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事物特点

观察事物特点
观察事物特点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教学反思1、

2、

写作 如何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写作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会运用生动准确、富于变化的语言去表达事物的特点。 写作指导 一、导入新课 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的中山陵,流光溢彩的凡尔赛宫,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建筑物本身的宏伟壮丽是一个方面,而作者的抓住特点的介绍,又使它们的形象越发的丰满。因此我们在接触了解某一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特点,仔细地观察。 二、写作指导 1、学生阅读《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明确我们该如何观察和描写事物。 2、学生结合课前观察的建筑物,来谈自己观察的感受。教学中可集中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处建筑,让同学们来学会抓特点和用语言来进行描述。如果效果不太好,还可以再选择一处建筑进行抓特点和语言描述训练。 3、将上面的训练的内容用文字记述下来,就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短小的说明文。 4、观察建筑物,只是观察生活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因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必须把训练的重点,引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观察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观察来提升学生内在的品质。 5、实战演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人,并要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要求:观察要仔细,要能抓住人、事、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味。 三、写作修改 (一)课堂作文修改 1、自改:完成习作后,静下心来,把自己的作品好好地读几遍,先修改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使其文通字顺。接着合卷思考:写的是什么内容,想说明什么问题。再读习作,看看在内容的表达上是否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对不妥之处再加以修改,比如说语言表情达意是否准确,抒情议论是否击中要害,叙写的笔墨是否非常集中,等等。 2、互改: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后,根据写作的要求,相互之间再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次修改主要针对写作的要求进行。比如说,所写的内容特征是否鲜明,对观察的事物所引发的思考触发点是否得当,等等。 (二)作文修改训练 太阳在天上走的时候,常常背着一缕白云。 我小的时候,阿妈常常驮着我。她像一匹马,把我捆到她的背上,驮着我上山下地干各种活计。 山路细细的,像竹篾一般;太阳暖暖的,真像妈妈的心啊!阿妈走在山路上,边走边搓棉线,山路长,没有阿妈搓出来的棉线长。 每天每天,太阳在天上照着,很耐心;每天每天,阿妈在山上劳作,很辛苦…… 我长高了,阿妈矮了,驼了。 许多夜晚,我细细琢磨着一个道理。那时小的,长大了;那时大的,长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我久久地盯着山里的太阳,终于明白了这个又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

第七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

第七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思考与训练】 1、矛盾 2、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 4、矛盾的特殊性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二、填空题 1、矛盾有()和()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基本表现是矛盾双方()、()。 3、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为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和()。 4、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的。 5、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是变化的(),外因是变化的()。 6、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二是()。 7、()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8、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要作用的矛盾是()。 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坚持()和()的统一。 三、单项选择题 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A、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 B、矛盾双方完全等同 C、矛盾双方毫无差别 D、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说明()。 A、凡是矛盾必有斗争 B、矛盾产生的初期只有差异,没有斗争 C、只有对抗才是斗争 D、矛盾达到激化才有斗争 4、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 B、合二为一 C、矛盾斗争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

C、矛盾的斗争性 D、战争和革命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 B、有区别的 C、有联系的 D、平行发展,各不相干 7、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 A、外因 B、矛盾 C、内因 D、斗争 8、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矛盾 C、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矛盾 D、主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矛盾 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 A、主要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 C、次要矛盾 D、矛盾的次要方面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坚持()。 A、两点论 B、重点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均衡论 四、判断题 1、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3、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绝对的。() 5、“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简答题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怎样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的发展有何作用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怎样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怎样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有何意义

技巧一: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

技巧一: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很多同学一写作文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其实只要学会观察,认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观察周围的景物……你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东西可以写进作文中。 1、观察身边熟悉的人 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比如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老师同学、朋友邻居等等。妈妈做饭时是什么样子的,爸爸吸烟时有什么特点,你的同桌上课时爱不爱做小动作,等等。你观察到的这些都可以写下来。 例:我的爷爷今年已经60岁了,身体硬朗,头上已经有了几根白发,消瘦的脸上一双眼睛很有神,大大的耳朵有点背。爷爷是老小孩儿。今年春天,爷爷带我放风筝……我的风筝飞到了树上,爷爷说“你等一会儿。”说完爷爷就爬上了树,摘下了风筝,爷爷下来后,我笑着说:“爷爷你一定是属猴的吧!”爷爷也风趣地说:“那你就是贪睡的小猪啦!” 2、写生活中的小事 有些同学总觉得写作文就是写大事情,其实并非如此。你只要把每天生活中发生的极普通、极微小的事情写出来就可以了。你可以写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矛盾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 例:那是一节作文课,老师让我们互相交流作文。突然,老师点了我的名字,让我到讲台上去朗读自己的作文。同学们齐刷刷地看向我,我一下子紧张起来。“我的作文并不是

很优秀,万一在同学们面前出丑,那可就完蛋了。”我边犹豫着边站起来,一步一步缓慢地走向讲台。 3、观察周围的景物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的家乡、学校里、居住的小区里、自家的小院里都有哪些景物呢?夜晚,你抬头看到一个怎样的夜空?上学的路上你又会看到哪些景物呢?这些都可以写进作文里。 例:河边的小树开始露出淡淡的青色,柔软的树枝在微风中摇曳。怎么,河那边的田野开始发绿了?那斜斜的河岸,那广阔的田间就像披着一层透亮的碧纱,好像残冬的荒凉正在孕育着早春的生机。 4、观察周围有趣的事物 你觉得自己的周围哪些事物有趣呢?你认真观察过一种植物或者动物吗?你仔细观察过安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玩具吗?你能说出它们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吗?只要你留心观察,写作文时把观察的结果写出来就可以了。 例:我家有一只小黑狗。小黑的头是椭圆形的,黑眼睛圆溜溜的,像一对玻璃球;黑鼻子像颗黑亮的纽扣;嘴巴张着,汪汪叫时,声音又尖又小,像小娃娃唱歌;它还有一对三角形的黑耳朵往下耷拉着。灰黑的绒毛裹着它的身子,使它柔软得像个绒球。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表格式教案5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表格式教案5 第1、2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课型 作文 目 的 要 求 1、懂得观察对写作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提高观察能力。 2、初步掌握运用语言描写所观察景物的一般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景物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难点: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方法 示例分析、讨论、质疑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情 分析 教 学 步 骤 一、导入激趣 只要提到百草园,同学们都会想到鲁迅笔下的“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何首乌”,“碧绿的菜畦”。为什么名家能把看似平常的景物写得如此优美,让人赞不绝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148页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互动,结合本单元所学名篇佳作,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总结归纳出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二次备课 教 学

步 骤 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空间顺序如: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如:先整体后局部等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作文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作文 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写作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会运用生动准确、富于变化的语言去表达事物的特点。 写作指导 一、导入新课 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的中山陵,流光溢彩的凡尔赛宫,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建筑物本身的宏伟壮丽是一个方面,而作者的抓住特点的介绍,又使它们的形象越发的丰满。因此我们在接触了解某一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特点,仔细地观察。 二、写作指导 1、学生阅读《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明确我们该如何观察和描写事物。 2、学生结合课前观察的建筑物,来谈自己观察的感受。教学中可集中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处建筑,让同学们来学会抓特点和用语言来进行描述。如果效果不太好,还可以再选择一处建筑进行抓特点和语言描述训练。 3、将上面的训练的内容用文字记述下来,就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短小的说明文。 4、观察建筑物,只是观察生活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因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必须把训练的重点,引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观察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观察来提升学生内在的品质。 5、实战演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人,并要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要求:观察要仔细,要能抓住人、事、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味。 三、写作修改 (一)课堂作文修改 1、自改:完成习作后,静下心来,把自己的作品好好地读几遍,先修改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使其文通字顺。接着合卷思考:写的是什么内容,想说明什么问题。再读习作,看看在内容的表达上是否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对不妥之处再加以修改,比如说语言表情达意是否准确,抒情议论是否击中要害,叙写的笔墨是否非常集中,等等。 2、互改: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后,根据写作的要求,相互之间再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次修改主要针对写作的要求进行。比如说,所写的内容特征是否鲜明,对观察的事物所引发的思考触发点是否得当,等等。 (二)作文修改训练 太阳在天上走的时候,常常背着一缕白云。 我小的时候,阿妈常常驮着我。她像一匹马,把我捆到她的背上,驮着我上山下地干各种活计。 山路细细的,像竹篾一般;太阳暖暖的,真像妈妈的心啊!阿妈走在山路上,边走边搓棉线,山路长,没有阿妈搓出来的棉线长。 每天每天,太阳在天上照着,很耐心;每天每天,阿妈在山上劳作,很辛苦…… 我长高了,阿妈矮了,驼了。 许多夜晚,我细细琢磨着一个道理。那时小的,长大了;那时大的,长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我久久地盯着山里的太阳,终于明白了这个又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 这篇短文由太阳的辛苦劳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来写妈妈,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但在行文的过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课程概述 了解教育观察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 了解观察法的类型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式教育观察研究的一般步骤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日常观察是对自然存在的现象的随机的、自发的感知,无一定目的和计划,也不要求严格的记录。 优缺点:信息丰富但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零碎性,不能系统的说明问题。 一、教育观察法概述 1.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直接性 (2)情感性 (3)重复性教育观察法与日常观察法的区别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它 (1)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观察对象与方法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 (3)是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的。 因此,教育观察法是日常观察法的高级形式。 1 、缺乏控制观察法的行为发生在天然环境里,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资料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 2、难以用数量表示观察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采取非数量表示的知觉形式,而不采用调查研究和实验法中常用的定量测量法。 3、样本数小调查研究法可以选择较大的样本,而观察研究很难选择很大的样本。研究结果容易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例子: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4、需获准进入 5、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 2. 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实地观察法,这种观察法称为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控制情形下进行,如实验室观察研究法,这种观察法称为控制观察法。 例: 研究中的反应性(实验观察法)罗森塔尔效应:实验人员的期望会影响实验的效果。霍桑效应:被试因知道自己参加实验而引起的积极性提高。约翰. 亨利效应:对比组师生对实验组实验措施的暗中模仿或“较劲” 。生成效应:由于教育实验过程较长被试身心成熟产生的效应。 (2)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的方法。间接观察法: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3)结构性观察法与非结构性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非结构性观察法:大多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观察目的也只限于对观察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和描写事物。 2、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选好观察点 题目:写一篇介绍一座建筑物的说明文 或观看下图,编写故事 时数: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呢?” 教师:“打个比方说,现在就有一只小鸟飞你的面前,就在你的眼前蹲着,你怎样去观察它?描写它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展示一段描写小麻雀的文字,让学生分析:这段描写是从哪些角度观察并抓住了小麻雀的什么特点呢?相信学生到此已经明白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了。 明白了方法,就要在看图编故事中动用。 二、观察画面,组织讨论。 1、请同学们看图编故事。根据画面内容,每个学习小组合作编一个故事。大家先细致地观察画面,你希望本小组重点讨论哪些问题呢?每人提出一个供大家选择的问题。 2、围绕重点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并做好表演准备,每个小组推选二名代表表演共同编写的故事。 三、深入研讨,动态修改。 1、请一个小组上台表演。观众作好评论准备。 2、请同学们评论演出情况。 3、教师评论,拓深拓宽同学们的思维,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初一学生表现生活常犯片面毛病,说林中生活方式好,只说山林风光多美,虫子多么好吃,朋友很多,经常开音乐会什么的,就不敢写林中生活的危险,和风雨霜雪带来的痛苦。写笼中生活舒适安逸,就不敢提失去自由的痛苦。为此,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都是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得有失的。问题的关键是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了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生活,表现生活,思想变得更加深刻。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并总结“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四、练习写片段,师生合作评改。 或者写,“大鸟的健美”,或者写“小鸟的弱小可怜”,或者写“山林生活之自由快乐”,或者写“笼中生活之痛苦乏味”,要求从多角度多方面抓住特点观察。用五分钟写一百来字即可。 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下一节作文课上把故事完整地写出来。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导学案(XX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导学案(XX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从多角度观察和描写事物 2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多角度多方面观察和描写事物 难点:合理安排文章的说明顺序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并总结“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导入:比较两段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点。 《一支钢笔》 A:在我的文具盒里,躺着一支黑色的钢笔,每当我看到它,我就想起了…… B:在我的文具盒里,躺着一支黑色的钢笔,它可是我学习上的好伙伴好帮手。它长15厘米,塑料质地,嵌在顶端的挂扣呈银白色,在笔帽底部靠近下口的位置上,还镶嵌着一道金属环,显得特别好看…… (学生交流、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说明建筑物。 1、组织自读《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学生自读文章,作好圈点勾画 2、组织交流 1)谈交流所得 3、知识链接 1)学会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 每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概括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点呢?你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努力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去发现事物的特点。 所谓“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就是要求我们抓住事物的全貌、全过程,既要进行纵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昨天、今天,来龙去脉,又要进行横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本身,了解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既要观察事物的外部,又要观察事物的内部;既要有宏观观察,又要有微观观察。一句话,观察应做到全面细致,只有真正观察透彻了,才能够下笔。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 2)合理的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回忆本单元所学的关于写景状物文章的说明顺序) 二、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观察自班教室,并口述其特点。(观察,抓住特点,顺序) 三、写作练习 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自己的卧室,仔细观察并准确写出其特点,题目自拟。 要求:1、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一,观察要有广度,能由此及彼,力求全面系统。又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做到点面结合。 现实生活是五光十色,浩瀚无边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各种各样的情景,而且交织在一起,以自然状态而存在。事物的矛盾又有着各个 方面,而人和事又脱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所以,作为观察的对象,可以 说是无限宽广和浩如烟海。以环境为例,也是无限的,有杏花、春雨、 江南,也有骏马、西风、塞北,天有阴晴,月有盈亏,此处有喧嚣的闹 市,那里是僻静的小巷,此时为万籁俱寂,一会儿又鸡鸣犬吠……凡此 种种,是谁也说不穷尽的。 然而写起文章来,仿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什么都可能用得上,所以,这就要求观察要有广度,要扩大视野。老舍在《多练基本功》中提到:“要想把 小说,剧本等写好,要先从练习写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件完整的事做 起。”其实,这正说明观察要全面,首先学会整体观察,如果没有对事 物的全面把握,作者便不可能高屋建瓴地了解与认识各个构成部分的价 值。老舍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究底,把它看全,找到它 的‘底’,因为做文章必须有头有尾,一开头就想到它的‘底’!不知 全貌,不会概括。”对事物的观察必须是‘全’而‘活’的,即在空间 上必须观察具体,在时间方面也必须了解事物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 然而,没有对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正确,深刻的把握,也不能完全彻底地认识事物的全部。正如老舍所说:“知道全海,再写一岛,”观察时对客观事物 的把握既要有“面”的了解,又要有点的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既见森

林,又见树木。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 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就是面的观察,后两句则是点观察。 诗人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的观察方法,茅盾有一句话:“表现在我们笔 下的,只是现实的一局部,然后没有理解全面,那你对于这一局部也不 会真正认识透彻”。总之,扩大视野,由此及彼。把事物的整体和部分 结合起来观察,我们才能看得全面而又深刻。 二,观察要善于探幽察微,捕捉细节。能“管中窥豹”,“见微而知著”。 世界的纷繁复杂,观察对象的无穷无尽,变幻多姿。我们不可能对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寻根究底,这要求我们能“管中窥豹”,“见微而知著。”我们 要善于观察那些能代表整体,反映本质的细枝末节。一个事件总是由许 许多多主要情节组成,一个人也有所谓大节,我们要了解某个人或某件 事,当然要先看这些大节。但一个人或一件事,总也有许多细枝末节, 它们往往能代表、反映整体,透露事物的本质,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 我们观察时也要善于探幽察微,捕捉细节,观察不能浮光掠影,一定要 入“目”三分,锐意搜寻,在常人难以察觉的微小差异和变化中去观察 生活。 生活中是如此,以写作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更得注意这一点,因为文章如果缺乏应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就不会丰满,就会生活气息不浓厚,就会显得 干巴和苍白,不能充分地再现生活。所以,我们观察生活时,且不可轻 易放过看来是细小的事,无论巨细,都应观察入微,深入考究,我们应 该从细微中发现题材,文学作品反映社会、人生,有如《清明上河图》 的长篇巨作《红楼梦》,也有写一瞬一隅的短小篇什《一件小事》,但

04小学心理健康 教师面试真题解析-《观察身边的事物》

心理健康教师面试必备材料-真题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面试-心理健康学科-试讲及答辩-考题解析小学心理健康《观察身边的事物》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下午湖南省岳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观察身边的事物 2.基本要求 (1)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2)教学设计循序渐进; (3)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技巧。 答辩题目 1.你为什么要设计这两个主题活动? 2.小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出哪些特点,如何提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入:火眼金睛 1.讲述规则 图二的图形组合起来可以组成图一的船,但有一块是多余的,请不要动笔,在三分钟之内找出哪块是多余的,看谁找的又快又准,最快找出的人可以获得火眼金睛的称号。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师:哪块图形是多余的?你是如何快速找到答案的? 生:第十二块图形是多余的,我比较了两幅图片的形状,发现图一没有扁扁的平行四边形,而图二有。 3.提出主题 恭喜这位同学获得火眼金睛的称号,希望其他同学经过锻炼,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二)主题活动一:它们有什么不同 1.讲述规则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师:今天的教室与昨天有何不同? 生:今天很多同学都咳嗽了。 师:老师与昨天有何不同?

生:老师今天把头发扎起来了。 师:同桌与昨天有何不同? 生:他今天好像不太高兴。 4.教师小结 在第一个活动中,我们首先体会了什么是观察。之后,我们又进行了一次观察力的训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我们发现每个人的观察角度都不同,观察力也不同。观察是生活、学习的基本条件,我们要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主题活动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1.讲述规则 请大家仔细观察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记录下蚕宝宝的外形和行为,与同学交流分享,并试着总结自己用到的观察的方法。本节课结束后,也请大家继续使用课程中学到的观察法每天观察蚕宝宝,记录观察日记。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师:你眼中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 生: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乎乎的,像小蚂蚁。 师:你认为在观察蚕宝宝时有哪些方法? 生:要认真观察,要把自己观察的东西记录下来。 4.教师小结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许多观察的方法和技巧,观察要有目的,方法要恰当,知识要积累,笔记要勤记。 (四)总结升华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9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9 课题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课型 新授 课时 总二课时 备课 时间 11.21 主备 复备 执教 授课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学会提炼景物的特点,初步掌握写景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如何写景。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授课方法 自主预习阅读感知讨论归纳练习巩固 五.学法指导 了解散文笔法。 六.教学过程 【亮标明学】 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合作互学 1.朗读并思考: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来感知景物的特征的?又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景物的? 2.讨论交流总结: ①调动多种感官(视、听、触、嗅、味) ②恰当运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 ③换时换位感知(有一定顺序) ④发挥联想想像(虚实结合、动静相生) 3.请大家自由品读,用心领悟这些方法的妙处。 【释疑助学】 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胜景、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等的描写。描写景物,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要写出特色,就要注意观察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时令特色,包括春夏秋冬、晨昏昼夜不同的景色,传统节日不同的

景观;二是地域特征,南北东西、山川湖海、城镇乡村、风景名胜,都有其各自的风光特色。 写出景物特色的诀窍为十个字:细节、形象、特色、感受、体验。细节:“描写风景的时候,应该抓住琐碎的细节,把它们组织起来,让人看完以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那个画面。”(屠格涅夫) 形象:“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种种感受,由此得到的种种启迪、联想、思想感情上的升华,都需要凝聚在足以吸引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袁鹰) 特色:“一个风景有一个特别的美,永远独立。假若在作品中随便地写些风景,即使写得很美,也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老舍) 感受:“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景是自然界的存在;写景,是通过作家的感受再现于作品的。它除了自然的美外,同时包含着作家抒发感情的美。”(碧野) 体验:“写景最好是住在那里一段时间,经历些个风晨雨夕,寒往暑来,一句话,得在认识上下一番功夫。”(吕叔湘)【精练固学】 作文题目:《家乡的秋天》

如何观察人物景物事物

如何观察人物、景物、事物 目标导航 选好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 重点提炼 怎样观察人物、怎样观察景物、怎样观察事件 知识点拨 一、怎样观察人物 我们生活在海洋里,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写文章也要写到人物。只有了解人物、熟悉要写的人物,才能把人物形象、性格写得生动、具体、鲜明。观察、分析、研究人物的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怎样观察人物 呢? 1、观察人物应选好观察对象 我们平时见到的人很多,不可能把每一个人物都仔细观察,而应该选好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 观察,才能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 首先,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去观察。父母、老师、同学,经常和我们在一起,但在写作时,有人却说 不出他们有什么特点,写不出有关他们的文章来。这是 由于平时缺乏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造成的。先观察最熟

悉的人和我们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有利于我们全面地、经常地、细致深入地观察。 其次,应选择典型人物进行观察。所谓典型人物,就是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人物身上能够更集中、更明显地反映出同类人物的共同特征。观察和描写典型人物,也能鲜明而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某些特点和弊端,使刻画的人物有宣传的价值。如《我的老师》一文中,魏巍只写了一位老师,这是作者“最难忘的”一位,这就是典型。蔡芸先生身上具有其他好老师共同的特征,通过对蔡芸芝先生的描写,也就赞扬了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所有老师的品德。 2、观察人物应抓住人物特征,从语言、行动、外貌、心理、表情等方面去观察人与人的长相、身份、性格、气质、品格、经历都是千差万别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我们观察人物就是要找出“他”这个人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在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心理、表情等方面。观察人物时就要着意找出“他”这个人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行动、语言、心理等。 有的同学不善于抓住人物特征,写人物外貌,无论写谁,往往把他(她)的脸、眼、鼻子、嘴、耳朵、身材全写一遍,而每一处又都是最普通的。这实际上只告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教案教学设计6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教案教学设计6 导读:一、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和描写事物。 2、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1、什么叫说明文呢? 2、读这类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把握呢?(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说明建筑物。(提问导入、引导归纳 (二)揭示训练目标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2、学会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三)知识链接(阅读课本112页写作知识短文)每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概括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点呢(阅读短文、提炼要点) 1、学会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讲解引导)

你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努力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去发现事物的特点。所谓“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就是要求我们抓住事物的全貌、全过程,既要进行纵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昨天、今天、来龙去脉,又要进行横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本身,了解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既要观察事物的外部,又要观察事物的内部;既要有宏观观察,又要有微观观察。一句话,观察应做到全面细致,只有真正观察透彻了,才能够下笔。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巍巍中山陵》把中山陵的特征落在“巍巍”两字上,无论是介绍建筑群体规模,还是详细介绍陵园的地理环境、具体位置、修建过程,都紧紧围绕这一特征,因而描写准确而又特色鲜明。《凡尔赛宫》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作者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宫的说明从总体上突出了重点。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介绍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艺术时重点介绍了镜廊,让读者以斑窥豹,因为它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两位建造者赫赫有名,镜廊本身的构成有特色,镜廊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横溢,最富有艺术价值。 2、合理地安排好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可用时间顺序,或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方位(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和构造常用这种顺序。其表现形式为:或由远而近,或由内(外)到外(内),或由上(下)到下(上),

观察事物的方法

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认识世界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的读书笔记

认识世界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的读书笔 记 DK大百科全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这些书图文并茂、内容涵盖面广,知识丰富,它引领孩子们进入到一个广阔的科学世界。《DK儿童百科全书》在全球已被译成12种语言在16个国家出版,受到全球数百万儿童的喜爱。 相对于原来的DK科普书,这本《DK幼儿百科全书——那些重要的事》,是英国DK出版社第一本从幼儿视觉角度出发的百科全书,是一本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综合百科。“书的内容围绕儿童身边重要的事物叙述,一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有关地球的重要知识,有关地理的重要知识,有关动物的重要知识,有关人类的重要知识,与我相关的重要知识,其他的重要知识”。这本书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了解身边事物的窗户,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养成好习惯。 虽然这是一本科普书,但它不枯燥,不呆板,相反,书中的语言轻松活泼,文学性强,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给读者一种愉悦、富于变化的语言美。比如,在讲述蚂蚁和蚱蜢的相关知识时,书中用故事的形式赋予蚂蚁勤劳、善良、乐于分享的品质,赋予蚱蜢贪玩、知错就改的性格,让孩子通过故事懂得努力工作和早做准备的重要性。龟兔赛跑也是

通过故事教会孩子领悟生活中的道理。而在介绍农场、山上、沙漠中的某些动物时,则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了动物的特点,直观形象。而在灵长类等章节中则用了第二人称的形式,以循循善诱的方式介绍科普知识,无形中拉近了和小读者的距离。当然,书中大部分内容还是以第三人称的形式直接介绍,简单明了。无论是人称的变化还是内容形式的创新都让人觉得兴味盎然。 对于幼儿来说,科普书首先要能引发其阅读兴趣,为此,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借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这本书中的插图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即既有xx 们的手绘图,又有实物照片图,颜色鲜明,错落有致,特别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动物、蔬菜、交通工具、建筑大多用实物图展示,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比较抽象的事物则大多用手绘的形式。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字体或者图框加以区别,大标题、小标题、子标题,一目了然,看起来内容清晰,条理分明。图多、字少,便于孩子们认识、了解知识,版面也更活泼生动。 世界很大,孩子们要认识的事物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那些围绕在孩子们身边的知识。我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上都有哪些东西,天气怎样,有什么动物,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身上有什么神秘的地方,等等,这些看似很平常的知识真要正确、严谨地给孩子讲述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知识导航] 观察篇 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有几种途径供你参考。 一、定点观察——三大步骤、两大注意 定点观察的意思就是说锁定某一个目标,选择一个角度观察一个具体的景物或者某一个角落的景色。定点观察要分为三大步骤: 1.选择最佳视角。选择你要描写的一角或一部分的景物,找一个最好的观察角度,确保将一切收入眼底,并且这一切可以呈现出最美的状态。 2.锁定中心景物。我们要描写一幅画,不可以把这幅画中的每种事物都写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篇幅所限,没有主次和详略地描写景物也会让人觉得繁琐而无趣。因此每幅图景都有最惹眼的中心景物,定点观察时先应抓住主体景物来进行描写,记住周围的景物只是陪衬。 3.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每一个景物必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我们要抓住这个最显著的特点用大量笔墨来渲染描绘,其余的特点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三大步骤是让我们的观察点从大到小,从一个角度——中心景物——中心特点,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虽然描写了苏州园林的几大特点,在写道每一个特点的时候,都是采用这样的步骤: 1.先选择一个角度,比如说写苏州园林。 2.描写的中心景物——假山池沼; 3.中心特点:因地制宜,浑然天成。谈过三大步骤,我们要说说两大注意,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注意什么? 1.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景物是多彩多姿的,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既要注意形貌,也要注意颜色等等。 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要写出色香味俱全的文章通常都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各个感觉去感知景物的美好,比如《荷塘夜色》,朱自清写了荷花的外形、颜色、气味,用各种感觉器官把荷花写得风姿卓绝。 二、移步换景观察——两种方式、空间顺序 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定点观察往往不能窥知事物全貌,要想全面、整体地写景,还须用“移步换景”法观察。“移步换景”观察有下面两种方式: 1、对同一景物作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例如观察长城,可以远眺,可以近瞻,可以仰望,可以俯视,还可以身处长城上观察。由于观察点或角度变化了,同一景物在人的眼中会呈现不同的情状。 2、对不同景物作移动观察.这种观察法通常是闲庭信步式的观察,即边走边看,人的脚步在移动,观察的景物也在变换。比如观察香山秋景,从山脚走向山上,选择其中自己所到的地方的一些特殊的美景(注意要攫取最好的或者最具有风格的景色,万不可一揽子像记流水帐般把登山全过程写下),存入脑海中的记忆库,然后将这些画面连接组合,不就是一幅美丽的香山秋景画卷吗? 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描写的时候采用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形式。 三、时间变换观察——一种景物,四时风情 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北海春夏秋冬的景色是迥然不同,风情各异的.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

七年级作文导写(4)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七年级作文导写(4)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训练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训练目标:(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2)学会合理的安排说明顺序。 训练重点:抓住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训练题目:写一篇介绍自己卧室的说明文,仔细观察并准确写出卧室的特点。题目自拟。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制作多媒体课件 训练时数:两课时 导写过程: 一、导入 比较两段文字,想一想: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 A:《一枝钢笔》在我的文具盒里,躺着一枝黑色的钢笔,每当我看到它,我就想起了…… B:《一枝钢笔》 在我的文具盒里,躺着一枝黑色的钢笔,它可是我学习上的好伙伴好助手。 它长约15厘米,塑料质地,嵌在顶端的挂扣呈银白色,在笔帽底部靠近下口的位置上,还镶嵌着一道金属环,显得特别好看。。。。。。 讨论: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请同学们总结一下:1,什么叫说明文呢?2,读这类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把握呢?(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说明建筑物。 二、揭示训练目标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2)学会合理的安排说明顺序。 三、知识链接(阅读课本112页写作知识短文) 每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概括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点呢? 1、学会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 你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努力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去发现事物的特点。 所谓“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就是要求我们抓住事物的全貌、全过程,既要进行纵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昨天、今天,来龙去脉,又要进行横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本身,了解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既要观察事物的外部,又要观察事物的内部;既要有宏观观察,又要有微观观察。一句话,观察应做到全面细致,只有真正观察透彻了,才能够下笔。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 说明事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巍巍中山陵》把中山陵的特征落在“巍巍”两字上,无论是介绍建筑群体规模,还是详细介绍陵园的地理环境、具体位置、修建过程,都紧紧围绕这一特征,因而描写准确而又特色鲜明。《凡尔赛宫》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作者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

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

第七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 【思考与训练】 1、矛盾 2、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 4、矛盾的特殊性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二、填空题 1、矛盾有()和()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的一个基本表现是矛盾双方()、()。 3、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为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和()。 4、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的。 5、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内因是变化的(),外因是变化的()。 6、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二是()。 7、()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8、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要作用的矛盾是()。 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坚持()和()的统一。 三、单项选择题 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A、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 B、矛盾双方完全等同 C、矛盾双方毫无差别 D、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说明()。 A、凡是矛盾必有斗争 B、矛盾产生的初期只有差异,没有斗争 C、只有对抗才是斗争 D、矛盾达到激化才有斗争 4、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 B、合二为一 C、矛盾斗争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 C、矛盾的斗争性 D、战争和革命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 B、有区别的 C、有联系的 D、平行发展,各不相干 7、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 A、外因 B、矛盾 C、内因 D、斗争 8、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矛盾 C、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矛盾 D、主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矛盾 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 A、主要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 C、次要矛盾 D、矛盾的次要方面 10、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坚持()。 A、两点论 B、重点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均衡论 四、判断题 1、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3、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绝对的。() 5、“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简答题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怎样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的发展有何作用 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怎样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怎样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有何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