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题

化学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题
化学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题

1、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C0( NH2 2,则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_______ 个原子;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 ;碳、

氧、氢、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填计算式) _________ Okg 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 ;某农田需2.8kg氮元素,则应施_kg 尿素。

2、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广泛使用了过氧乙酸(化学式CH3COOOH)84消毒液、二氧化氯等化学药剂,对

公共场所、家用物品、医疗器械及传染病房进行杀菌消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组成的 B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过氧乙酸中C、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 4: 3

D. 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因而能够用来杀菌消毒

2、有关机构于2005年2月18日发出警告:“苏丹红一号”可能致癌。已知“苏丹红一号”是系列染料之

一,其分子式为C16H12N2O下列关于“苏丹红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氧化物 B .其组成中含有氮分子

C. 它的分子里C、H N O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8 : 6 : 1 : 1

D. “苏丹红一号”中C、H N、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8:3 : 7 : 4

3、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修是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②甲醛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甲醛相对分子质量为30④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6 : 1 : 8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4、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 。54克水中含氢元__________ 克。

5、测得一种含杂质的氧化铁含氧32. 5%,则这种杂质不可能是:()

A . MgO

B . SiO2

C . A12O3

D . Fe3O4

6、FeO Fe2O3 Fe3O4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

A。1: 3: 4 B . 2: 3: 6 C . 6: 9: 8 D . 3: 8: 9

7、相同质量的SO2和S03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1 : 1 (B)2 : 3 (C)3 : 2 (D)5 : 6

9、下列铁的氧化物中,含铁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FeO、Fe2O3 Fe3O4 (B)Fe2O3、Fe3O4 FeO (C)Fe3O4、Fe2O3 FeO (D)FeO,Fe3O4、Fe2O3

10、目前工厂常用煤作燃料,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过程中产生一种有害气体造成空气的污染,该气体的

化学式是_____ ,各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

11、已知碳酸钠晶体化学式(Na2CO3? 10H2O,计算:

(1)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2)物质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12、在X2Y中X和Y元素的质量比为7 : 4,在X2Y3中X和Y元素的质量比为。

13、质量比1 :1的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苏丹红一号的化学式表示(GH12ZO,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3%,则苏丹红一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

少?(计算结果保留整数)苏丹红一号的化学式是什么?

3、相同质量的CO和CO所含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 ,所含碳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 ,所含氧元素质

量比为____________ 。

4、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7 : 3,由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 : 2,则化合物

的化学式为( )

A、X3Y2 B 、X2Y3 C 、XY D 、

5、明矶的化学式为KAI(SO4)2 ? 12HO,它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在制作某些传统食物时也用到它。营养学家

指出铝元素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7mg.

(1)KAl(SO4)2 ? 1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食品加工过程中,一般在1kg面粉中加入1g明矶。小峰同学的体重为500N, —天食用该种食品

150g 。试求:

① 1g 明矾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___ m g。

②150g 该食品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mg。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峰同学摄入的铝元素的量(填“未”或“已” )超过安全摄入量。

6、某CaCO3 样品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则该样品中含有CaCO3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7、有一不纯的硝酸铵(NH4 NO3)化肥,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测知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5%,

则该化肥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 。

8. (10南昌市)2009年某日,南昌某厂发生双乙烯酮(

GHkQ)泄漏。有关双乙烯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含有10个原子B ?其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 3 : 2

C.其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 4.76% D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g

9. (10揭阳)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 )、次氯酸钠(NaC 10)进行消毒。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一 1 B .次氯酸钠是氧化物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 .过氧乙酸中C H、O元素的质量比为2: 4: 3

10. (10 日照)自2010年4月1 日始,我国对酒后驾驶进行了专项整治。交警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检测仪,来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原理是红色的重铬酸钾遇酒精后生成蓝绿色的物质。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重铬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重铬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94

D.组成重铬酸钾的各元素个数比为2: 2 : 7

11. (10徐州)2010年4月玉树地震后,防疫人员使用各种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IQ)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闻到消毒剂气味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

B NaCIO 2是由NaCI和Q构成的

C NaCIO 2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5.4%

D NaCIO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

12. (10连云港)豆浆被成为“植物奶”,其中还有异黄酮(G5H0Q)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中共含有27个原子

B.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异黄酮中C、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 10: 2

13. (10天津市)下列关于耐高温新型陶瓷氮化硅(Si 3N4)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氮化硅中Si、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B. 氮化硅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140g 氮化硅中含硅元素的质量为84g

D. 氮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0g

14. (10 乌鲁木齐市)下列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CO(NH 2)2

B.(NH4)2SO4

C.NH4NO3

D.KNO3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混合物CO HCOO和C2H2Q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SO NaHSO和MgSO组成的混合物中,S的质量分数为A%则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气体由CO、CH4、S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的组成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 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某甲醛(甲醛的化学式为HCHO溶液中氢兀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9

、已知FeO FezQ、FesQ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 :

8,则混合物中

FeO

、Fe zQ、Fe3O4 三种

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

A. 9: 20: 5

B. 9 : 20: 33

C. 2: 5 : 3

D. 5: 6: 3

20、

Na2S、NaBr 的混合物

中,

钠的质量分数为37%,求Br 的质量分数?

高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高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注:下划线的建议记下来(计算题经常要用到)。 Na 2O 62 Na 2 O 2 78 NaOH 40 NaCl 58.5 Na 2 CO 3 106 NaHCO 3 84 Na 2 S 78 Na 2SO 4 142 NaNO 3 85 NaClO 74.5 KOH 56 KCl 74.5 K 2CO 3 138 KHCO 3 100 K 2 SO 4 174 KNO 3 101 MgO 40 Mg(OH) 2 58 MgCl 2 95 MgCO 3 84 MgSO 4 120 CaO 56 Ca(OH) 2 74 CaCl 2 111 CaCO 3 100 Ca(HCO 3 ) 2 162 CaSO 4 136 Ca(ClO) 2 143 Ba(OH) 2 171 BaCl 2 208 BaCO 3 197 BaSO 4 233 Ba(NO 3 ) 2 164 Al 2O 3 102 Al(OH) 3 78 AlCl 3 133.5 Al 2 (SO 4 ) 3 342 KAl(SO 4 ) 2 ·12H 2 O 474 NaAlO 2 82 SiO 2 60 H 2 SiO 3 78 Na 2 SiO 3 122 SiCl 4 170 NH 3 17 N 2 H 4 32 NO 30 NO 2 46 HNO 3 63 NH 4 Cl 53.5 (NH 4 ) 2 CO 3 94 NH 4 HCO 3 79 (NH 4) 2 SO 4 132 NH 4 NO 3 80 CO(NH 2 ) 2 (尿素)60 P 2O 5 142 H 3 PO 4 98 Na 3 PO 4 164 Ca 3 (PO 4 ) 2 310 H 2O 18 H 2 O 2 34 H 2S 34 SO 2 64 SO 3 80 H 2 SO 4 98 HF 20 CaF 2 78 HCl 36.5 HClO 52.5 HBr 81 HI 128 MnO 2 87 KMnO 4 158 K 2 Cr 2 O 7 294 FeO 72 Fe 2O 3 160 Fe 3 O 4 232 Fe(OH) 3 107 FeCl 2 127 FeCl 3 162.5 FeS 88 FeS 2 120 FeSO 4 152 Fe 2 (SO 4 ) 3 400 CuO 80 Cu 2O 144 Cu(OH) 2 98 CuCl 2 135 CuS 96 Cu 2 S 160 CuSO 4 160 CuSO 4·5H 2 O 250 Cu(NO 3 ) 2 188 AgCl 143.5 AgBr 188 AgI 235 Ag 2SO 4 312 Ag 2 CO 3 276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分子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答案版

、中考回放 1.(2013?岳阳)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幵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 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间有间隙 B .分子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 可分 【答案】C; 【解析】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交警旬到恃殊的酒精气味,与分子的旦它特性无关I故选⑺ 【考点】分子的特性、分子在不断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分子性质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闻到某些物质的味道与分 子在不断运动有关。 2.(2014?杭州)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 .分子间的空隙增大C .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分子 总数增加 【答案】B; 【考点】分子的特性、分子之间有间隙。 【点评】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气态分子的间隙〉液态分

子的间隙〉固态分子的间隙。 3.(2014?黑龙江)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闻到物质的味道,是因为物 质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造成的;故A答案正确;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分子的体积是 固定不变的,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之后运动速度 加快,分子间的间隙增大,乒乓球内的气压随之增大,使压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故B答案 错误; c.分离菠态空汽舊懐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空气是由氮汽、牽气、二氧化碳、稱有气体和其他 成分组成的,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氮气和髦气的沸点不同,把氧气分离出来,也就是诜把氧气 分子肺选出来.这牛过程没步圧到分子分裂成原子的过程,故匚答嘉错误?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和是由水并子构亦 冰融化咸水,从需{观的吊匿分析,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尢而不是分子种类发主此变-故D 答案错误.

初中化学分子 教学设计

分子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分子及其性质课题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 授课教师化学化工学院 王鹤 教学对象九年级上学期学生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物质的变化”、“空气的组成”以及“水的组成”等知识点,对化学学科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一定兴趣,明确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课题后将进一步探究学习“原子的性质和构成”、“元素的基本知识”等内容。因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们从宏观的实验现象和化学变化过渡到微观世界,进一步研究变化的本质。在整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本节课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宏观物质和日常现象入手,引入物质的可分性,展示科学家对分子的猜想及研究成果,确立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进而通过实验探究,教师讲述,小组讨论,类比迁移的手段进一步探究分子的性质。 学情分析 本课题针对的是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该阶段学生接触化学学科时间尚短,不具备深厚的化学基础,却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从本节课开始,学生们对化学的学习和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将从宏观向理解微观世界过渡。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接触较少,认识比较抽象,因此需要用生活总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做类比,也可与其它学科中的知识点做类比迁移,引导学生将知识点具体化,进而直观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攻克难点。 教学策略 本节课所学内容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将引领学生从宏观的认知过渡到微观的探索。而微观世界对学生来说接触不多,有一定认知难度。因此我将用两条线索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明线----水 由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作为主线,通过对水的分析以及与水相关的实验来确立分子的真实存在性,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分子的相关性质。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抽象的知识点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暗线----分子的性质 整堂课将以分子的性质为中心,引导学生们通过学科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并思考实验现象,小组讨论等手段,正确归纳并掌握分子的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可分性,确立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 2、了解分子的基本特点。 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自然现象和身边事例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2、学会运用实验探究、迁移、类比、归纳、小组研讨等方法从已知现象及结论学习新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并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

相对原子质量计算题

1、下列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CO(NH2)2 B.(NH4)2SO4 C.NH4NO3 D.KNO3 2、在氧化亚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这三种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 C.D. 3、X和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和乙,甲的化学式为XY2,其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乙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乙的化学式为 A. XY B. XY3 C. X2Y3 D. X3Y 4、下列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改变的 是 ( ) A. CaO+H2O=Ca(OH)2 B. H2O+CO2=H2CO3 C. CaCO3CaO+CO2 D. 2CO+O22CO2 5、A、B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化合物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21∶8,则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A3B4 B. A2B3 C. A3B2 D. AB 6、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CO2 B、ClO2 C、SO2 D、NO2 7、常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SO2、CO、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 ) ①SO2②SO2、CO ③SO2、N2④CO、N2⑤SO2、CO、N2 A.①②③ B.②③⑤C.①②⑤ D.①④⑤ 8、某硝酸铵[NH4NO3]样品中含有一种杂质,经分析样品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该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A.(NH4)2SO4 B.CO(NH2)2C.NH4HCO3D.NaCl 9、某元素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其式量为M,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B.C.D. 10、某不纯的二氧化锰粉末中只含有一种杂质,经测定该不纯的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5.8%,则其中的杂质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Al2O3 B.MgO C.SiO2 D.CuO 11、根据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MnO4计算: ⑴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 ⑵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⑶多少克高锰酸钾与71g硫酸钠(Na2SO4)所含的氧元素质量相等?(3分) 1、A 2、B 3、B 4、D 5、A 6、B 7、D 8、B 9、C 10、解析: 二氧化锰中氧元素质量分数=

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氢H 1 氩 Ar 40 碳C 12 钙 Ca 40 氮N 14 锰 Mn 55 氧O 16 铁 Fe 56 氟F 19 铜 Cu 64 氖Ne 20 锌 Zn 65 钠Na 23 银 Ag 108 镁Mg 24 碘 I 127 铝Al 27 钡 Ba 137 硅Si 28 钨 W 184 磷P 31 铂 Pt 195 硫S 32 金 Au 197 氯Cl 35.5 汞 Hg 201 钾 K 39 铅 Pb 207 氢气H2 2 氨气NH3 17 氮气N228 氧气O232 一氧化碳 CO 28 二氧化碳 CO244 一氧化硫 SO 48 二氧化硫 SO264 三氧化硫 SO380 二氧化锰 MnO2 87 二氧化硅 SiO2 60 一氧化氮 NO 30 二氧化氮 NO 246 三氧化钨 WO3232 二硫化碳 CS2 76 二硫化亚铁FeS2 120 五氧化二磷P2O5142 氧化铁Fe2O3 160 氧化亚铁FeO 82 四氧化三铁Fe3O4 232 氧化铜CuO 80 氧化亚铜Cu2O 144 氧化钠Na2O 62 氧化镁MgO 40 氧化钙CaO 56 氧化铝Al2O3102 氧化汞HgO 217 氧化银Ag2O 232 氧化铅PbO 223 氧化锌ZnO 81 过氧化氢H2O234 氯气Cl271 氯化钾KCl 74.5 氯化钠NaCl 58.5 氯化镁MgCl295 氯化钙CaCl2111 氯化铜CuCl2135 氯化锌ZnCl2136 氯化钡BaCl2208 氯化铝AlCl3133.5 氯化铁FeCl3162.5 氯化亚铁FeCl2127 氯化银AgCl 143.5 氯化氢HCl 36.5 氯酸钾KClO3122.5 氯化铵NH4Cl 53.5 硫酸H2SO498 硫酸锌ZnSO4161 硫酸铵(NH4)2SO4132 硫酸铜CuSO4160 硫酸钡BaSO4233 硫酸钙CaSO4136 硫酸钾KSO4135 硫酸钠Na2SO4142 硫酸镁MgSO4120 硫酸铁Fe2(SO4)3 400

初中化学原子、分子、离子讲义

原子、分子、离子 知识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是按能量由低到高,离核由近至远的顺序分层排布的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电子能量:逐渐升高 离核距离:逐渐增大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周期表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及化学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一般<4易失活泼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知识点2: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原子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2、分类: (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原子失电子) (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原子得电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 (1)离子符号:(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Na+、Cl-、O2-、2Mg2+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小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大2表示两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 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特点:最外层稳定结构)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原子结构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6.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 品红扩散 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 7.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 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 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9.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10. 以下说法都是是错误的() A. 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 B.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C.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初三化学分子教案

初三化学分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理解分子的概念,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重点: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性质微观想象的形成 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式,实验探究等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材料:醋、香水、纯净水、红墨水、酒精、黄豆、大米,烧杯(3个)、 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引入请大家边欣赏这些漂亮的图片边看我做两个小实验 PPT展示几幅美图 实验1.红墨水滴入纯净水中; 2.把醋和香水滴在纸上。 现象:实验1中纯净水逐渐变红;

实验2中闻到有香味的是香水,有酸味的是醋。 师以上两个实验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当人们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有相应的“粒子”(副板)所构成的以后,这些现象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谁来解释一下实验1中为什么滴入红墨水之后变红了? 学生1红墨水粒子扩散到了水的粒子中 提问为什么我们通过闻到他们的气味就能判断出他们是醋或者是香水呢? 学生2因为在醋或者香水中他们的粒子扩散到了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因而使人嗅到了他们的气味。 师上述我们所说的这些粒子,在化学上我们称之为“分子” 板书2.1分子 讲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上一章学到过的N2就是由氮气分子所构成。我们呼进去的氧气由氧气分子所构成,那吐出来的CO2就是由什么所构成的? 学生二氧化碳分子 师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的时候,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那水的化学性质有没有变? 回答没有 副板1.物理变化――分子不变 师而由分子所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它的分子去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举个例子:C在O2中燃烧时,C和O2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什么?对,二氧化碳是一种新的分子,那么C和O2的化学性质能不能保持啊?当然也就不能了。 副板2.化学变化――分子改变 过渡那什么是分子呢? 板书一.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是保持:“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解释这个数据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如果我们全中国人都来数这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个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多久了?学要2万多年! PPT如果把水分子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师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

初中化学分子式

初中常用化学分子式(实用) 酸 硫酸H2SO4 亚硫酸H2SO3 盐酸HCl 硝酸HNO3 硫化氢H2S 碳酸H2CO3 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氢气碳氮气氧气磷硫氯气(非金属单质) H2 C N2 O2 P S Cl2 钠镁铝钾钙铁锌铜钡钨汞(金属单质) Na Mg Al K Ga Fe Zn Cu Ba W Hg 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钡氧化亚铜 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 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铁红)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铝三氧化钨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 氧化银氧化铅二氧化锰(常见氧化物)

Ag2O PbO MnO2 氯化钾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铜氯化锌氯化钡氯化铝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银(氯化物/盐酸盐) FeCl2 FeCl3 AgCl 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硫化氢溴化氢碳酸(常见的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硫酸铜硫酸钡硫酸钙硫酸钾硫酸镁硫酸亚铁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硫酸氢钠硫酸氢钾亚硫酸钠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银 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钙亚硝酸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镁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常见的盐) K2CO3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钾氢氧化铝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常见的碱) Fe(OH)3 Fe(OH)2 甲烷乙炔甲醇乙醇乙酸(常见有机物) CH4 C2H2 CH3OH C2H5OH CH3COOH 碱式碳酸铜石膏熟石膏明矾绿矾 Cu2(OH)2CO3 CaSO4?2H2O 2 CaSO4?H2O KAl(SO4)2?12H2O FeSO4?7H2O 蓝矾碳酸钠晶体(常见结晶水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有关计算练习题1

相对分子质量有关计算练习题 1、孔雀石绿具有高残留和致癌等副作用,我国已将孔雀石绿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孔雀石绿中含有C 、H 、Cl 、N 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0,Cl 元素质量分数为9.74%。一个孔雀石绿分子中含有Cl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Cl —35.5)(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 [Ca 10(PO 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牛奶含钙 丰富而又易吸收,且牛奶和钙的比例适中,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右图 3-4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一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问 题: (1)包装标签中脂肪≥3.3 g ,是指100 mL 牛奶中含脂肪质量至少要 3.3 g ,那么一盒牛奶含钙至少 g 。 (2)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保留为0.1%) (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 g 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于牛奶,则 一个人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 3、图是某品牌补铁剂的标签。请回答: (1)富马酸亚铁颗粒中的铁属于 元素(填“常量” 或“微量”); (2)富马酸亚铁中C 、H 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已知富马酸亚铁(C 4H 2FeO 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3%,若每次服用1包该补铁剂,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 mg 。 4小强同学在公共场所围墙上看到一则化肥广告。 (1)回校后,小强通过计算氮的质量分数发现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请你写出小强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2)小强认为此广告会坑害农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技术监督局对该产品取样分析,发现其氮元素质量分数仅为12.0%,则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富马酸亚铁颗粒 化学式:C 4H 2FeO 4 每包含富马酸亚铁0.2g 适应症:缺铁性贫血 服用量:每次1~2包(成人)

初中化学教案:分子

初中化学教案:分子 初中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成"分子"和"混合物和纯净物"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分子等粒子所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教材一开始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分子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及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分子的性质)。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分子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分子存在的客观性,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运动状态。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分子的认识。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实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 纯净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然后从微观上-用初步掌握的有关分子知识进一步区分纯净物 和混合物,使学生能初步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研究的是有关分子知识。分子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它的存在学生很难相信,接受起来远不如第一章知识来的快。教材第一章重点研究的是氧气的制法及性质。对于氧 气学生比较熟悉,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气尽管也看不见,摸不着,但学生能凭生活经验确信氧气真实存在着。鉴于此,建议在 教学过程中也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为什么能闻到花 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干;糖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逐渐消失,而水却 有了甜味等。将宏观现象做为纽带,诱发学生进行想象-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是因为 花或酒中有香气的分子(或粒子)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气。湿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水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糖块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 是由于糖的分子扩散到水的分子中间去了。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建立起了联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实验(氨分子扩散实验、品 红扩散实验并补充酒精与水混合实验)融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感 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同时也便于学生学习分子性质时,树立起分子是运动的,不同物质分 子大小不同和分子间都有间隔距离的想象。为了使学生更加确信分子的真实存在,除向学 生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外,还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其它分 子的照片。 对于分子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知识的一个重点。教师首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第一 章中涉及的几个物质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然后让学生用初步掌握的分子知识以小组的形式从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 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一个比较准 确的定义。 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树立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的辨证观 点?quot;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从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来说分子是不可分 的整体粒子,因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同 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可以再分是说它在化学反应过 程中分子起了变化,变成别种物质的粒子了。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 步培养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分子概念中还强调了"化学性质"是因为通常讨论的物理性质 是一种宏观现象,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每一个单个分子所能 表现的,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等。本节知识不仅应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也应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内在含义。 在学生对分子概念有了了解之后,师生应对分子的基本性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 除能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外,还应认识到分子非常微小,分子都在不

九年级上册化学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梳理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梳理 课题1、分子和原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1.认识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 (1)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 5、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 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

化学式计算的典型题(2010年中考题精选) 1、求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KHCO3;(2)Cu2(OH)2CO3; (3)CuSO4·5H2O;(4)KAl(SO4)2·12H2O (5)2H2O;(6)4CO(NH2)2;(7)3Mg2+(8)5SO42-。 2、求下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1)CuSO4;(2)C2H5OH;(3)Fe2(SO4)3; 3、三硝基甲苯是TNT黄色炸药的主要成分,它的化学式为C6H5CH3(NO2)3,求三硝基甲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 4、求下列常见氮肥中的氮元素质量分数。 (1)尿素[CO(NH2)2];(2)硝酸铵[NH4NO3];(3)碳酸氢铵[NH4HCO3]; (4)硫酸铵[(NH4)2SO4];(5)氯化铵[NH4Cl] 5、3.6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质量是多少g? 6、25g碳酸钙[CaCO3]含有的钙元素是多少g? 7、6kg尿素[CO(NH2)2]所含的氮元素是多少kg? 8、多少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质量是1g? 9、人们常采用吃含碳酸钙药物的方法补钙,若要补钙4mg,需要食用多少mg的碳酸钙? 10、多少g水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与1.7g氨气[NH3]所含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11、多少g硝酸铵所含氮元素与12g尿素所含氮元素质量相当? 12、多少g四氧化三铁所含铁元素质量是16g三氧化二铁质量的两倍? 13、农民用尿素给耕地的玉米施加氮肥,刚好需要120kg尿素,若改施用碳酸氢铵[NH4HCO3]达到相同的肥效,则需要碳酸氢铵的质量是多少?

14、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则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15、尿素[CO(NH2)2]中碳、氢、氧、氮四种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16、相同分子数的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两者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17、3个氧气分子和2个臭氧分子中,两者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18、各取n个二氧化硫分子和m个三氧化硫分子,两者的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 19、如果水和二氧化碳所含的氧原子个数相同,则水分子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20、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则二氧化硫分子和三氧化硫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21、氧气和臭氧所含的氧原子个数比是4:3,则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 22、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则两者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 23、取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则二氧化硫分子和三氧化硫所含的氧元素质量比是______; 24、当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质量比是8:5时,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2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26、若要使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质量比是______; 27、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硫元素的质量比是2:1,则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质量比________。 28、将氯化钠粉末放在水中完全溶解,测定得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5%,则钠元素在盐水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9、某地赤铁矿中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是50%,杂质不含铁元素,则赤铁矿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 30、某不纯的硝酸铵[NH4NO3]化肥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90%,杂质不含氮元素,则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二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二 二、考点清单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认识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 一)认识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 (1)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 5、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 分子:

初中化学分子的性质(提高) 知识讲解

分子的性质(提高) 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 1.掌握分子的性质;掌握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能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高清课堂《分子和原子》一)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要点诠释】 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要点二、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改变了,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时水分子就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目录

编辑本段计算题 一、求相对分子质量 格式为: 解: XXX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数量*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结果 初三考生要注意这里一律以元素为单位分开计算,不能以原子团为单位整体计算,否则是没有分的。 例题 例1:计算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8 注意这里与摩尔质量不同,不可写为M(H2O) 例2:计算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16×4=98 二、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格式为: XXX中X元素与X元素质量比=(X原子个数*X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X相对原子质量) 例1:求二氧化碳碳氧元素质量比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 三、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格式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这里要注意写上100%,否则公式错误,考试时公式分扣除。 例:有MgO与MgSO4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已知镁的质量分数为33%,求氧化镁质量分数 解:设MgO质量分数X ( X·Mg + ( 1 - X )·Mg ) / ( X·MgO + ( 1 - X )·MgSO4 )=33% 解出X即为氧化镁质量分数 编辑本段计量 原子的质量计量一样,分子的质量计量也先后存在3个量名称:相对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和分子量。众所周知,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之和。在日常专业工作中,不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它们的分子

质量都是根据各元素原子的个数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元素周期表上查到)计算得到。既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单位为“1”的相对质量,那么由此计算得到的分子质量必然也是一个单位为“1”的相对质量。对于某些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往往都是通过电泳、离心或色谱分析等方法测得其近似分子质量,因而更是一个相对概念的量值。所以,我们过去长期习惯使用着的“分子量”实际上都是相对的分子质量。因此,国标指出“以前称为分子量”的即是“相对分子质 量”(relativemolecularmass),并将后者定义为“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相对分子质量是两个质量之比,也在计算表达形式上进一步明确了“相对”的含义。对于定义中的“特定单元”,主要是指空气等组成成分基本不变的特殊混合物,它们的相对质量可根据其组成成分(N2,O2,CO2,Ar等)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计算其平均质量,然后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相比即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的量符号为Mr.,单位为“1”。 常用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编辑本段1 .酸类 盐酸HCl = 1+ 硝酸HNO3 63 = 1+14+16*3 碳酸H2CO3 62 硫酸H2SO4 98 磷酸H3PO4 98 编辑本段2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 教学方法 学、议、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下列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Cl 2二氧化硫SO 2 尿素CO(NH 2 ) 2 碳酸氢铵NH 4 HCO 3 说出上述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2、原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在化学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分子质量也很小, 分子由原子构成,那么在化学中怎样表示分子的质量呢?(点题) 二、阅读学习目标(见学案) 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自学指导(1)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阅读教材84—85页内容: 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2、“总和”意味着用什么运算方法? 3、自学例题,并当堂训练:求Cl 2、SO 2 、CO(NH 2 ) 2 、NH 4 HCO 3 的相对 分子质量 (与学生一起纠错、点拔: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4=60 或=12+16+(14+1×2)×2=60 交流、讨论、纠错学会第一种计算,学会交流与合作)

化学分子式

酸 硫酸H2SO4 亚硫酸H2SO3 盐酸HCl 硝酸HNO3 硫化氢H2S 碳酸H2CO3 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氢气碳氮气氧气磷硫氯气(非金属单质) H2 C N2 O2 P S Cl2 钠镁铝钾钙铁锌铜钡钨汞(金属单质) Na Mg Al K Ga Fe Zn Cu Ba W Hg 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钡氧化亚铜 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 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铁红)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铝三氧化钨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 氧化银氧化铅二氧化锰(常见氧化物) Ag2O PbO MnO2 氯化钾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铜氯化锌氯化钡氯化铝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银(氯化物/盐酸盐) FeCl2 FeCl3 AgCl 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硫化氢溴化氢碳酸(常见的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硫酸铜硫酸钡硫酸钙硫酸钾硫酸镁硫酸亚铁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硫酸氢钠硫酸氢钾亚硫酸钠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银 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钙亚硝酸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镁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常见的盐) K2CO3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钾氢氧化铝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常见的碱) Fe(OH)3 Fe(OH)2 甲烷乙炔甲醇乙醇乙酸(常见有机物) CH4 C2H2 CH3OH C2H5OH CH3COOH 碱式碳酸铜石膏熟石膏明矾绿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