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业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汇编

最新职业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汇编

引言

本文档旨在汇编最新的职业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课程标准对于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确保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

一、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制定和评估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准。它们为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定明确的课程标准,可以使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内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汇编的学科课程标准

1. 语文

- 阅读理解能力

- 写作与表达能力

- 口语表达能力

2. 数学

- 基本运算能力

- 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外语

- 听力与口语能力

- 阅读与理解能力

- 写作能力

4. 科学

- 科学知识和原理

- 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5. 社会科学

- 历史知识和理解能力

- 社会与公民意识

6. 职业技能

- 职业概述和行业背景

- 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

三、结论

通过汇编最新的职业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参考,以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标准。这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最新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最新中职《数学》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重视数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数学素养。要将历史、文化、哲学等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的美感和思想深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数学是一门以数与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对科技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和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对于形成人类的理性思维和促进智力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功能,是学生研究其他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它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2、课程理念 1)构建必需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确保学生研究“必需的数学”,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内涵的界定,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现代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中又是最广泛的。要构建既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必需基础的数学课程。

此外,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还要确保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2)内容精简、实用,体现选择性和弹性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精选最基本的和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要增加实际应用、问题探究、数学文化等内容,并采用整体规划与局部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基础和拓展两部分简明合理的内容结构。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必须删除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提出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适度加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适度加强计算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3)重视研究过程,改善研究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通性通法。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

中职课程标准

中职课程标准 中职课程标准(精选3篇) 中职课程标准1 公共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等的基本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其他学制参照执行。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别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物理、化学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限定选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各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选择具体课程、安排教学,所有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教育、职业素养等相关课程。

任意选修课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由国家根据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另一部分由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学生多样化需求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包括各种校本课程等。 (二)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不低于1000学时。原则上每学时按45分钟计,18学时为1学分。各学校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须保证学生修满规定学分。 (三)课程结构与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一般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职业模块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限定性选修内容。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等方面需要的限定性或任意选修内容。各专业学生须修完必修内容和限定性选修内容,修满规定学分。 各地与各学校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以及学生实际等,自主开发拓展模块中的任意选修内容。其教学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一般为18学时的倍数。 其中,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学校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和限定性选修内容,须在校期间持续开设。物理是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化学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这两个领域的标准制定和实施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就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展开深入探讨,并着重分析其价值和意义。 1.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专科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专科英语课程标准应当兼顾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言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应该掌握扎实的基础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能力;而在职业实践能力方面,学生还应该具备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专科英语课程标准应当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专科英语课程标准还应当关注课程与行业的结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专科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紧紧围绕当前的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到各个行业的专业英语要求。针对不同专业领域,专科英语课程标准可以设立行业英语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够了解并掌握各自所从事行业所需的专业英语表达方式和

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另外,在专科英语课程标准的设计中,还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渗透。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综合能力培养。在英语课程中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使跨学科知识与语言技能相互融合,真正实现知识的全面渗透和综合运用。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从基础语言能力、行业结合和跨学科知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兼顾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以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与专科英语课程标准一样,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研工作中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 一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普教职教,两端衔接 既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基础,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既衔接九年义务教育,又沟通高职教育。 三课程结构,三大模块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扩展模块 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五语文课程,八大目标 1.语言认知与积累 2.语言表达与交流 3.发展思维能力 4.提升思维品质 5.审美发现与体验 6.审美鉴赏与评价 7.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六课程实施,五个要点 1教学要求

2学业水平评价 3教材编写要求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5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七课程的特色与亮点 1立足祖国语言特点,突出语用学习 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字词句篇 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十五个专题,同时兼顾字、词、句、段、篇 3弘扬“三大”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人 4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精神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课程评价,增设学业质量标准 水平1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 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水平2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 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 6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7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职教特色 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与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毕业或者具备中等教育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课程和培训,培养学生具备特定职业技能的教育层次。为了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各国纷纷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以规范和指导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 1.课程设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明确规定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这包括核心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2.教学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明确规定学生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既包括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要求,也包括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胜任特定的职业工作。 3.教学内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规定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具有时代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4.评价方式: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制定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评估。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实践任务、项目展示等形式,评价标准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 5.师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规定教师的师资要求,包括专业背景、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等方面。教师应该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6.实践环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设置一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和实训等形式。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确保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使 其具备特定职业工作的能力;它可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它可 以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教育与产业的对接。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制 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并且加以认真执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等职业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3年修订)

XXXX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修订)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 (二)课程任务 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课程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思想观念。 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三、课程内容 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纲要(试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2021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202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升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21年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本次课程标准的发布,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2021进行详细解读。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2021的背景与意义 1.1 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升教育质量,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2021。 1.2 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2021的发布,将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程标准的发布将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课程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对接,使学 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2021的主要内容 2.1 课程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2021的核心理念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通过知识、技能、素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2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2021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四大类。其中,基础教育课程主 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数学、英语等;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专 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主要包括实习课程和实践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标准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体育课的根本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康第一的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学校或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的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健身手段。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 质。能有意识地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缓解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的运动项目的意识,具备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3.素质目标 让学生通过身心活动,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 培

中职英语新课程标准

中职英语新课程标准 第一节:前言 一、课程性质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全球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如能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同时,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开阔视野、发展个性,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健全的心理智能,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和职业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使他们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利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并为升学及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提供多样选择,满足不同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应兼顾不同地区、学校、学生间英语基础的客观差异,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既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平台,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还要关注社会需求,满足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 (三)变革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应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状况,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四)优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课程还应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行业、企业纳入评价主体。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版)(word精排版)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任务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 (一)学科核心素养 (1)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结构 (3) (一)课程模块 (3) (二)学时安排 (4) 四、课程内容 (5) (一)基础模块 (5) (二)拓展模块 (13) 五、学业质量 (27) (一)学业质量内涵 (27) (二)学业质量水平 (29) 六、课程实施 (32) (一)教学要求 (32) (二)学业水平评价 (33) (三)教材编写要求 (34)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35) (五)教师团队建设 (35) (六)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36) 附录:教学设备设施配备要求 (37)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涵盖信息的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加工、应用等各种技术。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基础支撑。提升国民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信息意识、提升计算思维、促进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为其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二)课程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各专业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吸纳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发展、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版)(word精排版)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 (一)学科核心素养 (1) (二)课程目标 (2) 三、课程结构 (3) 四、课程内容 (4) (一)基础模块 (4) (二)拓展模块 (12) 五、学业质量 (13) 六、课程实施 (14) (一)教学要求 (14) (二)学业水平评价 (16) (三)教材编写要求 (17)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8) (五)教师发展 (19) (六)教学管理 (20) 附录:词汇表 (2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为基础,与本科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相衔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四个方面。它们既明显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有机的整体。 1.职场涉外沟通 职场涉外沟通指学生在职场情境中,能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信息、观点、情感,进行有效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职场涉外沟通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 2.多元文化交流 多元文化交流指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够识别、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能够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用英语传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任务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 (一)学科核心素养 (1) (二)课程目标 (2) 三、课程结构 (3) (一)课程模块 (3) (二)学时安排 (3) 四、课程内容 (6) (一)基础模块 (6) (二)拓展模块 (14) I医药卫生类 (14) Ⅱ农林牧渔类 (22) Ⅲ加工制造类 (25) 五、学业质量 (28) (一)学业质量内涵 (28) (二)学业质量水平 (28) 六、课程实施 (29) (一)教学要求 (29) (二)学业水平评价 (30) (三)教材编写要求 (3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34) (五)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35) 附录 (36) 附录实验仪器配置建议表 (36)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标准 (2020年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化学是材料、生命、环境、能源和信息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是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其他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选修课程,对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适应现代生活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二)课程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变化规律,养成发现、分析、解决化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辨识常见物质;能从微观结构差异和特点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依此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念;能从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实际问题;能感受化学结构之美。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任务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 (一)学科核心素养 (1) (二)课程目标 (2) 三、课程结构 (3) (一)课程模块 (3) (二)学时安排 (3) 四、课程内容 (4) (一)基础模块 (4) (二)拓展模块 (7) 五、学业质量 (13) (一)学业质量内涵 (13) (二)学业质量水平 (13) 六、课程实施 (14) (一)教学要求 (14) (二)学业水平评价 (16) (三)教材编写要求 (17)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8) (五)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19)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 (2020年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艺术是人类运用特定媒介、形式和方法表现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传播信息及反映审美意识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深刻反映和影响着人类生活与社会文明发展。艺术能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具有温润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包含音乐、美术、舞蹈、设计、工艺、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相关课程相衔接,具有思想性、民族性、时代性、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课程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积累和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 1.艺术感知 艺术感知是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的感受和认知。

最新2022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2022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2022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各行各业都对英语能力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岗位要求,学好英语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稳固与拓展,是一门重要的、必修的文化根底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践性。 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逐步掌握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其职业开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底。 2、课程理念 在以学生职业开展为本,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英语课程应表达如下理念:

〔1〕注重根底,突出实用性 英语课程在传授核心根底知识的前提下,应注重根本技能的训练;要根据职业开展需要,突出实用性,为学生使用英语交际和学习专业英语创造条件。 〔2〕分层教学,增强选择性 英语课程要根据学生在学习根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要尽力提供具有选择性的课程内容,通过开展分层教学,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根底和学习需求,满足不同的个性和兴趣开展需要。 〔3〕任务驱动,凸现趣味性 英语课程教学要突破片面追求语言知识的模式,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用“听说〞带动“读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上岗就业和继续学习提供有效的效劳。 〔4〕综合评价,强调鼓励性

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学生应具备:语言和文化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的语言运用能力;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根本的人文素养。 2、分领域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任务驱动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选择、获取知识,掌握根本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分析和归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反思,探索最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内容与要求 1、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word精排版)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 (2020年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 (一)学科核心素养 (1) (二)课程目标 (2) 三、课程结构 (3) (一)课程模块 (3) (二)学时安排 (4) 四、课程内容 (4) (一)基础模块 (4) (二)拓展模块 (14) 五、学业质量 (16) (一)学业质量内涵 (16) (二)学业质量水平 (17)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18) 六、课程实施 (18) (一)教学要求 (18) (二)学业水平评价 (20) (三)教材编写要求 (2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4) (五)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25)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研究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并加以叙述和阐释的学科。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可以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增长智慧,以史为鉴,更好地把握今天、开创明天。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1.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