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与朗读微课教学.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朗读与朗读微课教学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

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提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思想情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熏陶。

二、朗读训练的要求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体来说就是:

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要把字音读正确、清楚(声母、韵

母要读准确,调值要“到位”,没有语音缺陷和方音),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

颠倒,不重复,不唱读(不拖尾韵),词的轻重格式正确。

说明:有关“调值”,参加过普通话培训测试的老师都知道,哈尔滨人说话的

调值是偏低的,在一年级开始读生字时就要注意,不要仅仅注意让学生大声读,

还要把“调值”读够。

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

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处理重音、停连、语速、节奏、语气等,能用声音生动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做到以情感人。

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朗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教学中,不应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要求。

三、朗读训练的原则

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朗读训练与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和阅读形式的关系。

1.朗读与理解的关系。

理解课文内容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朗读准确传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朗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也将更加深入。

2.朗读与讲解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也是讲解,而且是更加深入、具体、生动的讲解。有

人曾这样概括朗读与讲解的关系: “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

朗读是跃出纸面;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

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3.朗读与默读的关系。

一般来说,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比重较大,随着年级的升高,默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就课堂教学的训练程序而言,先朗读,再默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也给学生提供了体会、学习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

机会;先默读,再朗读,既能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切、具体的感受,又能检查学

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

(二)层次性

1.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的、要求不同。

初读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学习课文,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能传达出各部分课

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全篇课文之后的朗读,要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

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

2.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指导要有所不同。

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出现读错字音、读破词语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教师应帮助他们理解这些字词,朗读的要求应首先着眼于正确、流利。有些学生虽能比较正确、流利地朗读,但却读不出感情。这些

学生或者是因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不深,不甚了解课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或者是因为虽已体会到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只是不知道究竟该怎样读。对于前一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形象、意境,使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三)实效性

关于朗读训练,最主要的是要讲求实效,扎实训练。

一是要科学安排朗读训练的程序。就一般情况而言,

朗读训练可以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2)学生自由练读;(3)教师指名试读,教师、学生评读,肯定优点,指出不足;(4)学生再次自由练读;(5)教师指名汇报,师生再次评读。当然,根据需要有些环节

可以省略或再进行若干次反复。

二是要保证朗读练习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当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一节课开始时学生朗读的水平与这节课下课时

学生朗读水平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这节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

力基本不起作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朗读训练的时间不够。我看到的有阅读教学,一节课朗读训练的时间不到 5 分钟。而且常听老师说:朗读我们就先练到这儿,

课后再练。阅读课就是要读书,决不能使朗读训练成为一种点缀。同时,朗读的

训练一定要“到位”。比如,这段课文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通过朗读表达出什

么样的情感,训练一定要到位,绝对不能走过场,否则天长日久,学生的朗读水

平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是要保证朗读练习的面,做到全体学生而不是仅仅少数学生练习朗读。

有一些公开课,教师总是叫那些朗读比较好的学生朗读,这样就造成越是朗读好的同学练习朗读的机会越多,而哪些恰恰需要加强朗读训练的比较差的学生

却很少有练习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而外,在安排朗读训练的形式上,当指名朗读时,可以有意识多叫那些较差的学生;而且是否可以规定一节课内指名朗读每人不能超过 2 次。要适当多进行全体学生的自由

练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那些朗读较差的学生。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