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晋察冀区军事工作处理情况向中央的报告

合集下载

请示汇报的重要性

请示汇报的重要性

请示汇报的重要性【篇一:汇报的重要性及方式、方法】汇报的重要性及方式、方法如何给领导汇报工作易被赏识刘建军原创 | 2010/10/8 15:35 | 投票关键字:赏识如何给领导汇报工作什么是汇报?汇报就是“汇”和“报”的总称。

汇是汇总。

报是下级对上级,个人对组织,绝不是平级之间的事,也不是上对下的事。

我发们现很多人不会汇报工作。

更有甚者,不愿意汇报工作,不善于汇报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懒。

懒得汇报,认为领导都知道。

领导知道和领导从你那里知道,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回事。

还是勤快点好。

主动了,即使工作没干好也可避免被动。

先到领导那里汇报了,别人再说什么不好使了。

二是难。

工作没干好,难以汇报。

所以说,为了汇报也要先把工作干好,并且注意在干工作的时候就想到怎么汇报。

从工作一开始就应该为后面的汇报做准备。

有备无患啊!工作没干好,难于汇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傲。

不屑于给领导汇报工作,就是看不起领导,根本就不想汇报,压根就没想着汇报。

这是三种情况中最糟糕的一种。

这不但是恶性循环了,简直就已经是恶性事件了。

如果你看不起领导,你最好当他的领导,在没当他的领导之前还是勤快点汇报好。

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更好地汇报工作:1.外出回来:外出指离开报社的一切公务活动,包括公司内部的,也包括到公司以外的。

开会,是外出公务活动的主要形式,开会回来必须汇报。

怎么汇报?先系统地汇报一下会议大致内容,然后重点汇报新精神、新提法、新动向,更重要的是要汇报会议的要求,并提出具体的初步的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意见。

某领导曾经在两次会上讲:现在我们好多会,领导讲了,文件要求了,会后没有回音,没有动静了,没有养成一种自觉落实的习惯。

参加会议的人回去就装在自己的脑袋里和口袋里,没有再交接,没有再传达,也没有落实。

尤其是一些重点工作,敏感性工作落了空档,这都是不应该的。

那么,开会回来给谁汇报?谁让你开的会先给谁汇报。

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第9讲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第9讲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年6月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相继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随即,又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时将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并适时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与此同时,党在解放区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整党运动和新式整军运动,并从各方面加强了人民政权的建设工作。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相继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摧毁了国民党政权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在战略决战取得胜利之际,党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方针。

人民解放军随后发起渡江战役及其他一系列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解放了东南、华南、西北和西南等广大地区。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一、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开始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

随后相继在晋南、苏皖边、鲁西南、胶东、冀东、绥东、察南、热河、辽南等地,向解放区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这时,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而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约430万人,拥有美国援助的大量新式武器,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和战争资源等方面,明显地占有优势。

这使得蒋介石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军事能力,以为这次可以速战速决,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甚至吹嘘说:“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①中共军队。

当时,党内外很多人对解放区军民能否打败国民党军气势汹汹的进攻表示担忧。

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于1946年8月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他指出,中国人民的小米加步枪能够战胜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

在战争形势非常严峻,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毛泽东所阐明的必须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同敌人斗争、敢于夺取胜利的思想,增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信心。

【2018最新】报告和请示都是陈述性公文。(-word范文模板 (13页)

【2018最新】报告和请示都是陈述性公文。(-word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报告和请示都是陈述性公文。

(篇一:请示与报告的异同请示与报告的异同“请示”和“报告”是党政机关使用频率极高的两种公文,但长期以来,在使用实践过程中,“请示”与“报告”被错用的情况较为普遍,要么不加区别,“请示”、“报告”合二为一,以“请示报告”不伦不类的面目出现;要么张冠李戴,该用“请示”时用“报告”,该用“报告”时用“请示”,造成混用错用,不懂得区别。

这些都不符合《办法》、《条例》中的规定。

造成请示与报告与不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的原因是:一是理解上有偏差,没有正确理解请示与报告的真正含义,经常分不开请示与报告的界限,分不清到底应该是请示还是报告。

二是拟写人员思想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请示与报告必须分开的重要性,认为总是请示问题报忧不报喜,不如混合起来既请示了问题又汇报了情况。

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等等。

请示与报告不分,往往为上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带来不便,还轻易使上级机关错批、漏批文件,甚至有时延误事情的处理,严重影响公文质量。

正确地报送请示与报告,可以使上级机关了解把握情况,便于及时指导,增强上下级机关之间的交流。

总之,请示与报告虽均属上行文,有一些相同的特性,但两者的行文目的和要求却不相同,区别也是明显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一)相同点辨析请示与报告的共同点主要在于:1、文种源流相同“报告”和“请示”起源相同,可谓同根同源。

如前文所述,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上书”,秦始皇改“书”为“奏”,成为臣下上书于君王的专用文书。

西汉时的“疏”、“状”,魏晋时的“启”,宋代以后的“申状”、“呈状”等,都属于这一类文书。

官府之间,下对上先后使用过“牒”、“呈”、“申状”、“呈状”、“禀”等文种。

民国时期,仍沿用“呈”,这种“呈”涵盖了当时的上行文书,包括“报告”与“请示”。

【最新】请示和报告的异同-word范文 (7页)

【最新】请示和报告的异同-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请示和报告的异同精选范文:请示和报告的异同(共2篇)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公文,常常被混淆使用,但实际上是有明显区别的两类文种。

?一是行文目的、用途不同。

这是两类文种最基本的区别。

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批准、指示,需要上级审批,重在呈请;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询问,一般不需上级答复,重在呈报。

?二是呈量时间不同。

请示需要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报告一般在事后或者工作进行过程中行文。

这正如平常工作中所说的“事前要请示,事后要报告”。

?三是主送机关不同。

请示一般只主送一个直接上级机关。

不宜多头、多级主送,以免因责任不明、或者互相推诿影响到办文效率和质量。

即是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单位上报请示,也应根据内容分别写明主送、抄送机关,以根据主次分清承办责任,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请示的问题。

而报告有时可多级多头主送,如情况紧急需要上级领导机关尽快知道的灾情、疫情等等。

四是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

请示均属承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处理,明确作答,限期批复;报告多属阅知件,除需批转的建议报告外,收文机关对其它报告都不可作答复。

如果把请示误写为报告,就可能因不同处理方式而误时误事。

?五是涉及内容不同。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指示,凡是下级机关、单位无权处理、无力解决以及按规定应经上级机关批准认定的问题,均可写为请示。

由此可将请示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和请求批转的请示等三类。

其中第一类多涉及法规政策上、认识上的问题,第二类多涉及人事、财务、机构等等方面的具体事项。

而报告按其内容可分为向上级汇报工作的工作报告、反映情况的情况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的建议报告、答复上级询问的答复报告、报送文件、材料或物品的报送报告。

?六是写作重点不同。

请示和报告虽然都要陈述、汇报情况,但报告的重点就在汇报工作情况,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请示和报告的异同

请示和报告的异同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在公文处理时,经常能够看到请示与报告不分的现象,其实请示与报告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文种。

一、请示与报告的含义和异同关于“请示”与“报告”的含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都具有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功用,但也有其明显的不同: 1.内容要求不同。

请示的内容要求一文一事;报告的内容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2.侧重点不同。

请示属于请示性公文,侧重于提出司题和请求指示、批准;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侧重于汇报工作,陈述意见或者建议。

3.行文目的不同。

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项工作或者解决某个问题;报告的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下情,掌握情况,便于及时指导。

4.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必须事前行文;报告可以在事后或者事情发展过程中行文。

5.报送要求不同。

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报其上级机关的请示,应根据请示的内容注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事项;报告可以报送一个或多个上级机关。

6.篇幅不同。

请示一般都比较简短;报告的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篇幅一般较长。

7.标题写作不同。

一般来讲请示的标题中不写报告二字,就是x x x关于x x x x x x 的请示;报告的标题中不写请示二字,就是x x”x关于x x x xx x的报告。

8.结束用语不同。

请示的结尾一般用“妥否,请批示”或“特此请示,请予批准”等形式,请示的结束用语必须明确表明需要上级机关回复的迫切要求;报告的结尾多用“特此报告”等形式,一般不写需要上级必须予以答复的词语。

9.处理结果不同。

请示属于“办件”,指上级机关应对请示类公文及时予以批复;报告属于“阅件”,对报告类公文上级机关一般以批转形式予以答复,但也没必要件件予以答复。

七届二中全会探秘

七届二中全会探秘

一、中共中央动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在一个适当的时间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安排召开的。

它有一个比较长的动议过程。

1、阜平城南庄会议上,首提七届二中全会议题。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在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了一次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此次会议上,首提七届二中全会议题。

在会议召开前的1948年4月25日,毛泽东亲自致电已先期到达西柏坡的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通知他们即将召开的中央会议准备讨论的问题,其中第二项内容即为:“(二)关于在今年冬季召开二中全会的问题,二中全会的议题:(甲)中央工作报告(政治形势的分析及党的任务);(乙)关于在民主革命中对社会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丙)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及成立中央政府问题。

”明确了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所议的三项议题,并请诸同志先作大概的讨论,然后再到阜平开会时具体商议。

在接下来的城南庄会议上,对事先所提问题及七届二中全会的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特别是针对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及成立中央政府问题上,中共中央在开会的第一天就以口号的形式向全国发出。

2、九月会议上,中央提出对七届二中全会的经济政策进行研究。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组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

会上,毛泽东再次提到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准备工作,明确了“要努力发展国民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并在9月13日做的结论中强调:“至于对经济成分的分析还要考虑,先由少奇同志考虑,并草拟文件,以便在召开二中全会时用。

”3、三大战役期间,中央多次发电明确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在战略大决战激烈进行的日子里,关于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相关事宜已在中共中央的具体谋划之中。

1948年12月1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高岗并告林彪、罗荣桓电:“为了讨论明年各军作战的整个战略方针问题、准备召集二中全会问题及其他问题,我们拟约刘伯承、陈毅、饶漱石、罗荣桓、薄一波诸同志来中央开会,会期一月一日至五日。

闲聊周士第上将(下)

闲聊周士第上将(下)

闲聊周士第上将(下)从1943年4月至年底,周士第、吕正操、林枫等人领导晋绥军民又“挤”掉了日伪军据点93个,收复村庄3108个,进一步改善了晋绥根据地的形势。

毛泽东知道后,特别给晋绥军区发来了嘉勉电报。

然而,由于长期劳累,周士第一直未愈的肺结核病恶化,终于倒下了。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44年1月,他被接回延安进行治疗。

在近两年时间里,周士第实际主持了晋西北的军事斗争工作,也显示出了其独挡一面的才干。

毕竟晋绥根据地狭小贫瘠,人口也少,客观环境使然,施展不开手脚,主要起到的是屏障陕甘宁边区的外围战略区作用,相比晋察冀、冀鲁豫、山东、华中等大战略区,相形见绌甚多。

周士第在抗战期间的功绩少有流传,除了其作风内敛低调外,地域环境限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连他指挥的抗战期间堪称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之典范的甄家庄战斗,不也是湮没已久了吗!在延安养病期间,周士第仍关心着晋绥的工作,还被任命为了晋绥分局对敌斗争委员会副书记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1945年4月至6月,周士第参加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见证了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全党一切工作指针的伟大历史时刻。

会后,他仍留在延安养病。

抗战胜利后,中国大地重新洗牌,中共中央对各战略区进行了紧急调整,将地方武装集中起来组建野战军,实现从游击战向正规战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军事斗争形势。

1945年8月,中央军委将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从陕甘宁联防军建制中划出,重新成立晋绥军区机关,吕正操任司令员,林枫任政治委员,续范亭、周士第任副司令员,陈漫远任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

同时以358旅和独立第1、2、3旅组建为晋绥野战军,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因病未到职),张宗逊任副司令员,李井泉任副政委。

不久,吕正操、林枫调往东北工作,贺龙、李井泉分别兼任了晋绥军区司令员、代政治委员职务。

1946年6月,国共谈判破裂,内战全面爆发。

此时周士第仍然病体未愈,但他再也呆不住了,坚持向中央请求返回晋绥军区工作。

浅谈刘少奇在西柏坡的主要历史贡献

浅谈刘少奇在西柏坡的主要历史贡献

浅谈刘少奇在西柏坡的主要历史贡献作者:崔霞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年第07期太行东麓、滹沱北岸的小山村西柏坡,因历史的垂青而光耀中华史册。

1947年5月初,中央书记处刘少奇、朱德等率中央工委入驻西柏坡村。

刘少奇在这里度过了近两年的时光,解决晋察冀边区军事问题,指导建立华北解放区进而使它成为战略大决战的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主持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生产、经济建设等工作,为推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此建党91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历史,缅怀伟人,汲取智慧、传承精神,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解决晋察冀边区军事问题,指导建立华北解放区,为战略大决战创造稳固的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

“三委分工”后,受中共中央的委托,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肩负并完成了从解决晋察冀边区军事问题、统一华北各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入手,建立统一的华北解放区进而使它成为人民解放战争指挥中心的重大使命。

1947年5月至6月,刘少奇同朱德首先指导晋察冀军区初步实现了作战方针的转变。

5月底决定对边区的军事机构和建制进行调整,恢复晋察冀野战军,建立晋察冀军区后勤部统一领导后勤工作,使野战军脱离后方勤务工作,可以轻快有力,灵活使用,适应了大规模运动战的需要。

9月至11月间,在刘少奇、朱德的具体指导下,晋察冀军区先后取得了清风店、正太路、石家庄、平保等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华北地区国民党军的大量有生力量,扭转了华北战局。

尤其是石家庄的解放,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为一体,为建立强固的华北解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充足的后勤支援是解放战争取胜的关键。

1947年1月,刘少奇指示立即召集华北财经会议,并具体指导了华北财经会议的筹备工作。

刘少奇和中央工委直接领导华北财经办事处,统一领导了暂时除东北以外各解放区的一切财经工作,担负起筹措除东北以外各个战场军需供给的艰巨任务。

刘少奇领导中央工委于1947年底同时召开了华北解放区军工会议和交通会议,分别讨论并制定了各解放区统一的军工建设和交通工作的总方针,解决了各解放区间军工建设和交通工作的统一管理和协调等问题,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战略决战的军需供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晋察冀区军事工作处理情况向中央的报

作者:朱德
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18年第11期

中央:
我们到此已经一个月零七天,尚未向你们作系统的报告,现将军事方面的初步处理向你们
报告,土地改革及财经另报。

我们于五月三号到平山属的封城与聂、萧、罗〔1〕会面,商定由聂召集纵队一级的会议
一次,旅级的会议一次,团级的会议一次,均以此次南线战役〔2〕为中心,作了较有自我批
评的检讨。最后也召集了中央局的几次会议。在这些会议与个别谈话中,我们认识的状况如
下:

(一)纵队与旅一级干部全是长征干部,各方面军都有,一军团〔3〕的较多,政治干部
有少数是抗战时期的,惟负担过重;团级营级老干部少,抗战时期的干部多;连排级因战斗频
繁损失过重,战士中提升的战术指挥较差。战士中成分好,俘虏只占十分之一二,技术已提
高,能打村落城市堡垒战,能使用炸药、手榴弹及炮,均很勇敢。

(二)野战军〔4〕组织头重,尚未脱离抗战时期游击队地方军范围,后方庞大,出征人
员少,号称野战军十二万人中最多时亦只能出征七万人。这种组织不适合于野战军。

(三)上级指挥不好,自张家口退出〔5〕后,一切组织均混乱不堪。对敌人只是应付
的,军区工作未建立,野战军也是临时凑成,也未形成便于作战的主力。

(四)供给补充也是紊乱的,撤张家口后一般供给标准都提得很高,以致大公家经常无钱
发。又加以在建立生产运动口号下,各自为政,团以上的各级机关,都有一笔财产。平时有贪
污腐化的,战时有发洋财的,纪律也因之普遍的坏,打人骂人也相当的多,军政军民的关系也
不好。我们分析以上的状况,得出这样概念:部队成分是很好的,干部也是好的,有红军传
统,战斗经验多,技术也相当的好,惟战术一般的差,上级指挥,各级都不满意。我们的处
理,在这几次会议中,即刻对以上的毛病,从组织上改变了指挥系统:(1)改组野战军。
(2)建立军区后勤部。萧克回军区统一指挥军区工作。赵尔陆〔6〕兼后勤部长,黄敬〔7〕
兼政委,统一供给、卫生、兵站、运输、交通、补充新兵、训练俘虏等工作,使野战军脱去后
方勤务工作,割去大尾巴,不做生产,商店归公。改组野战军,杨得志〔8〕为野战军司令
员,罗瑞卿为政委,杨成武〔9〕为第二政委,统率野战军之三个纵队。已请中央批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此改变,部队轻快有力,能灵活使用,只管训练与打仗两件事,增加战斗人员,各级干
部均拥护,认为这一改变,一定可以搞好。也经过中央局会议通过,这些组织已分别着手,进
行改变。罗、杨、杨三个同志是此间优秀的干部,能担负此责任的,平时训练战时指挥,均能
胜任愉快。军区后勤工作的建立,用一切力量支援前线,恐难一时做得好,因为过去军区太庞
大、复杂,小家务、各自为政是普遍的现象。虽已决定改组,一定还有许多阻碍,当设法推动
进行,以期收得速效。

注 释
〔1〕聂指聂荣臻,当时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指
萧克,当时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罗指罗瑞卿,当时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晋察冀军
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2〕這里所说的南线战役指正太战役。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至五月四日,晋察冀野战军
向石家庄(旧属正定府获鹿县)至太原的铁路(正太线)沿线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先后攻
克正定、栾城、井陉、娘子关、阳泉、平定、寿阳、盂县等地,歼敌三万五千余人,切断了太
原与石家庄之敌的联系,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联成一片,孤立了石家庄的国民党守军。

〔3〕这里所说的一军团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
〔4〕晋察冀野战军成立于一九四六年九月,归晋察冀军区领导,司令员为萧克,政治委
员为罗瑞卿。同年十二月,野战军司令部与军区机关合并。一九四七年五月重新组建野战军指
挥机关。

〔5〕一九四六年九月,驻北平(今北京)的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部队沿平绥路(今京包
线)西犯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被晋察冀军区部队阻止于怀来一线。十月七日,集结于大
同、集宁一带的国民党军第十二战区部队,乘张家口西北方向我军兵力空虚之际,以主力由集
宁向张家口西北迂回,并于八日袭占了张北。十一日,敌军突入张家口,我军主力回援不及,
遂于当日撤出该城。

〔6〕赵尔陆,当时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
〔7〕黄敬,当时任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
〔8〕杨得志,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9〕杨成武,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根据《朱德军事文选》刊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