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超导电缆的电磁屏蔽技术

超导电缆的电磁屏蔽技术

超导电缆的电磁屏蔽技术引言电磁屏蔽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电磁波的控制和屏蔽需求越来越迫切。

超导电缆作为一种新型的输电方式,其电磁屏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超导电缆的电磁屏蔽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从材料到结构,深入探究其在电磁屏蔽领域的应用。

一、超导电缆的基本原理超导电缆是一种能够在超低温环境下传输电能的高效输电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导材料在低温下的特殊性质,将电流以零电阻的方式传输。

超导材料的特殊性质使得超导电缆具有高电流密度、低能耗和高效率的优势。

然而,超导电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电磁屏蔽问题。

二、超导电缆的电磁屏蔽需求超导电缆在输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这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可能造成干扰。

因此,对超导电缆进行电磁屏蔽是必要的。

电磁屏蔽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的泄漏,保证超导电缆的正常运行。

三、超导电缆的电磁屏蔽材料超导电缆的电磁屏蔽材料是实现电磁屏蔽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电磁屏蔽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屏蔽效果,但其重量较大,不适用于超导电缆的应用。

合金材料在导电性能和重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成本较高。

复合材料则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电磁屏蔽材料,其轻质、高强度和导电性能的优势使得其成为超导电缆电磁屏蔽材料的首选。

四、超导电缆的电磁屏蔽结构超导电缆的电磁屏蔽结构是实现电磁屏蔽的关键。

常见的电磁屏蔽结构包括屏蔽罩、屏蔽层和屏蔽板等。

屏蔽罩是一种外部结构,主要用于隔离超导电缆与外界环境的电磁波。

屏蔽层是一种内部结构,主要用于吸收和反射超导电缆内部产生的电磁波。

屏蔽板则是一种中间结构,用于增加电磁屏蔽的效果。

通过合理设计和组合这些电磁屏蔽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的泄漏。

五、超导电缆的电磁屏蔽技术发展现状目前,超导电缆的电磁屏蔽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电磁屏蔽材料方面,新型的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应用使得屏蔽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电磁波屏蔽镀层的原理

电磁波屏蔽镀层的原理

电磁波屏蔽镀层的原理电磁波屏蔽镀层是一种通过表面处理的方法来降低或阻挡电磁波传播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屏蔽电磁辐射或防止电磁波的干扰,广泛应用于通信、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

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能量波动。

它在空气、空间和导体等环境中传播,并且具有辐射性,容易对设备和器件产生干扰。

为了减少这种干扰,进行电磁波屏蔽就变得十分必要。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被吸收、散射和反射。

电磁波屏蔽镀层通过改变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从而降低电磁波的传播能力。

电磁波屏蔽镀层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属的导电性。

金属是具有优良导电性的物质,它能够吸收电磁波中的能量并转化为热能。

当电磁波通过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会受到激励而振动,从而将电磁波中的能量转化为热能,阻碍电磁波的传播。

因此,选择具有较好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作为电磁波屏蔽镀层的原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屏蔽效应。

电磁波屏蔽镀层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膜,这种导电膜能够吸收、散射和反射电磁波。

当电磁波穿过屏蔽镀层时,会与导电膜相互作用,并被吸收或散射掉一部分能量,从而降低其传播能力。

屏蔽效应的大小与屏蔽层的导电性能、层厚以及电磁波的频率等因素有关。

第三,屏蔽共振。

在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当电磁波的波长与屏蔽镀层的厚度相等或接近时,会发生屏蔽共振现象。

在屏蔽共振时,电磁波会被吸收和散射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有效地屏蔽电磁波的传播。

因此,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和控制层厚度,以使电磁波在特定频率下发生共振,是提高屏蔽效果的重要因素。

除了上述原理,电磁波屏蔽镀层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材料选择:选择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如铜、银、铝等,作为屏蔽材料的原料。

2. 层厚控制:通过控制屏蔽镀层的厚度,调整屏蔽效果。

一般而言,层厚越大,屏蔽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材料成本和重量。

3. 表面处理:为了提高屏蔽层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可以对层面进行表面处理,如镀金、镀银等方法。

屏蔽磁场原理

屏蔽磁场原理

屏蔽磁场原理
屏蔽磁场原理是指通过特定的材料或结构来阻挡、减弱或改变磁场的传播。

屏蔽磁场主要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库仑定律,通过应用电磁学原理来实现。

在屏蔽磁场原理中,磁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磁导率和几何结构。

磁导率是描述材料对磁场响应能力的物理量,较高的磁导率意味着材料对磁场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

几何结构则影响磁场的传播路径和磁场线的走向。

常见的屏蔽材料包括铁、镍、钴等具有高磁导率的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吸磁能力,能有效地吸收磁场并将其导引到其内部,减弱了磁场的传播。

此外,一些复合材料和合金也可以用于屏蔽磁场,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磁场的穿透。

在屏蔽磁场的过程中,除了材料选择外,结构设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屏蔽结构包括铁壳屏蔽、电磁屏蔽罩等。

铁壳屏蔽是利用铁制的外壳将磁场隔离,使其无法通过外壳进入到被屏蔽的区域。

电磁屏蔽罩则是利用金属网格或金属薄膜等材料制作而成,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

总之,屏蔽磁场原理通过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设计来实现对磁场的控制和屏蔽,可以用于保护电子设备、防止电磁干扰以及提高电磁兼容性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场景选择适合的屏蔽方法和材料,以达到最佳的屏蔽效果。

塑料制品的电磁屏蔽性能和材料

塑料制品的电磁屏蔽性能和材料
塑料制品的电磁屏蔽性 能和材料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塑料制品的电磁屏蔽 性能
02
电磁屏蔽材料在塑料 制品中的应用
03
塑料制品的电磁兼容 性和安全性
04
塑料制品的电磁屏蔽 性能与环保问题
05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06
添加章节标题
塑料制品的电磁 屏蔽性能
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
电磁屏蔽的原理:利用导电材料吸 收或反射电磁波,以减少电磁干扰
电磁屏蔽性能
导电膜:如导电聚酰亚胺膜、 导电聚乙烯膜等,具有较好的
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能
复合材料:如导电塑料/金属 复合材料、导电塑料/碳纤维 复合材料等,具有较高的导
电性和电磁屏蔽性能
电磁屏蔽材料在塑料制品中的制备方法
混合法:将电磁屏蔽材料与塑 料混合,通过挤出、注射等工 艺成型
涂层法:在塑料表面涂覆电磁 屏蔽材料,形成屏蔽层
电磁屏蔽材料在 塑料制品中的应 用将越来越广泛
随着技术的进步, 电磁屏蔽材料的 性能将不断提高, 满足更多应用场 景的需求
塑料制品的电磁 兼容性和安全性
塑料制品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国际标准:IEC 610003-2、IEC 61000-3-3
国家标准:GB/T 17626.2、GB/T
17626.3
性能
电磁屏蔽材料的 结构设计:优化 电磁屏蔽材料的 结构设计,提高 材料的电磁屏蔽
性能
电磁屏蔽材料的 性能测试:对优 化后的电磁屏蔽 材料进行性能测 试,验证其电磁
屏蔽性能
电磁屏蔽材料在塑料制品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电子设备的 普及,电磁屏蔽 材料的需求不断 增加
塑料制品具有轻 便、耐用等优点, 适合作为电磁屏 蔽材料的载体

emc磁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emc磁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EMC磁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 简介在电子设备以及电磁环境中,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缩写为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特定电磁环境下能够共存并正常工作的能力。

EMC磁环是一种常用于电磁屏蔽的器件,用于控制和减小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

本文将介绍EMC磁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工作原理EMC磁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实现电磁屏蔽。

其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2.1 领域取消EMC磁环利用自身特殊的结构设计,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产生与干扰磁场大小和方向相反的磁场,从而相互抵消,达到减小或消除电磁干扰的效果。

2.2 回路的磁屏蔽EMC磁环通过围绕干扰源或对电子设备进行环绕,形成一个磁屏蔽回路,将外部磁场的影响降至最低。

其工作原理为:当外部磁场作用在磁环上时,磁环内部产生的磁场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从而减小或消除外部磁场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2.3 材料选择EMC磁环的材料选择十分关键,常见的材料有镍锌铁氧体、铁氧体、薄膜磁体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磁导率特性,可以选择适合具体应用场景的材料,提高EMC磁环的工作效果。

3. 应用EMC磁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通信系统以及电磁屏蔽场合。

以下是EMC磁环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3.1 电子设备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降低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常常使用EMC磁环进行电磁屏蔽。

例如,在计算机主板、手机通讯模块等设备中,通过在敏感电路周围放置磁环,可以有效地减少干扰源对敏感电路的影响,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3.2 通信系统在通信基站、无线电设备等通信系统中,EMC磁环常常被用于屏蔽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保证信号的良好传输质量。

通过在信号传输线路上放置EMC磁环,可以有效地减小信号线路之间的串扰与交叉耦合,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 电磁屏蔽场合在一些对电磁屏蔽要求较高的场合,EMC磁环被广泛应用于电磁屏蔽结构的构建中。

电磁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原理是指将电磁波传播的能量限制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防止其对周围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的方法。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形成的波动现象,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

当电磁波遇到各种物体时,会发生折射、反射、透射和吸收等现象。

电磁屏蔽原理就是通过选用适当的材料和结构,降低电磁波的传播能量,使其无法穿过屏蔽结构,从而达到屏蔽的效果。

电磁屏蔽的常用材料包括金属、导电涂层、电导纤维等。

金属是最常见的屏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吸收和反射电磁波。

导电涂层则是在物体表面喷涂一层导电材料,形成导电薄膜,起到屏蔽电磁波的作用。

电导纤维是一种导电纤维材料,其纤维表面被导电涂层包覆,可用于制作柔性屏蔽材料。

除了材料选择外,屏蔽结构的设计也是实现电磁屏蔽的关键。

常见的屏蔽结构包括金属屏蔽箱、金属网格、金属箔等。

金属屏蔽箱是用金属材料构成的封闭结构,能够有效地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金属网格则是将金属线或金属薄片编织而成,可以成为一种透明且有效的屏蔽结构。

金属箔是一层薄的金属膜,可以贴附于物体表面,起到屏蔽电磁波的作用。

总之,电磁屏蔽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屏蔽结构,可以有效地限制电磁波的传播范围,以减少干扰并保护周围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磁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原理

通常,由于铁磁材料的磁导率比空气的磁导率大得多,所以铁磁材料 的磁阻很小。将铁磁材料置于磁场中时,磁通将主要通过铁磁材料, 通过外部的磁通相对较小,从而起到磁场屏蔽的作用。
低频磁场的屏蔽原理:利用铁磁材料的高磁导率对骚扰磁场进行分路。
对于低频磁场屏蔽主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 所用铁磁材料的磁导率越高、受磁面积越 大,则磁阻越小,磁屏蔽效果越好。
低频磁场屏蔽
对于低频磁场(100kHz以下)的屏蔽,常须使用高磁导率的铁磁材料 (如:铁、硅钢片、坡莫合金等)。
对于低频磁场的情况,可以引入磁路的概念:磁通管形成的闭合回路。 针对如下模型:
定义磁位差: 磁路中磁阻: 如果截面均匀,则磁阻:
UmRmm
b
H dl
Rm a
B dS S
l Rm S
• 导体内电场为零。 • 表面电场与导体表面垂直。 • 整个导体等位。 • 电荷分布于导体表面。
基于前面静电性质,可用空腔结构来进行屏蔽。
•对于外部电场影响:当屏蔽体 完全封闭时,无论空腔屏蔽体
是否接地,屏蔽体内部的外电 场均为零。
•对于内部电场影响:将空腔屏 蔽体接地,使空腔屏蔽体外电 荷通过导线进入接地面,消除 屏蔽体外部电场。
电磁屏蔽
电场屏蔽 磁场屏蔽 电磁场屏蔽
抑制电磁干扰的途径
• 抑源端的有效发射水平 • 尽可能使耦合路径失效 • 降低接收对发射的敏感性
具体的抑制技术,如屏 蔽在实际工程中就是针 对这些方面的不同需要 而展开的。
静电屏蔽 根据电磁理论,处于静电场中的导体,在静电平衡的情况下,具有 如下的性质:
Is
Rs
jM jLs
I
对于高频磁场屏蔽主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电磁波屏蔽膜原理

电磁波屏蔽膜原理

电磁波屏蔽膜原理
电磁波屏蔽膜使用了特殊的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止电磁波的穿透。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反射和吸收两个方面。

首先,电磁波屏蔽膜利用其表面的金属膜层反射电磁波。

金属薄膜由于其导电性能,可以有效地反射电磁波的能量,使其无法穿透膜层达到屏蔽的效果。

这样,当电磁波射向电磁波屏蔽膜时,金属薄膜会将大部分电磁波反射回原来的方向,从而降低了电磁波对膜层背后区域的穿透。

其次,电磁波屏蔽膜还通过吸收电磁波的能量来进一步屏蔽电磁波。

膜层中的吸波材料能够将电磁波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散射出去,从而降低电磁波的能量。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经过膜层的电磁波的强度,并阻止其进一步影响其他设备或人体。

综上所述,电磁波屏蔽膜通过反射和吸收的方式降低电磁波的穿透能力,达到屏蔽电磁波的目的。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设备、建筑物、医疗设备等领域,保护周围环境免受电磁波的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屏蔽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阐述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介绍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现状,其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表层导电型屏蔽材料以及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 关键词:电磁屏蔽,危害,屏蔽原理,研究现状 AbStraCt The harm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o electric equipment, fuel, animals and human were intoduced, andthe mechanism of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and its development was summarized. Key word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hielding, harm, mechanism, development 近几十年来,随着各种电器的普及,电子计算机、通讯卫星、高压输电网和一些医用设备等的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电磁辐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此,必须进行电磁屏蔽。

1、电磁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实际上是为了限制从屏蔽材料的一侧空间向另一侧空间传递电磁能量。电磁波传播到达屏蔽材料表面时,通常有3种不同机理进行衰减:一是在入射表面的反射衰减;二是未被反射而进入屏蔽体的电磁波被材料吸收的衰减;三是在屏蔽体内部的多次反射衰减。电磁波通过屏蔽材料的总屏蔽效果可按下式计算: SE=R+A+B (1) 式中:SE为电磁屏蔽效果,dB; R为表面单次反射衰减;A为吸收衰减;B为内部多次反射衰减(只在A<15dB情况下才有意义)。 一般来说,电屏蔽材料衰减的是高阻抗的电场,屏蔽作用主要由表面反射R来决定,吸收衰减A则不是主要的。所以,电屏蔽可以用比较薄的金属材料制作;而磁屏蔽体的衰减主要由吸收衰减A决定,反射衰减R不是主要的。根据电磁学的有关知识,可分别得出A, R, B的计算公式: (2) A与电磁波的类型(电场或磁场)无关,只要电磁波通过屏蔽材料就有吸收,它与材料厚度成线性增加,并与材料的电导率及磁导率有关。 反射衰减R不仅与材料的表面阻抗有关,同时也与辐射源的类型及屏蔽体到辐射源的距离有关。对于远场源(平面波辐射源):

(3) 对于近场源: 磁场:

(4) 电场

(5) 金属屏蔽材料一般都比较薄,A也比较小,通常考虑内部多次反射衰减B。在此情况下,内部多次反射衰减B。在此情况下,内部反射甚至可以发生多次, 形成多次反射。用“多次反射修正项”B来表示这种衰减。 对于近场源: (6) 对于远场源:B的计算公式比较复杂,若需要可查阅相关资料。 在上面的几式中,d为屏蔽层的厚度(cm ); f为电磁波频率(Hz); a:为屏蔽材料相对于铜的电导率;为屏蔽材料的相对磁导率;D为场源与屏蔽体的距离,cm(假定场源为点源)。 从上面几个公式可以看出,性能良好的电磁屏蔽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及磁导率。某些金属或合金是电的良导体,如铜、铝等,对高阻抗电场有很好的屏蔽作用,但对低阻抗磁场的屏蔽却不够理想;而有些金属或合金,如铁、坡莫合金等却对低阻抗磁场有很好的屏蔽作用。为在较宽广的频率范围内都有好的屏蔽作用,屏蔽材料应是高电导率及高磁导率材料的组合。

2电磁屏蔽应用的研究现状 根据应用需要及各种法规的要求,当材料的屏蔽效果达到30 ~ 60dB的中等屏蔽数值时,认为有效。屏蔽电磁干扰的方法很多,表1列出了几种常用的方法以及电磁屏蔽材料的特点。其中,表层导电型屏蔽材料(包括导电涂料、金属熔射、贴金属箔和电镀塑料等)的开发和应用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尤其是导电涂料以其低成本和中等屏蔽效果目前仍占据电磁屏蔽材料的主要市场。而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即导电塑料)由于其成型加工和屏蔽的一次完成,便于大批量生产,可以一劳永逸,因此是电磁屏蔽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 2. 1表层导电型屏蔽材料 2.1.1导电涂料 导电涂料作为电磁屏蔽材料的最大优点是成本低,简单实用且适用面广。 银系导电涂料是最早开发的品种之一,美国军方早在60年代就将它用作电磁屏蔽材料。银系涂料性能稳定,屏蔽效果极佳(可达65dB以上),但由于其成本太高,只能适用于某些特殊场合下使用镍系涂料价格适中,屏蔽效果好,抗氧化能力比铜强,因而成为当前欧美等国家电磁屏蔽用涂料的主流。涂层厚度为时,体积电阻率为,屏蔽效果可达30一60dB ( 500一1000MHz。但镍系涂料在低频区的屏蔽效果不如铜系涂料。 铜系涂料导电性好,但抗氧化性较差。随着近年来抗氧化处理技术的发展,铜系涂料的开发与应用也逐渐增多。如日本昭和电工公司的铜/丙烯酸树脂由于对铜进行了特殊处理,导电性能比较稳定,其用量仅为镍系涂料的一半。由于铜的体积电阻率比镍小,因此在涂层厚度相同时,铜系涂料的表面电阻率比镍系料低。目前主要采用如下2种处理技术来防止铜粉的氧化,一是用抗氧化剂对铜粉进行表面处理,或用较不活泼的金属(如Ag,AI, Sn包覆铜粉表面,其中抗氧化剂包括有机胺、有机硅、有机钦、有机磷等化合物;另一种方法是在制备铜系涂料过程中,加入还原剂或其它添加剂等成分,从而制得具有一定抗氧化性的导电涂料。铜粉表面镀银后,体积电阻率可达,与银系涂料相当,屏蔽效果优良。涂层厚的屏蔽效果相当于厚的镍系涂料,但价格较低,因此可作为一般工业用电磁屏蔽材料。目前,对金属系电磁屏蔽用导电涂料的研究关键是如何更好地解决铜粉和镍粉的抗氧化性和涂料在储存过中金属填料的沉降问题,这方面仍有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对于石墨和碳黑等碳素系导电涂料,需要用高导电性和高结构性的碳黑作填料才能使体积电阻率降至以下,最低可达左右。由于碳素系涂料的导电性能相对较差,用作电磁屏蔽涂料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但碳素系涂料具有耐环境性好,密度小,价格低等突出的优点。目前对碳素系涂料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努力开发和利用高导电性和高结构性碳黑,以及在复合过程中如何提高碳黑分散性的同时保持其结构性等等。 总之,电磁屏蔽用导电涂料发展很快,在国外已有许多品种商品化,其中绝大多数是镍粉、铜粉、银粉以及碳黑等填充性的导电涂料。

2. 1. 2金属敷层屏蔽材料 这类材料是通过金属熔融喷射、非电解电镀和贴金属箔等方法使高分子绝缘材料的表面获得很薄的导电金属层,从而达到电磁屏蔽之目的。 金属熔射法敷层是将金属锌经电弧高温熔化后,用高速气流将熔化的锌以极细的颗粒状粉末吹到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上,从而在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金属层,厚度约为。锌溶射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体积电阻率可达以下,屏蔽效果为70dBo 非电解电镀法敷层是将Ni或Cu/Ni采用非电解法镀到ABS塑料表面,镀层表面为左右。用此法获得的金属镀层导电性好,粘接牢固,屏蔽效果可达60dB左右。 贴金属箔复合屏蔽材料是利用铝箔、铜箔和不锈钢箔等塑料薄板、薄片和薄膜经层压制成的复合材料,适宜制造软质和硬质的屏蔽材料。金属箔除贴在表层外,也可以夹在2层塑料之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粘接牢度高,导电性能优良,屏蔽效果可高达60一70dB。

2. 2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 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是由电绝缘性较好的合成树脂和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导电填料及其它添加剂所组成,经注射成型或挤出成型等方法加工成各种电磁屏蔽材料制品。其中常用的合成树脂有聚苯醚、聚碳酸酷、ABS、尼龙和热塑性聚酷等等。导电填料一般选用大尺寸的纤维状与片状材料。目前最常用的有金属纤维、金属片等,此外还有碳纤维、超导碳黑、金属合金填料等。填充型屏蔽材料是继表层导电型屏蔽材料之后推入市场的新型材料,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目前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开发了大量的此类屏蔽材料。

2. 2. 1金属纤维填充型屏蔽材料 通常认为,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效果取决于导电填料的导电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接触程度,使用长径比大的金属纤维,由于彼此更容易搭接,因而可获得较好的导电性能。 日本钟纺公司开发出一种铁纤维与尼龙6,聚丙烯和聚碳酸酷等树脂复合而成的电磁屏蔽材料。其屏蔽效果可达60一80dB。 此外,用不锈钢纤维作填料制成的电磁屏蔽材料也有很好的屏蔽效果。例如,将直径为左右的不锈钢纤维与PC, PS和EVA等树脂复合,当填充量为6%时,屏蔽效果可达40dB,且随着填充量的增加,屏蔽效果会更好。 总的说来,金属纤维系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屏蔽效果高,综合性能好,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电磁屏蔽材料。 2.2.2超细粉末填充型屏蔽材料 要使材料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加入的填料的填充量需较高,但同时会使屏蔽材料的机械强度与成型加工性能都会受到影响。 近年来,美国已开发出一种超细炭黑,可用于制造电磁屏蔽材料。如Cabot公司的“Super- Conduc-tive',炭黑和哥伦比亚化学公司的“Conductex40 -220”炭黑。日本三菱人造丝公司研制的超细碳黑/PP,其密度为,其屏蔽效果达到40dB,被誉为世界上最轻的电磁屏蔽材料。 3结语 电磁屏蔽材料在电子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一种防止电子污染所必需的防护性功能材料,是目前新技术发展领域中的新型化工材料。其电磁屏蔽性能及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将随着我国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而日益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B E凯瑟著.肖华亭,许昌清,雷有华等译.电磁兼容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5 2 Si Weimin, Luo Shoufu. Surface Technology, 1993, 22 (3):104 3 Evans K. Materials and Design, 1984, 43 (2):43 4 Kortschot M T, Woodhams R T.Polymer Composites, 2000, (4):296 5 Song Tian. Function Materials, 1994, 25 (6):492 6 Bigg D M.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1999, 19 (16):1188 7 Curry J, Farrel J.Plastics Engineering, 1996, 32 (5):39 8 Yamaaki.机能材料(日),1998, 32 (10 ): 241 9 Holbrook A L. The l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er Metallury, 2001,22 (1):40 10 Sommers D J.Plastics Technology, 2000, 31 (1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