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赵瞻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赵瞻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赵瞻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赵瞻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赵瞻,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人。举进士第,调孟州司户参军,移万泉令。

捐圭田

..修学宫,士自远而至。改知夏县,作八监堂,书古贤令长治迹以自监。又以秘书丞知永昌县,筑六堰灌田,岁省科敛数十万,水讼咸息。知威州。瞻以威、茂杂群獠,险而难守,不若合之而建郡于汶川。条著其详,为《西山别录》。后熙宁中,朝廷经理西南,就瞻取其书考焉。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诏遣内侍王昭明等四人为陕西诸路.钤辖,招抚诸部。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会文彦博、孙沔经略西夏,别遣冯京安抚诸路,瞻又请罢京使,专委宿将。夏人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御,加长卿集贤院学士,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赏罚倒置。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哲宗立,转朝议大夫。初,元丰中,河决小吴,北注界河,东入于海。神宗诏,东流故道淤高,理不可回,其勿复塞。乃开大吴以护北都。至是,都水王令图请还河故道,下执政议。瞻曰:“自河决已八年,未有定论。今遽兴大役,役夫三十万,用木二千万,巨窃忧焉。朝廷方遣使相视,若以东流未便,宜亟从之;若以为可

回,宜为数岁之计,以缓民力。”议者又谓河入界河而北,则失中国

..之险,昔澶渊之役,非河为限,则北兵不止。瞻曰:“王者恃德不恃险,昔尧、舜都蒲、冀,历年数百,不闻以河障外国。”后使者以东流非便,水官复请塞北流,瞻固争之,卒诏罢役,如瞻所议。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亟请兴师。瞻曰:“不可。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若其不克,则兵端自此复起矣。”乃止。五年,卒,

年七十二。太皇太后

....语辅臣曰:“惜哉,忠厚君子也。”

(选自《宋史·赵瞻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B. 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C. 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D. 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用的田地。

B.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所辖范围不同。

C. 中国,文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文中指中原地区。

D. 太皇太后,是我国古代对皇帝法定母亲的正式封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瞻严于律己,理政有方,赵瞻任夏县知县时,设八监堂,写下古代好的县令的政绩用来监督自己;任永昌县知县时,修了六条河堰灌溉农田,每年给百姓减少赋税数十万。

B. 赵瞻以史为鉴,劝说皇帝。英宗派遣内侍王昭明等人担任陕西各路钤辖,招抚各部,赵瞻以唐代的史实为据,上奏章力劝皇帝召还内侍,并且言辞非常激切。

C. 赵瞻面对不公,敢于直言。西夏入侵王宫,庆帅孙长卿不能抵御,皇帝却加任孙长卿为集贤院学士,赵瞻认为孙长卿应当被黜而不该奖赏,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D. 赵瞻面对朝议,有理有据。黄河决堤后,朝廷就是否恢复旧河道问题进行商议,赵瞻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角度委婉表达了自己对恢复旧河道工程提案的不认可。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熙宁中,朝廷经理西南,就瞻取其书考焉。

译文:

(2)王者恃德不恃险,昔尧、舜都蒲、冀,历年数百,不闻以河障外国。

译文:

5. 赵瞻为什么反对讨伐青唐首领?请简要说明。

【答案解析】

1. A “守臣之不才者”是定语后置句,“不才”是“守臣”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

“追还”的宾语是“昭明等人”,“等”表示列举未尽,所以应在“等”后断开,排除D项。

2. D “是我国古代对皇帝法定母亲的正式封号”错误,“太皇太后”是古代皇帝法定祖母的正式封号。

3. C C项,“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文无据,下文“纳其言”指的是“追还昭明等人”,并没有说皇帝采纳“赵瞻认为孙长卿应当被黜而不该奖赏”这一建议。

4. (1)后来在熙宁年间,朝廷治理西南,就用赵瞻写的书作为参考。

“经理”,古今异义,动词,治理;“其书”,赵瞻写的书;“考”,参考。

(2)称王天下的人依靠德操而不靠险要屏障,过去尧、舜在蒲、冀建都,经历了数百年,没有听说过用黄河来作为抵御外国的屏障。

“恃”,依靠;“险”,形容词做名词,险要屏障;“都”,名词做动词,建都;“以”,用,“河”,古今异义,黄河。

5. ①要以诚信为根本。②青唐首领没有违犯王法。③战祸从此再起。(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赵瞻字大观,祖先是亳州永城县人。赵瞻考中进士,调任孟州司户参军,改任万泉县令。捐赠圭田修建学校,学生从很远的地方来。改任夏县知县,设八监堂,写下古代好的县令的政绩用来监督自己。又作为秘书丞兼任永昌县知县,修了六条河堰灌溉农田,一年给百姓减少赋税数十万,因用水发生的纠纷都平息了。任威州知县。赵瞻认为威州、茂州群獠混杂,地势险要难以防守,不如把它们合起来在汶川建州。分条详细著录,写成《西山别录》。后来在熙宁年间,朝廷治理西南,就用赵瞻写的书作为参考。英宗治平初年,从都官员外郎任侍御史。英宗下诏派遣宦官王昭明等四人担任陕西各路钤辖,招纳安抚各部。赵瞻认为唐代用宦官作宣慰使,后世应当把这作为最值得警戒的做法。应该追回宦官,任用守臣,赵瞻多次向上奏疏,言辞非常激切。适逢文彦博、孙沔防守西夏,另派冯京安抚各路,赵瞻又请求朝臣罢免冯京的使者职务,专门委派老将。西夏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抵御,却加任孙长卿为集贤院学士,赵瞻说孙长卿应当被黜而不该奖赏,赏罚颠倒。京东的盗贼多次起事,赵瞻请求换掉曹、濮两地没有能力的大臣,没有结果。就请求隐退,力谏追回王昭明等人,英宗改变了态度,接纳了他的意见。哲宗即位,转任朝议大夫。当初,元丰年间,黄河在小吴决口,向北流入界河,向东流入大海。神宗下诏,东流入海的旧道淤泥很高,不能回流,不能再堵塞。于是开大吴来保护北都。这时,都水王令图请求恢复黄河故道,下达执政官讨论。赵瞻说:“黄河决口已有八年,没有形成定论。现在突然进行大工程,需要三十万劳工,用两千万木料,我私下担忧这件事。朝廷刚派遣使臣察看,如果认为河水向东流不便,应该立即听从他们的话;如果认为可以回流,应该制定几年的计划,以便缓和民力。”讨论的人又认为黄河入界河北流,失去了中原的险要屏障,过去的澶渊之战,如果不是黄河,战事就不会停止。赵瞻说:“称王天下的人依靠德操而不靠险要屏障,过去尧、舜在蒲、冀建都,经历了数百年,没有听说过用黄河来作为抵御外国的屏障。”后来使臣认为使黄河水东流不方便,水官又请求朝廷堵塞黄河北流,赵瞻坚决力争,终于下诏停工,听从赵瞻的意见。洮、河各族认为青唐首领逐渐衰弱可以挟制,想依靠宋军的威力废除他,边防大臣请求立即发兵。赵瞻说:“不行。驾驭外国人要以诚信为根本,况且已经任命了他爵号,他虽然丧失了众人的支持,却没有违犯王法,有什么理由来讨伐他呢?如果这件事不能成功,战祸就会从此再起。”于是就停止了这件事。元祐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太皇太后对辅佐大臣说:“可惜呀,他是个忠厚的君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