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 摇篮曲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 摇篮曲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 摇篮曲

摇篮曲贺绿汀曲

一.教学目标

1、在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中深入感受作品营造的优美意境,在甜美的音色中感受来自母亲淡淡却又纯粹的母爱;在贺绿汀的《摇篮曲》中感受不同创作时代和背景所带来的震撼,更深切的体会关于母爱的伟大与永恒;

2、通过静心聆听、肢体感受、对比聆听、音乐色彩描绘和听力测试等教学活动清晰地感受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并从中感受不同创作背景和创作时代对于音乐作品的深刻影响力;

3、扎实把握摇篮曲的概念与音乐特点,清晰听辨弦乐音色以及不同音乐体裁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勃拉姆斯《摇篮曲》,通过肢体体会、不同要求的聆听感受,巩固对摇篮曲音乐特点的理解,清晰听辨弦乐音色

对比聆听感受贺绿汀《摇篮曲》,感受理解不同创作背景与创作时代对于音乐作品的重要影响力,并能在音乐片段测试聆听中对不同作品和体裁进行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音乐聆听中去感受音乐色彩,并进一步理解音乐、情感与色彩的联系启发学生从不同意境的两个器乐作品中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永恒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摇篮曲

组织上课:xx问好

图片联想导入

师:看到这张图,你会想到什么?(出示夜景图片)

学生看图回答

【设计意图:直接以夜景图片引导学生自然联想到夜晚,自然

直接地导出摇篮曲主题】

师:想到了天黑了,我们都该睡觉了,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就是最适合夜晚聆听的摇篮曲,那谁能告诉我什么样的作品我们可以称为摇篮曲?

生:催眠曲、安静的、宁静的、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候唱的……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或重复反馈:摇篮曲又称为催眠曲,最早就是指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候所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音乐体裁,作品种类也更加丰富了,不再局限于歌曲,出现了非常多优秀的器乐曲。今天刘老师特意带来了三个器乐曲作品的小片段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仔细安静的聆听,判断一下它们是不是属于摇篮曲体裁的作品?如果是,请用举手的动作告诉,如果不是,请用双手交叉的动作告诉我。

[再次提醒摇篮曲速度缓慢,力度轻柔的特点]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学生以手势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那这段音乐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生:雄壮有力的。。。。。。

教师对学生的现场回答进行相应反馈:这首作品就是我们运动会上或者出操的时候最常听到的《运动员进行曲》,接下来这一段又是不是摇篮曲体裁呢?

(播放《xx圆舞曲》)

学生手势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加以肯定,回答出错则可以从分析摇篮曲的力度速度特点加以引导师:那这首作品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回答,教师现场反馈

师:这是一首舞曲体裁的作品,《春之声圆舞曲》,带给我们一种翩翩起舞的感觉!那这首作品又是不是摇篮曲体裁呢?

(播放勃拉姆斯《摇篮曲》)

学生手势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反馈

师:如此甜美幽静,舒缓安宁的作品就是《摇篮曲》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音乐片段的聆听判断,更加深对摇篮曲体裁作品音乐特点的认识,同时也对进行曲体裁和舞曲体裁有了一个初步的听力感受,此外通过手势判断的方式即可避免学生迫不及待喊答案的行为,也达到了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

二、分析学习勃拉姆斯《摇篮曲》

师:这首摇篮曲是一位著名的德国作曲家所创作的,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他的名字叫勃拉姆斯,出生于德国的一个音乐家庭,称为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而且在西方音乐史上,他可是和著名的巴赫,贝多芬齐名的,非常了不起!首先一起来看看这首作品的曲谱,它是几拍子?

生:三拍子

师:还记得三拍子的指挥手势吗?(复习引导三拍子的指挥手势)注意作品的第一小节是从第三拍开始的,请看刘老师是如何配合的?

(教师清唱旋律,示范三拍子)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手,和刘老师一起来边打拍子,边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旋律,然后找一找作品的哪个部分情绪起伏最大?

(随着音乐打节拍)

学生感受后回答

师:那如果要将这首作品分段,我们可以以这个八度大跳的地方为界分为几个乐段?(2个),第一乐段平稳舒缓,妈妈静静地看着宝宝微笑,第二乐段时,妈妈看着宝宝的睡颜心里涌动着无限的柔情,想将自己所有的爱都用音乐传递给宝宝,所以出现了这个八度的大起伏。

那让我们也一起感受这份温柔而又浓烈的母爱,用“wu”字一边哼唱旋律,一边用手打拍子。

(xx共同打拍子哼唱作品主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学生即复习了指挥手势的知识点,也在不同的要求与配合过程中更加巩固了对这首摇篮

曲作品旋律的熟悉度】

师:同学们投入动情的哼唱,让我想到了一幅温馨动人的彩色画卷,同学们也试试当一下小画家,看看用什么色彩才能更好的描绘出这个作品的意境,请闭上你的眼睛,用心去体会?(播放勃拉姆斯《摇篮曲》)

学生回答,教师现场给予反馈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让我也仿佛置身在了那个美丽的地方,在流淌的音乐中,爸爸妈妈为亲爱的宝宝一起搭建起美丽而温馨的摇篮,温柔的轻抚宝宝的脸蛋,轻声哼唱着动人的音符,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整个画面中充满了浪漫温暖的明亮色彩……,那么作曲家是通过什么乐器的音色营造出这份优美宁静和温馨的?让我们放松四肢随着音乐而动,耳朵仔细聆听判断。

(播放勃拉姆斯《摇篮曲》)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现场反馈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厉害,勃拉姆斯非常好的运用了弦乐组乐器的美妙音色。。。小提琴那悠扬绵长的拉弦声营造出了宝宝睡房的幽静温馨,而大提琴

那深沉而浓烈的音色充分表达了妈妈对宝宝的那份无法言表的浓浓母爱。优秀的作品总会被非常广泛的流行,随之也会有更多的创作者进行改编创作,于是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表演,就像这首合唱版本的《摇篮曲》,同学们先跟着老师一起轻声读一读歌词。(教师按节奏点歌词,师生齐读歌词)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再次感受这摇篮曲的美妙旋律

(xx共同跟着音乐xx轻唱)

【设计意图:通过用色彩描绘音乐形象,听辨乐器音色以及拓展聆听和轻声跟唱合唱版摇篮曲,更加深入的体会勃拉姆斯《摇篮曲》的甜美意境,更扎实地掌握对这首作品的学习】

对比学习贺绿汀《摇篮曲》

师:弦乐器不仅可以营造出温馨浪漫,也能带领我们走进另一个耐人寻味的意境中。仔细听一听这个音乐小片段,看它能带给你什么样的心理体验?又会让你联想到什么色彩的画面?(播放贺绿汀《摇篮曲》第二段)

生:深沉的,忧郁的,深蓝色,黑色……教师进行现场反馈

师:那这首是不是摇篮曲体裁的作品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现场反馈

师:其实这也是一首摇篮曲,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先生所做,贺绿汀先生认为音乐创作必须符合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所以在1934年他便创作的这样一个非常具有时代背景的音乐小品。那谁能说一说1934的中国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师:没错,1931年的918事变开启了日本的侵华计划,整个中国都陷入了战争的恐惧之中,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动静都可能让人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这份紧张这份担忧,让所有怀抱宝宝的父母内心都难以平静,试想在这样的时代中生存,忧虑和恐惧伴随着当时的每一个人,怀抱宝宝的妈妈们也难免会不自

觉将这种无奈与忧郁流露在摇篮曲之中。当然,摇篮曲依然离不开它自身舒缓宁静的特点,所以在作品的第一段中则更多的体现出了摇篮曲的这些特点,仔细聆听感受

(播放贺绿汀《摇篮曲》第一段)

师:妈妈们总是伟大而勇敢的,虽然心中有恐惧和忧郁,但他们依然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伴着温暖、安详成长,在那样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妈妈们还是温柔得为宝宝们哼唱起了摇篮曲。

这首摇篮曲有点长,但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仔细聆听,看看它作品以分为几个部分?(完整聆听贺绿汀《摇篮曲》,学生听后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色彩的对比以及判断是否是摇篮曲两个问题导出贺绿汀的《摇篮曲》,即与前面的学习有所衔接,同时在大半节课后达到一定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再以1934中国状况的讨论引出这首作品之所以区别与勃拉姆斯《摇篮曲》的时代背景原因,在历史文化知识的辅助之下,更有助于

学生理解这首作品】

师:两首同样属于摇篮曲体裁的作品,所展现出的意境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

师: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给我们带来了温馨浪漫与甜美的感觉,但是贺绿汀的摇篮曲却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带有忧伤与恐慌的感觉,同学们,这就是创作时代和背景的重要影响力,和平年代里的作品温馨浪漫,宁静安详,战争年代里总少不了一份忧郁恐慌,但是不论是哪个时代,有一点却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那份无私的关爱。

【设计意图:在对两首作品的对比总结中强化同学们在欣赏中关注创作时代与背景的意识,启发同学们从作品中挖掘作品情感内涵,理解母爱这一永恒主题】

总结测验

师:这节课我们的耳朵好忙,聆听了许多优秀作品,接下来就要考考同学们耳朵的记忆力,比一比,谁是听辨小达人?请仔细聆听几个片段,请说出片段的是出自哪首作品?学生聆听判断

在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乐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时中各音乐片段的聆听测试,梳理课堂学习内容,也达到了考查本课教学成果的目的,在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中结束课堂也算是对整节课的一个前后呼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