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人国的秘密》采用纪实手法记录了生活在这里的一群2到6岁儿童的成长经历,包纳了几乎所有类型的儿童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小人国的秘密的,欢迎阅读!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1

上周接过与其他老师交换来的一本叫做《小人国的秘密》的书,内附一张光盘,于是我决定先看看这个短片。回到家我将这个短片一口气全部看完。影片反映了在北京郊区的一所叫巴学园的幼儿园中发生的故事,影片运用独特的视角和研究、追随的目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孩童世界,讲述了几个个性极为突出的孩子正在幼儿园中的一举一动,使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孩子的世界——充满个性、充满活力、充满好奇,甚至是充满矛盾和“破坏性”行为的世界。这在我们成人眼里是不能够容忍发生的,但是在孩子世界却是真实存在的。

影片中的锡坤因为不喜欢吃早饭会与老师反抗;会在区角中拿取装满酱油的瓶子将酱油倾倒在小碟中,甚至会会津津有味的品尝着,从而的带动身边的孩子们纷纷效仿;他还会将小朋友的鞋子、班内的玩具等物品不厌其烦地扔进高高的垃圾桶中…..这些都是成人所不能理解的。但是这确实是孩子感受世界的开始,是他们探索的开端。

下雪了,幼儿园会拉着孩子们来到户外,感受自然,在这里锡坤又发现“死了”的芦苇,为什么会“死了”?为什么会枯萎?这是自然带给孩子的思考。要

回幼儿园了,校车上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几个字出现在我的眼前。

思来想去用这个比喻来描述当今的教育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孩子是“脚”,脚是不能被改变形状的,不能削去一块,也不能长出一截,脚趾头就那么几个,脚掌脚面也都自有其成长规律,一天一天长大,一天比一天承重能力强,这就是脚的特性。

鞋是可以改变形状的,走在商场里,看到鞋的模样越来越千姿百态了,鞋是为脚而设计的,能保护脚不被割伤,能给脚增添靓丽,有些特殊功能鞋还能防臭、排汗、增高、助力等等,这就是鞋的特性。

脚与鞋的关系究竟应该是脚去适应鞋而削足适履呢?还是根据脚的特点去设计和制作适合这双脚的鞋子呢?

制鞋厂的设计师们不会幻想所有脚都长成一个模样来适应鞋,只会设计更多的鞋来适应脚。、学校、社会所提供的教育不也应如此吗?不能期望将所有孩子都塑造成一个模样来适应我们的教育制度,先贤都说过“因材施教”的话。当然,先贤所面对的门生是比不过当下学校的学生们多,教育规模化、普及化确实对因材施教带来极大挑战。但是做教育的人,无论教育家还是教书匠,不能不怀有这种理想,不能把困难当作“不作为”“少作为”甚至“误作为”的理由。

教师要研究孩子,甚至将自己变成孩子才能够真正融入孩子的世界,设计适

应孩子独特个性的教育,就像巴学园李跃儿老师所说的那样要使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种从顺应下的推动教育,而不是强制下的掠夺教育,教师不仅要有爱,还要成为一个在研究儿童基础上的教育者。

让我们去设计适合脚的各种各样款式丰富的鞋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个性飞扬的成长,让我们的教育成就每一个人的幸福吧!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2

在中班组教师《如何分析观察记录》主题的教研时间里,大家一起观看了《小人国的秘密》,随着视频一帧帧的滑过,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很遗憾因为时间关系,八十多分钟的视频我们只观看了一小部分,整个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久久无法停止,归心似箭,打开电脑从头慢慢品味…

画面里熟悉的工作环境,一个个稚嫩的脸庞,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三个小主人公脾气急躁却充满正义感的迟亦洋;执着等待自己好朋友的辰辰;对所有事物好奇心极强的锡坤;专注细致的为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大李老师等等,都让我重新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使我又一次以一种新的视角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幼儿园是一个爱心包容的大集体,恰恰因为孩子们身上有他自身独有的小问题,我们才更要通过观察孩子与同伴的交流来对他的行为客观的加以纠正,帮助孩子们改掉不好的习惯,并且还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逃避,

而是学会如何去解决、去应对,以此来提高孩子们心理抗挫折的能力。

迟亦洋是所有孩子认为全园最爱捣乱的孩子,甚至所有的家长们开会要求大李老师让他离园,而我却看到的是大李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去剖析帮助这个孩子健康的成长,来告诉家长们每一个孩子都应接受公平的教育。

在纪录片的最后迟亦洋成为了调解员,帮助两位吵架的好朋友去解决问题,从观察中发现,他的整个调解过程就是原来自己犯错误时大李老师帮他调解的经历,显然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映射出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影响着孩子们,同时对于孩子们也是一个处事经验的积累,当他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也就学会了如何去解决问题。

接下来是辰辰,不管晴天、还是雨雪天气都执著等待自己好朋友南德。每一天早早的来园,先去看南德有没有来,没有来,不顾老师耐心的劝说,会一直静静的坐在门口、小脑袋望呀望呀,等着好朋友的出现。片中的后半部分,老师和家长意识到辰辰只和南德玩,不与其它小朋友交流,这样继续下去对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巴学园要拆建时,大李老师借机与辰辰和南德一起谈话,告诉他们要分开了,希望他们到新的环境里能认识更多好朋友,两位孩子都答应了。

大李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学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来培养他们各自健全的性格。南德在新的园所的第一天就交到了新朋友。

而辰辰,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南德是不会再和他一起在这所园了,却还是在外面等呀看呀,期待的着南德的出现,近两个月后,我们终于看到了辰辰迈出了自己心里的一大步,交到了新的朋友,这个执著的小女孩重新拥有了笑脸。

接着我们从导演的采访中也了解到,这个小女孩在升入小学后,学习非常优秀,就是与南德相处的那段时间,激发出的耐力,对她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交到了更多的新朋友。看到这里我在反问自己作为一名成年人,我们在等待的过程中,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也许还能耐住性子等,可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好几天都能这么执著的去等待吗?孩子的世界有我们想想不到的坚韧,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王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有些时候是我们走不进去的,其实我们也不必走进,只要静静的观看就好,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选择权,让他们在自己的王国里互相合作、相处、共同成长。

对我自己来说,这篇剪短的纪录片是走心的,以上是我用心观看的一些体会,我们经常说如何的耐心、如何的细心、如何的与孩子们平等交流?可是,在日常繁琐的工作中,我们无意识的就忽略了这些,我们没有纪录片中的开放式的教育环境、也没有那样自由的教育模式,但是,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样的,他们都有一颗稚嫩的心灵,有自己的“小事业”,有自己的“小王国”,让我们尽可能的忽略我们自己主观的看法,听听孩子的想法,看看他们的行为,给他们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探索,做自己的小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