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

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
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

附件2

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

全国决赛技术方案

(综合比武)

为做好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综合比武)活动,制定本方案。

一、理论知识考试方案

(一)考试要求及重点内容

1. 基本要求

本次考试重点在于考核对生态环境监测形势与政策,以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综合评价等方面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熟悉情况。

2. 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涵盖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大气、温室气体、声、固体废物、土壤、生态(含生物)等要素,涉及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环境应急监测等领域,覆盖手工监测、现场监测、在线自动监测及遥感监测等监测手段。

3. 重点内容

主要内容包含生态环境监测形势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生态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生态环境监测相关质量标准,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技术方法及技术规范、生态环境监

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知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评价技术方法等。其中监测技术方法、质量管理技术要求、综合评价技术方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1)监测技术方法

掌握地表水、气、土和污染源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及运输的基本内容;实验室基本知识;容量分析的原理及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熟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及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应急监测技术方法;环境噪声点位布设及监测技术方法;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方法。了解海水、地下水、固废和生物样品采集要求;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方法;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生物监测方法和生态遥感监测手段。

(2)质量管理技术要求

掌握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基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熟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通用要求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补充要求;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措施和应用。了解常用数理统计基础知识。

(3)综合评价技术方法

掌握水质监测、大气监测报告的类别和特点;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的基本内容。熟悉综合评价适用的相关环境标准;

应急监测报告的特点和应用;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方法。了解报告管理的基本程序和要求;生态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考试形式和题型

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20分。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

(三)评分方法

考试结束后,由阅卷人员根据试题答案和评分细则,在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对每名参赛选手的答卷进行统一评判。每支决赛代表队的4名正式参赛人员和1名备选人员均要参加理论知识考试,且5名参赛人员个人成绩均会记入各代表队团体成绩。

(四)主要参考资料

考试主要参考资料包括当前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形势政策类文件、现行标准规范、分析方法类书籍等,具体如下:

标方法为首选方法,但不作为唯一方法。

二、现场操作竞赛方案

(一)竞赛项目

为体现生态环境监测五个统一,并基于环境要素较全面、监测分析方法类别广泛、竞赛项目为日常工作中重点及难点项目、能切实反映人员的技术水平、所需各种条件易于保障、对现场人员及环境影响小等原则,现场操作竞赛拟设以下4个项目:

1.容量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

方法依据: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酸性法)(GB11892-1989)。

备注:高锰酸钾溶液允许提前配制。

2.光度法测定水(海水)中六价铬

方法依据:水中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87)。

3. 便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定性、定量分析)

方法依据:气相色谱-质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备注:定量分析考核苯系物与卤代烃类组分,允许提前内置校准曲线。

4. 电位法测定土壤中pH 值

方法依据:土壤pH 值的测定电位法(HJ 962-2018)。

(二)竞赛时间

每个比武项目的时间为150分钟。

(三)竞赛方式

现场操作竞赛采用场内分组集中的方式进行。每支代表队正式参赛人员4名,备选参赛队员1名,4名正式参赛人员均需独立完成上述4个现场操作竞赛项目的比赛。现场操作竞赛共分4轮,每轮每名正式参赛人员进行1个项目的比武,然后轮换进行其余项目,直至完成所有比武项目。

(四)评分方法

现场操作竞赛评分依据主要以样品分析的准确性为主,辅以考查参赛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及原始记录、分析报告的规范性。具体评分细则另行制定。比武期间,现场设有监督员。

比武队员一经发现有违纪行为,由监督员带离比武现场,该违纪人员的本项比武成绩按零分计算。4名参赛人员个人成绩均会记入代表队团体成绩。

(五)现场操作竞赛物资准备

1. 组委会提供物资

实验场地、外接电源供给、排风、洗涤用水、废液桶、考核样(不含内标)。

2. 禁用物资

各种文字材料、设备服务模块、移液枪等自动、半自动移液、配液及滴定等实验装置。

3. 自带物资

除组委会提供的物资外,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器皿量器、纯水、试剂材料、记录、标签、计算器等其他物资均由各代表队自行准备。

三、大比武赛程

本届大比武活动全国决赛赛程共2天半。

报到当天下午:理论知识考试(集中进行);

第一天上午:开幕式,现场操作竞赛(分组进行);

下午:现场操作竞赛(分组进行);

第二天上午:现场操作竞赛(分组进行);

下午:现场操作竞赛(分组进行)。

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彭筱峻袁文芳朱艳芳 (江西省宜春市环科所)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分阐述了生态环境监测的内涵及其基本内容,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作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生态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 1区分几个重要的概念 1.1生态与环境 中文/生态环境0一词是已故中科院院士黄秉维在全国人大讨论宪法草案时,针对草案中/保护生态平衡0这一说法提出来的。他当时认为/保护生态平衡0不够确切,建议改为/保护生态环境0。他的建议在政府报告和宪法中都被采用,/生态环境0从此成为法定名词。但以后,黄先生发现这个提法不当,在自己的文中明确地说:/顾名思义,生态环境就是环境,污染和其他的环境问题都应包括在内,不应该分开,所以我这个提法是错误的。0 钱正英、沈国舫、刘昌明三位院士2005年提出应改正/生态环境0这一提法。他们认为/生态0是与生物有关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和,不是一个客体,而环境则是一个客体,把环境与生态叠加使用是不妥的。/生态环境0的准确表达应当是/自然环境0,外文没有/生态环境0或/生态的环境0的说法,5大百6中将/生态环境0译为/eco l og ical env i ron m ent0,是中国人的造词,未见于国外的科学著作。同时,/生态环境0所要表达的/自然环境0,是广义环境的一部分,还不能包括全部环境问题,例如,不能包含人类活动造成的某些污染问题。因此,将/生态环境0译成外文时,一般只能改译为/生态与环境0。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当用/环境与生态0,或归总为/环境0。 1.2环境监测 根据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给出的定义,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做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应进行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确切地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从而做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3生态监测 目前,关于生态监测的定义尚不统一,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看法: 生态监测是生态系统层次的生物监测。持这种观点的认为,生态监测就是观测与评价生态系统对自然变化及人为变化所做的反应,包括生物监测和地球物理化学监测两方面内容(刘培哲,1989)。 生态监测是比生物监测更复杂、更综合的一种监测技术。其观点是,从学科上看,生态监测属于生物监测的一部分,但因它涉及的范围远比生物学科广泛、综合,因此可把生态监测独立于生物监测之外(王焕校等,1986)。 生物监测包括着生态监测。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生物监测就是系统地利用生物反应以评价环境的变化,并把它的信息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的程序中去。从生物学组建水平观点出发,各级水平上都可以有反应,但重点放在生态系统级的生物反应上(沈韫芬等, 1990)。 实际上,无论是生物监测还是生态监测,都是利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判定环境质量,都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这无疑又都属于生态学研究范畴。从这种意义上说,凡是利用生命系统(无论哪一层次)为主进行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手段都可称为生态监测。就是被视为生物监测开创者的科尔克威茨和马森也不主张简单地使用他们的生物表,强调不要根据某种生物,而应该根据其生物群落来评价环境。目前人们所说的生物监测,实际上大多都是生态监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台账制度方案预案专案交底计划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5〕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   科学监测、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监测科研和综合分析,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开展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

环境监测大比武选拔赛理论考试答案

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 广西选拔赛理论考试试题(第一轮)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满分25分) 1、答案:重力自然 2、答案:硫化氢、二氧化氮、氟化氢(三种中任意两种均算对) 3、答案:1小时 1小时 3~4 (注:依据HJ/T 397-2007规定) 4、答案:0.5 5、答案:70% 6、答案: 2~50m 1.5~15m 7、答案:两倍 8、答案:工况运行条件 9、答案: 非分散红外(NDAR) 10、答案:锕(Ac)钾-40 11、答案: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12、答案:24 13、答案:氡及其子体 14、答案:新风量 15、答案:颗粒物 16、答案:越长越长 17、答案:氘灯法塞曼效应法18、答案:基体干扰物 19、答案:热硝酸去离子水20、答案:FID 21、答案:单离子检测 22、答案:平板分离 23、答案:生产周期 2 3 24、答案:干扰物质均匀代表 25、答案:水温、pH、电导率、浊度和溶解氧 26、答案:立即读数 27、答案:0.0001 28、答案:0.45 103~105 29、答案:软质(钠钙) 30、答案:准确程度 31、答案:≤1.0μS/cm ≤5.0μS/cm 或≤0.10mS/m ≤0.50mS/m 32、答案:3对 33、答案:0.2

34、答案:乙酸锌 35、答案:169 二、判断题(对的“√”,错的“×”;每题1分,满分20分)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 7、答案:× 8、答案: √ 9、答案: √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 15、答案:√ 16、答案:× 三、单选题(每题1分,满分17分)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 C 5、答案: C 6、答案: B 7、答案: D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C

综合应用一:基于遥感的自然生态环境监测

遥感应用实习报告 班级: 小组: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零一七年一月

遥感应用实习是《遥感原理与应用》与《遥感图像处理》课后进行的实践教学,是进一步理解、掌握遥感影像处理理论的重要实践环节。遥感信息是测绘、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价等诸方面应用的主要数据源。各个部门对遥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遥感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实习实践环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实习要求学生能进一步理解遥感图像的含义、遥感图像的表达及对遥感图像的基本操作,能独立设计或应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目的驱动的专题操作。因此,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对待,并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不得马虎敷衍。希望通过本次实习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的: 1.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会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遥感影像的处理操作,掌握遥感影像处理的一般流程和步骤方法; 3.能够基于所学的遥感原理及其图像处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解决实际工程的应用问题,能够进行方案设计、处理并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的结论; 4.通过提高部分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5.通过实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实习地点 固定教室2教304。 三、时间内容和时间安排

基于遥感的自然生态环境监测 目录 基于遥感的自然生态环境监测.............................................................................. (1) 目录 (1) 摘要 (2) 背景 (3) 1数据获取 (4) 1.1自定义坐标系 (4) 1.2正射纠正 (4) 2预处理 (4) 2.1图像配准 (4) 2.2图像融合 (4) 3生态因子生成 (4) 3.1大气校正 (4) 3.2植被坡度计算 (4) 3.3土壤指数计算 (5) 3.4坡度计算 (5) 3.5自然生态因子归一化 (5) 4生态环境评价 (5) 5总结 (6)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 首先介绍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确定的原则和指标内容;阐述了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4种方法,重点介绍计量经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另外,还简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法和补偿机制。 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森林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森林的合理经营,并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人类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将监测结果应用于森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法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或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成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结果可用于森林生态环境评价,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鉴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结构上的复杂性,时间序列上的多变性,生长发育过程的周期性和环境反应的滞后性等特点,森林生态环境的监测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定位监测和半定位监测方法。 ①定位监测:在一定的区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环境类型,设固定监测点,进行长期地、 系统地、连续地观测与研究。 ②半定位监测:相对于定位监测而言,通常由于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定位观测站数量有限, 对于一些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相对短期的、不连续的观测和研究,作为对定位观测站的补充。 (2) 宏观监测、微观监测、重点地区监测和典型区域监测。 ①宏观监测:研究地域至少应该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 宏观监测以原有的自然本底图和专业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和生态图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其次,也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 ②微观监测:研究地域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 类型。 微观生态监测以大量的生态监测站为基础,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提取属性信息。 ③重点地区监测:对重点预防防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进行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分布、 面积、治理程度、治理效益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④典型区域监测:如对泥石流、滑坡、崩岗、汛期等进行监测预报。 (3)定期监测、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 ①定期监测:在已有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上,扩充、完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开展每年一次的资 源与生态环境变更调查,全面监测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利用遥感手段,定期监测重点地区(尤其是国家级监测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并核查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详实性。 ②日常监测:随时监测有关洪水、违法用地、毁林砍伐、毁草开荒、乱占滥用土地等突发事件。 ③专项监测:在国家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地区进行资源与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的监测,主要包括黄河 上中游地区、长江上中游地区、风沙区、草原区等。 2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与内容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极大,森林生态环境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都有

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府办函〔XX〕108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准确掌握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为核心,以“全面设点、全县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为要求,坚持“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测管协同、分工责任”的原则,以“完善网络、信息共享、风险防范、精准服务、强化保障”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及时提供客观准确、统一完整、科学权威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风险监测评估与预报预警能力,为服务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XX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设目标 到XX年,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初步建成标准统一、责任清晰、各方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1.空气环境质量监测。进一步优化完善气象要素监测点位,在XX主城区新建市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1个,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气象局配合) 2.水环境质量监测。落实“河长制”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监测断面布设。在渠江、长滩寺河等重点流域科学布设水质监控断面,及时掌控水质变化情况;在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18个。根据水污染防治要求,适时扩大水质监测网络。(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水务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配合) 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在耕地、林地、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固废集中处理场及周边、饮用水源地、天然气开采、交通干线等区域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县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2个,基本形成能够反映我县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网络。根据土壤污染防治需要,适时调整和补充土壤监测点位。(县农业局牵头,县环境保护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配合) 4.声环境质量监测。建设覆盖城市建成区的区域声环境、声功能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点。加强对城市敏感点的监测。(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配合) 5.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单。严格落实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规定开

环境监测大比武选拔赛理论考试答案

环境监测大比武选拔赛理论考试答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广西选拔赛理论考试试题(第一轮)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分,满分25分) 1、答案:重力自然 2、答案:硫化氢、二氧化氮、氟化氢(三种中任意两种均算对) 3、答案:1小时 1小时 3~4 (注:依据HJ/T 397-2007规定) 4、答案: 5、答案:70% 6、答案: 2~50m ~15m 7、答案:两倍 8、答案:工况运行条件 9、答案: 非分散红外(NDAR) 10、答案:锕(Ac)钾-40 11、答案: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12、答案:24 13、答案:氡及其子体 14、答案:新风量 15、答案:颗粒物 16、答案:越长越长 17、答案:氘灯法塞曼效应法18、答案:基体干扰物 19、答案:热硝酸去离子水20、答案:FID 21、答案:单离子检测 22、答案:平板分离 23、答案:生产周期 2 3 24、答案:干扰物质均匀代表 25、答案:水温、pH、电导率、浊度和溶解氧

26、答案:立即读数 27、答案: 28、答案: 103~105 29、答案:软质(钠钙) 30、答案:准确程度 31、答案:≤μS/cm ≤μS/cm 或≤m ≤m 32、答案:3对 33、答案: 34、答案:乙酸锌 35、答案:169 二、判断题(对的“√”,错的“×”;每题1分,满分20分)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 7、答案:× 8、答案: √ 9、答案: √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浅论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论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6-20T09:02:36.0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王一祁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 深圳市宝安区环境监测站广东深圳 518101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如何解决现阶段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监测部门,不仅需要依法解决一些相关问题,还需要从技术层面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环境监测不到位,很多工作都是在纸面上进行的。可以说,环境监测技术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在现阶段的基本情况,环境保护不够健全,环境监测技术还非常不足,解决当前阶段的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的问题已成为环境监测部门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创新模式 一、环境监测现状 环境监测工作近些年发展迅速,首先也体现在监测队伍上。随着当前环境管理以及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同时我国自动环境监测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由于当前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在相关技术上深度研发,并且很多自动监测技术取得了有效的成果,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比如环境容量排放许可、空气污染预测等技术在近些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由于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全社会范围内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然而我们还是应该意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对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 二、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 环境监测工作首先因为对工作内涵理解不充分而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队伍的建设上缺乏专业人才,环境监测在人才的引进以及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这也使得很多环境监测机构在人员的配备上逐渐老化,并且结构上也不合理。尤其是缺乏一些复合型的高级监测人才,当下需要有效地将现代的高新技术应用在环境监测中。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污染源也在不断地产生,而对于环境监测来说,就是需要不断更新监测技术以及监测理念。但是在监测队伍上不仅人员少,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并且设备技术也跟不上需求,这也就使得很多工作的开展无法达到目标。 2、资源配置不当 环境监测工作资源的配置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首先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更加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作为支持,但是如果缺乏仪器设备,就只能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即使具有更高技能的监测人员,没有先进的设备也难以完成高质量的监测任务。环境监测在资源配置上没有投入有效的资金,因此也就无法针对相应的设备进行配套建设。并且在资源的配置手续以及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环境检测技术的硬件水平较低 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需要硬件。然而,目前环境监测技术的硬件水平还不足以满足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首先,用于环境监测的实验室环境较差,这极大地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敏感性。一些监测实验室的某些条件甚至达不到评价标准的内容要求,给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其次,监测站的监测设备相对陈旧,一些设备经常不能及时维护,导致环境监测数据误差较大。以上问题严重,严重影响技术加工效率。 4、监控设备管理系统不完善 环境监测设备性能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的水平。然而,由于环境监测设备管理体系存在一些缺陷,许多先进设备无法及时应用于环境监测,无法发挥实际效果。设备闲置率居高不下,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5、环境监管工作被弱化 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力不足,是新时期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技术对于监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因为环境监测技术设备较为落后,并且在理念上以及人员的配备上都没有达到要求,也没有实现高度自动化的建设。很多时候都是以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的模式作为主要监测手段。同时对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没有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三、环境监测创新模式分析 1、加强制度保障 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制度作为约束。要加强环境监测的制度建设。首先应该在相关工作中落实责任制,要能够追责到人,每个部门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落实责任措施。对于没有履行职责或者相关措施没有开展到位的单位应该追究单位以及人员的责任。其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建设,要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环境。要保证环境监测数据更加精准,对于在工作中一些失职渎职的现象,要严厉惩处。最后做好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内部,要能够树立科学的工作理念,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质量体系来确保各个部门的职责落实到位,要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以此来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环境监测技术需要科学技术、人才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这有助于提升监测技术的效率的可靠性。可以说,建设环境监测站对于监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在资金投入方面,环境监测主管部门要争取政府财政上的支持,通过增加先进的设备,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减少因设备缺陷造成监测结果的误差。此外,工作人员在实践操作中要不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工作责任和意识,为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要注重从高校吸纳环境监测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为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技术人员到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中心进行参观学习,开展环境监测人员进行专项的合作、交流等,共同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实力。 4、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少不了人力资源的有效支持,人力资源也成为各个行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不断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56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X〕156号)精神,建设完善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健全点位、共享信息、自动预警、严格考核”的建设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到X年,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省、市、县(区)三级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信息统一发布;健全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部门会商工作机制;监测自动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成统一监测、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加快生态文明和美丽X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点位、完善网络。 1.建设科学全面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在全市主要大气输送通道等区域布设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成国、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7个,主要大气输送通道监测点位1个;各县(市)区所有建制区均建有能够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X)》六项因子监测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以下简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每个县建成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其中2个在县城建制区、1个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基本形成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积极优化完善气象要素监测点位。(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气象局) 在全市主要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要湖泊水库、重要城市河流、重点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布设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在X流域及X流域的9条河流上布设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点位)12个,其中水质自动监测站9个;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10个;在城市主要河流布设水质监测点位3个;各县(市)区在本辖区布设完善市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点位),基本形成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优化完善地下水、重点流域、重要湖泊水库、重点水源保护区水质监测点位。(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水利局) 在耕地、林草地、敏感区域、污染典型场地等区域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市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61个,基本形成能够反映我省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网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在辐射环境质量重点控制区域开展放射性环境质量监测和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全市共建设电离辐射自动监测站3座,电磁辐射

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大比武试题分解

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大 比武试题分解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广西选拔赛理论考试试题(第一轮) 姓名:参赛编号:………………………………………………………………………密封线………………………………………………………………… 一、填空题:(每空分,满分25分)得分 1、大气降尘是指在空气环境条件下,靠沉降在集尘缸中的颗粒物。 2、定电位点解法测定废气中二氧化硫时,被测气体中对定量测定有干扰的物质除一氧化碳外,还有和。(至少列出两种) 3、固定源废气监测要求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以连续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 4、声级计在测量前后应进行校准,灵敏度相差不得大于 dB,否则测量无效。 5、的锅炉耗水h,其出力负荷是。 6、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设置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一般将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高度范围为。 7、湿沉降采样器与较大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 8、使用真空瓶或注射器进行烟气采样,应详细记录现场大气压、环境温度以及 。 9、双怠速法排放气体测试仪器测量CO、HC和CO2的原理是法。 10、土壤中通常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有铀(U)系、钍(Th)系、系和。 1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

12、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环境臭气时,采样时打开采样瓶塞,湿样品气体充入采样瓶,避光运回实验室,应在 h内测定。 13、气球法是主动式采样,能测量出采样瞬间空气中的浓度。 14、室内空气物理参量的测量,除了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还有的检测。 15、采集烟气中氟化物样品时当烟气中共存尘氟和气态氟时,需按污染源采样方法进行等速采样。 16、离子色谱分析样品时,样品中离子价数越高,保留时间,离子半径越大,保留时间。 17、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扣除背景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双波长法、、 和自吸收法。 18、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阶段,灰化的含义在于和的灰化清除,保留分析元素。 19、用ICP-AES法测定水中金属元素,为尽量降低空白背景,测定所使用的所有容器清洗干净后,需用10%的荡洗、自来水冲洗、反复冲洗。 20、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系物时,应使用检测器。 21、GC-MS对含量很低的目标化合物的测定最好选择定量方式。 22、用多管发酵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的三个步骤是:初发酵试 验、、复发酵试验。 23、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水质监测中,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应以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采样次数一般应为3~5次,但不得少于次。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水环境受到污染源的排放、地形、气候及供需水条件、季节变化、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等因素的影响,其水质水量是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具有较强的易变性和突发性。因此,对区域范围水环境进行高效、高精度的时空连续动态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的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可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域水资源质量的状态、分布和变化规律,预测事故隐患,并在事故突发后辅助管理人员生成应急方案。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在线的水质水量监测传感器、变送及控制器,以连接异地、异质传感器或现地设备的广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为基础,实现水环境要素的实时、多维、多源、高效、高精度的在线自动监测,以及监测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管理、表达评估和辅助决策。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1)系统集成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水质预测模型的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直观地对区域水环境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自动响应监测值超标的紧急情况并给出应对措施建议,配合系统的自动警报和决策支持功能,系统实现对区域水相关数据的动态管理,提高区域水环境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2)系统监测数据查询,包括静态查询和动态显示。静态查询功能辅助用户从地图或对象列表框中选择查询监测对象,反馈相应监测数值,并可将检索数值进行作图和输出;动态显示功能允许用户定义多个监测对象的动态数据框,当系统自动读取数据库时,地图中的动态数据框将更新显示该对象的最新监测和预测值。 (3)预测功能对用户选择的监测对象和参数进行水质预测,并将预测数值同已有监测值一起进行画图和输出,也可将预测数值实时显示在动态数据框中,并将预测数据作为警报触发值进行判断。 (4)通过定义区域内各监测参数的评价等级和关联颜色,对各类水体的实时监测值用不同颜色进行空间标识,从而为用户直观地获取水体水质评价信息提

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教学大纲

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 英文名称: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适用专业: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学时:32 学分:2.0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生态环境评价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多种理论与方法相综合的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它融合了系统科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对生态环境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评价以以上学科理论作为支持。 本课程主要讲述生态监测基本概念、微观生态监测、宏观生态监测、生态监测计划的设计、生态评价基础、生态风险评价、农村环境的生态监测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生态环境评估与监测的科学原理、监测技术的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培养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概念、意义、及理论基础;使学生对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熟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要,掌握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主要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典型模式,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掌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最后应熟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56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 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办函〔X〕14号)和《X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X办函〔X〕125号)精神,加快建成科学、统一、高效、权威的X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准确掌握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为核心,以“全面设点、全县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为基本要求,以“部门合作、资源共享、测管协同、分工负责”为工作原则,以“完善网络、信息共享、风险防范、精准服务、强化保障”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X县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及时提供客观准确、统一完整、科学权威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风险监测评估与预报预警能力,为服务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建设“秀美X·生态强县”提供基础技术服务保障。 二、建设目标 到X年,基本建成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在全县范围内有效互联共享,数据有效对接上级平台。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

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初步建成环境要素统筹、标准规范统一、责任边界清晰、天地一体、各方协同、信息共享的X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三、主要任务 满足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要,解决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和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由县环保局X县级有关部门,按照统一监测规划、统一基础站点、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评价方法和统一信息发布的要求,制定全县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制度,以规范化的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整合资源,完善网络 1.整合生态环境监测资源。统一规划,建设跨行业、跨区域,涵盖大气、水、土壤、草原、森林、生态、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统一规范、数据互补、资源共享、科学高效的X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构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污染源监测体系和生态监测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开展全县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全县的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生态状况及变化情况和环境风险。X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以下简称网络)成员单位由县环保局、县发经局、县科知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

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理论考试A卷图文稿

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理 论考试A卷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连云港市参加“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预赛理论考试试题(A卷) (本次考试满分100分,测试时间限定120分钟)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打开浓盐酸、浓氨水等试剂瓶塞时应在进行。 2、配制好的标准溶液应使用能密封的硬质玻璃瓶或储存,不准长期保存在容量瓶中。 3、引起水样水质变化的原因有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作用。 4、二氧化碳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及其与水作用形成的碳酸。 5、EDTA滴定法测定总硬度时,若水样中铁离子≤30mg/L,应在临滴定前加入250mg氰化钠或加入数毫升,以掩藏铁离子。 6、对于流速和待测物浓度都有明显变化的流动水,采集 样品,可反映水体的整体质量。 7、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氨氮时,为除去水样色度和浊度,可采用絮凝沉淀法和法。 8、亚硝酸盐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在水系中很不稳定,在含氧和微生物作用下,可氧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被还原为。 9、气相色谱分析时,如果分析样品中组分多而且沸点相差大,设定分析柱温时,应采用方式。10、实验室所测得的分析方法的检出浓度必须达到该方法所提出的检出浓度值。 11、是大气中的唯一的气态碱,对酸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12、三氯乙醛主要存在于排放的污水中。 13、顶空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沸点低于℃的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14、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时,处理水样的顶空瓶需要恒温水浴埚中平衡 min。 15、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汞时,须测量空白试样。每分析一批样品,应同时用代替样品,按与样品测定相同的操作步骤制备2份空白试样。 16、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项目的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不留空间,并用水封口。 17、分析方法中,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使用纯试剂和相应纯度的水。 18、监测分析所配制的试液中,需避光的试液应用盛放。 19、含酚废水的保存用磷酸酸化,加入硫酸铜的作用是。 20、玻璃仪器分为两大类容器和。 21、电极法测定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在校验指标电极时,如实测结果与标准电位值相差大于 mv,则指标电极需要重新净化或更换。 22、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测定高氯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时,若出现沉淀,说明 使用浓度不够,应当提高其使用浓度。 23、测定水中硫化物碘量法,适用于硫化物含量在 mg/L以上的水和废水的测定。 24、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以测定水中六价铬时,当取样体积为50ml,且使用30mm比色皿时,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 mg/L。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电子教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精神,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的公信力,加快推进全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全面设点、全区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国土空间, 全面涵盖大气、水体、土壤、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和重点污染源的全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全区生态环境科学监测水平、预报预警和信息化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各市、县(区)和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明晰,各项保障机制与生态环境监测功能作用相适应,基本建成各环境要素统筹、监测监管联动,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全区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优化完善全区生态环境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和辐射等环境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络,客观、准确地反映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状况。 1.建设统一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以5个地级市、宁东管委会和22个县(区)城区为重点,建设完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及质量控制体系,基本掌握城市大气污染物的分布与变化趋势。以六盘山山区、沿黄灌区、中部干旱带为重点,建设反映我区环境空气质量本底状况的背景站和区域站,基本掌握全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稳步开展工业园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强沙尘暴监测网络建设。提升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监测能力。 2.建设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坚持流域覆盖、重点突出的基本原则,建立主要河、湖、库以及农村水环境、重点水功能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水环境监测网络数据与自治区河长管理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开展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以及公众关注河段的水质与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控。在重要湖、库及跨市、县(区)界黄河干支流和主要入黄排水沟,根据需要增设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完善地表水手工和自动监测能力,基本掌握全区主要河、湖、库水质状况。在入黄排污口、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总排口优化并新增监测点位。完善饮用水源

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理论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2013年XX省XX市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理论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分,计算题20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合计20分) 1、在现场采样监测时,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应(两人)人以上,并执证上岗。 2、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采样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3、一般将移液管分为(分度移液管)和(无分度移液管)两种。 4、我国化学试剂分为四级,优级纯试剂用G.R表示,标签颜色为(绿 )色,分析纯试剂用 A.R表示,标签颜色为(红)色,化学纯试剂用C.P表示,标签颜色为( 蓝 )色。 5、校准曲线包括(工作曲线)和(标准曲线)两种。 6、氮氧化物是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的总称。 7、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 )微米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简称(PM 10 )。 8、酸雨是指pH(<5.6)的大气降水。 9、水质采集后,对每一份样品采样瓶都应附一张完整的(样品标签)。 10、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二、单项选择题(单选,每题1分,合计20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规定,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应不低于( B )米高度。 A.10 B.15 C.20 D.25 2、测量噪声时,要求气象条件为无雨、无雪、风力( A )m/s。A.<5.0 B.≤5.0 C.<5.5 D.≤5.5 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的二类功能区是指( B ) A.自然保护区 B.城镇规划中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C.特定工业区 D.风景名胜区 4、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在现场加入(D)作保存剂。 A.HNO 3 B.H 2 SO 4 C.NaOH D.MnSO 4 和碱性HNO 3 作保存剂 5、碘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SO 2 ,采集样品后,将两个吸收瓶中的样品全部转入碘量瓶,用少量吸收液分别洗涤两次,洗涤液也转入碘量瓶,摇匀。加淀粉指示剂,用0.010mol/L碘标准溶液滴定至(C)色。 A.黄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6、环境噪声监测不得使用( C )声级计。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Ⅰ型和Ⅱ型 7、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B)。 A.昼间等效声级(L d );B.最大声级(L max );C.夜间等效声级(L n );D.等效连续A声级(L eq ) 8、乡村中,独立于村庄、集镇以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为( B )dB。 A.55,45 B.65,55 C.50,40 D.60,50 9、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若位于未划分的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当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建筑物时,由( B )参照相关标准确定厂界外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要求。 A.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