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抚顺二中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5.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而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B. 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就是路程

C. 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

D.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间

2.汽车刹车时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v0=6m/s,加速度a=?1m/s2,它表示()

A. 再过1 s,汽车的速度变为5 m/s

B. 再过1 s,汽车的速度变为7 m/s

C.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汽车做减速运动

D.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做加速运动

3.如图所示,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桌面很硬,所以桌面没有发生形变

B. 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本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上的弹力

C. 书对桌子的压力,是由于桌子的形变产生的

D. 书对桌子的压力就是书受到的重力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m/s,这个速度为瞬时速度

C.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D. 世锦赛男子400m决赛中,冠亚军(分别在四道和一道)的平均速度相

同平均速率不同

5.如图是物体A、B的x?t图象,由图可知()

A. 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 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D. 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v B

6.一名观察者站在站台边,火车进站从他身边经过,火车共10节车厢,当第10节车厢完全经过

他身边时,火车刚好停下.设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每节车厢长度相同,则第8节和第9节车厢从他身边经过所用时间的比值为()

A. √2:√3

B. √3:√2

C. (√2?1):(√3?√2)

D. (√3?√2):(√2?1)

7.从距地面5m高处静止释放一物体让其自由落下,则物体通过最后1.8m的时间为()

A. 0.8s

B. 1s

C. 0.2s

D. 0.6s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8.一辆汽车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式为x=8t?2t2(m/s),则()

A. 这个汽车做匀减速运动

B. 这个汽车的初速度为8m/s

C. 这个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

D. 4秒后汽车停下

9.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

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 0~6s内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在0~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 在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 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小

1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24t?3t2)m,则质点的速度大

小为12m/s的时刻是()

A. 2s

B. 4s

C. 6s

D. 8s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

11.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用

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4.6cm,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钩码个数12345

弹力F/N 1.0 2.0 3.0 4.0 5.0

弹簧的长度x/cm7.09.011.013.015.0

(2)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劲度系数k=______N/m;

(3)图线与x轴的交点表示______,其数值大于L0的原因是______.

12.某同学利用图1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②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

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

5.19cm,s4=5.97cm,s5=

6.78cm,s6=

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要求充分

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9.0分)

13.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

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

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和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保留三位

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m/s2,若用a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

g

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4.汽车刹车前速度为20m/s,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汽车刹车开始后5s末的速度为多大?

(2)汽车刹车开始后15s内滑行的距离为多少?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

解析:解:A、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其它因素无关,A错误

B、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B错误

C、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C正确

D、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错误

故选:C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

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区分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时间与时刻.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速度公式v=v0+at,代入数据可求再过1s后的速度;加速度和速度均是矢量,其正负表示方向,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做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反向,做减速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直接应用,以及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解答】

AB.根据速度公式v=v0+at,代入数据得再过1s后的速度为v=6?1×1m/s=5m/s,故A正确,B错误;

CD.速度和加速度均是矢量,正负表示方向,题中速度为正值,加速度为负值,所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做减速运动,故CD错误。

故选A。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并依据压力与重力的施力物体不同,从而即可判定求

考查弹力产生的原理,及形变的概念,注意理解平衡时,压力与重力,只是大小与方向相同而已。【解答】

解:A、虽然桌面很硬,但是桌面仍然会发生弹性形变,故A错误;

B、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本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上的弹力,故B正确。

C.书对桌子的压力,是由于的书的形变产生的,故C错误;

D、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重力的大小,但是二者性质不同,压力是弹力而重力是引力,二者不是同一个力,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

【分析】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含义,知道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基础题。

【解答】

A.只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时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隧道内的车速对应一段位移,是平均速度,故B错误;

C.根据a=Δv

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故C正确;

Δt

D.世锦赛男子400m决赛中,冠亚军(分别在四道和一道)的全程位移为不相同,时间不相同,故平均速度不相同;路程相同,时间不相同,故平均速率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解:A、在5s内,A的位移为10m,B的位移为5m,故位移不同,平均速度也不同,故A错误。

B、t=0时A在坐标原点,B在x=5m处,不是同一位置,物体A比B早3s开始运动,故B错误。

C、由上分析知,在5s内物体的位移不同,5s末相遇,故C错误。

D、x?t图象的斜率速度,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为正方向;图象A的斜率大,说明A 的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纵轴截距表示出发点的坐标。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分析。本题关键是明确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纵轴截距表示出发点坐标,横轴截距表示开始运动的时

6.答案:D

解析:解: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采取逆向思维,第8节和第9节车厢从他身边经过所用时间的比值为(√3?√2):(√2?1)。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采取逆向思维,求出第8节和第9节车厢从他身边经过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7.答案:C

解析:解:根据?=1

2gt2得,下降5m的时间t1=√2?1

g

=√2×5

10

s=1s,

下降3.2m的时间t2=√2?2

g =√2×(5?1.8)

10

s=0.8s,

则物体通过最后1.8m的时间△t=t1?t2=1?0.8s=0.2s.

故选:C.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下降5m和下降3.2m所需的时间,从而得出物体通过最后1.8m的时间.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基础题.

8.答案:AB

解析:解:A、根据x=v0t+1

2

at2=8t?2t2得,汽车的初速度v0=8m/s,加速度a=?4m/s2,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故A、B正确,C错误.

D、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0?v0

a =?8

?4

s=2s,故D错误.

故选:AB.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汽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汽车的运动规律.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9.答案:CD

解析:解:A、由图可知,0~6s内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故速度方向相同,故A错误;

B、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4s内B的移大于A的位移,故B错误;

C、t=4s时两物体的图象相交,说明两物体速度相同,故C正确;

D、A的斜率小于B的斜率,说明A的加速度比B要小,故D正确。

故选:CD。

由v?t图象中的坐标可知物体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由斜率的大小可知加速度;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

解决v?t图象的关键在于弄清图象中点的坐标、斜率及面积的含义;再由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即可。

10.答案:AC

解析:解:根据x=v0t+1

2

at2=24t?3t2知,初速度v0=24m/s,加速度a=?6m/s2.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v0+at得,t=v?v0

a

当v=12m/s时,t=12?24

?6

=2s

当v=?12m/s时,t=?12?24

?6

=6s

故选:A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1

2

at2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即可求解.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1

2

at2和速度时间公式v=v0+at.11.答案:50 弹簧不挂钩码时的长度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解析:解:(1)描点作图,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2)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有:

k=△F

△x

=

5?0

0.15?0.05

=50N/m

(3)图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表示弹簧不挂钩码时的长度,

其数值大于弹簧原长,因为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50;(3)弹簧不挂钩码时的长度,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1)通过描点法作图即可;

(2)根据胡克定律可得:k=△F

△x

,即斜率表示劲度系数;

(3)弹簧自身有重力会导致弹簧竖直放置时长度变长

本题关键明确胡克定律F=kx中x为伸长量,不是长度,同时题目中弹簧自身的重力不能忽略不计12.答案:①AB;②0.80;0.40。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实验原理,知道本实验中只需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可,所以不需要平衡摩擦力,也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①分析实验目标和实验原理,明确实验中需要注意事项即可求解;

②根据逐差法可求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根据平均速度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得B点的速度。【解答】

①AB.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同时为了打点稳定,应先开电源再放纸带,故AB正确;

C.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故C错误;

D.由C的分析可知,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B;

②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

根据逐差法可知,物体的加速度a=(s4+s5+s6)?(s1+s2+s3)

9T2=(5.97+6.78+7.64)?(3.59+4.41+5.19)

9×0.01

×10?2m/

s2=0.80m/s2;

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s1+s2

2T =0.0359+0.0441

0.1×2

m/s=0.40m/s。

故答案为:①AB;②0.80;0.40。

13.答案:6 7 1.00 1.20 2.00偏大

解析:解:(1)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根据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则有:v5=x46

2T =0.1101+0.0900

0.2

=1.00m/s

v6=x57

2T

=

0.1101+0.1228

0.2

m/s=1.20m/s

(3)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a=x9?11?x7?9

(2T)2

=?2.00m/s2.

在减速阶段产生的加速度的力是滑动摩擦力和纸带受的阻力,所以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素的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1)6;7;(2)1.00;1.20;(3)2.00,偏大.

(1)由纸带两个点之间的时间相同,若位移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若位移逐渐减小,则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2)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求解瞬时速度;

(3)用作差法求解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4.答案:解:(1)汽车做减速运动,汽车的停止时间为t,由公式:v=v0+at得:t=v?v0

a =0?20

?2

s=

10s,即汽车在10s末减速到零,

汽车刹车开始后5s末的速度为:

v1=v0+at1=20+(?2)×5m/s=10m/s;

(2)由于汽车10s末已经减速到零,故汽车刹车开始后15s内滑行的距离即是汽车的刹车位移为:

x=v0

2

t=100m

答:(1)汽车刹车开始后5s末的速度为10m/s;

(2)汽车刹车开始后15s内滑行的距离为100m。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刹车到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汽车刹车后5s末速度和15s内的位移。

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