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1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材分析】

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来认识不同的天气,提高对天气的认知能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学会用符号记录天气;

3.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学会制作天气符号,来达到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知能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树立学生实践得真知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学会用符号记录天气;

3.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学会用符号来记录天气,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素材。

2.学生:提前观察好身边的天气现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是否有遇到过早上还是艳阳高照,下午就倾盆大雨的天气情况,天气的变化实在是复杂,叫人不可琢磨,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学习天气的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们学完后

可以熟练地掌握天气的知识,以后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熟练地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做好出门准备。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1.同学们,在之前的一周老师布置了你们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的作业,经过一周的观察,你们观察到了有哪些天气现象呢?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天气现象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观察到和知道的其他天气现象吧。

2.同学们观察后总结发言。

3.老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天气的变化多姿多样,不同的天气会产生不同的现象,我们要善于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天气的情况。

活动二:学会用符号来记录天气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天气的变化情况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记录,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观看天气的符号就能判断天气情况了,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制作天气符号吧。

1.同学们动手制作。

2.老师小结:同学们,你们做得真好,老师为你们而感到自豪,老师会把你们制作的天气符号贴在展示栏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气符号。

活动三: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1.同学们,每天晚上电视上都会准时播报天气预报,相信你的爸爸妈妈们都会观看天气预报,那么你们知道怎么样来看懂天气预报,掌握天气情况吗?

2.同学们积极发言

3.老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的都非常好,老师很开心,你们对天气的知识了解的那么多,但是也有一些同学还是不会观看天气预报,那么同学们可以好好学习我们之前制作的天气符号,同时回家观看时对照这些符号来学习,不会的向爸爸妈妈请教,老师相信到最后全部同学都能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三)课堂练习:

1.制作天气符号。

2.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2天气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图片,描述说明天气变化与动植物和人类活动变化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教学重点】

描述说明天气变化与动植物和人类活动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图片,引入问题。

师:这些旅游照片中各有什么天气现象?

学生从天气现象角度仔细观察图片,并班级进行描述、交流。

二、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师组织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图片。

师:起风时,蒲公英的种子随风四处传播。照片中还有哪些动植物和人的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

学生从天气变化与动植物、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仔细观察图片,并班级进行描述、交流。

师:你还知道哪些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

学生集体分享讨论自己知道的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并尝试对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师总结:天气变化会对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三、谚语中的天气。

师出示和天气有关的谚语。

1.燕子低飞,天将雨。

2.一场秋雨一场寒。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学生感受谚语在指导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并在分析原理中感受先人的智慧。四、拓展活动——小小辩论赛。

组织学生对“雨天是好天气吗”主题进行辩论。

学生在辩论活动中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解释理由。

3四季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列举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活动的实例。

能列举出不同季节能看到的花和动物。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并能说出名称。

2.科学探究

多角度分析不同季节对人们的活动方式的影响。

3.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关心季节的兴趣。

4.STSE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观察和长期的记录是有用的,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季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列举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活动的实例。

能列举出不同季节能看到的花和动物。

难点: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并能说出名称。

【教学准备】

图书资料、网络和终端设备、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你了解这四个季节吗?

(二)新课学习

1.描述秋天的天气

秋天到了,有哪些句子可以描述秋天的天气呢?

学生:天气凉快了。

雨水少了。

太阳光没那么强烈了。

……

2.说一说:像描述秋天那样,说说其他季节的天气。

春天:桃花开了。

蝴蝶飞来飞去。

……

夏天:天气热得一丝风也没有。

蝉一直在叫。

……

冬天:下雪啦,我们可以打雪仗。

我们都穿上了棉袄。

……

3.播放人们在不同季节中从事不同活动的图片资料。

(1)依次出示教材中的四幅场景图。

(2)说一说:一年四季,人们有哪些不同的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对人们日常活动的影响。

(3)小结。

4.了解不同季节常见的花

(1)观察教材中的4幅花朵图。

(2)说一说:桃花、菊花、荷花和腊梅,分别在什么季节可以看到它们?(3)进一步交流在不同季节见到的花。

(4)小结。

5.了解不同季节常见的动物

(1)观察教材中的4幅动物图。

(2)说一说:大雁、蝉、蝌蚪和喜鹊分别在什么季节可以见到?

(3)进一步交流在不同季节见到的动物。

(4)小结。

6.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

熟读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猜猜它们的含义。

(三)课外作业

课外查阅二十四节气的资料,更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

4晒太阳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步建立利用太阳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观察和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利用太阳的事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收集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生活中利用太阳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

难点:会运用观察和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利用太阳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有多少种天气情况吗?

生:晴天、阴天、下雨、多云等等。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那大家再想想,晴天的时候一定有什么啊?

生:太阳。

师: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利用太阳的事例?

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

1.探究新知(活动一)

师:观察下图,大家说说他们利用太阳做什么呢?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

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有关太阳的作用,老师也说一个。谁知道我们家里的热水器是利用什么加热的呢?

生:电、空气能、太阳能等。

师:我听到有同学说太阳能了,那我们通过做一个简易的太阳能来了解太阳能到底是怎么加热水的?

①往塑料瓶子中装半瓶水。

②用黑塑料袋裹紧瓶子,放在太阳底下晒。

③过一会儿,与自来水龙头刚放出来的水比冷热。

大家发现了什么?

所以我们看到太阳能热水器上面有很多管子,这一根根管子就好比一个个大塑料瓶哦。

2.探究新知(活动二)

师:大家再观察下我们四周的建筑,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都有窗户,为什么都要有窗户呢?窗户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

光和热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礼物。

3.探究新知(活动三)

师:观察下图,与前面那张图相比,老人与小孩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差异)

师:大家都发现了,太阳的位置发现变化,所以我们看到的老人与小孩的位置也发生变化了。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

早晨,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三、延伸课堂,拓展观察

今天我们学习了太阳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最后,给大家出一道课后思考题:课本最后所展示的图片里,这所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什么标志物?

5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月亮的各种形状,初步建立对月亮形状变化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观察和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月亮形状的变化和月亮的升起,下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月亮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月亮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月亮的形状变化多样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观察和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月亮形状的变化和月亮的升起,下落。【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家经常在晚上会看到天上有什么?

生:月亮、星星。

师:大家看到的月亮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把你们见过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

1.探究新知(活动一)

师:大家刚才都画了你们看到的月亮的形状,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下你们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月亮到底有多少种形状呢?

(学生展示,老师和学生一边看一边总结月亮的形状)

师:老师这里有个月相盒,请几位同学来看看这里面的月亮,哪些形状是刚才没有画到的?

(学生观察,老师一边引导一边总结)

2.探究新知(活动二)

师: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太阳东升西落,月亮也和太阳一样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东南西北,才能判断月亮的升落情况。

师: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人没法真正观察到月亮,他们都只能遥望月亮,想象着那里的景象。大家知道有哪些关于月亮的故事吗?

生:嫦娥奔月,月亮女神等等。

师:请几位同学来说说嫦娥奔月和月亮女神的故事,看谁说得最棒。

(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知道的嫦娥的故事)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也让我们了解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那在望远镜发明之后呢,我们终于看清了月亮的脸了。我们来看几张月亮的图片,看看真正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展示月球的图片)

3.探究新知(活动三)

师:大家想不想用望远镜来观察月亮呢?老师教你们一个制作简易望远镜的方法,大家就可以在家里自己观察月亮了。

(老师演示简易望远镜的制作方式)

师:望远镜必须要有什么部件组成呢?

生:物镜、目镜。

师:回答得很好。

师:简易望远镜做好后,我们怎么观察月亮呢?

①对准观察物。

②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倒立的图像。

三、延伸课堂,拓展观察

师:大家知道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吗?

生: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师:他是怎么登上月球的呢?乘飞机吗?

生:当然不是,是乘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影片,了解下人类是怎么乘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然后回去思考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月球上面有什么呢?月球适不适合我们人类居住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讨论。

6数星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星星的不同形状和不同亮度,初步建立对星星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观察和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星星,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星星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星星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观察和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星星及其形状和亮度。

难点: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大家还能看到什么呢?

生:星星。

师:对,在天气好的晚上,天空中可以看到星星。大家认真观察过这些星星吗?这些星星有什么不同?

生:它们的亮度不同,它们看过去样子好像不一样。

师:大家都有认真观察过,你们都是爱探索的孩子。

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

1.探究新知(活动一)

师:那你们都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星星呢?

生:晚上。

师:白天你们看到过星星吗?

生:没有,白天看不到星星。

师:那白天为什么看不到星星呢?你们思考过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是什么吗?

生1:星星晚上出来上班,白天累了,去睡觉了。

生2:星星被云朵遮住了。

生3:太阳光太亮了。

……

师:大家的想法很多,很棒,那到底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是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小的实验大家就都清楚了。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

①拉上教室的窗帘,关上灯,用手电筒照射天花板。

(引导学生观察天花板上的光圈,想象成星空)

②打开灯,观察“星空”有什么变化?

③再拉开窗帘。观察“星空”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说出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

2.探究新知(活动二)

师:大家来观察下面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星星好多,一个星星好少。

师:影响看见的星星数量的原因在哪里呢?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导总结)

师:我们一起总结,要想看到满天繁星,首先应该选择空旷的地方,例如郊外,其次选择晴天,最后是月牙的日子,这样才能看到满天繁星。大家可以回去试试,把观察的条件进行变化,看看星星的数量是不是会有不同。

三、延伸课堂,拓展观察

今天我们学习了星星的秘密,并学会运用探索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

最后,给大家出一道课后思考题:“月明星稀”是什么意思?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讨论。

7.推和拉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科学探究: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

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观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找出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力,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三、教学准备:课件、彩带、气球、打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狗造型气球:知道这是怎么做吗?需要用到什么工具?

对,打气筒,看看怎么给气球充气。

[演示]用打气筒充气。

[新课]师:老师用到什么动作?

生:推和拉。

师:这节课就来认识下“推和拉”。

(二)认识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

[图片]看看一下图片,是谁在推?谁在拉?

[谈话]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你做我猜,哪里有推和拉”。

生:推拉窗户、推拉门、推拉抽屉、推拉行李箱等。

师:推抽屉,用的是推力;拉窗户,用的是拉力;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力方式。

[图片]生活中常用的推力和拉力的例子。

(三)认识推力和拉力有大小和方向

[游戏]做个有关拉力的一个小游戏。

[学生活动]彩带拔河: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彩带的一端,其他手指不能参与用力,手指先离开彩带的就输了。

[讨论]师:怎么能赢?为什么输了?

生:可能手指打滑、拉力不够等。

师:主要原因是拉力太小了。

除了拉力有大小,推力呢?

[图片]这是三种火箭推力的表格,谁的推力最大?能给它们排个顺序?[视频]长征二号F发射视频

火箭发射时需要有力把火箭送出地球,飞向太空,这个力我们叫推力。在长征一号、长征2号f、长征7号这三种运载火箭中,以长征7号的起飞推力最大,它可以产生约七千二百千牛的推力。

所以,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

[图片]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那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讨论]箱子会向推力大的那边移动。

左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大,右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小。因为左边的箱子是父子两人同时向同一个方向去推这个箱子,所以产生的推力是爸爸的加上

儿子的推力的总和,因此箱子是向左移动。右边的箱子是爸爸和儿子朝相反的方向推这个箱子,他们有一部分力已经相互抵消掉了,因此产生的推力是爸爸的推力减去儿子的推力的差。箱子是向右移动的。

师:推力实证这样,那么拉力?拔河时,拉力哪边大?你的依据是什么?生:边拔河小队的拉力大,因为因为绳子中间的红布条是朝左边移动的,说明左边这一支拔河队的拉力比较大,把绳子朝自己这边方向拉动。(四)推力和拉力的游戏

[游戏]推力和拉力游戏,比一比,谁是大力士。

[教师小结]由这几幅图看来,拉力和推力不单有大小,它还有方向,你朝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所以我们在用力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力的大小,还要注意力的方向。

[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和拉》,了解了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了推力和拉力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力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课后作业]观察一下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

8形状改变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物体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改变形状,初步建立形状是可以改变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形状改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改变形状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形状改变的信息。【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形状是可以改变的观念。

难点:掌握用不同的方式来改变形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家平时有做过鬼脸吗?知道鬼脸怎么做吗?今天我们来玩玩变脸的游戏吧。

(教师让学生各自做一个鬼脸,让同桌观察对方的脸的变化,并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变脸的?还能变出什么花样?)

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

1.探究新知(活动一)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有橡皮,有橡皮圈,气球,海绵,我想改变这些东西的形状,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我吗?

生1:可以通过弯来改变橡皮的形状。

生2:可以通过拉来改变橡皮筋的形状。

生3:可以通过扭来改变气球的形状。

生4:可以通过压来改变海绵的形状。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很好,这些办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刚才有同学说通过拉可以改变橡皮筋的形状,我想让大家思考下,我用不同的力拉橡皮筋,橡皮筋的形状改变得一样吗?我们来做个试验。

(老师按照课本,在橡皮筋下面挂上不同个数的砝码,引导学生观察橡皮筋形状的改变情况,并总结力与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关系)

2.探究新知(活动二)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通过力可以改变形状的事例。大家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呢?

生1:揉面团。

生2:制铁器。

生3:制玻璃制品。

……

师:大家说得都很对,而且对于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还有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的区别,大家能说说这些方法传统和现代的区别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三、延伸课堂,拓展观察

今天我们学习了形状是可以改变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形状改变的程度跟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最后,给大家出一道课后思考题:大家回家可以试试还有哪些办法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改变,现代方法和传统方法有什么区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