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化学消毒剂使用

常用化学消毒剂使用
常用化学消毒剂使用

常用化学消毒剂性能及使用特点比较

目录

总则:理想的化学消毒剂特质 (2)

1、过氧乙酸 (2)

2、含氯消毒剂 (4)

3、二氧化氯 (6)

4、臭氧 (7)

5、乙醇(酒精) (10)

6、新洁尔灭 (11)

按: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二氧化氯类产品的"敌人",包括:次氯酸钠(钙)、臭氧、碘伏、洁而灭、酒精、过氧乙酸等。我们既不能贬低别的类别产品也不能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这一切的前提是:科学、全面的了解各类产品的性能及优缺点。只有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才能服务好客户,作好我们的工作。以下是我对这些产品的总结和摘抄。

(1)杀菌谱广;

(2)使用有效浓度低;

(3)杀菌作用速度快;

(4)性能稳定;

(5)易溶于水;

(6)可在低温下使用;

(7)不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

(8)对物品无腐蚀性;

(9)无臭无味,无色;

(10)毒性低,消毒后无残留毒害;

(11)使用安全,不易燃烧;

(12)价格低廉;

(13)运输方便;

(14)可大量生产供应。

目前的化学消毒剂中,没有一种能够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因此在使用中,只能根据被消毒物品性质、工作需要及化学消毒剂的性能来选择使用某种消毒剂。

过氧乙酸又叫过醋酸,它是目前所有化学消毒剂中比较突出的一种消毒剂。属高效消毒剂、市售浓度为16-20%。

(1)杀菌原理:过氧乙酸的杀菌原理有两点:

①依靠强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活性,造成微生物死亡;

②通过改变细胞内的pH值,而损伤微生物。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高效广谱能杀灭一切微生物、杀菌效果可靠;

②杀菌快速、彻底;

③可用于低温消毒;

④毒性低、消毒后物品上无残余毒性,分解产物对人体无害;

⑤合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缺点:

①易挥发,不稳定,贮存过程中易分解,遇有机物、强碱、金属离子或加热分解更快;

②高浓度稳定但浓度超过45%时,剧烈振荡或加热可引起爆炸;

③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④有强烈酸味,对皮肤粘膜有明显的刺激。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

(4)使用方法

①浸泡法:将被消毒或灭菌物品放入过氧乙酸溶液中加盖。

细菌繁殖体用0.1%(1000mg/L)浸泡15min。

肝炎病毒、TB菌用:0.5%(1500mg/L)浸泡30min。

细菌芽胞:用1%(10000mg/L)消毒5min,灭菌30min。

诊疗用品或器材,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②擦试法:用于大件物品,用法同浸泡法。

③喷洒法:对一般污染表面的消毒用0.2-0.4%(2000-4000mg/L)喷洒作用30-60min。肝炎病毒和TB菌的污染用0.5%(5000mg/L)的过氧乙酸喷洒作用30-60min。

(5)过氧乙酸消毒用剂量(表3)。

(6)使用注意事项

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

稀释液临用前配制:

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根据测定结果配制消毒溶液。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为防止过氧乙酸对消毒物品的损害。对金属制品与织物浸泡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凡是能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统称含氯消毒剂。它是一种古老的消毒剂,但至今仍然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通常所说的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并非指氯的含量,而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

该消毒剂分为以氯胺类为主的有机氯和以次氯酸为主的无机氯。前者杀菌作用慢,但性能稳定,后者杀菌作用快速,但性能不稳定。

常见的剂型:

①液氯,含氯量大于99.5%(V/V);

②漂白粉:含有效氯25%(W/W);

③漂白粉精:含有效氯80%(W/W);

④三合二,含有效氯56%(W/W);

⑤次氯酸钠,工业制备的含有效氯10-12%(W/W);

⑥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60%(W/W);

⑦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90%(W/W);

⑧氯化磷酸三钠,含有效氯2.6%(W/W)。

(1)杀菌原理:含氯消毒剂的杀菌机理有3点:

①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次氯酸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它能通过扩散到带负电荷的菌体表面,并通过细胞壁穿透到菌体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衡而致细菌死亡;

②新生态氧的作用,由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

③氯化作用,氯通过与细胞膜蛋白质结合,形成氮氯化合物,从而干扰细胞的代谢,最后引起细菌的死亡。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

②毒性低;

③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①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②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③有腐蚀性;

④易受机物,pH等的影响。

(3)杀菌作用:通常能杀灭细菌繁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胞。

(4)使用方法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浸泡法:将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②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喷洒法:对一般污染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墙面:200mL/m2;水泥地面:350mL/m2,土质地面:1000mL/m2),作用3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喷洒量同前),作用60分钟以上。

④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漂白粉等粉剂含氯消毒剂按排泄物的1/5用量加入排泄物中,略加搅拌后,作用2-6小时,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排放。

(5)影响杀菌因素

①浓度与作用时间一般规律是药物浓度愈高,作用时间愈久,杀菌效果愈好。但漂白粉与三合二药物浓度增高

其溶液pH值亦随之上升,有时反需延长作用时间才能灭菌;

②酸碱度pH值愈低,杀菌作用愈强。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主要依赖于溶液中未分解的次氯酸浓度,而溶液pH值愈低,则未分解的次氯酸愈多,随着pH值上升,愈来愈多的次氯酸分解成氢与次氯酸根离子,而失去杀菌作用;

③温度温度增高可加强杀菌作用。但不能对次氯酸钠溶液加热,否则会导致其分解,使杀菌效果降低;

④有机物有机物的存在可损耗有效氯,影响其杀菌作用。对低浓度消毒液的影响比较明显。淀粉、脂肪、醇类的影响较小(甲醇对次氯酸钠反而有增效作用),但有机物对二氯异氰尿酸钠影响较小;

⑤还原性物质硫代硫酸盐、亚铁盐、硫化物、含氨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亦可降低其杀菌作用。在消毒污水时应予以注意;

⑥水质的硬度硬度小于400mg/L,对其杀菌作用影响不大。

(6)使用注意事项

①应置有盖容器中保存,并及时更换;

②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③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

④勿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物品消毒前,应将表面粘附的有机物清除;

⑤勿用于手术缝合线的灭菌;

⑥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纺织品时,消毒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作用。它不属于含氯消毒剂,实际上为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在生产稳定性二氧化氯及二元包装的二氧化氯。

(1)杀菌原理

二氧化氯的杀菌原理: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能使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导致氨基酸链断裂,蛋白质失去功能,使微生物死亡,它的作用即不是蛋白质变性,也不是氯化作用,而是强大的氧化作用,这种作用比氯化作用至少强2.5倍。

(2)杀菌作用

二氧化氯杀菌谱广,包括几乎所有的常见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真菌病毒以及抵抗力强的肝炎病毒等。

(3)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广谱、高效,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快速无毒使用安全;

②使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作灭菌剂,也可作为消毒、防腐剂和保鲜剂;

③作饮水消毒时不仅可杀死水中微生物,而且能杀灭原虫和藻类,具有提高水质和除臭作用。消毒后不产生有害物质,国外称它为理想的化学消毒剂。

缺点:

①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有一定的影响;

②对碳钢、铝、不锈钢等手术器械有一定的腐蚀性;

③杀菌效果多受活化剂浓度和活化时间的影响。

(4)应用范围

稳定性二氧化氯可应用于食品加工、饮用水、医院、医药工业的消毒、防霉、食品消毒和保鲜。病房终末消毒、除臭,口腔含嗽、外科伤口清洗等。

(5)使用方法:

消毒处理:

①浸泡法:将洗净、晾干待消毒或灭菌处理的物品浸于二氧化氯溶液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的污染,用100mg/L浸泡30min。

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的污染用500mg/L浸泡30min。

对细菌芽胞消毒用1000mg/L浸泡30min。灭菌浸泡60min。

②擦拭法:参考浸泡法。

③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表面用500mg/L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3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用1000mg/L二氧化氯均匀喷洒,作用60min。

④饮水消毒:在饮用水源中加入5mg/L的二氧化氯作用5min即可。

(5)使用注意事项

①消毒前将二氧化氯用10:1的柠檬酸活化30分钟才能使用;

②活化后的二氧化氯不稳定,一般要活化后当天使用;

③用二氧化氯消毒内窥镜或手术器械后,应立即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以免对器械有腐蚀作用;

④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接触。

臭氧在常温下为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3%)。臭氧稳定性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所以臭氧不能瓶装贮备,只能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1)杀菌原理:臭氧的杀菌原理主要是靠强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2)杀菌能力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3)方法和适用范围

在医院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水的消毒:医院污水和诊疗用水的消毒。

②物体表面消毒: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钱币、化验单、病例夹、票卷等放密闭箱内消毒。

③空气消毒:用于人不在的情况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3)使用方法:

①诊疗用水消毒:一般加臭氧0.5-1.5mg/L,作用5-10分钟,水中保持剩余臭氧浓度

0.1-0.5mg/L。对于质量较差的水,加臭氧量应在3-6mg/L。

②医院污水处理:

用臭氧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是:污水先进入一级沉淀,净化后进入二级净化池,处理后进入调节储水池,通过污水泵抽入接触塔,在塔内与臭氧充分接触10-15分钟后排出。

一般300张床位的医院,建一个污水处理能力18-20吨/小时的臭氧处理系统,采用15-20mg/L的O3投入量,作用10-15分钟,处理后的污水清亮透明,无臭味,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均可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③医院游泳池水的处理

臭氧消毒游泳池水的优点是:杀菌力强,速度快,对肠道菌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对游泳池设施不造成腐蚀、毁坏;能改善水质、脱色、除臭除味,处理后的水晶莹清澈;对游泳者无刺激性,少量臭氧能使空气清新,净化空气。缺点是:臭氧在水中分解快,消毒作用持续时间短,不能解决持续污染的消除。

一般来说,臭氧的投入量为1-1.7mg/L,接触时间1-2分钟,即可获得理想的消毒效果,水质也会有明显的改善,用于游泳池循环水处理,投入臭氧量为2mg/L。

④空气消毒

臭氧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显地杀灭作用,采用30mg/m3浓度的臭氧,作用15分钟,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上。用臭氧消毒空气,必须是在人不在的条件下,消毒后至少过30分钟才能进入。可用于手术室,病房,无菌室等场所的空气消毒。

⑤表面消毒

臭氧对表面上污染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作用缓慢,一般要求60mg/m3,相对湿度≥70%,作用60-120分钟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4)注意事项

①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m3,故消毒必须在无人条件下进行。

②臭氧为强氧化剂,对多种物品有损坏,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坏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橡胶老化,变色,弹性减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等。使用时应注意。

③温度和湿度可影响臭氧的杀菌效果:

臭氧作水的消毒时,0℃最好,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臭氧的分解,故杀菌效果越差加湿有利于臭氧的杀菌作用、要求湿度>60%,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

(5)臭氧消毒常遇到的问题:

①对人体是否有害?

臭氧对人体呼吸道粘膜有刺激,空气中臭氧浓度达1mg/L时,即可嗅出,达2.5-5mg/L时,可引起脉膊加速、疲倦、头痛,人若停留1小时以上,可发生肺气肿,以致死亡。故在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消毒后停30-50分钟进入便无影响。

②空气消毒后能维持多久?消毒后30-60分钟臭氧自行分解为氧气,其分解时间内仍有杀菌功效,故消毒后,若房间密闭仍可保持30-60分钟。

③臭氧是否可用于食品的消毒、保鲜、有无毒害作用?臭氧可与食品直接接触,用于食品消毒、保鲜,对食品不产生残余污染,不影响营养成份。

④对环境设备有无损害?高浓度的臭氧可以老化橡胶,使铜片锈蚀,但臭氧作空气消毒时,并非使用纯臭氧,又具有极易分解的特点,况且一般为间断使用,故不易产生对环境设备的损害。同时臭氧还可以除异味,净化环境,使空气清新。

乙醇属中效消毒剂,目前医院使用很普遍。

(1)杀菌原理

醇类消毒剂杀灭微生物依靠三种作用:①破坏蛋白质的肽健,使之变性;②侵入菌体细胞,解脱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使之失去活性,引起微生物新陈代谢障碍;③溶菌作用。(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具有中效、速效的杀菌作用;

②无毒、无刺激,对金属无腐蚀性;

缺点:

①受有机物影响大;

②易挥发,不稳定。

(3)杀菌作用:乙醇为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及大多数真菌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短时间不能灭活乙肝病毒

(4)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

(5)使用方法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

①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0%的乙醇溶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分钟。

②擦拭法:对皮肤的消毒,用75%乙醇棉球擦拭。

(5)注意事项

①应置有盖容器中保存,并及时更换;

②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③勿用于涂有醇溶性涂料表面的消毒;

④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

⑤勿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物品消毒前,应将表面粘附的有机物清除。

新洁尔灭属季铵盐类消毒剂,它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消毒学分类上属低效消毒剂。

(1)杀菌原理

该消毒剂杀菌作用机制主要有:①改变细胞的渗透性,使细菌破裂;②使蛋白质变性;

③抑制细菌体内某些酶,使之失去活性;④因其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高浓度聚集于菌体表面,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

(2)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无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②易溶于水;

③有表面活性作用;

④耐光耐热;

⑤性质较稳定,可以长期贮存。

缺点:①易受有机物的影响;②吸附性强。一块10cm×10cm的纱布浸入1000m11/1000

的新洁尔灭溶液中,可使该溶液变成1/2000之的浓度。

(3)杀菌作用

新洁尔灭对化脓性细菌、肠道菌及部分病毒有一定的杀灭能力;对结核杆菌、真菌的杀灭效果不好;对细菌芽胞仅能起抑制作用。

本消毒剂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杀灭能力一般较对革兰氏阴性菌强,抑菌浓度远低于杀菌浓度。

(4)适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及细菌繁殖体污染的消毒。

(5)使用方法

对污染物品的消毒:可用0.1-0.5%浓度的溶液喷洒,浸泡或抹擦,作用10-60分钟。如水质过硬,可将浓度提高1-2倍。

消毒皮肤:可用0.1-0.5%的浓度涂抹、浸泡。

消毒粘膜:可用0.02%的溶液浸洗或冲洗。

(5)使用注意事项

①新洁尔灭为低效消毒剂,易被微生物污染。外科洗手液必须是新鲜的。每次更换时,盛器必须进行灭菌处理。用于消毒其他物品的溶液,最好随用随配,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

2-3天。使用次数较多,或发现溶液变黄、发浑及产生沉淀时,应随即更换。

②消毒物品或皮肤表面粘有拮抗物质时,应清洗后再消毒。不要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洗涤剂同用。也不可与碘或过氧化物等消毒剂合用。

③配制水溶液时,应尽量避免产生泡沫,因泡沫中药物浓度比溶液中高,影响药物的均匀分布。

④因本药不能杀灭结核杆菌和细菌芽胞,不能作为灭菌剂使用。亦不能作为无菌器械保存液。

⑤若消毒带有机物的物品时,要加大消毒剂的浓度或延长作用的时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