们认为减税增加了自己的可支配收入,进而会增加消费水平,这样储蓄就会减少。但是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当人们因为减税而使当前收入增加时,他们意识到政府将来会用增加税收来偿还当前的因为减税而形成的政府公债。那么他们就会增加

储蓄以便应付将来的税收增加,储蓄水平不会受到影响。有人考察美国某一时间段政府减税后,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情况时,发现人们把因为减税而多得到收入并没有消费掉,而是大部分的用于了储蓄的增加但是有人也提出了批评意见。因为从政府的减税政策中受益的人,不一定就恰好是将来政府增税时的税收负担者,所以人们会把这笔收入用于增加消费。又或者减税的同时,政府承诺会相应的减少政府开支,如果人们相信政府的承诺,那么人们也会受减税的刺激而增加消费。

7. 解:①由题意知:

YCIG

Y d Y T 6000 2000 4000

C 300 0.75Y d 3300

I 1000-50 r

G 2000

所以均衡利率为:

r6

国民储蓄:

S国民Y C G 6000 3300 2000 700

私人储蓄:

S私人Y d C 4000 3300 700

投资:

I 1000-50 6 700

②如果政府购买增加250,其他条件不变。即

G 2000

所以均衡利率提高为:

r 11

国民储蓄减少为:

S国民Y C G 6000 3300 2250 450

私人储蓄不变:

S私人Y d C 4000 3300 700

政府预算出现赤字:

BD T G 2000 2250 -250

投资减少为:

I 1000-50 11 450

第四章

1、货币的定义和职能是什么由中央银行发行,以法律形式保证它在市场中流通,可以直接用来购买商品的金融资产就是

货币货币主要有交换媒介、财富储藏手段、核算标准三个职能。

2、法定货币和商品货币的区别

货币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法定货币和商品货币两种。由政府用法律形式确定流通的,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称之为法定货币。具有某种内在价值的货币就是商品货币。世界最普遍的商品货币是黄金等贵金属。

3、比较说明费雪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别。货币数量论的内容是什么二十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

式,也被称为费雪交易方程式:

MV=PT

式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经济学家倾向于用经济中的总产出Y 代替交易水平T。这样,交易方程式可以写为:

MV=PY 人们持有货币是货币具有延期使用的功能,出于便利和安全的考虑,人们总是将一定量的现金余额留在手头。这种留在手头的现金余额就形成货币需求。人们手持货币的多寡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一般价格水平以及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率,即人们为了交易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对名义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数量等于名义国民收入与交易货币需求率之乘积,即: M=kPY

这就是剑桥方程式。式中,M 表示名义货币需求数量,k 表示对于每1 元收入人们想持有多少货币的一个参数,P 表示价格水平,Y表示实际国民收入。

这两个方程式的显著区别在于:费雪交易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中介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交易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以货币形式持有资产存量的角度来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4、分析说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费雪效应的含义是什么银行支付给客户的利率称之为名义利率,增加货币购买力的利率称之为实际利率。如果通货膨胀率为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显然通货膨胀率是影响实际利率

的因素。我们用i 表示名义利率,r 表示实际率,表示通货膨胀率,三个变量的关系是:

ri

可见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发的差。可以把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式变形为下示:

ir

上面的方程式称为费雪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表明,名义利率是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和。它表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都会影响名义利率。

货币数量论说明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费雪方程式说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共同决定了名义利率。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增长率提高1%引起通货膨胀率也上升1%。通过费雪方程式,通货膨胀

率上升1%,名义利率同样上升1%。宏观经济学把这种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正比例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5、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社会成本有那些为何说恶性的通货膨胀会急剧放大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社会

鞋底成本。由于通货膨胀势必减少货币持有量而给公众带来的麻烦就是通货膨胀的鞋底成本。因为去银行次数的增多使鞋子磨损的更快些。

菜单成本。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使得企业要不断的重新印制并向社会发送产品价目表,由此增加的成本就是通货膨胀的菜单成本。

效率损失成本。现实经济生活中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是不会频繁地改变物价,所以通货膨胀率越高,其产品相对物价变动越大。当通货膨胀引起相对物价变动时,就会引起资源配置中的低效率。

税制成本。税制成本是指由于通货膨胀使得某些资本品名义价格上升而缴纳的税收。

居民生活成本。在实际收入不变的假定里,随着物价总水平的变化,要经常变换价值衡量尺度,要经常改变家庭消费和储蓄决策。即把自己的收入,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假设没有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并不随时间的变化,家庭消费和储蓄决策就要简单的多。

恶性通货膨胀极大的危害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他的成本性质就是和上面讨论的一样。不过与温和的普通货膨胀相比,这些成本由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而更加明显。

恶性通货膨胀会极大的扩张鞋底成本。同时在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面前,货币贬值的速度将非常的快,企业经理层将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于现金管理而无暇生产和经营管理,使得企业经济陷入低效率困境。

显然恶性通货膨胀也将极大的增加通货膨胀的菜单成本。同时使得居民的生活变得异常忙乱和复杂,大大增加生活成本。

最后恶性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会变得急剧增加,货币将失去其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职能,这时物物交换变得很普遍,社会经济效率损失更大。有时主权货币不得不让位于国际储备货币。

货币数量论认为,恶性通货膨胀的就是由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解决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和有效手段就是中央银行降低货币供给量。

6、古典二分法的内容及经济学意义。

经济学把用货币表示的变量称之为名义变量。经济学把用实物表示的变量称之为实际变量。经济学把经济变量分为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方法称为古典二分法。

古典二分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观点。在货币数量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它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这就使得经济学分析理论变得简单。同时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在长期研究中,货币中性的假设基本是正确的,这点我们在分析长期供给问题时反映的更清楚些。但在短期中,货币中性问题并不完全准确。

7、利用货币数量理论推导出总需求曲线,并分析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在每一总价

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根据剑桥方程式及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M/P 等于需求(M/P )d,可以把货币数量方程式写成:M/P=(M/P )d=kY

对任何给定的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通速度,显然可以得出物价水平与P 与产出Y 之间的负相关的关系。表明物价水平越高,货币量给定,则实际货余额越低,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越低;物价水平越低,货币量给定,则实际货余额越高,对产品和

劳务的需求越多。这样一条向下方倾斜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在货币供给量给定的前提下推导出来的。如果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的组合就要发生变化,总需求曲线就要移动。

如果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量,货币数量方程式MV PY 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引起名义产出值同比例减少。对任何给定的物价水平,其产出越低,作为物价水平P 与Y组合的总需求曲线就要向左移动。

第五章

1. 分析说明劳动市场均衡的决定。

劳动市场的均衡是指劳动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状态。劳动需求的来自厂商。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面,竞争性企业只能接受既定的市场工资和其产品的市场价格。要是分配理论证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按照劳动的边际产量的价值等于工资的原则来决定劳动需求。如果用W 和P 分别代表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W/P 代表实际工资,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可以写作:P MP L W

或写为:

MP L W

P

如果用Nd 表示劳动需求量,劳动需求函数可以写为:

N d W f(W P)

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实际工资降低时,劳动的需求量大;实际工资上升时,劳动的需求量

劳动供给来自于劳动要素所有者。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市场均衡理论,在经济中的制度因素和劳动者对收入与闲暇的偏好等因素既定不变的条件下,劳动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实际工资越高,劳动的供给量也就越大。用NS 代表劳动供给,劳动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

N S g(W)

P

2、古典学派的劳动市场均衡模型的内容是什么

劳动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的就业水平。在劳动的供给总量和劳动的需求总量相等的那一点,也就是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确定均衡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

N d

N s

根据古典学派的工资完全伸缩性假说,均衡的就业量一定是充分就业时的就业量。原因在于:如果社会存在失业,即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实际工资水平一定会迅速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劳动需求增加,

失业消除;如果社会存在过度就业,即劳动需求大小于劳动供给,实际工资水平一定会迅速上升,实际工

资上升会使劳动需求减少,过度就业现象消失。

3、如何理解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是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

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技能并支付不同的工资,工人可能会离职,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寻找一份新的更好的工作。这种由于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由于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不同的是,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工人试图寻找最适合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

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了结构性失业的出现:第一,非技术或者低技术的工人很少能够找到满意的、长期的工作。提供给他们的工作所得到的工资一般较低,而且他们很少有机会得到培训和晋升引起结构性失业。

第二,对衰退产业中的工人进行再配置,或将萧条地区的工人重新配置到新兴地区。因为在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中,产出的构成在不断变化,各企业对劳动力数量和技能的需要也就在不断变化

4、说明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间的差别。

由于经济是动态变化的,工作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工人也不断地加入和退出劳动力队伍,因此,为了使工人和工作相匹配,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造成的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不同的是,工人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试图寻找最适合他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这些工人只能在等待可以得到的工作。

5、工资刚性的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实际工资刚性的存在,使得劳动供给大于劳动的需求,劳动市场不能调整到劳动市场出清的状态,结构性失业存在。

导致工资刚性的原因包括: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以及效率工资等。

6、解释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的原因在长期中,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总供给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通常被认为是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在长期中,实际产出水平是由资本量与劳动量和可获得的技术决定的。货币工资、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对实际变量——就业、实际产量、实际工资——没有实质性影响。

7、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何移动在长期中,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总供给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产出对价没有弹性等于零。

当生产函数中原来被假定保持不变的因素发生变动,或者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发生变动时,长期总供给曲线就会发生移动。从长期来看,总产量将随着生产要素增加或技术进步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则相反。例如,一国接受了国外的移民从而

使劳动供给增加,经济中资本存量、技术知识存量的增加,都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8、当今世界治理失业的对策有哪些

自然失业率的提高会增加失业人数。,政府有责任使自然失业率降低。如果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因此,必须考虑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自然失业。

当今世界治理失业的对策主要有:

1) 人力培训计划。

2) 降低最低工资标准。

3) 完善就业机构。

第六章

1.不是。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2.不能。边际消费倾向=总消费变动/总可支配收入变动。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0< MPC< 1是对的;APC 是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总消费/ 总可支配收入。APC>MPC。当消费大于收入时APC> 1,当消费和收入相等时APC=1。

3.(1)解:由题意知

YCI

C 100 0.8Y

I 50

所以均衡收入为

Y 750

消费 C 100 0.8 750 700

储蓄S Y C 750 700 50

(2)非意愿存货投资

=实际产出-计划产出=800-750=50

(3

)投资乘数

11

5 ,所以Y I I

250 1c1c

(4

由题意知

Y CI

C100 0.9Y

I 50

所以均衡收入为

Y 1500

消费 C 100 0.9 1500 1450

储蓄S Y C 1500 1450 50

投资乘数11

10,所以Y I I 500 1 c 1 c

(5)消费倾向增大,乘数增大。由5 变为10. 4.(1)解:由题意知

Y C I ?

C 100 0.8Yd Yd Y - T TR T 250

TR 82.5

I 50

G 200 所以均衡收入为Y 1080

80 ;平衡预算乘数为 0.5,故需要同时增加 320的政府购买和税收

第七章

1.( 1). B

( 2). C

(3).A

(4).A

(5).A

(6).C

(7).C

(8). C

(9).A

( 10)A

2. 答: 从图可以看出 ,IS 曲线和 LM 曲线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个区域 :Ⅰ、Ⅱ、Ⅲ和Ⅳ。这四个区域的 点既不在 IS 曲

线上 ,也不在 LM 曲线上 ,是一些非均衡的点。

图 5-1

G Y

24 ;若减少税收

G

T ,则 T Y

30 ;平衡预算乘数为1, 故需要同时增加 120的 T

政府购买和税收。

5. 解:(1)由题意知

Y CI?

C 100 0.8Yd

Yd

Y -T TR

T 0.25Y

TR 82.5

I 50

G 200

所以均衡收入为

Y 1040

(2)政府购买乘数

G

1

2.5

1 c1 t

税收乘数

T

c

2

1 c1 t

转移支付乘数

c

TR

2

1 c1

t

3)若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需 要 增 加 的 国 民 收 入 为 120 , 若 增 加 政 府 购 买

G ,则

2)投资乘数

1c 政府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

1 1c

c 1c

TR

c

1c 3)若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需要增加的国民收入为

160,若增加政府购买 G ,则 G

Y

64 ;

G

若减少税收 T ,则 T r

对于产品市场,区域Ⅰ、Ⅱ位于 IS 曲线的右方。因为区域Ⅰ、Ⅱ中任意一点的利率均高于产品市场均 衡时的利率,相应的投资均小于产品市场均衡时的投资,所以区域Ⅰ、Ⅱ中任意一点均有 I

Ⅲ、Ⅳ 位于 IS 曲线的左方,区域中任意一点均有

I>S 。

对于货币市场,区域Ⅱ、Ⅲ位于 LM 曲线的右方。因为区域Ⅱ、Ⅲ中任意一点的利率均低于货币市场 均衡时的利率, 相应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所以区域Ⅱ、 Ⅲ中任意一点均有 L>M 。同理,区域Ⅰ、 Ⅳ 位 于 LM 曲线的左方,区域中任意一点均有 L

综合以上情况,可得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失衡的各种不同的组合。如图所示。

失衡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只要 IS 曲线和 LM 曲线不变, 市场本身的力量, 最终会使失衡过渡到均衡。 因为产品市场的失衡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货币市场的失衡会导致利率的变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 相互作用,会使国民收入和利率不断调整,最终趋向均衡。这种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由失衡到均衡的调整 过程可以用图说明。

假定经济社会处于 A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组合的失衡状态。 A 点所处的区域Ⅲ中, 对于产品市 场,投资大于储蓄,即 I>S ,存在超额产品需求;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即 L>M ,存在超

额货币需求。产品市场超额产品需求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结果促使 A 点向右水平移动;货币市场

超额货币需求的存在,引起利率上升,结果促使

A 点向上垂直运动。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

A 点

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右上方移动。假定 A 点逐渐移动到区域Ⅱ中的 B 点。在 B 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小于 储蓄,即 I

L>M ,存在超额货币需求。

产品市场超额产品供给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结果促使 B 点向左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需求 的存在,引起利率上升,结果继续促使 B 点向上垂直运动。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 B 点将沿对角 线方向向左上方移动。假定 B 点继续移动到区域Ⅰ中的 C 点。在 C 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小于储蓄,即 I

假定 C 点继续移动到区域Ⅳ中的 D 点。在 D 点,对于产品市场投资大于储蓄,即 I>S ,存在超额产品需求; 对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

L

起国民收入增加,结果促使 D 点向右水平移动;货币市场超额货币供给的存在,引起利率下降,结果继续 促使 D 点向下垂直运动。在以上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 D 点将沿对角线方向向右下方移动。这种过程将 继续下去,最后国民收入和利率都将趋向于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交点 E ,从而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 同时均衡。

3. 答: 财

政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倾斜程度。 一般地, 在 LM 曲线不变时, IS 曲 线陡峭,即 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 IS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大,故其财政政策效应大。当

IS 曲

线不变, LM 曲线平坦,即 LM 曲线的斜率小, IS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大,即财政政策效应大。

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上升,挤占私人投资抑制总需求增加的现象,称为挤出效应。与财政政 策效应相同, 挤出效应的大小也取决于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倾斜程度, 即取决于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斜率。 在 LM 曲线不变时, IS 曲线平坦,斜率的绝对值小,则挤出效应大; LM 曲线陡峭,即 LM 曲线的斜率大,

则挤出效应大。

在古典情况下, LM 曲线是一条垂线,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会引起利率的升高,不会 增加国民收入,财

r

政政策效应为零,挤出效应最大。此时财政政策无效。

4.答:LM 曲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斜率为零,曲线水平的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 ;斜率逐渐变大,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区域,称为中间区域;斜率为无穷大,曲线垂直的区域,称为“古典区域” 。LM 曲

线和IS曲线在不同的区域发生关系,会产生出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LM 曲线处在“古典区域”的情况称

为古典情况。这时利率上升到如此高的水平,致使人们再也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如果政府货币当局采用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的货币量将全部用于交易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将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应极大。LM 曲线处于“凯恩斯区域”的情况即“凯

恩斯陷阱”,亦称“流动性陷阱” 。这时,利率如此之低,以至于政府货币当局增加的任何货币都将被流动性偏好吞噬,货币政策效应为零。

5. 答:财政政策的内部时滞相对较长,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相对较长。因为财政政策从财政提案到权力机关讨论表决,决策期长,而货币政策由央行一个部门决策,所以内部时滞财政政策相对较长。财政政策一旦实行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货币政策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即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相对较长。

6.解:(1)由题意知:

Y C I G

C 200 0.75Y -T

T 100

G 100

I 150 - 6r

所以IS 曲线方程为

Y 1500- 24r

由题意得:

M/P d Y -100r

M 1000

P2

所以LM 曲线方程为

1

6 31

Y 500 100r

2)联立 IS 、LM 曲线方程

Y 1500 - 24r Y 500 100r

r 8.1 Y 1310

即均衡的利率为 8,均衡国民收入为 1300

3)物价水平由 2 上升到 4, M / P d 由 500 下降到 250 ,LM 曲线变为

Y 250 100r

IS 曲线不变,联立 IS 、LM 曲线方程, 得

r 10.1 Y 1260

率为 r 7.1

第八章

4)政府购买乘数为

1

4 ,所以

c

IS 曲线会向右移动

G 4 50 4 200

根据题意, c 0.75, b 6, k 1,h 100

所以,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所以收入水平会增加 G 1 bk

1

0.75

6 1

100

100

31

50

100 31

5000

,变成161.3,带入 LM 曲线方程得均衡利率

31

为 r 9.68 (5)实际货币供给量

增加 货币政策乘数为 200 ,LM 曲线向右移动 100个单位

所以收入水平会增加 1 c

)h

k b

0.75)100

1

6

31

M/P 100

600

,变成1329.35,带入 IS 曲线方程的均衡利

31

第九章

1.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需求的拉动和成本的推动。根据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同,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两种类型,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它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普遍上升。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是在失业率很高并且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通常把引起通货膨胀的成本方面的原因归为两类,一是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另一个是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此外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即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

2.阐述各种类型的菲利普斯曲线。

答: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一般给出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u u* ) v

(1)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新西兰籍经济学家A·菲利普斯用原始的菲利浦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用菲利普斯曲线曲线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菲利浦斯曲线如图9-5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决策者要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选择:或者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或者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1968 年,美国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忽视了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考虑到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提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反方向的交替关系,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3)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失业并不取决于通货膨胀而是取决于经济中的随机冲击。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的 变化是规则的,公众会预期到这一变动。结果,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水平的变化,对就业量和产 出不会发生影响。如果发生政策的意外变化或者经济中出现需求或者供给冲击,就业量和产出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但是,公众将会很快了解到这种变化,从而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在短期也不会具有明显的交替 关系。理性预期学派把自然失业率与理性预期结合起来,否定了短期和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 交替关系,提出菲利浦斯曲线始终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之间都不存在替代关系。

3. 滞涨是如何出现的

答:20 世纪 70 年代持续了两次重大的石油价格冲击。未预期到的石油涨价引起使用石油的所有产品 成本提高,因而也提高了企业愿意供给产品的价格,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这种供给冲击的直接效 应就是提高了价格水平和降低了产出,经济出现衰退。这种情况称为滞胀( stagflation ),因为停滞(产出

下降)与通货膨胀(价格水平上升)并存。

供给冲击使供给减少会导致总供给曲线左移。如图

9-3所示,总供给曲线 AS 1和总需求曲线 AD 交与

E 1点,对应充分就业的产出 Y 1和价格 P 1,由于供给冲击使总供给曲线由 AS 1 左移至 AS 2,与总需求曲线 AD 交与 E 2点,

产出下降至 Y 2,出现失业和资源闲置, 价格上升至 P 2,出现通货膨胀, 经济社会处于滞胀状态。

也可以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滞胀现象。如图

9-2,假定经济初始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即图中 a 点,在该点通货膨胀率为 0。不利的供给冲击导致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上升;政府实施拉动需 求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了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使公众预期通货膨胀的上升, 短期菲利浦斯曲线 PC 0 就会向右上方移动。但如果工人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并按照预期 提高工资,则企业会大量减少雇工,失业率提高,出现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的滞胀现象。

4. 分别阐述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的动态调整过程。

答:( 1)货币扩张的动态调整过程

我们用图 9-4 来分析货币扩张导致的宏观经济动态调整过程。如图

9-4 所示,

Y

图 9-3 供给冲击导致滞胀现象

总需求曲线 AD 0和总供给曲线 AS 0 相交于初始的均衡点 E 0,产出为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Y*,根据动态 总供给函数此时 0 e ,假设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自发性支出不变,根据动态总需求函数此时

m 0 ,即产出稳定在充分就业的潜在产出水平时,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假设货币供 给的增长率增加为 m 1,

根据动态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右移至

AD 1,导致产出增加到 Y 1,通货膨胀率上

升为 1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率上升又会导致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根据动态总供给函数,总 供给曲线会往左上方移动到 AS 1,并且由于总供给曲线 AS 0和总需求曲线 AD 1 的交点 E 1 所对应的产出水平大 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则 Y 1

Y * ,那么根据动态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

AD 继续向右上方移动到

AD 2,AS 1和 AD 2相交于 E 2,如图 9-4,E 2点所对应的产出和通货膨胀率都较 E 1 点有所上升,那么根据动态 总供给函数和

动态总需求函数,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继续上移。假定

AS 2和 AD 3相交于 E 3 点,此时对

应的产出水平等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那么 2 m 1 ,经济系统重新达到一个稳定的均衡。

通过上述分析,并根据动态总需求函数和动态总供给函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当产出大于充分就业 的产出水平时,通货膨胀率会上升;当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会导致 产出增加。由此,上述货币扩张所导致的宏观经济动态调整过程也可以由图 9-5 来说明。

AS 2

AS 1 AS 0

E 2

AD

1

AD 2

AD 1

AD 0

E

3

E

1

2

m 1

m 0

LAS

图 9-4 货币扩张时的动态调整过程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9694

宏观经济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GNP:国民生产总值。某国身份家的公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税收乘数:税收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货币流动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此时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或利率r等金融杠杆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政策。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5 DDADB 6——10 BBABC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国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将如何移动, 请画图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为 1 e g t tr r y d d αβββ ++-+- =-,当其他条 件不变,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纵截距 e g t tr d αββ ++-+ 增大,斜率不变, 所以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种标价法?并举例说明。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19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1/6.19美元。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最新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加速数 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货币需求流动偏好陷阱IS曲线LM曲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货币幻觉古典主义极端 结构性失业经济增长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财政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单一政策规则拉弗曲线经济增长有保证的增长率经济周期黄金分割律倒U字假说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二、判断是非题: 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从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下列哪一项记入GDP ( B )。 A.购买普通股票B.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利息 C.纺纱厂买进100吨棉花D.购买一辆用过的保时捷911跑车 2.公务员的工资属于( C ) A.消费B.投资 C.政府购买D.转移支付 3.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B )。 A.I+G+X=S+T+M B.I+G=S+T C.I=S D.Y=G+T 4.实际GDP等于(B) A.GDP折算指数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GDP折算指数 C.名义GDP乘以GDP折算指数D.名义GDP减去GDP折算指数 5.在计算GDP的政府支出部分的规模时,正确的选项为( A ) A.计入政府用于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B.计入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不计入用于劳务的支出 C.计入政府用于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政府的全部转移支付 D.计入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计入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C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2 B.边际消费倾向为0.8 C.边际储蓄倾向为0.1 D.边际储蓄倾向为0.9 7.最大和最小的乘数值为( C ) A.+∞和-∞B.+∞和0 C.+∞和1 D.100和0 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9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DP增加( D )。A.30亿元B.60亿元C.270亿元D.300亿元 9.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C )的总和。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B.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D.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 10.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 )。 A.储蓄B.收入C.自发性消费D.总消费 11.一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收入( C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A.等于B.小于C.大于D.以上都有可能 12.在自发消费为正数的线形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都有可能 13.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B )。 A.个人收入B.个人可支配收入C.国民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 14.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B )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 算指标。 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5.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6.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c/△y=β,它只能大于零且小于1 7.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 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8.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可表示为:MPS=Δs/Δ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 9.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10.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 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t=Δy/Δt= -β/1-β 13.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4.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5.菲利普斯曲线:它是一条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 关系的曲线。它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π= 1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 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C A. NI=8.7亿元 B. GDP=7.7亿元 C. GDP=8.7亿元 D. NDP=5亿元 2. ()等属于政府购买。ABE A. 购买军需品 B.购买机关办公用品 C. 社会保险 D. 政府债券利息 E. 支付政府雇员报酬 3.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等支出。BCDE A. 住宅 B. 耐用消费品 C. 租房 D. 非耐用消费品 E. 劳务 4. 企业在赢利时才上缴间接税。() B A. 对 B. 错 5. 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则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B A. 对 B. 错 6. 以前所建成而在当年转手出售的房屋应当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B A. 对 B. 错 7. 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所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B A. 对 B. 错 8. 所有生产最终产品的中间产品增加值之和必等于最终产品的价值。A A. 对 B.错 9.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的区别是前者包含总投资,后者包含净投资。 A A. 对 B. 错 10. 总投资和净投资都不可能是负数。() B A. 对 B. 错 11. 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B A. 对 B. 错 12. 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 B

A. 对 B. 错 13.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劳务价值总和。() B A. 对 B. 错 14. 国民经济通常划分为()等四个部门。 ABCE A. 政府 B. 企业 C. 居民 D. 国内贸易 E. 对外贸易 15.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从个人收入中扣除()后的余额。 C A. 折旧 B. 转移支付 C. 个人所得税 D. 间接税 16.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反映()的变化。A A. 实物 B. 价格 C. 实物和价格 D. 既非实物,又非价格 17.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B A. 商品和劳务 B. 最终产品和劳务 C.中间产品和劳务 D. 所有商品 18. 如果某经济体2005年的名义GDP为300亿,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基年的GDP平减指数为100,那么2005年的GDP缩减指数为() B A. 660 B. 150 C.220 D. 250 19.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从个人收入中扣除( ) 后的余额。 C A. 折旧 B. 转移支付 C.个人所得税 D. 间接税 20. ()等属于转移支付。 BCD A. 购买办公用品 B. 社会保险 C. 其他津贴 D. 政府债券利息 E.支付政府雇员报酬 21. 如果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5000亿美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A 退伍军人的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是。 2、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定,GDP的基本缺点是()。 A 它测定的是一国国民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 它所用的社会成本太多; D 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亿元,则()。 A NNP=亿元 B GNP=亿元 C GNP=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 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考试练习题

填空题: 1. ()衡量的是经济中每个人收入的总和。在某段时间,若这种测量值下降了,并且下降的幅度较小,就叫 做(),如果下降的幅度很大,就叫做()。 2. 对于价格,大部分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但是在研究短期问题 时,更合适的假设是()。 3. ()追踪了一篮子固定商品在不同时间的价格。因为这一篮子商品并没有随时间变化,所以这个衡量指标 是一个()指标。 4. 宏观经济学中需要区别的一对更重要的概念是存量和流量。你的个人财富是一个(),而你的收入是一个 ()。 5. 消费者在支付了税金和接受了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后,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额被叫做()。 6. 由于住房所有者不用支付房租,所以国民收入账户在估算其住房消费时用他们房租的()来计算。 7. 衡量一个开放经济中收入的指标有两个。()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本国和国外获得的名义收入。()是 国内公民和外国公民在该国获得的名义收入。 8. 在完全()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一直雇佣劳动,直到()等于实际工资;也会一直租赁资 本,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 9. 在一个特别的生产函数Y=F(K,L)中,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比率不变,这叫做()。 10. ()描述了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其斜率被称为(),代表增加的每一美元()中用于消费的部分。 11. 利率可以视为()市场的均衡价格。储蓄代表了()的供给,投资代表了()的需求。 12. 黄金是()的一个例子,因为它有内在价值。一个经济体如果用黄金作为货币,这个经济被称为实行() 13. 交易和货币之间的联系用方程式MV=PT 表示,这个方程式叫做()。在这个方程式中,V 被称为()。 通过假设V 保持不变,这个方程式可以转化成一个有用的理论,叫做货币的()。 14. 在分析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时,用货币可以购买的产品量来表示货币量往往很方便,M/P 被称为()。 15. 通货膨胀的其中一项成本被形象地称为(),指的是所持货币减少的不便。高通货膨胀使得企业经常更改 其标价,由此产生通货膨胀的第二项成本,叫做() 16. 国民收入核算告诉我们S-I ,或者()必须等于(),其中后者被称为() 17. ()是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物价,例如1美元兑 1.5 欧元 18. 根据()原则, 1 美元(或者任何其他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具有同样的相对价格水平和() 19. 失业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行业、地区间的需求构成的变化,经济学家们称之为() 20. 当实际工资没能及时调整以使得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发生(),随之产生的失业被称为() 21. 油价突然大幅上涨是()的例子,信用卡的大规模普及可以被视为() 选择题: 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以下所有问题,除了: a. 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b. 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的相对市场份额 c. 美国总产出的增长 d. 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进出口量 2. 如果实际GDP 快速增长,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 a. 衰退 b. 萧条 c. 高失业 d. 通货膨胀 3. 在解释一个大型行业中某个小型企业产量的模型中,哪个变量可能是外生的: a. 该企业的产出量 b. 该企业投入要素的价格 c. 该企业雇佣的工人人数 d. 该企业使用的机器数量 4. 下列理由都可以解释短期内工资和/或价格可能是黏性的,除了: a. 长期劳动合同可能会提前确定三年后的工资 b. 许多企业为了避免现有客户考虑其他竞争者,会让自己的产品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 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货币投机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以获利而产生的持币要求。国际收支均衡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 BP曲线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其核心理论在于,消费不单纯取决于现期收入,人们根据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和财产,在整个生命 周期内平均安排消费,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 现象称为挤出效应。简单地说,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 投资降低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形:是指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财政 政策非常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地上涨 二、计算题 1、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由c=90+0.8yd,t=50,i=140-5r,g=50和y=c+i+g可知 IS曲线为y=90+0.8yd+140-5r+50=90+0.8(y-50)+140-5r+50=24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200-25r ① 由L=0.20y,MS=200和L=MS可知(这里有点看不懂啊MS是什么啊?) LM曲线为0.20y=200,即y=1 000 ②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 联立式①②得1 000=1 200-25r 求得均衡利率r=8, 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8=100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90+0.8yd+140-5r+70=90+0.8(y-50)+140-5r+70=260+0.8y-5r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300-25r 与LM曲线y=1 000联立得1 300-25r=1 000 由此均衡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12=80 而均衡收入仍为y=1 000。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 、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C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

产总值。()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 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 商定 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消费函数,弓I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 、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30题。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每题1分,共30分) 当年的GDP?() 1.下列哪一项将不计入 ... A.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所增加的价值 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 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投资的是()。 2.在以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 ... A.某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某企业建造一座厂房 C.某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某企业购买政府债券 3.用收入法计算GDP时,不能计入GDP的是() A.政府给公务员支付的工资B.居民购买自行车的支出 C.农民卖粮的收入D.自有住房的租金 4.当实际GDP为1500亿美元,GDP缩减指数为120时,名义国民收入为:()A.1100亿美元B.1500亿美元C.1700亿美元D.1800亿美元5.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6.认为消费者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可预期长期收入作为消费决

策的消费理论是()。 A.相对收入理论B.绝对收入理论 C.凯恩斯消费理论D.永久收入理论 7.由于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导致人们消费水平减少,这种效应被称为()。 A.利率效应B.实际余额效应C.进出口效应D.挤出效应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时,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亿元B.60亿元C.180亿元D.200亿元 9.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MPC=0.9 B.MPC=0.8 C.MPC=0.75 D.MPC=0.7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不发生变化 11.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相同 1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1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宏观经济学参考题目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参考题目及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40分,每小题10分) 1.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是什么? 2. 为什么在凯恩斯陷阱区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最大? 3.总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出的? 4. 简述通货膨胀的发生原因? 二、计算题(本题60分,每小题20分) 1.一个封闭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100+0.9Yd,当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率t=0.2,To=0,计算: (1)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为多少?乘数为多少? (2)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为多少? (3)假设投资从300增至400亿元,新的均衡收入为多少? (4)假设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由方程I=300+0.2Y决定的,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为多少? (5) 假设税率t增加到0.4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为多少? 2.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 G=50。 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3.若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0Y,货币投机需求L2=2000-500r。求:(1)货币总需求函数; (2)当利率r=6,收入Y=10000亿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 (3)若货币供给从Ms=2500亿元,收入Y=6000亿元时,可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 (4)当收入y=10000亿元,货币供给Ms=2500亿元时,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五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