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1. 引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切断故障区域,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优化方法。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 学习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和参数设置;

- 研究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 探索继电保护的优化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实验装置和方法

本实验采用了一个小型电力系统模型,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负载等。通过设置故障模拟器引入故障,观察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实验中使用了多种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和距离保护等。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模拟了不同类型的故障,包括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和过载故障等。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4.1 过电流保护的应用

过电流保护是电力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继电保护装置。在实验中,我们设置了

不同的过电流保护参数,并观察其动作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合理设置过电流

保护参数可以提高系统对故障的响应速度,减少故障范围,并保护系统设备的

安全运行。

4.2 差动保护的应用

差动保护主要用于变压器和发电机等设备的保护。通过设置差动保护装置的比

率和相位差等参数,我们可以实现对设备内部故障的快速检测和切除。实验结

果表明,差动保护在保护设备安全运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3 距离保护的应用

距离保护是一种基于电力系统故障距离和电流大小的保护装置。通过设置距离

保护装置的参数,我们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上的故障进行定位和切除。实验结

果表明,距离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故障切除的准确性和速度。

5.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和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合理配置和设置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故障类

型的多样性,进一步优化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和参数设置。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未来,我们应继

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继电保护技术,结合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

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电力供应。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高等教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学生:

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型电压继电器的的实际结构,工 作原理、基本特性; 2. 学习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实验电路 1.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2.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三、预习题 1.过流继电器线圈采用_串联_接法时,电流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流值读出;低压继电器线圈采用__并联 _接法时,电压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压值读出。(串联,并联) 2. 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答:1.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小电压称为返回电压;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大电压称为动作电压;返回电压与动作电压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2.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为动作电流;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大电流称为返回电流;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四、实验容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表一过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2.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 表二低压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五、实验仪器设备

六、问题与思考 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 答:由于摩擦力矩和剩余力矩的存在,使得返回量小于动作量。根据返回力矩的定义,返回系数恒小于1. 2.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 答:返回系数是确保保护选择性的重要指标,让不该动作的继电器及时返回,使正常运行的部分系数不被切除。 3. 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整定的,一般能保护相邻线路。在下一条相邻线路或其他线路短路时,电流继电器将启动,但当外部故障切除后,母线上的电动机自启动,有比较大的启动电流,此时要求电流继电器必须可靠返回,否则会出现误跳闸。所以过电流保护在整定计算时必须考虑返回系数和自起动系数,以保证在上述情况下,保护能在大的启动电流情况下可靠返回。电流速断的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开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的,一般只能保护线路首端。在下一条相邻线路短路时,电流继电器不启动,当外部故障切除后,不存在大的启动电流情况下可靠返回问题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型电压继电器的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 2. 学习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实验电路 1.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2.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三、预习题 1. 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并联时的额定值;DY-20C系列电压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串联时的额定值。(串联,并联) 2.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 答:返回电流与启动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 ,Kre=Ire/Iop ,使继电器开始动作的电流叫启动电流Iop ,动作之后,电流下降到某一点后接点复归,继电器返回到输出高电子,这一电流点叫返回电流Ire 。为了保证动作后输出状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过电流继电器和过量动作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恒小于1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求较高的返回系数,如四、实验内容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表一过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整定电流I(安)线圈接线 方式为:线圈接线方式为: 测试序号 1 2 3 1 2 3 实测起动电流I dj 实测返回电流I fj 返回系数K f 起动电流与整定电流 误差% 2.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 表二低压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整定电压U(伏)24V 线圈接线48V 线圈接线

五、实验仪器设备 六、问题与思考 1.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答: 在电压继电器或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上,从0逐步升压,到继电器动作,这个电压是动作电压;继电器动作后再逐步降低电压,到继电器动作返回, 这个电压是返回电压. ;继电器动作后再逐步降低电压,到继电器动作返回, 这个电压是返回电压. 返回电流与启动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2.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 答:确保保护选择性的重要指标.让不该动作的继电器及时返回,使正常运行的部分系统不被切除.

大工16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备和装置。 3.了解电力系统故障的检测、定位和保护原理。 4.能够正确使用继电保护设备进行故障实验。 实验仪器和设备: 1.电力系统模型 2.继电保护设备 3.电压互感器 4.电流互感器 5.继电器和断路器 实验原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保护设备,其功能是对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事故进行检测、定位和保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主要包括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和故障保护三个部分。 实验步骤: 1.进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组装和连接。 2.对电力系统进行故障检测实验,使用模拟故障信号模拟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情况,通过继电保护设备检测故障信号并进行报警。

3.对电力系统进行故障定位实验,使用继电保护设备对故障进行定位,并通过合适的方法找到故障点。 4.对电力系统进行故障保护实验,通过继电保护设备对电力系统中出 现的故障进行保护,及时切除故障,保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验,掌握了继电 保护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在故障检测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检测到 了故障信号,并进行了相应的报警。在故障定位实验中,我们通过继电器 和断路器对故障进行了定位,找到了故障点,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在故障保护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保护了电力系统,切除了故障,并使 电力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原理和操 作方法,掌握了电力系统故障的检测、定位和保护原理。我们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熟悉了继电保护设备的使用,提高了我们的实操能力。在实验 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了解决,提高了我们的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有了更深入的 理解,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了更好的指导意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DY型电压继电器和DL型电流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2.研究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方法。 实验电路: 1.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2.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预题: 1.过流继电器线圈采用串联接法时,电流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流值读出;低压继电器线圈采用并联接法时,电压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压值读出。 2.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答:在电压继电器或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上,从逐步升压到继电器动作的这个电压是动作电压;继电器动作后再逐步降低电压,到继电器动作返回的这个电压是返回电压。返回电流与启动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实验内容: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表一:过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整定电流I(安)测试序号实测起动电流I dj 实测返回电流I fj 返回系数K f 起动电流与整定电流误差% 2.7A 1 2.66A 2.37A 0.83 1.00 4.66 5.4A 2 2.76A 2.35A 0.87 1.04 4.64 线圈接线方式为:1串联接法,2并联接法。 2.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 表二:低压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整定电压U(伏)测试序号实测起动电压U dj 实测返回 电压U fj 返回系数K f 起动电压与整定电压误差% 24V 1 23.2V 28.4V 1.24 0.96 4.28 48V 2 23.4V 28.8V 1.28 0.97 4.82 线圈接线方式为:1串联接法,2并联接法。 实验仪器设备: 控制屏、EPL-20A、EPL-04、EPL-12、EPL-11、EPL-13、EPL-05. 问题与思考: 无。 3、掌握功率方向电流保护的整定方法; 4、掌握实际操作中功率方向电流保护的接线方法。 二、实验原理 功率方向继电器是一种用于检测电源供电方向的继电器。在交流电路中,当电源供电方向与负载电流方向一致时,功率方向继电器动作,以达到保护负载的目的。功率方向电流保护

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实验报告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学 院 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二:方向阻抗继电器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整流型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原理接线图,了解其动作特性; 2. 测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ϕf Z pu =特性,求取最大灵敏角; 3. 测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r pu I f Z =特性,求取最小精工电流; 4. 研究方向阻抗继电器记忆回路和引入第三相电压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整流型阻抗继电器的阻抗整定值的整定和调整 前述可知,当方向阻抗继电器处在临界动作状态时,推证的整定阻抗表达式如式4-3所示,显然,阻抗继电器的整定与LZ-21中的电抗变压器DKB 的模拟阻抗Z I 、电压变换器YB 的变比n YB 、电压互感器变比n PT 和电流互感器n CT 有关。 例如,若要求整定阻抗为Zset =15Ω,当n PT =100,n CT =20,Z I =2Ω(即DKB 原

方匝数为20匝时),则10 15 = yb n ,即YB n 1=0.67。也就是说电压变换器YB 副方线 圈匝数是原方匝数的67%,这时插头应插入60、5、2三个位置,如图4-10所示。 (1,检查电抗变压器DKB 原方匝数应为16(2)计算电压变换器YB 的变比6 .15 =yb n ,YB 副方线圈对应的匝数为原方匝数的32%。 (3)在参考图4-10阻抗继电器面板上选择20匝、10匝,2匝插孔插入螺钉。 表4-3 DKB 最小整定阻抗范围与原方线圈对应接线

(4)改变DKB原方匝数为20匝(Z I=2Ω)重复步骤(1)、(2),在阻抗继电器面板上选择40匝、0匝,0匝插孔插入螺钉。 (5)上述步骤完成后,保持整定值不变,继续做下一个实验。 2.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特性Z pu=f(ϕ)测试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熟悉LZ-21方向阻抗继电器和ZNB-Ⅱ智能电秒表的操作接线及实验原理。认真阅读LZ-21方向阻抗继电器原理接线图4-2和实验原理接线图(图4-11)(2)按实验原理图接线,具体接线方法可参阅LG-11功率方向继电器实验中所介绍的内容。 (3)逆时针方向将所有调压器调到0V,将移相器调到0°,将滑线电阻的滑动触头移至其中间位置,将继电器灵敏角度整定为72°,整定阻抗设置为5Ω。 ( ( ( 为1A (7)调节单相调压器的输出电压,保持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电流回路通过的电流为I m=2.0A; (8)按照LG-11功率方向继电器角度特性实验中步骤(7)至(12)介绍的方法,测量给定电压分别为表4-4中所确定数值下使继电器动作的两个角度ϕ1、ϕ2,并将实验测得数据记录于表4-4中相应位置。 (9)实验完成后,将所有调压器输出调至0V,断开所有电源开关。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丈止Q般 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型电压继电器的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 2. 学习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实验电路 1.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0. 5CZ/10A 2.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三、预习题 1. DL-20C系列电流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并联时的额定值;DY-20C系 列电压继电器铭牌刻度值,为线圈串联时的额定值。(串联,并联) 2. 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 ? 答:返回电流与启动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Kre=lre/lop , 使继电器开始动作的电流叫启动电流lop,动作之后,电流下降到某一点后接点复归,继电器返回到输出高电子,这一电流点叫返回电流Ire 。为了保证动 作后输出状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过电流继电器和过量动作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恒小于1。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求较高的返回系数,如四、实验内容 1. 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表一过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2. 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

五、实验仪器设备 六、问题与思考 1 •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答:在电压继电器或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上,从0逐步升压,到继电器动作,这个电压是动作电压;继电器动作后再逐步降低电压,到继电器动作返回,这个电压是返回电压.;继电器动作后再逐步降低电压,到继电器动作返回,这个电压是返回电压.返回电流与启动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2•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 答:确保保护选择性的重要指标•让不该动作的继电器及时返回,使正常运行的部分系统不被切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1. 引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切断故障区域,保护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优化方法。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 学习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和参数设置; - 研究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 探索继电保护的优化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实验装置和方法 本实验采用了一个小型电力系统模型,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负载等。通过设置故障模拟器引入故障,观察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实验中使用了多种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和距离保护等。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模拟了不同类型的故障,包括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和过载故障等。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4.1 过电流保护的应用

过电流保护是电力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继电保护装置。在实验中,我们设置了 不同的过电流保护参数,并观察其动作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合理设置过电流 保护参数可以提高系统对故障的响应速度,减少故障范围,并保护系统设备的 安全运行。 4.2 差动保护的应用 差动保护主要用于变压器和发电机等设备的保护。通过设置差动保护装置的比 率和相位差等参数,我们可以实现对设备内部故障的快速检测和切除。实验结 果表明,差动保护在保护设备安全运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3 距离保护的应用 距离保护是一种基于电力系统故障距离和电流大小的保护装置。通过设置距离 保护装置的参数,我们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上的故障进行定位和切除。实验结 果表明,距离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故障切除的准确性和速度。 5.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和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合理配置和设置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故障类 型的多样性,进一步优化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和参数设置。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未来,我们应继 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继电保护技术,结合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 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电力供应。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实验一电流继电器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继电器的結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继电器的调试方法。 二、构造原理及用途 继电器由电磁铁、线圈、Z型舌片、弹簧、动触点、静触点、整定把手、刻度盘、轴承、限制螺杆等组成。 继电器动作的原理: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增加到一定值时,该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矩能够克服弹簧反作用力矩和摩擦力矩,使Z型舌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动静接点接通,继电器动作。当线圈的电流中断或减小到一定值时,弹簧的反作用力矩使继电器返回。 利用连接片可将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或并联,再加上改变调整把手的位置可使其动作值的调整范围变更四倍。 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如下:图一为动合触点,图二为动断触点,图三为一动合一动断触点。 电流继电器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及电动机等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 三、实验内容 1. 外部检查 2. 内部及机械部分的检查

3. 绝缘检查 4. 刻度值检查 5. 接点工作可靠性检查 四、实验步骤 1、外部检查 检查外壳与底座间的接合应牢固、紧密;外罩应完好,继电器端子接线应牢固可靠。 1. 内部和机械部分的检查 a. 检查转轴纵向和横向的活动范围,该范围不得大于0.15~0.2mm,检查舌片与极间的间隙,舌片动作时不应与磁极相碰,且上下间隙应尽量相同,舌片上下端部弯曲的程度亦相同,舌片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应合适,舌片活动范围约为7度左右。 b. 检查刻度盘把手固定可靠性,当把手放在某一刻度值时,应不能自由活动。 c. 检查继电器的螺旋弹簧:弹簧的平面应与转轴严格垂直,弹簧由起始位置转至刻度最大位置时,其层间不应彼此接触且应保持相同的间隙。 d. 检查接点:动接点桥与静接点桥接触时所交的角度应为55~65度,且应在距静接点首端约1/3处开始接触,并在其中心线上以不大的摩擦阻力滑行,其终点距接点末端应小于1/3。接点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m,两静接点片的倾斜应一致,并与动接点同时接触,动接点容许在其本身的转轴上旋转10~15度,并沿轴向移动0.2~0.3mm,继电器的静接点片装有一限制振动的防振片,防振片与静接点片刚能接触或两者之间有一不大于0.1~0.2mm的间隙。 2、电气特性的检验及调整 (1)实验接线图如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1. 了解变压器纵差动保护原理,了解造成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的原因整定计算纵差动保护动作电流。 2. 了解具有制动特性的差动继电器的应用场合,了解标积制动与比率特性的差动继电器的区别,整定计算制动特性的斜率与拐点。 2 实验原理 2.1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原理 电流纵差动保护不仅可以正确区分区内外故障,而且不需要与其他元件的保护配合,可以无延时地切除区内各种故障,具有独特的优点,因而被广泛地用作变压器的主保护。 其中,1I 、2I 分别为变压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的电流,参考方向为母线指向变压器;'1I 、'2I 为相应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设变压器变比为T n ,流入差动继电器KD 的差动电流为: 12TA1T 1r TA2TA2TA1 (1)T n I I n n I I n n n += +- 式中TA1n 、TA2n 为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 若选择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使之满足: TA2 TA1 T n n n = 则当忽略变压器的损耗,正常运行和区外故障时一次电流的关系为2T 10I n I +=。正常运行和变压器外部故障时,差动电流为0,保护不会动作;变压器内部任何一点故障时,相当于变压器内部多了一个故障支路,流入差动继电器的差动电流等于故障点电流(变换到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只要故障电流大于差动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差动保护就能迅速动作。 2.2 差动继电器的制动特性 实际工作中,流入差动继电器的不平衡电流与变压器外部故障时的穿越电流有关。穿越电流越大,不平衡电流越大。具有制动特性的差动继电器则是利用这个特点,在差动继电器中引入一个能够反应变压器穿越电流大小的制动电流,使继电器的动作电流能够根据制动电流自动调整。 差动电流r I 与制动电流res I 的关系如图1所示。仅当差动电流处于曲线上方时,差动继电器才能动作并且肯定动作。rel res ()K f I 曲线称为差动继电器的动作区,另一个区域相应地称为制动区。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实验一供电线路的电流速断保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流速断保护的电路原理以及整定计算方法。 2. 理解电流速断保护和过电流保护的优缺点。 3. 进行实际接线操作,掌握两段过流保护的整定调试和动作试验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 1. 参阅有关教材做好预习,根据本次实验内容,参考两段式过电流保护的原理图及展开图。 2. 电流速断保护为什么存在"死区”,怎样弥补? 三、原理与说明 通过上一个实验可以了解,过电流保护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为了保证各级保护装置动作 的选择性,势必出现越靠近电源的保护装置,其整定动作时限越长,而越靠近电源短路电流 越大,因此危害更加严重。因此根据GB50062-1992规定,在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超过0.5〜0.7s时,应装设瞬时动作的电流速断保护装置。 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方法请参考相关教材,也可参考附录1的基于本实验一次系统 参数的电流速断保护整定计算。 由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公式可知,电流速断保护不能保护本段线路的全长,这种保护装置不能保护的区域,称为“死区”,因此电流速断保护必须与带时限过电流保护配合使 用,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间应比电流速断保护至少长一个时间级差△ t=0.5〜0.7s,而且须符合前后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的“阶梯原则”,以保证选择性。 四、实验设备 五、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实验步骤如下: 1. 按电流速断保护实验接线图进行接线 2. 参照实验指导对电流继电器进行整定调试。 3. 调整自藕变压器和可调电阻,分另U测试动作值和返回值。

图电流速断保护实验接线图(交流回路) 图2-4b电流速断保护实验接线图(信号回路)

1000kv特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报告(一)

1000kv特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一) 1000kv特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一、引言 •本实验旨在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对1000kv特高压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设计进行评估和优化。 •通过模拟实际运行环境和故障场景,验证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目标 •评估1000kv特高压变电站继电保护设计的性能指标,如误动率、保护速度等。 •分析继电保护设置的合理性,验证其对电力系统故障的响应能力。•优化继电保护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方法 1.建立1000kv特高压变电站的模型,包括主变、开关设备、传输 线路等。 2.设计继电保护系统,包括主保护、备用保护等。

3.设置故障场景,如线路短路、变压器故障等。 4.运行虚拟仿真实验,记录各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和响应时间。 5.分析实验数据,评估继电保护系统的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实验结果 •继电保护系统在各个故障场景下均能及时动作,实现对故障电力设备的保护。 •实验数据显示,继电保护的误动率低于%,满足设计要求。 •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在毫秒级别,保证了对故障的快速响应。 五、数据分析 1.误动率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计算出继电保护系统的误动率。 –对误动率高的保护装置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降低误动率。 2.响应时间分析 –比较各个保护装置的响应时间,找出响应时间较长的装置。 –对响应时间较长的保护装置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六、改进建议 1.优化继电保护设备的配置,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引入智能算法,提高继电保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定期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操作人员对继电保护系统的熟悉程度和应急 处理能力。 七、结论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对1000kv特高压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设计进行了评估和优化。 •优化后的继电保护系统具有较低的误动率和较高的响应速度,能够有效保护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实验结果对类似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高等教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贵州贵阳奥鹏学习中心[24]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年级: 2015 年秋季 学号: 8 学生姓名:陈兵兵 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 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型电压继电器的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 2. 学习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实验电路 1.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2.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三、预习题 1. 过流继电器线圈采用串联接法时,电流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流值读出;低压继电器线圈采用并联接法时,电压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压值读出。(串联,并联) 2. 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答:.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小电压称为返回电压;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大电压称为动作电压;返回电压与动作电压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为动作电流;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大电流称为返回电流;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四、实验内容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表一过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2.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 表二低压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五、实验仪器设备 六、问题与思考 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 答:由于摩擦力矩和剩余力矩的存在,使得返回量小于动作量。根据返回力矩的定义,返回系数恒小于1. 2.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 答:返回系数是确保保护选择性的重要指标,让不该动作的继电器及时返回,使正常运行的部分系数不被切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高等教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报告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电压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和DY型电压继电器的的实际结构,工 作原理、基本特性; 2. 学习动作电流、动作电压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实验电路 1.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过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2.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低压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三、预习题 1.过流继电器线圈采用_串联_接法时,电流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流值读出;低压继电器线圈采用__并联 _接法时,电压动作值可由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所对应的电压值读出。(串联,并联) 2. 动作电流(压),返回电流(压)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答:1.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小电压称为返回电压;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大电压称为动作电压;返回电压与动作电压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2.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为动作电流;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大电流称为返回电流;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之比称为返回系数。 四、实验内容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表一过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2.低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 表二低压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五、实验仪器设备

六、问题与思考 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 答:由于摩擦力矩和剩余力矩的存在,使得返回量小于动作量。根据返回力矩的定义,返回系数恒小于1. 2.返回系数在设计继电保护装置中有何重要用途? 答:返回系数是确保保护选择性的重要指标,让不该动作的继电器及时返回,使正常运行的部分系数不被切除。 3. 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整定的,一般能保护相邻线路。在下一条相邻线路或其他线路短路时,电流继电器将启动,但当外部故障切除后,母线上的电动机自启动,有比较大的启动电流,此时要求电流继电器必须可靠返回,否则会出现误跳闸。所以过电流保护在整定计算时必须考虑返回系数和自起动系数,以保证在上述情况下,保护能在大的启动电流情况下可靠返回。电流速断的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开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的,一般只能保护线路首端。在下一条相邻线路短路时,电流继电器不启动,当外部故障切除后,不存在大的启动电流情况下可靠返回问题 实验二电磁型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2.掌握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的的测试和调整方法。 二、实验电路 1.时间继电器动作电压、返回电压实验接线图 2.时间继电器动作时间实验接线图 3.中间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4.中间继电器动作时间测量实验接线图 三、预习题 影响起动电压、返回电压的因素是什么? 答:额定电压和继电器内部结构 四、实验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