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

十五从军征

姓名:班级:第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掌握诗歌内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学习重难点】

1.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2.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资料助读】

?汉乐府

汉乐府原指汉代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诗体。现存汉乐府有一百多篇,散见于《汉书》《后汉书》《文选》和南朝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等书中,宋朝人郭茂倩将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成《乐府诗集》(最为完备)。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的许多诗人起过示范性的作用,它的以五言和杂言为主的形式,也推动了诗体的发展。

?写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诗词改写的方法指导

一、什么是改写

改写是对原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某种改动的一种写法。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从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

二、改写要注意的原则

首先,要明确改写的要求;其次,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构思:想想先写什么,略写什么;补充什么,删削什么。把这些想清楚了,才可以作文。其三,在动笔改写的过程中,不要受原文语言的束缚,尽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三、改写的写作指导

1. 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

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每个步骤的的操作方法是:(一)确定故事的操作方法便是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确定场面的方法是找出地点、主要活动。

(三)再现情境的关键是根据已确定的场面,丰富诗歌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具体方法如下:(1)、丰富并填补还原此时此地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2)、丰富并填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四)表达旨趣的方法主要有(1)、直抒胸臆(2)、借景抒情。

2. 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同时由于诗歌语言简约跳跃,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注重凝炼、含蓄、形象、生动,使诗歌在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其间有意省略的过渡和关联的字句,便成了留给读者思索、补充的“空白”。因此在诗歌改写时要做到:(1)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诗句浓缩的意义扩展开

来;(2)把减少的成分补充出来;(3)把省略的过程焊接起来;(4)把跳跃的情感连缀起来;(5)把诗中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内在情愫弥补起来,再现诗歌的形象和画面。3. 什么是联想呢?

我们先来看《世说新语》中一个故事: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着眼睛向外看着。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像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这就是联想。

a.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

维活动。

那么,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b.什么是想象呢?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

合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圆是苹果,苹果落下,牛顿发现第一定律。

圆是落日,下面是黄沙长河,“长河落日圆”。

圆是足球,球门线前特写,进球的精彩一瞬。

圆是气球,儿童正在放飞理想。

圆是殒石,飞速地冲向地球,“天地大冲撞”。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松柏冢.( ) 累累

..( ) 狗窦.( )

雉.( ) 舂.谷( ) 羹.饭( ) 饴.(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3.疏通诗意。

【品诗句、悟诗情】

1.诗歌开头就告诉我们“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为什么会这样呢?

2.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可回家后会是怎样的情景,老人心情怎样的呢?

3. “松柏冢累累┄┄不知贻阿谁”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面对这一切,让老人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哭泣无声啊!——出门东向看”这一细节?

【揭主题、谈感想】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首诗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拓展延伸】

古诗中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王昌龄《出塞二首》

3、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4、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5、重铸锄犁作斤,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元稹《田家词/田家行》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8、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课后作业】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请认真阅读资料链接中有关改写的写作指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