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汇编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五讲 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五讲 免疫调节

(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某物 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 应;二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________。
(5)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 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________结合,形成沉 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_______吞噬消化。
③ 效应T 细胞可杀伤靶细胞,使其 裂解死亡 ,也能 释放某些 细胞因子 (如干扰素)来增强免疫效应。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即可 独自发挥作用 ,又可以 互相配合 ,共同发挥免疫 效应。
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免疫缺陷病 (1)概念:免疫功能 不足或缺陷 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 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如艾滋病 。 ②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 B细胞免疫 缺陷病。
④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 就会增 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进而产生 抗体 ,及时清 除抗原。
2.细胞免疫 (1)免疫细胞:主要是 T淋巴细胞 。 (2)免疫过程: ①T淋巴细胞受到 靶细胞 (内有抗原的细胞)的刺激 而活化,也可被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活化。
②活化了的 T淋巴 细胞可增殖,分化成 效应T 细胞, 也可分化为记忆细胞。
探究1.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有什么联系? [提示]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 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探究2.试以流程图的形式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 过程。 [提示] (1)体液免疫的过程:
探究3.试说出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分别有哪些 特点?
[提示]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 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后,首先通过 ________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 ________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

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1节第三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1节第三课时

一,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二,课题: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三课时)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过程与方法: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人脑的高级功能。

六,教学难点:各级中枢特点七,课程类型:新课八,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九,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十,教学过程:课前测试:1.突出的结构及特点?2.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讲完的内容为主复习内容及把教材书上各级中枢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使所有内容结合的形式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

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1.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2.言语区(1)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2)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4.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协调统一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动物体内是同时存在的,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二者这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课件 苏教必修3苏教高一必修3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课件 苏教必修3苏教高一必修3生物课件

(1)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浆 后,会使血浆 下pH降_(x_ià_ji_àn_g_) _,但乳酸可与血浆中的 NaHCO3 发生 反应,生成乳酸钠、水和 CO2,这样,血浆 pH 就维持相对稳 定了。
(2)人从水果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 NaHCO3,该物质通肾脏过(_sh_èn_z_àn_g)__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因此血浆 pH 不会升高。 (3)由上述看出,血液中的 H2CO3 和 NaHCO3 是一对重要的缓 冲物质,它对于维持血浆___p_H___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第七页,共三十七页。
四、阅读教材 P10 第 1、2 自然段分析稳态的生理意义 1.稳态的概念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_____调_节__作__用____协调各器官、系统的 活动,使得内环境的温__度__(w_ē_nd_ù_) ___、____渗__透__压____、酸碱度及 各_种__(ɡ_è_zh_ǒ_nɡ_)_化_学__成__分__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稳态的意义 稳态既是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 液、体腔液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2/10/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七页。
突破 3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3.下列各物质组合中,能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
的是( )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血红蛋白 ⑦激素 ⑧水
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 pH 为____7_.3_5_~__7_.4_5___。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 持稳定,与它含有___H_C__O_-3_、__H__P_O__24-____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3_7__℃______左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2020112421535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20201124215356)

高二生物辅导(二)第二章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 ________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一一神经元(神经细胞)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腆內;兴奋镭位一率兴奋部位(L)电孟的瀛动方向*•膜外’末兴奋翩位—兴奇郵位<2)转导过稅・神超奸錐瞬电位外正内负上土外负内正上电位韭 ---------------------- 电荷移动•氓奋不断向前传导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 )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讲 体温调节随堂即时体验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讲 体温调节随堂即时体验

【创新方案】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讲体温调节随堂即时体验苏教版必修31.下列关于产热和散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和产热有关的激素只有甲状腺激素B.和产热有关的激素可使有机物的氧化速度加快C.产热与激素有关而与神经无关D.产热和散热都与激素无关解析: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能够产生能量,其中一部分变成了热能,所以与产热有关的激素可使有机物的氧化速度加快。

答案:B2.下图中A~D的体温调节中,哪一途径表示人体持续生活在过冷环境中并可能导致死亡 ( )解析: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依靠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但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持续生活于寒冷环境中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弥补散失的热量时,人的新陈代谢速率将降低,代谢紊乱,并可能导致死亡。

答案:B3.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是皮肤对________环境反应的示意图。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①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上图对环境发生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称为________中枢,通过中枢调节,使皮肤②________,皮肤的________增加,也使________,结果__________增加,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3) 若人处在剧烈运动状态,②结构的变化是________,③结构的变化是________。

这两种变化,都能使机体增加散热。

(4)若人并没有剧烈运动,③结构的活动却很强烈,原因是________。

③活动的结果,维持了机体的__________平衡。

(5)在图示情况下,与体温变化有关的激素的分泌量将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看出,立毛肌舒张,大量排汗,应为对炎热环境反应的示意图。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通过中枢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的血流量增加,同时汗液的分泌量也增多,结果散热增加,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外环境温度高,体内热量主要通过排汗散失出去,所以虽然没有剧烈运动,汗腺的活动也很强烈。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三)课件 苏教必修3苏教高一必修3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三)课件 苏教必修3苏教高一必修3生物课件

12/11/2021
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1)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它可通过增加血糖去路及减少血 糖来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3)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 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
12/11/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
12/11/202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2)若纵坐标表示胰岛素的含量,可根据胰岛素的起点和饮食(或 饮用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去判断:起点相对较高,饮食 后胰岛素含量又明显升高的为正常人。胰岛素含量起点低,饮 食后变化幅度不大的则为糖尿病患者。 (3)若纵坐标表示激素的相对含量,根据进食后曲线的变化趋势 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 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突破 1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1.(2018·成都七中半期考)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 如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 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12/11/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四页。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岛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 B.孕妇的胰岛 B 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 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 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解析:选 B。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故 A 正确;孕妇的胰岛素分泌速度比正常女性慢,最高含量超过 正常女性,故 B 错误;若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降糖作用降低,血糖浓度会升高,故 C 正确;孕妇若确诊为妊 娠期糖尿病,需要控制糖类摄入量,故 D 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辅导(二)第二章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神经细胞 )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 100 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 12 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3
传入神经: 将兴奋从外周传向中枢
神经中枢(shén jīnɡ zhōnɡ shū): 分析与综合
传出神经(chuánchū-shénjīng): 将兴奋从中枢
效应器: 就是(jiùsh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 配的
肌肉和腺体, 接受兴奋而发生相
第十六页,共45页。
反射弧的特点(tèdiǎn):
①完整性:五部分(bù fen)缺一不可

运动,感觉和调节骨骼 肌张力。

大脑
垂体
小脑(xiǎ
脊髓(jǐ suǐ
脑干
第三十二页,共45页。


与激素分泌

有关
垂体
脑干
第三十三页,共45页。
大脑皮层(dàn
大脑 小脑(x 脊髓(jǐ s
下 丘 脑
垂体
脑干
大脑皮层(dàn
调节躯体 运动的低 级中枢, 传导反射
第三十四页,共45页。
大脑 小脑(x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réntǐ) 生命
活动的调节
第一页,共45页。
影响一:


(bùduàn)
与外界进
行物质交
换能量转
换信息传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 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体—— 一个开放 (kāifàng)的系统
内环境能维持相对 稳定——稳态
神经—体液—免疫调 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 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十七页,共45页。
下 丘 脑
垂体
脑干
调节机体
大脑活动皮的层最(dàn
高级中枢
大脑 小脑(x
脊髓(jǐ s
第二十八页,共45页。
第二十九页,共45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16-17页上至思考讨论,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2、什么是反射?反射的分类?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组成如何?(画图) 4、什么是兴奋? 5、反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看思考与讨论)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方式是? 反射
2、什么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草履虫的趋性害羞草 叶被触碰后会下垂是反射吗?)
三个要点: 高等动物 刺激 反应
3、看下面几幅图,想一想它们属不属于反射?它们有什么区别?
后天形成的反射
反射
条件 反射
先天形成的反射
非条件 反射
4、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5、反射弧的组成有?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传入 神经
感受器
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中止:一是再回收抑制, 即通过突触前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 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贮存于囊泡;另一途径是酶解,如以 多巴胺(DA)为例,它经由位于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 (MAO)和位于细胞质的儿茶酚胺邻位甲基转移酶 (COMT)的作用被代谢和失活。 否则突触后神经元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导致神经系统功能 紊乱。
兴奋双向传导
3.神经冲动的传导 • 形成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的变化……
1、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2、传导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 3、神经冲动传导方向:
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兴奋传导的详细过程分析
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外__正__内__负____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外__负__内__正___
传出 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反射弧是完 成反射活动 的结构基础。
思考:给你一个反射弧,如何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 经元?
反射弧模式图
动手画一画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肌腱中的感受器
兴奋
传入神经
刺激
兴奋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兴奋
传出神经
兴奋
效应器产生效果
如果将传出神经从 图示部位切断,还 能完成反射吗?为 什么?不能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外__正__内__负_____ 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电__位__差______
这样就形成了___局__部__电__流____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未__兴__奋__部__位___流向__兴__奋__部__位__ 在膜内由__兴__奋__部__位_______流向__未__兴__奋__部__位___
+-+-+-+-+-+-+-+-+-- ++++++++++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一定刺激
++++----++++
----++++---- • 受刺激部位
----++++---- ++++----++++
电位变化: 外负内正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定刺激
++++----++++ ----++++---- ----++++---- ++++----++++
关系?
1、神经冲动
• 实验现象
+
+
-+
-+
a
图1
b


+-ຫໍສະໝຸດ +a图3
b
+
-+
a
图2
b
a
图4
b
• 结论: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2.神经冲动
- -- -+-- -+---+---+---+---+---+---+---+-+- 的产生
高尔基体
化学信号
触 间 隙
作用于
电信号
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抑制)
突触后膜
1、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特异性受体
2、需要的细胞器 线粒体、高尔基体
3、神经递质——不穿膜 特异性受体——糖蛋白
思维拓展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神经冲 动后,是否一直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如果这样 会造成什么后果?
练习二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 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
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C)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阅读p17-18页,思考讨论:)
1、什么是神经冲动? 2、什么是静息电位?特点? 3、什么是动作电位?特点? 4、什么是局部电流? 5、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外电流方向是什么
(根据图2-4) 6、兴奋在神经原之间传递的特点?为什么?
1、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 小体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树突相接触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胞吐(能量)
组织液

兴奋 轴突
电信号
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
知识回顾
脑 高级中枢
大脑
中枢神
神 经系统 经
小脑
神经

脊髓 低级中枢
统 周围神 脑神经
脊髓
经系统 脊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树1 突 细胞2 体 细胞3 核 轴4 突 髓5 鞘

突 末7
神经6纤维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8 奋、传导兴奋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自学导读
反射弧只有完整才 能完成反射,缺一 不可
如果将传出神经从 图示部位切断,再 于A点给予刺激, 肌肉同样会有收缩 反应,该反应属于 反射吗?
不属于反射
只要反射弧保持完 整,就一定能产生 反射活动吗?
不,
还需要有刺激, 产生兴奋。
练习一
•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
下( D )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双__向_______
复习巩固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元的组成。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它的组成。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5、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分别是?形成原因?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同学们阅读课本p18-19后回答: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依靠的什么结构? 2、什么是突触小体? 3、什么是突触?突触的结构怎样(动手画)? 4、什么是神经递质?作用是什么? 5、兴奋在神经原之间如何传递(准确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