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读书笔记

刑法学读书笔记
刑法学读书笔记

刑法学读书笔记

【篇一:刑法读书笔记】

刑法学 ---leeshang

联系方式:www.lees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e935156.html,

【案例分析】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

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有期徒刑。

由法条分析评判故意伤人罪的基点很清楚是是否故意杀人,而非杀

人的数量,往往人们主观上认为一位杀九个的杀人犯被判处死刑且

立即执行不为过,而上海复旦大学生投毒案就毒死一人被判处这样

的刑罚是太重了,这是不知刑法的无知表现。故意杀人构成是事实,依法条应当先从死刑开始判决再由重及轻的判,复旦大学的投毒案

被判处死刑且立即执行更是基于(1)这是一次精心预谋的杀人

(2)投毒者是为专业人士,认识清楚(3)投毒者的主观恶性是非

常的大(4)案发后投毒者没有向被害人家属求谅的态度。

【司法背景】

在中国不能够忽视中国的司法背景而盲目的推崇西方式。重庆的遗

弃老人案件审理时,中国法官就主动地下乡叫上全村的村民来开庭

审理,在西方不良媒体的报道下,似乎中国对司法很随便,但实际

上这是十分高效且正确的做法,若是按照正式的审理将全村人民叫

到法院去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这不仅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

力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法官下乡,直接对民众进行普法教育,人

民不仅知道了这是犯法的而且还提高了法律意识,更加显得官亲民。【刑法心得】

任何知识终将回头影响处理知识的人,刑法是在恶缘的漩涡里打转

的知识领域,这了冷肃如冬日的知识,会映照出刑法研究者独特的

心灵。表面上看,刑法及尽所能地约束自由,实际上是靠其独有的

威慑力在捍卫着人们的生活,带给我们平静与安宁。

一、刑法的概念、性质、机能、目的、任务、体系

? 刑法的结构:刑法总则与分则,总则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特

点。 ? 刑法的制定根据中国宪法和司法实践

一、刑法的概念

广义刑法:一切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渊源:刑法典(含修正案,修正案不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不能直接引用)、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这两者在中国是没有的。附属刑法在日本和韩国有,附属刑法即依附于其他经济行政法规的刑法)

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

二、刑法的性质

刑法是部门法,刑法具有阶级性质,也具有法律性质如下:

1、规范内容的特定性: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2、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所有的社会关系均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之中,刑法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3、制裁手段的严厉性: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可以剥夺人的财产、自由、生命。

4、其他法律的保障性:是其他法律的保障,理应不提前介入,但是像如今的借记卡拖欠,信用卡诈骗等老是越级审理,十分的琐碎。

三、刑法的任务 --保护法益,保护的方法是禁止和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政治: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权利: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秩序: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惩罚与保护的有机结合】

四、刑法的机能:行为规制、法益保护(国家、社会、个人)、人权保障(不能法外用刑)

五、刑法的目的:惩罚犯罪保护法益

六、刑法谦抑理念

刑法具有滞后性,能够用经济、行政、其他手段解决的不用刑法,在人民的生活中刑法的介入是越少越好。

【案例】处女妓女案银行贷款案

如今的的犯罪高发,不是因为刑罚不够重,而是因为黑数太大,人们总会存有侥幸的心理去犯罪,刑罚应具有必然性和及时性,往往到达刑罚阶段所罚处的都是以往的事,那当时是做什么了呢,若能即刻马上对犯罪查处,不用很重的刑罚也会起到很好的惩治的效果的。

【思考】刑法对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活动的介入度应到何种程度?

七、刑法与道德之界

横观世界法制,在法制程度越高的国家,法制与道德的界线就越不明显,在法制程度越低的国家,法制与道德的界线就越分明

【案例】一厘米自主权--良知准则

德国法官判词:作为警察不执行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来说,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自主权。这是你该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不能以服从命令为借口而超越一定的伦理道德底线。

二、刑法发展的历史

一、外国

1.巴比伦的汉莫拉比(启蒙时期)

2.启蒙思潮与刑法发展

? 格老秀斯自然法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 【案例】纽伦堡审判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学说

? 卢梭《社会契约论》《一个孤独漫步的人》推荐书目

?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3.古典学派康德费尔巴哈黑格尔边沁

4.近代学派李斯特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

二、新中国刑法发展

1.创立、发展时期(1949.10-1957上半年)

1) 全面介绍、学习苏联刑法理论

2) 参与配合刑法典的起草工作

3) 死缓制度的提出

4) 学术问题开始上升为政治问题,主张反革命罪,有未遂观点的学者后来被打为右派

2.萧条、停滞时期(1957年下--1976.10)

3.复苏繁荣时期(1976-)

1976-1980 粉碎四人帮

1980-1988 制定宪法之后立刻就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

1988-1997 单位作为犯罪主体

1997- 今刑法全面修复

【论八大关系】

? 一统天下分庭抗礼

? 基础理论热点问题

? 刑法理论司法实务

? 法学教育司法考试

? 法科学生法官检察官

? 坚守变革

? 国际化本土问题

? 刑法学相关学科

三、刑法解释

一、两个基本问题

1.刑法需要解释吗?

第一,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生活变迁、观念改变,只有经过

解释,才能

【篇二:刑法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刑法概述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与性质

一.刑法学的概念、对象和体系

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发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学科。

2.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

3.刑法学的体系就是将刑法学研究的对象具体化之后,对知识内容

加以排列组合而形成的理论上的结构形式。

二.刑法学的作用和研究

刑法学的作用

1.指导刑事立法。刑事立法,包括制定、修订刑法典和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除了总结实践

2.经验外,很重要的是必须有理论的指导。

3.促进刑事司法。刑事司法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弄清犯罪事实,正确

作用法律来认定罪名、确定责任和定量刑罚。

繁荣法学教育,丰富法学研究。刑法学作为一门学科,一向在法学

教育中占有主要的地位。

三、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具体些说,也就是掌握

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

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

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刑法即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刑事,实际上即刑法典。

特别刑法是指仅适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

我国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二、刑法的性质

1.刑法的阶段性质。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2.刑法的法律性质。其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刑法所保护的是所有受到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涉及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涉及经济基础,也涉及上层建筑。其二,

刑法的强制力最为严厉。任何法律都有强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

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受到国家强

制力的干预。

第二节刑法的创造和完善

刑法的创制

刑法的完善。1979年刑法典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刑事法治步入

一个新的阶段。

修订的《刑法》的鲜明特点。第一,实现刑法的统一性和完备性。

第二,贯彻刑事法治原则和加强刑法保障功能。第三,立足本国国

情与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

第三节刑法的根据与任务

刑法的根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我国刑法制定和修订的法律根据。

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是刑法制定和修订的实

践根据。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国刑事立法

的根本指导原则。

刑法的任务

我国《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

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包围人民民主专政的政

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

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刑法》第2条规定表明,刑法惩罚的对象只能是实施了犯罪行为

的人这是刑法任务不同于其他部门法任务的特殊性之一。

《刑法》第2条规定的保护方面的任务,概括说就是保护国家和人

民的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的顺利进行。有四个方面:

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是由我们国家的人民民主性质决定的。

维护社会秩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全国工作的大局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刑法的体系就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刑法的解释。

按解释的效力分类

立法解释,就是由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司法解释,就是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按解释的方法分类

文理解释,就是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上所作的解释。

论理解释,就是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伦理解释又分为当然解释、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当然解释是指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规范目的,事物属性和形式逻辑,将该事项当然包含在该规范适用范围之内的解释。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限制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狭与字面意思的解释。

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它既然是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和刑罚适用中的准则,是刑事法制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们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所具有的巨大指导意义便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含义: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有

哪些刑种,各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第三节使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

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1、定罪上一律平等。2、

量刑上一律平等。3、行刑上一律平等。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

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

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

程度,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1.确立了科学严密的立法体现。

2.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

3.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1.纠正重定罪轻量刑错误倾向,把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2.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思想,强

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3.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实现

执法中的平衡和协调统一。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就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

也就是要解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

护原则、普遍原则)

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三、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即使身

在国外,也仍然受我国法律的保护。

四、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二按本

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使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五、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

二、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

三、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四、与刑法时间效力有关的若干问题的法律适用,刑法的时间效力问题,归根结底是解决新、旧刑法如何选择适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对行为人有利还是不利。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概念

一、犯罪概念的类型

二、犯罪的形式概念,仅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给犯罪下定义,而不揭示法律何以将该行为规定为犯罪。总的来说,就是把犯罪定义为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犯罪的实质概念,不强调犯罪的法律特征,而试图揭示犯罪现象的本质所在,或者说,是想说明犯罪行为之所以被刑法规定为之所以被刑法规定为犯罪的根据和理由。

四、犯罪的混合概念,是指犯罪的实质概念和形式概念合二为一,既指出犯罪的本质特征,又指出犯罪的法律特征的概念。

五、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六、修订后的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这种行为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

二、

三、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第二节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的历史沿革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一、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是包括许多要件的,这些要件有表明犯罪客体、客观方面的,有表明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的,它们的有机统一就形成某种罪的犯罪构成。

三、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诸要件,是由我国刑法加以规定或包含的。四、

五、根据我国刑法,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

六、

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

七、犯罪主体,是指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行为的自然人。

八、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有罪过(包括故意和过失)。有些罪的犯罪构成还要要求有特定的犯罪目的或动机。

九、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

【篇三:《刑法的基本立场》读书笔记】

《刑法的基本立场》读书笔记

当我读第一次这本张明楷教授的《刑法的基本立场》的时候,是读的有些仓促,没想到能有一次机会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再次重逢它,细细品读。

查阅到这本书旨在促进中国刑法学派之争的形成;作才以刑法规范为根据,以学派之争为主线,对刑法学中的重大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表明了基本立场:客观主放、实质的解释论、结果无价值论、客观的未遂犯论、部分犯罪共同说、并合主义等。张教授一开题,

就对本书明确了学派之争的意义,并直接点出了刑法学的主观主义

和客观主义之争,并进一步引申为目的刑和报应刑之争,结果无价

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张教授著作的一个很重要特点就在于他自己

的角色总是明晰和清楚。张教授是一位彻底的客观主义者,坚持报

应刑论和结果无价值论。

书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对大陆法系刑法学中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学

派之争的简要介绍,对旧派和新派的观点的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分

析中国刑法学的理论状况,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在犯罪论还是刑罚论

方面,均以新派刑法学的观点占主导地位。从名称上可以明白,刑

法理论上先有旧派后有新派;从常识上可以明白,在新派没有产生

时不会有“旧派”的名称;从事实上可以断定,由新派学者将自己的

观点称为新派,而将其之前的对立观点称为旧派。一般来说,旧派

可以分为前期旧派与后期旧派。前期旧派是指18世纪中后期到19

世纪前半期的旧派。这一时期的旧派刑法理论,以社会契约论、自

然法理论

为思想基础,具体表现为否定封建刑法。因此,理解这一学派的基

本观点的前提,是明确封建刑法的特点。大抵可以认为,封建刑法

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干涉性,即刑法干涉到个人生活的所有领域,包括干涉个人的私生活;二是恣意性,即对何种行为处以何种

刑罚,事前并无法律的明文规定,通常由一定的人恣意裁量;三是

身份性,即同样的行为由于行为人、被害人的身份不同,而导致处

罚的有无与轻重;四是残酷性,这是指刑罚方法大部分是死刑与身

体刑。形成封建刑法上述特点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权力的集中性、庞大性与绝对性,国家是个人生活的惟一场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于是个人显得极为渺小,个人权利

惨遭剥夺。为了从根本上否认这一点,就必须使人民主权得以实现,使国家权力受到限制。其后第二章就写到犯罪论:主观主义与客观

主义。论述二者间的区别以及我国刑法与新刑法的倾斜,我的刑法

理论与审判方向皆有向主观主义的侧重,并详尽地列举了这种倾斜

的益处。接着第三章具体探讨了大陆法系国家中目前在犯罪构成要

件的解释上所存在的两种倾向,即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表明

了作者赞同实质解释论的倾向,并且认为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决定

了我国必须采取实质的解释论。

第四章讨论了违法性的存在根据。作者在具体探讨了国外刑法学中

关于违法性的存在根据上所存在的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之

后,表达了倾向于结果无价值论的观点,并且认为我国现行刑法采

取了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第五章对最能体现刑法学中各种学说的

差异的未遂犯论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刑法理论应当根据实质的观点

即法益侵害

说界定“实行行为”和认定“着手”,摒弃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观点。第六章评述了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之争,并提倡犯罪共同说。

第七章研究了共犯从属性说和共犯独立性说,批判了教唆犯二重性

说以及教唆犯独立性说。第八章讨论了刑罚的基本观念,即刑罚的

正当根据以及量刑原则和刑罚轻重的问题。

以上,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张教授的《刑法的基本立场》一书的

主要内容,进行了肤浅的分析和理解。当然,笔者的疑惑也是难以

掩饰的。首先,客观主义、结果无价值论作为一种前卫的刑法理论,是和刑法中的自由主义、个人生活利益保护原则紧密相关的。换句

话说,其存在的基础是强调个人利益、个人自由至上的自由主义的

价值观和宪法体制,认为刑法是法益保护法,而不是社会秩序维持法。这种观念和基础,和我国目前的宪法和刑法中所体现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和国家观之间,以及刑法是调整社会关

系的手段之一的刑法机能观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协调,还是一个值得

研究的大问题。

其次,刑法客观主义最明显的特征是,在违法性的认定上提倡纯粹

的客观主义,即认定某种行为是不是具有违法性,只能从客观因素

或者能够还原为客观因素的特征来认定,而不得掺人任何主观因素。如在犯罪未遂的处理根据上,主观主义的理解是行为人不仅实施了

某种未遂犯的实行行为,而且从该实行行为中可以看出行为人的犯

罪意图;但是,客观主义则认为,犯罪意图是责任中考虑的问题,就

该行为的违法性而言,是因为该行为尽管没有引起结果,但是却具

有引起结果的危险。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客观危险,所以才说具有违

法性。

其实这本张明楷教授《刑法的基本立场》这本书在渗透着丰富的知

识同时,还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我们这处于初学者法学

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是一项宝贵的财富。此书知识广,涉及知识面广。推荐这本书,很适合相关法学学者,法学专业大学生们去读的

一本书。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前些天和往常一样在书桌前改作业,不觉头颈似乎有些酸痛,就抬了下头,不经意间看到书架上那本“尘封已久”的《教育学》。我清晰记得那是我从大二开始就开始翻阅的,那时没有其他想法,就准备想从事教育行业,当一名老师。看着那本陪伴我半个大学生活的《教育学》,心里自然少不了一些感慨。 当怀着另一种心情打开那本书的时候,看着当年做着的笔记,尤其是当翻到第四章“学生与教师”这一章时,感触油然而生。转眼从学生身份变成了老师,这大转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我早已在当年做好准备,但当年归当年,如今已成为一名老师,设身处地想还是不大一样的。从高中就知道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乃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当初我以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现在想来稍有些幼稚,有些轻下结论。 其实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在《教育学》一书中有明确的阐述: 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示范者角色; ④管理者角色; ⑤朋友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这六大角色特点无疑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大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这些阐述在直到我做了一名教师之后才 真正会心。 就拿管理者角色来说,教师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学生。如何很好的管理好全班学生,细至每位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能使他们自觉接受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并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对 我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来讲,我首 先在班里制定了一系列班规,以此来约束、端正各自的行为,以此 为戒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赏罚分明,然后召集班干部,做好一系列班干部会议,强调职责、义务等方面的工作,做老师的 小助手,也好让他们自己去干,有的放矢,给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和 自主,让他们去管理下面的学生,当然其余学生也有一定的的权利,就是做好监督工作,即若班干部有做的不当的,有违干部身份的, 都可勇于主动指正并批评,严重的可以告知老师再做相应处理。所 以我主要给班级创造一个自主和民主的管理氛围,让他们在这样的 环境中学习生活,我想我班还是较乐观的,当然这并不是每个班级 都适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又如再拿朋友角色一讲,我班上大多数学生以好动活泼为主,无论是上、下课都比较积极活跃,但我从小就知道师道尊严,老师无 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是一副庄重严肃的模样,也无论是课上还 是课后。其实不然,正如《教育学》中所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向 于把老师看作是父母的化身,希望能把他们当做好朋友看待,能和 他们一起分享痛苦和忧伤,分享快乐和幸福。因此根据这一特点, 课后,我时常以轻松,欢乐的氛围来跟学生交谈,融入他们当中, 以便更深入了解学生,经常能和学生融洽相处,当然课上我也会掌 握相应的尺度。 其实在多年后,当上老师,再次翻阅那本《教育学》时,情绪总会有些波动,倒不是感慨自己长时间地勤学苦读没有白费,而是看 着这书中各个章节的内容,总觉自己很无知,这次只是选其中一章 的一个方面来写我的读书心得,也只是随便说说,我想更多的还是 要我去实践中摸索吧!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1 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引言第1页。 2【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3【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简单读书笔记示例

简单读书笔记示例(一) 1、读《语言的美丽》 2、好词: 无动于衷姗姗而去莺飞燕舞 良辰美景万紫千红衣衫褴褛 头发斑白绿树红花蓝天白云3、好句: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到!”(用比较的方法)仿写: 小乐不像其他小孩那样一放学回家就打开电视看或打开电脑玩,而是第一时间拿出书和作业本,工工整整地先把作业写好,再复习或者看课外书。 简单读书笔记示例(二) 1、读《秉笔直书》 2、好词: 独揽大权隐瞒真相颠倒是非 无权无势面不改色贪生怕死 3、好句:

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史官的本分 .. ..,岂能隐瞒真相,颠倒是非呢?(用反问的写法) 仿写: 遵纪守法,穿好校服上学,每天回家写 作业是.一个在下学生应尽的本分 ..不守 ..,岂能 校规,捣乱课堂呢? 综合练习读书笔记示例(一) 1、读《春潮》 2、形近字组词:(6对) 撤(撤退)酥(酥油)竭(衰竭) 撒(撒娇)醉(陶醉)歇(歇脚) 融(融化)溃(崩溃)堤(堤岸) 触(触角)遗(遗忘)提(提问)3、多音字组词:(3对) 朝(zhāo)(朝气) 冲(chōng)(冲开) (cháo)(朝阳) (chòng)(冲她来)

缝(fèng)(窗缝里) (féng)(缝衣服) 4、摘录含四字词的句子,并用其中的四字词各仿写一个句子(2句): (1)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 ....,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 仿写: 这时正是深冬季节,走到江边,寒气凛 ...凛.,北风迎面刮来,让人感觉到耳朵像不是自己的。 (2)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 以它那不可抗拒 ....的力量推开了坚冰,怒吼着,撞击着。 仿写: 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多媒体都以它不可抗拒 ....的魅力向人们展示了多种多样的生动有趣的动画片。 5、从文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4个): 进攻——撤退朝阳——背阴

《封闭的循环》读书笔记

《封闭的循环》读书笔记 传统科学思想上的细分和专业化,促使人们习惯于仅仅从一个学科/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习惯于把现实中非常复杂的关联的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独立的问题。这样思考的结果,在科学上是日益严重的与现实脱离,变成了为了科学而科学;在现实中,则是问题非但没有被科学解决,反而在科学的干扰下产生了更糟糕的结果。 同样,科学上的简单化,促使我们在对自然的利用时,仅仅想到了某些个领域,甚至我们根本上就把自然给简化了,认识不到自然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远远不是认识不到,或者人性自私的结果,除了这些外,还与我们根本上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现在,我们必须接受一种复杂性/系统性的思考,要认识到自然的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而且相互关联的,当我们对自然的每一次改变时都必须从众多的角度/从连续的环节,去思考它们的结果。 01. 我们习惯于考虑单一的事件,而生物圈却是循环的。 要了解生物圈是很难的,因为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这是一个外国的奇怪现象。我们已经变得习惯于考虑那些独特的单一的事件,每个事件都出于唯一的单个的原因。但是在生物圈里,每个结果都有一个原因:一种动物的粪便成为土壤细菌的食粮;细菌所分泌出来的东西滋养了植物;植物则养育了动物。这种生态循环是很难与技术时代的人类经验相适应的。 02. 太阳进入到了地球的生命循环系统中 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系统在它最初出现的形式中都有一个固有的致命的错误:它所需要的能量从消耗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即有机物质的地质化学贮藏物中得来的。这个错误已经不能矫正了,生命自我孕育的增长一直在消耗着地球原有的“有机浓雾”。生命一直在毁灭着它自己得以幸存的条件。 03. 我们是那样久的忽略了对复杂过程的思考。 在科学界里,我们中间很少有人准备好去处理这种程度的复杂性。我们在现代科学的熏陶下,所思考的是极其简单的。面对着复杂到像环境及其广大的活的居民群体一样复杂的形势,我们就有可能程度不一地,企图在思想上把它简化成一组个别存在的单一的事物,希望它们的总和并多少都能说明整体的形象。环境危机的存在警告我们,这种希望是渺茫的。 04. 生态学法则: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 有很多法则对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生态圈已经是很明显的了,它们可以组成一种通俗的“生态学法则”。生态学的第一条法则: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这一切都是由于生态系统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所引起的---每个事物都是与别的事物相联系的,这个体系是因其活动的自我补偿的特性而赖以稳定的。 05. 生态学法则: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 生态学的第二个法则:一切事物都必然有其去向。当然,这仅仅是对一个物理学的基本法则---物质不灭定律的有点通俗的重述。这个法则所强调的是,在自然界中是无所谓“废物”这种东西的。在自然系统中,由一种有机物所排泻出来的被当做废物的那种东西都会被另一种有机物当做食物而吸收。 06. 生态学法则: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 生态学的第三条法则: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 根据我的经验,这条原则会遇到激烈的反对,因为它与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相矛盾。这个思想认为人类是无以伦比的。现代技术的最普遍的特点之一,被认为是它可以按照预想去“改造自然”这些都是优越于那些人在自然中可利用的东西的。坦白地说,任何在自然系统中主要是因人为而引起的变化,对那个系统都有可能是有害的。这个原因归结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生物体中实际发现的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要比可能有的多样性受到更为广泛的限制。

教育学之读书笔记十篇

一、《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笔记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重点阐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与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传统教育和生活教育进行了比较。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作者:韦钰 读了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课本,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传播学要研究的内容及其传播的意义.课本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难度,但只要抓住个章节课本知识的重点话语,加一自己的理解及一些资料的辅助,就能大略的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所要表达的意思. 我比较感兴趣的章节是第5章_传播学的社会功能.它主要介绍的内容就是大众传播以及人际传播信息的社会作用,功能,以及传播理论所涉及的一些特殊功能性.比如:传播的三种社会功能-环境检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娱乐功能. 这个章节也是我认为的,对我的传播学学习以及新闻专业知识学 习具有启发性的内容之一.新闻传播的学习以及专业新闻报道.采访 的学习,首先的前提就是要弄清楚传播的社会功能及它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让我们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意识到春播信息对社会 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造成的影响和作用.才能要求我们抱着严谨的 态度来学习新闻学以及传播学的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今后在传播信息,创作新闻作品时,考虑到的更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作用,以次 来严格要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成为合格的新闻人才. 我认为最难学习及理解的章节多是一些理论性知识占主要内容的章节,比如.第12章-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以及个章中理论知识的部分,它们大多涉及传播学研究的一些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派别的理论成果,语言比较专业拗口,读起来比较生涩难懂.

我认为应该重点讲解的内容有第5章-传播学的社会功能,第7章-内容分析和信息交流.第9章受传者研究及第10章-传播效果的研究.这些章节的知识内容较为难懂,而且与我们所学的新闻专业有很大联系,对我们新闻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写作新闻,采访技能等有只管重要的作用,只有弄清信息传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弄清信息传播的效果-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弄清信息受众学要什么样的信息,才能个好的为我们的信息传播,新闻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打好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让我们在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几实践中,更家得心应手.既然如此,当然,这些章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完全可以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的,为我们的学习及工作提供充分的"知识武装". 2. 传播学作为一门多科学的边缘学科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它的诞生是有条件的,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类科学不断延伸并相互联系,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就为传播学的产生作好了铺垫,同时,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世界的各个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成为传播学产生和发展的催化剂,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传播学在美国问世了.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广泛的,广义上讲它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而从狭义上讲它又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国家在内的传统学派,另一派是和美国对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面对如此庞大的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研究的

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

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 秋天里,他们一起游郊野。爱神说:“看!多么欢乐的美景——黄金世界!”恶鬼说:“乐什么那黄表示是枯萎呢!”下面是本人整理关于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的文章。 欢迎大家阅读! 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疯子和呆子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博士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 简短哲理小故事读后感100字:钢玻璃杯的故事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教育学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学书籍读书笔记 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下面给大家分享教育学书籍的,欢迎参考! 《家庭教育》这本书,看过后,我明白了家长在很多方面都应该较正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也教会了我怎样更好的与孩子沟通,怎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一、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早睡早起多运动、多看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尤其要注意时常保持健康、快乐、自信的状态,让孩子处在和谐融洽、开心向上的家庭氛围里。 二、端正的学习目标 首先,学习是一件要伴随人一生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需要完成的任务。也许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可以很轻易地理解这个道理,因为不管我们拿到硕士还是博士学位,在我们工作的时候,依然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和挑战,不学习不突破,就永远不会有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也理解这一点:学习不是为了拿好成绩,也不是为了考好大学,学习的目的是让你们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为了让你们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承担起责任,是为了改变这个还有很多缺陷和问题的世界。 在学校里,孩子们学习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有做人的道理。第一次走进东升一小的校园时,美丽的校园不仅让人心旷神怡,操场边上那句“做有中国灵魂知礼明礼受礼的现代人”更让人深思和感动。当学校能把“德行”和“礼”作为办学的宗旨,是一种何等的高瞻远瞩的姿态。教育本身的目的是育才,唯有

德能兼备才能称之为“才”。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中,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未来仰仗的不是经济增长或者GDP排名,只有和谐的社会才能更具有可持续性,而这就需要更多有德行的人来承担责任。因此,我们不能把孩子教育成读书机器或者考试达人,而是要教他们如何做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爱护环境和保护弱者等等。简短的说,我们和学校的一致目标是要让孩子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因材施教 看过后,我意识到,孩子和小树一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也需要有不同的培育策略,要不断修枝剪叶,让她经历风雨,才能让她长成一棵有担当、有能力福荫社会的参天大树。 我的孩子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良而且会替别人着想的好孩子,比如说:今天碰到某某同学的妈妈,说你很可爱哦。慢慢地,孩子从开始抗拒上学,变得喜欢去上学了,从开始总是在课间时坐在教室里,到后来开始去操场、图书馆“探索”她的新天地。这一点一滴的进步对别的孩子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却让我很欣喜地看到她逐渐开朗和勇敢的迹象。书中那一句“仔细诊断,对症下药”的确是非常管用。上学路漫漫,将来孩子的路还很长,一定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并不厚,但却很全面地针对很多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最后,因为非常喜欢龙应台说过的一段话,所以借来这里跟诸位分享:“孩子,我要去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这个月读了《传播学概论》这本书中关于大众传播的内容,了解了大众传播的发展,什么是大众传播及其特点,以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对传播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众传播的世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不仅普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大众传播的影响之普遍、作用之强大,使得它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的信息系统。 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类型的传播所不具有的性质和特点。理解这些性质和特点是我们把我大众传播的本质出发点。 那么什么是大众传播呢?简单的理解就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就是大众传播,我们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就是在接触大众传播。不过这种简单的理解不能帮助我们把握大众传播的实质,要把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科学考察的对象,就必须为它下一个较为严谨的定义。 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定义是“大众传播是即现代印刷和广播、电视等影像和声音媒介组织运用法人资金,借助高科技和产业化手段,在国家调控的范围内向未知的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产品的实践活动。”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这个定义将大众传播的主体表述为“媒介组织”更为确切。 实际上,由于大众传播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不可能概括出它的全部特征,结合传播学的宗旨,对这一概念作出的界定是: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 从以上定义出发,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的特点可以从以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班级:建筑学08 姓名:吴帅学号:214080227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关键词:感觉知觉环境认知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噪音拥挤个人空间私密性 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对环境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感觉、知觉与环境认知,环境认知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食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信息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信息超载容易让人产生冷漠感,而信息不足会让人产生焦虑,象感觉剥夺实验,感觉还是其他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失误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活动,姿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他复杂的认知过程。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失误的属性和自身状态。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1.1 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收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内部感觉接触机体内部的刺激,例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1.2 刺激的分类 感觉是由内外部刺激影响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刺激分成远刺激和近刺激,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1.3 感觉阙限和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阙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阙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人对客观食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例如当菠萝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粗糙的凸起。人类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手在举起,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以及感觉到肠胃的剧烈收缩等等。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育人三部曲》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因为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示得最为鲜明。 典案例3: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心理目标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地对待美的那种能力和获得美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 经“快乐学校”很重视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这里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增添这种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达到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旋律美的感受会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初秋,当清澈的大气中能清晰地听到每一种声响时,一到傍晚时刻我就和孩子们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我让他们听了

歌剧《苏丹王的故事》中的“雄蜂飞舞”的旋律。音乐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反响。他们说:“雄蜂一会儿近了,一会儿又远了。还能听见小鸟在叫……”我们又听了一遍旋律,然后去正在开花的含羞草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的竖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个不停。瞧,这就是那个毛茸茸的大熊蜂,时而在花上飞舞,时而落在花上。孩子听了很高兴:这差不多就是录在唱片上的那个旋律,但是音乐作品里有一种特殊的美,这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来而又表现给我们听的。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唱片上的旋律。 过了一天,我们清早又到繁花似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们倾听蜜蜂的竖琴声,试图捕捉到雄蜂的嗡鸣。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很平常的东西,现在显示出美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作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晏子读书笔记简短

晏子读书笔记简短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下面我们来看看晏子读书笔记简短,欢迎阅读借鉴。 最近,我对《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反复看了好几遍,每次都让我受益匪浅,令我回味无穷。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晏子与楚王斗智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觉得齐国无才,就接二连三地侮辱晏子,侮辱齐国。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反驳了楚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 读了这篇课文,在晏子和楚王的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中,晏子聪明机智,胆略过人,能言善辩,不卑不亢,勇于维护国家尊严的形象跃然脑海。而楚王居高临下,言语中充满了挑衅和嘲讽,和晏子说话中充满了不满,嘲笑之语更是肆无忌惮。 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跃然纸上,呈现在眼前。仔细回味,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虽然,晏子身材矮小,可他才智过人,机智勇敢。古今中外,像晏子这样的人举不胜举。同样是身材矮小的拿破仑凭借着自己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成功地登上了法国总统的宝座。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要在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永远不要凭肉眼看到的景象和人物过多评价和评论。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晏子使楚》。从这篇课文中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这篇课文写了:在春秋末期,齐国派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想凭着自己的力量侮辱晏子,可是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反驳了楚王,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结果,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晏子了。他可真是一个聪明、能言善辩的人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维护个人和国家尊严,例如:曲小雪留学美国,被美国的露意丝太太和她的儿子侮辱、毒打。曲小雪为了个人和国家尊严,和他们在美国打官司。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赢得了官司。她不仅得到了别人对她的尊重,同时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苏武牧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从这些人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有尊严。要学会尊敬别人,不能像楚王那样自傲自大,仗着自己厉害,趁机侮辱别人。当你的尊严受到侵犯时,要向晏子学习,学习他能言善辩、有胆有识、自尊自强,在任何情况下,要勇于维护自己尊严的精神。 我们这学期课文有《晏子使楚》这一课。 文中晏子是齐国的大夫,去访问楚国时,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百般侮辱晏子。比如在城门旁开了个五尺来高的洞;说他们国家没有人了,为什么派他来;说齐国人没出息。但是晏子却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回敬楚王。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专业课程:·藻类学、真菌学、植物地理学·人类学·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学·高等植物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学·生态学(所有的课程授课语言都是英语)·昆虫学·进化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遗传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被发现。1903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 一、写作背景 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

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二、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的关系。这里节选前三部分: (一)生产 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

教育学读书笔记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摘抄: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有较完善的文字形态时,就出现了学校。教育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 本特征;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 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3、教育学的思想来源 (1)、孔子的教育思想。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B,孔子的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C,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D,孔子倡导启发试的教育 方法。(2)、《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A,《学记》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B,《学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C,《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D,《学记》同样重视启发性教学。 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赫尔巴特及他的《普 通教育学》、杜威及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作为代表人们和作品。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通教育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普通教育学》共分三篇:第一篇阐述“教育的一般目的”,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教学应以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为目的。第二篇论述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的过程等,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借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间,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认为学生应该学习的应该是统一体的,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形式阶段。第三篇讨论道理性格的形成及其通过教育形成儿童性格的理论。强调儿童的兴趣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教师、教授、教材的主导作用,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强调道德教育,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赫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 教育思想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心得: 最近通过阅读《当代教育学》后,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老师要想把认真准备的课在讲课中得到完全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几个方面要满足:一是要目标明确。就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

读《传播学概论》有感

读《传播学概论》有感 (文化产业管理10班 010610109 王世汉)我的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其实我对自己的这个专业仍然有一些困惑。每当有人问我将来我能干什么时我不知该如何去回答。下一学期我们要学《传播学》老师让我们回去看一本与传播学有关的书并写自己的读后感。说实话,我看得并不是很投入,因为我真的是看不懂但我仍然有信心会学好它。 初次接触它我就觉得摸不着头脑,我问自己什么是传播学呢?传播学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一系列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其实我对它的认识是从传播学总论开始的。从中我知道了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兴盛于20世纪中后期。传播学的大本营在美国,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现实土壤。40年代诞生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传播学提供了必要的概念、模式和方法论。与此同时,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符号学等诸多学科的彼此渗透,则大大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我发现传播学虽然很广感觉有点空洞但是它还是很丰富的,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我想,研究学习传播学的确可以让我们有很大的提升。 在传播学研究现状方面我了解到在对传播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的众多学者中,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心理学家卢因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们被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而施拉姆则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起传播学的体系与框架,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我对这些人很陌生,但是我对这些人很是钦佩。正是因为他们传播学才会建立起来,才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些变化。在当代学说纷呈、流派林立的传播学界,有两大最有影响的学派。一个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经验学派,另外一个是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二者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研究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我觉得无论是哪一个学派它们均有各自存在的意义。只有传播学派内部的百家争鸣才能更好的促进它的进步。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也能出现一种甚至是多种研究传播学的学派,也让我们中国人能在传播学上有所作为。 一位专家曾说过,传播实际上是信息流通的过程,而这种过程错综复杂。如果仅用理论阐述的话,困难很大,难以把握。而模式则能清楚地显示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模式化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特色,传播研究的许多重要成果最终都是以模式的形态出现。传播是一切社会交往的

读书笔记简单插图大全

龙源期刊网 简单的插图,别样的精彩 作者:林钟钦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2期 摘要:翻开语文教科书,除了生动的语言文字外,还有精美的插图。也许这些插图常常被教师所忽略,但它也是学习资源,教师恰当地应用它,也能收获到不一样的精彩。关键词:插图;学习兴趣;朗读能力 翻开我们的语文教科书,除了生动的语言文字外,还有精美的插图。也许这些插图常常 被老师们所忽略,但它也是我们的学习资源,教师恰当地应用它,也能收获到不一样的精彩。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为例,谈谈我对课文插图的有效使用。 一、用精美的插图,唤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每节课的伊始,每个教师都会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导语,旨在唤起学生的兴趣。但我更喜欢利用学生手中的课文插图,为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荷叶圆圆》时,我利用课文的插图,设计这样的导语: 师:孩子们,今天,林老师要带着你们去一个美丽的池塘边。(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 到了什么 生:荷叶又大又圆。 生:绿绿的荷叶多美呀! 生:绿绿的荷叶又大又圆,真美啊! 师:(板书课题)是呀,荷叶美,你们说得更美。谁能告诉老师这圆圆的荷叶吸引了哪 些小伙伴呢 生:(观察完画面)圆圆的荷叶吸引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到底是不是这些小伙伴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荷叶圆圆》,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再如,在教学《司马光》第二课时时,设计这样的导入:篇二:读书笔记图片范例篇三:图片的简单笔记 《图片的简单编辑》教学案例反思及修改案例 发布时间:2010-9-1 9:49:00 发布人:虎必韧浏览量:41 《图片的简单编辑》教学案例反思及修改案例 昆五中虎必韧 原教案: 一、课题:图片的简单编辑 二、教学内容:云南人民出版社编着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10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读书笔记

第五章生态系统专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 (1)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主要是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也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化学能(2)自然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人工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 (3)能量流动过程: ①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是摄入 ②摄入=同化+粪便,同化=储存 +呼吸 ③某营养级“粪便”中能量应属其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或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如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的同化量,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或草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一部分。 ④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能量传递效率=后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前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般为10%~20%。 A单向流动∵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利用 B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均有呼吸作用散失; ②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③各营养级均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一条食物链一般只有4--5个营养级∵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 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阶含义各个营养级所含能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 的多少 各个营养级生物量(有机 物)的多少 特点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一般正金字塔 分析各个营养级都有呼吸 作用散失能量,还有一 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而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仅占该营养级同化 量的10%~20%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 在一株大树上时,该 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 会发生变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 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 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 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 动物的生物量: 摄入= 同化= 粪便储存: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散失:以呼吸作用的方式,热能的形式 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