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实用技巧

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原理通俗解读系列(一)之内部交易抵消[一篇足以让你了解合并抵消的本质]

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长投和权益的抵消,内部往来的抵消,内部交易的抵消,小编后续会出合并抵消原理的系列专题,分别从长投权益抵消、内部往来抵消、内部交易抵消进行解读,今天我们先讨论内部交易的抵消原理。可参考“爱问财税”

首先明确一点,内部交易分为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其原理一样,只不过逆流交易多出一笔少数股东的会计处理。下面我们先从顺流交易讲起。

举个栗子:假设A公司与B公司是母子关系,A公司系B公司的母公司,B公司系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公司本期单体利润表的营业收入100万元,系向B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该批产品的销售成本为80万元,A公司销售毛利率20%。B公司购进该批商品财务入账100万元,同事在本期将该批购进商品的60%实现销售,其销售收入为78万元,结转销售成本为60万元,B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0%,列示于B公司的单体利润表中;剩余的该批商品40%则形成B公司的期末存货40万元,列示于B公司的单体资产负债表中。

一、审计理论中合并抵消分录如何处理?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其抵消处理如下:

借:营业收入100

贷:营业成本92

60(第⑤笔),所以在合并报表中应该冲减营业成本=80+60-48=92万元,

我们通过比对以上方法可以发现,审计实务中处理方法简单、实用、高效,但是这样会计处理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

虽然在审计实务中很多项目经理、审计师都在用,但很少有人告诉你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下面小编敢为人先,让我们一起尝试掀开

注:引入第0笔分录,目的是在于方便小伙伴们理解,第1笔分录中的库存商品80万,已在母公司内部结转成本时余额为0了,最终将不存在于合并分录中。

(二)拆分出存货中增值毛利

我们可以将这笔合并分录进行拆分,以便于理解这个原理。我们知道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的存货中含有增值毛利成分,我们将此部分单独分开列示,则可以将库

存商品一分为二:

—增值部分8(40*20%=8万)

贷:营业收入178

生产成本80

(注:生产成本在母公司内部结转平,合并时不再出现)

可能有些小伙伴还是存在疑惑,那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还原下库存商品这个科目原值部分和增值部分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其中的原理: 拆分第②笔分录:

贷:库存商品—原值部分80(80万就是合并层面的原值)

(注:此分录在母公司内部已结转平,不会出现在合并分录)

拆分第③笔分录:

借:库存商品—原值部分80(100*80%=80)

—增值部分20(100*20%=20)

拆分第⑤笔分录:

贷:库存商品—原值部分48(60*80%=48)

—增值部分12(60*20%=12)

在合并过程中,我们发现子公司库存商品—原值部分借贷抵消后还剩32万元(80-48=32)的借方存货,此部分库存商品—原值部分是我们在合并层面承认且需要保留的;库存商品—增值部分借贷抵消后还剩借方金额8万元(20-12=8),此借方的增值部分8万元在合并层面仅是集团内部交易形成的,并未真正实现,需要从贷方冲销掉。

这就是合并报表的内部交易抵消的审计实务原理。

四、逆流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

逆流交易,顾名思义,是和上面讲的顺流交易相反的内部交易。顺流是母公司销售给子公司,逆流则是子公司销售给母公司。其合并抵消原理完全一致,但需要考虑少数股东损益和少数股东权益的拆分抵消。即:

①第1笔抵消分录:

借:少数股东权益0

贷:少数股东损益0

注:少数股东部分的金额等于第①笔分录 “存货”的金额乘以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只不过本案例为全资子公司,少数股东持股比例为0。

假设少数股东占有20%股权,则合并抵消分录如下:①第1笔抵消分录:

借:营业收入100

贷:营业成本 92

存货8

②第2笔抵消分录:

借:少数股东权益1.6

贷:少数股东损益1.6

那么第二笔抵消分录该如何理解呢?原理其实很简单,顺流交易时销售利润及权益的形成最终体现在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的利润及权益没有影响,不必考虑少数股东承担的部分;但在逆流交易时,销售利润及权益的形成最终体现在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如果子公司并不是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则在子公司逆流交易形成未真正实现的隐含毛利也需要少数股东承担一部分。结合上述合并抵消分录,逆流交易合并抵消原理如下:

第①笔抵消分录:它体现的是未销售出去的存货中所隐含的全部毛利,无论顺流逆流,最终要在销售方的财务报表中将此部分全部剔除;

第②笔抵消分录:它体现的是销售方的财务报表中少数股东持股部分应按照其持股比例划分出来,此部分要由少数股东承担,体现为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可参考“爱问财税“。

以上就是内部交易的合并抵消原理了,小伙伴们你们搞懂了吗?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