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与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旅游文化与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旅游文化与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旅游文化与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休闲活动,而是开始“走出家门看世界”。近几年来,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文化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旅游文化的传播媒介为载体,主要探讨旅游文化与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对纸质媒介与网络媒介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纸质媒介,网络媒介,建议

引言:旅游,既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它通过对旅游者传播相关信息,促使旅游者决定消费,并由此产生了文化的交融。在当下,“酒香不怕巷子深”已不再流行,只有大力推广旅游品牌,才能激发旅游者的欲望,进一步发展旅游经济并弘扬旅游文化。

一、旅游文化的概念

从近十年的研究文献中可以发现,对旅游文化的定义总体上遵循“三体”架构,将旅游文化定义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主体和旅游中介体以旅游客体为依托,在旅游观赏和旅游服务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1。根据专家定义,“三体”是指旅游业的三个构成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旅游产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是一项综合型产业,它能够增加劳动就业,带动酒店、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拉动消费需求,推进经济发展。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与传统旅游产业所定义的旅游文化不同,而是以媒介中所呈现的旅游作为具体对象。

二、旅游文化的传播媒介

旅游过程不仅能体现出旅游者客源地的文化,同样也能展示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当旅游者在实行旅游行为时,就会出现文化的传播,此时他既是旅游文化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2。旅游文化的传播和承载不只需要通过旅游者,更多的是通过传播媒介。上文提到的旅游介体就是指传播媒介,包括纸质媒介,电视广播媒介,网络媒介等。根据权威定义,严格说来,从古到今的口头语流、书面文字、报纸刊物、电影电视、广播广告,和目前强劲发展的互联网一起,都属于媒介的范畴3。现在新媒介蓬勃发展,网络传播占了很大比例,纸质媒介依然势头不减。各类新媒介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也日渐增加。媒介作为旅游品牌推广的主要载体,能够促进广大受众对旅游品牌产生认同,并接受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本文从分析纸质媒介和网络媒介的传播特点出发,深入探讨旅游文化在传播媒介中是如何表现的,并对不同的传播媒介提出建议。

(一)纸质媒介

纸质媒介是指报纸、旅游指南手册、旅游书籍、旅游杂志和游记等,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为旅游行业服务,二是为旅游者和广大读者服务。其中旅游类图书传播范围广,保存时间较长,易于反复阅读,接受率较高。旅游类图书属于典型的大众阅读方向,在开卷分类体系当中,旅游类图书属于生活图书的细分类,包括境内游、境外游、旅游文化等。然而近几年国内中文旅游类图书的出版量以及其销售量都在飞速的增长,旅游类图书已经不能简单的分类为这些个类别了。针对国内旅游者的种类及需求,有的学者将中文旅游类书籍细分为八大类4。

1.境内自助游类

境内自助游类图书主要针对自助旅游者,对国内的旅游地、旅游景区进行图文介绍。如三联书店出版的Lonely Planet系列,当时掀起了一波自助游图书热潮,以及一股“背包客”热潮。还有中国自助游编写组出版的《中国自助游》,作为既权威又全面的境内自助游类图书,在2010世博年的旅游类图书销售榜上位居前列。而榜上其他几本几乎都是世博导览手册、逛世博一本就go等介绍世博会的图书。可见目前境内旅游者对自助游类图书需求量是极大的。

2.境外自助游类

境外自助游类图书同样是针对自助旅游者,对国外的旅游地、旅游景区进行图文介绍。最典型的就是自助旅游类图书的佼佼者Lonely Planet系列,其中有针对一个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等的旅游介绍,也有针对几个国家群体或地区的如东南亚、欧洲等的攻略。它详细的介绍了旅游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景点景区以及旅游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通过图文并茂的版面向旅游者传播旅游文化信息。目前我国所出版的中文类境外自助游图书多以引进并翻译国外的为主。

3.自然人文地理类

自然人文地理类旅游图书主要包括国家地理所出版的图书系列,如《国家地理-文明的烙印》、《国家地理-朝圣之旅》等,还有余德进先生所著《世界遗产之旅》系列图书。自然人文地理类图书主要通过对一个地区,如亚洲、大洋洲等的地理以及历史的文化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的深度挖掘来吸引旅游者来购买阅读。

4.旅游游记类

旅游游记类图书是近年来销售量突飞猛进的一类图书。截止到2012年5月,卓越亚马逊网络商城图书销售排行榜上旅游与地图类别中,前10本中有7本是旅游游记、旅游文化类,充分反映出这一类别的旅游图书深受旅游者的喜爱与追捧。这一类图书主要是个人作者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字和精美的照片来描写自身的旅游经历,这方面最有名的作家是余秋雨,他的《千年一叹》《文化苦旅》《行者无疆》都堪称经典。此类图书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易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不仅可以在旅游之前阅读,也可以在旅途中阅读,它透过人文的本质去抓住旅游者旅游的心态,这也是此类书籍近期大热的原因所在。

5.创意游类

创意游类图书在目前旅游图书销售市场中占的份额较小,比较流行的有《见证,蜜月99地浪漫之约》、《朝拜,一生必去的50个文化及宗教圣地(中国卷)》等。从书名就不难看出此类别的旅游图书抓住了看似与旅游无关的新婚蜜月,或者宗教信仰等,这种为特殊旅游者群体所开拓的创意旅游,虽然因为受众群体的局限性所以所占的市场比重不大,但也十分具有发展前景,因为在目前旅游指南和游记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一些旅游者便很可能更倾向于比较小众化的创意游。

6.旅游百科类

这里所说的旅游百科类旅游图书并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教科类旅游图书,而是充分结合了时下潮流的旅游百科类图书。例如2012年出版的《荒野求生手册》,其作者是来自英国的贝尔?格里尔斯。他作为Discovery频道的《荒野生存》节目的主持人,将自身在荒野求生的经历总结起来写成了一本非常吸引人非常实用的旅游百科类图书,书中向旅游者介绍了在户外面对任何恶劣天气及环境所要注意的各种求生技能以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一些技巧。此外旅游百科类还包括相当小的一部分是向旅游者介绍如何为自己设计最为经济的旅游线路、选择物美价廉

的吃住行等。

7.明星旅游类

明星出版书籍的热潮可谓是一波接一波,通常图文并茂的旅游类图书与明星效应相结合,非常容易得到旅游者尤其是追星族的共同支持,比较有名的如2012年出版的《完美情人吴奇隆:巴黎-7℃的浪漫》及男影星陈坤著作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等,截止到2012年5月,在卓越亚马逊网络商城图书销售排行榜的旅游与地图类别中,分别位于第3位和第6位。可见当旅游游记与明星效益相结合的时候,购书者跃变为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明星的感受,就更加乐于阅读和购买,也更加倾向于亲自去游历一番。另外此类书籍在旅游游记、旅游文化传递之外,还可以附赠与明星个人相关的产品,如旅行影片光碟、明信片等,靠明星光环效应拉动销售,这也不失为一种促进销售连带产品的良好方式。

8.旅游地图及旅游教材类

此类别旅游图书包括旅游景区景点的地图册,以及旅游专业教材类用书等。旅游地图册多与地图出版社合作(首先要拥有地图类产品的出版权)推出经典线路及景区的地图并附以介绍性文字,开发出地图与旅游图书产品结合的模式,或以手绘地图的方式,实现旅游图书的多重功能,增加图书的附加值。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本比较受欢迎的旅游图书。首先是旅游杂志。

1. 《旅行家》

《旅行家》是中国旅行媒体的著名品牌,对中国旅游消费具有导向作用,其权威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市场的影响都极其广泛。

《旅行家》以实地采访为主,每年都会去数十个国家进行采访,坚持报道“真实的旅行”,以第一手资料保障真实性和实用性。领先的、内行的高品质报道与编辑质量,全面的知识与资讯服务,使《旅行家》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读者定位为中高收入、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并有相对成熟消费理念的群体。《旅行家》杂志为月刊,月发行总量超过30万本,在旅游类图书市场中一直占据龙头地位。

2.《中国国家旅游》

《中国国家旅游》杂志是唯一一本由中国国家旅游局担任行业指导的国家级旅游月刊,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旅游报社担任主办。它关注出行热点、旅行精神体验和心灵探索,为读者提供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和超越景观的挚爱阅读体验,满足深度人文阅读需求,是中国实力人群的理想读本。

3.《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理教学、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资料等,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也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多个领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定位就在于讲述社会难点、热点、疑点地理故事,并对科学上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报道。

《中国国家地理》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先进的发展理念:内容为王,科学的真实,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以及独特的选题方针。这本杂志之所以广受欢迎并且经久不衰,与它的特色是分不开的。杂志编辑部勇于创建新的文体文风,把读者带入现场,把知识融于话题中;加强整体策划,各种专辑花样频出;用新的设计理念,提升杂志品质,杂志的风格完整一致,信息传达直接有效,版面设

计简约灵性。正是这种追求卓越的品质造就了《中国国家地理》现在发展成为中国当下最权威也是最全面的地理杂志。

鉴于当下旅游者多为年轻的白领、学生以及一些时间较为充裕的退休人员,于是热门的游记给了人们省钱自助游的希望。以下介绍几本非常受欢迎的游记类图书。

1.《不去会死!》

副标题: 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的自行车单骑之旅

石田裕辅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从此,那身影成为他追求的梦想。于是,石田裕

辅长大后,心里怀着“不去会死”的信念,辞掉了安稳的大企业工作,

踏上了环游世界之旅。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吓得躲在青年旅馆不敢出门;在秘鲁沙漠被持枪强盗抢个精光,还得横渡暴风地狱巴

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就这样软弱过,迷茫过,

甚至绝望过,但她最终完成了骑车环游世界的伟大梦想。

2.《一路向南》

副标题: 到世界的边缘

“用行动来证实,用脚步来注解。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如果你真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这是一部像美剧一样好看的游记,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豆瓣评分最高的公路纪录片。

2009年,谷岳和刘畅一路搭车从北京出发,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直达德国柏林,88个陌生司机,100天的未知旅行,18000公里的搭车

路途,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艰辛浪漫的旅程。

2010年9月,谷岳和刘畅再度出发,开始了纵穿北美的搭车旅行。

谷岳只身搭上集装箱巨轮横渡太平洋,与纪录片导演刘畅在阿拉斯加会

合,开始了他们的美洲穿越计划。他们用一年多的时间,从北极圈出发,

以阿根廷最南端为目的地,用最小的碳足迹,用各种靠谱及不靠谱的方

法,完成世界上最长的陆地穿越。

3.《地球上最温暖的旅行》

副标题:不丹,让生命最幸福的国度

不丹,一个街头找不到麦当劳和星巴克的国家,一个人均GDP不到2000

美元的国家,不丹人快乐的秘密何在?时间为不丹保留了一块人间净土,这一片净土提醒着人们快乐和幸福其实只是一种选择。本书是关于爱与

慈悲的旅行。新加坡籍旅行家叶孝忠以细腻感思的笔调采写不丹的风物,人和事,带着旅人的好奇心亲近不丹人,在不丹冥想,发现传统不丹的

生活哲学,探寻舒缓心灵的不丹处方,在这片佛光温暖的国土上,体会

生命最纯净的洗礼。

纸质媒体有它固有的优势,却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劣势。纸媒的优势如下:内容完整,观点鲜明,深刻生动。尤其是对于旅游图书,市场营销的优势更是突出:市场细分,呈多元趋势;市场导向明确,借势营销;品牌导入,实施质量及差异化战略,增加图书内涵。目前虽说中文类旅游图书正在经历一波热潮,但热潮的背后也是有着一部分劣势存在,从而可能导致今后这波热潮的逐渐消失,经我分析,其劣势也主要有以下2点:跟风产品众多,品质良莠不齐;精美图文定价高。

在当今社会,全球各地都有中国游客的身影,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图书市场上的旅游类图书经过快速发展,市场表现较为成熟而稳定,旅游类图书出版也将迎来更多元的发展机会。为了保持现有优势,解决存在弱势,我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1.品种优化整合,规模持续扩展

目前中国旅游类图书的市场相当广阔,众多出版社和图书公司,但实际上都各自为战,各顾各的利益,各种品种参差不齐。现在不只是自助游,整个旅游出版行业都缺乏规模效益。在这种条件下,能够形成整体推进、立体开发的应该是出版社,背后有依托的出版社、图书公司应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整体推进,联合作战,优化整合图书品种,推陈出新,持续发展图书市场的规模。

2.更注重旅游者的心理来选题

中国青年出版社文教中心编辑庄庸先生说:“我们曾经建立一个坐标系,对市场上的畅销书进行一种“模式分析”,发现其成功的第一个元素是‘概念’,第二个元素是‘内容’和‘形式’,第三个元素是内容+概念打中了‘某个购买群体或社会大众的某种普遍情绪或集体无意识中的某种情结’。”

用这种“模式”来分析旅游图书,便可以看出很多知识。比如说《藏地牛皮书》刚出版的时候,国内其实已经有大批人背着包上路了,只不过那时的他们都属于地下人群,他们在做的只是在走,只在自己的小圈子内交流,并没有任何渠道与大众进行沟通,也没有什么媒体去关注他们,但他们心中一直也都存在着“要背起包上路”的情结。《藏地牛皮书》做出来之后,这个群体浮出了水面,“背包客”的大众情结有了一个释放的渠道,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匹配上了大众骨子里“背上包就走”的渴望。在国外这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运作方式;但是在当今的中国,如果有一本书能够把这个概念、这个群体、这个情结描绘出来,又怎么能不热销。

3.抓住即时热点

旅游类图书的销售受旅游热点影响极其明显;因为不同时期旅游的热点目的地不同,当一个阶段中间出现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时,它将会直接作用于旅游类图书市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旅游图书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契机。自从世博正式开园,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大量涌入世博园,世博旅游也因此成为了当年国内旅游市场的一大热点。另外,在世博会期间很多出版物作为大型活动特许商品,更是直接促成了2010年旅游类图书市场的“世博”热。这些活动主题型的旅游图书体现了展馆介绍、旅游指南及旅游攻略等多种功能。因此,在2010年的生活类图书市场中,《上海世博会精彩看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玩世博一本就Go》等图书的持续热销,使世博主题成为了2010年的图书市场当中很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4.品种创新开启旅游图书新模式

从内容和功能上来看,旅游指南手册和旅游文化类图书在内容选择与表达,以及满足读者的需求上都有所不同,一类注重展示,一类注重实用。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个人终端应用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实用信息为主的旅游指南类图书的应用模式将会更加广阔,其传递信息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比如中国旅游出版社已经将司机行车地图进行了汽车GPRS导航系统的延伸开发。因为旅游指南类图书依然占据是我国目前旅游类图书市场较大的比重,而且基于工具和查阅功能的旅游指南图书的特点就在于信息量大、便于随身携带、查询方便快捷——通过移动终端也可以便捷地实现这些属性,甚至还能够更直观生动。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旅游类图书产品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方便与实用。

(二)网络媒介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几乎无处不在,上网已经成了生活必需品,作为媒体,网络在传播旅游文化的过程中,自然也是功不可没。下面是一个关于社会化媒体使用与旅游文化传播之间关联的调查结果5。

表3-10中的卡方检验显示,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持续时间和是否使用社会化媒体搜集旅游信息之间效应显著(x2=21.075,P=0)。通过表格可知,使用社会化媒体超过3年的受访者,更倾向于把社会化媒体作为他们的旅游信息源,也就是说他们更乐意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接收旅游品牌的传播。只有35.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使用社会化媒体不到1年,但也会利用社会化媒体来搜集有关旅游的信息。由此可见网络传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为传播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也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来传播旅游文化。网络媒介与纸质媒介不同,它没有空间限制,可以存储海量信息。在网络上,可以无限量地刊载影像和图片,因此,网络能为旅游品牌的推广传播大量的信息,而且对于接受者来讲,浏览和查阅资料都很便捷。同时,网络的触角可以伸向世界各地,确保旅游文化信息传递的完整全面和及时准确。

针对“您觉得网络的那些特点适合传播旅游文化?”的选题,被调查者排列的特点依次为:“速度快”、“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可互动”以及“范围广”。正是由于网络具有的传播速度快、方便快捷、互动沟通、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等特点,在旅游文化传播方面相比其它媒体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6。最近几年微博在中国兴起,受到了不断的追捧,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微博实现了多重传播效果,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类型。微博的兴起能够让传播者自由地传播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旅游文化,传播者可以自由上传相关的文字、图片及影音资料,突破了人际传播的障碍7。

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会首先选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去搜索有关的旅游文化知识和相关信息,其次才会选择旅游网站,且被调查者知晓的旅游网站相当有限,人们较熟知的旅游网站主要包括途牛网、芒果网、携程网和去哪儿网等。被调查者也会通过各大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了解到一些旅游文化知识。

纵观各种旅游网站,个人认为最实用的要数旅游资讯网。旅游资讯网是一个专业旅游网站,为旅游爱好者们提供全面的旅游资讯服务。其内容涵盖了景点介绍、旅游线路、交通、住宿、餐饮等与旅游相关的各方面的服务介绍。旅游资讯网旅游资讯网站不断为驴友们提供了切实的旅游建议以及详细的旅游资讯,并会针对不同的旅游区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一般的旅游资讯网站大致会将景点分为国内旅游、欧洲旅游、亚洲旅游、非洲旅游、大洋洲旅游、南美洲旅游、北美洲旅游、健康旅游、海岛旅游、商务考察等多个板块,以便于网友地址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了最新、最热的旅游景点咨询,旅游资讯网还会归纳出旅途中各种必备的出行知识和注意事项,为热爱旅游的朋友们提供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咨询服务,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备的出行计划,享受更加愉快的旅途。

各个旅游景点也都有自己的旅游网站。以广西旅游网站为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网站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主办,以提供广西旅游资讯及服务为主的政府性旅游网站。网站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介的优势,利用各种技术和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嵌入了大量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展示并推广了广西旅游品牌8。

然而,迅猛发展的网络传媒也有其不足。比如,旅游网站在传播旅游文化方面不够重视,旅游文化知识不够系统和全面;网上资料杂乱,干扰大;物质条件限制较大,网站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等。

旅游网站在传播旅游文化方面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加强旅游文化网络传播的建议9:

1.充分发挥网络媒介传播旅游文化的作用

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前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途径日益流行。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拥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传播数量大、速度快、范围广、更新方便,而且检索便捷、图文并茂、沟通性强。网络传播是旅游文化的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旅游文化的共享得以更好地实现。因此,应当立足于网络这一传播平台,提高网络传播旅游文化的效率,实现网络和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

2.丰富网络传播旅游文化的内容

旅游的魅力就在于旅游目的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可以存储海量的旅游文化信息内容,同时,网络的实时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文化交流平台,具有广泛的受众。因此,作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应当丰富网络传播旅游文化的内容,注重旅游文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另外,各类旅游网站都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克服内容同质化的倾向,增加个性化特点,丰富影像资料,进一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特别是能够体现出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内容。

3.建立传播旅游文化的专业旅游网站

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整合大量的网络旅游文化资源,建立具有专业水平的传播旅游文化网站,并努力创出名牌,提升影响力,努力打造一个覆盖面广、内容全面、系统的旅游文化网络传播平台。

4.增加旅游文化传播网站的吸引力

网站的风格和设计对旅游文化的传播也起到重要作用,网站的设计风格具有吸引力,往往能吸引各类受众的广泛参与。因此,重视网站建设是必经之路,要

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特性,增加旅游文化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进一步号召公众参与,引起互动,并运用论坛、留言板等工具,引导公众参与学习、讨论和交流旅游文化知识,为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完善旅游文化传播,丰富人们精神生活

1.立足本土传媒,开拓新型媒介

巧妙运用本土媒介,即可以节省开支,又可以提升传播效果。本土媒介

的受众较为广泛,接受程度较高,且传播较为便捷,利与传播旅游文化,

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为了更好的加大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还应积极开

发新媒体,比如建立网站,互相转发微博等,实现多种媒体的整合应用,

形成强大的媒体攻势,最大限度的扩大文化传播范围,以实现传播旅游

文化、提升旅游品牌的效果。

2.加大软性宣传炒作

如今电视上、报纸杂志上、网络上,软文铺天盖地,旅游品牌的宣传也

可以用软文广告的形式来实现。可以发表个人的游记等等,展示并分享

旅游品牌的优秀之处,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消费。可以在报纸上刊

登一些游客旅游中的趣事以及旅游景点正在举办的活动纪实等等,号召

读者们去亲自体验旅游的乐趣。

四、对中国未来旅游业的展望

旅游业是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先导者,是对外交流的窗口,是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亮点。我们中国旅游业目前确实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继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积极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致力于传播全面系统的旅游文化,一定能推动旅游业继续向前发展,中国旅游业必将进入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

1.旅游业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年,30年的发展,使中国旅游业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已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第一旅游大国、世界旅游大国之一的历史性跨越。30年的发展,,使中国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发展道路更加规范。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中国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旅游产业从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提升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2.旅游产品多样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每年都在刷新,传统的观光式游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奇事物的日益膨胀的需求,这种前提下,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未来的旅游产品必将走向多样化,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方式的旅游产品将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供大家自由选择。

3.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为了争抢客源而导致的各地区恶性竞争也屡见不鲜,然而,为了共同的利益,为了旅游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各个旅游景区必须努力达成区域联合发展。以乌江的旅游开发为例10,重庆市和贵州省如果各自为战,只顾宣传自己的旅游景区,甚至不惜以中伤对方为代价,那结果必然是两地的客源均有减少,而两地联合起来共同打造千里乌江画廊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去到重庆乌江段的游客可以再到贵州游玩,同时,本来目的地是贵州的游客通过千里乌江画廊又能到重庆游玩,这样既可以避免

重复开发乌江旅游资源导致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保证资源的独特性,还可以促进两地交换游客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结语

1978-2008改革开放,中国走过了三十年光辉的历程,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旅游业也在蓬勃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贡献也逐年增加。改革开放给旅游业带来一个发展的春天,旅游业只能用丰硕的果实来回报,发展旅游业,必须做好旅游文化的传播工作。旅游景区应充分认识到各种媒介的优势所在,并加以有效利用,使更多的游客了解旅游文化,并弘扬旅游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玉龙《旅游文化概论》

2姚行正,蒋玲俐《浅析旅游文化传播的途径》

3陈学虎《走向媒介文化研究》

4《中文旅游类图书现状分析》

5张慧《基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旅游品牌传播研究——以“好客山东”

旅游品牌为例》

6董昊雷《旅游文化网络传播的现状调查与建议》

7陈军《新媒体传播中的文化构建》

8占琦《广西旅游品牌推广研究》

9董昊雷《旅游文化网络传播的现状调查与建议》

10李纯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作文园地 求职简历 党团工会 演讲致辞 领导讲话 总结报告 文秘知识 合同范本 法律文书 节日庆典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个人简历 入团申请 入党申请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文书写作总结报告实践报告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农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农民生活状况调查。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产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近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平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个月的时间内,平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承载社会的较高期望,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风貌为社会所持续关注,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向上,务实进取,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 [关键词] 精神面貌思想道德素质自我发展需求 大学生优良的精神面貌是促社会进步推动力,也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它使大学生感到一种自豪感,促使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同时也遏制了一些不良习惯和倾向的产生。因此,大学生好的一个精神面貌,是一个当代社会首先得具备的条件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缺少了一些生气和棱角。大学生应该怎样体现是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 (1)青春的朝气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最重要的表现是具有青春的朝气,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蓬勃发展的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脱去孩童的稚气,展现生命勃勃的生机,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才是大学生该有的精神面貌。恰同学少年的豪言壮举,在这一时期得以体现。青春就是勃发的代名词,勃发的生命,勃发的精神。 (2)独立性 %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学时代我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那么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外界赋予我们的独立性和我们自己要肩负起的独立性与过去就有所不同了。大学生精神面貌的独特之处也表现在独立性方面,大学生要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是人人都应该做到的,更要有独立的思想,在思想上不依赖别人,有独到的见解。 (3)团结性 有人说“一个人的价值是通过别人来体现的。”是的,一个人永远也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具有团结的精神。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合作的时代,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有所作为的,团体是我们发展的平台。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色,与团队中的成员相互配合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当然不能缺少团结性。 (4)创造性 鸿儒能够“兴论立说”,使学者既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又善于实践,他们不受前人思想束缚,敢于创新。由此可见学者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因此创造性作成为大学生精神面貌之一更是正确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是学习和以后工作必不可少的,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学习和工作就不会有所突破,更会停滞不前。在科技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创造性的思维是大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前提和保证。 (5)批判性 以批判的态度看待一切你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先在我国大学生的学习陷入了完全尊重权威的泥淖中,对著名的学术著作和著名学者的学术观点完全持肯定和接受的态度。其中缺少了重要的批判精神。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应带着问题进行,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形成大学生独特的精神面貌。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

(学习心得体会)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在党校学习推荐的阅读书目中,《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不为别的,就因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伟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评价与分析极其重要,通过对其学习和认识,我们不仅能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有所了解,还能深入的思考精神对一个民族发展的影响。 自从看了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享誉度很高的著作,书里他提及到的几个地方让我印象很深刻,感触很深刻。对于里面的一些观点,有些是表示赞同的,但有些是觉得值得推敲的。 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一章节里,辜先生写到的“在中国,一个人不觉得需要用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因为他确信每个人都认识到公正和正义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因此每个人都认为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这句话高度的褒扬了中国人民由古至今所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与此同时,他也把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的传统文化做了对比,写出了自己对此的看法,我很是赞同。他认为,西方人相信传统“性恶”的理论,进而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牧师,军队等,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延伸到国家机器上就形成军国主义。我想,这也是对20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也是帝国主义历史上发动那么多灾难性战争的一大原因。

但是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约束,进而延伸到其最高的义务,即忠诚的义务。中国的好公民宗教不需要通过牧师或警察就可以很好的维持国家秩序。而好公民宗教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爱的法则是爱父母,正义的法则是忠诚,忠君。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既具有博学的智慧,又有最原始的善良,所以中华精神是源远流长,不可磨灭的。 作者另一个关于儒学的观点也十分鲜明。他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但能代替宗教,使人们不再需要宗教。对此,作者将儒学中的“仁”“孝”“礼”“爱”分别与西方宗教中的思想进行对比,并引用了《论语》《中庸》中的大量观点和西方宗教和哲学家的言论进行比较,得出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可以代替西方的宗教和军队来维护国家秩序的结论。需要提出的是,这或许是针对作者当代的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作出的对比与结论,但到现代,我个人不很是赞同这一观点,因为我们也有军队的存在,也有法律的约束。西方的宗教对于一些国民来说,起码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作为一种信仰,他们信仰了宗教会使他们心理感受好一点,或者这仅仅只是一种传统,而并不因为他们的道德过不去才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反,有中国著名作家指出,中国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贪污腐败,恰恰因为中国人缺少了信仰。 诚然,我们需要坚持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来思考问题。或者说,在辜老先生的那个年代,社会情况确切如老先生所说那样,但我们不能排除辜老先生心里上有偏心于自己祖国的爱国情愫,甚至有对西方某些地方不满而将其夸大甚至将其描述成西方普遍出现的问题的情况。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解放日报/2007年/4月/29日/第008版 思想者·连载·广告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许纪霖教授在上海政法学院的演讲 近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人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象迷惑不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自我认同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和公共文化又是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绕过的大时代中的大问题。 为什么富裕地区庙里香火旺 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 当代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所谓现代化,从精神形态而言,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论述,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魅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神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 在前现代的传统社会,无论欧洲还是中国,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上,都有一种超越的神圣价值。这种神圣价值,或者以上帝这样的人格神、造物主、意志主宰的形态存在,或者以天命、天理、良知等形态出现。这个神圣世界,提供了世俗世界的核心价值、终极关怀和生活的意义。然而,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世界进入了一个韦伯所说的祛除神魅的时代。人替代超越之物成为自己精神的主宰。人们的终极关怀、价值源头和生活的意义不待外求,而要从世俗生活本身自我产生,精神生活开始走向世俗化。 当超越的神圣世界失落之后,世俗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公共文化的共同基础是什么?这些本来都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如今都发生了问题。 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从传统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转向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人们考量生活和行动的重心,不再是衡量其有何终极性意义,而是作为达到特定世俗目的之手段,是否有效和合理。人的精神生活不再追求超越的意义,达到上帝的彼岸,或成为现世的道德圣人,而是看其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了多少具有社会象征资本的稀缺资源。由此,个人的自我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物欲主义的世界观和个人观,在一个生产欲望、消费至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之中,便呈现为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这一彻底的、全面的世俗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精神现象,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正在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铺天盖地,不仅垄断了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也侵蚀到精神生活领域。市场社会的出现,使得市场的金钱逻辑成为生活本身的逻辑,在全球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支援下,物欲主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倒性优势价值观,侵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为什么一个千年礼仪之邦,一旦进入世俗化社会,物欲主义的出现会比其他世俗化的发达国家更凶猛?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中国在进入世俗化社会的时候,宗教同时发生了衰落。一旦市场经济激发起人性中的原始欲望,那种没有灵魂的、赤裸裸的物欲主义便很容易迅速弥漫。 物欲主义的价值观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即便在当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主流地位,但与以往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相比,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它不具有超越和神圣的性质,无法成为一套进入宪法、教科书、宗教、公民教育等主流建制的冠冕堂皇话语。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的实践层面,它已经被公众默认了,成为不言而喻的“潜伦理”、“潜规则”,但永远无法登堂入室。于是,物欲主义便自我包装。在当代传媒和广告所呈现出来的物欲,都不是直观地、赤裸裸地呈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 教学重点: 1、中国精神的内涵。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教学难点: 1、如何将爱国主义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2、创新精神如何培养。 一、课程回顾与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上一节课与大家一起探讨的是理想信念,有了科学的理想信念,我们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指路明灯,有了精神支柱,也就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导入本章新课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精彩,首先就表现在对自己的外表要求上,每天都把自己打扮的非常精神,也都期望自己将来的另一半能是个高富帅或白富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男神或女神,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这几幅图片。 展示世锦赛游泳冠军宁泽涛的照片,播放夺冠时的视频,通过解说人员现场的表达与宁泽涛的获奖感言引出问题,什么是中国精神。 二、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1、根据宁泽涛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课堂研学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与精神哪个更重要?列举出能代表某种精神的典型人物。

展学一: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2、教师总结: (1)列举中国从古至今具有某种精神的人物 (2)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 系的独到理解上。(舍生取义,两肋插刀,金钱如粪土)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天下,利济苍生)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上。(立德立功立言,吾日三省吾身)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见贤思齐焉, 君子圣人) (3)探讨90后身上所体现的中国精神,中国梦在年轻一代身上的体现。 以聋哑女孩曹青菀为例,观看在超级演说家中的演讲《中国精神》。(4)总结升华: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课堂研学二: 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都包涵那些优秀品质? 什么是时代精神?时代精神都包涵哪些优秀品质? ?课堂展学二:各组分享讨论结果。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核心: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核心:创新创造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积极、健康、向上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隐患令人担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道: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与继承同在的21世纪,在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西方价值文化充斥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对研究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课堂提问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状况、道德状况、价值观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关心国内外发展形势;他们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标榜“青年兴则国兴,青年道德高尚则社会稳定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让人满意。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隐患 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我们充分肯定,但是却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同样发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重大隐患,具体表现在: 1、人生价值观倾向多元化、利益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各种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注重奉献还是注重索取?是利人还是利己?是努力学习还是追求金钱、享乐、刺激、舒适、悠闲?所有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都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供他们挑选和确定。但有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错误的倾向。 2、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据调查表明,在很多高校1/2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假恶丑的人不到1/10。还有2/5的人是摇摆人“现在有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 3、公德实践能力较差。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差。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有老幼上车了,许多人装着睡觉,装着没看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在校园内看见老师不打招呼,如同没看到;在教室有内容庸俗的课桌文化等不良现象到处可见。 4、理想信念意识不强。有些高校大学生认为教育最后的出路不大,毕业后没有前途,所以出现逃避学习的现状。如: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照抄照搬别人的作业,考试舞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早恋、网络、追时尚等上面而荒废学业。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一) 首先不得不说辜鸿铭是一个天才。一个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的超人。 这本书是1915年出版用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而且此书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虽然我个人觉得部分思想也有极端之处,但是正如豆瓣ID黎旭所说,在辜鸿铭所处的那个几乎是要全盘否定东方文化的历史条件下,针对一种极端的思潮,或许只有用另外一种极端去予以抵制,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 此书,我看了前面三部分: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妇女,中国语言。字里行间透露的作为中国人的名族自豪感,很多精神也的确是我们国人所拥有的。但是辜先生的部分解说也有偏颇,但是在那个时代来说,辜老先生对东方文明的宣传实在是功不可没无可厚非的。此书中表达的和描述的中国人是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即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麽?难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的结合产物。什麽是正义的法则?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忠诚。如今在中国,不需要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公正和争议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 当然关于中国人的精神,还需要我们来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二) 近日用零碎的时间读完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其中的内容让我更深层次地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 这本书的作者辜鸿铭先生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可见他当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书中,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他认为中国人是特别讲礼貌的人。真正的礼貌的本质是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的礼貌,虽然没有日本人的礼貌那样周全,却让人舒服,因为它是,正如法国人完美表达的那样,是心灵的礼貌。相反,日本人的礼貌虽然周全,却不那么让人舒服,它可以说是一种排练过的礼貌--类似于戏剧作

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课程前言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征程中,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文化、精神世界,这方面的生活水平往往没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原来我们设想的是人们的经济得到满足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这样一个伟大的幻想已经破灭了。在现代化的征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它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满足而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近些年来,我一直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精神世界秩序的问题。精神世界是否需要秩序?它需要什么样的秩序?怎么样建构这个秩序?所以今天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我们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秩序井然,显得井井有条,非常有秩序时,一切事物能够有条不紊,且能够循序渐进的发展基本保证,有条理、有顺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人才能够循序渐进,不断地得到发展,而如果失去顺序,秩序紊乱,往往容易导致混乱、倒退,甚至崩溃。历史上,秩序井然时,这个国家和民族处于发展时期,财富得到很大的积累,人口数量在增多,而在战争和混乱、失序时,这个国家就会倒退,甚至崩溃,被新的朝代所取代。在我们古代朝代更迭时,每一个朝代的初期,往往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并且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建立一个秩序井然,不断发展的时期。然而,封建社会,往往到一个朝代末期开始混乱,开始失序,被新的朝代所取代。所以,“有秩序——没秩序”的一治一乱的循环,这是人类社会。 其实,正如在自然规律支配下的自然秩序,自然规律、自然世界的秩序,它控制自然界运动变化,水往哪里流、风怎么样刮,其实自然界背后有自然规律控制下的自然秩序。那法制伦理规范和纪律规章制度这些人类创造的文明,它约束下的社会秩序也调节着社会历史的持续发展。在自然界有自然规律支配下的自然秩序,在社会界有社会秩序支配的社会发展。在精神世界里边亦是如此,精神直接的欲望、情感、认知、评价、意志和信仰等维度,它在倾向于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一定的秩序,以避免精神世界的紊乱。在精神世界领域往往向往自由、追求自由,我的欲望、情感、政治,我都想追求自由,不想被束缚,我想主动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数学科学学院104班张婷20102201215 四川,这个历来固若金汤的天府之国,这个曾经抵御住日寇铁踢践踏的中国大后方,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动山摇、江河断流、生命涂炭,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吹灭了骨肉同胞的生命之火。 温家宝总理:“我只要十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消防官兵:“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李连杰:“全世界都在关心灾区的事,我们是一家人。” 被救者:“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知道你们为了谁。” 成龙《生死不离》歌词:“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割腕自尽的受困老人:“这里危险,放弃我吧!” 这一句句感人的语言,这一幕幕动人的画面,深深地震撼了我,也震撼了全体中国人。地震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持,中华大地到处都是爱的声援。一直以来我都不明白,在面对生死磨难时,是什么让他们舍己为人。自从上了梁老师的课后,我明白,是他们的心中有一种精神,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坚不可摧。地震只会折断房屋的脊梁,但不能折断中国人的精神脊梁;灾难只可能摧毁我们的家园,但不能摧毁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指心灵获得安慰的地方,精神寄托之所。精神家园既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向心力;也具体个体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有了精神家园的支撑,人就有了安顿感、温馨感和光明感,人的生活才有意义;失去精神家园,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而不知所措,甚至发生心灵扭曲和变形。何谓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指出:“大凡一个国家能够强盛的原故,起初的时候都是由于武力发展,继之以种种文化的发展,便能成功。但是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里所言之“道德”,便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里的道德我认为它包含古代的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今天的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的精神家园的核心价值则体现在“忠、孝、仁、爱、义”;还有改革开放后“开放与包容”的胸怀。

论当代大学生之精神文化

论当代大学生之精神文化 不置可否,当代大学生现实了,物质了。部分当代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少一种人文素养,他们追求成功,追求名利,没有了对学术的钻研精神,没有了纯粹的学术精神,一心一意向“钱”看。但是,我并不认为这种现状是病态的,黑格尔说:一切存在皆合理,或者说,在病态的社会中,这种病态的现象是最合理,最应该被理解的。所以,我想要先指出一点,那就是众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每每谈到这样消极负面的问题,总会出现一些自负的人甚至是大学生本身,他们总是站在一个高点,以“举世混浊我独清”的态度批判大学生本身,批判当今的社会制度,其实这样的姿态,才是病态的。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当我自己开始构思这篇评论时,我总是在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应当接受并受到尊重的现实,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每个人都没有错,无论是社会还是大学生,无论是原因还是结果,我应当秉着一个尊重、理解的态度,站在一个大学生的立场上,或者说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而并非一个改革者或者批判者的位置上,这样才能相对更清晰、更全面的剖析这个现状,从而给出自己的意见。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幼稚与成熟的过度阶段,他们自以为成熟,其实还存在许许多多不成熟的思想,他们自以为有能力,其实还差得远,于是便滋生出了许多问题。他们忍过了高中的煎熬、争破头皮挤进了大学校门,可各大高校却屡屡传出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此为价值观的缺失;他们每天刻苦学习,却并不以获得学术知识为首要目的,不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最终目的,此为学术精神的缺失;他们一直在“创新”的口号下生长,却鲜有人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虽身处在大学这样一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地方,在学术科技上有所创意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佛法云:有果必有因。因在何方?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导读:本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呢。青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对国家和民族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近,我阅读了有近代中国文化怪杰之称的辜鸿铭先生所著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从真正的中国人,中国礼仪,中国语言——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即儒教传统下的中国文明。 《中国人的精神》原载1914 年的《中国评论》,1915 年更名《春秋大义》在京出版,并很快被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全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价值,在当时中国文化面临歧视、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情况下,其影响尤为特殊。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在这部著作中辜鸿铭把中国人的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庸俗、愚昧、狡黠的,但却并不可怕没有侵略性,没有荒唐,没有邪恶。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感情的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人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但是确是自由的过着一种真实的、感觉的生活。书中还谈到了中国的语言和无法绕开的中国的文明。

作者认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而书中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就必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不可否认,辜鸿铭所强调的那种“中国人的精神”,确实是令人向往和怀念的。老先生对中国人和西方人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推崇中华文化、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人是深沉的、博大的、纯朴的和灵敏的。在文中,辜先生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助西方文明等论调里在当时的西方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他看来,西方人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闲人阶层”,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这也是对20 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如今的中国,尽管有一批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却在日益西化的大众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所以会有人总是觉得“西方月亮比中国圆”,从而忘掉根本。以我们当代人的眼光来看,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须继承和发扬,也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科技,绝不能有那种民族自大的心态,从而能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在与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中继续发扬光大,造福于我们的中华民族。 辜鸿铭是一个天才。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 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语翻译到西方。曾为六国使节当翻译。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是应该被历史记下的。探索中国人的精神,没有也永远不会结束。

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一: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目前,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我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对我家乡邻近的几个村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体现一点点参考价值。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XX年XX月XX号。 地点:XX省XX市 方式: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邻居进行个别访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

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下象棋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的传播,我们村 以及邻近的几个村庄流行起了打腰鼓和跳集体舞,这种歌舞的娱乐方式更是起到了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作用。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2%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6%左右

当代青年思想倾向状况分析大学生

当代青年思想倾向状况分析 ----以当代大学生为例 世界是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的,而作为年轻人的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倾向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既能较准确地反映他们的思想倾向状况,也能较全面地反映整个社会的思想倾向。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倾向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期下, 如何准确地把握的大学生的思想倾向的特点,研究和分析高校学生真实的思想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身处象牙塔,但却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时刻关心着塔外的一切。他们关心国际问题,关注国内政治、经济改革问题、党的建设和反腐败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贫富差距和弱势群体问题、外交问题、台湾问题;关注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素质教育、道德认识、人生价值判断、择业取向、生活与学习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全面、直观地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深入地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存在以下一些显著的特点: 不同年龄的大学生,他们思想的热点和关注点有明显的不同。高年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更高,更加注重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而低年级学生则更多地关注于自我角色的转换,自我人生道路的设计,充满了理想色彩。即使在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两者的侧重点也有差别。在道德认识和人生价值判断上,高年级学生也是更多地从宏观的角度加以认识和关注,低年级学生关注更多的则是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水平如何提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倾向状况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的体质下,市场经济本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它使得大学校园“实惠”风盛行,媒体对"大款"们的大肆渲染,常常令一些大学生羡慕和倾心。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有些人就会认为“物质需求的满足”就是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7篇).doc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7篇)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含7篇,由的***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近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人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象迷惑不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自我认同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和公共文化又是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绕过的大时代中的大问题。 为什么富裕地区庙里香火旺 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 当代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所谓现代化,从精神形态而言,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论述,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魅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神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 在前现代的传统社会,无论欧洲还是中国,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上,都有一种超越的神圣价值。这种神圣价值,或者以上帝这样的人格神、造物主、意志主宰的形态存在,或者以天命、天理、良知等形态出现。这个神圣世界,提供了世俗世界的核心价值、终极关怀和生活的意义。然而,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世界进入了一个韦伯所说的祛除神魅的时代。人替代超越之物成为自己精神的主宰。人们的终极关怀、价值源头和生活的意义不待外

求,而要从世俗生活本身自我产生,精神生活开始走向世俗化。 当超越的神圣世界失落之后,世俗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公共文化的共同基础是什么?这些本来都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如今都发生了问题。 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从传统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转向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人们考量生活和行动的重心,不再是衡量其有何终极性意义,而是作为达到特定世俗目的之手段,是否有效和合理。人的精神生活不再追求超越的意义,达到上帝的彼岸,或成为现世的道德圣人,而是看其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了多少具有社会象征资本的稀缺资源。由此,个人的自我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物欲主义的世界观和个人观,在一个生产欲望、消费至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之中,便呈现为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这一彻底的、全面的世俗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精神现象,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正在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铺天盖地,不仅垄断了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也侵蚀到精神生活领域。市场社会的出现,使得市场的金钱逻辑成为生活本身的逻辑,在全球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支援下,物欲主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产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近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平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个月的时间内,平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果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我县于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区遭受冰雹袭击。严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杆,较轻的地区,果实也遭受"创伤"。8月初,冰雹再次来袭,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调查情况的列表,从中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活状况: 家庭类型调查项目成员均为农民成员中有教师、工人、农民等成员中有农民和经商者有外债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户)20元500元520元 平均月支出(户)34.4元430元430元 净余-14.4元170元190元 所占比例5.2%91.7%3.1%95% 其中支出项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将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子女的教育经费,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负债的原因。之一。 当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山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遥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总结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