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一中高二年级月考

忻州一中高二年级月考
忻州一中高二年级月考

山东昌邑一中02-03年上学期高二物理期末考试

高二物理试题(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过程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温度不变,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B 、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C 、压强不变,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D 、体积不变,温度降低,压强增大

2、空气压缩机在一次压缩中,活塞对空气做了2.0 J 的功,同时空气的内能增加1.5 ×105J .则这一过程中

A 、空气吸热5×104J

B 、空气放热5×104J

C 、空气吸热3.5 ×105J

D 、空气放热3.5×105J

3、如图所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一可移动的胶塞(用卡子卡住).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当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打开卡子,在气体把胶塞打出去的过程中

A 、温度计的示数升高

B 、气体的内能增加

C 、气体内能的改变是通过做功完成的

D 、气体内能的改变是通过热传递完成的

4、地球的表面通常存在一竖直方向的电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负电微粒,在地面上空r 处的某点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则该电场

A 、一定是匀强电场

B 、方向一定向上 c 、该点的场强为mg /q D 、该点的场强为k 2

r q 5、把轻质导线圈用细线挂在磁铁N 极附近,磁铁的轴线穿过线圈中心,且在线圈平面内,如图所示,当线圈中通以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时,线圈将

A 、发生转动,同时靠近磁铁

B 、发生转动,同时离开磁铁

C 、不发生转动,只靠近磁铁

D 、不发生转动,只垂直纸面向里运动

6、如图所示,金属圆环放在匀强磁场中,将它从磁场中匀速拉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右拉出和向左拉出其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

B 、不管向什么方向拉出,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逆时针方向的

C 、不管向什么方向拉出,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顺时针方向的

D 、在此过程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不变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电压表示数为U ,电流表示数为I ,电压

表与电流表的内阻分别为R v 、R A ,则未知电阻Rx 消耗的电功率为 A 、V R U 2 B 、UI-V R U 2 c 、UI D 、A

R U 2

8、如图,表示一个点电荷所形成电场中的三条电场线,已知电子在A 点的电势能为 -3ev ,以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场线方向由

B 指向

A

B 、电子在A 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B 点所受电场力

C 、电子在B 点的电势能大于-3ev

D 、电子在A 点由静止释放,一定从A 向B 运动

9、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U 形金属导轨一端接有开关S ,匀强磁场沿水平方向且与导轨平面垂直,有一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金属棒MN 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可无摩擦的沿导轨滑动.现将金属棒由静止释放,下落

时间t 后,闭合开关S ,则闭合开关S 后,金属棒

A 、一定作减速运动

B 、一定作加速运动

C 、一定作匀速运动

D 、可能作匀速运动

10、一束带电粒子,从容器A 下方的小孔S 1,飘入加速电场,然后让粒子经小孔S 2、S 3 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后打在照相底片上的同一点D ,如图所示.则 这些粒子

A 、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一定相同

B 、电荷量一定不同

C 、质量一定相同

D 、电荷量一定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题共3小题,共17分.其中11题4分,12题5分,13题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

11、(4分)如图所示,把一光敏电阻连入电路中,将多用电

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档上,并选择适当的倍率,然后将多用

电表的两支表笔分别与光敏电阻Rg 的两端连接,这时表针恰

好指在刻度盘的中央.保持两表笔与光敏电阻连接,若用不透

光的黑纸将Rg 包裹起来,表针将向 (填“左”或“右”)

转动:若用手电筒光照射Rg ,表针将向 (填“左”或“

右”)转动.

12、(5分)如图甲所示电路,不计电表内阻影

响,改变滑线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得到电压表

V 、V 示数随电流表A 示数变化的两条图线如图

乙所示,其中表示电压表V 与电流表A 示数变

化关系的图线是 (填a 或b),由图像可知

电池的内阻r= (用图像中字母表示).

13、(8分)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kQ ~50kQ ,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选用器材:待测电压表(量程3V),电流表A(量程200A),电流表A(量程5mA),电流表A ;(量程0.6A),滑动变阻器R(阻值最大为1K),电源(4V),电键S .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 (填字母代号).

(2)为了:尽量减少误差,要求多测几组数据,

试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三、本题共5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6分)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 ,调节可变电阻R 使

其阻值为14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8V :使其阻值为9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2.7V .求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

15、(6分)目前世界上正在研究的一种新型发电机叫磁流体发电机,如图所示表示它的发电原理:将一束等离子体(即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微粒,而从整体来说呈中性),喷射入磁场,磁场中有两块金属板A 、B ,这时金属板上就聚集电荷,产生电压.若两金属板A 、B 的面积为S ,板间距离为L ,等离子体的入射速度平行两板大小为V ,两磁极间的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且与离子的入射速度V 垂直.试求该发电机能够产生的电动势,并确定电阻R 中的电流方向。

16、(10分)让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的混合物经过同一加速电场由静止开始加速,然后在同一偏转电场中偏转,它们是否会分为三股?说明理由.

17、(10分)如图所示,面积为0.2m 的100匝线圈A 处在磁

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是B=(6-0.2t )T ,已知电路中的电阻R=4Ω,R=6Ω,电容C=30μF ,

线圈A 的电阻不计,求:

(1)闭合S 后,通过R 2的电流强度的大小、方向。

(2)闭合S 一段时间后再断开,S 断开后通过R 2的电量是多少?

18、(11分)如图所示,坐标系xoy 在竖直平面内,空间有沿水平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在x<0的空间内还有沿x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一个带正电的油滴经x 轴上的M 点,始终沿着与x 轴成30°角的斜向下的直线运动,并从P 点进入x>0的区域,要使油滴进入x>0的区域后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带电油滴做圆周运动并垂直通过x 轴上的N 点,需在x>0的区域加一个匀强电场,求:

(1)油滴运动速率的大小;

(2)在x>0空间内所加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

(3)油滴从x 轴上的M 点开始到达x 轴上的N 点

所用的时间。

高二物理试题(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出选项得4分,多选、错选或不选均得0分.

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 引和斥力F 斥两部分组成,则

A 、F 引和F 斥是同时存在的

B 、F 引总是大于F 斥,其合力总表现为引力

C 、分子间的距离越小,F 引,越小,F 斥越大

D 、分子间的距离越小,F 引,越大,F 斥越小

2、对于气体压强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之间相互频繁的碰撞而产生的

B 、气体压强是少数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而产生的

C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于气体的重力产生的

D 、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

3、在电场中某点,放入电荷量为4×10-4C 的负点电荷,测得它所受电场力的大小为4N ,

方向向左,由此可判断

A 、场强的大小为1.6×10-3 N /C ,方向向右

B 、场强的大小为1.6 ×10-3 N /

C ,方向向左

C 、场强的大小为1×104N /C ,方向向右

D 、场强的大小为1×104N /C ,方向向左

4、如图所示,在一个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一条电场线 M N

上有M 、N 两点,设一个负电荷在M 、N 两点受到的电场

力大小分别为F M 、F N ,则

A 、E M >E N ,F M >F N

B 、E M

C 、E M >E N ,P M

D 、

E M

F M >F N

5、下列关于闭合电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电源短路时,电源的内电压等于电动势

B 、电源短路时,路端电压为零

C 、电源断路时,路端电压最大

D 、电流增大时,路端电压增大

6、关于磁感线,下述正确的是

A 、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细铁粉撒在磁铁附近,我们看到的就是磁感线

B 、沿电场线方向电场减弱,沿磁感线方向磁场减弱

C 、磁感线和电场线一样,不能相交

D 、电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产生的

7、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 、磁场的存在

B 、磁场具有方向性

c 、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 D 、磁体间有相互作用

8、如图所示,一束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平行飞过磁针上方时,

磁针的S 极向纸内偏转,这一带电粒子束可能是:

A 、向右匀速飞行的正离子束

B 、向左匀速飞行的正离子束

C 、向左加速飞行的负离子束

D 、向左匀速飞行的负离子束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荷在某处不受电场力作用时,该处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B 、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时,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C 、把一检验电荷放在电场中某点时,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与其电量的乘积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D 、把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磁场中某处时,该导线所受磁场力与其长度和电流强度乘积的比值叫做该处的磁感应强度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荷处于磁场中一定受到洛仑兹力

B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一定受到洛仑兹力

C 、某运动电荷在某处未受到洛仑滋力,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

D 、洛仑兹力可改变运动电荷的动量

11、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形中,导体环向左移动,哪些情形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

A 、只有甲、乙

B 、只有乙、丁

C 、只有丙、丁

D 、都可以

12、在如图所示的几种电流中,属于交流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题共3小题,共27分,其中13题9分,14题6分,15题12分,将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

13、(9分)在如图上,图象所对应的两个导体A 和B

(1)它们的电阻关系R A :R B = 。

(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但不为零)时,

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U A :U B = 。

(3)若两个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但不为零)时,

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 A :I B = 。

14、(6分)某磁场的磁感线如图所示,磁场中的A 点和

B 点相比:

磁场的强弱 (填“相同”、“不相同”)

磁场的方向 (填“相同”、“不相同”)

15、如图所示,电阻为0.1Ω的导体棒ab 沿水平面内的

光滑导线框向右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5.0m/s ,线框左

端的电阻R=0.4Ω,线框本身电阻不计,线框宽l =0.4m,

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1T.

(1)电路中相当于电源的部分是 , 端相当于电源的正极。

(2)电源的电动势E= ,电路中的电流I= .

(3)导体ab 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 ,方向 ;使导体向右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外力F ’= .

(4)外力F ’做功的功率P ’= .

三、本题共12分,每小题6分,将答案直接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 1、对于下列图解,准确的说法有:() DNA…—A—T—G—C—… ∣∣∣∣ RNA…—U—A—C—G—…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③共有5种碱基 ④共有8种核苷酸⑤共有5种核苷酸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2.一个DNA分子转录出多少种多少个mRNA () A.一种一个 B.一种多个 C.多种多个 D.无数种无数个 3.若双链DN A分子的某个基因含X对脱氧核苷酸和Y个鸟嘌呤,则该基因片段转录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尿嘧啶有()个 A.0~(X-Y)B.1~(X-Y) C.Y D.(X-Y) 4.如图所示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A.赖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5.科学研究表明,生物体内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其意义是() A、使不同生物能够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对于保持生物性状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D、能够避免生物氨基酸过多而引起变异 6.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不准确 的是() A.①②④过程分别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实行;④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 内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实行①过程,子代含15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 7.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形状的控制过程的示意图。些列相关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导致③过程变化的根本原因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络氨酸酶活性下降 D.据图分析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内的代谢活动来实行的 8.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能够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动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 9.某生物体细胞基因型为DDDdEEEE,则可断定该生物为()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D.单倍体或四倍体 10. 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11.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12.如图为脉孢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可得出()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甘氨酸:GGG 赖氨酸:AAA AAG 谷氨酰胺:CAG CAA 谷氨酸:GAA GAG 丝氨酸:AGC 丙氨酸:GCA 天冬氨酸:AAU

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C3H6 https://www.360docs.net/doc/ea11525458.html,l2F2 C.[CH2-CH2]n D.C2H6O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 C.植物油与乙醇可以混溶 D.医用75%的酒精溶液作消毒剂,原理是医用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 3、烷烃 是烯烃R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则R的结构简式有( )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六种 4、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A.氧气与臭氧 B.乙醇(CH3CH2OH)和二甲醚(CH3OCH3) C.35Cl和37Cl D.火碱与烧碱 5、下列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所得一氯代物种类最多的是( ) A.正戊烷 B.异戊烷 C.新戊烷 D.环己烷 6、某单烯烃或炔烃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是:,则该烯烃或炔烃的结构可能有 A.3种,2种 B.4种,3种 C.5种,1种 D.6种,1种 7、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乙醇和乙醚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一甲基丁烷和正戊烷 D.邻甲苯酚和苯甲醇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芳香烃组成的通式是C n H2n-6 B.分子式为C3H6与C6H12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D.用分子筛固体催化剂工艺生产乙苯,可大幅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9、某有机物分子中只含有四个-CH3一个-CH2-一个一个 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10、分子含有3个甲基的C7H16,其可能的结构有几种(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1、下列各组对象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葡萄糖与果糖 B.甲烷与乙烷 C.淀粉与纤维素 D.16O与18O 12、同分异构体具有①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②相同的分子式③相同的结构式④相同的物理性质⑤相同的化学性质( ) A.①②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 13、菲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若菲分子中有1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则所得一氯取代产物有( ) A.4种 B.5种 C.10种 D.14种 14、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 B.正丁烷与异丁烷 C.1H和2H D.O2与O3 15、下列各组中的两组有机物不属于同分异构的是( ) A.葡萄糖与果糖 B.CH3CH2COOH和CH3COOCH3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淀粉和纤维素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7、在酯化反应实验中制得的乙酸乙酯中混有少量的乙酸,应选用下列哪种试剂洗涤除去( ) A.乙醇 B.饱和碳酸钠溶液

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分析报告

黄石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和难度 1、试题的结构: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自主命题,从高二的范围来说应该是第三章第二节结束,但总的来说,更侧重于第一二章的内容。 知识点涵盖:反应热概念与计算;反应速率大小比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常数概念与运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滴定。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卷的阅读量大,但落脚点底。本卷有三面,共3173字,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我校有部分学生看到化学题就怕,看到文字多的题目更怕,不愿意阅读和分析。本卷通过考试,让学生明白:阅读量大,不代表题目难,要想得分,必须思考。高考时时间有限,思维量大,很多学生因做不完题目而失分,所以平常考试要在阅读、思维量、速度等方面加强训练,但又不能加大试卷的难度。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总分100分,选择题1-16题共48分,非选择题17-20题共52分。 2、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1、选择题1、 2、5、6、7、9、10、11、16做的较好,集中失分在 3、 4、13三题。非选择题总体做的不好,17题总分12分平均分只有3.2分;18题总

分18分平均分只有3.15分;19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3.24分;20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2.92分. 3、各班成绩汇总分析 三、考试总结和改进措施 1、成绩分析总结: 总体来说,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理想,及格人数和高分段都较上次月考有所减少,其中原因之一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差,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平时课外所花的时间少,不能深入思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对于一些题目的变换形式不能理解,因而不能正确作答,平时作业抄袭比较严重,所以一些讲过的知识也做错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低,学习比较被动,课后不肯复习并做相应练习来巩固知识,难做到对知识的联系和回顾。另外因为赶进度,第三章只上完了新课,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第三章的内容出错率更高。 2、改进措施

高二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2A+B 3C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 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 . 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 . 反应ΔH>0 D . Δt1=Δt2时,a~b段消耗A的量小于b~c段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一定条件下,增大反应物的量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 增大压强,肯定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 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D . 升高温度,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反应,V正、V逆均增大 3.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A+2B x C达到平衡后,减小压强,10s后A 的浓度减少2 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x一定大于3 B . v=0.2 mol·L-1·s-1 C . 增加B的量,反应速率加快 D . A的转化率降低 4. 反应X(g)+Y(g)2Z(g)△H<0,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情况如图所示.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加入催化剂 B . 增大压强 C . 升高温度 D .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冲入He气 5. 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溶液②NaOH溶液 ③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A . 溶液的pH值:②>③>① B . 水电离出的c(OH﹣):③>①>② C . 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CH3COOH)+c(CH3COO﹣)=0.1mol/L D . ②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Na+)+c(H+)=c(OH﹣)+c(CH3COO﹣) 6.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 + H2 2HI ΔH =-14.9 kJ·mol-1,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 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B .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变 C . 容器内颜色不再变化 D . 单位时间内断裂a mol H-H键,同时形成2a mol H-I键 7.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 NA 个Fe3+ B . 1LpH=4的醋酸中有4NA个H+ C . 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 . 1mol NaHSO4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为2NA个 8. 已知:Cu+2H+=Cu2++H2 △H1 2H2O2=2H2O+O2 △H2 2H2+O2=2H2O △H3 则反应Cu+H2O2+2H+=Cu2++2H2O)的△H是() A . △H=△H1+1/2△H2+1/2△H3 B . △H=△H1+1/2△H2-1/2△H3 C . △H=△H1+2△H2+2△H3 D . △H=2△H1+△H2+△H3

高二 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有机化学基础 H=1,C=12,O=16,Cl=35.5,Br=80,Ag=108,I=127。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分子式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 C5H10(B) C7H8(C)CH4O (D)C2H4Cl2 2、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不但又一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航行,而且中国航天员成功完成首次太空行走并成功安全着陆。航天飞船是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CZ-2F) 发射的。火箭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发生反应后生成N2、 CO2和H2O。该反应配平后N2的化学计算数为() A.1 B.2 C.3 D.4 3、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B.禽流感病毒并不可怕,当加热到70℃以上就可以使其致死,日常使用的消毒剂可以用于消杀病毒。 C.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不可用来消毒饮用水。 D.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此时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溶液或氨 4、要将转化为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 B.H2SO4C.CO2,H2O D.NaOH 5、氢氧化银溶于氨水所得银氨溶液的pH值()A.比原氨水大 B.比原氨水小 C.与原氨水相同 D.无法估计 6、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 .B.乙酸和硬脂酸 C.CH2O2和C3H6O2D .苯甲酸和Array 7、三聚氰胺为纯白色晶体,无味,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结构简式如下 图:请根据已知材料结构式,下列选择不正确的是:() A. 三聚氰胺分子式C3N6H6,相对分子质量126 B. 已知合成三聚氰胺的反应是:6 (NH2)2CO → C3H6N6 + 6 NH3 + 3 CO2,反应物是尿素。C.三聚氰胺分子所有原子在一个平面上 D.三聚氰胺呈弱碱性,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盐 8、香兰素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可由丁香酚经多步反应合成。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

南城二中2015-2016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有一种塑料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为无毒物质,可以降解,不至于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用射线处理培育专门吃这种塑料的细菌能手的方法是( ) A. 诱变育种 B. 杂交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2.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自然选择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3. 基因工程中称为“基因剪刀”的是( ) A. DNA连接酶 B. DNA聚合酶 C. 蛋白质水解酶 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4. 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 A. 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 B. 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 长 C. 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 D. 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5.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关于HIV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必须用活细胞培养HIV病毒 B. HIV病毒变异能力强是研制HIV病毒疫苗的主要困难 C. 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接吻、饮食等途径传播 D. HIV病毒主要破坏人体T细胞,导致机体无法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6.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被破坏后,必将引起( ) A.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 儿童佝偻病 C. 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肌无力病 7.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为() A. 突触小泡 B. 神经递质 C. 抗原 D. 抗体 8. 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使用下列哪种激素治疗()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性激素 D. 生长激素 9. 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 A. 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B. 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C. 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 D. 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10. 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

高二化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化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2019 大家把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从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学懂,下面是查字典化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那么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也一定能自发进行 B、某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那么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也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反应方向是由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的,与反应温度无关 D、温度有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2、符合如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CO+H2O=CO2+H2; △H=+41 kJ/mol B、CO(g)+H2O(g)=CO2(g)+H2(g);; △H= 41 kJ/mol C、CO2(g)+H2(g)= CO(g)+H2O(g); △H=+41 kJ/mol D、CO2(g)+H2(g) =CO(g)+H2O(g);

△H=41 kJ/mol 3、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4、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C 5、常温下,一定量的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溶液中c(CH3COO─)=c(Na+)时,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B.当溶液中c(CH3COO─)=c(Na+)时,一定是氢氧化钠过量 C.当溶液中c(CH3COO─)=c(Na+)c(H+)=c(OH─)时,一定是醋酸过量 D.当溶液中c(Na+)c(CH3COO─)c(OH─)c(H+)时,一定是氢氧化钠过量 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H3COOH(1)+202(g)=2CO2(g)+2H2O(1)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化学试卷分为A卷和B卷两种卷型,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是为90 分钟。我们选择A卷参加考试,,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 52分,满分100 分。从试卷的考查范围看,试卷内容范围与考前通知范围有一定出入,不完全一致。 本试卷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试题难度较大,学生原始得分不高。试卷紧紧围绕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化学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在试卷中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的考查。但部分题目值得商榷,例如选择题第3题中有关厨房用洗洁精的酸碱性问题,实际使用的厨房用洗洁精大多为不伤手的中性表面活性剂型洗涤剂,而非强碱性的。选择题第7题D项中“NaOH溶液和氨水pH相等时,其c(OH-)也相等”的说法不正确,没有强调温度一致。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学生答题的整体看来,主观题得分情况较选择题要差,选择题绝大部分学生得分率较高,主观题得分率较低。期中第19题学生得分率最低,全年级得分率只有20.7%,说明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掌握情况不好,特别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遇到新意境的题目就不知道如何处理。另外,本题所涉及到的压强平衡常数平时学生没有见过,以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次试卷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严谨要求高。学生对实验仪器、操作、原理理解掌握不牢,实验能力较差,得分不高。实验现象的描述,补充的实验,化学计算,

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方程式未配平,定量计算得分较低、电子式和反应式书写错误及电极反应式书写,物质性质掌握不好,审题不严等都是学生失分的原因。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提高,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 3、合理利用智学网大数据平台进行精准教学和精准训练,提高化学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研究学生,把学科能力转变为分数 研究自己的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备考,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复习特点、答题表现、心理状况,学生也应该分析并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考试中学生失分除了双基掌握不到位以外,主要以粗心、不良学习习惯和心理影响为主,因此以下办法是提高学生得分的有效办法。审题与检查是防止粗心失分的好办法:注重审题关,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读题要把握关键词。备考训练中,针对同一考查内容,可以变换提问方式来训练审题能力;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展开专题讨论,归纳和剖析常见的审题错误,以达到提高审题能力的目的。养成正确运用化学用语的习惯,答非选择

(完整版)高二化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一、命题意图和试卷整体情况 考查范围:选修4第一、二、三章以及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卷面:,选择题24个,共48分,填空题5个大题,共52分,整体100分。 二、分数统计和答卷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参加人数590人,选择题平均分为27.3,分,填空题平均分为27.8分,选择题错误率高的题目为10、21、22、23、24题,填空题整体答题得分率较低。 学生在第一章盖斯定律应用和计算上还存在较大问题,计算水平有待提高。第二章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方面掌握的不好,会理论就是不知道怎样对号入座,对图像表格问题分析能力有欠缺,结合一起的时候好像就不够用了。尤其是第三章在粒子浓度大小比较时,学生对所讲的基本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理解不透彻,在做稍微的形式变化时学生不能仔细分析,或者根本摸不着头脑,这是选择题最后四个得分较低的原因。化学二卷填空题上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两级分化严重,方程式书写、语言表达不规范,比如在终点判断上,很多同学都只说出颜色变化,没按规范书写;计算能力差,比如29题最后一问关于热化学方式式与盖斯定律的计算,发生计算性错误的同学很多;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理解,不过关,比如硫酸铝钾水溶液显什么性,以及原因的表示等。26题为电化学题,由于刚刚学的电化学知识学生还没有进行全面的习题练习,所以一部分学生在电源正负极判断以及电极反应式书写上存在问题。 三、教学建议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这本书,理论性强,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除了重视理论的教学外,还应更加重视学生在理论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理论应用上更加得心应手,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由知识传授变为学习方法的传授。对概念的分析要分析到位,课堂上要多引导学生分析;对重点难点知识课堂上要以练代讲。本次考查中反馈出很多学生的“双基”功夫较差,教师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板书、语言是否就一定是很规范的?规

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范围:第一章;考试时间:50分钟;命题人:宋琼洁 分卷I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2.0分,共30 分) 1.某元素的原子3d能级上有1个电子,它的N能层上电子数是() A.0 B.2 C.5 D.8 2.4p轨道填充一半的元素,其原子序数是() A.15 B.33 C.35 D.51 3.某元素基态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3d轨道半充满,其原子序数为() A.24 B.25 C.26 D.27 4.下列电子排布式或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 A.O的电子排布图:B.C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2 C.N的电子排布图:D.Br-的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6 5.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图,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状态的是() A. B. C. D.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 s电子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 B.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违反了洪特规则 C.电子排布式(21Sc)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则

D.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泡利原理 7.人们通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某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A.1s22s22p63s23p6 B.1s22s22p63s23p63d54s2 C.1s22s22p63s23p63d5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1 8.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能量是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 ①能层②能级③电子云的伸展方向④电子自旋状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电子绕核旋转,其轨道为一圆圈,而p电子是∞字形 B.能层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个轨道 C.能层为3时,有3s、3p、3d、4f四个轨道 D.s电子云是球形对称的,其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大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电子是“8”字形 B.能层数为3时,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 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11.下面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按p、d、f的顺序分别为3、5、7 B.只有在电子层、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 C.原子核外可能有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 D.原子轨道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 12.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B.s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 C.p轨道呈哑铃形,在空间有两个伸展方向 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能级的能量总是小于p能级的能量

高二生物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有答案)

高二生物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有答案)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2.某学者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对象属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3.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变形虫、水绵、香菇B.蓝藻、灵芝、豌豆 C.小麦、番茄、大豆D.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 4.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了() 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 B.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5.把一块生物组织捣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知其含水、蛋白质、DNA和糖原。由此可以判断该组织取自() A、小麦 B、家兔 C、病毒 D、细菌 6.人体体液中存在着许多缓冲系统(如H2CO2和HCO3-、 HPO42-和H2PO4-等),它们既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这说明无机盐() A.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B.能够维持生物体体液的酸碱平衡 C.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7.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具有98个肽键。则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接近() A.11036 B.12288 C.12544 D.12800 8.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最正确是() A.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B.两种蛋白质所含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C.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都不同 9.菠菜叶肉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内有,而蓝藻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染色体和叶绿体 C.RNA和叶绿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10.在进行植物细胞融合实验时,要除去细胞壁,最好应选择() A.淀粉酶和果胶酶 B.蛋白酶和纤维素酶 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盐酸 11.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2021届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2020.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①丙烷的球棍模型: ②丙烯的结构简式:CH 3CHCH 2 ③某有机物的名称是2,3-二甲基戊烷 ④ 与C 8H 6互为同分异构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 ③④ 2.按官能团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酚类 B. 属于羧酸 C.属于醛类 D. 属于醇类 3.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且面积比为3:2的化合物是( ) A . B . C . D . 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 A. 2,4-二乙基戊烷 B. 3-甲基丁醛 C. 2,2-二甲基-3-丁醇 D. 2-乙基-1-丁烯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聚氯乙烯的单体属于不饱和烃 C .用Na 2CO 3溶液一种试剂能区分乙酸、乙醇、苯、四氯化碳四种物质 CH 2=C-CH 2-CH 3 _ C 2H 5

D.由CH2=CH2制备(合成)草酸二乙酯,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 B.酸和醇发生的反应一定是酯化反应 C.乙醇易溶于水是因为分子间形成了一种叫氢键的化学键 D.含氢的质量分数相同的两种有机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或都不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CH4O 和 C2H6O 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B.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钠 D. 分子中至少有 11 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8.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略去),能达 到实验目的是() A.制取乙酸乙酯 B.吸收NH3 C.石油的分馏 D.比较盐酸、碳酸、苯酚的酸性 9.下列实验的失败原因可能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 ①将乙醇和乙酸、稀硫酸共热制乙酸乙酯 ②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40℃制乙烯 ③验证RX是氯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将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褐色 沉淀 ④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 D.全部 10.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精选.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化学选修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全市均分相对较低,但却不失为一份质量较高的化学试卷。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㈠、知识点覆盖全面。本次考试主要内容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在有限的卷面和题量内,试卷的命制者充分地考虑了知识点的覆盖面,本试卷涵盖了这两个模块的大部分知识点,较好地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㈡、有一定难度,区分度好。本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均分较低,但试卷有一定梯度,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仍占较大比重,较难题主要是16、18、21这三题,正是由于有了这三个较难的题目,才使整个试卷有了良好的区分度,拉开了不同学习层次同学之间的差距。 ㈢、题量适中,思维容量大。这份试卷的总题量为21题,考试时间为100分钟,题量不大,时间也较为充裕。虽然题量不大,但题目的思维容量却不容小视。选择题的选支考点不交叉,每一个选支均不相同,这无疑增大了思维的容量。大题所给信息较隐蔽,难以挖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这一特点在18和21两题中体现特别明显。 ㈣、原创题多,题目新颖。纵观此份试卷,陈题几乎没有,大部分为原创题或改编题,命题者在试卷的命制上确实是下了一翻苦功,这也是本次试卷较难的原因之一。 ㈤、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江苏是经济强省,工农业发达,在试题中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这也在情理之中。19、21两题联系了电解工业,20联系了合成氨工业。这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化学确实是一门十分实用的科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良好的动机。

㈥、与高考较好地接轨。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二、错误情况分析 第一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3、5、8。均分约为16分。 第二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9、13、14。均分约为18分。 第三大项、15.①错选A、C、D的同学较多。②错选成B、C的同学较多。15题总分为6分,均分约为3.5分,及格率60%,优秀率10%。 16.主要错误有:①原电池画成电解池装置,很多同学漏标注正、负极或选错电极材料。②不少同学正、负极得失电子写反了,错写成Fe3+-e-=Fe2+ Cu+2e-=Cu2+,也有同学正极写成Fe3++3e-=Fe。③很多同学选用NaOH溶液或氨水调pH。④大多数同学“洗涤”写成了“干燥”或“蒸发”。⑤许多同学加HCl的目的写成使Cu(OH)2转化为CuCl2,而未答到关键词防止Cu2+水解。⑥由于加NaClO的目的不明确,实验目的不明确,NaClO改加成氨水、CuO、Cu(OH)2、HNO3等。16题均分约为8-9分,及格率67%,优秀率10%。 第四大项、17.①分子构型不清楚,电子排布式掌握不牢。②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不清楚,配位数认识不明确。 18.①影响电离平衡移动条件判断错误。②热化学方程式,△H的正负搞不清楚。 平均分约为17分,正确率约为70%,优秀率28%。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赤峰二中2013级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Al:27 K :39 Fe:56 Cu :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 mol/LNaHSO3溶液中:c(Na+)>c(HSO3-)>c(OH-)>c(H+) B.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 w均减小 C.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下降 D.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相等 2.室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H+和OH-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为10-24,则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 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B.NH4+、K+、SiO32-、NO3- C.NH4+、Na+、Cl-、SO42-C.K+、Na+、Cl-、CO3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4Cl和NH4HSO4溶液中,后者c(NH4+)小 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 H3COO-)增大 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得到Ca(OH)2 D.25 ℃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4.向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一定能使HCO-3数目减少,CO2-3数目增加的是( ) A.稀盐酸B.Ba(OH)2溶液 C.NaOH溶液D.Na2SO4固体 5.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化学式HX HY H2CO3 K1=4.3×10-7电离平衡常数7.8×10-9 3.7×10-15 K2=5.6×10-11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高二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命题:曾健审题:游猛根成绩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O-16;N-14;Ag-108;Cl-35.5。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8 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选择题答案填入答题表中)1.如今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类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而直接从海洋获取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食醋B.面粉C.海带D.食盐 2、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醇都能被氧化成醛或酮B.凡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 C.甲醛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D.分子式为C4H10O能氧化成醛的醇只有两种3、下列有机物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碳酸、甲酸、乙酸、苯酚B.乙酸、甲酸、碳酸、苯酚 C.甲酸、碳酸、乙酸、苯酚D.甲酸、乙酸、碳酸、苯酚 4、将下列各组中的每种有机物放入水中,振荡后再静置,液体分层且该组的全部物质都能浮在水的上层的是 A.乙酸乙酯、甲苯、十一烷B.乙醇、苯、庚烯 C.甘油、甲醛、硝基苯D.溴苯、四氯化碳、苯磺酸钠 5、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不使用水浴加热的是 A.苯的硝化反应B.制取酚醛树脂C.乙醛与Cu(OH)2反应D.醛的银镜反应6、取某一元醇10.00g,跟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17g,又回收原一元醇1.80g,此一元醇可能是 A.C2H5OH B.C6H13OH C.C5H11OH D.C7H15OH 7.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C7H8O,其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紫色和不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 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蓝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和内质网 B. 细胞膜和核糖体 C. 线粒体和中心体 D. 细胞核和线粒体 2. 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 B. 激素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 C. 激素在成分上都含有元素C、H、O D. 激素是由外分泌腺细胞分泌或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物质 3、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对两种生物细胞中的何种物质进行化学分析( ) A.糖类 B.磷脂 C.蛋白质 D.脂肪 4、将用3H标记的尿苷酸引入某类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5、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

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是( ) A. 4、8、4和4、8、4 B. 4、5、4和4、5、4 C. 4、5、4和4、8、4 D. 4、8、4和4、5、4 6、下列关于实验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7、右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 8. 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d无答案)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 试题 一、单选题 (★) 1. 购买的某些试剂瓶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B. C.D. (★★) 2. 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摩尔质量:g/mol B.气体摩尔体积:mol/L C.溶解度:g/100gH2O D.密度:g/cm3 (★★) 3. 深海中存在可燃冰(CH 4·nH 2O固体)。已知:CH 4·nH 2O(s) CH 4(g)+nH 2O(l)-Q (Q>0)深海中能够存在可燃冰,是因为深海具有以下条件中的 A.低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 (★) 4. 下列关于Al(OH) 3的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Al(OH)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B.Al(OH)3不能溶于氢氧化钠 C.Al(OH)3能溶于盐酸D.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 5. 把铁粉投入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 A.Fe2+B.Cu2+C.Fe3+D.H+

(★★★) 6. 证明某溶液只含有 Fe 2+而不含有 Fe 3+的实验方法是 ( )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 B.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先加入铁粉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 D.只需要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 7. 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K B.Na C.Fe D.Al (★★) 8. 原子结构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A.第六周期第IV族B.第四周期第VI族 C.第六周期第A族D.第四周期第VIA族 (★) 9. 已知X +、Y 2+、Z -、W 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W>Z B.原子序数:Y>X>Z>W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金属性:X>Y,还原性:W2->Z- (★) 10. 下列实验事实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3>H2CO3B.热稳定性:CH4>SiH4 C.酸性:HCl>H2S D.热稳定性:HNO3>H2CO3 (★★★) 11. 对于反应:,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