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中职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中职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抽取信息进行分析与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意义,正确运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和用理性心态面对他人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认识自我很重要,能采取正确方法积极主动地认识自我,不断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认识自己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看待自己。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设问:你每天说的最多的一个字是哪个字?

生:猜测。

设问:包含有“我”字的言语有哪些?

生:思考回答。

设问:当你使用“我”字时,是否关注到“我”这个人?

小练习:两人一组,分别请两组同学上台进行两分钟对话,禁止使用第一人称,并诱导对方使用第一人称。

总结:我们需要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新课讲授】

1、什么是“认识自我”?

多媒体展示定义。简单说,就是了解自己,清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对自己的外貌、性格、脾气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

2、人类为何要认识自我?

多媒体展示古希腊神庙图,讲解个中溯源与传说:

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是西方世界给我们现代人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

总结认识自我的意义。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与

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3、“我”之讨论

(1)我是谁?

闭上眼睛,学生参与“照镜子”,通过“想一想,做一做”小练习初步认识自己。

老师总结:自我包含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所以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全面的认识自己。

(2)我要做什么?(如何认识自我?)

*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写日记等。

学生观看,听一则成语故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共同讨论: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自己?评价自己?

说说自己上高中后各方面的变化(请两位同学回答)

* 以他人为镜:与他人作比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 通过活动了解:心理测验、竞赛、游戏、集体活动等。

师生共同参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柯齐的小游戏“画树测验”,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画树,其他同学纸上参与。

教师参照多媒体进行点评,从树枝、树的高度、倾斜度、树的叶子、有无树根几方面,进一步认识、了解自己的脾气秉性。

(3)我该怎么看待自己?(面对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如何看?)播放小短片《你对自己满意吗》,讨论观看后的感受与收获。

明确接纳自身的优缺点,用全面的眼光看自己。

【课堂小结】

设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总结:在古希腊德尔菲太阳神庙里镌刻的唯一碑铭“认识你自己”。在古希腊人眼中,能认识自己被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可见认识自己将是我们一直所探寻和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正确认识自己帮助我们有一个准确的人生定位,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出示名言: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尼采

四、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优点

1.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逐层设问,深入挖掘。

2.组织学生撰写自我评价,引发学生思考;参与趣味十足的画树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

(二)本节课不足

本节课的主题是认识自我,而自我探索是初至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借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认识自己的几个层面,但是理论知识的解读上有待于更加形象化;在材料的选取上还需要有更鲜明的材料让学生分析、

研讨,这样,既有高度又有震撼性,学生也会更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三)本节课改进措施

针对高一的学生,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有更多的事例,并分层合理运用;在活动的设置上,多些趣味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