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风力发电机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发展现状和趋势

1.1国内外风力发电发展现状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全球爆发了能源危机,西方很多国家在新能源的开发上加大了资金投入,并出台很多相关政策鼓励新能源的发展,风电行业开始在全球兴起。联邦德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加大对风电行业的资金投入,从1973年的30万美元,经过七年时间便增加到了6800万美元的投入;在八十年代初,美国具有了3MW的总装机容量,包含有风力发电机组1700多台;1979年丹麦也开始了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投入,通过能源部建立风力发电机的实验部门,开始进行风力发电机的许可证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西方国家开始逐步开始了大型风力发电机的研发,到八十年代末,世界上大型风力发电机已经突破2万台,总装机容量也突破了 2GW[1]。2012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4471万千瓦,与2011年4056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相比有所增加,连续三年保持在4000万千瓦左右,全球风电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到2012年底,全球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82亿千瓦。其中,中国、美国和德国位居前三。

根据国家气象局气象研究院的估算,我国的地面风能潜力理论可开发的总量全国为32.26亿千瓦,10米高度层实际可供开发量为2.53亿千瓦,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虽然我国的风力发电建设开展的较晚,二十世纪中期我国在东北一些省份开始风场建设,但主要是10kW以下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到七十年代中期,根据国家的新能源政策,风电事业得到新的发展,1986年,我国开始了并网风场建设,在荣城建立了首个并网风场,之后四年先后建立了四座风场,装机总容量达到了4.21MW;1996年之后,由于政策原因,我国加大了风力发电的投入,风电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单机容量发展到了1500kW;2005年,我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风电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3年度全国风电新增核准容量2755万千瓦,同比增长10%;新增并网容量1492万千瓦。2013年全国风电年上网电量为1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截至到2013年12月末,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9174.46万千瓦。2014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十二五”第四批风电项目计划。通知显示,列入“十二五”第四批风电核准计划的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760万千瓦,至此,“十二五”以来拟核准的风电项目规模累计已超过1亿千瓦[2]。

1.2国内小型风电机组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风能技术分为大型风电技术和中小型风电技术,虽然都属于风能技术,工作原理也相同,但是却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具体表现在"政策导向不同、市场不同、应用领域不

同、应用技术更是不同,完全属于同种产业中的两个行业。因此,在中国风力机械行业会议上已经把大型风电和中小型风电区分出来分别对待。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方都拥有着可以被利用的风资源,虽然这些风资源无法利用起来发展大型风电,却足以用来进行中小型风电的开发,为了提高我国风力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将那些风速较小的风产生的风能也利用起来,在大规模集中式的风电项目开发的同时,合理开发布局小型分布式风电项目,达到对我国各种风力资源的充分利用。[1]张艳,何伟军. 我国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3,01:1-4.

对于我们国家小型风电行业的兴起、推广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下面的六个阶段:

第一发展阶段,老式风车应用阶段(1949~1959 年)。这一阶段,群众自发研制了很多传统类型的风力机,这些风力机多用于发电或者提水,用以改善生活条件和摆脱原始的劳动方式,这些老式的风车对后来的风力机研究提供了参考。

第二发展阶段,现代风力机械起步阶段(1960~1977 年)。在这一时期,我们国家相关科研单位针对性的进行了风力机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根据当时牧区的需要,生产了系列的风力发电机组和提水机组,其中,发电机包括 30W、50W、100W、1kW、2kW、10kW、12kW、18kW、30kW 等容量不等的风机,提水机包括直径为 6m、7m、8m 的风机。所研发风机中的部分机组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并满足了一些牧民的使用需求。这一阶段的发展成功为以后风力机械的研制和开发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第三发展阶段,科研攻关和示范应用阶段(1978~1983 年)。1978 年,我们国家投入 150 万元的专款作为风力发电机组和风力提水机组研制项目的重点科技攻关经费,分别研制了50W、100W、150W、200W、500W、3kW 的风力发电机组及 5m 直径的风力提水机组,丰富了第二阶段的产品系列,这些产品也成了我们国家在风电产品推广中使用的主要机型。到 1983 年,研制开发了超过 30 种风力机产品,其中有超过 10 种产品通过了相关的技术鉴定,并投入了批量生产和应用推广。

第四发展阶段,技术成熟和使用推广阶段(1984~1990 年)。1984 年,我们国家的几个国家部级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小型风力发电工作座谈会,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计划,进一步推动了小型风力发电的发展。同时,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中,继续对容量为 100W、200W、300W 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改进和完善,也引进部分国外的先进技术,并结合外国的技术和样机研制开发了容量为 500W、1kW、2kW、5kW、10kW、

55kW 的风力发电机组。1984 年初,我们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新能源推广试点,示范成果进一步扩大。从 1986 年起对购买风力发电机的牧民进行财政补贴政策,同时也在几个其

他省份进行了相关的推广和有效的扶持政策,从这一时间起,我们国家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进入了成熟发展和应用推广阶段。

第五发展阶段,调整、巩固的阶段(1990~1997 年)。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由于政府减少了对牧民的风机购买补贴,加上国内部分物价上涨,风力发电机组的售价也上涨,直接导致我们国家小型风力发电销售量的波动,此时,有不少厂商因产品质量等各种原因停止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但也有为数不多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并认真做好售后服务逐渐成为我们国家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生产的主导企业。

第六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1998 年以后)。随着我们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逐步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日常用电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支持帮扶政策,实施了“光明工程”、推出“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等民生工程,再次促进了我们国家小型风力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1]唐江丰. 小型风力发电利用模式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

1980年,国家领导人视察我国的西北部地区后,向科技部提出了要解决偏远地区农牧民用电问题的批示。科技部组织专家对这些地区进行考察后,提出了发展小型风力发电机解决偏远地区农牧民供电问题的方案,并列入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计划。当时,南京航空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工学院、清华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等一批院校和航空部602所、机械部呼和浩特牧机所、中科院电工所、北京农机化研究院、浙江机电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院等一批院所以及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884厂、441厂、内蒙古动力机厂、包头电机厂、商都牧机厂、北京联合收割机厂、北京电机总厂、浙江电力修造厂等企业都参与了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设计、研制。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在内蒙古等偏远地区推广小型风力发电机近二十万台,到1990年在丹东召开全国风力机械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时,会员单位有五十多家。但由于没有适时建立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市场监督机制,致使大批低质量低价的小型风力发电机涌入市场,导致产品的成本与市场价格错位,优质产品的企业失去了市场,也丧失了产品更新换代和进一步研发的能力。加上产品的售后服务体系没建立,小型风力发电机产品大面积出现质量问题,用户对小风机产品失去了信心,市场急剧萎缩,从而使整个小型风力发电机制造行业全面萎缩。按全国风力机械行业协会2000年对全国小型风力发电机产品销售量的统计,全国共销售小型风力发电机产品12670台套,其中300ww以下的产品12000台套,并且是低质量低价的产品为主,工业产值不足2000万元,不及一个中小企业的年产值。[1]俞红鹰. 中国小型风力发电机回顾与展望[A].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4.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大型风力发电机,而大风机所要求的条件较高,对风速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通常只能在某些风场使用,而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要求则相对较低,在大部分地区都能够使用,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地方的生活供电、国家边防哨所供电、通信站供电等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中国将在缺乏小水电资源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独立的小型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电站,推广使用小风电、户用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9]。而且我国财政补助资金将支持提高偏远地区

供电能力和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光伏、风光互补、水光互补发电示范项目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J]. 节能与环保,2009,12:7.]。典型的政策是从 2013 年 3 月 1 日起,用户可在其附近以 10kV 及以下等级接入电网,风力发电机组所发的电可全部上网,或自发自用后多余电量上网,用户自发电不足电量也可由电网提供,上网、下网电量分开结算,电价执行国家政策。国网公司免费提供关口计量装置和发电量计量用电能表,风电项目不收取系统备用容量费。[2].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2.

目前我国的中小型风电产业技术来源主要包括: 一是经过 30多年技术积累形成独立的自主研制产品; 二是通过独资或合资引进的美国技术; 三是通过独资或合资引进的欧洲技术; 四是日本的垂直轴风电技术。按照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容量可将风力发电机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兆瓦级系列。国际上通常将风力发电机组按容量大小分为小型 (100kw 以下) 、中型( 100-1000kw) 和大型 (1000kw以上)3 种; 我国则分成微型 (1kw以下) 、小型

(1-10kw0、中型 (10-100kw ) 和大型 (100kw 以上 )4种。也有的将1000kw以上的风力发电机称为兆瓦级风力发电机,100kw以下风力发电机即是中小型发电机。目前我国生产的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共有19个机型,单机容量分别为:100W、150W、200W、300W、400W、500W、600W、1kW、2kW、3kW、4kW、5kW、10kW、15kW、20kW、25kW、30kW、50kW、100kW。[黄健毅,牛芳. 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行业的市场现状、问题分析与发展预测[J]. 电气应

用,2013,16:70-72.]

其技术特点是:2~3个叶片、侧偏调速、上风向,配套高效永磁低速发电机,再配以尾翼、立杆、底座、锚和拉线。机组运行平稳、质量可靠,设计使用寿命为15年。风轮的最大功率系数已从初期的0.30左右提0.38~0.42,而且启动风速低,叶片材料已多样化:木质、铁质、铝合金、玻璃钢复合型和全尼龙型等。风轮采用定桨距和变桨距两种,以定桨距居多。发电机选配的是具有低速特性的永磁发电机,永磁材料使用的是稀土材料,使发电机的效率从普通电机的0.50提高到现在的0.75以上,有些可以达到0.82。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调向装置大部分是上风向尾翼调向。调速装置采用风轮偏置和尾翼铰接轴倾斜式调速、变桨距调速机构或风轮上仰式调速。功率较大的机组还装有手动刹车机构,以确保风力机在大风或台风情况下的安全。风力发电机组配套的逆变控制器,除可以将蓄电池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功能外,还具有保护蓄电池的过充、过放、交流泄荷、过载和短路保护等功能,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机组的价格较低,且适合于我国的低速地区应用。【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行业现状及展望_李德孚】

根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对行业内34家主要生产制造企业上报的最终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中小型风电行业全年总生产量达到了18.26万台,比2010年增长25.6%;总销售量达到16.5万台,同比增长22.9%;总产值15.88亿元,同比增长29%;总销售额为14.6亿多元,同比增长33.7%;生产机组容量147MW,同比增长19.5%;销售机组容量127.4MW,同比增长13%;产品总出口量达到5.15万台,同比增长23.8%,出口量占总

经销售量的31.1%。另一组出口数据来自于海关总署的统计,2011年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到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约15,800多台,出口额达到2,49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7亿元),比2010年增加出口30.7%。出口量较大的生产企业有:北京希翼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安徽蜂鸟电机有限公司,浙江华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青岛安华新源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广州红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祁和生,姚修伟,李德孚. 2012中小型风能产业发展报告[A].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

与应用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8.

从 1983 年开始到 2012 年底,中国厂家累计生产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 107.90 万台,分年产量详见表1。1kW-100kW 销售量占比仅约20%,但销售容量占总容量的比例约60%,分型号产品销售容量的比重见图一。[1]李德孚. 2012年中国中小型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报告[J]. 风能,2013,05:44-50.

风电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风电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论文题目: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的风能约为,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X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其能量大大超过地球上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能量的总和。在各种能源中,风能是利用起来比较简单的一种,它不同于煤、石油、天然气,需要从地下采掘出来;也不同于水能,必须建造大坝来推动水轮机运转;也不像核能那样,需要昂贵的装置和防护设备。另外,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任何污染。与其他新能源相比,风能优势突出:风能安全、清洁。而且相对来说,风能是就地取材,且用之不竭,在这一点上,风电优于其他发电。 关键词:风力资源丰富;风电安全且清洁;风能用之不竭 目录

第1章绪论 引言 气候变暖将对全球的生态系统、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尽量不影响生活水平的情况下,透过全球气候升高这个现象,我们现目前必须的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而改变目前现状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清洁型(相对于煤石油等而言,对于植物动物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污染相对而言较少甚至可以达到零的能源)能源来替代传统的火力发电。如:水能、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风力发电是目前最快发现的最快的清洁能源,且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对它加以使用相对而言能使得时下大地所遭受的环境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风力发电与传统发电进行相比较风力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有害气体,所以对风能加以利用,这样能相对有效的改变目前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这样大大的避免造成臭氧空洞以及形成酸雨之类的自然危害,也有利于降低全球的气温。所以加大风力发电建设是改善现目前世界环境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国际上对于新能源的开发这一方面做了许多调查和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这一方面德国是做的最好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起至今,在德国的风电机组总功率即使已越过1万兆瓦的大关,并且已完成了近万个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所占比例已达到了全球风力发电总量的1/3,然而数据研究表明德国近年来减少了约1700万吨的的温室气体排放,所以通过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说明开发风力发电等新能源是减少全球气温升温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途径。德国竭力用实际行动为《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迈出了一大步。我国在风力方面也有着相当丰富的资源,可被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kW左右。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调查研究并所给出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提供的预测结果显示,预计到22世纪初大地平均气温或许会增高—℃。以及伴随着国民日常需求的的不断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的用电量也日益增长,伴随着电力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技术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发电机组的不断增大以及技术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随着大自然给予我们不可再生能源的衰竭、对于用电量的不断升高、全球气温的升温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开发新能源发电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而我国疆域广阔并且有着十分丰富的风力

发电机的运行特性

1.为什么发电机在并网后,电压一般会有些降低? (2) 2.为什么调节无功功率时有功功率不会变,而调节有功功率时无功功率会自动变化? (2) 3.发电机运行时为什么会发热? (2) 4.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时对发电机有危险吗? (2) 5.大修后的发电机为什么要做空载和短路试验? (2) 6.什么是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 (3) 7.发电机启动前,对碳刷和滑环应进行那些检查? (3) 8.发电机升压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 9.发电机并解列前为什么必须投入主变中性点地刀? (3) 10.何谓发动机的调相运行?如何实现? (4) 11.何谓发动机的进相运行,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4) 12.何谓发动机自励磁,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如何避免? (4) 13.失磁现象? (4) 14.转子两点接地的危害表现为: (5) 15.发动机非全相运行的危害? (5) 16.与发电厂相连的线路在什么情况下可采用零起升压? (5) 17.定子单相接地时对发电机是否有危险? (5) 18.转子一点接地时发电机是否可以继续运行? (6) 19.发电机为什么要做直流耐压试验并测泄漏电流? (6) 20.发电机的空载特性试验有什么意义?做发电机空载特性试验应注意哪些事项? (6) 21.发电机产生轴电压的原因是什么?它对发电机的运行有何危害? (6)

1.为什么发电机在并网后,电压一般会有些降低? 对于发电机来说,一般都是迟相运行,他的负载也一般是阻性和感性负载。当发电机升压并网后,定子绕组流过电流,此电流是感性的,感性电流在发电机内部的电枢反应作用比较大,他对转子磁场起削弱作用,从而引起端电压下降。当流过的只是有功电流时,也有相同的作用,只是影响比较小。这是因为定子绕组流过电流时产生磁场,这个磁场的一半对转子磁场起助磁作用,而另一半起去磁作用,由于转子磁场的饱和性,助磁一方总是弱于去磁的一方。因此,磁场会有所减弱,导致端电压有所下降。 2.为什么调节无功功率时有功功率不会变,而调节有功功率时无功功率会自动变化? 调无功功率时,因为励磁电流的变化引起功角的变化,从式看出,当发电机电动势增加,SIN¥值减小时,有功基本不变。 调有功功率时,对无功功率输出的影响就较大。发电机能不能送无功功率与电压差有关这个电压差指的是发电机电动势和端电压(系统电压)的同相部分的电压差,只有这个电压差才产生无功电流。当发电机送出有功功率,电动势就与系统电压错开一个角度,这样无功电压变小了。当有功变化越大,差角就越大,无功电压更小,因此无功自动减小,反之,当差角减小,无功会自动增加。 3.发电机运行时为什么会发热? 任何机器运转都会产生损耗,发电机也不例外,运行时他的内部损耗也很多。大致分四类: 铜损是指定子绕组的导线流过电流后在电阻上产生的损耗,即I2R而且定子槽内的导线产生的集肤效应额外引起损耗。 铁损是指铁芯齿部和轭部所产生的损耗,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涡流损耗,另一种是磁滞损耗。涡流损耗是由于交变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在铁芯中引起涡流导致发热;磁滞损耗是由于交变磁场而使铁磁性材料克服交变阻力导致发热。 励磁损耗是转子绕组的电阻损耗。 另外,机械损耗就容易理解了。 这四种损耗都将使绕组、铁芯或其他部件发热,因此发电机在运行中会发热,这是不可避免的。 4.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时对发电机有危险吗? 发电机的中性点是绝缘的,如果一相接地,乍看构不成回路,但是由于带电体与处于地电位的铁芯间有电容存在,发生一相接地,接地点有会有电容电流流过。单相接地电流的大小,与接地线匝的份额a成正比。当机端发生金属性接地,接地电流最大,而接地点越靠近中性点,接地电流愈小,故障点有电流流过,就可能产生电弧,当接地电流大于5A时,就会有烧坏铁芯的危险。 5.大修后的发电机为什么要做空载和短路试验? 这两个试验都属于发电机的特性和参数试验,他与预防性试验的目的不同。这类试验是为了了解发电机的运行性能、基本量之间的关系的特性曲线以及被电机结构确定了的参数。做这些试验可以反映电机的某些问题。 空载试验是指电机以额定转速空载运行时,其定子电压与励磁电流之间的关系。他的用途很多,利用特性曲线,可以断定转子线圈有无匝间短路,也可判断定子铁芯有无局部短路如有短路,该处的涡流去磁作用也将使励磁电流因升至额定电

(完整版)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

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风力资源占有率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据资料统计,我国10m 高度层风能资源总量为3226 GW ,其中陆上可开采风能总量为253 GW ,加上海上风力资源,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近1000 GW 。如果风力资源开发率达到60% ,仅风能发电一项就可支撑我国目前的全部电力需求。 我国利用风力发电起步较晚,和世界上风能发电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风力发电是20 世纪80 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发展初期研制的风机主要为1 kW 、10 kW 、55 kW 、220 kW 等多种小型风电机组,后期开始研制开发可充电型风电机组,并在海岛和风场广泛推广应用,目前有的风机已远销海外。至今,我国已经在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山东荣城、辽宁营口、黑龙江富锦、新疆达坂城、广东南澳和海南等地建成了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划在江苏南通、灌云及盐城等地兴建GW 级风电场。截止2007 年底,我国风机装机容量已达到6.05 GW ,年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0.8% 左右,比2000 年风电发电量增加了近10 倍,我国的风力发电量已跃居世界第5 位。 1.1 小型风电机组的发展 目前,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已相当成熟,建设速度也较快,特别是5 kW 以下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成熟,已大量使用,并达到批量生产的要求。100 、 200 、300 、500 W 及1 kW 、2 kW 、5 kW 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年生产能力可达到5 万台以上。 1.2 大型风电机组的发展

我国大型风电机组的开发研制工作也正在加快。我国大型风电机组基本上依赖进口,通过多年来的开发研制,如今,大型风电机组的主要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其成本比进口机组低20% ~30% ,国产化是我国大型风电机组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大型风电机组从建设之初的山东荣成第一个风力发电场开始,到后来的广东南澳4 台250kW 机组、辽宁营口安装660 kW 风电机组、黑龙江富锦单机960 kW 机组,再到即将在山西、山东、江苏等地安装的大型机组,我国已建成一大批大型风力发电场,使我国风力发电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国风能资源虽然蕴藏丰富,但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还远不及发达国家,故我国的风力发电普及率还很低。在我国,还有一些无电村,其中部分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应开发利用风力发电。 2 国外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 风能的开发利用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相当普及,尤其在德国、荷兰、西班牙、丹麦等西欧国家,风力发电在电网中占相当比重。20 世纪70 年代发生了世界性的能源危机,欧美国家政府加大补贴投入,鼓励开展风力发电事业。1973 年联邦德国风能资源投入30 万美元,到1980 年投资就增至6800 万美元;美国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安装了1700 多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3 MW ;1979 年丹麦能源部决定给风轮机设备厂投入补贴,政府拨款建立小型风轮机试验中心,承担发风轮机许可证任务。到20 世纪80 年代末,全球共有大型风轮机近2 万台,总装机容量2 GW 。国际市场风力发电成本不断降低,有些条件较好的风力发电场,机组发电成本仅为8 美分/kWh ,风场运行维修费为1.5 美分/kWh 。从当前世界风力发电情况来看,无论从风机容量投资、年发电量、运行费用及运行稳定性等指标衡量,200 ~500 kW 的中型风电机组都具有较大竞争

风力发电机项目投资规划方案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风力发电机项目 “十三五”期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以上,其中海上 风电新增容量400万千瓦以上。按照陆上风电投资7800元/千瓦、海 上风电投资16000元/千瓦测算,“十三五”期间风电建设总投资将达 到7000亿元以上。2020年,全国风电年发电量将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为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提供重要支撑。按2020年风电发电量测算,相当于每年节 约1.5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8亿吨,二氧化硫130万吨,氮氧化物110万吨,对减轻大气污染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起到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风电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就业 规模不断增加,新增就业人数30万人左右。到2020年,风电产业从 业人数达到80万人左右。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 息相关。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对电力

的需求必然日益增长。因此,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乐观,电力行 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水平。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 息相关。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对电力 的需求必然日益增长。因此,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形势乐观,电力行 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景气程度水平。 (二)项目选址 某保税区 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 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 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场址选择应提 供足够的场地用以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场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而且生产要素供应充裕,确保能源供应有 可靠的保障。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2119.38平方米(折合约78.14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风力发电现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风力发电现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而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 一、国外发展状况 目前,中、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已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陆地和近海并网运行,风电增长率比其它电源增长率高的趋势仍然继续。如表1所示,截止2005年12月31日世界装机容量已达58,982MW,年装机容量为11,310MW,增长率为24%;风力发电量占全球电量的1%,部分国家及地区已达20%甚至更多。2005年世界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多的十个国家见表2,前十名合计,约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2005年国际风电市场份额的分布多样化进程呈持续发展趋势:有11个国家的装机容量已高于1,000MW,其中7个欧洲国家(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丹麦、英国、荷兰、葡萄牙),3个亚洲国家(印度、中国、日本),还有美国。亚洲正成为发展全球风电的新生力量,其增长率为48%[5]。2002年欧洲风能协会(EWEA)与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 International)发表了一份标题为“风力 12(Wind Force 12)”的报告,勾画了风电在2020年达到世界电量12%的蓝图。报告声明这份文件不是预测,而是从世界风能资源、世界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电网容量、风电市场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增长率、与核电和大水电等其他电源技术发展历程的比较以及减排CO2等温室气体的要求,论证了风电达到世界电量12%的可能性。 二、国内发展现状 经过前几年的低谷期,国内的风电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期,特别是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趋势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使得风电产业站上了风口。 (一)我国风电发展进入新阶段 风电是资源潜力大、技术基本成熟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全球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气候变化日趋明显,风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世界风能协会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世界上开发风能的国家已经达到103个,年发电量达到6400亿千瓦时,占全球总电力需求的4%。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家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风电产业从粗放式的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方向转变,风电产业进入稳定持续增长的新阶段。2003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只有50万千瓦,排名世界第十。2013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610万千瓦,占当年世界新增容量的45%;累计装机容量突破9000万千瓦,占世界累计装机容量的28%,两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144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到7716万千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容量的%。今年1至9月,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858万千瓦;到9月底,累计并网容量8497万千瓦,同比增长22%。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可达到1亿千瓦,从而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风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也将由2008年的%增长到%,连续两年超过核电,成为国内继火电、水电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 (二)财政优惠 根据财政部文件,为鼓励利用风力发电,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自2015年7月1日起,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秦海岩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项政策实际并非新政,2001年相关主管部门在对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增值税征收政策进行规范时,就提到了风电也是“减半征收”。但“减半征收”在操作层面比较复杂,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在2008年的文件中提出即征即退50%。现在只是为了重新梳理政策,把之前的资源综合利用的目录作废,并对风电提出来单独进行了规范说明。 分析人士表示,这实际上是之前风电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延续。今年以来,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到国家电网公司,再到新能源装机大省的地方政府都在围绕风电发展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今年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公布“十二五”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项目共计3400万千瓦,超出业界预期;5月下旬,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风电年度开发方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于弃风限电比例超过20%的地区、年度开发方案完成率低于80%的地区,不安排新项目。 (三)风电企业业绩逐步向好 近期,A股风力发电板块展示出了高景气度。截至7月1日,A股风力发电概念板块23家公司(以设备制造商为主)中,有9家已预告或发布中报业绩情况,除1家净利润变动幅度为负,其余8家净利润增幅在24%至350%之间。其中,

中国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要点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及前景 前言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正在把更多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其中风能因其自身优势,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类别,在地球上是最古老、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具有巨大蕴藏量、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的特性,成为全球普遍欢迎的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成为目前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 风,来无影、去无踪,是无污染、可再生能源。一台单机容量为1兆瓦的风电装机与同容量火电装机相比,每年可减排2000吨二氧化碳、10吨二氧化硫、6吨二氧化氮。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中国已把风能利用放在重要位置。 一、国内外风电市场现状 1.国外风机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各国政府制订的相应政策支持和推动下,风力发电产业也在高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世界风电装机量达到237669MW,新增装机量43279MW,增长率22.3%,增速与2010年持平,低于2009年32%的增速。由表一,可以看出中国风电装机量62364MW,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国装机量,而德国依然是欧洲装机量最多的国家。从图表三中,很明显的看出,从2001年到2004年,风电装机增速是在下降的,2004年到2009年风电有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直到近两年风电装机的增速又降为22%左右,可见风电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由快速扩张到技术提

升的阶段。 图表 1 世界风电装机总量图 图表 2 世界近10年新增装机量示意图

图表 3 世界风电每年装机量增速

图表 4 总装机量各国所占份额

图表 5 2011年新增装机量各国所占份额 2.国内风电发展现状 中国的风电产业更是突飞猛进:2009年当年的装机容量已超过欧洲各国,名列世界第二。2010年将新增1892.7万kW,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1年装机总量到达惊人的62364MW。在图6中可以看出,中国风电正经历一个跨越式发展,这对世界风电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图8 中,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出自2007年以后,虽然新增装机量很大,但增速却明显下降,而其他国家,比如美国、德国,这些年维持着一个稳定的增速。由此,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风电,尤其是陆上风电,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期,从发展期进入成熟期,从量的追求进入到对质的提升。 图表 6 中国每年风电装机量示意图

风力发电机项目合作投资计划书

风力发电机项目合作投资计划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有限公司 (二)公司简介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在本着“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宗旨,高瞻远瞩的 经营方针,不断创新,全面提升产品品牌特色及服务内涵,强化公司形象,立志成为全国知名的产品供应商。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形成了完 整的内控制度。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已形成一支多领域、高水平、稳定性强、实战经验丰富的研发管理团队。公司团队始终立足自 主技术创新,整合公司市场采购部门、营销部门的资源,将供应市场的知 识和经验结合到研发过程,及时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打造公司研发队

伍的核心竞争优势。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对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重大的支 持作用。公司建立了《产品开发控制程序》、《研发部绩效管理细则》等 一系列制度,对研发项目立项、评审、研发经费核算、研发人员绩效考核 等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了良好的研发工作运行环境。产品的研发效率和 质量是产品创新的保障,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基础建设。通过研发平台 的建设,使产品研发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通过产品监测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产品标准,提高专业检测能力,提升产品可靠性。 上一年度,xxx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86.22万元,同比增长 14.01%(1620.30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风力发电机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2376.77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3.86%。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278.1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 比增长515.84万元,增长率18.67%;实现净利润2458.63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4.98万元,增长率16.32%。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风力发电机项目 一直以来,特高压输电工程以及智能电网建设,备受中国乃至全 球能源领域关注。自2009年我国第一条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至今,特高压线路输送容量不断突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风能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中国更是风能大国,据统计中国风能的技术开发量可达3亿千瓦-6亿千瓦,而且中国风能资源分布集中,有利于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据考察中国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两个带状地区,一条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即西北、华北和东北的草原和戈壁地带;另一条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即东部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地带。 这些地区一般都缺少煤炭等常规能源并且在时间上冬春季风大、降雨量少,夏季风小、降雨量大,而风电正好能够弥补火电的缺陷并与水电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有较好的互补性。 一、风电发展现状据统计,从2017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截至2017年底,中国以约4182.7万千瓦的累积风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较瓦,到2020年可达1.5亿千瓦。 (二)风电投资企业风电投资企业包括开发商与风电装机制造企业。 从风电开发商的分布来看,更向能源投资企业集中,2017年能源投资企业风电装机在已经建成的风电装机中的比例已高达90%,其中中央能源投资企业的比例超过了80%,五大电力集团超过了50%。 其他国有投资商、外资和民企比例的总和还不到10%,地方国有非能源企业、外企和民企大都退出,仅剩下中国风电、天润等少数企业在“苦苦挣扎,当年新增和累计在全国中的份额也很小。

从风电装机制造企业来看,主要是国内风电整机企业为主,2017年累计和新增的市场份额中,前3名、前5名和前10名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55.5%和发电;由沈阳工业大学研制的3mw风电机组也已经成功下线。 此外,中国华锐、金风、东汽、海装、湘电等企业已开始研制单机容量为5mw的风电机组。 中国开始全面迈进多mw级风电机组研制的领域。 2017年,国际上公认中国很难建成自主化的海上风电项目,然而,华锐风电科技集团中标的上海东海大桥项目,用完全中国自主的技术和产品,用两年的时间实现了装机,并于2017年成功投产运营,令世界风电行业震惊。 (四)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目前,风电并网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风电异地发电机组技术对电网安全稳定产生影响、风的波动性使风电场的输出功率的波动性难以对风电场制定和实施准确的发电计划。 它们使得风电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这种电力上网“不给力的现况,国家和电网企业都在积极努力地解决好风电基地电力外送问题,除东北的风电基地全部由东北电网消纳和江苏沿海等近海和海上风电基地主要是就地消纳之外,其余各大风电基地就近消费一部分电力和电量之外的电力外送的基本考虑是:河北风电基地和蒙西风电基地近期主要送入华北电网;2020年前后需要山东电网接纳部分电力和电量;蒙东风电基地近期送入东北电网和华北电网;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和新疆哈密风电基地近期送入

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许志伟

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许志伟 发表时间:2017-11-28T15:54:29.2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作者:许志伟 [导读] 摘要:在全球能源过度消耗的生态环境下,对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世界热门的话题,风力发电是新能源发电技术中最具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目前各国都在加大对风力发电及其相关的技术研究。 (大唐安阳发电厂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在全球能源过度消耗的生态环境下,对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世界热门的话题,风力发电是新能源发电技术中最具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目前各国都在加大对风力发电及其相关的技术研究。全球风电行业年度市场增长率达 40%,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涉足到风电行业,该行业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近几年风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风电新增装机的容量稳居全球前茅,因此,对风力发电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力发电;技术;探讨 1常用的风力发电系统 目前风力发电系统常用的风力发电机主要有恒速恒频率异步发电机、变速恒频双馈异步发电机和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三种。由于变速恒频系统可以适应较宽的风速范围,已经成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而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和全功率变流器组合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1 恒速恒频发电机系统 恒速恒频发电机系统主要由风力机、变速箱、异步发电机以及并联电容器构成。风轮机应用定浆失速控制可以确保发电机输出的电能电压和频率保持恒定。由于异步发电机在输出有功功率的同时会有无功产生,因此,可以通过并联电容器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由于风能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恒速恒频发电机系统的风能利用率较低,能量输出波动性也比较大。 1.2 变速恒频双馈异步发电机系统 双馈异步发电机是如今风力发电的主流设备,占装机总量的绝大部分。变浆距角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风能的利用率,而且在机组紧急停止时,通过调整可以减少风能的收集,降低了机组的机械冲击,机组的使用寿命加长了。定子侧和电网连接,转子通过双PWM变换器控制励磁,确保定子电能频率的稳定。 1.3 变速恒频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系统 风力发电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直接连接,避免了减速箱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同步发电机发出的电能通过交直交变频技术形成稳定的交流电进入电网。励磁采用永磁体节省了励磁的维护投入,但发电机的体积和制造成本以及难度加大了。 2风力发电中的重点技术问题 风力发电作为重要的新兴能源,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高风能的使用效率,改善风力发电的电能质量是风力发电工作研究的重点。 2.1 风力发电功率的预测 风能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经常造成大容量电场并网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制约着大容量风电场的并网运行。因此对风电能量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有助于风电场的合理选址以及电网能量的合理调度。目前常用的风能预测方法有:基于数值天气预报的风能预测,即利用气象信息对中长期风能进行预测;时间序列预测法,即利用历史风能数据对短期风能分布进行预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该方法的自适应性比较强,适用于非线性的模型预测。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是风能预测的发展方向。 2.2 风电场电力电子设备的研究 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风力发电的重要技术依托,为风力发电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风力发电设备中存在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如双馈异步发电系统中的PWM变流器、直流永磁同步发电系统重点交直交变频设备、基于电压源的高压直流输电并网技术以及低压穿越所需的电子装置等。因此,加强电力电子设备的研究,对风力发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低压穿越技术 低压穿越技术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利用电力电子技术确保风电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从而保证电网不脱网运行。当电网电压降低时,风电机组通常由于自我保护而脱离电网,在风电所占电网的比例较小时,风电的脱离不会对系统造成太大影响,一旦风电机组的容量较大,电网故障时风电的解列在故障的基础上增加了电网的扰动,严重影响电网的可靠运行,甚至造成整个系统的解列。因此,我国对低电压运行标准进行了规定,即当并网电压跌至20%额定电压时,风电机组应能不脱网运行625 ms,目前由于电网的故障复杂多变,还没有十分完善的方案能够完全满足低电压穿越的要求,这已经成为风电研究的热点问题。 2.4 风电场的无功补偿 电压稳定是风电并网中的重要问题,无功补偿是风电电压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异步风力发电机系统中,异步发电机和变压器设备产生大量的无功功率,一旦这些无功无法得到及时补偿则会对电网的可靠运行造成影响,系统无功过高会使系统电流增加,增大系统损耗的同时,也会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电流和视在功率的增加造成电力设备容量的增加,电力设备的体积也相应增大,电网的经济运行性降低,另外电网的功率因数过低会造成电网电压的降低。风电场无功补偿的方式多种多样,目前最为常用且使用效果较好的方式是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动态无功补偿设备。 3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风电行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风力发电技术逐渐更具规模化和有效化,现已采用新的叶片技术、新型发力风电机、新型电力电子技术等智能优化风力发电系统,提高了可靠性和恶劣环境下的安全性。(1)对于巨型机而言,采用延长叶片会使运输和安装成本增加,因此分段式叶片技术应运而生,很好的解决了运输和安装问题,同时采用强化碳纤维增强叶片刚度,玻璃钢和热塑等混合纱丝制造叶片,缩短了叶片的生产时间。(2)采用无刷交流双馈异步电机、开关磁阻发电机和高压发电机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便于设备维修及养护,新型风力发电机的研制仍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3)新型大功率变化器的研究和应用势在必行,多电平变化器相对两电平变换器显著的降低了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大幅度的提高了转换效率,同时,新型储能技术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起到了维持电网频率

家用风力发电机项目整体方案模板

家用风力发电机项目整体方案

《市场营销》课程实验报告 学院: 旅游学院 专业年级: 07级饭店管理 实验名称: 家用风力发电机项目整体方案任课教师: 马芳 小组名单: 组员: 陈璐熙学号: 3489 汤滢3511 曾圆圆3524 张凤3525 年 6月 目录

第一章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概况 (4) 1、市场潜力大 2、品牌集中度不高 二、市场特征 (4) 1、受地域限制影响大的特征 2、无优势品牌与无序经营的特征 3、市场上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特征 4、无强势厂家介入和垄断市场的竞争特征 5、营销渠道不健全和销售方式落后的营销特征 三、消费者需求特征及趋势 (5) 1、由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产品发展的需求 2、由高噪音向低噪音发展的需求 3、由结构复杂向结构简单发展的需求

四、波特模型分析家用风力发电机市场的吸引力 (6) 1、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2、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 3、新进入者的威胁 4、替代品的威胁 5、行业内已有对手的威胁 五、项目可行性 (8) 第二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六、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8) 1、目标市场战略 2、市场定位战略 第三章市场计划及行动方案

七、营销组合策略 (9) 1、产品策略 2、定价策略 3、渠道策略 4、促销策略 八、行动方案 (11) 第一章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概况 1、市场潜力大中国较大规模地开发和应用风力发电机,特

别是小型风力发电机,始于70年代,当时研制的风力提水机用于提水灌溉和沿海地区的盐场,研制的较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应用于浙江和福建沿海,特别是在内蒙古地区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适应了当地自然资源和当地群众的需求,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研究和推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解决边远地区居住分散的农牧民群众的生活用电和部分生产用电起了很大作用。 进入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宏观形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为有力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加大了对交通、能源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节能环保的新能源,风电产业赢得历史性发展机遇。为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部分仍存在缺点、无电居民的地区加快小型风电发展步伐,加大了解决边远地区群众供电难问题的投资力度,有力推动了小型风电的进一步推广。 中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快速发展。随着中国风电设备的国产化,风光互补系统等新型技术的日渐成熟,小型风力发电的成本可望再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小型风力发电市场潜力巨大。小型风电机组相关设备制造、小型风电技术研发、风电路灯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2、品牌集中度不高由于家用风力发电机产品刚起步不久, 当前市场上家用风力发电机品牌并不多, 缺乏全国性的领导品牌和强势品牌。据收集到的资料, 当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家用风力发电机品牌有十来种左右, 主要有哈尔滨贝尔、青岛风王、上海思源致远、安徽蜂鸟、南通紫琅、杭州申乐、深圳天力等品牌, 但其年销量都不大。虽然家用风力发电机是一种新兴的产品, 但厂家、商家长时间都没有认识到投资此行业的前景, 规模投入与开发的效益都不大; 而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清洁能源发电的意义认识也不足。由于这种情况, 谁也做不大, 谁也没有做好, 对此市场的整体发展

三相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完整版

三相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 、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测量同步发电机在对称负载下的运行特性。 2、由实验数据计算同步发电机在对称运行时的稳态参数。 二、预习要点 1、同步发电机在对称负载下有哪些基本特性? 2、这些基本特性各在什么情况下测得? 3、怎样用实验数据计算对称运行时的稳态参数? 三、实验项目 1、测定电枢绕组实际冷态直流电阻。 2、空载实验:在n=n N、I=0 的条件下,测取空载特性曲线U0=f(I f) 。 3、三相短路实验:在n=n N、U=0 的条件下,测取三相短路特性曲线I K =f(I f)。 4、纯电感负载特性:在n=n N、I=I N、cosφ≈的0条件下,测取纯电感负载特性曲线。 5、外特性:在n=n N、I f=常数、cos φ =1和cos φ =0.8滞(后)的条件下,测取外特性曲线U=f(I) 。 6、调节特性:在n=n N、U=U N、cosφ=1的条件下,测取调节特性曲线I f=f(I) 。 四、实验方法 1 2、屏上挂件排列顺序 D34-2、D52、D51 3、测定电枢绕组实际冷态直流电阻被试电机为三相凸极式同步电机,选用DJ18。 测量与计算方法参见实验4-1。记录室温。测量数据记录于表5-1 中。

源 电 磁 励 2 5 +D +D 图 5-1 三相同步发电机实验接线 图 4、空载实验 (1) 按图 5-1 接线, 校正直流测功机MG按他励方式联接,用作电动机拖动三相同步发 电机G S旋转, GS的定子绕组为 Y 形接法 (U N =220V) 。R f2用 R4 组件上的 90Ω与 90Ω 串联加 R6 上 90Ω 与 90Ω并联共 225Ω 阻值, R st 用 R2 上的 180Ω 电阻值, R f1用 R1 上的 1800Ω电阻值。开关 S 1, S 2 选用 D51 挂箱。 (2) 调节 D52 上的 24V 励磁电源串接的 R f2 至最大位置。调节 MG 的电枢串联电阻 R st 至最大值, MG 的励磁调节电阻 R f1 至最小值。开关 S 1、S 2 均断开。将控制屏左侧调压器旋钮向逆时针方向旋 转退到零位,检查控制屏上的电源总开关、电枢电源开关及励磁电源开关都须在 “关 ”断的位置,作 好实验开机准备。 (3) 接通控制屏上的电源总开关, 按下 “启动 ”按钮,接通励磁电源开关, 看到电流表 A 2有励磁电 流指示后,再接通控制屏上的电枢电源开关 ,起动 MG 。MG 起动运行正常后 , 把 R st 调至最小,调节 R f1使 MG 转速达到同步发电机的额定转速 1500 r/min 并保持恒定。 (4) 接通 GS 励磁电源,调节 GS 励磁电流 (必须单方向调节 ),使 I f 单方向递增至 GS 输出电压 U 0≈ 1.3U N 为止。 (5) 单方向减小 GS 励磁电流,使 I f 单方向减至零值为止,读取励磁电流 I f 和相应的空载电压 U 0。 (6) 共取数据 7~9 组并记录于表 5-2 中。 表 5-2 n=n N =1500r/min I=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I(mA) 48.1 26.7 33.8 33.8 26.7 40.8 26.7 33.5 47.1 U(V) 0.76 0.42 0.53 0.53 0.42 0.64 0.42 0.53 0.74 R(Ω) 63.3 63.6 63.8 63.8 63.6 63.8 63.6 63.2 63.6 COSФ R L S 1 R L A R L I C R f2 + x A MG X + y B V 1 C 同步电机 励磁绕组 同步电机 电枢绕组 TG R t s 源 电 磁 励 GS 3~ 励磁绕组

风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风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Wind Power Technique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wind power technique. Abstract: Key words: anemo-electric generator ; current situation ; developing trend 0 引言 风电古老而现代,但之所以到近代才得以发展,是因为在这方面存在许多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1)风本身随机性大且不稳定,对其资源的准确测量与评估存在误差;(2)风速大小、风力强弱、风的方向都随时间在变化,设计制造在不同风况下都能保持稳定运行的风电系统,并使其风电输出功率效率高且理想平滑十分困难;(3)风为间歇式能源,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都将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在与电网连接时,需要考虑输出功率的波动对地区电网的影响。此外,在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如何延长的寿命以及改善系统储能措施使其容量更大、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且寿命更长等问题上尚有待于得到更完善的解决。 1 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风力发电系统由风能资源、组、控制装置及检测显示装置等组成。组是风电系统的关键设备,通常包括风轮机、发电机、变速器及相应控制装置,用来实现能量的转换。完整的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见图1。

率曲线比较 长期以来风力发电系统主要采用恒速恒频发电方式( Constant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简称CSCF)和变速恒频发电方式(Variable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简称VSCF)两种。 恒速恒频发电方式,概念模型通常为“恒速风力机 +感应发电机”,常采用定桨距失速或主动失速调节实现功率控制。在正常运行时,风力机保持恒速运行,转速由发电机的极数和齿轮箱决定。由于风速经常变化,功率系数C p不可能保持在最佳值,不能最大限度地捕获风能,效率低。 变速恒频发电方式, 概念模型通常为“变速风力机+变速发电机(双馈异步发电机或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采用变桨距结构,启动时通过调节桨距控制发电机转速;并网后,在额定风速以下,调节发电机反转矩使转速跟随风速变化以保持最佳叶尖速比从而获得最大风能;在额定转速以上,采用变速与桨叶节距的双重调节限制风力机获取的能量以保证发电机功率输出的稳定性。 前者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但其发电效率较低,而且由于机械承受应力较大,相应的装置成本较高。后者可以实现不同风速下高效发电从而使得系统的机械应力和装置成本都大大降低。两者运行功率曲线比较如图 3所示。可以看出,采用变速恒频发电方式, 能在风速变化的情况下实时调节风力机转速,使之始终在最佳转速上运行,捕获最大风能[2]。 2 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实验报 告

编号:FS-DY-20379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实验报告 篇一:直流发电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直流发电机的各种运行特性,并根据所测得的运行特性评定该被试电机的有关性能。 2、通过实验观察并励发电机的自励过程和自励条件。 二、预习要点 1、什么是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在求取直流发电机的特性曲线时,哪些物理量应保持不变,哪些物理量应测取。 2、做空载特性实验时,励磁电流为什么必须保持单方向调节? 3、并励发电机的自励条件有哪些?当发电机不能自励时应如何处理? 4、如何确定复励发电机是积复励还是差复励? 三、实验项目

1、他励发电机实验 (1)测空载特性保持n=nN使IL=0,测取U0=f(If)。 (2)测外特性保持n=nN使If=IfN ,测取U=f(IL)。 (3)测调节特性保持n=nN使U=UN,测取If=f(IL)。 2、并励发电机实验 (1)观察自励过程 (2)测外特性保持n=nN使Rf2=常数,测取U=f(IL)。 3、复励发电机实验 积复励发电机外特性保持n=nN使Rf2=常数,测取U =f(IL)。 四、实验设备及挂件排列顺序 1、实验设备 2、屏上挂件排列顺序D31、D44、D31、D42、D51 五、实验方法1、他励直流发电机 励磁电源图2-3直流他励发电机接线图 按图2-3接线。图中直流发电机G选用DJ13,其额定值PN=100W,UN=200V,IN=0.5A,nN=1600r/min。校正直流测功机MG作为G的原动机(按他励电动机接线)。MG与

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现状与发展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近30年来,国际上在风能的利用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步。风力发电技术日臻完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单机额定功率最大已经到5MW,叶轮直径达到126m。截止2005年世界装机容量已达58,982MW,风力发电量占全球电量的1%。中国成为亚洲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其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8位,2005年新增装机容量居世界第6位。今后,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 1 引言 风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是太阳对地球表面不均衡加热而引起的“空气流动”,流动空气具有的动能称之为风能。因此,风能是一种广义的太阳能。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分析,地球上可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00亿kW,是地球上可利用水能的20倍。中国陆地10m高度层可利用的风能为2.53亿kW,海上可利用的风能是陆地上的3倍,50m高度层可利用的风能是10m高度层的2倍,风能资源非常丰富。 风能是一种技术比较成熟、很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1]。风能的利用方式不仅有风力发电、风力提水,而且还有风力致热、风帆助航等。因此,开发利用风能对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具有极强的魅力,从而唤起了世界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风能利用方面的研究。在本文中,将对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2 风力发电基本知识 2.1 风能的计算公式 空气运动具有动能。风能是指风所具有的动能。如果风力发电机叶轮的断面积为A,则当风速为V 的风流经叶轮时,单位时间风传递给叶轮的风能为 (1) 其中:单位时间质量流量m=ρAV (2) 在实际中,(3) 式中: P W—每秒空气流过风力发电机叶轮断面面积的风能,即风能功率,W; C p—叶轮的风能利用系数; ηm—齿轮箱和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一般为0.80—0.95,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为1.0; ηe—发电机效率,一般为0.70—0.98; ρ—空气密度,kg/m3; A—风力发电机叶轮旋转一周所扫过的面积,m2; V—风速,m/s。 2.2 贝茨(Betz)理论 第一个关于风轮的完整理论是由德国哥廷根研究所的A·贝茨于1926年建立的。 贝茨假定风轮是理想的,也就是说没有轮毂,而叶片数是无穷多,并且对通过风轮的气流没有阻力。因此这是一个纯粹的能量转换器。此外还进一步假设气流在整个风轮扫掠面上的气流是均匀的,气流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